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现状调查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农民工是指在农村出生长大,为了生计而来到城市从事低技术劳动的工人。
由于他们的出身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农民工群体普遍存在一些社会心理问题。
本文将对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进行研究,以增加对该群体的了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经济不稳定是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农民工经常在城市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或者收入较低,难以维持生计。
这会导致他们面临经济压力和焦虑,长期以来可能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企业可以推出更多的社会保障政策和优惠政策,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农民工在城市与异乡人生活和工作,缺乏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系统。
他们通常没有亲人和朋友在身边,面对困难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建立农民工之间的社会支持网络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建立农民工之间的联系和互助机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农民工普遍存在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不确定的问题。
由于他们的非城市户籍和低职业地位,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受到歧视和边缘化。
这种社会排斥感会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心理困扰和抵触情绪。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改变社会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力度,鼓励企业提供平等的工作机会和晋升机制。
第四,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问题也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
农民工经常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而且没有休息和保险福利等待遇。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会导致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保护,提供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
农民工的社会心理问题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包括经济不稳定、缺乏社会支持、身份认同不确定和不公平的工作环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改变社会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观念、提供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与对策探析

◆ 城 乡建 设
2 0 1 3・1 0 ( 上)
新 生代农 民工 的心理 问题 与对策探析
刘淑颖
摘 要 新 生代农 民工作 为 当今 农 民工队伍 中的新 生力量 , 已成 为整 个社会 不可或缺 和 忽略 的群 体 , 与 老一代农 民工相 比 ,
新 生代 农 民工 更加 渴望 身份 - KN、 社会 交往 和社 会 尊重 , 也 出现 了不 同以往 的心理 问题 。 因此 , 研 究新生代 农 民工的心理 问题 , 分析 原 因并从 改善体 制制 度 、 优化 家庭教 育和 学校 教 育 、 构 建精 神 支持 系统方 面采取 有效 对 策积 极干预 和 解决 , 不仅
二、 新生代 农 民工产 生 心理 问题 的原 因
新 生代农 民工是 伴随着 改革 开放 成长 的一代 , 既有着 自己的
制 的存 在 、 家庭 教育 与 学校教 育 的缺失 、 精 神支 持系 统的缺 乏和 新 生代 农 民工产 生 的心 理 问题 息息相 关 。
活 有着 更多 、 更高 的要 求 。 他 们有 着既 不同于 农 民又不 同于工 人 城 市梦 想 , 又 不得 不面 对现 实的 显歧视 和潜 歧视 中 。 城 乡二 元体
( 三) 渴望社 会尊 重 , 但面 临着人 格上 的平 等的心 理 问题 冲 突
在新 生代 农 民工看来 , 尊 重 比收入 更重要 。 由于 经济 压力逐
得不 到有 效地解 决 , 就有可 能导致 诱 发心理 变异而 走 向极端 , 造 步变 小 , 新 生代农 民工对 工作 的社会地 位和工 作的人文 环境 非常 成社 会 的不 稳定 。所 以我们 整个 社会 有必要 关注 新 生代 农 民工 注 重 。 他 们 不再满 足于 靠薪 资解 决生存 需要 , 他们 需要 的是 高品 的心 理 问题 , 采取有 效措 施积极干 预 , 使他 们更好 得融 入城市 , 促 质 的生活 , 他 们渴 望关怀 、 渴望 得到社 会尊重 , 也更渴望 获得 不断 进社 会发 展 。
对进城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对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工程结构分析1002葛翔0121002840207摘要:“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
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从当前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与心理状况入手,进行一次局部的调查,以展现出当今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并力求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字:农民工,生活状况,心理状况。
一、导言浙江是我国农民工聚集的一大省,所以本调查选在此地,并利用暑期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浙江省金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
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
以问卷调查为主,通过设计好的问卷,随机选取调查进行问卷调查,以网络邮件、qq为辅助调查。
调查的目的与意义:农民工带来人力资源的时候随之也带了一系列的问题,农民工问题是指由于农民进入城市参与经济活动后涉及的一系列权益保障的总称。
农民工问题在建国后三四十年前表现得尚不明显,但到了改革开放以及建立市场经济的今天,城市与乡村的矛盾就日渐突出。
二、调查所得的基本信息调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学历、工作状况等;二是被调查者的生活状况,食宿、娱乐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三是被调查者对其生活状况的基本评价和主观感受。
调查共计发放40份问卷,回收30份,其中有效问卷33份,回收率为33/40,有效回收率为3/4。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被调查者中,外出务工1-3的占20%,3-5年40%,5-10年30%,10年及以上10%.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青年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有过想在城市定居,组建家庭的占大部分约占87%,没有的占7%,没想过的占6%。
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现状及成因研究

新 生代农 民工 由农村 进入城市 ,在城市 里谋 生屡屡受 挫, 生活 中经常受到各种歧视和不公 正待遇 , 他们 主观感觉 到社会 的不 平等 , 感觉到 自己被 歧视 , 内心 滋生对社 会 、 对 城市 的不满 ; 而且 他们从事 的是城市里 最苦 、 最脏 、 最 危 险 的工作 , 不过 由于户籍制度 , 使他们在劳 动报 酬和社会福利 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 ,再加上我 国保护农 民工利益的政策 不能得 到有效 的落实 , 更加加深了他们 的不满心理 。
这 四个 方 面 。 源自相 比较老一代 , 他们有着更强烈 的反感 , 但也使他们感 到苦 闷与 自卑 。他们接受完义务教 育后 或是 中途辍学就进城 打 工, 早早 地离开 了土地 , 对农 业 、 农村 、 土地 、 农 民等不是那 么熟悉 。由于城乡二元制度因素, 新生代农 民工无法办理城 市户 口, 而且许多城市并没有做好接纳他们 的准备 , 这 种经 济上不 接纳 、 社会上排斥的态度又使他们 在边 缘徘徊 , 被排 斥 在主流社会 以外 ,总觉得低 人一等 ,加深他们 的 自卑心
社 会 博 览
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现状及成 因研究
葛元骚
中图 分 类 号 : C 9 1 2 . 6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孙小 蒙
安徽 ・ 芜湖
.
( 安徽 师 范大 学教 育科 学学 院
2 4 1 0 0 0 )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2 6 — 0 2 0 4 — 0 2
1 . 3孤 独 心 理 凸显
c i e t y , e d u c a t i o n , f a mi l y a n d i n d i v i d u 1. a
新生代农民工状况的调查问卷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现状的调查问卷农民工朋友:您好,当您接过这份问卷时,请接受我们最诚挚的问候。
为了深入了解农民工们的生存状况,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切身关心的问题,我们特组织此项调查。
本次调查只为了解您的真实情况,问题的回答无对错之分,请您如实填写。
再次感谢您对本次调查工作的支持。
□请您在符合您本人情况和意见的答案序号上划"√"或填写具体内容。
□请您认真填写,不要漏项。
一、您个人与家庭的基本情况1.您的性别:(1)男(2)女2.您属于下列哪个年龄段?(1)18岁以下(2)18—25岁(3)26—35岁(4)36—45岁(5)46—60岁(6)60岁以上3.您的文化程度:⑴小学及文盲⑵初中⑶高中中专 (4)大专(5)本科及以上4.您的婚姻状况:⑴未婚⑵已婚⑶丧偶⑷离婚5.您的家庭人数(此处家庭人数指共同参与家庭开支的人数):⑴1人⑵2人⑶3人⑷4人⑸5人及以上6.您家庭中外出务工人数:⑴1人⑵2人⑶3人⑷4人⑸5人及以上7.2009年您家人均现金收入:⑴500元以下⑵500—1000元⑶1000—200元⑷200—3000元(5)3000元以上8.您的来源地是:⑴鲁西北地区⑵鲁中部地区⑶鲁东南地区⑷外省9.您是否已经在务工地定居⑴定居五年以上⑵一年以上,五年以下⑶一年以下⑷短暂务工,没有定居二、您的工作情况10.您平均每年外出务工的时间:⑴3个月以下⑵3—6个月⑶7—9个月⑷10—12个月11.您外出打工的目的是什么?(1)挣钱(2)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3)想到外面玩玩(4)学一门技术(5)在家乡没意思12.您现在所从事的工作:⑴服务员⑵建筑工人\工厂生产工人(3)管理人员(4)做小生意等自谋职业(5)开办企业⑹其他13.您目前的月平均收入:⑴500元以下⑵500—1000元⑶1000—15000元⑷1500—2000元⑸2000元以上14.您获取工作的主要途径:⑴自己找或熟人介绍⑵通过职业中介机构⑶学校或劳动培训机构推荐⑷通过家乡政府部门组织劳动力输出⑸其他途径15.您有被拖欠工资的情况吗?(1)常有(2)有,不经常(3)没有(4)一直拖欠着16.出门打工您最大的感受是:⑴见识广,开阔了眼界⑵增加了工作经验,对自己发展有益处⑶挣到了一些钱,补贴家用(4)空虚寂寞,思恋亲人和家乡(5)没挣到钱,没有稳定感(6)被人看不起(7)麻木了,没什么感觉17.出门打工,您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⑴城市对农民工的各种限制或针对农民工有不合理收费⑵受到不公待遇,如城里人对农民工的歧视及子女受教育问题⑶工作机会不多,工作压力太大,竞争激烈⑷亲人不在身边,感到孤独寂寞⑸住所不稳定,居住及生活条件差⑹遭受犯罪者不法侵害三、您的生活状况18.您目前的居住条件是怎样的?⑴自买房⑵租房⑶无定所⑷单位提供宿舍19.您的社交对象是:⑴家族人或同乡同学⑵城里人⑶同事或雇主⑷基本没有社交对象⑸其他20.社交的目的:⑴聚会消遣,释放压力⑵加强交流,沟通信息⑶促进亲情,寻找工作门路(4)其他21.你经常会出现以下心理状态吗?(1)失眠(2)身心疲惫(3)烦躁易怒(4)前途茫然(5)觉得生活很艰难( 6)觉得生活没意思(7)其他四、关于权益保障、医疗、保险等问题22.您在工作中遇到过哪些不公正待遇(可多选)?⑴打骂等人身攻击⑵无故扣工资或恶意拖欠工资⑶同工不同酬或没有基本劳动保护等安全保障⑷没有基本生活设施⑸其他23.您与目前所在工作单位是否签订劳动合同?⑴没签,但有口头约定⑵签了书面合同⑶既没签书面合同,也无口头约定24.您为什么没签劳动合同(上题选择⑵的跳过此题)?⑴我要求签,但用工单位不愿签⑵签了也没用⑶有人担保,没有签或熟人关系,不需签⑷怕丢了工作不敢要求签合同⑸其他原因25.生病后您会在什么地方接受治疗?⑴去大医院⑵去社区医院⑶去小诊所⑷回家治⑸找偏方自己治⑹自己到药店买药⑺能拖就拖26.您拥有下列哪些社会保险(可多选)?⑴医疗保险⑵失业保险⑶养老保险⑷工伤保险⑸什么保险都没有27.您不参加社会保险的原因是(限上题选第5项者作答)?⑴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⑵社会保险的费率太高⑶社会保险关系无法转移,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⑷没必要⑸所在工作单位没有社会保险28.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你会怎么做?(1)向有关部门投诉(2)怕被报复而不向有关部门投诉(3)自己采用暴力解决(4)其他五、关于子女教育及计划生育问题(暂无学龄小孩者跳过此大题)29.您家正在上学或者应该上学的学龄孩子有几个?⑴1个⑵2个⑶3个或三个以上30.如果孩子没在务工地上学,原因是什么?⑴农村教育环境好⑵城市教育环境好,但收费太高,自身经济条件不允许⑶政策不允许⑷打工地点常变,怕影响孩子上学⑸其他31.留在家乡的孩子由谁管理?⑴爷爷奶奶⑵外婆外公⑶亲戚朋友⑷老师⑸没人管理32.留在家乡的孩子是否有下列问题?⑴孩子很听话,读书努力 (2)很独立,自律意识强(3)表现正常⑷孤独或怪癖,不爱学习六、关于公共服务、职业培训等问题33.您接受过哪些公共服务(可多选)?⑴免费的法律、劳动保障、劳动纠纷等咨询及援助⑵免费的就业咨询及职业培训⑶免费的健康咨询及检查⑷免费的文化教育⑸其他公共服务⑹未接受过任何公共服务34.您对有关农民工的政策和规定的态度:⑴不了解相关政策和规定⑵满意⑶基本满意⑷很不满意⑸不太满意,但感觉会越来越好35.您参加过所在工作单位组织的培训吗?⑴有,但次数很少⑵有,经常培训⑶没有36.您愿意参加培训吗,您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是?⑴愿意⑵不愿意 (4)培训没用(3)没钱交学 (5)没时间,担心自己学不会37.您希望参加什么培训?⑴职业技能培训⑵公民社交礼仪等一般知识培训⑶维权的相关知识培训38.您现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⑴提供培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⑵改善社会政策,能够永久居住城市⑶子女进城读书问题⑷农民工身份歧视问题⑸保险和其他保障 (6)其他39.在您心目中对政府有什么期望?希望政府提供什么样的帮助?(1)解决户口问题(2)解决住房医疗保险问题(3)解决子女上学、入托问题(4)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5)生活救济(6)社会治安要抓好(7)不需要帮助(8)不敢想(9)没想过(10)其他七.关于未来发展及预期问题.40.您的发展规划如何?⑴自办公司⑵干个体⑶打工向高薪的行业发展⑷离开主城区,到区县发展⑸回家务农⑹去外省发展41.3—5年内,您的收入预期如何?⑴基本达到小康⑵比现在收入翻1-2番⑶进入百万富翁行列⑷不好说⑸其他42.如果有条件的话,你将来选择在哪里定居?(1)省会城市(2)家乡附近中小城镇(3)回农村老家(4)外省请选择理由:(可多选)(1)城市生活成本高(2)城市生活无社交圈(3)社会保障不够完善(4)无法适应城市文化生活(5)习惯家乡的生活环境。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为例

响 ,也像城市人一样重视享受 生活。从业余 文娱活动 看 ,上 网人 数达 6%以上 ,看 电视 5%,读 书看 报 0 0
3%,文体活动近 2 ̄, 0 00 交友 1%,参加业余学习近 / 5 1%, 0 业余时间休息的占4%, 0 参与其他活动占3% 0。
城里人一样 。受城市 的大众文 化和流行时 尚文化 的影
新生代农 民工所从事 的主要是体力型和低技能高替代 性 的工作 ,工作层次 比较低 。这些使 新生代农 民工 的 工 作 时间普 遍较 长 ,并 且稳 定性 较差 ,发 展机会 很 少 。在被 访 问 的新 生代 农 民工 中平均 每人 每天工 作
农 民工遇 到不公正待遇 时 ,大 多数人 会选择通过法律 途径解决或通过其他有效途径解 决 ,减少了许多暴力
境太差 ,工作 不稳定 。调查也表 明 ,工资 在 10 00元 以上 的 占到 了 8.%,其 中 10 以上 的为 3. 43 50元 1 %。 9
初看 或许认 为还 不错 ,但实 际相差 甚远 。按照 2 0 08
l S i Z h n Di h— e g a Ya o n
’
●
j e
▲ 一 ■ 一 ■ r ■ ,
生代农 民工 心理状况 的调查分析
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为例
口 高福 海
摘
李
平 江 雯
要 :本 文通过 问卷调 查、交流访谈 等方式对武汉 经济开发 区 内部 分企 业的新生代农 民工进行 了心理 状况调研 。研 究结果表明 ,研 究地 的新 生代农 民工大部 分工作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现状的调研实践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现状的调研实践报告一、前言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在21世纪初期成年的农民工,他们是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人口,他们主要从事城市里的劳动力工作,是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数量日益增多。
然而,与此同时,由于他们的教育程度较低,精神压力大,以及与城市居民的差异和隔离等原因,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本人在大学期间进行了一项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现状的调研实践,以期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探讨,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实践过程1.调研设计本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并在问卷中根据心理学理论,涉及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状况、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我认同等问题。
2.调研对象调研对象为年龄在18-30岁之间,在城市从事劳动力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
在调查开始前,我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了调研对象的联系和预约。
3.实施过程前期调研对象的选择非常重要,平时也需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以及精神状况等,才能更好地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到他们的真实心理状况。
经过前期的准备和联系,本人最终调查了80名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来自于四川省南充市和成都市。
整个调查过程中,本人认真组织,向调研对象解释了调研的目的和意义,并在保证匿名的前提下让他们填写有关问题的问卷表。
问卷采用了多种类型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量表题等,以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状况和压力因素,并通过对答案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数据。
4.结果分析在样本调查中,本人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负担比较重,约有50%的人有过精神上的压力和疾病。
(2)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偏低,不少人面对疾病和生活上的困境时缺乏帮助和鼓励。
(3)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清晰的认知和计划,对于社会的认同感和自我肯定度也不高。
新生代农民心理健康问题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为认真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并为解决好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总工会成立了由中国工运研究所、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基层组织建设部、保障工作部等部门参加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
今年3月至5月,课题组先后赴辽宁、广东、福建、山东、四川等省的10余个城市,就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此研究报告。
在本报告中,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大部分来自国家各部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另有一部分来自当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一、新生代农民工概况与基本特征(一)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的延续和发展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
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现状调查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现状,为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帮助。
方法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463名新生代农民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新生代农民工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6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第一代农民工。
结论新生代农民工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5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52-02investigation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in cenozoiclu guang-li,zhou xin-ming1.hen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enan kaifeng 475004;2.medical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henan kaifeng 475004【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in cenozoic,and help them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methods 463 migrant-worker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with scl-90.results the score ofmigrant-workers in the somatization,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depression,anxiety,hostility,terror,paranoia and psychoticis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usual models;and the score of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depression,anxiety,hostile and paranoi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in cenozoic is serious.【key words】 cenozoic;migrant workers;mental problems1 引言“农民工”一词出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社会现象,也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和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1]。
目前,对于“农民工”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从基本涵义上理解,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已进入城镇,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劳动的劳动者。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已经形成了两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于80年代或90年代初进入城市;第二代农民工又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现正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2]。
但“农民工”这种称呼即不科学,也不恰当,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或明或暗地还隐含着一种身份性歧视,导致他们存在诸多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
2009年中央以“一号文件”正式将农民工的城市化问题提上了制度化议程,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一词纳入政策文本,并力求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切实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3]。
中华全国总工会也于2010年5月29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并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以便于为相关制度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证支持,本研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2 方法2.1 被试本研究的施测对象为两部分,一部分是80、90新生代农民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3份,有效率为92.6%。
其中年龄最大者30岁,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25.8岁。
另一部分是第一代农民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5份,有效率为91.7%,其中年龄最大者63岁,最小者33岁,平均年龄47.2岁。
2.2 工具本研究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被试进行调查。
scl-90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它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九个因子,共有90个评定项目,每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分(从0-4级),总分是90个单项目相加得分。
2.3 数据处理全部调查数据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3.1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与全国常模对比研究见表1。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由表1可知,新生代农民工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明显比普通人严重。
3.2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见表2。
由表2可知,除恐怖、精神病性和躯体化3因子外,新生代农民工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6个因子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第一代农民工,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加严重。
4 讨论4.1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通过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与全国常模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scl-90症状自评量表9个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明显严重于普通人。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从社会地位上说,由于自己的农民工身份,导致他们社会保障的缺失、合法维权的困难以及城市居民的歧视等,都使新生代农民工产生“低人一等”的羞耻与不平等感。
②从劳动强度上来看,由于过高的工作强度和过长的加班时间,工人们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其有限的个人生活、休闲娱乐和精神追求,都被工作所挤占,导致他们缺少时间和机会去进行人际交往。
因此,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③从经济收入上说,农民工不仅承担着城市中苦、脏、累、险的工作,还存在着与城镇劳动者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极为低下,劳动定额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且往往不能享受到各种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待遇,这就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同城镇居民的比较过程中,不断体验着身处社会底层的挫折感和强烈的生存焦虑。
④从年龄和社会阅历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缺少应对压力、挫折和各种社会不公平现象的经验和心理准备。
来到城市之后,在面对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以及少数城里人的歧视时,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可知,新生代农民工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6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第一代农民工,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明显比第一代农民工更严重。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接受信息广泛而迅速,对社会人生有着较高的理想和期望,这也使得他们在精神生活、情感诉求、价值追求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其精神世界和心理问题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更显复杂与多样化。
因此,他们已经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听天由命,他们有着强烈的在城市生活的动机,而且不能容忍社会不公和身份歧视[4]。
但是在现实中,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壁垒却极大地阻碍了他们理想的实现。
农民工这种作为城市边缘人的社会角色,让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落差,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让这些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打工者难以忍受。
同时新生代农民正处于青年期心理的发育中,其心理活动错综复杂,变化无常,因此也导致他们更容易采取一些比较激烈的对抗性行为,来间接或直接的表达他们的不满[5]。
4.2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的维护对策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和生存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这种现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企业、社会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多参与企业内部娱乐体育活动。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还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转变不合理的信念,建立合理的信念,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利用升华,补偿,文饰等积极应对方式来缓解焦虑、自卑、痛苦等不良情绪。
其次,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应转变管理模式,建立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尊重、理解、关心、信任员工,积极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实行员工援助计划,降低或减少压力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消极影响,培养员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心态,提高员工的心理品质和工作绩效。
第三,从各级政府的角度来说,各级政府不仅要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而且更应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农民工身份转变,并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改善员工的物质待遇,减少户籍、医疗、住房、社保的差异,以减少员工心理问题的产生。
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不同于父辈的精神诉求和独立人格,在心理方面也更为敏感和脆弱。
因此,企业、政府和社会应从心理、制度、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支持与关怀,帮助他们实现由孤独的漂泊者向自立、自信的强者转变。
参考文献[1] 杨云善.时明德著.《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9.[2]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3]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j].中国职业教育,2010,(8):18-20.[4] 洪海滨.“新生代农民工”自杀现象及心理分析.校园心理,2011,9(5):337-338.[5] 刘闻佳.从“富士康事件”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现状及对策.《长江论坛》,2010,4: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