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发投入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发投入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还能够推动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仍然存在诸多争议。

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研发投入能够带来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提升企业绩效;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过多的研发投入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深入探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规律,为企业科学制定研发投入策略提供决策参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进一步分析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和路径,为企业提高研发投入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研发投入策略,提高研发投入的效益,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通过研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对策和建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研发效率,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

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本研究的实证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长期增长。

1.3 研究意义研发投入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研发投资策略,提高研发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了解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评估研发投入的收益和风险,进而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企业绩效。

研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还对学术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丰富研究领域,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发展。

深入研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材料产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间影响的实证研究》

《新材料产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间影响的实证研究》

《新材料产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间影响的实证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材料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其研发投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连。

当前,全球新材料市场竞争激烈,如何有效地投入研发资源以提升企业绩效已成为业内关注的核心问题。

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新材料产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企业的研发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外学者对新材料产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

普遍认为,适当的研发投入能够有效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与经济收益。

相关研究表明,投入的研发资源不仅包括资金,还包括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选取了我国新材料产业中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收集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数据、财务数据等,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同时,结合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企业对研发投入的看法及实践情况。

四、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本研究的样本选择主要依据企业的规模、研发投入的强度以及行业的代表性等因素。

数据来源于相关企业公开的财务报告和研发投入报告等。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本研究以企业绩效作为因变量,以研发投入作为自变量,同时考虑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如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构建多元回归模型。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材料产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具体而言,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企业绩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同时,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因素也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

然而,过度的研发投入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好的绩效,因此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研发投入水平。

五、讨论与建议(一)讨论本研究表明,适当的研发投入能够促进新材料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研发投入对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研发投入对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表 5 描 述性 统计
N Mi n i mu m Ma x i mu m Me a n S t d De v i a t i o n
产收益率 8 . 2 0 %低 。也就是说 , 随着 研发费用投入的增加 , 平均资产收益 率并没有跟着增加 , 有时表现的是增
加趋 势 , 有 时则相反 , 表 现 的 是 减 少 趋势 , 体 现 的是 一 种 不 稳 定 的 相 关 关




FRI E NDS 0 F ACC O [ 7 N TI NG
_ — ● ● ■ ■ — 嘲
研 发投入对 经营业绩 的影响研 究
— —
基 于战略性 新兴产业上市公 司的实证 分析
广东省农业科 学院环境 园艺研 究所 许晓嘉 袁 梅
【 摘 要】研发投入对于以技术创新求生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尤为重要, 研发成功与否成为这类企业成败的关键。研
征归纳 如下 :
营业收入 为 1 6 . 1 2亿元 。 其 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 司 从产业 角度来 比较 。 在《 决定》 中被列 为“ 国民经 济
. 8 2亿 元 ( 如表 1 所示 ) 。 1 . 战略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担负着引领新一轮经济 的均 值 仅 为 9
发展的重要使 命 ,对 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换具
否相 同, 带 着 这 些 问题 , 笔 者 对 战 略 性 新兴 产 业 研 发 投
5 . 高效益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极高的科技准入 门槛 , 掌握技术 专利 的企 业属于 相对 少数 , 但随 着时
间 的推 移 其 具 有 广 阔 的 市 场 需 求 ,使 该 产 业 具 有 高
收益性 。
【 关键词 】战略性新 兴产 业 ; 研发投入 ; 经营业绩 战略性新兴产业 需要不 断通过技术创 新来提 高 自 主 要 驱动 力 。

两职合一、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基于民营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两职合一、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基于民营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ougiannis T. ( 1996 )研究发现,研发 投入可以显著地提高企业绩效,且这一关系存在滞 后性。Jefferson ( 2003 )认为,研发投入会明显地 影响到企业业绩,并且在不同的行业,其对企业业 绩的程度会有所不同。赵心刚、汪克夷(2012)以 我国上市企业为样本,发现研发投入可以提高滞后 两年的企业绩效。孙维峰、黄祖辉(2013)研究发 现,研发支出能够促进绩效提高,企业规模与控股 股东在研发支出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中,发挥了 调节效应。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由于创新产品可能 不适应市场需求等情况,研发投入不一定能提高公 司业绩。王君彩、王淑芳( 2008)使用电子信息行 业的数据展开分析,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一 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一作用并不显著。李宾(2012) 分析发现,研发投入降低了要素生产率。由此可见, 学者对于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还存在分 歧,需要更多的实证数据进行检验。
实践中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模式非常普遍。 不仅是在中国,即使是在资本市场十分发达的美国, 也有很多企业采用两职合一的管理模式。显然,委 托代理理论的相关观点并不能解释这一现象。两职 合一的治理结构,一方面会削弱董事会的监管作用, 提高代理成本;但另一方面又能够降低信息沟通成 本,提高决策效率。因此,两职合一的管理模式, 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以及其作 用的途径值得探讨。
24新会计(月刊)2019年第1期(总121期)
(1993 )认为,两职分离的领导模式有助于降低因公 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 ,有利于 提高企业绩效。谢永珍(2006 )研究发现,董事长 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具有明显的制衡作用,同时可以 防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和规范关联交易等。李常青 和赖建清(2004)研究指出,两职合一的领导模式 会降低企业的绩效。吴淑琨(2001 )以上市企业为 样本进行研究,认为两职分离的模式可以提高治理 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企业绩效。

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制造业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制造业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制造业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制造业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摘要: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被认为是提高企业绩效的两个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探讨了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其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交互作用效应,并探讨了一些可能的解释。

这些实证结果对政府、企业和研究者在制定政策和战略决策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政府补贴、研发投入、企业绩效、制造业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绩效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被认为是提高企业绩效的两个重要因素。

政府补贴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研发投入则可以增强企业的技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研究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方法:本研究使用了2015年至2020年中国制造业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企业绩效作为因变量,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作为自变量,探讨它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结果: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具体来说,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企业成本、促进技术进步的能力上;研发投入则主要通过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来提升企业绩效。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之间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效应,即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正向效应具有增强作用。

讨论:实证结果的发现提供了一些对政府、企业和研究者的启示。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补贴力度,尤其是对研发投入的补贴,在提高企业绩效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其次,企业应重视研发投入的重要性,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之间的交互作用效应,这意味着政府补贴和研发投入的联合使用可以带来更显著的正向效应。

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

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

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作者:齐梅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研发投入总额与公司业绩负相关,说明当期研发支出的投入可能会导致公司业绩的减少,而前期研发投入总额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研发投入公司业绩资本化费用化研发支出可以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够提高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并能通过研发投入拥有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

研发支出的本质是一种资本追逐利润的投资行为,其最终目的是期望能提高企业的业绩。

关于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早期国外研究可能是由于数据方面的限制,较少使用实证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这一问题。

一、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纵观国内外学术界对研发支出绩效评价的研究发现,对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的绩效评价问题虽有大量规范性的论述,但大多还是处于对相关指标体系的建立或从宏观的角度对国家研发经费或科技经费的研究支出进行绩效评价,但是从微观角度的企业对研发支出进行实证研究的却是凤毛麟角。

Cohen and Levinthal(1989)认为,R&D 投资不仅可以产生新的知识和信息,而且可以增强公司吸收现有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外溢,R&D投资具有提高公司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的两面性。

但是有的研究认为,研发支出并不能提高国家或公司的业绩。

Gavin and Cameron(1994)发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制造业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并没有产生较高的生产率,即研发投入并没有提高英国制造业的企业绩效。

Valdemar smith,etal. (2004)实证研究发现丹麦制造业上市公司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研发投资支出的回报率大约在9%-12%,然而与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研发投资支出的短期效应很不明细。

另外,在考虑了所有制结构、创新特征等因素后,结果发现,这些因素也并未影响公司的生产率和收益。

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

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

并 没有造成显著的影响 。 并从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人才重“ 招” 轻“ 用” , 对研发资金投入重 “ 投” 轻“ 效” 以及企业名实不符等角度 , 对 这 种现象 的出现进行了解释。 郭斌( 2 0 0 6 ) 发现 , 企业规模越高产 出率越高 , 但与利润率之间却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 ; 在研 发支 出与企 业绩效 的关系研究方面 , 发现研发支出越高 , 利润率越低 , 并且研 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产 出率存在负相关的影 响。 该 文的研究结
说 明 当期 研 发 支 出的 投 入 可 能 会 导致 公 司业 绩 的 减 少 , 而前 期 研 发投 入 总额 与 公 司业 绩 显 著 正相 关 。 关键 词 : 研 发投 入 公 司业 绩 资本化 费 用化
研发支出可以使公 司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 中立 于不败之地 , 能够提高公 司的技术创新能力 , 并 能通 过研发投入拥有核心竞争力 ,
生产率 和收益 。 在美 国, 1 9 7 0 年 以后报告 亏损 的公 司比例在不断增加 , 有研究就认为是 由于研发支 出全部费用化导致了这些亏损 公 司增加 , 比如Mc c a l 1 i g ( 2 0 0 3 ) 认为 , 全部费用化导致 了一些本来盈利 的公 司出现亏损 。 同时还发现研发型公 司在无形 资产 、 研发活 动
物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 , 在深入调查生物技术行业 的研发投资后 , 掌握 了生物技术研发活动的特点 , 并相应的研究生物技术公司的研 究绩效 。 张运生 、 曾德明 、 秦吉波 、 张利 飞( 2 0 0 5 ) 提出研发绩效评价指标模型与方法 。 从研发人员 、 研发团队 、 研发部 门和企业等角度 ,
果 与预期有所差别。 从 目前中文文献 的研究现状来看 , 主要反映 出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研究对象上多针对国家 、 地 区宏观研 发费用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了研发投入的定义与形式,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影响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法,探讨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具体影响。

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和竞争优势。

本研究还讨论了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结论和启示,指导企业在进行研发投入方面的策略决策。

研究的结果对于提升企业绩效和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研究的局限性,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研发投入、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研究发现、结论、启示、局限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企业在追求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过程中,研发投入作为重要的资源配置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与开发是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有效的研发投入能够带来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研发投入的规模、质量和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仍存在许多争议和研究空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

在资本、人才和市场等多方面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管理和配置研发投入,提高其对企业绩效的贡献,成为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机制,对于企业提高研发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问题。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增加对研发的投入。

研发投入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配置资源,提高研发效率,还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通过深入分析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从而指导企业制定更加科学的研发战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研发投入总额与公司业绩负相关,说明当期研发支出的投入可能会导致公司业绩的减少,而前期研发投入总额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研发投入公司业绩资本化费用化研发支出可以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够提高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并能通过研发投入拥有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

研发支出的本质是一种资本追逐利润的投资行为,其最终目的是期望能提高企业的业绩。

关于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早期国外研究可能是由于数据方面的限制,较少使用实证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这一问题。

一、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纵观国内外学术界对研发支出绩效评价的研究发现,对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的绩效评价问题虽有大量规范性的论述,但大多还是处于对相关指标体系的建立或从宏观的角度对国家研发经费或科技经费的研究支出进行绩效评价,但是从微观角度的企业对研发支出进行实证研究的却是凤毛麟角。

cohen and levinthal(1989)认为,r&d投资不仅可以产生新的知识和信息,而且可以增强公司吸收现有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外溢,r&d投资具有提高公司创新能力和吸收能力的两面性。

但是有的研究认为,研发支出并不能提高国家或公司的业绩。

gavin and cameron(1994)发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英国制造业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并没有产生较高的生产率,即研发投入并没有提高英国制造业的企业绩效。

valdemar smith,etal. (2004)实证研究发现丹麦制造业上市公司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研发投资支出的回报率大约在9%-12%,然而与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研发投资支出的短期效应很不明细。

另外,在考虑了所有制结构、创新特征等因素后,结果发现,这些因素也并未影响公司的生产率和收益。

在美国,1970年以后报告亏损的公司比例在不断增加,有研究就认为是由于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导致了这些亏损公司增加,比如mccallig(2003)认为,全部费用化导致了一些本来盈利的公司出现亏损。

同时还发现研发型公司在无形资产、研发活动会投入更多一些,其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也更高,无形资产价值不容易与其他资产相剥离,从贷款人角度来看,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越高,其抵押资产的价值评估价值越低,这样会加大贷款的风险,会降低借款人取得贷款的可能性或提高贷款的成本。

(二)国内文献国内梁莱歆和刘建秋(2004)如何结合高科技研发活动特点,建立有效的系统的研发绩效评价体系。

特别选择生物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调查生物技术行业的研发投资后,掌握了生物技术研发活动的特点,并相应的研究生物技术公司的研究绩效。

张运生、曾德明、秦吉波、张利飞(2005)提出研发绩效评价指标模型与方法。

从研发人员、研发团队、研发部门和企业等角度,运用主成份分析法,以各绩效综合指标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并且加权求和以求得研发绩效的总评得分。

于宁(2005)构建了对r&d经费支出的业绩进行量化的评价体系。

该指标体系包括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四种类型的基本指标和经济性、效率、效益三种类型的指标构成。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研发支出的绩效水平刚处于及格线水平上下,近几年中的最佳水平也仅为合格,尚未达到预期的理想水平。

然而,这项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各项指标在评价体系的权重没有根据重要程度不同赋值不同而是采用平均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朱卫平、伦蕊(2005)发现,目前所选样本中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资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对企业绩效并没有造成显著的影响。

并从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人才重“招”轻“用”,对研发资金投入重“投”轻“效”以及企业名实不符等角度,对这种现象的出现进行了解释。

郭斌(2006)发现,企业规模越高产出率越高,但与利润率之间却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在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方面,发现研发支出越高,利润率越低,并且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产出率存在负相关的影响。

该文的研究结果与预期有所差别。

从目前中文文献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反映出两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研究对象上多针对国家、地区宏观研发费用(r&d)的业绩评价,对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r&d)的业绩评价研究不足;二是在研究内容上较偏重于研发费用(r&d)业绩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建立,至于现实中公司实际研发活动及其业绩状况如何却关注不多。

同时,由于现实中缺乏基础数据资料等问题,也使得对公司研发费用(r&d)业绩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困难,相关成果极少,主要集中在近年。

二、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从上述国内外文献可以看出,由于高风险的研发活动,收入难以确定,而且研发活动是一项长期项目,往往超过一年的期限。

因此,其带来的收益也存在滞后性,在研发活动投资的当期,其巨额的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可能会对当期利润带来显著影响。

然而随着研发活动的逐步推进,其成果也逐渐应用于生产实践,只要研发取得成功,就能为公司带来产品和技术上的优势,此时,研发的优势效应就全部体现出来,可能是产品生产率的提高,也可能是产品成本或产品质量提升引起的产品价格增长,一定在经营成果中体现出来,促使利润增加。

可见,研究研发投入对经营成果的影响应分成两个时间段,在开始研发的当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但在若干会计期间后,一定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正面影响。

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对业绩也会有不同的影响,资本化处理能给公司形成不断增长的潜力,对公司业绩有正的影响。

费用化则会减少当期利润,对业绩有负的影响。

因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研发总投入可能会增加公司负担,研发总投入与本期公司业绩负相关,与下期公司业绩正相关假设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发支出费用化金额与公司业绩负相关假设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金额与公司业绩正相关(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现金流量表附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表附注中管理费用明细批露的名称包括:研发费、研究开发费、技术研究费、技术开发费、科研费、咨询及技术开发费等。

共289个数据。

因此,根据上述数据研究了2007年至2010年中披露了研究开发信息的所有非金融类中小公司板上市公司样本。

公司财务数据来自csmar 数据库,部分数据来自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司治理数据来自ccer 数据库,行业分类标准为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对这些公司执行如下筛选程序:(1)剔除金融保险行业的上市公司;(2)剔除财务数据或股价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3)剔除所有资产收益率在[-30%,30% ]区间之外的样本,极端的资产收益率可能意味着,公司的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比如宏观政策环境的重大变化、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失误等,这些情况的出现是正常会计计量所鞭长莫及的,因此剔除这些公司,又使用滞后一期的研发支出。

最终获得289个研究样本。

本文研究中使用的公司财务指标、股票价格、行业分类等数据均来自于csmar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

本文剔除财务数据为0的样本。

所选择的分析软件是stata10.0。

三、实证检验分析四、结论本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期研发投入总额与公司业绩负相关且显著。

说明当期研发投入越高,公司业绩越差,即当期研发投入会降低公司业绩水平。

前期研发投入总额与公司业绩正相关且都显著,说明前期研发投入越高,公司业绩越好,即前期研发投入会提高公司业绩水平。

研发投入存在滞后效应。

但其影响要滞后,由于现有数据无从分析。

总体来看,公司负债水平与公司业绩均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负债越高,公司业绩越差,符合预期并与人研究是一致。

公司成长性与公司业绩正相关且显著。

说明公司成长性越好,公司业绩越好。

这也和预期及前人的研究一致。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看到,当期研发支出投入总额与公司业绩负相关说明当期研发支出的投入可能会导致公司业绩的减少,原因可能在于:(1)研发投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转化;(2)可能由于研发投入信息的披露属于非强制性信息披露范畴,所以,研发费用信息披露的不完整,不规范可能使得可以获得已有的研发投入的披露信息并不是真实的。

而前期研发支出与公司业绩的显著正相关,说明研发投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至于能影响到滞后几期,由于数据的限制,目前还无法确定。

公司成长性与公司业绩正相关也是符合预期的。

公司规模与公司业绩正相关也符合预期。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负债和实际税负对公司经营业绩具有减弱的趋势。

而公司的规模越大,公司的经营业绩相应的越好一些。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增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手段,也是适应市场上竞争环境的要求。

从本文分析来看,研发投入对企业的业绩增长是有正向影响的,只是需要的时间可能滞后一些。

本文在搜集数据时,也发现大量公司研发投入没有披露或者没有投入,可见,上市公司披露了研发投入总额的数量不多,而进行明细披露资本化和费用化划分标准,以及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资本化金额和费用化金额的公司数量更少。

这说明很多公司可能对研发活动并不看重。

这也是我国公司的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的原因,导致很多公司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因此本文认为,公司要改变传统思想,以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发展基础,既要引进科学技术又要重视自己投入进行技术研发。

公司应加大对研发活动的投入,同时完善科技创新能力的激励。

同时从国家等监管部门、政府部门来看,要制定相关奖励机制,以发挥公司的能动作用,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对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来说要注重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式及研发投入信息披露的业绩引导性。

*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集聚创新要素提升辽宁省县域企业竞争力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lslktjjx-06)的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1]初宜红、闫超:《研发支出相关问题探讨》,《财会通讯》2010年第8期。

[2]邓小洋、王勇情:《r&d 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4期。

[3]戴跃强、达庆利:《企业技术创新投资与其资本结构、规模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2007年第3期。

[4]冯飞:《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影响研发活动的几个基本因素》,《中国软科学》1995年第10期。

[5]葛家澍、杜兴强:《无形资产会计的相关问题:综评与探讨(上)》《财会通讯》2004年第9期。

[6]葛家澍、杜兴强:《无形资产会计的相关问题:综评与探讨(下)》《财会通讯》2004年第10期。

(编辑虹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