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难处理金矿选冶的工艺矿物学因素

合集下载

难选冶矿黄金冶炼工艺和技术

难选冶矿黄金冶炼工艺和技术
l贵金属}
、.◆.◆.◆.◆.◆.◆/
难选冶矿黄金冶炼工艺和技术
尚军刚,杨要锋,赵可江
(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黄金冶炼分公司,河南灵宝472500)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国内外难选冶金矿冶炼工艺、技术和实验研究,对包括目前较为成熟的沸腾
焙烧、两段焙烧、生物预氧化、热压氧化、化学氧化等金精矿预处理工艺进行了比较,并对氰化法工艺、金
代美国的Mclanghlin金矿首先工业投产高压氧化工艺。 三种主要难处理金矿预处理工艺比较如表1
所示。
表1三种难处理矿预处理工艺比较
两段焙烧
细菌氧化
脱硫、砷完全、多元素回收,工艺成熟。两段与热压和焙烧工艺相比,基建投资较低,生产成本也较低,同时
焙烧预处理仍存在的问题有:我国两段焙烧生产操作的复杂程度相对不高;砷最后生成砷酸铁化合物,比生
高温氯化挥发法是利用金银等金属氯化物易挥 发的原理p”。由于硫元素对氯化挥发有影响,金精 矿需要经过沸腾焙烧预处理,所得焙砂与氯化剂混 合造团,采用回转窑高温氯化挥发,冷却烟气回收氯 化金、氯化银等有价金属,南京钢铁厂上世纪九十年 代曾引进日本光合法工艺p“,是典型的高温氯化挥 发回收贵金属工艺流程。
为了提高固液传质效率和生产效率,冶炼厂生 产上很多采用氰化槽浸工艺,强化金浸出的措施有: 富氧浸出、氨氰助浸[22-23]等。
氰化浸出贵液中金的回收方法主要有锌粉置换 法和活性炭及树脂矿浆吸附解吸法。
以活性炭材料为基础开发的工艺有碳浆法,即 浸出与吸附分开进行的工艺;碳浸法,即金浸出和活 性炭吸附同时进行的工艺,可减少炭质矿对金的劫 留作用。活性碳表面积巨大,既有物理吸附作用又 有化学吸附作用,价格低廉。活性炭解析液金含量 较高,可采用钢毛电极电解法直接产出金泥。

难选冶金矿石的提金技术-黄金冶炼技术系列之二

难选冶金矿石的提金技术-黄金冶炼技术系列之二

难选冶金矿石的提金技术-黄金冶炼技术系列之二转载自谁?..轩难处理金矿石是指用常规的氰化提金方法,金的直接浸出率不高的金矿石,一般为80%以下,典型的难处理矿石直接浸出率仅为10%-30%。

造成难浸的原因主要是微细粒金和包裹金以及矿石中含砷、含碳等有害杂质。

此类矿石需进行预处理才能合理利用,并获得经济效益。

处理的方法较多,有焙烧法、加压氧化法、生物氧化法及其它化学氧化法等。

2.1 焙烧预处理技术焙烧氧化法是较古老的预处理方法,特别是对含硫、含砷较高的矿石,这种方法可以自热平衡,可以回收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此法近年来得到新的发展。

早期使用的有多堂炉焙烧、回转窑焙烧、马弗炉焙烧。

沸腾炉氧化焙烧金矿石始于1947年,两段沸腾炉焙烧、原矿循环沸腾炉焙烧法是近十几年才得到商用。

两段焙烧、循环焙烧以及正在发展的热解--氧化焙烧法、闪速焙烧法、微波焙烧法都以解决环保、降低能耗、提高浸出率和增加焙烧强度为目的。

焙烧氧化法的特点是适应性强,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废气治理成本提高,此方法受到湿法预处理方法的挑战。

国外采用沸腾炉焙烧的主要厂家有11家,以原矿循环沸腾炉焙烧和两段沸腾炉焙烧为多。

如美国的IBM公司为处理部分包裹金和含有机炭的矿石采用了投资和操作成本最低的两段焙烧法。

我国的湖南某矿和新疆某矿为处理高砷金精矿也采用了焙烧法进行预处理。

2.2 加压氧化预处理技术这种方法是用加压氧化酸浸或用加压碱浸对矿石进行预处理。

先除去矿石中的S、As、Sb 等有害杂质,使金矿物充分暴露,然后用氰化法回收金。

环保的要求和金浸出率的要求,促进了加压氧化法的发展。

1984年此法首先应用于Homestake,Mclanlgh金矿,并从此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国外有代表性的加压氧化厂有11家。

超细磨--低温低压氧化难处理金矿石技术是澳大利亚Dominion矿物公司发展的技术,通过超细磨,矿物表面活性提高,氧化温度、压力降低,反应釜材质、防腐问题变小,是比较有发展前途的。

难处理金矿提金综述

难处理金矿提金综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难处理金矿提金综述
难处理金矿是指那些用常规氰化法浸出时不能取得满意的金回收率的矿石。

一般来说,金矿石经细磨后,直接用常规氰化法浸出20~30h 金的浸出率低于80%的矿石,通称为难处理金矿。

如果更细致地区分,还可以按常规氰化法浸出时金矿石的浸出难易程度,将金矿石分类为:
金矿石的可浸性极难浸矿石难浸矿石中等难浸矿石易浸矿石
金的浸出率/% <50 50~80 80~90 90~100
金矿石难浸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矿物学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物理性包裹。

矿石中的金呈极细粒或次显微粒状被包裹或浸染于硫化矿物(如黄铁矿、砷黄铁矿、磁黄铁矿等)、硅酸盐矿物(如石英等)中,用细磨方法很难将金解离,导致金不能与氰化物溶液接触;
二、耗氰化物和耗氧矿物的影响。

金矿石中最主要的耗氰化物和耗氧矿物是砷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白铁矿、辉锑矿、方铅矿等,它们在碱性氰化物溶液中有较高的溶解度,会大量消耗溶液中的氰化物和氧,直接影响到金的浸出;
三、金颗粒表面被钝化。

在金矿石氰化浸出过程中,有时在金的表面上会生成一些杂质的钝化膜,如硫化物膜、过氧化物膜、不溶性氰化物膜等,导致金的表面被钝化;
四、碳质物等“劫金”影响。

当金矿石中存在有机的或无机的碳质物、腐殖质、黏土等时,易于优先吸附浸出过程中溶解的金氰配合物而进入浸渣中,造成金的损失;
五、难溶解的含金矿物的存在。

金矿石中的金以碲化物(如碲金矿、碲银。

难处理金矿石预处理工艺

难处理金矿石预处理工艺

难处理金矿石预处理工艺摘要本文分析了难处理金矿难处理的几个特性原因,指明了难处理金矿石在浸出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才能取得好的浸出率。

对我国黄金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各种难处理金矿石的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综述,分析比较了焙烧氧化法、化学氧化法、加压氧化法和细菌氧化法等预处理工艺的优缺点。

对如何处理难处理金矿石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难处理金矿;预处理;氧化焙烧;化学氧化;加压氧化;细菌氧化0 引言难处理金矿石,又称为难选冶金矿石或难浸金矿石,是指富含碳、硫、砷等杂质,在常规氰化浸出条件下,金的回收率低于80%的金矿石。

难处理金矿石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常规的方法难直接浸出;二是化学药剂的消耗量大[1]。

世界上约2/3的金矿属于难处理金矿。

在我国西南(四川、滇桂黔金三角)、西北(甘肃)和东北(辽宁)等地也存在着大量品位低、赋存状态复杂、难以用常规氰化法提取的难处理金矿石,约占全国金矿储量的30%[2,3]。

随着易处理金矿的日益开发和减少,难处理金矿将成为黄金工业的重要来源[4]。

在先进国家,对难处理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占很大比例,而我国则与之相差较远[5]。

虽然我国产金量已位居世界第四,但在难处理金矿的工业利用程度方面却仍然偏低。

1 难处理金矿石的特性原因导致金矿石难处理的原因包括化学原因、矿物原因和电化学原因等。

1.1 化学原因许多矿石中存在着耗氰、耗氧及吸附金的化合物,这些物质干扰氰化过程,从而造成金矿石难浸。

其中最常见的难处理金矿是高砷、高硫、高碳的硫化矿,在氰化过程中,这些硫化矿物不仅与氰化物作用,消耗大量的氰化试剂,并且引起金的溶解钝化,从而降低金的溶解速度[6]。

1.2 矿物原因主要表现在:1)微细的金粒被包裹于共生矿物之中,即使采取磨矿也不能使金暴露,从而导致金粒难以与浸出液接触;2)金矿石中存在大量的粘土矿物,不仅恶化矿浆的性能,而且还吸附已溶解的金;3)金矿中存在着有机碳,吸附已溶解的金[7]。

1.3 电化学方面主要表现在金与锑、铋等一些导电物质形成的化合物导致金的阴极溶解被钝化[8]。

工艺矿物学在难处理金矿矿物加工中的应用

工艺矿物学在难处理金矿矿物加工中的应用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工艺矿物学在难处理金矿矿物加工中的应用蒲江东,杨德明,刘彩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金矿的开采力度越来越大,带来的后果就是金矿资源也急剧减少,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供不应求的情况。

为了能够缓解这一供需失衡的情况,尽可能保持较为持续的资源供应,对于一些难处理金矿矿物的加工就显得格外重要。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难处理金矿石,其储存量要远远高于容易处理的金矿石,但是难处理金矿石本身有非常复杂的成分和性质,有很大的处理难度,要依靠工艺矿物学对难处理金矿石进行分析之后,才能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基于此,根据工艺矿物学在难处理金矿矿物加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艺矿物学;难处理金矿;矿物加工处理;应用难处理金矿石指的就是冶炼过程当中无法达到较高的回收率,且开发难处理金矿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过高,开发之后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较差,且难处理金矿石处理工艺技术的应用难度较高,在冶炼的过程当中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而这样子的金矿,却占据了自然界中所有金矿总数的一半以上,容易处理的金矿开发已经达到了极限,可供开采的资源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因此,难处理金矿将是未来黄金开发的主要来源,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的庞大需求。

对难处理金矿矿物加工应用进行分析,了解难处理金矿矿物构成,解决难处理金矿矿物加工的难题,最大限度地利用难处理金矿矿物。

1 金矿石工艺矿物学分析1.1 金矿矿石成分黄金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矿物之一,一直以来都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是国家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对于黄金的开发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极为重视的项目。

目前在我国管辖范围内所存在的情况,大概可以分成自然金和银金矿两种,在少部分的金矿矿床当中,可以发现会存在不同种类的金矿类型,比如说金银矿以及碲金矿或者是黑铋金矿等,作为经济矿物一般都会被尽量地开采出来,以此来满足市场上的需求,促进经济上的流动。

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研究报告

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研究报告

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研究报告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研究报告金属矿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黄金矿石。

黄金矿石一直以来都是矿藏资源开采中的重要部分,而黄金矿石的选冶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难题。

本文将针对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的研究进行探讨,旨在提出改进方案,以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黄金矿石的开采和冶炼。

一、难处理金矿石选择的原因难处理金矿石是指黄金矿石的选冶技术所具有的一些难以处理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它的低品位,难以富集,冶炼成本高等方面。

黄金矿石矿石中金的含量很低,难以与其他金矿石混合富集,导致炼制成本很高,难以实现效益。

二、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针对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寻找更好的选矿方法,二是研究先进的冶炼技术。

1.选矿方法研究目前,选矿工艺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重选、浮选和震选等方法,发展了更多的选矿方法。

其中,包括磁选法、重介质选矿和氧化法等方法。

这些方法优化了难处理金矿石的选矿过程,但由于其工艺步骤多,设备要求较高,技术难度大等原因,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2.冶炼技术研究针对黄金矿石冶炼难题,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出更高效、更环保的冶金技术。

其中,包括氰化法、硫化浸出法和熔化法等技术。

但这些技术亦存在其不足之处,例如采用氰化法容易导致环境污染,采用硫化浸出法时将产生有害废渣、硫酸气体和还原剂损失等问题,因此,其具体应用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改进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的路径要改进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首先需要解决其在选矿和冶炼上的难点。

针对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向上进行改进:1.选矿方向选用更先进、更环保的选矿工艺,例如重磁浮选方法。

2.冶炼方向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冶炼技术,例如无氰化法。

3.资源利用方向加强资源利用和再处理环节,例如选择回收环节和较高价值的再利用渠道。

结论综上所述,难处理金矿石选冶技术一直都是矿藏资源开采中的难题,其解决之道还需要在选矿、冶炼和资源利用方向上进行改进。

金的矿石类型及选冶方法

金的矿石类型及选冶方法

金的矿石类型黄金选冶提取工艺的选择和金的生产与金的矿石类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目前,世界已发现的金矿床赋存于不同地质时代的多种类型岩石中,由于多种成因和蚀变作用,矿床和矿石类型繁多,矿物共生组合复杂,致使矿石类型的合理划分相当困难。

人们从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角度出发,试图对金矿石类型进行划分。

其中,有按矿物共生组合划分的,也有按矿石难处理程度划分的等等。

但是,矿石中影响金选冶的主要因素是矿石矿物组成和金的存在形式与状态,因此以矿石组成及可选冶性对金矿石分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根据麦奎斯顿(F・W・McQuiston)和休梅克(R・S・Shoemaker)等人从选冶工艺角度对矿石的分类,以及综合其他人的分类,根据金与矿石中主要含金矿物和对选冶工艺有影响的矿物的关系,将金矿石划分为以下12种类型。

一、砂金矿石原生金矿床的金微粒经过各种地质作用,被风化、分离、搬运和沉淀而形成各种类型的近代砂金矿床。

该类矿床中的砂金矿石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从中生产金的重要资源。

该类金矿石矿物组成简单,主要成分为石英,金是唯一可回收的金属。

砂矿中金呈浑圆状,粒度一般小于50—100um,偶尔也产大颗粒或达几厘米的块金。

这些矿石结构松散,处理时不需要进行破碎和磨矿,易采、易选、易回收,采用重选和混汞法即可回收95%以上的金。

二、古砂金矿石古砂金矿实际上是石化的砂矿,古砂金矿石由松散沉积物结成块状的岩化砾石组成。

如威特瓦斯兰德的古砂金矿石是由粗粒石英砾岩、炭夹层和黄铁矿石英岩三种主要物质组成的。

金呈粒状与细粒石英、黄铁矿、云母、有时还有沥青铀矿、钛矿物和铂族金属等存在于砾石胶结物中。

金粒度变化较大,平均约80%—75—lOOum。

矿石金品位较高,约为5—15g/1。

自然金中普遍含银7.5%—14.3%,平均10%。

该类矿石经过破磨,将金解离到一定程度后,可通过重选和氰化有效地提取,金回收率可达95%以上。

三、含金石英脉矿石含金石英脉矿石是目前开采的重要金矿石,大都产于浅成低温热液脉状、复脉和网脉状矿床中,矿石组成一般较简单,主要成分为石英,金是唯一可回收的有用成分,金呈颗粒状存在,一般粒度较粗,经磨矿金粒大都能暴露出来。

难选金矿物的选矿研究

难选金矿物的选矿研究

难选金矿物的选矿研究一,摘要现代人类社会对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只有不断的寻找开发利用新的黄金矿产资源,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黄金需求。

由于较容易选冶金矿物的日渐衰竭,从难选矿石中回收金正越来越成为矿物加工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难处理金矿石又称难选冶金矿石、难浸金矿石等,一般指常规磨矿后,仍有相当一部分金不能用氰化法有效浸出的金矿石。

而造成此类金矿石难以浸出的主要原因是金以微细粒金或次显微金呈包裹或浸染状嵌布于硫化物、硅酸盐或碳酸盐等矿物中;这些矿物的包裹,阻止了金粒与浸金药剂的有效接触,妨碍了金的浸出。

因此,难处理金矿石需进行预处理才能合理地利用,并获得经济效益。

二,关键词:难选含砷低品位金矿石选矿三,几种难选金矿物的选冶方案3.1氯化法处理碳质金矿石这些矿石难选的原因主要由于碳质的吸附特性,另外是由于金以比较活泼的形式细粒浸染在球形的黄铁矿中。

最近在某些选金厂中采用的氯化法,都与在添加苏打灰的矿浆中对矿石进行充气预处理结合使用的。

[1]这种方法第一能通过使某些吸附活性的碳组分钝化而有效地防止“贵损”,第二能有效地使黄铁矿部分氧化和解离出包裹的金粒。

最近,这几家选金厂似乎倾向于取消预先充气工序,而只是直接采用湿法氯化的方法。

图1选金厂的闪速氯化工艺流程图1 除氯化法以外,最近报道有两种新的化学氧化法可用于处理难选的含金硫化矿石。

这两种方法都利用硝酸作氧化剂,但两者在工艺设计上有很大的差别。

第一种称为Nl-TROX法,它利用空气在常压下操作,第二种称为ARSENo法,使用加压的氧气。

HN03的再生和再循环在这两种工艺流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HN0s处理循环基本上包括以下三道工序:工序1:漫出FeS:+SHNO:一-)士FeZ(50`)3+专HZSO`+5N0(气)+ZH:O工序2:气相反应6No(气)+50:(气)=6NO:(气)工序3:N02的吸收反应3N02(气)+HZO一今ZHNO,+NO(气)总的浸出反应ZFeS:+15/20:+H:0,一令Fe:(50`),+HZSO`在第一道工序,黄铁矿和砷黄铁矿被硝酸所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难处理金矿选冶的工艺矿物学因素马驰;卞孝东;王守敬【摘要】对难处理金矿进行了分类总结,详细论述了影响难处理金矿的主要工艺矿物学因素,并以实例分析阐述了难处理金矿的工艺矿物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为选冶试验提供了重要依据.【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难处理金矿;工艺矿物学;选冶试验;赋存状态;实例分析【作者】马驰;卞孝东;王守敬【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难处理金矿一般指选冶总回收率低,开发利用经济效益差,工艺技术受环保限制的金矿[1]。

随着我国易处理金矿石日益减少,品位低、细粒浸染、杂质含量高的难处理的金矿石已成为我国黄金生产的主要矿石来源。

该类金矿矿石一般性质复杂,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了解金的赋存状态、粒度分布和嵌布特征,明确造成金难以选冶的主要原因,对提高选冶指标至关重要。

1.1 从选冶的角度分类按选冶提金工艺可以将难处理金矿资源分为2种类型:即易选难冶型矿石和难选难冶型矿石。

(1)易选难冶型矿石。

该类矿石中金属硫化物一般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金容易通过浮选富集,但浮选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效率低,主要由于金精矿中含砷、有机碳以及锑、铜、铅、锌等贱金属,金精矿的提金工艺需要解决很多的制约因素,既要解决金的难浸问题,又要解决硫、砷、铜、铅、锌等伴生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与环保问题。

(2)难选难冶型矿石。

这类矿石中金矿物粒度微细,多为小于10μm显微金和超显微金,金矿物与脉石矿物共生关系密切,影响金的浮选富集;且有的金矿物与不利于氰化浸出的黄铁矿、砷黄铁矿等矿物共生,必须经过预处理,打开他们之间包裹关系才能浸出,有的金矿石中含有一定量的锑、铋、汞、铅、碲等有碍氰化浸金的成分,或者含有有机碳、石墨和黏土类“劫金”性矿物,造成其难于浸出[1-4]。

1.2 从金的赋存状态分类从金的赋存状态来看,主要分为3种类型:显微金和超显微金矿、复杂共生金矿和含碳金矿。

(1)显微金和超显微金矿。

这类金被包裹在金属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和毒砂)中或者以金的碲化物的形式存在,被包裹的金采用细磨方法很难解离或裸露,导致金不能与氰化物接触,开发利用较为困难。

(2)复杂共生金矿。

这类矿石主要是脉石矿物或金属硫化物影响氰化浸出,要么脉石矿物消耗氰化溶液和氧,要么脉石矿物重新吸附金,导致难于浸出。

(3)含碳金矿。

这种类型的金矿主要是卡林型金矿,一般含碳在1%左右,炭质以非晶质不定形的形式存在,活性较高的炭质对氰化浸金影响很大,难于利用的原因主要是细粒的炭质矿物吸附金。

难选冶金矿直接浸出比较困难,开发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以确定其适合的选冶工艺流程,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归纳和总结了5个主要研究方向。

2.1 物质组成通过化学分析确定试验样品金和银的品位,以及S、As、Te、Bi、Sb、Hg、Cu、Pb、Zn、C的含量,确定可综合回收的元素。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查清金矿物的种类。

由于不同的金矿物氰化浸出效果不同,所选用的选冶方法也不一样,所以查清金矿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相当重要。

不同金矿物的氰化浸出性质见表1。

2.2 金矿物的粒度和形状金矿物的粒度会影响金的选矿和浸出效果。

通常金矿物的粒度分为非常细(2~0.1μm)、细粒(20~2μm)、中等(200~20μm)、粗粒(500~200 μm)、非常粗(>500μm)等级别。

不同粒度的金矿物所采用的选冶方法不同[6],见图1。

难处理金矿粒度一般<10μm,如果金矿物的粒度较细,矿石需要细磨含金矿物才能解离或暴露,如果为超显微金则需要考察载金矿物的粒度,以确定合适的磨矿细度。

小于10μm的金矿物为超显微金或不可见金,研究这部分金矿物对于金的选冶十分重要,由于粒度较小,一般要通过电子探针等一些微束分析设备来确定。

这种微细粒的金矿物主要以亚显微粒子出现在硫化物里(例如黄铁矿、砷黄铁矿、白铁矿等),这些硫化矿物在氰化溶液里通常不溶解,也不可渗透,使得金难于直接浸出,一般浸出前需对矿石进行焙烧预处理。

金矿物的形状也很重要,一般粒状金矿物易单体解离,用重选易回收;尖角粒状和枝叉状等很不规则形状的金矿物不易解离;表面面积大的在溶剂中溶解较快;片状易浮选等。

2.3 脉石矿物的性质研究脉石矿物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脉石矿物的硬度及其与金属硫化物的嵌布关系;②有害矿物[4](如滑石、蛇纹石、黏土矿物、石墨以及水溶性矿物等)的种类、含量、嵌布特征、解离特性,这些矿物一般比较难于细磨,也难于过滤和沉淀,会影响金的浸出;③如果存在碳酸盐矿物,必须查清其种类与含量,因为碳酸根比较耗费酸液,也会阻碍氰化浸出;④含炭质的金矿一般比较难于处理,石墨和炭质会影响金的浸出,炭质将导致金的损失;⑤查清含碳物质和脉石矿物中是否存在包体金,预测影响选矿工艺指标的因素。

钱定福等人在研究一金矿时发现金的主要载体矿物是黏土矿物,矿石中90%以上的金小于0.1μm,以负胶体金的形式吸附于黏土矿物的正电荷边缘,黏土矿物含金75 g/t,其中90%以上的金赋存在黏土矿物中[7]。

2.4 与金属硫化物的共生关系一般情况下,金的载体矿物是金属硫化物,查清载金矿物的种类和是否有可综合回收的其他伴生矿物、金矿物的嵌布特征(包体金、裂隙金、晶隙金)及相对含量,预测合理的磨矿细度、金矿物的单体解离度和常规的回收技术等都十分必要。

对于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其次是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等,应尽可能综合回收这些载金矿物,如获得合格的含金铜精矿、铅精矿、黄铁矿精矿等,这样不仅提高了金的回收率,同时矿石得到了综合回收利用,增加了矿山的经济效益。

不同的金属硫化物作为金的载体矿物含金量见表2。

可以通过单矿物挑选,然后对单矿物进行Au的化学分析来查清载金矿物中金的含量。

2.5 金矿物的表面性质含金矿物表面性质的影响一般分表生蚀变和选矿过程中的影响等2种情况。

金的表面蚀变一般包括氧化铁,氯化银,以及锑、锰、铅的化合物,这样会影响金的浸出;金的浸出实践中,金矿物表面的铁水合离子影响主要来自矿石的破磨和采矿过程中。

吸附金是在地质变化过程中金矿物发生迁移,再吸附到其他矿物表面形成的,这是一个自然过程;或者是矿物加工过程(特别是炭质金矿石在氰化过程中)中形成的,吸附金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通常见不到,它是某些金损失在尾矿里的主要形态。

实例为河南嵩县某地高砷高硫型金矿,原矿的工艺矿物学主要从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和粒度分布,金、银的赋存状态等4个方面进行考察。

3.1 物质组成通过化学分析、显微镜观察,原矿主要化学成分及主要矿物含量分别见表3和表4。

从表3、表4可以看出,该矿属于高砷高硫型金矿,主要有用金属矿物为金矿物。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矿的含金矿物为银金矿。

3.2 金矿物的粒度和形状经镜下对自然金形态统计,该矿石中金矿物的形态比较简单,主要以浑圆粒状、角粒状为主,其次为长角粒状、尖角粒状、麦粒状和叶片状,其他形态含量较少。

自然金粒度统计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金矿物颗粒小于74μm的含量达73.05%,因此,该金矿以细粒金为主。

3.3 脉石矿物的性质矿石中主要脉石矿物有石英、碳酸盐、绿泥石、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等。

石英多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晶粒度较细,但是集合体粒度一般在1.5~0.03 mm,多分布在白云母和碳酸盐矿物粒间;碳酸盐主要分布在石英粒间,为充填结构,粒度多在0.6~0.15 mm;绿泥石多呈放射状集合体,粒度较细,与碳酸盐密切共生;白云母多发生挠曲变形,粒度在0.5~0.04 mm;黑云母多为鳞片状,细条状,粒度一般在0.3~0.06 mm;黑云母部分绿泥石化;长石粒度较粗,一般在1~0.06 mm,多发生绢云母化。

3.4 与金属硫化物的关系主要的金属硫化物为黄铁矿、毒砂,其次是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铜矿。

主要金属硫化物的粒度统计结果见表6。

从表6来看,黄铁矿、毒砂、闪锌矿和方铅矿主要以粗粒嵌布为主,而黄铜矿以细粒嵌布为主。

(1)黄铁矿在矿石中含量占7.6%,与毒砂、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密切共生,其中黄铁矿与毒砂的关系最为密切,黄铁矿碎裂较为发育,裂隙多被脉石矿物或毒砂、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充填;部分黄铁矿中有细粒的脉石矿物包体。

(2)毒砂在矿石中含量占6.8%,多为自形-半自形粒状产出,部分呈细脉状分布,一般分布在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颗粒边缘,或以稠密浸染状分布在矿石中,或以细脉状穿插在黄铁矿粒间,毒砂与黄铁矿紧密共生,且毒砂中包裹有细粒的脉石矿物。

(3)闪锌矿多呈不规则粒状、细脉状,颗粒边缘多被毒砂、黄铜矿等包裹,粒度较粗,方铅矿与闪锌矿紧密共生,大部分闪锌矿发生碎裂,裂隙多被脉石矿物或者黄铜矿、毒砂等金属硫化物充填。

细粒黄铜矿呈串珠状、乳滴状、细脉状被闪锌矿包裹,大部分黄铜矿与闪锌矿连生产出,二者要单体解离较为困难。

(4)方铅矿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产出,部分粗粒方铅矿中有细粒的脉石矿物包体,包体的粒度在0.005~0.1 mm,多数集中在0.02 mm左右。

大部分方铅矿被毒砂、黄铁矿包裹或半包裹,接触界限多弯曲,不利于二者较好地解离,部分方铅矿以细脉状分布在黄铁矿粒间。

(5)黄铜矿多呈不规则粒状产出于脉石矿物粒间,易解离;或呈串珠状、乳滴状或者细脉状被闪锌矿包裹,也有部分细粒黄铜矿被方铅矿包裹,这部分黄铜矿粒度较细,一般在0.02 mm以下。

为了考察金在各个载体矿物中的分布情况,挑选了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和脉石矿物等主要矿物,做了单矿物的化学分析,单矿物挑选的粒度在0.1~0.074 mm,金和银在各主要矿物中的分布情况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矿石中金主要存在于毒砂中,其次是游离形式,少量赋存在其他金属硫化物中,毒砂中的金占原矿总金的78.01%,脉石矿物中的金由于粒度较细难于解离和回收,将损失在尾矿中。

银的赋存状态表明,矿石中银在方铅矿中的含量最高,达到445 g/t,在闪锌矿中为183 g/t,所以说闪锌矿和方铅矿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由于毒砂和黄铁矿的矿物量较大,所以在黄铁矿和毒砂中银所占的比例较大,达38.31%,这部分可能以金银互化物的形式存在;金属硫化物中银占总银的56.89%,其他银主要以细粒包裹体或难解离连生体形式存在,占总银的43.11%,大部分将损失在尾矿中。

影响难处理金矿选冶的主要因素是金矿物和脉石矿物的种类、含量、粒度、赋存状态和嵌布形式,以及与金属硫化物的嵌布关系,查清这些难处理金矿的工艺矿物学性质,对矿石的选冶试验工艺流程的制定将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