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西游记》导读课教学设计

《西游记》导读课教学设计

关注文体 教授方法——五下册《西游记》(导读课)一、教学分析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重点推荐书目是古典名著《西游记》。

它是古代章回体小说,教材在“小贴士”中介绍了这一体裁的知识和阅读方法。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体裁,在导读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猜测等形象、直观的方式,了解和掌握这类书籍的知识和读法。

古典名著文言色彩相对较浓,部分语句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允许学生囫囵吞枣地读。

在导读中,可以引导结合具体片段,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大致了解难懂词句意思的方法。

同时借助与影视作品的对比,感受阅读古典名著的魅力。

读小说,需要关注人物形象,而《西游记》中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熟练运用抓细节来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前后情节对比的方法,更立体、全面地把握人物。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有共性特点,在阅读中有一些普适性的阅读方法。

本节课以《西游记》为抓手,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并鼓励读得更多,已达到迁移运用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一)浏览目录,通过对比题目,发现章回体小说特点。

(二)阅读第二十四回片段,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大致了解难懂词句意思的方法。

(三)阅读《三打白骨精》片段,学习运用情节对比法感受名著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阅读《三打白骨精》片段,学习运用情节对比法感受名著人物形象。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简介作品,导入新课知道这是哪本书吗?对了,这就是《西游记》。

(板书:西游记)(二)聚焦目录,了解体裁特点1.引导比较: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这本书部分的目录(出示一部分目录),快速浏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1)组织交流。

预设一:这本书的内容分为很多“回”,每一回的题目称为“回目”。

预设二:每一“回目”都是一个工整的对句,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在第二回下划横线)。

(2)教师小结:古代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小说。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阅读指导教案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阅读指导教案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依赖思想,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在讨论中,教师应该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提高讨论效果。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导入环节,我提出了一个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大家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西游记》中的情节有何相似之处。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共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的情节和人物。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对于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这是一部描绘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小说,它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典情节。这个案例展示了孙悟空的勇敢和智慧,以及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情节理解和人物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第十一至二十回,分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孩儿战孙悟空等经典情节;
3.第二十一至三十回,探讨女儿村、火焰山等神奇国度的寓意;
4.结合全书,讨论《西游记》中所体现的团结、勇敢、智慧、忠诚等品质。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西游记》,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4篇

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4篇

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1学习目的:1、理清小说结构,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第一块:导入新课1、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组织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3、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及《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二块:导读小说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2、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②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3、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

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课后学习:1、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2、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的佛教色彩?西游记的名著导读教案21、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2、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教学设计

西游记教学设计

西游记教学设计西游记教学设计第1篇名著导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套教材新加入的内容,也是比较新的教学要求,在这几年的中考中十分强调这块内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展开,引起我们的共同关注。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许多学生对其都比较熟悉,但是以往并未纳入原著的规范阅读中(只接触过替代读物)。

我开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借此机会,能够阅读原汁原味的原著,引起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在阅读中让他们潜移默化,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阅读的兴趣。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希望学生能在读中赏析、领悟,并感受到读书之乐,激发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还需探讨的问题:《西游记》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如何让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不仅仅只浮在故事情节的理解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教育无非是教给学生求知和做人,我理想中的阅读欣赏课,应该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上,教给学生欣赏美的事物、走进美的事物、传播美的事物,上完本课后,总觉得这一点还不够落实,教学内容设计得似乎有些多了,以至于每一步有浮光掠影的嫌疑。

当然,名著是博大精深的,在短短的45分钟一节课内,对初一的学生不能要求他对原著一定要有很深刻精辟的理解,这样的要求是不现实的。

只要他们对《西游记》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过程,并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西游记教学设计第2篇《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小说,几乎所有孩子都看过根据这部小说拍摄的电视剧,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比较熟悉。

但是阅读原著小说和看电视剧是有很大差别的,为了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长篇小说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学期我结合课本教学,进行了《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

这节教学课,有亮点,也有不足,希望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反思,促使以后的教学更加完善。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推进课教案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推进课教案
-阅读理解的深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西游记》中的主题思想,如忠诚、勇敢、智慧、友情等。
举例:在解读孙悟空的性格复杂性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他既反叛又忠诚的矛盾统一,需要通过具体情节的分析,如他拒绝天庭封号、保护唐僧取经等行为,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如何识别和应对坏人坏事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西游记》中的智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吴承恩的创作意图。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孙悟空的复杂性格和故事寓意。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识别和应对坏人坏事相关的实际问题。
2.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西游记》中的角色,模拟故事情节,体验人物心理。
举例:在分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时,要重点讲解孙悟空的智勇双全,以及这一情节所体现的善恶观念。
2.教学难点
-古典文学语言的理解:六年级学生可能对古典文学中的语言表达感到陌生,如成语、俗语、古诗词等。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理解孙悟空等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孙悟空既有反抗精神又有忠诚品质。
-神话故事背后的寓意:挖掘神话故事背后的深层次寓意,如白骨精所代表的邪恶势力和孙悟空战胜邪恶的象征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和神话元素。孙悟空代表了智慧和勇气,白骨精则题。

名著《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两篇】

名著《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两篇】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读书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写作特点。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从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或青少版,养成作批注、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一、歇后语引入猪八戒照镜子——花果山猴子——猪八戒的武艺——猪八戒的后背——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猪八戒吃人参果——《西游记》剧组开会——这些有趣的歇后语都来自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西游记》。

板书:西游记二、回顾阅读方法1、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当你拿到这样一本的书,你通常是怎么读它?说说你的读书方法,或有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的。

老师总结了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四点。

幻灯出示:(整本原著——浏览、跳读,把握大意)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②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③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④遇到不懂的,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作批注或摘记。

三、整体感知1、了解主要内容。

《西游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之前你们都从哪些渠道了解过这本书的内容?那么谁来说说书主要内容是什么?幻灯显示:小说的前七回写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事,八到十二回交代了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最后,写的是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和八戒沙僧护送唐僧,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西天取的真经。

2、看目录、说情节、知人物浏览书的目录,你有什么发现?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 认识了那些特征鲜明人物?板书:情节、人物《西游记》提到的人物有很多,主要人物有哪些?板书: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对于这四个主角,有人喜欢活泼的猪八戒,有人喜欢憨厚的沙和尚,有人喜欢孙悟空,也有人喜欢唐僧,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这样,咱们就替他们来个自我介绍,请你任选一个角色,小组推荐一名来说说。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提炼出深刻的寓意,如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等。
(4)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概括、归纳、分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这一古典名著,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西游记》中的人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孙悟空、唐僧等主要人物形象特点和《西游记》所蕴含的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西游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人物形象分析、故事寓意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故事情节。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游记》的基本概念、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深刻寓意。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部名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引导学生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

2. 《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3. 《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大闹天宫、唐僧取经、西天取经。

4.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寓意修行、弘扬佛法、战胜困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游记》的作者、主要人物、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西游记》的深层寓意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人物和情节。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成书背景。

2. 介绍《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3. 讲述《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发展。

4. 分析《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寓意。

5.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西游记》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能力、合作态度和分享精神。

七、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他们阅读和参考。

2. 相关研究资料:提供关于《西游记》的研究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相关音频、视频和在线讨论资源,丰富学习渠道。

八、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中国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进行比较分析。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西游记》的电影版本,讨论影视作品与原著的差异。

3.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以《西游记》为背景,创作自己的故事或剧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何青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了解《西游记》故事的历史来源,掌握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知道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小说中各要素的分析,能够掌握小说各要素的分析方法,进而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唐僧师徒四人)形象的评说,能够掌握小说人物的分析方法;
通过对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美猴王”、“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的分析,掌握故事情节分析的方法。

3.通过对小说的语言文字的赏析,能够分析小说的行文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他们优秀的人格品质,建立健全真、善、美的人格。

2.通过对小说的认识和理解,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挑战、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爱好。

二、教学重点
唐僧师徒人物形象的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对孙悟空的深入探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互动探究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
听歌猜剧: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让学生猜歌名,并说出歌曲来自那部电视剧。

答案:歌名是《敢问路在何方》,是经典名著《西游记》的86版电视剧的主题曲。

(二)课堂教学
1.学生谈认识和感受
老师:哪位同学看过《西游记》,谁愿意谈谈自己对《西游记》的了解?《西游记》里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又是什么?
甲同学:……
乙同学:……
2.名著简介
(1)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

出生于破落的书香世家,科举仕途一直不顺,晚年回到故乡隐居著书。

吴承恩一生创作丰富,代表作为长篇小说《西游记》。

其他作品多散佚,后人将其诗文整编成《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2)历史来源和文学地位: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八十一受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上了西天见到如来佛祖,五圣成真。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

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3)故事情节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

共一百回,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讲述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等故事,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则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4)主要人物形象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名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功德圆满,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其形象特点是:为人诚实善良,信仰坚定,勇往直前,一心向佛,慈悲为怀,但是胆小怕事,鉴别能力差。

相关故事情节:女儿国唐僧入赘、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黑松林逢魔等。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外号美猴王,号称“齐天大圣”。

修得正果,封为“斗战胜佛”。

其形象特点是: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扬善,充满了斗争精神,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

相关的故事情节: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囚禁五行山、勇闯水帘洞、闹龙宫地府、车迟国斗法等。

猪八戒又名猪悟能。

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最终修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

其形象特点是:好吃贪睡,爱占便宜,嫉妒心强,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

有时耍点小聪明,但他又憨厚纯朴,没有害人之心,终于坚持到最后,而且富有人情味。

相关故事情节:猪八戒背媳妇、天庭戏嫦娥、大战流沙河、义激美猴王、四圣试禅心等。

沙僧又名沙和尚、沙悟净。

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其形象特点是: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却毫无主见。

相关故事情节:大战流沙河、被贬流沙河、大战黄袍怪等。

3.谈一谈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请你谈一谈你对唐僧师徒的了解,并说明你最喜欢的是四人中的哪一个(可用小说故事情节说明)?
甲:……
乙:……
丙:……
丁:……
小结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唐僧师徒四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理性去分析小说的人物性格特征和人格品质,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同时也要摒弃其人性的弱点;不能盲目喜爱和崇拜。

4.主要情节赏析
情节一孙悟空
(1)边默读边批注,思考如下问题:
这个故事中有哪几个主要情节?该怎样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深入探究
1.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出石猴出世的过程,这样起笔有何好处?
参考答案:石猴出世就已神异出众,也为后文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除妖降魔埋下伏笔。

2.“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这句话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对偶。

3. “连呼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这句话中的“跳”能否改成“走”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能。

因为“跳”字表现了石猴的自告奋勇,体现了石猴的勇敢,这也是石猴能成为大王的前因。

4.“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这句话中的“伸头缩颈,抓耳挠腮”两个词语表现了胆小猴子怎样的心理?参考答案:这两个动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猴子内心的胆怯.
5.文中写石猴“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石猴的山间生活的,这样写表现了石猴的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行动、饮食、交往、行踪。

表现了石猴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

小结小说中人物的描写方法和技巧,注意分析人物的动作、心理等的刻画。

情节二孙悟空一调芭蕉扇
(1)边默读边批注:
这个故事中有哪几个主要情节?该怎样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情节,修改完善旁批。

情节一:翠云山上__向樵夫问询消息
情节二:芭蕉洞口软硬兼施向铁扇公主借扇
情节三:小弥山中__灵吉菩萨赠定风丹
情节四:芭蕉洞中对铁扇公主施法得扇
情节五:红砖壁下向众人说明经过
情节六:火焰山中得知自己上当受骗
5.快速浏览课文,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从文中画出作者对你喜欢(佩服、羡慕、不喜欢、讨厌......)的人进行描写的语句,并做旁批。

(批注这些语句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征)
6.拓展
说说你喜欢哪些情节,为什么?
七年级下册《西游记》导学案(教师用)
何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