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海域段施工方案总结
超长海底隧道及沿海地下通道建设经验与展望

安全 项目创造了连续安全生产1408天,无突水、零死亡的海底隧道施工
全新纪录。
质量 项目交工验收中,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得到了
99.03的高分。现隧道日渗水量为仅为4000立方,达到国际先进水准。
奖项 项目荣获詹天佑奖、鲁班奖,省级和市级科技奖近十项;获发明专
利、实用新型专利、出版专著近三十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
பைடு நூலகம்
03
2017年 5月
全面开展了第二海底隧道工程
可行性研究工作。
2017年 12月
04
完成第二海底隧道工可报告中间稿, 并召开了专家咨询会。
三、青岛第二海底隧道项目方案研究 建设必要性
胶州湾跨湾通道交通量增长趋势图
(1)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发挥青岛龙头城市的辐 射和带动作用,进而服务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2)项目的建设是拓展青岛城市发展空间,构建环湾型大城市的需要。 (3)项目的建设是满足跨海交通量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 (4)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均衡市域交通路网结构、缓解区域交通压力,减少 交通绕行和出行成本。使青岛的跨湾格局由“日”向“目”进行转变。 (5)项目的建设将带动和促进东、西岸重要功能组团的发展,特别将助推 加快实现“西海岸新区五年将再造一个新青岛”的目标。 (6)项目的建设是构建完善的大青岛全天候跨海交通体系的需要。
地铁1号线
青岛胶州湾高速: 1995年12月通车,全 长68公里,小车收费 25元。 青岛胶州湾大桥: 2011年6月通车,全 长36.5公里,小车收 费50元。 青岛胶州湾隧道: 2011年6月通车,全 长7.8公里,小车收 费10元。 青岛地铁:1号和8号 线过海段正在施工中, 2号线过海段正在进 行前期研究。
青岛海湾湾口海底隧道的海上钻探及技术措施

响带内, 节理裂隙发育 , 不排除局部隐伏张性断裂带富
收稿 日期 : 0 — 1 1 2 6 1 —5 0 作者简介 : 康永胜(9 3 ) 男 , 8 年毕业 于西南交 通大学工程地 质 16 一 。 1 6 9
( ) 口交通繁忙 , 6海 过往船只多 , 有多种军事舰艇 出没 , 且常有万吨或几十万吨船舶通过 , 对钻船的稳固
和钻探作业影响大 。
与水文地质专业 , 高级工程师。
() 7 隧道勘察本 身技术 手段 复杂, 各种作业程序 交叉变化 , 作业时间长。
维普资讯
青 岛海湾湾 口海底隧道 的海上钻探及技术措施 : 康永胜
3 9
() 8 勘察过程必须有港务、 海事部 门协调。否则 , 由于交通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巨大。
S a a nr n eo n d oB y e t ta c fQig a a E
Ka gYo gh n n n se g
摘 要 介绍青岛海湾湾 口海底隧道详勘过程 中, 海上钻探的特点、 难点、 重点及技术措施。
关键 词 海底 隧道 海 上钻探 钻船
青岛胶州湾湾 口海底隧道工程位于团岛和薛家岛 之间 , 采用双向双洞六车道。隧道全长 610I, 7 穿越 n
3 , 条 分别为 F 、 和 F ; W 向断裂有 4条 , 。 6N 分别为
F 、4 和 F:除 F ( 口断裂) , 3F 、 。 ; 沧 外 其他 6条断裂
均穿越隧道轴线。
() 3 潮流方 向变化大, 涨潮和退潮 的方 向夹角在
20 一 7 。 1。 2 0 之间 , 且每 一个施 工点 的潮 退方 向都有
变化 。
2 水文地质条件
湾 口隧址第四季松散沉积物不发育。场地地下水
海底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

海底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也在逐渐升级换代。
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海底隧道逐渐成为连接城市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海底隧道具有穿越海岸线的优势,以及解决地面交通拥堵问题的功能。
然而,因受海洋环境影响较大,在销、施工、维护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难点和风险。
因此,针对海底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二、海底隧道设计原则海底隧道的设计原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不仅涉及到隧道的基本建设,还需要实现安全、经济、环保和可持续性等多种要求。
具体而言,海底隧道设计应该遵循如下原则:1. 外部结构合理:针对海洋环境因素,设计外壳结构以保证隧道防波堤、防浪堤等措施的有效性,以防止海洋灾害的发生。
2. 内部结构稳定:隧道内部应该设计成均匀采光、良好通风、水源供应充足等,以保证隧道内部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3. 结构设计合理:结构设计应尽可能地重视地质和地震因素,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和结构形式来保证隧道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4. 维护管理可行:对于隧道设计中采用的材料、设备以及施工方法等,应该考虑到维护管理的可行性,以确保隧道长期有效使用且易于维护。
三、海底隧道施工流程海底隧道施工流程包括勘探、设计、准备工作、施工、验收和维护等。
具体而言:1. 勘探:隧道勘探应在施工前进行,根据不同地理环境进行不同程度的勘探,如海床地质、海水的水流情况、风浪情况等。
2. 设计:根据勘探结果进行设计,包括隧道的起始点、设计尺寸、地质构造和抗震要求等内容。
3. 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场地的筹备、施工方案制定、材料采购,施工前的安全检查等。
4. 施工:对于海底隧道的施工,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水下爆炸、盾构方法、管道铺设和挖掘法等,施工过程需要特别注意施工安全和环保。
5. 验收: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应对隧道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在建设后进行评估验收,以确保隧道的可靠性和强度。
海域隧道注浆防坍止水施工技术探讨

海域隧道注浆防坍止水施工技术探讨[摘要] 青岛胶州湾海域隧道地质情况极为复杂,具有围岩构造发育、岩体种类繁多、岩性界面形态复杂、水压大、断层多,易引起坍方和较大涌水,本文主要介绍青岛胶州湾海域隧道注浆防坍、止水施工技术。
[关键词] 海域隧道复杂地质注浆防坍止水1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缩短地区之间的距离,海域隧道在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中所占比例日益俱增,施工技术水平要求高,所遇到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
如何控制隧道坍方和涌突水是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难题。
因此,本文以青岛胶州湾海域隧道施工为例探讨在海域地区复杂地质下的注浆防坍、止水施工技术。
2 工程概况青岛海域隧道位于青岛端胶州湾,设计主隧道右线主洞长2870m,台西三路进口匝道长317.37m,2号风井、地下风机房及新增施工斜井长583.81m。
其中主隧道陆域段长约540m,海域段长约2330m。
该隧道海域段构造发育、岩体种类繁多、岩性界面形态复杂,易引起坍方和较大涌水。
3 注浆方案结合海域段地质特点,在施工前应采取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探明前方地质情况,在确定破碎体的范围、性质和渗水情况后,采用合适的注浆措施有效地控制施工风险。
根据地质预报结果,对不同的不良地段采取全断面帷幕超前预注浆、局部超前预注浆、顶水注浆及大管棚、小导管、径向注浆等方法进行止水和加固不良地段。
并根据注浆止水、加固地层的效果,选择相应的开挖支护方案,确保顺利安全施工和快速均衡生产。
3.1注浆调查及注浆试验3.1.1超前地质预报及探测施工中可采用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探孔、地质钻孔等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及探测工作,对隧道前方围岩的地质情况、断层破碎带和围岩完整性进行定性判断,为施工方案的选择和超前注浆方案的选择提供足够的依据。
3.1.2涌水量及压力测试在超前探孔施做时进行涌水量和压力测试。
探水孔钻探完成后,在探水孔上安装排水管,用容器提水法或射程计算法进行涌水量预估;涌水压力可采用孔口管进行测试。
青岛胶州湾隧道海域段注浆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研究

的关键 区域 。特 别是 t-、 —、 — 微风 化破 碎岩 中发 育 张性 裂 隙 的 围岩 破 碎 部 位 , 21f 1f 3和 4 4 透水 性 较 强 , 浆 注
能 否顺利 施工 的关 键 问题 。
1 海 域 段 注 浆 方 案
青 岛胶 州 湾 隧道工 程 的防水 原则 是 “ 以堵 为 主 、 限量 排放 ” 隧道 掘 进 时首 先 要 通 过超 前 地 质 预报 系 ,
统分 析前 方地 质情况 , 于破 碎 围岩 和渗 漏 水 较 大地 段 采 用 预 注浆 方 式 , 隧 道 开 挖 断 面周 围 的涌 水 或 对 将
修 建数 条 , 著名 的有 大瑶 山隧道 、 较 圆梁 山 隧道 、 南 山隧 道 、 三关 隧 道 等 。海 底 隧道 设 计 施 工 与 陆 域 终 野 隧道相 比其难 点 主要是 水 的控 制 。 由于 海底 隧道 建设 中所遇 到 的水 多 为 高 承压 水 , 果不 对 其进 行 有 效 如 的封堵 , 特别 是在 断层 破碎 带等 软 弱地 层 中 , 必 引起 大 的突 水 和坍 塌 。能 否成 功止 水 成 为 关 系 到 工程 势
第2卷 第4 3 期
石 家庄铁 道 大 学 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V .3 o 。2 . 1 N 4
21年1月 JUN L F H I H A G I A NVRI NTR L C NE Dc21 0 0 2 O RA IA U N E OUIES Y(AU A I C ) e 0 O SJZ TD T SE . 0
工技 术 成熟 , 用注 浆法 处理 复 杂地 质 条 件 方 面 , 道 工程 界 已经积 累 了不 少的 经 验 。但 国 内 采 隧 采 用钻爆 法修 建 海底 隧道 的例 子相 对较 少 , 高水 压 海水 环境 下 注浆技 术 的研 究及 相 关施 工经 验
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工作总结

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工作总结第一篇: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工作总结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工作总结一、工程概况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以下简称接线工程)南起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终点,向北以上下行分离式双洞隧道形式分别沿四川路、云南路向北,在东平路路口北侧爬升地面后开始高架,于山西路路口上方合流后接入快速路三期,上下行全长3297米。
台西三路进口匝道与四川路主隧道合流;团岛二路出口匝道与云南路主隧道合流,匝道总长555米。
市财力部分概算总投资(不含拆迁补偿费)为 13.8 亿元,其中工程费11.56 亿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58 亿元,基本预备费0.66 亿元。
目前隧道接线工程已竣工通车。
二、工程特点1、国内最长海底隧道。
青岛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为国内第二条海底隧道,也是目前国内最长的海底隧道。
2、断面大、埋深浅。
单洞三车道断面,隧道最大开挖宽度18.3m,最大开挖高度13.5m,最大断面面积202.2m2,如此大断面的城市公路隧道在国内亦为少见;隧道拱顶最小埋深2.2m,平均埋深约16m。
3、大量下穿或侧穿地面建筑物,隧道施工对地面建筑物影响大。
接线隧道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地面建筑物密集,隧道大量下穿或侧穿地面密集建筑物;地面建筑物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以毛石基础为主,抵抗地表变形和爆破震动能力差,如何严格控制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及爆破振速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4、地下管线众多。
接线隧道两条主隧道均位于现状城市主干道下方,四川路和云南路现状道路下方管线众多,有煤气管、雨水管、污水管、给水管、电力管廊等各种管线,数量众多,错综复杂;隧道开挖边线距离地下管线较近,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及爆破震动对地下管线影响较大,尤其是煤气管对地表沉降和爆破震动敏感,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的保护是工程难点。
5、地面交通繁忙,重载车辆多。
云南路、四川路均为城市主干道,地面交通繁忙,尤其是近年团岛建设工程较多,大量重超载运碴车辆从四川路通行,对隧道施工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青岛胶州湾隧道(薛家岛端)施工阶段地质工作概要

青岛胶州湾隧道(薛家岛端)施工阶段地质工作概要【摘要】:胶州湾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特殊、水文条件复杂,海底段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风险高,在施工中根据隧道的核心是地质这一特点,发挥施工期地质工作的先导作用,优化超前地质预报手段,使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与动态设计得到及时实施,有效的防止和消除了通过海域段断层破碎带及含水构造带,突涌海水带来的施工风险与地质灾害,获得了良好的安全及整体效益。
【关键词】:胶州湾隧道工程施工阶段地质工作1 工程概况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长度目前在我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
是我国在建中的第二条海底隧道。
与国内外同类工程相比具有以下特点:规模大,投资高,工期长,总投资32.98亿元,建设工期47个月。
它是连接青岛市主城与辅城的重要通道,南接薛家岛,北连团岛,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
青岛胶州湾隧道为城市快速道路隧道,设双向双洞六车道,设计车速80km/h,隧道全长约7.8km,其中跨越海域段约4.05km。
主隧道断面为椭圆形断面,开挖断面从120.4㎡~171.1㎡不等,二次衬砌厚度从400mm~700mm不等。
地震烈度:按Ⅶ度设防;设计安全等级:A级;防水等级:一级;设计基准期100年。
采用进口端与出口端对头掘进的方式,用钻爆法施工。
2 工程地质条件(1) 胶州湾是山东半岛东南沿海的一个深入内陆的半封闭海湾,平均水深7m 左右,最大水深65m。
隧址区地貌为湾口海床及两岸滨海低山丘陵区。
隧道轴线处海面宽约3.5km,最大水深约42m。
最深处靠近水域中央,在中部形成宽阔的海底面,为主要通航区,向两侧分别成两个较陡的斜坡,斜坡间发育宽窄不一的缓坡平台,潮间带多为礁石。
团岛岸为滨海缓丘地貌,经人工改造,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多在5~10m间,地面建筑物众多。
(2)隧道通过区薛家岛出口端的构造断裂破碎带有f3-1、f3-2、f3-3、f4-1、f4-2、f4-3、f4-4、f4-5、f5、f6共三组10条断裂,为高角度的断层,走向为北东、北西。
海底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海底隧道工程施工方案1. 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海底隧道作为一种穿越海域的重要交通设施,对于连接岛屿、城市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某沿海城市提供一条连接 mainland 与 island 之间的便捷通道,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
1.2 项目目标- 完成海底隧道主体结构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及环保要求。
- 确保施工进度与投资预算相符,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 降低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障海洋资源及生态平衡。
2. 工程内容及施工技术方案2.1 工程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隧道主体结构施工2. 通风、排水及消防系统安装3. 隧道内装饰及路面铺装4. 隧道口及接线道路施工5. 附属设施建设(如监控、通信等)2.2 施工技术方案隧道主体结构施工1. 采用钻爆法进行隧道开挖,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开挖方式及支护措施。
2. 隧道衬砌结构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现场拼装。
3. 海底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确保隧道结构稳定。
通风、排水及消防系统安装1. 通风系统:采用轴流风机、射流风机等组成的风道系统,确保隧道内空气质量。
2. 排水系统:设置排水泵站,利用排水管道及时排出隧道内的积水。
3. 消防系统:配置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隧道内装饰及路面铺装1. 隧道内墙面、天花板采用防火、防潮、抗菌材料进行装饰。
2. 路面铺装采用高强度、耐磨、抗滑的材料,确保行车安全。
隧道口及接线道路施工1. 隧道口采用美观、实用的建筑造型,与周边环境协调。
2. 接线道路采用高标准的设计,满足不同等级车辆的行驶需求。
附属设施建设1. 监控系统:采用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隧道内情况。
2. 通信系统:建立光纤通信网络,确保隧道内通信畅通。
3. 施工组织与管理3.1 施工组织1. 成立项目经理部,负责 overall project management。
2. 设立专业施工队伍,负责各自领域的施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