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附板书)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第6课《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第6课《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第6课《古对今》教学设计《古对今》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夕、李、香”4个字,重点写好“夕”。

2.认读词语“严寒、酷暑、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联系实际并借助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朗读、背诵对子歌的第一、二小节,感受课文展现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认读词语“严寒、酷暑、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联系实际并借助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展现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教学准备】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了解规则,游戏导入。

游戏1:动作对对碰。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动作对对碰”的游戏吗?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你们做出和它意思相反的动作。

(比如:老师说右手,你们举左手。

)师:大家的反应可真快,如果换成“词语对对碰”,敢不敢挑战?游戏2:词语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师:你们能给“古”和“今”组个词吗?预设:古今。

引导发现“古”和“今”是一对反义词,“古”指古代,“今”指现在。

2.板书课题,随文识字。

(1)齐读课题,指导书写“古”。

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注意点:第一笔宜长,“口”注意上大下小。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随文指导学习“古”字,将书写指导分散进行,防止集中书写造成学生小肌肉群的疲劳。

二、整体感知1.听读任务(1)听老师范读,字字入目,声声入耳。

(2)听读时,注意听停顿。

2.集中识字小朋友们听得好认真啊!为了更好地感受对对子的美,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生字新词学会吧。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

① yuán yán hán kù shǔ方圆严寒酷暑② liáng chén xì秋凉早晨和风细雨③ zhāo xiá xī yáng朝霞夕阳杨树(2)小朋友们,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才能记住它们呢?请小朋友们借着拼音读一读这些字,想一想你们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一、教学目标
•能够掌握识字6《《古对今》中的生字词。

•能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对比。

•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古今生活差异。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这里列出具体生字词)。

•理解古今生活对比。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古今生活对比并用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
•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粉笔、黑板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1.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差异。

第二部分:学习新知
1.逐个教授生字词,并组织学生练习书写。

2.请学生读课文《古对今》,并进行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古今对比之处。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让学生将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对比写成小段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各自对古今生活对比的理解。

第四部分:总结
1.整理学生的发言,总结古今生活对比的要点。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课堂作业。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思考古代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并写一篇小短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认识是否有提升?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手段?
以上为《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差异、知识能力素质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提升。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作业评价:
(1)作业批改: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对对仗句子的运用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作业点评: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3)鼓励学生:教师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展示自己的对仗句子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此外,我还需要在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一些调整。我发现,仅仅通过提问和观察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不够的。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定期的测试,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对仗句子的掌握情况。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3.实验器材:本课内容不涉及实验,因此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确保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互动。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同时,也可以设置实验操作台,以便进行实验教学。此外,还可以利用教室的墙面、黑板等空间展示学生作品、学习成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3.观察力与想象力:通过观察课文中的对仗句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发现美的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课《识字6.古对今》的内容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

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

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以“古对今”为主题,通过对比古今事物的不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培养观察力与想象力。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并书写“古、今、山、水”等十个基本汉字,理解字义,学会组词,以及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知古今变迁。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古、今、山、水”等字词,理解字义,并能够简单组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学生能感受汉字的演变,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激发对历史与现实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1. 字形的识记与书写:特别是“古、今”两字的构造,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笔顺笔画。

2. 字义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古今对比的概念,理解字词在古今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1. 古今对比图片或实物。

2. 汉字卡片。

3.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字词及句型。

4. 练习题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物品与现代物品的对比,引发学生对“古对今”主题的兴趣。

2. 新授:展示汉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跟读“古、今、山、水”等字,讲解字义,让学生尝试组词。

3. 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所学汉字,教师巡回指导。

4. 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古今差异的看法,用所学字词表达。

5. 巩固:通过课件或黑板上的句型练习,加强学生对字词用法的理解。

6. 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今对比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古对今”主题下的字词及其古今对比的含义,通过不同颜色或图表形式强化视觉效果。

作业设计1. 书写练习:学生回家后书写所学汉字,家长签字确认。

2. 家庭讨论:与家人讨论家中的古今变化,用所学字词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学生上课的反应、练习完成情况以及家庭作业的反馈进行。

针对学生在理解古今概念和字词用法上的困难,将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实物展示或情境模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此教学设计注重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学生兴趣的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既符合教育目标,又贴合学生实际,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语言基础和文化素养的新时代学生。

识字6 古对今 教案

识字6 古对今 教案

1.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3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课件。

一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古对今》。

(板书:古对今)2.教师提示:“古”和“今”是一对反义词,“今”指现在,“古”指古代。

3.学生齐读题目。

二 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1)学生看图片,指名说说图中的景色。

(出示课件1~4)(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请学生认读。

(出示课件5) 和风细雨夕阳严寒鸟语花香朝霞古今酷暑2.反复朗读,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对韵歌,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教师适时正音。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让学生模仿着读。

(4)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第2、4、6、8、10、12行的最后一个字“方、凉、霜、阳、杨、香”,说说它们的韵母分别是什么。

3.师生对读,同桌对读,学生拍手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图片认识词语,积累词语;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朗读兴趣。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识记生字。

(出示课件6)yuán yán hán kù shǔ liánɡ圆严寒酷暑凉chén xìzhāo xiá xī liǔ yánɡ晨细朝霞夕柳杨(1)学生认字,教师适时指导。

“暑、晨、朝”都是翘舌音,“圆、严、寒”都带有前鼻韵母an,“凉、杨”都带有后鼻韵母ang。

(2)识记生字。

①定位联想:“酷、暑、晨、霞”等笔画多的字,可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整体识记,不作字形分析。

②加一加:员+囗=圆京+冫=凉田+纟=细③减一减:多-夕=夕④寻找字源:“寒、朝”均是会意字,可以让学生看看金文的字形,给学生讲讲字源,以帮助记忆。

⑤组词拓展。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识字6古对今》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识字6古对今》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增强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古对今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加强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综合素养,符合新教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仗句式的结构和意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语言表达来帮助学生理解古人对仗的精妙。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对仗句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对仗。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对仗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创作对仗句式。
-语言表达的创造性:在理解对仗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对仗句式进行表达。
-情感的体验与传达:如何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举例解释:
-在生字词的记忆与应用方面,难点是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认字层面,而是能够将这些字词融入自己的词汇库,用于日常交流或写作中。
-在对仗句式的理解方面,难点是让学生明白对仗不仅仅是语言形式上的对应,还包括意义、情感的对称,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语言表达的创造性方面,难点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尝试用对仗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在情感的体验与传达方面,难点是帮助学生通过朗读,将诗中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声音传达出来。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识字 6 古对今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认识“圆、严”等12 个生字。

2、会写“古、凉”等7 个字。

(二)能力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三)感情目标:有采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二、教课要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诵。

三、教课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认识诗意。

四、教课媒体:教课挂图,生字卡片,课件五、教课时间:三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讲话2、讲话:同学们,你记不记得我们中国过春节时会在门上贴什么吗?对,是贴对子,今日我们学习对对子形式的识字。

二、课件出示或许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1、看图:本课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相关,联系大自然的实质,我们读一读课文吧。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能够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yuán y án h án k ù sh ǔliánɡchén xìzhāo xiá xīyánɡɡǔlǐyǔ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古李语.xiānɡ香2、剖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剖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构造,如何组词。

能否多音字,反义词等。

比如学习生字凉:音节:三拼音节,偏旁:两点水,构造:左右构造,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能够一同说,也能够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huo暖和和 h ú和了hé微风zh āo 担水朝cháo 挑战liánɡ凉水凉liànɡ凉一凉反义词古——今圆——方寒冷——炎暑暖——凉晨——暮朝——夕粗——细(三)我书中的组词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假如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假如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能够写一个,以备此后忘了组词能够随时翻看。

识字 6《古对今》教案

识字 6《古对今》教案

识字 6《古对今》教案识字 6《古对今》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对子”这种语言艺术形式,依据课文内容了解对子中词语的组成特点。

过程与方法1.老师范读生字和课文,指导同学读准字音,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识字爱好。

3.引导同学结合图片和板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对子中词语的组成特点。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引导同学通过学习,体味四季朝暮的`改变,感受大自然的丰富美好,培育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爱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组词。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仿照课文的形式自己编创对子。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对子,也叫对联,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

它与中国的语言、文字、修辞、思维以及社会观念有亲密关系。

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将一些自然现象融入到对子中,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无穷魅力,而且能让我们认识更多新的生字伙伴。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吧!(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老师范读课文。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边音“凉、李”,翘舌音“暑、晨、朝”。

2.同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状况,教同学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圆、李、杨”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寒、暑”等字时,可以通过同学集体表演的方法;学习“香”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夕、古”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谜语例如:禾苗青青,长在上边,太阳红红,落下山头。

(谜底:香)形近字对比例如:古-舌(舌头)-吉(吉利)细-田(农田)-抽(抽查)夕-多(多少)-歹(好歹)凉-京(京剧)-谅(谅解)(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古对今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由此,本课设计依据文本特点,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同时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

教学中,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
(2)描红写字。

(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

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了解几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进行,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近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古和今,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晨和暮,雪和霜,和风和细雨,朝霞和夕阳,桃和李,杨和柳,莺歌和燕舞,鸟语和花香。

(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设计意图:汉字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本课是由“对子”组成的课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风采。

教学中,先让学生发现每行每句的特点,依据“对”字找到每组相对词语,这一做法紧紧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为接下来的识字活动提供条件,创建平台。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并注意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

如果同桌读错了,你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

注意“暑、晨、朝”是翘舌音;“凉、霞”是三拼音节。

4.自主识字: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先来分分类吧!
(1)左右结构的字:酷、凉、细、朝、杨。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教师相机指导。

酷:①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

②加一加:酉+告=酷。

(酷暑、酷爱、冷酷)
凉:①换一换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

②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

(冰凉、凉水、凉气)
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

朝:①字歌:十日十月。

(朝阳、朝霞)
②多音字,还念cháo。

(朝代、汉朝、朝南)
杨:①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

(杨柳、杨树、白杨)
②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

(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

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暑、晨:这是一对“亲兄弟”,讲讲它们这对汉字兄弟的故事吧!(“暑”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者”代表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
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

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
(4)独体字: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

分类玩字词卡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而师生交流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

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

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3.小组每人读一遍,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游戏中巩固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学习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

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
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哪笔?(捺要写舒展)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2.语:应注意左小右大。

组词:语文、语言、外语。

3.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

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

设计意图: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写字能力。

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后,以一首优美的《对子歌》收尾,给整节课画上句号,同时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古对今
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
桃——李柳——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

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

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

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

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