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名士》试题阅读答案解析附原文翻译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赏誉》原⽂阅读及翻译赏誉第⼋【题解】 赏誉指赏识并赞美⼈物,这是品评⼈物的风⽓所形成的。
品评是⼠⼤夫⽣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夫常在各种情况下评论⼈物的⾼下优劣,其中⼀些正⾯的、肯定的评语被纪录在本篇⾥,都是很简练⽽且被认为是恰当的话。
从中可以看出⼠族阶层的追求和情致。
从所搜集的评语看,他们所赞赏的内容很⼴泛,可以说是有什么就赞什么,有⼀点可赞的就赞⼀点,举凡品德、节操、本性、⼼地、才情、识见、容貌、举⽌、神情、风度、意趣、清谈、为⼈处世,等等,都在赏誉之列。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佩服这些⽅⾯表现突出的⼈。
其中有⼀些赞誉因为记载过于简略,没有记述说话的环境,⾄今时过境迁,令⼈难以了解是指哪些⽅⾯⽽⾔的。
除外.如显⽰尊贵,喜好饮酒、会欣赏⼭光⽔⾊等,也受到赞誉。
尊贵,是⼠族阶层所⾃诩的异于平民百姓的特点,如果⾔⾏神采显⽰出这种⾝分,⾃然会成为学习的榜样。
例如第80 则记殷浩评王羲之为“清贵⼈”。
⿎吹纵情饮酒,也许在开始时有愤世嫉俗⽽借酒浇愁之意,以后逐渐也被视为名⼠风流,借纵酒来表现超脱、放诞,或脐⾝名⼠。
在世事纷争之中,与其机关算尽,何如酣饮⼀醉,于是饮酒也成了名⼠的⼀个特点。
例如第130 则说:刘尹云:见何次道饮酒,使⼈欲倾家酿”,这⾥同时也赞扬了他的酒德。
⾄于寄情⼭⽔之间,更是名⼠借以表达意趣超脱或超然物外的⼼境的⼀仲追求,⾃然会得到很⾼的评价。
例如第125则说:“谢太傅称王脩龄⽈:司州订与林泽游”。
⽽对⼭⽔⽆⼼、缺乏欣赏眼光,就会受⼈讥笑。
例如第107 则说:“孙兴公为咦公参军,共游⽩⽯⼭,卫君长在坐。
孙⽇:“此⼦神情都不关⼭⽔,⽽能作⽂”。
还有⼀些评语,或者直接称赞其某⼀⽅⾯的特点,例如第148 则记王⼦敬对谢安说:“公故萧酒”。
或者拿某⼈做对⽐,例如第55 则记:“⼤将军语右军:汝是我佳⼦弟,当不减阮主簿”。
或者以器物甚⾄飞禽⾛兽做⽐喻,例如第69 则说:“世称庚⽂康为丰年⽟,稚恭为荒年⾕”;第4则记:“公孙度⽬邴原:所谓云中⽩鹤,⾮燕窒之⽹所能罗也”。
2024年新高一语文初升高衔接《文言文虚词》含答案解析

第09讲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虚词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1.熟练掌握初高中教材文言文高频考试虚词用法,学习正确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养成背诵课内文言文的习惯,熟读记诵,积累文言知识。
熟记初高中教材必背的16个重点文言虚词一、之1.用作代词(1)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
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例句:问所从来,具答之。
——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桃花源记》)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论语》)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代人。
他,指曹刿。
)(《曹刿论战》)2.用作助词(1)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
例句:水陆草木之花。
《桃花源记》(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3)在句中表示动词宾语提前,即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例句: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例句:宋何罪之有?(《公输》)(4)在句中表示定语置后,即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
例句:马之千里者。
《马说》(5)音节助词,在句中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
例句:公将鼓之《曹刿论战》例句: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3.用作动词 译作“到”、“往”、“去”等,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
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去”二、而主要作连词用,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递进、修饰等关系。
可以表示以下关系: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然后”,或不译。
《小石潭记》例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3.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例句: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4.递进关系例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5.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一)陈遗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②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③出征。
时遗已聚敛④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⑤而死者。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铛:锅。
②值:正好遇到,恰逢。
③即日:当天,当日。
④敛:积攒。
⑤馁: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陈遗至.孝至:极,十分(2)遗作.郡主簿作:做,担任(3)辄.贮收焦饭辄:就(4)遁入.山泽入:进入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2)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做人要有孝心;要尊重老人的喜好;好人有好报。
附参考译文:陈遗十分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锅巴)。
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带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袁山松)和孙恩开战,(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当粮食的,有的人因为饥饿而死了。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二)金山寺(并序)梅尧臣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家有名士 语文阅读答案

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
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
仍与语,转造精微。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
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
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
今日当与汝言。
’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
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
’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
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
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
’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
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
”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
”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
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
”称其实美。
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
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
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恭敬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非常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评价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3分)①济先略无子侄之敬④唯父昶异焉②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⑤浑曰:“何如我?”③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⑥卿家痴叔死未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3.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2012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翻译

1.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原文】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
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
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
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
”会和战异议,不能用。
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
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
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
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
”金人遂引去。
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
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
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徙知利州。
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
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
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
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译文】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
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
郭浩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
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
积功升任忠州刺史。
《家有名士》阅读答案

《《家有名士》阅读答案.doc》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26714.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2012年高考语文湖北卷详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卷解析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灵秀磷光玲珑剔透聆听教诲B.诞生旦角淡泊明志担当重任C.宿营诉说夙兴夜寐素昧平生D.咨询滋生芝兰之室孜孜不倦【答案】C【解析】A项读líng lín ling líng;B项读dàn dàn dàn dān;C项都读sù;D项读zīzī zhī z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羞涩袅娜歌声缈茫荷塘薄雾B.霜天廖廓峥嵘岁月浪遏飞舟C.细腻箫索落蕊残叶秋蝉嘶叫D.嫩黄葱茏婆娑起舞繁茂苍翠【答案】D【解析】A项“歌声渺茫”;B项“寥廓”;C项“萧索”;D项全都正确。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说到底,世上风景闲流水,端的还是要人慢下来。
中国这如许的城市中,最是江城得了个中,且将它地挥洒出来。
这江城街头巷尾、湖畔公园里数不胜数的茶馆、茶铺,一个人在清晨里不慌不忙的起来,到茶馆里,一坐就是一天,那叫一个悠闲!A.趣味痛痛快快当是遛B.滋味淋漓尽致便是踱C.意味兴致勃勃自是逛D.韵味尽情尽兴恰是晃【答案】B【解析】第一空“个中滋味”是固定搭配,可以排除A、C、D三项。
第四个空要与“悠闲”照应,“逛”“遛”“晃”都不及“踱”效果好。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C.当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地阅读一遍,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
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家有名士翻译重点字词共19页PPT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家有名士翻译重点字词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EN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有名士》试题阅读答案解析附原文翻译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
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
仍与语,转造清微。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
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
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
今日当与汝言。
’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
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
’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
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
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
’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
”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
”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
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
”称其实美。
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
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
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恭敬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非常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评价【答案】C【解析】就:是动词,靠近,接近意。
考察学生对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以及《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就”字知识的迁移。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3分)①济先略无子侄之敬④唯父昶异焉②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⑤浑曰:“何如我?”③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美痴⑥卿家痴叔死未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答案】A【解析】②④⑥项表明对王湛的了解相关语句。
11.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
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
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
【答案】A【解析】“从不”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原文意思是几乎不去看望叔叔,且偶尔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3分)译文:(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3分)译文:(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
(3分)译文:【答案】(1)(3分)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叹(叔父)深不可测。
(2)(3分)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叙述(一遍)。
(3)(3分)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
【注读】王湛(王湛,名汝南,字处冲,是司徒王浑的弟弟)既除所生服(除所生服:除服,脱掉丧服;所生,指母亲。
王湛为母守孝3年),遂停墓所(墓所:墓地)。
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略:几乎)不过(过:拜访)叔,叔亦不候(候:等待)。
济脱时(脱时:偶尔)过,止(止:只)寒温(寒温:问寒问暖,寒暄)而已。
后聊(聊:姑且)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音辞:音调悦耳,言辞华美),出济意外,济极惋愕(惋愕:吃惊)。
仍与语,转造(造:进入到,达到)精微(精微:精深微妙)。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敬:尊敬、恭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严肃不苟的样子),心形俱肃(肃:恭敬、庄重)。
遂留共语,弥日(弥日:整天)累夜。
济虽俊爽(俊爽:学识造诣很深),自视缺然(缺然:不足),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参考译文汝南内史王湛守孝3年期满,脱下孝服后,便留在墓地结庐居住。
他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每次来扫墓,几乎不去看望叔叔,叔叔也不等候他来。
王济偶尔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
后来姑且试着问问近来的事,答对起来音调悦耳,言辞华美,出乎王济的意料,王济非常惊愕;继续和他谈论,转而进入到了精深微妙的境界。
王济原先对叔叔几乎没有一点晚辈的敬意,(与叔叔谈论后,)从外表到内心都变得庄重恭敬了。
于是留下来和叔叔谈论,整天连夜地谈。
王济虽然才华出众,这时却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于是感慨地叹息道:“家中有名士,三十年来我却一直不知道!”【注读】济去,叔送至门。
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
济聊(聊:姑且、随意)问叔:“好(好:喜欢)骑乘不(不:同“否”)?”曰:“亦好尔(尔:同“耳”)。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策:马鞭)如萦(萦:围绕盘旋),名骑无以过之。
济益(益:更加)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王济离开的时候,叔叔送到门口。
王济的随从有一匹烈马,非常难以驾驭,很少有能骑的人。
王济随意地问他叔叔:“喜欢骑马吗?”他叔叔说:“还喜欢吧。
”王济又让叔叔骑那匹难驾驭的烈马,他叔父不但骑马的姿势美妙,而且甩动起鞭子来就像条带子似的回旋自如,就是著名的骑手也没法超过他。
王济更加赞叹叔叔的才能难以测度,不只一种。
【注读】【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德:品行和才能),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异:另眼相看)焉。
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用此:拿这个)何为?颇(颇:略微)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佳时,脱(脱:偶尔)复看耳。
今日当与汝言。
”因共谈《易》。
剖析入微,妙言奇趣,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测:测度)。
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骏驶:高大而迅捷),意甚爱之。
湛曰:“此虽小驶(小驶:短距离跑得快),然力薄不堪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但:只是)养不至耳。
”济取督邮马谷食(谷食:喂谷物)十数日,与湛试之。
湛未尝乘马,卒然(卒然:猝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不相胜:不分高下)。
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别:区分)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蚁封:即蚁垤(dié),蚂蚁洞口的小土堆)耳!”于是就蚁封盘马(盘马:让马盘旋奔跑),果倒踣(踣:跌倒、摔倒),其俊识天才乃尔(乃尔:就像这样)。
】【翻译】邓粲《晋纪》记载说:王湛字处冲,是太原人。
隐藏着自己的品行和才能,没有人知道他,即使是兄弟宗族,也认为他是个傻子,只有父亲王昶对他另眼相看。
王昶死后,他住在墓边。
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前往探望叔叔王湛,看见床头有《周易》一书,对王湛说:“叔父拿这个干什么呢?略微看过一点没有?”王湛笑着说:“身体好的时候,偶尔再看看罢了。
今天天应该和你说说了。
”于是共同谈论《周易》。
剖析得十分深微,巧妙的言辞奇特的理趣,是王济所没有听说过的,王济感叹其深刻而难以测度。
王济天性喜欢骏马,而他所乘的马高大而迅捷,心中很是喜欢。
王湛说:“这匹马虽然短距离跑得快,然而力量单薄不能承受困苦。
近日我看见督邮的马,应该胜过这匹马,只是督邮的马喂养得不到位啊。
”王济得到督邮的马喂谷物十多天,再和王湛比试。
湛不曾骑过马,突然就奔驰起来,步伐与王济没有什么不同,而两匹马不分高下。
王湛就说:“现在在车道上直行,怎么能区分马的胜负呢?只有在靠近蚂蚁洞口的小土堆旁(比试才行)啊!”于是来到蚂蚁洞口的小土堆旁让马盘旋奔跑,果然王济的马倒地摔倒。
王湛的卓越的见识和天赋的才能就像这样。
】【注读】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
”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叹述:便感叹便讲述)如此。
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
”武帝每见济,辄(辄:总是)以湛调(调:调笑)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
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
”称其实(实:实际)美。
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翻译】王济回家后,他父亲王浑问他:“为什么短时间外出竟去了好几天?”王济说:“我刚刚得到了一个叔叔。
”王浑问他缘故,王济就详细地边赞叹边述说以上情况。
王浑问:“和我相比怎么样?”王济说:“是在我之上的人。
”晋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调笑他说:“你家的傻子叔叔死了没有?”王济常常没话回答。
既而发现了这个叔叔,后来晋武帝又像以前那样问他,王济就说:“我叔叔不傻。
”并且称赞叔叔实际的美好素质。
武帝问道:“可以和谁相比?”王济说:“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
”【注读】【《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
见湛,叹服其德宇(德宇:气度﹑器量)。
时人谓湛上方(方:比)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翻译】【《晋阳秋》记载说:王济拥有对人的鉴别的才能。
看见王湛,感叹佩服他的气度﹑器量。
当时人认为王湛向上比山涛差一点,但向下比魏舒有富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