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参观报告的格式及范文

参观报告的格式及范文

参观报告的格式及范文参观报告的格式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标题、开头、参观内容介绍、参观总结、参观体会、结尾等。

下面是一篇参观报告的范文供参考。

标题:参观报告——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头:本次参观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拓宽视野。

我们来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座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辉煌。

参观内容介绍:故宫博物院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宫殿区和文物区。

宫殿区由南往北依次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是皇帝办公、表达威严的场所。

文物区展示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如《百鸟图》、《清明上河图》等,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造诣。

参观总结:参观故宫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认识到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故宫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保护和传承好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参观体会: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在这座宏伟的建筑群中,我们能够领略到中华民族的独特风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对文化艺术的兴趣,我希望将来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结尾: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懂得了文化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为保护和传承好中华文化而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博大精深。

我相信,只有通过传承和发扬古代文化,我们才能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以上是一篇参观报告的范文,可以根据实际参观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可以在参观报告中加入一些照片和图片,以丰富内容,让报告更加生动有趣。

北京故宫博物院考察报告

北京故宫博物院考察报告

北京故宫博物院考报 告
故宫简介
中国故宫原名是叫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 米,有楼8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文物藏品180余万件。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 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了。 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永乐4年(1406年) 始建,永乐18年基本建成,在500年历史中有 24位皇帝曾居住于此。其中,明朝有14位皇 帝,而清朝有10位皇帝。经明、清两代多次 重修和扩建,故宫仍然保持了原来的布局。 。
10、上驷院建筑群(已不 存,原址有山石) 11、南北十三排建筑群 12、御茶膳房 13、内阁大堂建筑群 14、文华殿建筑群(包括 文华门、文华殿、后殿、 东西配殿、文渊阁、东 西碑亭) 15、传心殿建筑群 16、灯库、銮驾库等 17、箭亭 18、东华门、东北角楼、 东南角楼
藏品展览
寄语
故宫作为与法国罗浮宫、俄罗斯冬宫相媲美 的世界三大皇宫博物馆,其建筑规模之大, 其藏品之丰富,其价值之高,是无法用语言 描绘的,希望大家在为之骄傲的同时,要做 好对其保护工作。
6、宁寿宫建筑群 中路:九龙壁、皇极门、宁寿门、皇极殿、宁寿 宫、养性门、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 西路:衍祺门、古华轩、矩亭、抑斋、遂初堂、 旭辉庭、碧螺亭、云光楼、三友轩、符望阁、倦 勤斋、珍妃井等 东路:畅音阁、扮戏楼、阅是楼、庆寿堂、寻沿 书屋、景福宫、佛日楼、梵华楼等 7、茶缎库建筑群 8、天穹宝殿建筑群 9、南三所建筑群(包括影壁、三座门、宫门四 座、正殿三座、后寝殿三座、后罩房三座、东西 配殿十余座等)
住、游玩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 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 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主要建筑和建筑群
中路建筑 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乾清门、乾清宫(两侧有弘德殿、昭仁殿)、 交泰殿、坤宁宫(两侧有东暖殿、西暖殿)、 坤宁门、、御花园建筑群(包括天一门、钦 安殿、千秋亭、万春亭、降雪轩、养性斋、 御景亭、延晖阁、四神祠、井亭、摛藻堂 等)、神武门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前言艺术考察是一种通过实地观察、体验和分析来了解艺术作品的方法。

艺术考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篇艺术考察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艺术考察报告范文选题背景本次艺术考察的选题是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考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

考察地点本次艺术考察的地点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典雅华丽,具有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气息。

考察内容本次艺术考察主要围绕故宫博物院的建筑进行。

首先,我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建筑群,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

这些建筑都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我们仔细观察了这些建筑的结构、布局、装饰等方面,了解了它们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

其次,我们还参观了故宫博物院的陈列馆,欣赏了其中的文物和艺术品。

这些文物和艺术品包括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各个方面,如建筑构件、装饰图案、器具等。

通过欣赏这些文物和艺术品,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故宫博物院的园林,欣赏了其中的建筑和景观。

故宫博物院的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具有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气息。

我们仔细观察了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了解了它们的设计理念和艺术特点。

考察收获通过本次艺术考察,我们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

其次,我们提高了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学会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最后,我们也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更加珍视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结语艺术考察是一种很好的了解艺术作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北京文化遗产考察报告

北京文化遗产考察报告

北京文化遗产考察报告北京文化遗产考察报告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是北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考察旨在深入了解北京的文化遗产,提升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二、考察内容1.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

故宫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书画、陶瓷、玉器、铜器、漆器等。

通过参观故宫博物院,我们深入了解了明清两朝的宫廷文化和历史。

2.长城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长城起于东部的山海关,绵延数千公里,至西部的嘉峪关。

在长城的沿线,分布着许多著名的古关隘和敌楼。

我们沿着长城徒步,感受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

3.颐和园颐和园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也是北京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以湖泊为主体,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特色。

园内的长廊、石舫、十七孔桥等建筑和景点都极具特色。

我们通过参观颐和园,了解了清代皇家园林的艺术风格和造园技术。

4.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的代表,也是北京历史文化的特色之一。

我们通过走访南锣鼓巷等典型的北京胡同,了解了北京胡同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一座典型的四合院,了解了四合院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

三、考察总结通过本次考察,我们对北京的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我们感受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保护好这些遗产不仅是为了保留历史,更是为了传承文化和发展旅游产业。

其次,我们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保护工作。

最后,我们意识到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文化遗产的教育和传承工作。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财富。

四、建议和展望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北京的文化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历史考察报告范文

历史考察报告范文

历史考察报告范文一、考察地点和时间考察地点:北京故宫博物院考察时间:2021年8月12日二、考察目的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此次考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探究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2.深入研究故宫中的陈列品,从中发现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3.了解故宫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三、考察过程1.故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

我们首先参观了午门、三大殿等皇家建筑,了解了它们的设计风格和寓意。

比如,午门中央偏南方的门洞是皇帝独用,取名“神门”,意为皇帝日常祭祀和居住的地方。

另外,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古代皇帝举行大典礼和寻求治国之道的场所。

2.陈列品的发展和演变故宫博物院的陈列品非常丰富,包含了多种文物和艺术品。

我们注意到,每个展品都有详细的文字解说和年代信息,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演变。

比如,在“文房四宝”展区,我们看到了古代写字用的宣纸、硯臺、筆等物品,以及各种艺术品,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

3.文物保护故宫博物院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采用了多种措施。

例如,对于建筑,故宫采用了定期维护、拆除重建等方法;对于陈列品,故宫采用定期保养、使用环境监测等方法。

我们还了解到,故宫在文物保护的过程中,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响应了当今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四、总结此次考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文物保护。

我们感受到了故宫博物院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丰富了我们的历史学知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中华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故宫实习报告(精选3篇)

故宫实习报告(精选3篇)

故宫实习报告(精选3篇)故宫篇1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便来到了故宫的正门——午门,故宫里所有的门其实就是一个宫殿式的建筑,故宫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故宫的建筑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也是故宫里地位的宫殿——太和殿,故宫里的数字是九,这三大殿构成了故宫的前宫,故宫建筑取坐北朝南的方向,在故宫里面也有一块九龙壁,但是却发生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当年在游故宫实习报告20xx.3.3游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与泰山、长城并列为中华民族的三大象征性景观。

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朝(公元1368~1912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是世界现存的皇家园林和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进入*,经过端门,便来到了故宫的正门——午门。

午门的讲究很多,它是由三面墙围成一个正方形的广场,正面三洞门,两旁各设一洞门。

其中正中间的门只有皇上平日里可以走,皇后在新婚当日也可以走一次,再有就是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走一次。

左右两个门是文武大臣和宗室王公出入的门。

而其它文武百官只能走两个侧门。

从午门的正面看是三个门,从后面看是五个门,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

进了午门便真正进了紫禁城,首先要跨过内金水河,前面是一片开阔的广场,正中有个宫殿式的大门。

故宫里所有的门其实就是一个宫殿式的建筑,这个门叫太和门,门两旁蹲坐着一对大青铜狮,这一对狮子号称中华第一狮,威风八面。

故宫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

故宫的建筑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文化调研报告

故宫文化调研报告

故宫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故宫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对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皇宫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故宫,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风格、艺术品和文化价值,探索故宫作为博物馆的功能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故宫简介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最大、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建于1406年,历经500多年的兴衰和修葺,至今为止仍然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建筑和文物。

1996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故宫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艺术的影响,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规模和气势。

故宫的建筑布局严密合理,分前、中、后三个区域,以三大殿为核心。

整个建筑群的规模宏大,建筑材料多采用木质,并应用了多种传统工艺,如雕刻、彩绘等,展现了古代中国建筑的精湛工艺。

四、故宫的艺术品和文化价值故宫收藏了大量宫廷艺术品和文化遗产,包括书画、瓷器、玉器、金器等,是中国最重要的艺术收藏之一。

在故宫的文物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等国宝级文物。

这些艺术品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反映了中国古代帝王的审美品味和时代风貌,对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故宫作为博物馆的功能和社会影响力故宫在1953年改为博物院后,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在展示文物和艺术品的同时,故宫还承担着丰富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职责。

通过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和研讨会,故宫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

故宫的社会影响力不仅表现在国内外的游客数量上,还体现在对中国文化自信和国际交流的积极推动上。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故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皇宫的代表,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工艺的精华,也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作为博物馆,故宫不仅致力于文物的保护和展示,还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北京故宫考察报告[最新版]

北京故宫考察报告[最新版]

北京故宫考察报告北京故宫考察报告篇一:北京故宫考察报告北京故宫考察报告报告人:考察目的:了解过去,热爱祖国。

考察方法:到北京故宫实地考察,查阅资料,查阅有关书籍。

考察内容:遗迹简介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

四面由筒子河环抱。

城四角有角楼。

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宫殿风景名称午门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神武门(中轴线)<p class="img"> 养心殿钟粹宫珍妃井故宫九龙壁太极殿钟表馆储秀宫如意馆上书房乾隆花园长春宫慈宁宫漱芳斋景阳宫重华宫宝月楼建福宫雍和宫宁寿宫坤宁宫延禧宫翊坤宫寿康宫永和宫皇极殿体和殿绘画馆青铜馆皇史宬隆宗门故宫角楼三希堂(两翼)宫殿介绍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 1 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北京故宫历史故宫的建造历时14年,是明永乐年间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

明初主持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人称“蒯鲁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布局特点
故宫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南北长960米, 东西宽753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 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 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长3800 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 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 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 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 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 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 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 中,保和在后。基台三层重叠,每层台上边 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 ,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 浪和流云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 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 1460个,龙头1138个。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 上,又是台面的排水管道。在栏板地栿石下 ,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也刻出 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 下泄,水由龙头流出,千龙喷水,蔚为壮观 。这是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 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 、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 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住、游玩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 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 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主要建筑和建筑群
中路建筑 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乾清门、乾清宫(两侧有弘德殿、昭仁殿)、 交泰殿、坤宁宫(两侧有东暖殿、西暖殿)、 坤宁门、、御花园建筑群(包括天一门、钦 安殿、千秋亭、万春亭、降雪轩、养性斋、 御景亭、延晖阁、四神祠、井亭、摛藻堂 等)、神武门
10、上驷院建筑群(已不 存,原址有山石)
11、南北十三排建筑群
12、御茶膳房 13、内阁大堂建筑群 14、文华殿建筑群(包括
文华门、文华殿、后殿、 东西配殿、文渊阁、东 西碑亭) 15、传心殿建筑群 16、灯库、銮驾库等 17、箭亭 18、东华门、东北角楼、 东南角楼
藏品展览
寄语
故宫作为与法国罗浮宫、俄罗斯冬宫相媲美 的世界三大皇宫博物馆,其建筑规模之大, 其藏品之丰富,其价值之高,是无法用语言 描绘的,希望大家在为之骄傲的同时,要做 好对其保护工作。
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 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 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 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 ,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 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 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 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 殿、内务府等建筑。
18、西华门、西北角 楼、西南角楼
东路建筑群 1、斋宫建筑群(包括斋宫门、斋宫、东西配殿
、诚肃殿等) 2、东六宫建筑群(包括承乾宫、延禧宫、钟粹
宫、景阳宫、景仁宫、永和宫) 3、乾西五所建筑群(俗称北五所,有如意馆、
寿药房、四执库等建筑) 4、奉先殿建筑群(包括奉先门、奉先殿、后殿
等) 5、毓庆宫建筑群(包括前星门、祥旭门、惇本
西路建筑群
1、养心殿建筑群(包括养心门、养心殿正殿 、后殿、东西配殿、佛堂、体顺堂、燕喜堂 、东西围房)
2、西六宫(包括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 太极殿、长春宫、咸福宫)
3、重华宫建筑群(包括崇敬殿、重华宫、淑 芳斋、重华宫、戏台、重华宫厨房)
4、建福宫花园建筑群(包括积翠亭、延春阁 、慧耀楼、吉云楼、凝晖堂等)
三大殿
太和门,在午门以内,有广阔的大庭院, 当中有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北面就 是外朝宫殿大门——太和门,左右各有朝 房、廊庑。金水河上有5座桥梁,装有白 色汉白玉栏杆,随河宛转,形似玉带。故 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 、中和殿和保和殿。
太和门以北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是外 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 三大殿(明朝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嘉靖时改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现名为清朝时名称)。这三座大殿是故宫中 的主要建筑,它们高矮造型不同,屋顶形式 也不同,显得丰富多样而不呆板
北京故宫博物院考察报 告
故宫简介
中国故宫原名是叫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 米,有楼8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文物藏品180余万件。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 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了。 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永乐4年(1406年 )始建,永乐18年基本建成,在500年历史中 有24位皇帝曾居住于此。其中,明朝有14位 皇帝,而清朝有10位皇帝。经明、清两代多 次重修和扩建,故宫仍然保持了原来的布局 。 。
殿、毓庆宫、后殿、后罩房、东西配殿、东 西围房等)
6、宁寿宫建筑群 中路:九龙壁、皇极门、宁寿门、皇极殿、宁寿 宫、养性门、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 西路:衍祺门、古华轩、矩亭、抑斋、遂初堂、 旭辉庭、碧螺亭、云光楼、三友轩、符望阁、倦 勤斋、珍妃井等 东路:畅音阁、扮戏楼、阅是楼、庆寿堂、寻沿 书屋、景福宫、佛日楼、梵华楼等 7、茶缎库建筑群 8、天穹宝殿建筑群 9、南三所建筑群(包括影壁、三座门、宫门四 座、正殿三座、后寝殿三座、后罩房三座、东西 配殿十余座等)
12、慈宁宫花园建筑群(包括临溪亭、含清斋、 咸若馆、吉云楼、宝香楼等)
13、内务府建筑群(已不存)
14、造办处建筑群 (已不存)
15、武英殿建筑群 (包括武英门、武 英殿、后殿、东西 配殿、浴德堂、恒 寿斋等)
16、咸安宫建筑群 (现存咸安门,咸 安宫不存,在原址 上建有民国时期的 宝蕴楼)
17、南薰殿
5、雨花阁、延庆殿
6、中正殿建筑群(包括中正殿、宝华殿、香云 亭等)
7、建福宫建筑群(包括建福宫、惠风亭等)
8、英华殿建筑群(包括山门、英华殿、碑亭)
9、寿安宫建筑群(包括宫门、春禧殿、东西配 殿、寿安宫、东西配楼等)
10、寿康宫建筑群(包括宫门、正殿、后殿、 东西配殿、东西围房等)
11、慈宁宫建筑群(包括慈宁门、慈宁宫、大 佛堂、徽音左门、徽音右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