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论语》教案

合集下载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通⽤11篇)《论语》教案(通⽤11篇) 作为⼀名⽼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的教学能⼒。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论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教案篇1 【教学⽬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

2、理解课⽂思想,对照反省⾃⼰。

3、积累⽂⾔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1、介绍孔⼦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 ⼀、导⼊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明历史,产⽣了辉煌灿烂的古代⽂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了巨⼤的凝聚⼒,⽽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仍有巨⼤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献中的⼀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化遗产,对我国⼏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化产⽣了巨⼤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则》。

⼆、朗读课⽂ 1、孔⼦及《论语》资料 强调识记: 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公认的世界⽂化名⼈。

政治上,孔⼦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征伐,同情⼈民疾苦,俗话说“孔⽈成仁,孟⽈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学说成为封建⽂化的正统,影响极⼤,被尊为“圣⼈”、“⾄圣”。

教育⽅⾯,他是我国历史上致⼒于教育事业的第⼀⼈,所以也有⼈呼吁要以孔⼦诞⾠为中国教师节。

他⾸创私⼈讲学之风,主张“有教⽆类”(⼀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三千,贤⼈七⼗⼆。

《论语》是记录孔⼦及其弟⼦⾔⾏的⼀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也是研究孔⼦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直是学童们的⼀本必读书,影响很⼤,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论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当堂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

根据注释准确翻译并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1课时课型选用诵读课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1.结合注释,走进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为“圣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

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译注《周易》,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2.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好语气字音:曰(yuē)说(yuè)愠(yùn)逾(yú)罔(wǎng)殆(dài)好(hào)焉(yān)停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好语气:教师范读,让学生试读,要求读出语气舒缓,读出韵味。

3.定标——当堂背诵全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方法一:译文背诵法1.译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译。

要求: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译读全文。

2.根据学生翻译情况,对照译文,指导学生背诵。

方法二:理解背诵法1.让学生讨论,教师归纳:__是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终身学习的效果三个方面来谈学习的。

2.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方法的语句下画上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态度的语句下画上波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终身学习的效果的语句下画双横线。

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 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 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 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 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 者也不会服从的。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 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 种。结交正直诚信的朋友,恕人大度的朋友,知 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 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 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便辟是指谄媚逢迎之人 善柔是指表面奉承而 背后诽谤人之人 便佞是指善于花言巧语之人
教学目标:
1.读《论语》知儒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 并走入《论语》, 通过诵读文言经典,积 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 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 阅读能力。 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体验并追求理 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用法律去约束人的行为合乎规范只是 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制结果,不如用礼仪、 道德去约束人们的 行为规范,它是发自于 心的,属于内在的自我要求,这样既可以 使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谐有序,更可以 完成人们内在心灵的自我升华。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3篇

《论语》教学设计优秀3篇

《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理解词句的意思,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2、正确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对中国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兴趣,由此产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把《论语》二则改成两段白话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逐步理解两则论语的意思。

4、渗透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一则,谁能给大家背背?(复习导入。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对他言行的记载而编写的。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论语》中的有关知识,看看这两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检查读音。

如:为矣罔殆3、小组互相读,提出不懂得问题。

4、根据学生提出的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小组交流这两则论语的意思。

5、学习汇报。

(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则论语的意思:温习已经学到的知识,就能得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6、谁想试着说一说。

7、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8、那这则论语中的一个生字我们能想办法把它记住吗?(指导学生随文识字。

)9、小组自学第二则论语。

10、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把语言组织完整、准确。

11、着重理解“罔”和“殆”的意思,同时记住这两个字。

(教师相机板书,指导书写。

)12、谁愿意再试着说一说这则论语的意思。

13、和你的小组同学再说一说。

三、指导背诵。

1、自愿背。

2、齐背。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27、《论语》二则温故知新为师学不思罔思不学殆反思:学生理解论语二则的含义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如此好学,背诵较快。

《论语》导读教案(一等奖)

《论语》导读教案(一等奖)

《论语》导读——认识孔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论语》来认识一个丰富而睿智的孔子。

过程与方法:讨论法,拓宽自己的思维,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孔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心体会一位丰富的孔子,感知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教学重点】用心体会一位丰富的孔子,感知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教学难点】《论语》节选章节的翻译与解读。

用心体会一位丰富的孔子,感知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教学准备】《论语》、PPT、视频文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现在特别迷恋仙侠剧,除了景色唯美仙袂飘飘,还有什么深深吸引你?——人物。

比如说墨渊、白浅、扶摇、无极、旭凤等等。

他们为什么让你如此着迷?因为他们身上有“仁义礼智信”,有“温良恭俭让”。

这有意无意的印证了“继承传统文化”的呼声。

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了解作为传统文化核心载体的《论语》,解读《论语》就得先认识孔子。

二、简介孔子1、播放《孔子》电影片段。

大家眼中的孔子是神圣的,伟大的。

周润发演绎得了孔子的生平故事,却演绎不出他的神圣、伟大与丰富。

2、用5分钟时间阅读课本83面的“背景介绍”,梳理孔子的成就及生平经历。

成就:孔子生于(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经历:1、少年孤贫2、年轻时委任下吏(委吏、乘田)3、(前516)鲁国内乱,离鲁至齐,孔子思想未被采纳4、鲁定公时,任大司寇,隳三都失败,被迫离开鲁国5、带领弟子周游列国长达14年,其思想仍不被各国诸侯采用6、年近七十返回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孔子为了追求“仁政”理想,一生过得十分坎坷,在周游列国时,更是遭遇匡地之围,陈蔡之围,九死一生。

当真是“天将降大任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三、介绍《论语》孔子的言行被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下来,编纂成书,就是《论语》。

《论语》教案(通用

《论语》教案(通用

《论语》教案(通用教案:《论语》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论语》第一篇至第四篇详细内容:1. 第一篇:学而时习之2. 第二篇:为政以德3. 第三篇:八佾舞兮歌农田4. 第四篇:里仁为美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的儒家思想。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儒家思想的内涵。

重点:熟读《论语》篇章,领会儒家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论语》注解、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则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引入,讲述一个人在困境中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诵读:让学生集体诵读《论语》篇章,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3. 讲解:详细讲解每一篇篇章的内容,解释文言文中的难点词汇,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论语》中的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 练习:随堂练习,翻译《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解释其中的儒家思想。

六、板书设计1. 《论语》篇章结构2. 儒家核心思想3. 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熟读《论语》第一篇至第四篇,背诵其中经典句子。

答案:1. 《论语》第一篇至第四篇的经典句子。

2. 心得体会(具体内容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儒家思想,提升自身修养。

3.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儒家经典著作,如《孟子》、《大学》等,加深对儒家思想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中的详细内容需要重点关注。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其中的语句和思想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解读每一篇篇章的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思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吴泓一、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提出问题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阅读的版本、读法(具体怎么读?读了之后有些什么感受?)。

2.教师总结:随便翻翻书,或者是从头到尾,只是读过,这样阅读经典或阅读《论语》,虽有印象,但基本是无用、无效的。

有用、有效的阅读,最好是“专业”阅读,而且是“专业”加上“有趣”(好玩)的阅读。

这里,先说说目前流行的《论语》的两种读法:①第一种读法:从头到尾,依序而读。

这种读法会让人感到“杂乱无章”,枯燥乏味,读着读着就没兴趣,没信心了。

当然,《论语》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章可循”的。

如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他说过自己早年读《论语》的感受: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看到后边,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

②第二种读法:以孔子或者《论语》的思想主题或者概念为主线来读。

这个难度很大。

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思想是有源头,有继承,还有自己观察社会、看到社会问题总结获得的。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思想繁盛,哪些是孔子学习继承来的,哪些是孔子原创的,不容易梳理,得弄清楚才是。

这种读法也是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提到的:以概念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横读《论语》。

我把全书,归纳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下分若干细目,按主题摘录,看这本书里,孔子的思想是什么样,与《墨子》、《老子》有什么区别。

如今,这种读法比较盛行!放到一般人的手里,容易流入以今逆古、古为今用的味道。

说白了会流入“误读”。

那么,有没有既专业又有趣(好玩)的更好的阅读方法呢?阅读一本经典,最主要或者首先要弄清楚哪些问题呢?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和我学生一起读书的心得。

我认为,阅读一本书一般要读出“这本书”的两种结构形态,特别是后一种结构形态。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名著导读《论语》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论语》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经典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论语》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性;2. 《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理念;3.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

教学流程:第一课:介绍《论语》的作者和时代背景1. 导入:通过一个短视频或图片展示,介绍《论语》的作者孔子和他的时代背景。

2. 继续介绍:讲解孔子的生平和主要贡献,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3. 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孔子的思想能够对后世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第二课:介绍《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理念1. 导入:提供一段《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意义和思想。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提供的经典语录进行讨论,了解其中的道德准则、教育理念等。

3. 小组展示:让学生在小组中汇报其讨论结果,让全班共同学习。

第三课:阅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1. 导入:学生自主阅读《论语》中的一段经典语录,在阅读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课堂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回答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 整理总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整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第四课:学习《论语》的应用与实践1. 导入:学生选取一段经典语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讨论如何将《论语》的思想应用到实际中。

2.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根据选定的经典语录进行小组活动,讨论和总结如何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课堂反馈与总结:1. 总结归纳:总结课堂上学习到的《论语》的重点内容和思想。

2. 学生反馈:学生表达自己学习《论语》的收获和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

3. 思考问题: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

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已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孔子及《论语》的影响展示课件:
1、中国古代:宋代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
2、国外:“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西方推选的“一百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为第五位;美国人则尊奉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日本:长崎市的孔子庙的西廊大理石上所刻全部《论语》,现在还保存完整,供人观赏。

新加坡:政府按照孔子的伦理思想,制定并实施了伦理教育计划,规定以《论语》作为中小学伦理教育的教材;新加坡还经常举办文明礼貌活动,《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这项活动的指导思想。

德国: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为教育学的奠基人,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更是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塑像花岗石基座上刻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展示课题:魅力《论语》
——名著《论语》导读阅读课件内容,感受《论语》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国外都备受推崇,必有其神秘魅力存在。

1.了解《论语》的影响。

2. 引发学生探究《论语》魅力的兴趣。

二、温故知新:
回顾初中课本中课文《论语十则》教师引导回顾:
1、试着背诵《论语十则》
2、《论语十则》中哪句话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请说说说说你所了解到的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师明确新知识:
1、了解孔子的生平:好学不倦,知识渊博——游说列国、百无一售——整理古籍、致力教育。

孔子早年生活贫苦,处于生活的最底层,但他好学不倦,努力完善自己,百折不挠、坚持追求理想人生,终究千古留芳。

孔子的人生经历能带给我们启发,孔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明确《论语》的结构:《论语》全书共分20篇,篇名为后人所起,多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做篇名,每一篇又分为若干章,每章长短不一。

短的只有一句话,长的也不过数百字。

前后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联系,有些章还有重出现象,可见它是一个片段的集合体,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论语》的形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

1、学生背诵回顾所学《论语十则》及由此了解到的孔子。

2、了解孔子的人生经历,感受孔子的精神。

3、了解《论语》的结构和形式。

切入对《论语》魅力的体会,消除学生对这本经典文化名著的陌生感;
补充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论语》,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

三、感受领悟(一)
教师出示课件: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
1、克己复礼为仁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季氏》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教师明确:1-3表达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论语》中的阐述的“仁”是全方位的,既直指个人修养,又关注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更体现了治国之道。

4指为政者首先必须端正自己,做好臣民的表率。

5强调要进行启发式教育。

6-10均谈及为人处世。

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格言警句,并谈谈其中哪一句对自己启发最大。

引导学生体会《论语》的理趣,感受思想与内涵带来的魅力。

激发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