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原理与方法
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

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
Fitness(体适能)
姓名:张婷
学号:201013103123
一.体育与运动
二.养生与休闲
运动是一种生活方式。
三.名词解释
1.运动;指有计划,有结构,且具有重复性的一种身体活动,并具有维持或增进体适能的中间
或最终的。
2.身体活动:任何有骨骼肌所产生超过休息状态能量消耗的身体移动。
3.体适能:身体适应生活的能力,亦即心脏,血管,肺脏与肌肉组织能发挥有效的机能,以
胜任日常的工作及休闲活动,并能应付环境突发的紧急状况。
体适能: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
心肌功能
肌肉,骨骼的耐压能力
精神力(心理素质)
四.运动,体适能与健康的关系
五.运动的健康利益
1.增大最大摄氧量,心搏出量及心输出量
2.降低安静与运动时的心跳率与血压
3.增加骨骼肌摄氧功能
4.增加骨骼肌微血管的密度
5.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三酸甘油酯
6.减少体脂肪或体重
7减少胰岛素需求量
8.防止钙质流失,预防骨质疏松9提高生活质量。
健身运动的科学原理

健身运动的科学原理在当今社会,健身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体型。
然而,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健身运动的科学原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健身运动的奥秘,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健身运动的原理主要基于人体生理学、生物力学和运动训练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首先,我们要明白肌肉生长的基本机制。
当我们进行力量训练时,肌肉纤维会受到微小的损伤,这是肌肉生长和适应刺激的前提。
在休息和恢复期间,身体会修复这些损伤,并使肌肉变得更加强壮和有力。
这个过程被称为“超量恢复”。
其次,心血管系统的改善也是健身运动的重要目标之一。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等,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泵血能力,降低心率,提高血液循环效率。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运动表现,还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健身运动还能够促进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适量的运动可以刺激体内激素的分泌,如生长激素、睾酮和内啡肽等,这些激素对于肌肉生长、脂肪分解和情绪调节都有积极作用。
特别是内啡肽,它被誉为“快乐激素”,能够缓解疼痛,减少压力,提升整体的心理福祉。
当然,健身运动的效果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坚持和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结合饮食调整和充足的休息,才能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同时,避免过度训练和正确的运动技巧也是预防运动伤害的关键。
最后,健身运动的科学原理还涉及到神经系统的适应性改变。
随着训练的深入,神经系统会提高对肌肉的募集能力,使得动作更加协调和高效。
这种神经肌肉的适应性提高,是提升运动技能和力量的重要因素。
总之,健身运动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复杂而多样的,它涉及到人体的多个系统和生理机制。
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进行锻炼,从而达到健康、美丽和强健的目标。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健身爱好者,都应该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享受运动带来的益处,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日常选择。
健身运动原理与方法核心资料

健身运动原理与方法》健身运动过程要科学健身,首先要把握健身运动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健身运动的效果。
健身运动过程是指锻炼者自觉运用体育手段,达到健体强身主要目标的实际锻炼进程。
健身运动过程要求锻炼者运用体育手段,承受一定的身心负担,通过一定的磨炼,使机体发生趋优的变化。
健身运动过程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的本身。
健身运动活动除具有人类一切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共性,即意识性、社会性、客观性以外,还具有以下若干特点:(一)从活动目的来看,健身运动过程是一种集健身、健心、健智、健美(称“四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影响过程。
从现代健身观来看,健身运动本身具有生理、社会等多种功能;从个体的健身需要来说,人们要用以满足多种需要(身体、康复、消遣、参与等)。
“四健”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身体康健、体型健美、感情斯正。
从这一角度来说,健身活动作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负有对人的机体和人格进行全面塑造和改善的任务。
从哲学和体育学的角度分析,健身运动的最为本质的目的,则是对人体进行生物学的改造。
(二)从表现形式来看,健身运动过程是人的体力、智力、外环境助力(称“三力”)共同参与的运动行为过程。
人的身心统一决定了体力与智力的不可分,人与环境的统一决定了人必须充分利用外环境的助力。
这就决定健身运动活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在健身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强化“三力”,以达到“四健”的目的。
要有意识地强化“三力”,达到“四健”的目的。
有的运动以体力投入为主,但也需要心理的“修炼”,还要求大脑神经中枢对运动反馈信息加以及时调控,如跑步;有的以智力投入为主,但其实施也需相应的体力活动,如门球、台球;有的则要接受自然的恩惠(助力)和经受大自然的洗礼,如旅行、夏炼与冬炼。
娱乐体育则强调身心的放松与超脱,是现代人为“淡出”社会烦恼,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三)从机体适应的特征看,既要注意机体所承担的负荷与机体承受能力相适应,即强调锻炼效果,同时,又要注意锻炼以后的休息与恢复,即注意保养效果。
力量训练原理及方法

力量训练原理及方法力量训练在体育健身领域中广泛应用,可以提高生理素质和运动能力。
力量训练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适应原理、超负荷原理、专项性原理、间歇性原理和个体差异原理等。
适应原理是指人体对外界刺激适应的能力,力量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适应原理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根据适应原理,力量训练应该具备一定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同时要遵循适应的阶段性和渐进性原则。
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加负荷和刺激的力度,可以使肌肉在适应性增长的同时,也避免了过度训练和损伤的风险。
超负荷原理是指训练时对身体施加超过正常负荷的刺激,以激发肌肉适应增长。
超负荷可以通过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重量来实现,例如增加训练的组数和次数,增加负荷的重量和强度等。
超负荷原理有效地激发肌肉的增长和发展,是力量训练的核心原则之一专项性原理强调训练应根据具体目标和需要进行。
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个体需求,对肌肉力量的要求是不同的。
因此,力量训练的方法和内容应因人而异,因需而变。
专项性训练可根据个体的特点和弱势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间歇性原理指的是力量训练过程中,在进行重量训练或强度较大的动作后,需要给予肌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肌肉得以恢复和生长。
适当的休息时间可以防止过度疲劳,减少受伤的风险,并确保肌肉能够充分修复和重新建造。
通常情况下,大肌群需要2-4分钟的间歇期,而小肌群则可以在1-2分钟之间。
个体差异原理认识到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理特点是不同的,每个人对力量训练的反应和适应速度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时,需要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案。
具体的力量训练方法包括自重训练、器械训练和重量训练等。
自重训练是指利用身体自身的重量进行训练,包括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
这种训练方法不需要大量器械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器械训练则是通过运用各类器械来达到锻炼肌肉的目的,如哑铃、杠铃、弹力带等。
重量训练是专门用来增强肌肉力量的训练方式,通过负重训练使肌肉得到增长和发展。
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

《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体育健身运动——运用多种身体练习项目和特定行为方式,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强健康、延年益寿为目的的一种体育运动。
3、体育人口——是指经常参加体育健身运动,具有统计意义的人口占总人的百分比。
4、体育健身过程——是指锻炼者自觉运用体育手段,发挥和挖掘身体潜能,达到强身健体主要目标的实际锻炼进程。
5、身体全面发展原则——是指身体锻炼过程中,运用多种内容、方法和手段,统筹兼顾,使身体各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以及心理品质都得到全面均衡地发展。
6、有氧锻炼——是指锻炼者在运动中通过呼吸,能够满足运动对氧气的需要,在不负氧债的情况下进行健身锻炼的方法。
7、超量恢复——人体在运动中所消耗的能量物质,在运动后不仅可以恢复到原有水平,而且可以超过原有水平。
8、体能——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
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平衡、协调、弹跳等身体能力。
问答题1、老龄化社会的标准?(4)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2、衰老特征(4)——原发性,即衰老是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不是因疾病而导致的衰退性变化;障碍性,即衰老必定伴有某种或多种功能障碍;进行性,即进行下去而不可逆转的变化;普遍性,即衰老是生命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个体,任何器官都不可避免地要衰老下去。
3、体育健身的生物进化论机制?(9)关于进化论的理论,有达尔文和拉马克两种学派,即自然选择和用进废退两种进化动力机制的阐述。
体育锻炼从总体上适应自然选择规律,在局部上遵循着用尽废退的规律。
体育健身是一个用进废退的过程。
能使个体的运动器官及其他器官得到相应的发展,如肌肉体积和重量的增长、骨垢的增长、皮肤的加厚等。
健美操的健身原理及方法

健美操的健身原理及方法健美操是一种综合性的健身方法,旨在通过刺激肌肉、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强体能,实现身体塑造和减脂瘦身的目标。
其原理主要包括有氧运动、肌肉力量训练和身体柔韧性的提高。
1.有氧运动:健美操中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感强的音乐配合,使得身体不断地移动和运动。
这种连贯的运动能够提高心率和呼吸频率,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有氧运动还能加速代谢,帮助燃烧脂肪。
2.肌肉力量训练:健美操中的动作涉及到全身各个部位的肌肉,通过频繁的肌肉收缩和伸展,可以有效地强化和塑造肌肉。
肌肉力量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脂肪燃烧速度,还可以改善姿势和身体的协调性,预防运动损伤。
3.身体柔韧性的提高:健美操中的舞蹈动作要求身体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通过频繁的伸展和拉伸动作,能够增加关节的灵活度,改善身体的柔韧性。
此外,身体柔韧性的提高还能预防关节和肌肉的受伤,提高身体的运动性能。
健美操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选择适合自己的健美操课程:不同的健美操课程适合不同的人群和身体状况,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例如,有的课程注重有氧运动,有的注重肌肉力量训练,也有的注重身体柔韧性的提高,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选择相应的课程。
2.正确的体位和姿势:在健美操中,维持正确的体位和姿势非常重要。
保持挺胸收腹,保持脊柱的中立位,避免过度前倾或后倾,以免对脊柱和关节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还要保持双腿的稳定和身体的平衡。
3.积极参与和跟随教练:在健美操课程中,积极参与和跟随教练是非常重要的。
要全身心地参与到课程中,跟随教练的指导进行动作。
同时,也要积极和教练进行沟通,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从较低的运动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的难度和强度。
可以慢慢增加运动的时间和频率,逐渐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心肺功能。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感受,合理调整运动强度。
5.合理安排休息和饮食:在进行健美操的同时,也要合理安排休息和饮食。
健身原理与方法相关的书籍

健身原理与方法相关的书籍健身是一种增强体质、塑造身材、提升健康水平的活动。
要达到健身的目标,我们需要了解健身的原理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与健身原理和方法相关的书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健身训练。
1.《力量训练解剖学(第二版)》罗尔夫·马克罗法恩这本书是力量训练的实用指南,全面介绍了人体的肌肉、骨骼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来增强力量和塑造身材。
2.《超级玩家健身训练》健身与健美大师阿诺·施瓦辛格阿诺·施瓦辛格是健美界的传奇人物,他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健身训练方法。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他的训练理念、训练计划和饮食建议,对于想要拥有强壮身材的人来说是很好的指导。
3.《身体改造运动解剖学》张凌云这本书是国内著名健身教练张凌云的作品,详细介绍了人体肌肉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来改变身体的形状和构造。
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训练方法,适合健身爱好者和健身教练阅读。
4.《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健身专家詹姆斯·哈登·格罗夫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是一种短时间内高强度运动和低强度运动交替进行的训练方法,效果显著。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HIIT的原理、训练计划和注意事项,适合想要通过短时间内高效训练来减脂和增肌的人阅读。
5.《最强后备军:铁人三项训练秘籍》陈伟江铁人三项是一项综合性的耐力运动,包括游泳、自行车和跑步。
这本书是国内著名运动员陈伟江的作品,他详细介绍了铁人三项的训练方法和技巧,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健身爱好者和想要参加铁人三项比赛的人阅读。
6.《柔韧训练圣经》黄国伟柔韧性对于健身来说非常重要,可以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柔韧性训练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包括拉伸、瑜伽、普拉提等不同的训练方式,适合想要提高柔韧性的人阅读。
7.《营养学原理与应用》王才红营养对于健身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健身必知知识点总结

健身必知知识点总结一、健身的基本原理1. 营养摄入:健身训练需要大量的能量支持,所以营养的摄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适当的蛋白质摄入可以帮助肌肉修复和生长,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则可以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
此外,还需要适量的脂肪和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
2. 训练原理:健身训练的目标往往是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心肺功能,改善体型等。
因此,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训练原理,例如间隔训练、超负荷训练、心脏适应训练等。
3. 休息恢复:在健身训练中,休息和恢复同样重要。
适当的休息可以让肌肉得到充分的修复和生长,防止过度疲劳和受伤。
4. 锻炼技巧:正确的锻炼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训练,避免受伤,提高训练效果。
比如,在举重训练时,要注意姿势正确、呼吸平稳,保护腰部等。
二、健身的常见误区1. 一味追求重量:很多人在健身训练中会一味地追求重量,认为只有重量越大,效果越好。
但实际上,过大的重量可能导致不良的姿势和动作,增加受伤的风险。
正确的健身训练应该是适量、适度的。
2. 忽视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对心肺功能、代谢率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而很多人在健身训练中会忽视有氧运动,只关注力量训练。
事实上,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整体身体素质。
3. 饮食不合理:很多人在健身训练中会忽视饮食的重要性,或者盲目地追求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的饮食模式。
实际上,合理的饮食结构才是最重要的,适当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同样重要。
三、健身训练的注意事项1.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和健身目标,因此在选择健身训练方式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要盲目跟风。
2.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健身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因此需要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比如,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定期参加力量训练课程等。
3. 多样化的训练方式:能够尝试不同的健身训练方式,例如游泳、瑜伽、慢跑、举重等,也可以提高训练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健身是指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
愉悦身心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过程.
2.养生是指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预防与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3.健身的特点:健康第一;长期有效;因人而异;全面发展
4.休闲体育是人们为了丰富生活.调节情绪.谋求身体满足.善度余暇而进行的自由自在的体
育健身娱乐活动
5.现代健康理念是在理解生物学内涵的同时,把人体健康置于整个外部环境中来认识,把人
体健康与社会文化.经济条件,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等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健康观念
6.健康三基石:营养、休息、运动。
7.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就是指运动成绩快速增长和提高的年龄阶段.也成最佳发展期
8.有氧适能是指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 肌适能主要包括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9.我国传统体育思想观念: 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观阴阳平衡的动态和谐观五行生克的
动态发展观
10.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变
过程,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11.新陈代谢的原理是在健身过程中必须根据有机体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相互诱导(能量代
谢同化异化物质代谢同化异化)
12.超量恢复原理: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消耗的能量物质,在运动后不仅可以恢复到原有水平,
而且可以超过原有水平,且机能水平的恢复也可以超过原有水平
13.人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波浪性和阶段性非等比性程序性性别差异
14.健身原则有: 全面性原则自觉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适量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15.全面性原则是指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心理品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全
面和谐发展
16.全面性原则应注意:健身应从改善机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适应环境、抵抗疾病、愉
悦身心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全面发展;要合理选择和搭配健身内容;要内外结合。
17.自觉性原则是指健身应该出自锻炼者的内在需要和自觉的行动。
18.自觉性原则应注意:明确目的,强化动机;培养兴趣,形成习惯;检查评价,激发动力。
19.经常性原则是指才参加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坚持长期不断地锻炼。
20.经常性原则应注意:养成锻炼习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合理设定自己的健身目标,并
制定具体可操作和可落实的锻炼计划,把经常性锻炼作为培养毅力、锻炼意志、陶冶情操的手段和过程,尽力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
21.适量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要根据参加锻炼者的实际情况(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
合理确定锻炼的运动负荷。
22.适量性原则应注意:健身锻炼要量力而行,适度把握健身时间,健身频率和健身强度的
要素,将客观标准与自我感觉结合起来,使锻炼更具有针对性;要根据年龄、性别、环境、劳动强度、睡眠、营养、兴趣等综合因素统筹安排健身锻炼;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可通过自我症状诊断等方法判断运动负荷大小。
23.针对性原则是指在健身锻炼过程中,根据锻炼者的个人实际以及客观环境条件,合理确
定锻炼内容,选择健身方法手段及负荷,使之更符合健身者个人实际。
24.针对性原则应注意:注意年龄特征;注意性别特征;身体健康状况;职业特点;地域和
季节特点。
25.健身方法和手段:重复训练法;交换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循环训练法;
竞赛与表演法。
26.重复训练法是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要求反复做同一练习的方法。
27.重复训练法应注意:合理确定重复的要素,包括重复的总次数、每次练习的距离或时间、
每次练习的强度及间隔时间等,保证每次练习的质量;注意克服单调、枯燥及厌烦情绪。
28.交换练习法是在改变练习内容、强度和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29.间歇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规定一个严格的休息时间,在健身者机体尚未完全恢复
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
30.间歇练习法应注意:间歇过程中应进行积极的休息和放松;要注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加强对负荷的监测
31.持续练习法是为了保持有价值的负荷量而不间断地持续进行活动的方法
32.竞赛与表演法是指练习者面对观众,在互相比较、彼此竞争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33.竞赛与表演法应注意:控制运动负荷和情绪,防止伤害事故;比赛和表演中可灵活改变
规律;相互学习,总结经验。
34.有氧运动健身法是指锻炼者通过呼吸能够满足运动对氧气的需要,在以不负氧的情况下
进行健身锻炼的方法。
特点是运动负荷适中,运动时间较长,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
35.无氧运动健身法是以无氧供能占优势的运动。
特点是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
出最快,不需要氧气,不产生乳酸物质。
36.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检查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的需要,运用科学健身的原理,以开处方
的形式向其提供能量化的健身运动方案或凭证。
37.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各营养素的特
点)
38.健身环境是指影响健身活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其他相关要素的总和。
它包括自
然环境(如气候地理环境等)、社会环境(如政治经济等)和人工环境(如色彩、噪音等)
39.肥胖是指过多脂肪在体内积累到引起健康损害程度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论述
一、如何理解中国的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指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中国的国情制定的,以教育人民群众平衡膳食,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其内容包括:(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鱼、禽、蛋和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6)食不过量(和体力活动要平衡),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饮酒要适量。
(10)吃清洁新鲜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二、如何进行一次健身的指导?(略)
一、休闲健身活动的要求:
1、娱乐和锻炼时,情绪应放松,注意力应专注于活动对象上,要暂时忘记和摆脱工作、生活的困扰。
2、活动内容选择要以兴趣爱好为前提,并符合个人意愿和休闲健身的特点。
3、运动负荷应视体质水平和运动能力而定,并以中、小强度为宜,以运动后产生惬意的疲劳感为好。
4、为增进情感交流,增添消遣情趣,防止伤害事故发生,最好能与亲友结伴而行,共同参与活动,其中又以互动性、游戏性等活动方式最佳。
二、疲劳的判断:
1、肌肉疲劳: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
协调。
2、神经疲劳: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
3、内脏疲劳;呼吸变浅,心跳加快等。
三、健身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表现;
1、健身锻炼能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
2、健身锻炼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3、健身锻炼可调节情绪
4、健身锻炼可以降低应激反应
四、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检验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的需要,运用科学健身的原理,以开处方的形式向其提供量化的健身运动方案或凭证。
特点:因人而异,针对性强,能对锻炼者提出具体的运动负荷量度和运动方式,从而保证了身体锻炼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用:1、有助于保证锻炼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克服日常锻炼中经常存在的“一曝十寒”的弊端;同时便于对整个身体锻炼过程进行反馈调节。
2、有助于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
3、能治疗疾病和使机体康复。
五、重复练习法与间歇练习法的联系与区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