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烯烃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知识整理

有机化学知识整理

1甲烷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是L, 极难溶于水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等氧化剂不反应(区分烷烃与炔烃烯烃),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

空间构型:正四面体。

键角:109°28′(1) 氧化反应(2) 取代反应:室温时,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量筒内液面上升,试管中有少量白雾;若阳光直照,爆炸。

生成的一氯甲烷可与氯气进一步反应。

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他3种都是液体CHCI3(氯仿),有机溶剂,麻醉剂,CCL4(有机溶剂,灭火剂)烷烃物理性质:烷烃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其物理性质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1.常温下,它们的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且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均为无色。

一般地,C1~C4气态,C5~C16液态,C17以上固态。

2.它们的熔沸点由低到高。

3.烷烃的密度由小到大,但都小于1g/cm^3,即都小于水的密度。

4.烷烃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烷烃性质很稳定,在烷烃的分子里,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相结合成链关,同甲烷一样,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结合.因为C-H键和C-C单键相对稳定,难以断裂。

除了下面三种反应,烷烃几乎不能进行其他反应。

(3)氧化反应R + O2 → CO2 + H2O 或 CnH2n+2 + (3n+1)/2 O2-----------(点燃)---- nCO2 + (n+1) H2O 所有的烷烃都能燃烧,而且反应放热极多。

烷烃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如果O2的量不足,就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CO),甚至炭黑(C)。

(3)取代反应R + X2 → RX + HX(3)裂化反应裂化反应是大分子烃在高温、高压或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裂成小分子烃的过程。

裂化反应属于消除反应,因此烷烃的裂化总是生成烯烃。

如十六烷(C16H34)经裂化可得到辛烷(C8H18)和辛烯(C8H16)。

乙醇偶合制备丁醇及C4烯烃共3篇

乙醇偶合制备丁醇及C4烯烃共3篇

乙醇偶合制备丁醇及C4烯烃共3篇乙醇偶合制备丁醇及C4烯烃1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视,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趋势。

而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则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中,生物质能源的转化为液体燃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乙醇偶合制备丁醇及C4烯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物质转化液体燃料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乙醇作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偶合反应,生成丁醇及C4烯烃。

相比于传统的催化裂解制备生物质液体燃料方法,乙醇偶合制备丁醇及C4烯烃具有以下优点:一、转化率高:乙醇偶合法可以实现高达90%以上的乙醇转化率,丁醇的选择性可以达到60%~70%。

二、催化剂使用量小:采用Ni、Cu等过渡金属催化剂时,催化剂的用量较少,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三、反应条件温和:乙醇偶合反应可以在常压下以适当温度进行,不需要高压反应,反应条件温和而安全。

四、产物质量高:丁醇及C4烯烃是优质液体燃料,其热值高、抗爆性强、对环境污染小,可作为汽油替代品使用。

乙醇偶合制备丁醇及C4烯烃的反应机理较为复杂。

根据研究人员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模拟,可以得出以下反应机理:1.氧脱羧反应:Ni催化剂吸附在Ni(111)表面的乙醇在羟基(OH)的作用下发生氧脱羧反应,生成吸附态的乙醇醛。

2.卤化物还原反应:Ni催化剂吸附在Ni(111)表面的溴在乙醛的作用下发生卤化物还原反应,生成乙醇酸和HBr。

HBr可以被NaOH中和,同时生成NaBr和水。

3.二元偶合反应:吸附态的乙醛和乙醇酸分别在Ni催化剂上发生二元偶合反应,生成所需丁醇和C4烯烃。

其中,丁烯和丁烷的生成选择性受到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种类的影响。

乙醇偶合制备丁醇及C4烯烃的实际应用也在逐渐扩展。

目前该技术已经开始走向产业化,用于工业上的大规模生产。

同时,还可以与其他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相结合,实现整体利用。

例如,生物质热解技术可将生物质产生的废弃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原料,进而进行乙醇偶合反应,实现生物质的全程利用。

C4+烯烃催化裂解技术研究进展

C4+烯烃催化裂解技术研究进展

2019年07月的重现性和精确性。

在线的近红光谱分析技术能够远程收集样品的光谱以及进行有效性的分析,而且大多数的近红光谱分析仪器都是通过光纤来远距离进行数据的传输的,这是因为近红光在光纤中的传动性是极好的,而利用光纤传输数据能够克服很多的工作环境,进行一些实地的在线测量。

而且光纤的组成稳定、不易受到电磁干扰、廉价轻巧、使用时间长等等优点,为近红光谱分析技术的实现也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化工分析领域的应用我们知道了近红光谱分析技术在化学分析领用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首当其冲的就是石油化工领域。

近红光谱分析技术主要是对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基进行扫描和数据的采集,而石油和石油制品就是主要以烃类为基本元素,这正好符合含氨基团的物质的特性,也是近红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分析石油及其制品的大前提。

现在我国的很多企业和科研单位都在使用近红光谱分析技术来对石油化工产品的检测,并且在实际的应用当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乙烯裂解工艺中也有近红光谱分析技术的使用,国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将近红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到蒸汽裂解生产单元上了,并且帮助优化了裂解过程,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而我国的乙烯原材中的重质油较多,一般的方法无法将重质油与乙烯分离开来,而一些高科技的分离技术的费用昂贵,近红光谱分析技术当时还是属于先进技术,国外只是对我国出售设备而不提供技术,给生产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为此中国石化组织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和燕山石化公司对此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不负众望,终于研发出利用近红光谱分析对乙烯原材料进行分离的技术,不仅将乙烯和重质油有效的分离开来,还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4结语综上所述,我们通过了解近红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明确了这项技术能够在化工分析领域广泛应用的原因,而近红光谱分析技术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我们在实施近红光谱分析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的使用,而不是盲目的从众,别人在使用这个技术就去跟风使用,这是不提倡的。

C4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工艺

C4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工艺

1、C4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工艺C4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

该技术以炼油厂或乙烯厂副产的C4烯烃为原料,通过催化裂解将其转化为以丙烯为主的低碳烯烃。

具有代表性的C4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工艺过程主要包括Lurgi公司的Propylur工艺、ARCO化学公司的Superflex工艺、ATOFINA与UOP公司的OCP工艺和Mobil公司的MOI工艺。

1.1、Propylur工艺Lurgi公司开发的Propylur工艺是一种以不含丁二烯的混合C4及以上烯烃为原料、以最大化生产丙烯为目的的催化裂化工艺。

工艺原料可采用抽提丁二烯、移除异丁烯或选择加氢后的抽余液后的抽余液-Ⅱ,产物粗丙烯则可利用乙烯蒸气裂解装置的蒸馏设备提纯。

据称,该工艺可以采用各种原料,无论烷烃、环烷烃、环烯烃还是芳烃均不会影响烯烃转化率,上述组分通过催化剂时只发生轻微的变化或完全没有改变。

Propylur工艺所用催化剂由德国南方化学公司(Sud-Chemie)提供,采用硅铝物质的量比为10-200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

该工艺将蒸气裂解装置中的低值C4~C6烯烃馏分转化成丙烯。

反应工艺条件为:500℃,(0.1-0.2)MPa,空速(1~3)h-1,水蒸汽与烃的质量比为0.5~3。

轻烯烃转化率为83%,通常生成42%的丙烯、31%的丁烯和10%的乙烯。

如果将丁烯馏分进行循环,丙烯和乙烯的收率可以分别提高到60%和15%。

催化剂单程操作周期为1 000 h,寿命为15个月,在完成9000h中试后,在德国Cologne-Worringen地区的BP公司采用Propylur工艺生产丙烯的一套工业化示范装置成功投入运转。

采用与Claus装置相类似的卧式绝热固定床,其催化剂床层较短,约为1m,以避免产生较大的压降。

工艺特点是在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蒸汽,降低原料的分压,使反应平稳向产物方向移动,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同时可以减少积炭和胶质化合物的生成,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第八章__碳四系列

第八章__碳四系列

一、C4烃的来源和组成
3、裂解联产 裂解副产的碳四馏分主要是碳四烯 烃(正丁烯、异丁烯)和二烯烃,尤其 是丁二烯的含量较高,烷烃含量极低。 (P144表8-2)
二、C4烃的综合利用
1、用作炼油厂、石油化工生产和一 般民用燃料。 2、用于生产烷基化汽油和叠合汽油。 3、用作石油化工生产原料。
二、C4烃的综合利用
三、苯氧化法生产顺丁烯二酸酐
2、工艺条件 温度
苯是最稳定的碳氢化合物之一,因 此苯氧化除了需要活性较高的催化剂外, 还需要比较高的反应温度。工业生产上 一般控制在623~723K。
三、苯氧化法生产顺丁烯二酸酐
2、工艺条件 温度
由于反应强烈放热,因此温度控制 非常重要。通常是在列管式固定床反应 器管间填充熔盐作媒体,利用熔盐强制 循环,以及时移出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熔盐温度可达643~663K。
一、性质和用途
顺丁烯二酸酐由于其分子中含有共 轭马来酰基,即一个乙烯键连接两个羰 基,性质非常活泼,能发生加成、自聚 合共聚、酰胺化、烷基化、酯化、磺化、 水合、氧化和还原等多种反应,所以其 深加工产品种类多、用途广,尤其是一 些具有特殊性能的下游产品,早已在各 工业领域显示出它们的特有效果。
一、性质和用途
黄根成
一、C4烃的来源和组成
1、油田气 主要组成为低级饱和烃,碳四烃 含量较少,碳四烷烃约为1%~7%。
一、C4烃的来源和组成
2、炼厂气 以催化裂化所得液化石油气为主, 碳四烃含量较多,约为60%。其中又以 碳四烷烃(丁烷、尤其是异丁烷)含 量较高,同时含有较多的碳四烯烃。 (P143表8-1)
三、苯氧化法生产顺丁烯二酸酐
2、工艺条件 进料配比
苯和空气的质量比为 1 : (25~30), 空气比理论量过量。 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 物,保证安全生产。爆炸极限(体积分 数)为1.5%~8.0%。

碳四深加工论述

碳四深加工论述

碳四深加工综述摘要欧美国家因为原油消费量增长缓慢,乙烯原料轻质化导致碳4 产出下降。

国内因为原油消费量的增加导致碳4 供应增加,品质改善,供求关系趋缓。

目前全球碳四深加工产业存在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但是碳四深加工产业涉及到丁烯分离、重物质控制等,具有较强的技术门槛和原料门槛,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

碳四深加工目前有很多,如果按产业链可以分为:从气分装置来的含异丁烯的碳四进入MTBE装置,从MTBE装置出来的碳四再进入液化气芳构化装置,从芳构化装置出来的碳四一般含有一部分碳三,经过脱丙烷塔粗分后再进入丁烷精制装置,分离出异丁烷,正丁烷等组分。

一、碳四的历史背景重油裂解过程中产生的炼厂气,不可压缩干气炼厂作为制氢原料或作为燃气回用,可压缩气体作为下游化工装置原料,但目前主要是利用了其中的丙烯和异丁烯。

其他碳四目前大部分是作为民用燃料使用,总体化工利用率很低。

提取丙烯后的液化气作为民用液化气不仅质量较差,而且是很大的浪费。

随着城市煤气和管输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城市民用液化气的市场也会逐渐缩小,价格逐渐走低。

由于地炼加工原料来源不定,原料品质复杂,导致产品性质千差万别。

特别是主要产品车用汽油,很大部分地炼汽油产品达不到不断提高的国家标准,其中主要两项指标是辛烷值和硫含量。

所以,利用多项现有成熟专利技术的组合,以现有地炼液化气为原料,通过多套化工工艺装置,生产高品质汽油调和成份和车用液化气前景十分广阔。

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副产大量碳四烃类,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这些副产资源,进行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0世纪80年代以前石油炼制过程中催化裂化(FCC)副产的碳四主要用于生产烷基化汽油和叠合汽油,以及作为工业锅炉和民用的燃料;石油化工蒸汽热裂解碳四馏分除其中的丁二烯部分用作合成橡胶原料外,亦多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用。

自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分离技术的进步,碳四馏分分离后作为石油化工原料的应用不断得到发展。

α- 烯烃五种生产工艺路线简述

α- 烯烃五种生产工艺路线简述

α- 烯烃五种生产工艺路线简述α- 烯烃指在分子链端部具有双键的单烯烃,一般指 C4 及 C4 以上的高碳烯烃。

标况或常温下,C2~C4 烯烃为气体;C5~C18 为易挥发液体;C19以上为蜡状固体。

在正构烯烃中,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沸点升高。

α- 烯烃按其碳链长度有不同的应用,有广泛用途的是碳数范围为 C6~C18(或 C20)的直链α- 烯烃。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是 C4、C6和C8 等组分。

如,1- 丁烯、1- 己烯和1- 辛烯可用来生产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聚单体,用以提高其抗撕裂和拉伸强度,占α- 烯烃总消费量的 50%以上。

主要生产技术石油馏分和催化裂化产物中,虽然都含有α- 烯烃。

但异构体多、组成复杂,不易分离。

经过多年的发展,蜡裂解法、混合 C4 分离法、乙烯齐聚法和植物油法成为世界上生产α- 烯烃的主要工艺,其中乙烯齐聚法应用最为广泛。

1蜡裂解法石蜡裂解法分为热裂解法和催化裂解法。

主要以馏程为 350 ℃~480 ℃的精制蜡作为原料,裂解生成的直链α- 烯烃,生成物中α- 烯烃质量分数在5%~30%,绝大多数为直链α- 烯烃。

2混合 C4 分离法该方法来自热裂解装置或者催化裂化装置。

工艺流程为利用萃取法脱除丁二烯,化学法脱除异丁烯后,用精密精馏或催化萃取生产高纯 1- 丁烯;当采用催化裂化的 C4 馏分作原料时,先脱除丁二烯后,经脱硫、脱水、加氢脱除二烯烃和炔后,再经二聚脱除残余的异丁烯,最终精馏制得高纯 1- 丁烯。

3乙烯齐聚法乙烯齐聚是以乙烯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齐聚反应制备α- 烯烃的工艺。

通过使用乙烯齐聚法可生产 C4~C40 的偶数碳线性α- 烯烃。

其主要工艺主要有 Gulf法、Ethyl 法、SHOP 法和 Linde 法等。

4植物油法主要工艺为植物油加氢制得脂肪醇,经脱水生成α- 烯烃,该技术早在二战之前就已实现工业化,其产品的碳数取决于原料的碳数,而天然植物油绝大多数为 C12~C18 范围的脂肪酸甘油三酯,因此,得到的α- 烯烃碳数一般为C12~C18。

碳四馏分

碳四馏分

1.来源C4烃是单烯烃(正丁烯和异丁烯)、二烯烃(丁二烯),烷烃(正丁烷和异丁烷)的总称。

C4烃主要来源于催化裂化和蒸汽裂解(乙烯裂解副产C4烃)C4馏分除作为燃料之外,可直接或分离出其中的单一组分用作化工原料,也可用于生产烷基化汽油或叠合汽油。

C4馏分来源不同其组成也不同由表1可知, C4 馏分中烯烃含量很高, 其中蒸汽裂解C4馏分中烯烃约占95%, 催化裂化C4中烯烃占50%以上。

裂解C4馏分中含有近50%的丁二烯, 目前各乙烯厂都采用溶剂抽提法对其进行分离, 用作顺丁、丁苯、丁腈等橡胶以及ABS, SBS等树脂的单体。

C4 馏分中其他组分的利用率均不高。

C4 原料气主要由丁烷、丁烯、丁二烯和炔烃等组份组成, 其中丁二烯是生产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丁腈橡胶、ABS树脂和尼龙的重要单体和原料。

将丁二烯从C4 气体混合物中有效地分离出来十分重要。

但是, C4 气体各组份的沸点十分接近, 用普通的精馏方法不能得到聚合级丁二烯。

国内外先后开发的分离C4制取丁二烯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吸收法、氨共沸蒸馏法、络合分离法、二聚解聚法、萃取精馏法等。

由于C4馏分沸点较低,常压下的饱和蒸汽压大而易气化,不易于运输和使用C4馏分中包括丁二烯、1.丁烯、异丁烯及丁烷等,这些组分可以生产环氧丁烷、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重要的化工原料及产品,但是这些生产工艺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对馏分中各组分进行分离,过程较为复杂。

C4馏分催化裂解制丙烯工艺具有原料适应性大、不需要原料预处理和装置结构简单等优点,白尔铮等通过对烯烃歧化、C4烃类的选择裂解、丙烷脱氢以及炼厂FCC装置升级等四种生产丙烯的工艺进行比较,从投资费用和生产成本考虑,认为C4烃类选择裂解是四种生产丙烯工艺中最具吸引力的工艺。

此外,国内外也相继开展C4烃类催化裂解制丙烯的研究,因此设计合适的生产工艺,综合利用C4馏分,对于优化资源利用、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烯与烯烃19世纪初期,有一位名叫 Jean -Jolly 的法国人在巴黎拥有一间染织厂,有一天,厂里有一位工人不慎推翻了桌上的一盏油灯,灯油把桌上的台布弄湿了,当台布干后, Jolly 惊讶地发现脏台布上曾被灯油弄湿过的地方明显比其他地方要干净,再回头探究那灯油,原来是一种叫茨烯的东西。

于是,Jolly 推断出茨烯这种物质具有清洁作用,并在其工厂中应用。

这一洗涤的过程就是现在干洗的原始阶段了。

由于干洗源于法国,直至今天也有人把干洗这种洗涤方式称为“法式洗涤”。

茨烯还有什么性质呢?一、乙烯(1)不饱和烃C 原子所结合的H 原子数少于饱和烃里的H 原子数的碳氢化合物,叫做不饱和烃。

从结构上看,饱和烃分子中只有C C ---;不饱和烃分子中含有C C -=-、C C -≡-或碳原子环(必具其一可具其二或其三,个数不限)。

乙烯是典型而又重要的不饱和烃之一,是最简单的烯烃,也是烯烃的代表物之一。

(2)乙烯的分子结构要注意将乙烯结构简式书写为CH 2 CH 2是错误的。

因为两个碳之间为双键,双键的键能要大于一个单键的键能,而小于两个单键的键能。

(3)乙烯分子结构的特点乙烯分子中所有C 、H 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由乙烯分子的模型可以看出,CH 2=CH 2分子中的6个原子处在同一个平面内,C 2H 4分子的形状为矩形。

键角为120°,乙烯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CH 2=CH 2与CH 3-CH 3在分子结构上有明显的不同。

例:关于乙烯分子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双键键长小于乙烷中碳碳单键键长B .分子里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 .双键键能是乙烷中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D .分子中碳氢键之间的键角约为120° 解析:双键键能比乙烷中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略小。

答案为C 。

(4)乙烯的物理性质乙烯通常是没有颜色的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是1.25 g ・L -1,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些,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5)乙烯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由于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从以下实验可以验证乙烯与甲烷的性质不同: ①点燃纯净的乙烯。

观察燃烧时火焰的亮度和颜色。

②将乙烯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

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③将过量的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中,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试验现象及结论如下表:【实验结论:】从上述实验可以得出乙烯具有如下性质:【①乙烯可以燃烧:】24222322C H O CO H O +−−−→+点燃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且伴有少量黑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乙烯在燃烧时,火焰要比甲烷明亮,并有黑烟,这是因为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85.7%)比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75%)高,燃烧时碳并没有完全被氧化,本身被烧成炽热状态,所以乙烯的火焰明亮。

又由于一部分碳没有完全燃烧呈游历态,所以有黑烟冒出。

【②乙烯具有还原性:】如乙烯能够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42222KMnO CH CH CO H O =−−−−−→+酸性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42251236101228CH CH MnO H CO Mn H O -++=++−−→++ ★此反应说明乙烯能被KMnO 4酸性溶液氧化,可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但不能用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因为会引入新的杂质二氧化碳。

乙烯燃烧和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都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

【③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两端的碳原子”,包括两端的两个碳原子和两端的一个碳原子两种情况。

如下列两类反应都是加成反应:如乙烯与Br 2能发生加成反应:★此反应也可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也可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

由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无Br -,即没有发生取代反应,故没有沉淀产生。

由于溴水中含有溴化氢电离出的Br -,也能与硝酸银生成沉淀,这就不能确定溴单质与乙烯到底有没有发生取代反应,为此要在设计实验时避免这方面的干扰,应将溴水换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此外,加成反应中的“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可以是分子内的,也可以是分子间的,可以是同种分子间的,也可以是不同种分子间的。

如下列两个反应也都是加成反应:在―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卤化氢、氢气、卤素单质、水等发生加成:【乙烯与氢气反应:】22233CH CH H CH CH ∆=+−−−→催化剂【乙烯与氯化氢反应:】223CH CH HCl CH CHCl =+−−−→催化剂 【乙烯与水反应:】18181822232H H CH CH H O O CH CH OH -=+−−−−→催化剂加热加压()(乙醇)例:下列各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解析:本题的难点是对C 项的判断, 分子里有一个不饱和碳原子,而另一个不饱和原子是氧原子,这些不饱和原子组成的原子团为。

反应是H ―H 分子里的氢原子跟里的不饱和原子直接结合的反应。

由此可知,反应符合加成反应的概念,是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是继取代反应之后的又一类重要的有机反应。

要求能正确区别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的差异。

同时还要求加成反应的产物一般只有一种。

例: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的乙烯以得到纯净乙烷的方法是( )A .通过足量的NaOH 溶液B .通过足量的溴水C .在Ni 催化、加热条件下通入H 2D .通过足量的KMnO 4酸性溶液解析:(性质判定法)乙烷是饱和烃,不与溴水及KMnO 4酸性溶液反应(不能使它们褪色,而乙烯能)。

乙烯通过溴水与Br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态的1,2-二溴乙烷(CH 2Br ―CH 2Br )留在溴水中,B 方法可行。

而乙烯通过KMnO 4酸性溶液将被氧化成CO 2逸出,这样乙烷中乙烯虽被除去,却混入了CO 2,D 法不可行。

C 法也不可取,因为通入的H 2量不好控制,少了,不能将乙烯全部除去;多了,就会使乙烷中混有H2。

而且该反应条件要求高。

由于乙烯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A法不可取。

鉴别是区分两种物质,可以使它们均发生反应,但必须要有不同现象可以观察到;除杂则只能让杂质反应掉,而主要成分则不发生化学变化,同时在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除杂过程不需要出现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B。

练习: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盛有装有()洗气瓶。

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B.KMnO4酸性溶液,浓硫酸C.溴水,烧碱溶液,浓硫酸D.浓硫酸,KMnO4酸性溶液解析:要除去CH4中混有的C2H4,必须满足试剂能吸收C2H4而不能吸收CH4,且最后CH4中不含水蒸气等杂质。

故答案为C。

例:某烯烃1 mol与H2加成后产物为:,则原烯烃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解析:烯烃跟氢气加成反应的特点为:,从中可以看出,烯烃跟氢气加成的结果是产物分子中出现原子团,或者说只要产物相邻碳上有至少一个氢原子,就可认为此处是烯烃加氢所得。

加成过程就是双键打开,然后在双键两边的碳原子上各加上一个原子或原子团,所以烯烃与氢气的加成过程中,碳链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即所得烯烃都是由双键位置的不同而形成的同分异构体。

故答案为:【④乙烯的聚合反应:】在适当温度、压强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烯双键里的一个键会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结合成为很长的链,生成聚乙烯: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聚乙烯)聚乙烯的分子很大,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万到几十万。

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或高聚物。

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相互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

由不饱和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以加成反应的形式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例:丁腈橡胶:具有优良的耐油、耐高温性能,合成丁晴橡胶的原料是()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高聚物的结构简式判断高聚物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然后根据推断单体的方法作出判断,加聚产物的单体推断方法:(1)凡链节的主链上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的高聚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将两半链闭合即可;(2)凡链节主链上只有四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且链节无双键的高聚物,其单体必为两种,在正中间画线断开,然后将四个半键闭合即可;(3)凡链节主链上只有碳原子并存在碳碳双键结构的高聚物,其规律是“见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画线断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将单双键互换。

解析:该高聚物链节主链不含杂原子,属于加聚反应生成的高聚物,链节主链上存在碳碳双键结构,有6个碳原子,其单体必为两种,按如图所示断开:在将双键中的1个C-C打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可的该高聚物单体是CH2=CH-CH=CH2、CH2=CH-CN,故选C。

练习:苯乙烯和丙烯按物质的量1∶1聚合时,聚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解析:苯乙烯和丙烯发生加聚反应,首先是把自身的双键打开得到:,然后n个分子相互连接起来得到:,故答案为D。

例:现有两种烯烃:22CH CH =和22CH CR =(R 为烃基),它们的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产物中可含有( )A. ①⑤B. ②④C. ①③⑤D. ①②③⑤解析:两种不同的烯烃混合发生聚合反应,可能发生自聚得产物①和⑤,也可能发生共聚得产物②和③。

(6)乙烯的用途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乙烯的产量迅速发展。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用于制造塑料(聚乙烯)、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

乙烯生产的发展带动了其他石油化工基础原料和产品的发展。

乙烯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可用作果实催熟剂等。

因此,乙烯的产量通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例:最近国外研究出一种高效的水果长期保鲜新技术:在3℃潮湿条件下的水果保鲜室中用一种特制的低压水银灯照射,引起光化学反应,使水果贮存过程中缓缓释放的催熟剂转化为没有催熟作用的有机物。

试回答:(1)可能较长期保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水果能放出少量的乙烯,乙烯是催熟剂。

根据题意,这种新技术能除去乙烯,把乙烯转化为一种没有催熟作用的有机物,生成什么有机物呢?联系题中所给出的反应条件“潮湿、光化学反应”可得出乙烯是跟水反应生成乙醇。

故答案为:①使乙烯转化为乙醇而无催熟作用使水果在较低温度下保鲜时间长。

②22225 CH CH H O C H OH =+−−−→光照(7)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原理:】在170 ℃和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酒精脱水生成乙烯:【实验步骤:】如右图所示,在烧瓶中放入几片碎瓷片,先后注入约20 mL 无水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