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初中化学科综合实践课教案

初中化学科综合实践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科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意义。
2.掌握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实验内容是分析镁的含量。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解释实验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对实验有一
个初步了解。
2.实验操作:
步骤一: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包括烧杯、试管、滴管、取样器、硫酸、氢氧化钠等。
步骤二:称取一定量的镁粉,加入稀硫酸中反应生成氢气,观察反应过程。
步骤三: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镁离子,并记录所需的滴定滴数。
3.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滴定的滴数计算镁的含量,并与实验前的预测值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原因。
4.总结和探讨:
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和体会,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化学知识
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心得等。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课堂
教学效果。
同时要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基本操作:了解并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溶液的配制等基本操作。
2. 实验安全知识:学习实验室安全规则,了解常见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掌握事故发生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3.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掌握实验结果的评价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实验安全知识的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教师讲解、指导为辅。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和试剂: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和材料。
2. 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室安全、整洁、有序。
3. 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3. 实验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讨论与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实验规律。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七、学生活动1. 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锻炼动手能力。
2. 思考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化学综合实践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器材、珍惜实验资源的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3.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训练4. 常见化学实验现象及原因分析5. 环保意识教育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化学实验有什么了解?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如化学反应、物质性质等。
(2)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等。
2. 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1)介绍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
(2)演示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如试管、烧杯、酒精灯等。
3.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训练(1)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如取用药品、加热、冷却等。
(2)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如配制溶液、滴定、过滤等。
4. 常见化学实验现象及原因分析(1)列举常见化学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体放出等。
(2)分析常见化学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如化学反应、物质性质等。
5. 环保意识教育(1)介绍化学实验中的环保知识,如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观念,提倡绿色化学实验。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2. 分析学生的实验现象分析能力,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考察学生的环保意识,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实验》2. 教学课件3. 常用化学仪器4. 实验药品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以下是 8 条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 嘿,咱来搞个“神奇变色大冒险”活动咋样?就像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咱们通过不同试剂的混合,让颜色发生奇妙的变化!你看看,把无色的酚酞滴到碱性溶液中突然就变红了,多酷啊!大家分组比赛,看谁变出的色彩组合最炫,好不好哇?2. 要不咱们弄个“化学魔法厨房”活动呗!就跟真的厨房似的,只不过我们用各种化学物质来创造“美食”。
哎呀,比如用小苏打和醋反应制造出“泡泡蛋糕”,那场面,绝了呀!大家一起动手尝试,肯定超级有趣,不是吗?3. 来一场“探秘化学元素之旅”吧!想象一下,进入一个充满各种元素的神奇世界。
就像走进一个大宝藏库,钾是那么活泼,铁又那么坚实。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去了解每个元素的特性,哇,这难道不令人兴奋吗?4. 搞个“化学火箭发射大会”呀!嘿嘿,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推动小火箭发射。
你说刺激不刺激!比如用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产生气体让火箭飞起来,多像真的火箭发射一样,能不心动去玩玩吗?5. “神奇的化学结晶大赛”如何?就像在培养自己的小宝贝一样,看着晶体慢慢长大。
哇塞,像硫酸铜晶体那美丽的蓝色,多让人着迷呀!大家比比谁的晶体最漂亮,这肯定会很棒的呀,对不对?6. 来一次“生活中的化学侦探”活动嘛!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化学的踪迹。
发现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面包会膨胀。
哎呀,这就像侦探在破案一样有趣,赶紧去探索发现呀,还等什么呢?7. “奇妙的化学泡泡秀”肯定超好玩!吹出的泡泡竟然可以有不同的性质。
哟呵,有的泡泡能飘好远,有的一戳就破。
大家一起玩泡泡,多欢乐呀,难道不想感受一下吗?8. 试试“化学彩虹制造机”活动吧!利用不同试剂在纸上创造出彩虹般的颜色带。
哇,就像真的彩虹被我们握在手中。
这么好玩的活动,大家肯定会喜欢的啦,不是吗?结论:这些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有趣又能学到知识,大家肯定会爱上化学的!。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范文(6篇)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范文(6篇)第1篇: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一、课名:生活中的化学二、类别:综合探究课三、探究性综合课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索性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质疑、探疑、体疑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找、选择、组合信息。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实践能力四、问题产生的背景厨房就像一个化学实验室,每一样东西都是化学物质。
在厨房中,发生得最多的便是化学反应。
关注厨房里的化学,就是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让我们能更好的去工作和学习。
依照自己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积累的生活常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了解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
五、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六、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将组员分为三个小组进行对三种小课题的研究。
各小组上网查找资料,将资料进行整理。
制定好可实施的实验方案,用纸笔记录下来,然后交给指导老师修改。
(二)实施阶段第一步:各小组分别准备自己的实验器材,做好实验准备,进行实验。
第二步:邀请指导老师参与,观摩实验过程。
1、1小组通过将食醋与水垢混合产生的现象得知水垢的成分。
2、2小组通过将大理石与各种调料混合产生的现象得知大理石的成分。
3、3小组通过查资料得知天然气的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认真做好试验,记下实验数据,多实验几次以达到结果精确的目的。
整理数据,得出初步结论。
指导老师进行点评。
第三步:组员应反思自己的实验,得出不足的地方,在老师的指导下或同学的帮助下改进实验方法,再进行本实验,从而得出更精确的结果。
第四步:小组讨论,结合实验数据,网上资料,老师的点评,得出精确的结论。
整理资料,写成初步的实验报告。
第五步: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准备结题。
七、研究结果1、水垢成分主要是碳酸钙。
2、大理石成分主要是碳酸钙。
3、天然气的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氧气浓度越大,天然气燃烧越充分。
八、问题拓展在这次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小组的组员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

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范文三篇【篇一】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内容与分析(一)内容;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
(二)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识别、药品取用规则、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的方法。
指的是认识仪器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了解药品的取用规则;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的洗涤方法,其核心是药品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实验室规则、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了解药品取用规则。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和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训练,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做好规范操作的示范、分析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
二、目标及分析(一)目标:1、能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2、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3、学会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4、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二)分析:1、“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是指看到仪器图形能写出仪器名称,同时能说出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2、“知道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就是能记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3、“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就是指习惯的形成及独立操作能力的形成,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独立进行物质的取用、药品的加热及仪器的洗涤等操作。
三、问题诊断分析学习本课题时,同学可能会出现两种态度:一是对实验基本操作无所谓——动手做,不如用脑记;二是有恐惧心理——不敢动手,怕危险。
以上两种态度均不利于学习,教学时要注意纠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讲到药品的取用时,为了给学生做好示范,借助信息技术播放“粉末固体取用”、“块状固体取用”和“液体取用”三个视频。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化学实验室简介→仪器识别→药品取用规则→托盘天平的使用→连接仪器装置→固体药品取用→液体药品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给物质加热→仪器洗涤。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生能够:1. 了解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应用;2. 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巧;3. 培养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4. 培养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将包括以下内容:1.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2. 酸碱中和实验;3. 燃烧实验;4. 溶解实验;5. 物质的性质测试实验。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如佩戴实验服、戴眼镜、洗手等,提醒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步骤二:酸碱中和实验(20分钟)1. 布置实验仪器和试剂;2. 将酸溶液和碱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3. 将酸和碱混合,观察中和反应过程;4. 记录并讨论实验结果。
步骤三:燃烧实验(15分钟)1. 准备燃烧实验器材;2. 分别测试不同物质的燃烧性质;3. 记录不同物质的燃烧结果;4. 讨论实验结果。
步骤四:溶解实验(15分钟)1. 准备溶解实验器材;2. 将不同物质溶解于水中;3. 观察并记录溶解过程;4. 讨论实验结果。
步骤五:物质的性质测试实验(20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和待测物质;2. 分别进行物质的酸碱性测试、溶解性测试、燃烧性测试等;3. 记录并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4. 结合实验结果讨论物质的特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
2.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其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合作与沟通: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五、教学延伸为了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作业,如化学知识的应用技术、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等。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灯台等。
2. 教具:题册、课件、教案等。
以上为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的基本内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实践教案课题:化学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实验中注意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常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化学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方法。
4. 合作完成一项化学实验。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 讲解化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实验前准备
1. 讲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分配实验组,每组分配实验材料和器材。
三、实验环节
1. 各小组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2. 师生共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3. 师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
1. 学生分组汇总实验数据,解释实验结果。
2.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实验报告。
2. 准备下节课的实践活动。
教学手段:
1. 课堂讲解。
2. 实验操作。
3. 小组讨论。
4. 实验报告。
教学评价:
1.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化学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餐具洗涤剂去污力和毒性的比较
崔明英
为了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研究 ,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 ,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提高利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我们设计了如下的综合实践活动。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洗涤剂 ,用来洗涤餐具和水果蔬菜等。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多种表面活性剂和助剂 ,在通常情况下洗涤剂对消费者是无害的。
但进入河流和地下水的这些化学物质会影响水生生物、植物的生长以及居民饮用水的质量。
人们使用洗涤剂 ,通常希望它有良好的洗涤效果。
从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角度看 ,人们希望洗涤剂无毒或毒性很小。
那么能否利用学生现有知识设计一个实践活动来探究洗涤剂的洗涤效果和毒性大小呢 ?为此
我们设计了 2个实验 1比较不同洗涤剂的去污力 ,2比较不同洗涤剂的毒性 ,以促进人们对洗涤剂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思考 ,并鼓励大家对问题的
解决提出意见。
一、实验原理
检测洗涤剂去污力的方法很多 ,从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出发 ,我们选用了乳化法。
因洗涤剂去油污的途径之一是使油脂乳化而溶于水中 ,乳化法即通过比较洗涤剂对食用油 (如色拉油 )的乳化效果来比较
洗涤剂的去污力。
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洗涤剂与等量的食用油相混合 ,比较其分层的快慢以及分层后的情况 ,从而比较洗涤剂的乳化效果 ,得出去污
力的强弱顺序。
分层快且分层后下层 (洗涤剂层 )浑浊度低表明乳化效果
差 ,即去污力弱。
分层慢且分层后下层浑浊度高 ,则说明去污效果好。
检验洗涤剂毒性的方法很多 ,从实验操作可行角度考虑本实验用不同浓度
的洗涤剂浸泡种子 ,观察经过相同时间并保持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绿豆种
子发芽的情况 ,从而比较洗涤剂的毒性大小。
湿度、氧气、光照和温度是种子发芽的主要外部条件。
实验中我们采取在室温 (2 5℃左右 )条件下将浸泡过洗涤剂的种子放在表面皿中 ,并将表面皿置于实验桌上 (避免阳光直
射 ,注意添加水 )进行试验。
洗涤剂的毒性大则对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 ,表现为发芽推迟 ,表皮开裂慢 ,芽长短 ,发芽率低。
若表皮及豆芽变黄 ,则表明表皮及幼芽基部组织受损 ,生长受阻 ,这种洗涤剂对种子有较大的毒害
作用。
实验中用 4种洗涤剂进行对比实验 ,并用自来水做对照实验。
1号、2号、3号、4号、5号分别代表自来水、加佳 3 0 6型洗洁精、巧手洗洁精、84好帮手、加佳万洁灵 (以下同 )。
二、实验步骤
1、比较不同洗涤剂的去污力
(1 )取 5支洁净的试管 ,用 1 0 m L量筒分别量取 1、2、3、4、5、6 m L 自来水于试管中 ,在试管的外表面做记号 (可用一细长条胶布贴于试管外
部 ,用笔在对应体积处作记号 )。
(2 )将洗涤剂用自来水稀释成相同的浓度 (2 5倍 ,50倍 )。
取同种浓度的洗涤剂 4m L于试管中 ,分别滴加 1 m L色拉油 ,色拉油浮在上层。
(3 )分别以相同强度振荡试管 1 min,静置。
记录混合液分层的时间和分层
后的现象。
2、比较不同洗涤剂的毒性
(1 )将洗涤剂稀释成不同的浓度 (1 0倍 ,2 5倍 )。
(2 )分别把 40粒绿豆种子浸泡在这些洗涤剂中各 5min,自来水做对照试验。
(3 )倒掉洗涤剂液 ,将种子放在各个表面皿上。
表面皿直接置于实验桌上并避免阳光直射。
室温保持在 2 5℃左右。
(4)注意经常给种子加自来水 ,以保持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水分 (豆科类种子发芽需要较多的水分 )。
(5)隔一段时间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并进行记录。
三、实验现象及结果
1、洗涤剂去污力的比较 (1 )2 5倍组表略(2 )50倍组表略
分析:2 5倍组 ,1号是水样 ,从平均分层时间看 ,5号最长 ,其次是 2号、4号 ,3号分层时间最短 ,说明 5号乳化效果 (即去污力 )最好 ,3号最差。
分析分层后下层情况及 50倍组情况也可得到同样的结论 ,4种洗涤剂的去污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5号 >2号>4号 >3号 ,且洗涤剂浓度越大 ,乳化效果越好。
2、洗涤剂毒性的比较 (3 0 h后的观察记录 )
(1 )1 0倍组表略 (2 )2 5倍组表略
分析比较以上观察结果可知除 1号水样外 ,5号表皮开裂 1 / 2以上的粒数最多 ,芽长最长 ,4号其次 ,3号表皮开裂 1 / 2以上的粒数最少 ,且芽长短并伴随有种皮发黄 ,说明发芽水平最低 ,亦即所施用的洗涤剂毒性最
大。
4种洗涤剂的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号 >2号 >4号 >5号。
3、实验说明
(1 )实验结果表明洗涤剂的去污力与其粘稠性没有直接的关系 (可能有的人会认为洗涤剂越粘稠 ,去污性能越好 )。
为使洗涤剂使用起来方便 ,生产时常在其中加入适量化学浆糊以增强其粘度。
判断洗涤剂的好坏主要看其活性有效成分的高低 ,而和粘度没有直接的关系。
(2 )我们期望洗涤剂去污力强同时毒性小。
但洗涤剂去污力与毒性之间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关系 ,而不是简单的正相关或负相关 ,因此在选择洗涤剂时我们需要对去污力和毒性进行权衡 ,这可以发展成学生的讨论。
(3 )此实验中所用试剂与材料简单易得 ,实践活动总共需要 2天左右的时间 ,其开展方式可采用课外活动或家庭小实验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