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中外教学差别
中外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比较研究

在我 国庞大 的英语 教 学 队伍 中 , 有众 多 的中
方 教师 , 同时也有大量 的外籍 教师 。多年来 , 一些 学者对 中外英语教 师各 自的语 言能力 、 教学 方法 、
佣具 有 良好 职业道德 的教师而不 只是 依据他 们 的
第 9卷 第 3期 21 00年 9月
浙 江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 学版 )
J U N LO H J N NV R IYO C N L G (O ILSIN E O R A F EI GU IE S F1 H O 0 Y S CA C C ) Z A T E E
V0 _ . l9 No 3 S p .2 1 et 0 0
文章编号 :0 6 4 0 ( 0 0 0 —3 4 0 10 —3 3 2 1 )3 0 4 -5
中外英 语教 师教 学 能力 比较研究
方敏 明 。 高 瑜。 姜赛岳
( 浙江工业大学 外 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0 2 ) 10 3
对 比研究 也 对外 语 教学 具 有指 导 意义 。Mege dy s
论会更趋 客 观 合理 。 因此 , 文 在 M dys研究 本 ege
的基础上 , 对影 响 中国学 生评 价 中外英 语 教 师 的
诸 多因素作 了对 比研究 , 旨在 为更 好地 促 进教 师 教 学和 自身 的发展 , 而提 高外 语 教学 的质量 提 从 供重要依 据 。
究者 自行 设 计 。分 别 针 对 教 师 的 “ 课 特 点 ” 授 、 “ 言能 力” “ 堂教 学 能力 ” “ 馈 特点 ” 语 、课 、反 等方 面进 行 了调 查 。问 卷采 用 了 5级标 度 法 ( 非 常 “
浅谈英语课堂中的中外合作教学模式

浅谈英语课堂中的中外合作教学模式作者:普歌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第4期近年来,随着更多外籍教师走进北京朝阳区劲松第三小学的英语课堂,使英语教师有机会接触到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理念与方法,这些理念或方法与传统课堂观念相互碰撞,为学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外教的“洋面孔”及其所带来的异域文化气息、新颖的教学方法,的确重新唤起了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借此机会,学校创建了中外英语教师的团队合作教学新模式,使传统英语课堂的组织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一、“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传统的英语课堂多以“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带读、学生跟读”这样的方式来学习新课,属于典型的“教师中心”模式。
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流程与课堂秩序,但却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们教得很辛苦,学生们学得很乏味。
在新的中外团队合作教学模式中,更加注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教师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活动,都必须考虑以学生为主体。
这样以“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使教师在布置完各环节的学习任务之后,即便离开教室,学生们仍然可以按照方案有序地开展学习。
基于这样的理念,每一位团队合作的教师都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每一堂课的每一个活动准备好所需资源。
然后教师们要做的就只是等待铃声响起,把学习材料分发给学生,给学生布置任务,并在简洁有效的示范后让学生们开展自主学习。
这样的课堂,教师其实只是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而真正上课的时候,学生便成为课堂的主人,甚至可以不需要教师了。
二、创建新的课型以往的英语课堂上,通常是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师会向学生提出很多学习任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同时进行相同难度的技能训练,有些学生可能基础知识还没学扎实,就不得不跟着“大部队”进行拓展,或者成绩优秀的学生早就学会了,学困生还迷惑不解。
教师辛苦地教了一堂课,整个学习过程却只如蜻蜓点水,教学活动流于表面,只有很少的学生获益。
浅谈英语中外教学差别

浅谈英语中外教学差别【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差别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
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
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称呼语人教社JEFC教材Book 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comrade.”的道歉语。
中外小学英语教学差异探究

中外小学英语教学差异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外的教育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二者存在着许多差异。
本文通过对中外小学英语教学的比较研究,从英语学习的目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等方面探讨小学英语教学差异,以管窥两国英语教育的异同之处。
首先,就小学英语学习目的而言,中国人把握学习英语的目的,把重点放在“英语本身”,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化”来学习,强调英语技能,认为应该熟习语法规则,掌握大量的英语单词和语句,培养读写和听说技能,让学生具备说清楚、懂分析和发现的能力。
而英国的小学英语学习目的,则注重“英语周围的文化”,强调灵活运用英语从而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其次,就小学英语学习内容而言,中国的英语学习主要侧重语言知识,注重让学生熟悉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练习写作;而英国的英语学习则注重兴趣培养,以故事等自然、活泼的形式传授英语课程,以及融入生活当中,使学生关注文化、历史等多种学习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英语的乐趣,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再者,就小学英语教学方法而言,中国的英语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死记硬背技巧的基础上拓展英语知识,让学生把英语语法规则掌握得比较深入,但缺乏话题层面的表达。
而英国小学英语教学更加开放,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小游戏、小项目、调查等,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把重点放在小组的讨论和发言上,从而使学生的口头表达更加流利。
最后,就小学英语评价而言,中国英语考试主要采用闭卷考试,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评价体系偏重于学生技巧掌握;而英国小学英语考试则更贴近学生,评价制度偏重于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口头交流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中外小学英语教学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如果予以正确对待,可以有效的满足中外的不同的需求,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技能。
小学英语中外文化异同教学之我见

小学英语中外文化异同教学之我见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一般侧重于语音、词汇、语法的传授和机械的句型练习,往往忽视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重语言轻文化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英语语言。
小学生只能记忆单词,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但不理解其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必须学习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基于此,在具体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应适时适宜地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文化教学,培养“文化意识”,以此来增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英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综合语言交际能力;加深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同时,使其能正确适当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目前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最长。
课堂教学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然而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撰对文化项目没有作分门别类系统的介绍,在教材中只是以零星、不完整的形式出现,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将教材中那些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实例挖掘出来,让学生领会英汉文化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如课文中经常出现的打招呼用语,中西方的差别相当大。
中国人通常用“去哪啊?”“忙吗?”“吃了吗?”等等表示友好的问候,而在英国人看来,这些问题是非常奇怪的,英国人见面问好通常用hello / hi /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等等。
再如学习单词dog时中西方国家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
把人喻为“狗”在汉语中来说是很具有侮辱性的话语,但英美人说到“dog (狗)”有时是带有喜爱、亲昵的感情。
中外教育差别英文作文模板

中外教育差别英文作文模板英文:As a person who has experienced both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systems, I can definitely say that there are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
First of all, th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is known for its emphasis on rote memorization and standardized testing. Students are often required to memorize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and then regurgitate it on exams. This can be quite stressful for students and may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On the other hand, the foreign education system, such as that in the United States, tends to focus more 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think creatively and independently, and exams often require them to analyze and synthesize information rather than just regurgitate facts.Another difference is the teaching style. In China, teachers are often seen as authority figures who impart knowledge to their students. It is not common for students to question or challenge their teachers. In contrast, in the foreign education system, teachers often act as facilitators of learning,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and engage in discussions. This promotes a more interactive an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Furthermor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re also a not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education systems. In China,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re not as heavily emphasized as they are in foreign countries. For example, in the U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such as sports, music, and community service, which can help them develop important life skills and interests outside of academics.Overall, while both education systems have thei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 believe that the foreign education system, with its emphasis on critical thinking, interactive learning,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better prepares students for the challenges of the modern world.中文:作为一个经历过中国和国外教育系统的人,我可以明确地说,这两者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中外英语教师的素质差异及在口语课上的优劣势_林美婵

收稿日期:2005-06-06基金项目:嘉应学院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本课题已获嘉应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成果。
作者简介:林美婵,嘉应学院大学英语部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翻译。
中外英语教师的素质差异及在口语课上的优劣势林美婵(嘉应学院大学英语部,广东梅州 514015)摘要:文章对比分析了中外英语教师的素质差异和在英语口语课上的优劣势,指出中外英语教师上英语口语课各有优势,应充分发挥中外教师的优势,努力克服其劣势:同时,中外教师应相互学习、互通信息,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应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学生的需求、爱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将口语课上成真正/以活动为主、以学生为中心0的语言实践课。
关键词:素质差异;优劣势;充分发挥;语言实践;分析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5)08-0172-02一、问题的提出从97级开始,嘉应学院在几个涉外专业开设了英语口语这门课程,而且,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校专门聘请了外籍教师任教,周学时从2节到6节不等。
经过对几届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效果进行调查,我们惊奇地发现,外教上课的效果比我们预想的有相当大的差距,学生对外教上课的评价褒贬不一,由此产生了这样的争议:英语口语课到底府内外籍教师来上还是由中国教师来上,中外教师的优劣势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外籍教师的口语课到底在什么时候开更合适,,二、中外英语教师的素质差异11英语水平。
教师的英语水平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教师的英语理解能力、会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音语调、对外国习俗和文化的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语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及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合作、协商的能力。
毫无疑问,将英语作为母语的外籍教师,他们的语言能力强于中国的英语教师,他们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是中国的英语教师所无法可及的。
但是,中国的英语教师在学习语法、分析句子结构方面比外籍教师要强,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比外籍教师更透彻、更细腻。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外文化差异教学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外文化差异教学中外文化差异对小学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充分了解这些差异并灵活运用,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
本文将从语言、教学方法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中外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表达上。
英语作为一门西方语言,与汉语在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比如,在英语中,时间观念更加强烈,动词的变化与时间有密切关系。
相比之下,汉语对时间的表达相对模糊。
另外,英语多使用代词,倾向于简洁明了的表达,而汉语则喜欢重复使用名词,给人以丰富的感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差异,并培养学生适应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其次,中外文化差异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有所影响。
传统的中国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的权威关系,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指导者的角色。
而在西方文化中,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的角色。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西方教育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任务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最后,中外文化差异对于价值观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孝道、礼仪和谦虚,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和自信心,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中外文化差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价值观念,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拓宽眼界,增加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全球化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语中外教学差别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差别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
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
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称呼语
人教社JEFC教材Book 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comrade.”的道歉语。
“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
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在JEFC Book 3 Lesson 34 Uncle Wang’s Factory中,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
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
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 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
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
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
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
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
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
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
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
5.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
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介绍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
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
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7.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
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Festival,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 (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
三、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