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政治、政治学及其定位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2015/10/14
21
5、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诞生,引起人类思想史上 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以《共产党宣言》(1848年2日)为经典的 思想成果标志,以阶级、国家、政治斗争、专政、政党、自由联 合全体等问题为思想要素,天才地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 三个特征: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革命与实践性的统一。时代 性与发展性统一。 随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 学说 6、20世纪政治学说理论呈现出新的景观,进入到现代时期。 20世纪前半叶,政治学说派别林立,思潮纷杂局面。 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现代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等。 邓小平1979年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 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 。
7
2015/10/14
(1)政治上一种社会价值追 (2)政治是一种起自然、起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3)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4)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5)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6)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公共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7)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8)政治是专指关于实际治理国家事务的职务或活动的知识; (9)政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权力现象; (10)政治是统治与服从的关系等。 以上诸种不同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部分展示了对政治的理解, 其中,有的观点具有合理的成分,有的论据则失之偏颇。 《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著作 司马光《资治通鉴》 孔子是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政治家《伦语》
2015/10/14
北大《政治学原理》课件

北大《政治学原理》课件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教学目标了解: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政治学的定位;理解:中国传统政治观、西方诸种政治观、政治学的学科性质、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政治研究的途径、政治研究的方法;掌握:政治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政治观的历史演变1、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1)中国的例子: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如孔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就是儒家的道德规范,治者的思想行为符合这些规范,则天下当治。
(2)西方的例子: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现。
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3)不足之处: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1)中国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2)西方的例子: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
(3)不足之处: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政治学基础——政治与政治学

17—18世纪的政治学说的特点:
①强烈、全面地批判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观念。 ②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创造了自然法学说,强调每个 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进一步揭批神权以及封建等级制。 ③肯定人们对正义、平等、自由、民主、幸福的追求, 形成正义论、平等论、自由论、民主论、天赋人权等
理论。
④认为国家是人们缔结契约的结果,契约一旦生效,国家权力 至高无上。 ⑤分析政治权力的类别、特性和功能,提出了配置政治权力、
时期则运用哲学的严密思维,采用抽象的概念分析方法,推导上
帝的存在,论证国家、政体以及法的政治思想。
3、近代西方政治学
(1)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
(2)17~18世纪的政治学说 (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政治学说
(1)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
马基雅维利(1469~1527)是意大利政治家和政治思 想家,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主要著作有《君主 论》,有的译为《霸术》。其鲜明特点是从人性出发,
5、按照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来划分,把政治学划分 为规范的政治学和实证的政治学。
( 1 ) 规范的政治学 : 是以哲学和规范研究的方法,以逻辑
的解释、思辨和证明说明特定政治价值含义的政治学研究;
( 2 ) 实证的政治学 : 是按照政治学研究和实际政治生活的 需要,提出研究的假设和命题,以科学方法就这些假设和命题进 行调查分析,以证明或者证伪这些假设和命题。
构建政体的原则。
⑥重视法的作用,主张要依法建国,依法治国。 ⑦这些思想学说的本质是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和市场规则在政
治思想上的投射。
(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政治学说
西方政治学的研究主题从阐发和倡导资产阶级的平 等、民主等价值观转向了论述和分析资产阶级个人 利益和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利益和社会
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和政治学第一节政治和政治学的内涵一、政治的涵义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上,随着社会历史形态的更替,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基于阶级立场和统治的需要,对政治做出过多种多样的解释,可谓见解百出,观点各异。
归纳起来,对政治的阐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一)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道德说。
2.权术说。
3.法律说。
4.管理说。
除上述几种解释之外,也有一些学者和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公共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政治是交易;政治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表示人们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活动;政治是不同范围内社会权力的分配和运用;政治专指关于实际治理国家事务的职务或活动的知识;等等。
这些关于政治的阐述都力图揭示政治的内涵,有的确实也在某种程度上阐释了政治的涵义。
人们对于政治的解释之所以多种多样,一方面是因为政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
另一方面是因为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必然要受到历史发展的限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社会需要,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而不同阶级的思想家又往往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去解释政治。
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理解虽然有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总体上看,这些定义都程度不同地带有某些局限性和片面性,没有真正从本质上对政治做出科学的界定,他们都没有涉及到政治的阶级性这一实质问题,没有揭示出政治与经济的内在联系,没有揭示政治产生、发展的规律,因此,上述诸多观点从根本上讲都是非科学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一次把复杂的政治现象放在社会经济、阶级和国家活动的背景下考察,真正科学地说明了政治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为我们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指导原则,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一)对政治概念的不同理解
(1)道德政治论——以 伦理道德来治理国家 “政者正也,子帅以政, 孰敢不正”。 ——孔子
(1)道德政治论——以 伦理道德来治理国家 政治的本质就在于‚正义‛
代表作:
《理想国》
——柏拉图
‚政治是最高而最广的善‛ ——亚里士多德 代表作:《政治学》
(2)政治是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政治是处理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中关于权 力与服从关系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在阶 级存在的社会里,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处理以国 家权力为中心,以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之间 的斗争为基础的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的一 般原则、制度和策略”。 (姜涌编著:《政治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 社1998年版,第11页)。
荀子
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子 商鞅变法:推行以法治国;重利重刑;加强君权,确立 君主的独裁统治;强调耕战;实行郡县制度;统一了度 量衡。——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霸道和暴力 ‚法‛ (商鞅)、‚术‛(申不害)、 ‚势‛(慎到) 的结合,发展并形成了一套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理论体 系;暴力统治 。 儒法区别: 儒家:德治仁政,王道之治; 法家:法治,霸道之治。
第二节 政治(学)在中国的变迁
1、中国古代政治及其学说 (1)奴隶社会时期的政治及其学说 夏、商和西周——“天神”观念和宗法血缘相 结合
神权政治观占据主导地位。 商朝表现为“帝”,在西周表现为“天”和 “天命”,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统治者从“帝” 或“天”那里获得统治地位、取得统治权力。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
荀子 人性基础:人性恶, 组织论:群、分、义 ‚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 分何以能行?曰义。‛ 管理者:能群。即按照一定分工和等级把人 组织起来。 组织的手段:分。 组织结构: 社会等级结构——贵贱有等; 社会伦理结构——君臣父子兄弟; 社会职业机构——士农工商; 国家管理结构——官序:礼宾、民政、军 事、文华、农业、建设、林业、工商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详细版1234(全)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
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
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
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政治和政治学

(一)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道德政治观 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 追求, 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 也被称为伦理政治观。 德。也被称为伦理政治观。
(一)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道德政治观 典型代表: 典型代表:中国古代的儒 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
“政者,正也。子 政者,正也。 政者 帅以正, 帅以正,孰敢不 正?” –孔丘 孔丘
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 韦伯 “政治意指力求分享 权力和力求影响权力 的分配” 的分配”。
(一)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3.权力政治观 评价: 评价: 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 出发把握政治, 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 的现实内容。 的现实内容。但忽视了政治 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 值和道德, 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 背后的实际动因。 背后的实际动因。
道德受政治制约, 道德受政治制约,为一 定阶级的利益服务, 定阶级的利益服务,有助于 政治的正常运行, 政治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国 家权力的维持。同时, 家权力的维持。同时,政治 对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巨 大的作用。 大的作用。
二 什么是政治学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我并不认为政治方面 “……我并不认为政治方面 已经没有问题需要研究,政 已经没有问题需要研究, 治学、法学、 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 界政治的研究, 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 年忽视了, 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 补课” 补课”。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
成和发展 19世纪40年代 世纪40年代,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 义政治学的出现, 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说 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转折。 转折。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
政治学基础

目录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三,政治的定义第二节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二,政治的社会地位第二章政治学第一节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一,政治学的含义二,政治学的内容构成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三,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二,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分析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绵延几千年。
在当今世界上,它在各个社会共同体的社会生活中都处于重要地位,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一切社会成员。
由于政治现象的复杂性和人们观察分析政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差异,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对于政治的含义有着迥然相异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按照这一观点,可以把政治定义为: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问,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使人类对于政治的认识实现了革命性飞跃,按照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原则,可以认为,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随着社会政治的发展,政治学的研究逐步深入丰富,领域大大拓展,方法途径多样,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指导下,分析,吸收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社会政治展开多角度,多领域,多层次,多方法研究,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1,政治的概念(1)最早出现于人类文明史上的奴隶社会时期。
中国先秦诸子也使用过“政治”一词。
《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管子有“政治不悔”等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实上,政治研究有其重要的意义,简而言之,政治研究的意 义有如下四种:
1.确立共同的政治理念,形成广泛的政治共识
2.探索合理的制度安排,设计合理的政治生活
3.寻求文明的政治规则,文明地解决政治冲突
4.了解其他国家的政治,更好地进行国际交往
一、政治是什么? 二、为什么要研究政治? 三、什么是政治学? 四、政治学是一门科学? 五、政治学的知识体系
政治可以被归纳为: 作为政府艺术的政治(politics as the art of government):政治研 究本质上是研究政府的艺术,即制定与实施集体政策,在社会 内施加控制。 作为公共事务的政治(politics as public affairs):政治是一种关心 创造公平社会的道德活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国家与市民 社会)Vs. 政治与个人。
施密特的理解:“国家—世界—人性—政治”
政治是可行的艺术
一、政治是什么? 二、为什么要研究政治? 三、什么是政治学? 四、政治学是一门科学? 五、政治学的知识体系
政治研究的意义何在?
分享你的看法
为什么要研究政治?
有人认为,政治无非就是搞权术、耍手腕、玩阴谋诡计, 我们研究政治做什么?为了害人,还是为了防身? 有人认为,政治追求的是一种至善的生活,是一个美好 的社会(good society),我们研究政治,就是为了寻找 这种美好的社会。比如柏拉图,马克思等。 还有人认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太多的不公平、不公正 的社会现象,经历了太多的战乱、贫穷和动荡,感受了 太多的决策失误造成的灾难。为了减少这种不公正,为 了人们更幸福地生活,我们要研究政治。
什么是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或者,换一种方式提问,政 治学的范围是什么?这个问题又可以简化为:哪些活动会让 那些自称为“政治学家”(political Scientists)的人感兴趣? 简而言之,“政治”是政治学的研究内容,“科学”是研究 政治学的方法。
概括言之,政治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与政府、国家的 公共事务;第二种理解是和权力、权威、冲突有关的事务。
政治哲学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辨的方法,论证某种政治价 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现实政治作出评价, 试图找出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 政治科学主要运用经验的、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 科学分析,以解释、预测政治现象。
基础学科
广义 应用学科 边缘学科
如政治理论、政治制度
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等 政治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 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中国式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王浦劬认为:政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 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它在本质上是权力——即通过任
何手段达到所期望结果的能力。
详见 [英] 安德鲁·伍海德:《政治学(第二版)》,张立鹏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章。
中国政治学者燕继荣把关于政治的诸种观点归纳 为四种: 1.价值性解释 孔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 柏拉图:《理想国》(The Republic)
本章要点 一、政治是什么? 二、为什么要研究政治? 三、什么是政治学? 四、政治学是一门科学? 五、政治学的知识体系
你如何理解政治?
分享你曾“遭遇”的政治?
政治是什么?
政治,即politics,源自于古希腊语的polis,其字面意思 是城邦或城市国家(city-state)。城邦是古希腊人聚居生 活的共同体。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试图改善生活并创 造美好社会的活动就是政治。 由polis演化而来的politics,就是指有关城邦的事物。 如今,polis已经演化为state,政治也就成为了有关国家的 事物(what concerns the state)。 在英语中,警察(police)、政体(polity)、政客 (politician)、政治活动(politicking)等单词都是源于 此。
关于政治的定义,据说至少有三十多个。其中最有名的是美国 政治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的定义:“政治是关于谁得到什么? 什么时候得到?怎样得到?”(Who gets what? When? How?) 即:政治涉及关于人们之间利益的分配。(拉斯韦尔:《政治 学》,商务版) 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看起来不偏不倚的的定义,是美国政治学 者戴维·伊斯顿给出的,即政治是“替社会做价值的权威性分 配。”(the authoritative allocation of values for a society.)(伊斯 顿:《政治系统》,商务版)
小结
实现权力(the exercise of power) 实施权威(the exercise of authority) 制定集体决策(the making of collective decision) 分配稀缺资源(the allocation of scare resources) 实施阴谋和操纵计划(the practice of deception and manipulation)
政治制度
狭义:政治学原理 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 政治活动 政治发展 政治文化
政治哲学 本国政府与政治 国际政治 比较政治学
政治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政治学包括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狭义的政治学就是指政治科学。 在美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政治学理论、政治学研究 方法、比较政治学、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等。
在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政治哲学、政治思想、政 治制度、公共政策、行政管理等。
什么是科学?
科学(science )的最初含义来自法语,指知识(knowledge)。后 来,科学成了物理学、化学等依赖于精确测量和数学运算的 自然科学的代名词。 目前,人们认为科学是由实验和资料证明的精确性和真实性。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两种观点
海尼曼曾说过:“如果政治学家有意识地、小心地、有系统地努力, 发现实际存在和发生的事物,那么他就遵守了科学的方法。”(艾萨 克:《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6年 版) 美国有些政治科学家试图把政治学做得像自然科学一样,收集量化的 数据,通过经济加工去确认他们的假设。 但是,有一些政治学家反对政治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他 们主张政治学必须用非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政治学永远不会得到像 物理学那样可靠的知识,结果导致政治学与文学、哲学的关系更为密 切,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反而疏远了。 他们的理由是:大部分政治领域的事情是不能量化的。而且,我们也 无法确切地知道政治决策是如何做出的。所以,现实政治是如此之复 杂,以至于无法被量化。政治学也就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来进行 “科学的”研究。
科学、阐释与批判
波普尔:云与报时钟 大卫·休谟:事实与价值 Vs.实然(is)与应然 (ought to be) 科学、主观互证(inter subjectivity)与证伪
基本判断
通过非量化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政府试图维护其合法 性的模式、政治势力是如何结盟和解体的、民主国家政 治候选人的竞选方式等知识。 通过对政治事实的归纳,我们可以总结出理论。当理论 变得非常有力时,就会变成法则(laws)。 从这个意义上,政治学研究就是积累知识。而知识是科 学的本意。Fra bibliotek
尽管如此,政治研究的科学化面临着三个困难:
第一,资料获取问题。无法做重复性试验。 第二,隐含价值的存在使政治的科学研究困难重重。 第三,社会科学研究者存在价值中立性的虚构神话。
推荐阅读: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4年版。
政治学知识的构成: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政治哲学:什么样的政治生活是值得追求的? 政治科学:现实政治生活是什么样的和为什么是这样的?
政治应当具有某总价值特征或标准:如:自由、 民主、正义、权利
2.神学性解释 中国: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欧洲:君权神授,朕即国家 政治生活是神意的安排。 刘小枫“政治神学”
3.权力性解释 中国:权术、权谋、《三十六计》、《三国演义》 拉斯韦尔:Who gets what? When? How? 伊斯顿:政治是一个社会有关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政治是围绕权力而展开的活动。 4.管理性解释 孙中山: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 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就是政治。 政治是一种公共管理的活动。
这三种提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一,政治不等于阴谋诡计,也不等于美好生活,政治是中性 的,意义都是人们附加上去的。 第二,政治研究和实际从事政治是两码事,政治研究者往往没 有能力改变社会,更谈不上创造美好社会了。 第三,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现实情况是:醉心于创造美好 社会的政治家,往往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既然如此,研究政治还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妥协和同意的政治(politics as compromise and consensus):政治是一门“可能的艺术”。政治被看作是 解决冲突的手段,即通过妥协、调解和谈判而非武力和 赤裸裸的权力来达到目的。 作为权力和资源分配的政治(politics as power and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政治涉及社会生活过程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