江西中医学院中诊
全国中医诊断学专业大学排名

全国中医诊断学专业大学排名全国中医诊断学专业大学排名教育部门并没有公布权威的中医诊断学专业大学排名,但是公布了中医学学科评估结果,中医诊断学是一级学科中医学下属的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参考意义。
全国中医学学科评估结果序号学校代码学校名称评选结果110026北京中医药大学A+210268上海中医药大学A+310315南京中医药大学A-410063天津中医药大学B+51022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B+610572广州中医药大学B+710633成都中医药大学B+810162辽宁中医药大学B910344浙江中医药大学B1010441山东中医药大学B1110541湖南中医药大学B1210199长春中医药大学B-1310369安徽中医药大学B-1410393福建中医药大学B-1510025首都医科大学C+1610412江西中医药大学C+1710471河南中医药大学C+1810507湖北中医药大学C+1910600广西中医药大学C+2010662贵阳中医学院C2110716陕西中医药大学C2210735甘肃中医药大学C2310384厦门大学C-2410680云南中医学院C-2514432河北中医学院C-中医诊断学专业相关介绍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
“诊断”就是通过对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
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诊断即对人体健康状态和病证所提出的概括性判断。
它是由基础医学引申到临床医学的桥梁,具有基础理论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特点,是中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诊断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医诊断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 中医证候研究02 中医四诊规范化客观化研究03 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诊断技术研究04 中医脉诊与临床病证的关系研究05 中医诊断技术信息化研究与应用06 中医诊法与证候研究(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为例) 肿瘤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肿瘤学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肿瘤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中医药治疗Good’s综合征长期使用抗生素致久泻1例

用: 熟 附片 ( 先煎 ) 1 0 g , 干姜 5 g , 肉豆 蔻 1 0 g , 补 骨 脂1 5 g , 鹿 角胶 ( 烊化 兑服 ) 2 0 g , 阿胶 ( 烊化兑 服 ) 2 O g , 红参 1 0 g , 白术 1 5 g , 炙 黄芪 6 0 g , 炙甘草 5 g , 薏
南昌3 3 0 0 0 6 ; 2江 西 中医
关键词 : G o o d ’ s综 合征 ; 抗 生 素 相 关性 腹 泻 ; 中 医药 疗 法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5 6 . 3 4
文 献标 识 码 : B
久 泻属 中医学 “ 泄泻 ” 范畴 , 它 是 以大便 次 数 增 多, 粪质 稀 薄或 完谷 不 化 , 甚 至泻 下 如 水 等 为 特 征 , 并 且反 复发 作 , 迁延不愈 , 病 程 在 2个 月 以上 的 病 证, 西 医 称 为 慢性 腹 泻 。笔 者最 近 收 治 1例 G o o d , S 综 合征 患者 , 因长期使 用抗 生 素导致 顽 固性腹 泻 , 在
江西 中医药 2 0 1 3年 3月第 3期 总 4 4卷第 3 5 5期
中 医药治疗 G o o d g 综合征长 期使 用抗生 素致久泻 1 例
★ 刘二委 谢 明君 指导 : 葛来安 ( 1 . 江西 中医 学 院 2 0 1 0级 硕 士 研 究 生 学 院 附属 医 院 南昌 3 3 0 0 0 6 )
明显 减少 , 5—6次 , 质稠 , 无便 血, 无汗出 , 纳增 , 可 自行 行 走 , 无 乏力 , 面色 稍 红 润 , 无畏寒 , 舌 质淡 、 苔 白, 脉细 , 燥 热 之 象 已 消 。复 查 血 常 规 R B C 2 . 6×
中医学类专业介绍

中医学类专业介绍专业名称:藏医学门类:中医学类学科:医学修业年限:五年授予学位:医学学士主要课程:藏医概论学、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藏医三大基因学、藏医保健学、藏药方剂学、藏医外治学、藏医诊断学、藏医内科学、藏医热病疫病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采药认药、制药实习、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不少于48周。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藏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认药、制药、用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藏医院、藏药厂及藏医药学的研究领域和有关单位从事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及藏药开发工作的藏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藏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藏医临床医疗技能,并学习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受到藏医临床操作技能、医疗、制药、用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藏医的理法方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藏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藏医临床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3.具有认药、制药、用药和天文历算的基本技能;4.具有初步的现代医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5.熟悉国家及民族医药卫生方针、政策及法规;6.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就业前景和方向:藏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因为其专业本身的特点,就业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毕业生一般从事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及藏药开发工作。
专业点评:如今藏医药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藏医藏药正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投资热点。
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西藏藏医学院、青海大学专业名称:哈医学门类:中医学类学科:医学修业年限:五年授予学位:医学学士主要课程:哈医基础理论、哈医病理学、哈医诊断学、哈医成药学、哈医生药学、哈医方剂学、哈医内科学、哈医外科学、中医学概论、西医诊断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哈医院见习、综合性医院见习、毕业实习等。
专业培养目标:哈医学专业目的是培养热爱壮族医药事业,具有系统的哈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坚实的哈医临床诊疗技能,必要的现代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能从事哈医临床工作和哈医科研工作的高级医学人才。
中医中药中国行义诊专家简介

熊墨年: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西省癌症康复俱乐部理事长。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主编、江西省名中医。
许鸿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名中医。
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江西省骨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医正骨学》副主编、《中医外伤科学》和《中医骨伤科学》编委,《中医正骨》、《中国中医骨伤科》、《江西中医药》、《江西中医学院学报》等杂志编委。
陈运生:副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副理事长,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
江西省医药学会微量元素分会主任委员。
谢强: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中医、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主任委员。
孙国如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
何顺华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
陈广昆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
陈贱平中医肝病科付任中医师
章翔中医骨伤科付任中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基本情况介绍

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基本情况介绍为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名中医。
在著名国医大师路志正、郭子光、颜正华、张学文的积极倡导下,得到中央领导、江西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路志正中医药研究院与太湖文化论坛等多家单位倡议,依据太湖文化论坛(太文函[2012]089号)“关于在江西中医学院创办‘国医传承书院’的函”,江西中医药大学于2012年筹备创建了“岐黄国医书院”(以下简称“书院”)。
2013、2014年已先后优选招收硕士研究生50名。
培养目标培养中医信念坚定、医德高尚,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熟悉中医经典,善于运用中医思维、辨证论治技能扎实,中医素质较为全面的卓越中医临床人才。
培养模式书院借鉴江西中医药大学“双惟”育人理念,继承读经典、重临床、跟名师的成才理念,发扬“对话型、问难式”的书院经典教学模式,遵循“师从名师群体”的教学研究成果,依托江西省中医院、江西省国医堂、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等名医工作群体,融合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注重中医经典研修,注重理论联系临床,注重培养学生高水平中医临床技能。
通过强化训练,在课程设置(科目及内容较多)、基本功考核(脉诊操作、经典条文背诵)、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吃苦耐劳精神、自律意识、自强意识等)、临床(门诊)实训等四方面增加强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治学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医思维能力。
研究方向攻读学位为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分为中医临床专科研究、中医临床基础研究和中医名家经验研究三个方向)。
师资力量为保证书院的教学培养工作,书院在全校范围内聘请了18名导师成立了本院首批“指导教师团队”,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7名。
教学安排在三年的中医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除正常学位课程学习和规范化培训的相关要求,还进行中医研究生培养教学改革,制订了书院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采取为期两年的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训相互穿插的教学模式(一年理论授课+两年门诊实训)和年度综合考核的评价机制,具体特点如下:一是邀请知名中医专家开展门诊实训教学工作。
中医药大学排名

专业排名
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内容丰富,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宣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
在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喉口腔等病曾属于外科范围。
由于医学的发展,分工愈来愈细,以上各病都先后发展分化成了有关专科。
中医外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逐渐成熟等不同阶段。
练地运用理、法、方、药和理伤正骨技术,对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辩证诊治。
主要专业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人体解剖学、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外科学、推拿学、骨伤基础学、筋伤学、骨病学、创伤急救学、内科学、黄帝内经、伤寒论等。
中医骨伤科学。
章文春教授简介

章⽂春教授简介当前位置: ⾸页 - 新闻中⼼专家介绍章⽂春教授简介时间:17/06/16 19:09 点击次数:212章⽂春,男,汉族,1962年11⽉出⽣,江西南昌⼈,中共党员,教授,医学博⼠、博⼠⽣导师。
江西省中青年⾻⼲教师,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才⼯程⼈选。
执业地点为江西中医药⼤学姚荷⽣研究室中医门诊部。
现任江西中医药⼤学基础医学院▪⽣命科学学院院长、⽓功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功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养⽣康复学会副会长、世界医学⽓功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健⾝⽓功协会副主席。
长期从事中医⽓功教学、临床和科研⼯作。
先后讲授《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中医养⽣康复学》、《中医⽓功学》等课程。
主编《中医学基础》(全国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养⽣康复学》(国家卫⽣和计划⽣育委员会“⼗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功学》(全国⾼等中医⾼等院校“⼗三五”规划教材)、《中医传统康复技能》(国家卫⽣和计划⽣育委员会“⼗三五”规划教材),副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全国⾼等中医⾼等院校“⼗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运⽓学》(全国⾼等中医⾼等院校“⼗三五”规划教材)等教材及学术专著⼗余部。
研究⽅向1、中医⽓理论及现代科学研究。
2、⽓功理论与实践。
3、中医疾病康复模式与⼿段研究。
学术观点1、提出⽓论是中医理论体系和中国传统⽂化的基⽯。
2、提出形⽓神三位⼀体的⽣命观。
3、提出⽓功修炼的实质就是对⼈体形⽓神的锻炼和调控,并使形⽓神达到三位⼀体。
学术兼职中国医学⽓功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养⽣康复学会副会长、世界医学⽓功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健⾝⽓功协会副主席。
江西中医药大学期末考试真题

江西中医药大学期末考试真题
一、以下哪项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A. 细胞学说
B. 阴阳五行
C. 原子结构
D. 基因工程(答案:B)
二、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期末考试中,以下哪项内容最可能出现在“中药炮制学”部分?
A. 中药的种植技术
B. 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
C. 中药的加工与炮制方法
D. 中药的临床应用(答案:C)
三、在针灸学期末考试中,以下哪个穴位最常被考察?
A. 太阳穴
B. 足三里
C. 心脏穴
D. 肺俞穴(答案:B)
四、以下哪项不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四诊”之一?
A. 望诊
B. 闻诊
C. 触诊
D. 切诊(答案:C)注:中医四诊为望、闻、问、切。
五、江西中医药大学期末考试中,关于“中药药理学”的考察,以下哪项内容最可能出现?
A. 中药的煎煮方法
B. 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C. 中药的产地鉴别
D. 中药的采收季节(答案:B)
六、在中医内科学期末考试中,以下哪种病症的辨证论治最可能被详细考察?
A. 感冒
B. 癌症
C. 骨折
D. 近视(答案:A)
七、以下哪项是中医养生学中的基本原则?
A. 顺应自然
B. 对抗自然
C. 改变自然
D. 征服自然(答案:A)
八、江西中医药大学期末考试中,关于“中医外科学”的考察,以下哪项内容最不可能出现?
A. 疮疡的辨证论治
B. 骨折的整复与固定
C. 肿瘤的手术切除
D. 皮肤病的中药外治(答案: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中医学院
《中医诊断学》2009成教模拟试题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b)
A.《黄帝内经》
B.《脉经》
C.《脉诀》
D.《诊家枢要》
2. 假神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 c )
A.气血不足,精神亏损
B.机体阴阳严重失调
C.脏腑虚衰,功能低下
D.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3. 八纲中辨别病性的两纲为( c )
A.阴阳
B.表里
C.寒热
D.虚实
4.日晡潮热,可见于( d )
A.湿热交阻 B.热入营血 C.阴虚火旺 D.阳明腑实证
5.以下各证,哪种不属于虚证的表现( d )
A.面色萎黄
B.神疲乏力
C.五心烦热
D.恶寒发热
6.口甜或口有粘腻感,多见于( b )
A.肝脾不和
B.脾胃湿热
C.脾气虚弱
D.肝郁犯胃
7.促脉的脉象特点是( b )
A.缓而时止,止无定数
B.数而时止,止无定数
C.缓而时止,止有定数
D.脉往来艰涩
8.温病病人在热入营血时,舌色应为( d )
A.红色
B.紫色
C.青色
D.绛色
9.咳喘十载,动则益甚,神疲乏力,腰膝酸冷。
近日又增恶寒发热,咳喘加剧,痰涎壅盛,证属( c )
A.肾不纳气
B.虚证转实
C.虚中夹实
D.风寒束肺
10.下列诸项,除哪项外,均为心火亢盛的临床表现( b )
A. 心胸烦热
B.喃喃自语
C.狂躁谵语
D.夜不成寐
11.以下哪项不是肝气郁结的表现( d )
A.胸胁胀闷窜痛
B.胸闷喜太息
C.脉弦
D.舌红少津
12.脾气下陷的特异症状是( a )
A.脘腹坠胀
B.腹胀纳少
C.便溏肢倦
D.食少懒言
13.小儿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多属( c )
A.气血亏虚
B.肾精亏损
C.出麻疹先兆
D.肾气不足
14.口干,但漱水不欲咽,是(b)
A.痰饮内停
B.内有瘀血
C.热病伤阴
D.湿热内停
15.风寒束肺证表现的症状有( a )
A.痰液稀白
B.形寒肢冷
C.咽喉肿痛
D.脉沉紧
16.癫证的病机是(b)
A.痰气郁结,阻蔽神明
B.痰火扰心,心神不宁
C.肝风挟痰,蒙蔽心窍
D.湿热酿痰,蔽阻心窍
17.小儿食指络脉鲜红者主( a )
A.外感表证
B.里热证
C.虚证
D.惊风证
18.胃阴不足的病人常出现( a )
A.饥不欲食
B.多食善饥
C.纳呆厌食
D.厌食呕吐
19.午后颧红属于( a )
A.阴虚内热
B.阳明实热
C.外感风热
D.真寒假热
20. 气从胃中逆上,出咽喉而发声短频者称( a )
A.呃逆
B.太息
C.干呕
D.嗳气
21.辨别机体津液的盈亏,舌象上主要观察其( d )
A.痿软与灵活
B.苔白与苔黄
C.胖嫩与苍老
D.燥苔与润苔2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应除外哪一项( b )
A.寒热情况
B.有汗无汗
C.舌象
D.脉象
23.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的共同症状是( a )
A.便溏 B.形寒肢冷 C.脘腹坠胀 D.肢体浮肿
24.肾气不固所导致的小便改变为:( d )
A.小便短赤
B.小便频数而短少
C.小便浑浊
D.小便频数而清
25.黄疸,发热,胁痛,苔黄腻,脉弦数,此属( b )
A.脾胃湿热
B.肝胆湿热
C.大肠湿热
D.膀胱湿热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望神具体可从哪些方面进行( abde )
A.色泽
B.两目
C.舌苔
D.神情
E.体态
2.气虚证常见于下列哪些脏腑( abde )
A.脾胃
B.心肺
C.肝肾
D.肺肾
E.脾肺
3.下列脉象哪种属于沉脉类( abc )
A.沉脉
B.伏脉
C.牢脉
D.弱脉
E.濡脉
4.下列哪些证常出现心烦( acd )
A.心肾不交
B.心脉痹阻
C.心火炽盛
D.心阴虚
E.肾虚水泛
5.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均可出现( abc )
A.面目肌肤发黄 B.脘腹胀满 C.呕恶纳少
D.发热汗出 E.苔腻脉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就诊最主要的原因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性质,以及持续时间。
2.客色:主要是因季节、气候所造成的肤色,重点是面色的改变,也包括因气候、情绪、剧烈运动等因素导致的面色变化。
3.壮热:病人高热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的,称为壮热。
4.脉象:脉动应指的形象。
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
5.癃闭 :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全无,病热较急者称为“闭”。
癃和闭虽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是轻重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中医诊断学的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2.平脉的特征是有___ _、有_____、有_ ___。
3.因气滞导致的疼痛性质多为;因气血亏虚导致的疼痛性质多
为。
4.气虚类证主要包括气虚证、证、证、证。
5.肝风内动可分为、、、。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问疼痛用注意询问哪些内容?
2. 简述舌象分候脏腑的规律。
六、论述题(共15分)
1.何谓哮喘?从临床表现上如何鉴别喘之虚实?(7分)
2.试述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在病机与表现上有何异同?(8分)
七、病案分析(每题10分,共10分)
李某,男,58岁。
患者素有咳嗽、喘息之疾20余年,每逢季节变化或过劳而诱发。
近一周来因天气转凉未及时添加衣被,自觉咳嗽加剧、呼吸困难。
来诊时症见喘息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尤甚,自汗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弱。
根据病案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主诉(2分);
2.八纲辨证结论(1分);
3.脏腑辨证结论(2分);
4.证候分析(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