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

合集下载

想象在文学创作与鉴赏中的作用剖析

想象在文学创作与鉴赏中的作用剖析

想象在文学创作与鉴赏中的作用剖析摘要:文学作为传递人类思想及情感的重要艺术形式,其凭借语言文字对作品内涵深意予以表达。

但语言文字实际上仅为负载意义的一种醒目符号,人们只有运用自身想象,方可做到对作品真正阅读,从作品中获取深层意义与感受。

创作乃是利用充分想象进行创造的一种曼妙过程,而鲜明丰富的想象,则在整个文艺创作当中具有重要而又带有特殊性的地位,基于某种意义层级,若无想象便无文学。

关键词:文学创作;鉴赏;想象;作用想象在文学艺术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何种文学题材,均需创作者充分发挥自身感知力与想象力。

读者通过对表面上的文字进行阅读,然后运用自身想象力,去深入而又准确感知作者流露情感及思想,通过发挥想象力,利用此桥梁促使读者与创作者之间形成思想共鸣,从而真切体会蕴藏于文学作品当中的艺术魅力及形象。

一、文学创造中的想象各时期的批评家、艺术家及文学家均特别强调文艺创作与想象之间的关系。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文艺当中,想象起到主导而又最为积极的作用”。

黑格尔指出:“想象是人类最为解除的艺术本领”。

总之,想象就是人脑记忆下客观的形象,然后再次进行新的形象的组合过程。

想象作为文学写作中一个十分关键且必不可少的心理行为,而文学写作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便是其所具有的虚拟性。

其不同于实用写作,并不是单纯性的生活照搬,也不是对人们生活行为的一种如实传达,文学创作的全过程实际上乃是一个利用生动语言文字符号,实施形象的再次组合的并再现形象的一种过程,尽管其具有十分复杂的具体过程,还需运用诸如意识等心理手段,并需实施反复性的改善、更正与修改,但其自始至终均难以分离想象施加的辅助作用,因此,文学语言可谓想象的一种外在符号。

文学写作需运用写作主体所持有的主观情感,通过选择、加工、提炼及重新生活改造等过程,将生活转变成专属自身的情感产物及心灵产物。

即全部文学作品当中的情节故事。

人物形象及生活画面,均为作者通过想象所刻画出的虚拟结果。

想象在鉴赏诗歌中的作用

想象在鉴赏诗歌中的作用

想象在鉴赏诗歌中的作用诗歌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文学艺术形式,它通过语言的运用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想象也是诗歌鉴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能够让读者进入诗歌世界,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

本文将探讨想象在鉴赏诗歌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想象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想象在鉴赏诗歌中的作用是让读者更加全情投入,进入诗歌的世界。

诗歌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文学形式,它往往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和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当读者能够通过想象力,将自己投射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情境中,就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想象让读者忘却现实的束缚,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之中,享受诗歌所带来的审美和情感的愉悦。

当读到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时,通过想象力,读者就能够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海中,感受春风拂面的清爽和花香的弥漫,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歌所表达的生机勃勃和繁花似锦的情景。

想象在鉴赏诗歌中的作用是丰富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诗歌常常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这些意象和比喻,读者可以在想象中去拓展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想象力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并且更加丰富地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往往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去理解和体会,而想象力就是帮助读者超越表面文字,去感受诗歌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

当读到一首描写夜晚的诗歌时,作者常常会用暗夜、寂静、星空等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想象,读者可以体会到夜晚的宁静和神秘,以及作者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到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想象在鉴赏诗歌中的作用是促进个人的心灵与情感的升华。

诗歌是一种高度情感化的文学艺术形式,它能够触动人的内心深处,唤起人内心深藏的情感和思想。

而想象力则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促进个人心灵与情感的升华。

当读者在想象中投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和意境中时,他们的内心也会随之而起伏,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从而帮助个人的心灵得到升华。

谈谈想象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

谈谈想象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

谈谈想象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谈谈想象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汉语言文学2008届孙琼【内容摘要】想象在文学欣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欣赏,文学欣赏是一种依靠想象与联想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活动。

是否能创造出引发读者诸多心理因素的和谐自由运动的艺术形象是文学创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而艺术形象能够作用于人的思维,是离不开想象这一重要媒介的。

本文拟就想象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想象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创作有位作家说过:“生活的真实,唯有借助创造性的想象,才能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作者只有依靠想象,才能把社会生活中得来的感性材料化为内涵丰富、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

所以说没有想象,作者就无法以形象的方式概括生活,创造不出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1]。

所以,不仅作者需要想象,而且欣赏者也同样需要想象。

下面从不同的文学体裁入手进行分析想象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

一、诗歌的欣赏需要想象诗歌是想象的果实,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

可是在我们的诗歌教学中,却往往仅局限于对主题、思想内容的分析和对字词的解释,忽略了以想象为重点的艺术分析[2]。

诗歌是一种最自由地抒发个体心灵的艺术形式,是一种用最简洁、凝练的语言形式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于创造性的文学样式。

在诗歌这一文学体裁中,语言的含蓄、凝练,意象的多解、思维的跳跃等因素影响着诗歌的鉴赏效果。

相当多的学生提起诗歌鉴赏,往往是一头雾水。

诗歌鉴赏成了难以把握、人见人怵的头痛事。

司空图引过一句名言:“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它说明欣赏者只有通过语言中的中介,进行想象、揣摩、体会,才能转化为视觉形象。

这个间接性特点,要求欣赏者的想象能力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

想象的根据是欣赏者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各种感觉经验。

各种感觉经验的相互作用,是欣赏者对于形象的概括性感知的条件。

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欣赏者的各种感觉经验,欣赏者的想象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诗歌中的形象才能逼真、全面地浮现在欣赏者的头脑中,进而才能感知和理解艺术形象。

浅谈想象对文章写作的影响

浅谈想象对文章写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尽管实证科学、哲学都忽视了对想象的研究,但陆机、刘勰在论述文学艺术时,却接触到了对“想象”这种心理功能的特征的研究,而且比西方的康德、萨特早若干年,虽然表述的方式不一样,但他们都接触到了艺术想象的本质特征。

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中提出“想象”为构成屈子文学的两大因素之一,屈子之所以能为“大文学”,“想象”是其中关键。

可见想象在在文章写作中的重要性。

那么,想象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想象可以把抽象的哲理或感情变成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

如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二位诗人虽然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品味不尽相同,但是都说明生活处处有情趣,情趣是多种多样的。

富有情趣的生活,可以使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再如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连用了三个想象,写出了闲愁之情的琐碎、弥漫、无绪、轻盈。

李清照的“剪不断、理还乱”,是思绪万端,愁肠百倍的可感形象。

二、想象对拟写对象的幻化。

我们知道,想象是一切艺术生命的源泉,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迟子建说:“想象力是写作生命的火种”。

说的大概也是这个意思了。

鲁迅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作为一个诗人,想象力是第一重要的。

鲁迅这句话看似在赞美孩子的想象力之丰富,实则是在说作为一个诗人,具有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

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

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论文关键词:文学创作;鉴赏;想像论文摘要:文学是传达人类情感、思想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作品内部所深含的意义。

但是语言文字只是负载着意义的符号.人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做到真正地阅读作品.获取作品内部的深层意义。

创作也是运用想象进行创造的过程.丰富鲜明的想象在文艺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

1 文学创造中的想象历来的文学家、艺术家、批评家都十分强调想象与文艺创作的关系。

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别林斯基说:“在文艺中起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

”翻高尔基也曾指出:“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

翻具体来说,想象就是人脑把客观的形象记忆下来.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

想象是文学写作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心理行为文学写作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虚拟性。

它与实用写作不同.不是照搬生活,不是如实传达人们的生活行为.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形象的组合、再现的过程.虽然其具体过程很复杂,还会运用意识等心理手段,往往还要经过反复的修改、更正、改善,但它离不开想象的辅助作用,所以,文学语言是想象的符号文学写作必须通过写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去选择、提炼、加工、重新改造生活,把生活变为自己的心灵产物、情感的产物。

也就是说.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情节故事都是作者虚拟的结果。

而虚拟,是必须依靠想象的.因此,想象、联想等心理能力就必然要在文学写作过程中发生作用。

对于创作主体来说.一切艺术发现都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

当创作者在营构形象的时候.想象就开始发生作用了,跳跃腾挪,轻舞飞扬,陆机的《文赋》中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其致也,情瞳咙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于是沉醉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浅谈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精选5篇)

浅谈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精选5篇)

浅谈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精选5篇)第一篇:浅谈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谈想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人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

经历过的事物在人的脑海里都会留下痕迹,既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像的或声音的。

比如“雨”这种自然现象,在我们的脑海里储存的方式可以是“雨”这个字,也可以是“濛濛细雨”、“滂沱大雨”的画面,也可以是“淅淅沥沥、哗啦哗啦”的声音,这三种形式在大脑中根据需要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其中,事物的画面就是这个事物的表象。

想象就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形象思维。

在记忆的基础上,它既可以在头脑中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又可以创造出全新的形象。

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

也正因为如此,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想象有助于理解课文和感情朗读语文教学中我们常说:一个词,一句话就是一幅画。

可能是特写,也可能是全景。

学习时,如果不充分想象,那这样的字词学起来就如同嚼蜡一样无味。

而一旦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黑字变成多彩的画面,那么同样的字词则变得趣味无穷,易于理解。

比如在《最后一头战象》教学中,当老师朗读描写象鞍的句子:“象鞍上留着弾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时,让学生想象:“战象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描述出了战象当年和战友一起经历的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感受到了战象对牺牲伙伴的深切怀念。

朗读是语文基本能力的一种。

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必须有身临其境之感,才能油然生情,再加以朗读技巧的点拔,才能达到声情并茂。

而想象正是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最好的的途径。

2、想象可以打开学生语言的泉眼,让其汩汩流淌。

俗话说:“情动辞发”,如何让学生“情动”呢?还要善于发挥想象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时,在引导学生通过“呆呆地、静静地”两个词体会聋哑青年全神贯注地观察鱼后,让学生听着音乐闭目想像:“假如此时,你也站在鱼缸边,你看到的鱼是怎样的?”结合前面提到水清澈见底,鱼儿自由游动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们通过想象很容易就能“看到”快乐游玩的各种各样的鱼儿:瞪着大大眼睛的、有漂亮花纹的、红顶白身的;快乐追逐的,自在闲游的等等,“看着”这样的鱼儿,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喜欢它们,自然会有的说并且乐于说,孩子的话象泉水一样从心中流出。

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想象是我们人类独有的能力,它是我们思考、创造和表达的基础。

在文学创作中,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

它可以让作家们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观。

本文将探讨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以及如何运用想象力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一、想象力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1. 创造精彩的故事情节想象力可以帮助作家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

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可能的。

作家可以自由地构思、设计和发展出自己的故事情节。

通过想象力,作家们可以创造出独特、新颖、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在故事中。

2. 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想象力还可以帮助作家们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通过想象,作家可以创造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包括英雄、反派、配角等等。

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是真实的、虚构的、神话的、传说的等等,但只要他们是有血有肉的,就可以成为读者心中的形象。

作家可以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语言等等来刻画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与之产生共鸣。

3. 构建独特的世界观想象力还可以帮助作家们构建独特的世界观。

通过想象,作家可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包括它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等。

这个世界可以是真实的、虚构的、神话的、传说的等等,但只要它是有逻辑、有内涵的,就可以成为读者心中的世界。

作家可以通过描写这个世界的细节、规则、特点等等来构建独特的世界观,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和魅力。

二、如何运用想象力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1. 保持创造力创造力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作家必须保持创造力,才能不断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吸引力的作品。

为了保持创造力,作家可以多读书、多看电影、多旅行、多与人交流等等,从各种渠道获取灵感和创意。

2. 深入思考想象力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的。

作家必须深入思考自己的作品,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世界观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有逻辑、有内涵、有深度的作品。

浅谈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价值摘要:在文学创作中,艺术想象是不可或缺的,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学作为传达人类情感与思想的重要艺术形式,文学作用中的语言文字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展现出作者的写作心理历程。

通过有效运用艺术想象能够显著提升文章深度与宽度,文学创作是从实际生活出发,它的内容需要通过艺术想象创造,这样作家才能创造出更优秀的文学作品。

因此,针对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培养以及提高人的想象能力,为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艺术想象;文学创作;问题;灵感;应用价值学者别林斯基说过:“在文艺和文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便是想象。

”在文学创作中有效运用以后随想,能够提高文学作品的质量,艺术想象为文学创作者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然后文学创作者运用大脑的思维意识让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这一过程中文学创作者的的写作技巧以及艺术想象能力显著提升,高效完成优秀出色的文学作品。

因此,本文对艺术想象与文学创作的基本年内容进行简要概括,然后针对运用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最后分析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1艺术想象与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的大脑皮层对已经储存的事情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想象具有补充作用、预见作用、代替作用以及对机体的调节作用。

在文学创作中艺术想象就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文学形象时通过语言文字以及思维对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作者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创造出新的意象[1]。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复杂的精神生产,也是文学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可以通过文学创作对生命进行审美与体验,让文学作品在人类文学史上留下痕迹,通过文学创造之后的文学作品可以让读者了解到具体的创造性活动。

文学创作把握对象是活的整体的人及其生活;直接目的是创造艺术形象;主要作用是感染人教育人;文学创作时形象思维是独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论文关键词:文学创作;鉴赏;想像论文摘要:文学是传达人类情感、思想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作品内部所深含的意义。

但是语言文字只是负载着意义的符号.人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做到真正地阅读作品.获取作品内部的深层意义。

创作也是运用想象进行创造的过程.丰富鲜明的想象在文艺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

1 文学创造中的想象历来的文学家、艺术家、批评家都十分强调想象与文艺创作的关系。

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别林斯基说:“在文艺中起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

”翻高尔基也曾指出:“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

翻具体来说,想象就是人脑把客观的形象记忆下来.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

想象是文学写作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心理行为文学写作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虚拟性。

它与实用写作不同.不是照搬生活,不是如实传达人们的生活行为.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形象的组合、再现的过程.虽然其具体过程很复杂,还会运用意识等心理手段,往往还要经过反复的修改、更正、改善,但它离不开想象的辅助作用,所以,文学语言是想象的符号文学写作必须通过写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去选择、提炼、加工、重新改造生活,把生活变为自己的心灵产物、情感的产物。

也就是说.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情节故事都是作者虚拟的结果。

而虚拟,是必须依靠想象的.因此,想象、联想等心理能力就必然要在文学写作过程中发生作用。

对于创作主体来说.一切艺术发现都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

当创作者在营构形象的时候.想象就开始发生作用了,跳跃腾挪,轻舞飞扬,陆机的《文赋》中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其致也,情瞳咙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于是沉醉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从而把创作者的艺术感觉和艺术发现转化为能被读者感知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

很多创作者在完成文学作品之前,就已经在大脑中构思了,就是说,创作者借助想象设计未来的作品。

在小说的创作上.小说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中由这些形象所构成的形象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着作品的成功.而想象又是创作者创作构思的主要方式.所以想象对整个作品的形象和形象体系的雏形的孕育起着“设计师”的作用。

鲁迅先生写作《阿Q正传》的情况就是突出的例子,他说:“阿Q的影象.在我的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了”。

想象可以弥补创作者实际经验的不足。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并不一定是创作者的真实写照.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虚拟的.甚至可以说是虚假的其中很多成分就是经过作者的构思、想象而来的。

例如《聊斋志异》中的狐鬼世界,蒲松龄并不是亲眼所见.而是对社会现实有感,在对现实反映的基础上运用想象构建出来的.创作者利用想象之力把读者带到了人不能到达的世界.也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

如果没有想象的翅膀.今天的我们是无法见到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学的。

阅读文学作品和创作文学作品是不同的.它们的宏观步骤是相逆的创作者如何运用想象来创作文学作品会对读者在阅读时如何展开想象有着非常有力的影响。

创作者将思想和情感深藏于语言文字背后.读者就要充分地利用自己的阅读能力、展开想象力.挖掘这些深层的意义:相反.如果创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并不处于文学语言的深层.读者就可以利用想象和其它鉴赏手段较为轻松地领会。

诗歌是想象的艺术,它的语言是高度想象性的语言.叙事性的历史史诗能把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呈现给读者.蕴意深远的现代新诗能通过文字给读者心灵深处的震撼,所有这些都是要依靠想象的作用的。

中国古代诗歌的意境就是依靠诗人们的想象而成的.倘若没有想象,读者无法通过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没有诗人丰富情感的渗人以及广阔心理时空的神游,这些诗句的美感是无法产生的。

没有想象,就只剩下赤裸裸的语言文字符号,文学作品就缺少必要的张力、活力,不仅鲜活的文学形象无法获得.作品中深刻的思想蕴涵也就无从谈起,就更谈不上文学作品的美了。

文学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创作主体发挥想象力酝酿的心理过程创作主体运用想象力的好坏关系到作品的优劣。

想象为创作主体的情感、思想提供载体与展现形式.同时为审美情感所推动.使作家从创作中的自我与此时此地的现实生活中分离出来,而进入物我同化的世界。

除此之外.在文学的创造过程中.作家从生活经验中获得众多表象,以静态的方式储存在头脑中。

但是,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作家在审美情感作用下.通过想象.使头脑中这种静态式的表象转化为动态式的表象。

想象力对于文学创作的作用往往是综合地发挥着作用,想象力作用于创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任何文学创作主体都不能忽视、低估想象力对文学创作的作用。

文学的创作是离不开想象的.这是人类文学创作发展史上的一个公理。

2 文学鉴赏中的想象尽管文学鉴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鉴赏者的再创造能力的心理机能是想象。

“想象是一种在观念形态上再造或创造现实表象和形象的心理能力”.想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它可以使人“能够根据别人口头或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康德就认为:“鉴赏是与想象力的自由合规律性相关的对一个对象的评判能力”“想象力可以自得地合目的地与之游戏的东西对于我们是永久常新的.人们对它的观看不会感到厌倦”。

可见.想象力对于文学鉴赏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想象力帮助鉴赏者将作品中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

夏丐尊和叶圣陶在《文心》中曾说:“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却要倒翻过去.把自纸上黑字依旧翻成具体的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想象是鉴赏的重要条件.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的。

”不论是欣赏小说还是欣赏诗歌、散文.都必须将文字符号首先转化为具体形象.想象力就担当了转换者的角色。

接受美学学者英伽登认为,文艺作品形象体系仅仅构成一个模糊的图式框架.其中有许多不确定的空白处等待读者去填补、充实、丰富、深化,甚至“重建”。

在文学鉴赏中.想象担负着通过作品的语言再现审美意象和创造新的意象的重要任务。

鉴赏者鉴赏作品的再创造性想象是具体、不同的.所以就导致了“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林妹妹”的现象如前所言,鉴赏和创作是两个相逆的程序。

创作大体上说是将情感、意义负载在文学形象上的,鉴赏则是运用想象.从文学形象来领悟意义的。

鉴赏中想象力的作用方式是一个由“形”到“神”的逐步的想象力再创造的过程.当然.这种想象的再创造具有充分的自由和广阔的空间,就是“使有限的艺术形象在欣赏者面前展开着有感觉的有限性通向形象的广阔性的道路”,“如果没有欣赏者的想象来充实和扩展形象诉诸感觉的有限性那么无论哪一种艺术形象都将失去它那广阔、深人反映生活的可能”。

想象力对于文学作品的再创造鉴赏是文学作品的生命。

创作主体将自己的情感、感受、意义藏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中,想象力将这些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这对于读者领会其中的内容是十分有利的。

不仅如此,鉴赏者的积极想象,还有助于发现、补充、发展作品的内在意蕴。

当鉴赏者丰富、发展作品意蕴的时候,也是深刻领会了作品意味的时候。

换句话说,文学作品的鉴赏者不是也不应该一味被动地接受文学作品的精神内容,而是在鉴赏作品的同时能动地、自发地发掘更多的精神内容,以此填补作品形象结构中的空白部分这也是再创造性鉴赏的一部分。

文学鉴赏对创作是有一定影响的。

创作主体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不能不考虑到鉴赏主体对它的反应,那么.文艺作品的形象构造必定要顾及鉴赏者的因素.这就造成了对创作的反作用了。

鉴赏的心理机制中,想象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鉴赏者如何想象就不能不是决定创作主体如何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了。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大众文化的消费取向决定了文化生产的重点.文本的创作亦是这样。

想象还是文学鉴赏中发生情感共鸣不可缺少的条件文学欣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活动,共鸣发生的基础是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在某些方面的一致或类似。

诚如此言:“艺术就是这样一种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

鉴赏者必须借助想象进人作者的世界,与作者同思同感,才能体会到作者倾注在形象画面中的思想情绪。

无论欣赏者的主观条件如何.即使在情感上与作品有了共通之处,没有想象力的帮助.共鸣还是不能产生的。

总而言之.文学鉴赏是不能没有想象的。

3 结语想象在文学中显示出非常明显、重要的作用,在文学创作和鉴赏的过程中渗透着想象力心理机制的作用“‘文学’一词如果限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似乎是最恰当的”。

它的作用还是源远流长的.马克思也说:“在野蛮时期的低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想象.这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之大的功能.开始与此时产生神话、传奇、传说等未记载的文字,而且已给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

在文学领域.它对文学创作与鉴赏都有着重要意义,是创作与鉴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理环节缺少了想象.文学作品就会变得毫无活力和张力.也就不能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深刻意义和内涵.文学鉴赏将会变得索然无味。

“在实用主义不断获得尊崇的今天.文学创作的功利化和世俗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由此而导致的结果.便是近些年来的文学创作.已越来越远离必要的想象空间.越来越失去诗性的审美质感.越来越依赖于客观的现实生活作为阅读上的逻辑印证这种远离梦想、放逐想象的写作.从本质上说,就是对文学核心品质的一种公开抛弃与逃离”。

这段话非常郑重地告诉我们,现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并不是充满着想象的“空白”.而是想象力呈现了一种空前溃败的局势。

要真正地激活创作主体内在的艺术创造热情,让文学重新回到人类的精神梦想中来,回到人类自由、博大而丰富的内心生活中来,使它处处闪现着圣洁、高迈的理想,凌空飞翔的诗意,笑傲苦难的信念,并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作家的天职在于使人的心灵变得高尚.使他的勇气、荣誉感、希望、自尊心、同情心、怜悯心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些情操正是昔日人类的光荣——复活起来.帮助他挺立起来”那么.除了大力提高创作主体的精神品格和人文理想.大力增强作家自我的思想深度与文化素养之外.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必须重返想象的话语空间,重铸强劲的艺术想象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