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设计方案说明
混凝土桩基础方案及规格

混凝土桩基础方案及规格一、背景介绍混凝土桩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工程形式,特别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土壤层次多样的地区。
混凝土桩基础具有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施工简便等优点,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针对混凝土桩基础的方案及规格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说明。
二、设计方案1. 桩基础类型混凝土桩基础可分为静压桩、动力桩、摩擦桩、预制桩等多种类型。
根据工程需要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桩基础类型,保证工程安全、经济、可靠。
2. 桩的布置形式桩基础的布置形式有单排桩、多排桩、网格状桩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适用的场合。
在设计时需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建筑结构要求、地下管线走向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
3. 桩的直径和深度桩的直径和深度是影响桩基础承载力的关键因素。
根据地质条件、桩的类型、工程要求等因素,确定桩的直径和深度,保证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4. 桩的间距和排布方式桩的间距和排布方式是影响桩基础整体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根据地质条件、桩的类型、建筑结构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桩的间距和排布方式,保证桩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5. 桩的强度等级和钢筋配筋桩的强度等级和钢筋配筋是保证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根据工程要求、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桩的强度等级和钢筋配筋方案,保证桩的质量和安全。
三、施工规范1. 桩基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桩基础施工前需进行地质勘察、土壤试验、基坑开挖等工作,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 桩的挖孔和灌注在挖孔过程中,需保证桩的直径和深度的准确性,避免桩的偏斜和弯曲,保证桩的质量和承载力。
在灌注过程中,要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和坍落度,保证桩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桩的加固和排水为保证桩的稳定性,可在桩的上部加固钢筋网或覆盖钢板。
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需及时排水,避免给桩带来不必要的负荷。
4. 桩的验收和记录桩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进行桩的质量验收和记录,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四、材料规格1. 混凝土混凝土应按照设计要求配制,保证强度等级和坍落度符合要求。
天津市某桩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天津市某桩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该工程位于天津市地区,项目总面积约为XXX平方米。
本项目是一座XXXXX,主要用于XXXXX。
该区域的地质条件为XXXX,其中存在一定的XXXX,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桩基施工方式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的主要建筑物为一座XXXXX,高度约为XX米,占地面积约为XXX平方米。
根据设计要求,需要设置XXXX根桩基来支撑建筑物的重量和荷载。
三、桩基类型选择考虑到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的特点,我们建议采用XXXX类型的桩基。
该类型的桩基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力能力,适用于地基较差的地区,能够有效地分担建筑物的荷载。
四、桩基施工方案1.桩基设置位置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布置及建筑物周围环境条件影响,确定桩基的设置位置,并标出桩基的坐标。
2.桩基直径和长度根据工程荷载和地质勘察报告,确定桩基的直径和长度。
建议采用XXX直径的桩基,长度为XXX米。
3.桩基施工方法(1)预制桩施工:采用预制桩的方式进行施工。
预制桩主要包括XXXX材料,制作后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首先,设立桩基施工区,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
然后,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制作预制桩。
制作完成后,进行桩基的安装。
确保桩基的安装垂直度和位置符合要求。
(2)灌注桩施工:采用灌注桩的方式进行施工。
灌注桩主要利用混凝土进行施工。
首先,设立桩基施工区,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
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灌注桩的施工。
4.检测和验收在桩基施工完成后,进行桩基的检测和验收。
主要包括桩基竖向承载力试验、桩基侧向承载力试验和桩基质量检测。
确保桩基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五、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管理要求,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管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
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六、投资估算根据桩基施工方案,对所需要的人力、材料和设备进行投资估算,根据市场行情和实际情况进行成本预估。
C30桩基配比设计说明

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委托编号:LXZQ4-0-HP-180213-004工程信息委托单位:中铁十二局连徐铁路站前IV标项目经理部工程名称:新建连徐铁路工程LXZQ-Ⅳ标建设单位:上海铁路局徐州枢纽建设指挥部施工单位:中铁十二局连徐铁路站前IV标项目经理部三分部监理单位:上海先行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一、配制说明:1、设计强度:C30 水下桩基二、设计依据:1、《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TB10005-2011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103、《铁路混凝土》 TB/T3275-2011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5、《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166、《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7、《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2009三、原材料:1、水泥:淮北矿业相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P·O 42.5低碱2、粉煤灰:F类Ⅱ级粉煤灰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3、细骨料:河砂-中砂,江西赣江4、粗骨料:5~31.5mm连续粒级,徐州明阳建材有限公司5、外加剂:ART-JR(缓凝型)江苏中铁奥莱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6、引气剂:ART-XY型引气剂江苏中铁奥莱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7、水:拌和站地下水四、设计参数:1、设计强度等级:C30;2、设计坍落度:180~220mm;3、环境等级:T1;项目要求最大水胶比0.55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280最大胶凝材料用量(kg/m3)550坍落度180mm~220mm施工工艺自密56d最大电通量(C)<1200含气量(%)≥2.0泌水率(%)不泌水氯离子总含量(kg/m3)≤0.0010B(B为胶材用量) 总碱含量(kg/m3)≤3.0抗碱—骨料反应性采用非活性骨料三氧化硫含量占胶凝材料(%)≤4.0五、设计与试配:配制强度的确定:标准差σ采用5.0MPa,则配置强度fcu,o:f cu,o ≥fcu,k+1.645σfcu,o=30×1.15+1.645×5.0fcu,o=42.7MPa(一)、LXZQ4-0-HP-180213-004(混凝土)基准配合比的计算试配:1、确定用水量W:根据外加剂性能(减水率28%),确定用水量166kg/m32、确定水胶比:取0.423、确定胶材用量:166/0.42=395kg/m34. 掺和料用量:粉煤灰掺量25%,等量替代395×25%=99kg/m35、计算各种胶材及外加剂用量;水泥用量:395-99=296kg/m3粉煤灰用量:99kg/m3外加剂用量: ART-JR(缓凝型)减水剂:395×1.0%=3.95kg/m3引气剂用量:ART-XY型引气剂:395×0.5%=1.975kg/m37、集料用量:采用重量法,假定容重为2380kg/m3集料总重量=2380-395-166-3.95-1.975=1813kg/m3砂率取40%;砂用量S:1823×0.40=725kg/m3石用量G:1813-725=1088kg/m38、理论基准配合比:水泥:粉煤灰:砂子:石子:聚羧酸减水剂:引气剂:水=296:99:725:1088:3.95:1.975:166试拌与调整:试拌30L,各项材料用量为:材料C(kg)S(kg)G(kg)F(kg)K(kg)W(kg)减水剂(kg)引气剂(kg)计算容重每方材料用量296 725 1088 99 / 166 3.95 1.975 2380试拌30L用量8.88 21.78 32.67 2.97 / 4.98 0.118 0.059 2380 出机拌和物性能:坍落度:220mm,容重:238kg/m3,含气量4.3%,初始扩展度(㎜)535;30min塌落度220mm停放30min扩展度(㎜)530,含气量4.2%;60min拌合物性能:坍落度215mm,停放60min扩展度(㎜)530,含气量4.0%。
微型桩基设计方案

微型桩基设计方案微型桩基是一种用于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建筑工程中的地基支撑结构。
由于其体积小、施工简便、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工程采用微型桩基来替代传统的地基基础结构。
下面是一个微型桩基设计方案的示例,详细说明了设计的步骤和考虑的因素。
1.工程背景和要求:本工程为一座六层住宅楼的地基支撑结构设计。
要求基础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
2.地质条件勘测:通过地质勘测,了解到该地区的土层结构为上层为填土、中下层为粉砂层,下部为坚硬的基岩。
3.基础计算:根据结构设计要求,计算出微型桩基的承载力需求。
根据土壤力学理论,采用静力触探法测定桩身的侧阻力和基岩的承载力。
4.设计参数:根据上述基础计算结果,确定每根微型桩的直径、长度和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参数。
考虑到桩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桩身的粗糙度和桩身与土壤的粘结力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参数。
5.施工工艺: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
一般情况下,采用机械挖孔和灌注混凝土的方法进行施工。
首先使用挖掘机挖掘孔洞,然后在孔洞中安装桩筒,最后进行混凝土灌注。
6.材料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一般情况下,微型桩的桩身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桩筒采用钢材料。
7.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控制,对挖孔的直径、深度和位置进行测量,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浇筑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微型桩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8.质量验收和验收标准:完成施工后,进行质量验收。
包括对桩基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强度等进行检查,并对验收标准进行判定。
以上是一个微型桩基设计方案的大致步骤和考虑的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并结合设计要求、地质条件和施工技术等综合因素进行论证和优化。
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项目概况二、施工组织设计1.施工流程:桩基础施工分为准备工作、桩基础标志桩测试、桩基础井孔开挖、灌注桩施工、桩基础检测等阶段。
2.施工队伍的组织:成立桩基础施工队伍,包括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施工人员等。
由总工程师负责施工计划、工艺指导和施工质量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施工人员根据任务分工进行具体施工。
3.材料准备:根据工程需要准备好各种施工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护壁等。
三、任务分工1.总工程师负责制定施工计划和监督施工进程,同时负责制定施工方案和组织实施。
2.技术负责人负责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并协调各施工环节的协作。
3.桩基础标志桩测试:由技术负责人进行标志桩插入试验,确定适宜的工艺参数。
4.桩基础井孔开挖:分为钻孔和开挖两个阶段,钻孔由技术负责人指导施工,开挖由施工人员进行。
5.灌注桩施工: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桩基础方案,由施工人员进行灌注桩的施工,需要注意混凝土浇筑质量。
6.桩基础检测:由质量检测部门进行桩基础的检测,确保施工质量和承载能力。
四、安全保障1.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对施工队伍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应急预案。
2.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搭建安全围栏和警示标志,设置施工标志牌,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3.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由安全监管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和事故。
4.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遵守操作规程。
五、质量保障1.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材料符合规范要求。
2.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把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定期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桩基础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在施工过程中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六、总结本方案主要通过施工组织设计、任务分工、安全保障和质量保障等措施,确保桩基础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达标。
桩基加固设计方案(注浆法)

桩基加固设计方案(注浆法)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大型厂房改造工程,需要进行桩基加固设计。
原建筑结构为单层钢结构,现需要对其进行改造,改变其原有的用途。
二、设计方案
本文主要介绍桩基加固设计方案(注浆法),该方案通过注浆加固提高桩基承载力,保证结构安全。
具体细节如下:
1.桩基类型选择
考虑到原建筑结构为单层钢结构,地基属于河岸冲积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灌注桩进行加固。
2.注浆混合比设计
(1)水泥:按照水泥标号P.O 42.5R进行选用;
(2)注浆剂:选用聚合物注浆剂,具体品牌为XXX;
(3)加水量:按照实际情况设计,以保证注浆混合物具有一定的粘度和流动性。
3.注浆施工工艺
(1)钻孔:在钻孔过程中,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备,保证钻机能够顺利施工并完成整个加固过程;
(2)灌浆:灌浆过程中,应控制注浆混合物的流速和流量,确保其取得最佳施工效果;
(3)加压:在灌浆后,应进行一定时间的养护,以保证混合物能够充分凝固。
三、加固效果
经过实践证明,本方案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与验证,对原建筑结构的加固效果明显,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
桩基工程方案范文

桩基工程方案范文桩基工程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方法,适用于各种土质条件下的建筑和桥梁等工程。
以下是一种桩基工程方案的详细介绍。
1.工程概述桩基工程是针对建筑工程进行的地下基础处理工程,通过在土体中打入预制桩或浇筑灌注桩的方式,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更深层的稳定土层。
本工程涉及桩基施工、深层处理和桩基检测等工作。
2.工程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荷载要求,结合现场勘察结果,采用混凝土灌注桩作为基础支撑。
桩的直径和桩长根据土层的强度和建筑物的载荷而定,一般选用直径为800毫米的灌注桩,桩长不少于15米。
3.施工方案(1)现场勘察:了解场地的地质情况,包括土层类型、土壤特性、地下水位等信息。
(2)桩基标定:确定桩基的位置、数量、直径和长度等参数。
(3)桩机施工:采用振动式桩机进行桩基施工,通过将钢筋笼插入土层中,并注入混凝土形成桩身。
(4)深层处理:针对土层稳定性差的部分,采用加固处理,如注浆加固、喷射加固等。
(5)验收测试:通过静载试验或动载试验等方法对桩基进行验收测量,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4.施工流程(1)场地准备:清理施工场地,并布置施工设备和用材。
(2)桩基布置: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桩基的位置和数量,进行标定和布置。
(3)桩身施工:进行桩机施工,根据设计深度和直径要求,分段振动钢筋笼,并进行混凝土浇筑。
(4)加固处理:对土层稳定性差的区域进行加固处理,如注浆加固、土体替换等。
(5)验收测试:进行桩基的验收测试,包括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等。
(6)整理收尾: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整理施工设备和用材,确保安全和环境整洁。
5.施工要点(1)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桩机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确保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均匀振捣,确保桩身的密实性。
(3)注浆加固的施工过程要控制加固剂的用量和注入速度,以充分填充土层空隙。
(4)桩基的验收测试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确保桩基的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6.安全保障(1)设立安全防护措施,包括警示标志、护栏等,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桩基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我国某城市,建筑物为多层住宅,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基础形式为桩基础,采用预制桩施工。
桩型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径为400mm,桩长为15m。
本工程桩基础施工分为三个阶段:桩位测量、桩基施工、桩基检测。
二、施工方案设计1. 桩位测量(1)测量定位:根据设计图纸,采用全站仪进行桩位测量,确保桩位偏差小于5cm。
(2)桩位标记:在桩位中心点地面上打入一支6.5长30-40cm的钢筋,并用红油漆标示。
2. 桩基施工(1)桩基材料: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80。
(2)桩基施工顺序:按照设计图纸确定的桩位,从一侧开始依次施工。
(3)桩基施工方法:① 预制管桩运输:采用平板车将预制管桩运至施工现场,堆放整齐。
② 桩机就位:根据桩位标记,将桩机对准桩位,确保垂直稳定。
③ 起吊预制管桩: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及索具,采用一点法(位置距桩头0.29L 处)起吊预制管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
④ 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桩锤自重将桩插入地下30-50cm,再使桩垂直稳定。
⑤ 锤击沉桩:采用锤击法进行沉桩,确保桩尖达到设计深度。
⑥ 桩基连接:桩顶采用钢筋连接,确保桩基整体稳定性。
3. 桩基检测(1)检测方法: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桩基检测。
(2)检测要求:检测桩数不少于总桩数的10%,检测深度不少于桩长的2/3。
(3)检测标准:按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执行。
三、施工进度安排1. 桩位测量:1天2. 桩基施工:15天3. 桩基检测:3天总计:19天四、施工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2.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4.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量。
5. 施工现场加强防火、防爆、防中毒等安全管理。
五、环境保护措施1. 施工现场设置围挡,防止扬尘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表示静钻根植桩。
为端承摩擦桩,以桩端全断面进入卵石层不小于1.5m为主要终孔条件。
各楼幢桩长范围及桩数如下:1#楼:桩长约65~67m;桩数77根;2#楼:桩长约66~68m;桩数76根;3#楼:桩长约67~68m;桩数94根;4#楼:桩长约67~69m;桩数98根;5#楼:桩长约67~69m;桩数124根;6#楼:桩长约65~67m;桩数116根;7#楼:桩长约66~67m;桩数102根;8#楼:桩长约65~68m;桩数114根;9#楼:桩长约66~68m;桩数99根;10#楼:桩长约66~68m;桩数105根;总共1005根.桩基与承台连接为第一节桩,依次类推.配桩如下:第一,二,三,四节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0浙G22),型号为PHC600 AB130-15,15,15,X(此X段配桩长度为满足设计终孔条件后,根据各楼幢桩长范围及现场地质状况自行配置);第五节桩采用: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2012浙G37),型号为PHDC650-500(125)AB-600/500-15 C100,施工时,钻孔直径为%%130750.桩端扩底,扩底直径Db=1125mm,扩底部分高度Lb=3.0m。
桩顶标高为所在处承台底标高+0.050 本类型桩为承压桩,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3450kN, 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层本类型桩适用于1#~10#楼。
2.表示静钻根植桩。
为端承摩擦桩,以桩端全断面进入卵石层不小于1.5m为主要终孔条件。
桩长约65~69m;桩数为803根。
桩基与承台连接为第一节桩,依次类推.配桩如下:第一,二节采用: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2浙G-36),型号为PRHC 600(110) I -15,15 C80 第三,四节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0浙G22),型号为PHC600 B 110-15,X(此X段配桩长度为满足设计终孔条件后,根据各区域桩长范围及现场地质状况自行配置);第五节桩采用: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2012浙G37),型号为PHDC650-500(100)AB-600/500-15 C80 施工时,钻孔直径为%%130700.桩顶标高为所在处承台底标高+0.050 本桩位平面图中,桩心处索引线上所注内容即为抗拔桩锚固钢筋,此部分钢筋应沿PRHC桩外边均匀布置,未注明桩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0 本类型桩为承压兼抗拔桩,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2350kN,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1000kN, 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0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50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0,%%1308@200;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2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60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0,%%1308@200;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5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78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0,%%1308@200;抗拔锚固钢筋为12%%13220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100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0,%%1308@200;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层本类型桩适用于裙楼,12#楼及扩展地下室。
3.表示静钻根植桩。
为端承摩擦桩,以桩端全断面进入卵石层不小于1.5m为主要终孔条件。
桩长约65~69m;桩数为461根。
桩基与承台连接为第一节桩,依次类推.配桩如下:第一,二节采用: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2浙G-36),型号为PRHC 600(110) II -15,15 C80 第三,四节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0浙G22),型号为PHC600 B 110-15,X(此X段配桩长度为满足设计终孔条件后,根据各区域桩长范围及现场地质状况自行配置);第五节桩采用: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2012浙G37),型号为PHDC650-500(100)AB-600/500-15 C80 施工时,钻孔直径为%%130700.桩顶标高为所在处承台底标高+0.050 本桩位平面图中,桩心处索引线上所注内容即为抗拔桩锚固钢筋,此部分钢筋应沿PRHC桩外边均匀布置,未注明桩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20 本类型桩为承压兼抗拔桩,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2350kN,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1250kN, 抗拔锚固钢筋为6%%13232的,其相对应的拉力标准值为:1250kN;灌芯处钢筋为6%%13222,%%1308@200;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层本类型桩适用于裙楼,12#楼及扩展地下室。
4.本工程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5.静钻根植桩技术要求:设计要求1)本工程采用静钻根植桩.2)静钻根植桩均采用在端板上焊接锚固钢筋,且加桩顶填芯区插筋与承台连接方式.钢筋沿桩周围均匀布置,钢筋伸入桩内的长度同填芯混凝土灌注深度.承压桩锚固钢筋及填芯区插筋锚入承台长度不应小于35d(d为桩身纵筋直径),承压兼抗拔桩锚固钢筋及填芯区插筋锚入承台长度见抗拔桩与承台连接示意,其他详见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2浙G-36) P36,37页(不截桩桩顶与承台连接详图及抗拔桩桩顶与承台连接详图)。
承压兼抗拔桩的端板厚度、焊接坡口尺寸、连接板尺寸、连接钢板与端板及抗拔锚固钢筋的连接应根据本工程不同桩型的具体承载力要求由厂家重新进行加强设计、定制且不得低于相应图集要求;端板应设置端板锚固筋,与非预应力钢筋等强度连接(包括试桩与工程桩)。
3)桩顶的填芯混凝土应灌注饱满,对承压桩,灌注深度不得小于1m;对抗拔桩,灌注深度若无另行标注,均不应小于3m。
填芯混凝土强度等级比承台提高一级,且不得小于C30,且应在填芯混凝土中掺入微膨胀剂。
当振捣困难时,应采用微膨胀自密实混凝土浇捣,性能等级采用一级。
试桩灌芯同此要求。
4)桩顶伸入承台50mm,桩与承台连接除已注明外参照《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3)5)+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见建筑.抗浮水位设计高程为室外地坪标高6)抗拔桩按地下室顶板覆土1.1m计算,如实际景观布置覆土深度小于此值,应在施工前明确,以便重新复核桩设计.7)施工要求1)工程桩在施工前必须试成孔,以便核对地质资料,检验所选用的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是否适宜,如出现缩颈、坍孔、回淤过厚等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现象时,应拟定补救措施或重新考虑施工工艺。
本工程的试成孔位置为静载荷试验桩孔位(见平面图所示)。
2)施工前应通过试桩确定钻机速度,沉桩深度,水泥浆水灰比等工艺参数;测定水泥浆从输送管到钻机喷浆口的时间。
3)钻孔过程要使用定位检测尺确认平面位置,使用2台经纬仪互成90°进行垂直度监测并校正,垂直度精度为0.5%,水平位移偏差不大于 50mm。
4)施工时若因故停浆,应在恢复喷浆前,将搅拌机头提升或下沉0.5m后再喷浆施工。
因搁置时间过长产生凝结的浆液,必须作为废浆处理,严禁使用。
5)扩底操作应根据地质情况分3~5次逐次完成,扩底完成后,钻杆上下反复升降2~4次,保证桩端水泥浆的均匀。
升降幅度为扩底部位的高度。
6)桩端水泥浆水灰比为0.6,强度不低于20MPa(试块强度);桩周水泥浆水灰比为1.0;水泥浆的水灰比应严格按照要求配置,并取样用比重计检测比重,对不合格的浆液作废浆处理。
7)桩端水泥浆注入量为扩底部分体积的100%,注浆时上下反复升降钻机,确保全部注入扩底部位,桩周水泥浆注入量为(钻孔体积-扩底部分体积)*30%.注浆时应根据提升钻杆的速度确认相匹配供浆流量,保证水泥浆在孔内上下整体均匀分配。
8)注浆的工作流量可调节,额定工作压力不宜小于2.5MPa。
9)在桩端水泥浆注入后2小时内,必须开始进行植桩。
10)桩的植入应和钻孔、水泥浆喷射保持连续,避免水泥浆喷射时间过长后植桩。
植桩过程中必须采用检测尺对桩进行定位。
11)本工程各节桩的连接采用CO%%1422%%143气体保护焊焊接,焊缝要求按照图集《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2012浙G37等。
12)工程桩各参数标准(如水泥浆注入量,水灰比等)不得低于设计试桩实际参数值。
13)应对桩架的安全稳定性做验算,满足钻机的安全使用要求。
14)抗拔桩原则上不允许截桩。
若确实有意外状况,需截桩,施工方不得私自处理,需通知设计方,由设计方出具桩头部分的加强措施。
15)静钻根植桩的施工其它要求详见《静钻根植桩基础技术规程》Q/NZD002-2011的企业标准及图集《复合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2浙G-36),《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10浙G22),《静钻根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2012浙G37)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
检测方法1)本工程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由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
在有关单位提供合格的试桩静载报告并经设计单位签字盖章认可后方可施工工程桩。
2)抗压静载试验桩位置见平面,图中示为:SZ(共30根),扩展地下室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桩图中示为:KYZ(共6根)。
单层地下室单桩竖向抗拔静荷载试验桩位置见平面,图中示为:KBZ(共6根)。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表示为:Ra,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表示为:Qu.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表示为:Ra,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表示为:Qu. ' '3)灌注桩试桩桩身钢筋笼和砼均伸至地面,桩身及钢筋笼长度相应加长,桩头钢筋加强部位和制作方法由试桩单位提供。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试桩桩顶标高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后相应增加桩长。
4)静载试验完成前、后均应对静载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有明显扩径的桩不得作为抗拔试验桩。
5)桩竖向承载力检测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6)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按规范要求先采取有效的检测方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然后再进行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检验,以上两者受检桩选择应满足《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3.2.6条规定(图中已注明除外)。
以上检测方法所涵盖的检测内容见《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表3.1.1中的检测目的项。
7)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单桩承载力静载检测的抽检桩数按同一条件下桩基分项工程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三根控制。
本施工图中仅明确试验桩承载力检测桩位及数量,其不含以上的工程桩承载力检测桩位及数量。
工程桩检测静载试验加载终止值取该类型桩的Qu或Qu(图中已注明除外)。
图中注明的各类型桩数仅供参考,以实际数量为准。
8)本工程采用低应变法或高应变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8.1.1条规定,低应变有效检测桩长范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