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与创作
想象在文学创作与鉴赏中的作用剖析

想象在文学创作与鉴赏中的作用剖析摘要:文学作为传递人类思想及情感的重要艺术形式,其凭借语言文字对作品内涵深意予以表达。
但语言文字实际上仅为负载意义的一种醒目符号,人们只有运用自身想象,方可做到对作品真正阅读,从作品中获取深层意义与感受。
创作乃是利用充分想象进行创造的一种曼妙过程,而鲜明丰富的想象,则在整个文艺创作当中具有重要而又带有特殊性的地位,基于某种意义层级,若无想象便无文学。
关键词:文学创作;鉴赏;想象;作用想象在文学艺术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何种文学题材,均需创作者充分发挥自身感知力与想象力。
读者通过对表面上的文字进行阅读,然后运用自身想象力,去深入而又准确感知作者流露情感及思想,通过发挥想象力,利用此桥梁促使读者与创作者之间形成思想共鸣,从而真切体会蕴藏于文学作品当中的艺术魅力及形象。
一、文学创造中的想象各时期的批评家、艺术家及文学家均特别强调文艺创作与想象之间的关系。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文艺当中,想象起到主导而又最为积极的作用”。
黑格尔指出:“想象是人类最为解除的艺术本领”。
总之,想象就是人脑记忆下客观的形象,然后再次进行新的形象的组合过程。
想象作为文学写作中一个十分关键且必不可少的心理行为,而文学写作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便是其所具有的虚拟性。
其不同于实用写作,并不是单纯性的生活照搬,也不是对人们生活行为的一种如实传达,文学创作的全过程实际上乃是一个利用生动语言文字符号,实施形象的再次组合的并再现形象的一种过程,尽管其具有十分复杂的具体过程,还需运用诸如意识等心理手段,并需实施反复性的改善、更正与修改,但其自始至终均难以分离想象施加的辅助作用,因此,文学语言可谓想象的一种外在符号。
文学写作需运用写作主体所持有的主观情感,通过选择、加工、提炼及重新生活改造等过程,将生活转变成专属自身的情感产物及心灵产物。
即全部文学作品当中的情节故事。
人物形象及生活画面,均为作者通过想象所刻画出的虚拟结果。
幼儿园文学欣赏:《小猪佩奇》教案与绘本创作

幼儿园文学欣赏:《小猪佩奇》教案与绘本创作一、故事梗概《小猪佩奇》是一部英国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小猪佩奇和她的家人以及朋友们的生活故事。
故事内容贴近幼儿园生活,涉及到家庭、友谊、生活习惯等方面。
小猪佩奇这一角色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成为了幼儿文学中的一大经典。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小猪佩奇》,幼儿能够了解家庭和友谊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生活习惯。
2. 教学内容(1)教师给孩子们放映《小猪佩奇》动画片,让他们通过观看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幼儿围绕故事内容展开讨论,了解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3)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4)设计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小猪佩奇绘本。
3. 教学活动(1)观看《小猪佩奇》动画片,让幼儿对故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讨论小猪佩奇故事中所涉及的家庭、友谊等主题,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亲身参与中深入体会故事内容。
(4)开展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小猪佩奇故事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 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小猪佩奇》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并结合幼儿的绘本创作,评估他们对内容的消化和表达能力。
三、绘本创作1. 创作主题让孩子们围绕小猪佩奇的生活场景、家庭成员、朋友们的故事,进行绘本创作。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情节,进行绘画并加上简短的描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小猪佩奇绘本。
2. 创作过程(1)教师给孩子们讲解绘本的概念和特点,引导他们设定自己绘本的主题和内容。
(2)提供绘画材料,让孩子们动手进行绘画,并可以加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3)鼓励孩子们展示自己的绘本作品,共享创作经历和感受。
3. 创作要求绘本创作要求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一定的个性和创意,能够体现出孩子们对《小猪佩奇》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四、总结回顾通过《小猪佩奇》故事的欣赏和绘本的创作,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到家庭和友谊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情感认知和生活习惯。
谈文学欣赏中的二度创作

谈 文 学欣 赏 中的 二 度 创 作
晓 川
摘 要: 文学语 言是 储存情感符号的载体 。阅读 文 学作 品 , 需要借 助 想象进入 角 色。没 有想 象力 , 没 便 有 艺术 家。作 家不应成为全知全 能的叙 事人 , 他要 把 自己创 作的一 部份 留给读 者去 完成。 艺术 美要思 而后 得 。只有 当读者付 出劳动 , 自愿而忘我地参与 了作 家想 象的共同创造 , 品的魅力才能潜入人心 , 作 引起 感动。
记忆 、 想象 、 智等去体 验和理解。尤其需要那 种变现 实 理
生活为虚幻世 界 的想 象力 。极 而 言之 , 艺术 就是 想象 力 的产 物 , 没有想象力 便没 有艺术 家 。真正 的创造 就是 艺 术 的想象 力活动。想象对 于艺 术欣 赏 的作 用 , 主要 表现 有两点 :. 1读者 阅读 文学作 品 , 借助 想象进 入欣 赏境 界 ; 2 依靠想象力 , . 进行欣 赏过程中的“ 二度创作 ” 使欣赏 由 , 低级 阶段上升到高级 阶段 。 文学作品 中的形象 , 都是 借助语言的艺术来 塑造 的。
照, 清泉石上 流 , 竹喧 归浣女 , 动下 渔 舟。 明月 照着松 莲 ” 林, 一汪 清彻 的泉水 , 从石 缝 中潺潺 流 出, 竹林 里一 片欢 歌笑语 , 洗完 衣服的姑 娘归来 了; 面莲荷 浮 动 , 是赶 水 那
“ 载体 ” 。作家通过文字符号 , 向欣 赏者传 递艺术信息 , 把
我 们 看 一 幅 画 , 看 电视 或 电影 , 观 画面 上 有 人 物 山水 的 造
形, 银幕上有演员 的表演 , 这些造形艺术 , 经过想 象 , 们 我 的感 官—— 眼睛 , 以从 画面 、 幕上 直接 读 出形象 来 。 可 银 ( 当然 , 对造型艺术 的欣 赏 , 也是需要想象 的) 。文 学作 品 的形象就没有这种直接 , 具体的可感性 , 它要经 过一种转 化 阶段 。这是 因为文 学形 象是 间接 的 、 象的 。有 的 出 想 版物 , 为帮助读者欣赏作 品, 文学作 品 中附有 插 图, 在 但
表象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中的作用

表象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中的作用论文关键词:表象文学创作文学欣赏作用论文摘要:表象有其独特的特点,具象性、概括性、可塑性、间接获得性。
因其独特的特点,创作者根据文学创作规律把现实世界里丰富多彩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塑造出丰满、形象各异的文学形象。
表象的存在也是读者欣赏的基础,在文学欣赏中,读者只有借助于头脑中固有的表象,才能将文学作品呈现给我们的奇异美妙的世界还原成一个形象生动的审美世界。
表象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表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文学创作和欣赏就其过程而言,都是综合了多种因素,诸如作家读者的生活、经验、学识、兴趣、感知、理解等,都是各种因素经过复杂融合的过程。
我们无法把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中的要素进行单一、细化、明晰的分割,形成科学定理、公式一样的内容。
但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仍然需要从不同细小的点出发,来认识它们在文学创作和欣赏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促进或完成文学的创作和欣赏。
什么是表象?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表象与感知种类一致,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觉表象等。
表象有具象的表象和抽象的表象,它不仅是一个或几个画面,一个或几个形象,还可以是一段故事,一段情节、一种体会、感触甚至可以是一种意境、一种寄托、一种憧憬。
表象具有五种形态。
第一,个别表象,即是某一个具体、个别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在大脑留下的印记,它具有定性的特点。
第二,概括表象,它是指记忆中某一类事物的形象。
它比第一种带有概括性,带有类的特点。
第三,回忆表象,是指头脑中重新浮现出的过去生活经验的积淀,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头脑里可以呈现出小时候玩伴的形象、自己以前住过的房间的布局及各种用品的模样等等。
它是再生的表象。
第四,想象的表象,是指大脑中未曾记忆过的凭借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内心表象。
例如,日本的富土山,即使是没有登过它的人,也能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座巍峨的雪山。
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

浅谈文学创作与鉴赏中想象的作用论文关键词:文学创作;鉴赏;想像论文摘要:文学是传达人类情感、思想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作品内部所深含的意义。
但是语言文字只是负载着意义的符号.人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做到真正地阅读作品.获取作品内部的深层意义。
创作也是运用想象进行创造的过程.丰富鲜明的想象在文艺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
1 文学创造中的想象历来的文学家、艺术家、批评家都十分强调想象与文艺创作的关系。
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别林斯基说:“在文艺中起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
”翻高尔基也曾指出:“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
翻具体来说,想象就是人脑把客观的形象记忆下来.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
想象是文学写作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心理行为文学写作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虚拟性。
它与实用写作不同.不是照搬生活,不是如实传达人们的生活行为.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形象的组合、再现的过程.虽然其具体过程很复杂,还会运用意识等心理手段,往往还要经过反复的修改、更正、改善,但它离不开想象的辅助作用,所以,文学语言是想象的符号文学写作必须通过写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去选择、提炼、加工、重新改造生活,把生活变为自己的心灵产物、情感的产物。
也就是说.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情节故事都是作者虚拟的结果。
而虚拟,是必须依靠想象的.因此,想象、联想等心理能力就必然要在文学写作过程中发生作用。
对于创作主体来说.一切艺术发现都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
当创作者在营构形象的时候.想象就开始发生作用了,跳跃腾挪,轻舞飞扬,陆机的《文赋》中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其致也,情瞳咙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于是沉醉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文学创作与鉴赏作业

文学创作与鉴赏作业一、前言文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文学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通过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鉴赏文学作品则是欣赏和理解作品的内涵与艺术价值。
本文将探讨文学创作与鉴赏的相关问题,并对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二、文学创作的艺术性与观念性2.1 艺术性的体现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
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安排和组织,展现了创作者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其中,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小说通过情节的设计和人物的刻画引发读者的共鸣。
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不仅表现在其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其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的深度和广度。
2.2 观念性的重要性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
文学创作应当具备观念性,通过作品展示作者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问题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观念性可以使文学作品具有更加深远的价值和影响力,引起读者对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
三、文学作品的鉴赏3.1 鉴赏的方法与技巧鉴赏文学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首先,要注重作品的整体把握,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结构和内涵。
其次,要注重细节的观察和分析,通过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来推测出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此外,鉴赏文学作品还需要注意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与情感。
3.2 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3.2.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这部小说以庞大的人物群像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闻名,通过描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鉴赏《红楼梦》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如男女关系、人性、社会风俗等,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3.2.2 《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英国文学的瑰宝。
这部小说以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描述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种种误会和磨难,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阶级观念和爱情观念。
谈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的影响互动

3神州文学谈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的影响互动单心怡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摘要:文学欣赏,指的是对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是对文学创作过程的研究。
而文学创作,指的是作者将生活的体悟上升为艺术高度,是对生活的浓缩。
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浅析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二者的影响与互动,以期能够提升广大高中生的文学修养做一个参考。
关键词:文学欣赏;文学创作;影响;互动引言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向来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二者相互影响 互为依存,而想象力、生活感悟能力将决定文学创作、文学欣赏的高度。
本文,对文学创作、文学欣赏的影响互动进行阐述,希望能够给予高中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借鉴。
一、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的相为依存(1)文学创作的活动决定文学欣赏文学创作,是一种主观意识与客观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对人生、生活的情感体验、思想观点的反映。
而文学欣赏,则是读者将自己的精神与文本的情景融合为一体,是对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本质的认同。
然而在文学欣赏中,读者所建构的精神世界,是建立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更是对原有文学作品的升华。
文学欣赏的文字世界,还包括读者的想象、思索与感悟。
文学欣赏的实现,必需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基础。
而文学作品的实现,则需要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上升为永恒作品的这一活动过程。
鉴于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倘若没有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就无法实现,而要让文学欣赏不断发展、上升至较高的层面上,则需要优秀的文学创作作为铺垫。
总之,文学创作的质量决定文学欣赏的高度,下文对此进行剖析。
(2)文学欣赏传递文学创作的思想内涵文学创作的作品,有其人生哲理、思想价值,揭示了生活中的善与美,鞭挞生活中丑陋的一面。
每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作品都能够揭示百姓的生活现实,表达作者的人生、社会理想。
如,《再别康桥》,虽然诗句没有一个“社会”词眼,但是却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军阀混战的社会现实的绝望,对康桥理想的憧憬。
而文学欣赏,读者通过赏析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美与思想本质加以品味,进而让文学作品的思想植入自己的脑海中,继承优秀理论精髓,发扬人世间的真善美思想。
能快速提高文学素养的书籍

能快速提高文学素养的书籍
1.《文学常识》:本书通过讲解文学的基本概念、流派、样式等,帮助读者建立全面的文学常识,提升文学素养。
2.《文学欣赏与创作》:这本书介绍了文学欣赏和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引导读者寻找文学之美,提高文学素养。
3.《文学名篇欣赏》:本书选取了世界各地的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帮助读者了解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
4.《文学的力量》:这本书从文学对人类精神和文化的影响入手,探讨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5.《文学名家讲座》:本书收录了多位文学名家的讲座内容,涵盖了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欣赏等方面的知识,适合对文学有浓厚兴趣的人群学习。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
1、选材的角度
2、表现手法的角度去鉴赏
衬托、对比、象征、讽刺、铺垫、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文章内涵更为丰富,行文更具特色,表情达意更熟练、更深刻。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鉴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使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4、从内容方面去鉴赏
记人叙事类要注意人事之间的辩证关系
写景抒情类要注意写景的同时流露的情
政论性散文要抓住作者的观点态度
寓言类要透过表面内容把握实质
诗歌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烘托、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2、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3、虚实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
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4、语言特色
①清新。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②平淡。
或称质朴,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
③绚丽。
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④明快。
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⑤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⑥简洁。
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等。
小说
特点: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环境: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3.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③人物(烘托,映衬)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情节
⒈情节的作用
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
垫或埋下伏笔;⑷照应前文;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⑹刻画人物性格;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⒉情节的特点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3.答题思路: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
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三)人物形象
⒈表现人物的手法: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⒉形象刻画基本技巧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