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管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低压管灌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低压管灌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推广与应用
低压管灌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张丽萍 董 雷 代 晴 贺 苗 黄 伟 杨 慧
近年来,传统的粗放的渠灌制度 已逐渐不再适合现代农业的需要,发 展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是今后农田灌 溉的趋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是利用 管道将水直接送到田间进行灌溉的一
项 节 水 灌 溉 技 术, 具 有 节 水、 节 能、 节地、易管理、省工省时等优点。在 农田水利灌溉中一经推广就得到了广 泛应用。本文结合铜山区新增千亿斤 粮食产能规划项目探讨低压管灌在农
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
×la×lb=1.2×[0.2+(24+1.1)×90× 0.001]×0.6×0.6+1.2×7.45×0.153+ 1.4×(2+1.35×0.5)×0.6×0.6=3.781kN
满足要求。
统 一 标 准 》(GB51210) 中 6.2.11 条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 :
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一、项目概况 铜山区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
项目中某片区位于窦家村的西北侧, 温南中沟南侧,灌溉面积 500 亩。工
Mmax=0.25kN·m σ=Υ0×Mmax/W=1×0.25×106/(85.333 ×1000)=2.93N/mm2 ≤ [f]=15N/mm2
根据 λ1 查 JGJ130-2011 附录 A.0.6 得到 =0.276。
根据该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及《节 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低压管道输 水灌溉规范》,取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80%。经调查分析确定灌溉水利用系 数取 0.82。该项目区为小型机电灌区, 稻、麦两熟种植区用水最不利时间为 水稻泡田期,灌水率计算以满足水稻 泡田要求进行设计,根据当地的水稻 灌溉经验,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水 稻泡田定额取 85m3/ 亩。

灌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灌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灌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灌溉工程是保障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对灌溉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背景灌溉工程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

然而,在当前的环境背景下,灌溉工程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三、可行性研究为了确定灌溉工程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和分析。

1. 地理和气候分析通过对所在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具备灌溉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

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适宜农作物生长。

2. 水资源评估水资源是灌溉工程的核心要素。

我们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了评估,包括水量、水质、水源保护等方面。

经过评估发现,该地区水资源充足,并且水质良好,能够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

3. 技术可行性分析灌溉工程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

我们进行了技术可行性分析,评估了灌溉工程所需的技术设备、技术人员和技术支持。

结果表明,所需的技术设备和技术人员均能够在当地得到满足,技术支持体系也已基本建立。

4. 经济可行性评估灌溉工程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经济可行性评估非常重要。

我们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考虑了工程建设费用、运营维护成本以及产出效益等方面。

研究结果显示,灌溉工程的经济收益较高,预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收回投资。

5. 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估灌溉工程对当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也需要进行评估。

我们考虑了工程建设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就业机会以及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综合评估结果显示,灌溉工程对当地的社会和环境影响较小,甚至能够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四、建议基于以上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我们向相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灌溉系统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保障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2. 提高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加强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持,提高灌溉工程的运行效率。

旱改水项目可研报告完善版(低压管灌灌溉方式)

旱改水项目可研报告完善版(低压管灌灌溉方式)

崇左市宁明县海渊镇蔗园村片区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广西业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二O一八年八月《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表一、基本信息地面坡度>25°。

二、项目概况三、工程建设内容目录1综合说明 (1)1.1项目概述 (1)1.2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 (4)1.3综合结论 (5)2项目背景 (7)2.1项目所在地区简况 (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8)3项目区概况 (10)3.1自然条件 (10)3.2自然资源 (11)3.3社会经济状况 (12)3.4自然灾害 (12)3.5土地利用现状 (13)3.6基础设施现状 (20)4项目分析 (28)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28)4.2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 (28)4.3土地适宜性分析 (29)4.4水资源分析 (37)4.5公众参与 (41)5项目规划方案 (42)5.1规划原则 (42)5.2规划目标 (42)5.3建设标准 (42)5.4规划方案比选 (44)5.5工程总体布局 (45)6项目建设内容 (48)6.1土地平整工程 (48)6.2田间道路工程 (49)6.3输配水工程 (52)6.4电气工程 (83)6.6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85)7土地权属现状和调整方案 (89)7.1项目区权属现状 (89)7.2权属调整方案 (89)8施工组织方案 (93)8.1施工条件 (93)8.2主要工程施工 (93)8.3施工进度 (100)9实施措施与工程管护 (102)9.1项目组织管理 (102)9.2工程管护 (105)9.3土地整治后耕地保护措施 (106)10投资估算 (108)10.1投资估算的依据 (108)10.2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说明 (108)10.3投资结构 (112)10.4投资进度计划 (112)10.5资金筹措计划 (112)10.6主要工程量汇总表 (113)11效益评价 (114)11.1社会效益 (114)11.2生态效益 (114)11.3经济效益 (114)12综合结论 (116)12.1可行性研究结论 (116)12.2建议 (116)附件:1、崇左市宁明县海渊镇蔗园村片区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估算表2、宁明县2018年6月信息价1综合说明1.1项目概述1.1.1项目基本信息(1)项目区性质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明确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政策坚持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

灌溉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

灌溉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

灌溉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项目名称】:灌溉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背景】:灌溉是农田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传统的灌溉方式存在水源利用不充分、灌溉效果差等问题。

因此,本项目旨在建设一条全新的灌溉管道,以提高灌溉效率,保障农田的正常生产。

【项目目标】:1.建设一条灌溉管道,实现全面覆盖农田的灌溉需求。

2.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源的浪费。

3.减少人力投入和劳动强度。

【项目内容】:1.管道建设:选址、规划、设计、施工等。

2.系统管理与维护:建立灌溉管道运行与管理机制,对灌溉管道进行定期维护与检修。

3.技术支持: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灌溉效率,可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自动化灌溉。

【项目预算】:1.土地征用费用:XXX元。

2.管道建设费用:XXX元。

3.系统管理与维护费用:XXX元。

4.技术支持费用:XXX元。

5.其他费用:XXX元。

【项目进度计划】:1.选址和规划:XX年X月至XX年X月。

2.设计和施工准备:XX年X月至XX年X月。

3.管道建设施工:XX年X月至XX年X月。

4.系统管理与维护:自项目完工之日起长期进行。

5.技术支持:自项目完工之日起长期进行。

6.项目验收与总结:XX年X月。

【项目实施方案】:1.选址和规划:由专业团队进行调研,选择合适的灌溉区域,并规划灌溉管道的走向和布局。

2.设计和施工准备:成立项目组,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和施工准备工作,招标并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

3.管道建设施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系统管理与维护:建立灌溉管道运行与管理机制,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对灌溉管道进行维护与检修。

5.技术支持:引入智能化灌溉技术,如自动监测系统、遥控操作系统等,提高灌溉效率。

【项目效益分析】:1.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水源浪费,节约水资源,提高农田产量。

2.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3.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风险分析】:1.自然灾害风险:如暴雨、地震等,需要建设抗灾设施,提前做好预案。

完整版小型灌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完整版小型灌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完整版小型灌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项目背景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水资源的有限性,很多地区的农田灌溉存在着不充分、浪费、低效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展小型灌区项目十分必要。

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小型灌区系统,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管理手段,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3.项目内容3.1灌溉设施建设:根据样地调查和土壤分析结果,合理确定灌溉设施的布局和设计。

包括渠道、泵站、喷灌系统等设施的建设。

3.2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包括水源保护、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等。

3.3农田管理培训:组织农民参加培训班,学习灌溉管理知识和技术,提高灌溉技能和管理水平。

4.项目分析4.1技术可行性分析:根据调研分析,该地区有充足的水资源和适宜的土壤条件,适合建设小型灌区项目。

4.2经济可行性分析:通过对灌区项目的投资和收益进行可行性预测,预计项目能够在5年内实现回本,并在之后持续盈利。

4.3社会可行性分析:项目的实施将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改善农村水资源利用状况,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5.项目实施5.1阶段目标制定:将项目实施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5.2组织架构建设:成立项目组,确定各岗位职责和工作计划。

5.3项目推进: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各项任务,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5.4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6.风险评估6.1技术风险:灌区设施建设和管理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与专业机构合作,以降低技术风险。

6.2资金风险:项目需投入一定的资金,存在资金不足的风险。

可以通过吸引投资、政府支持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6.3管理风险:项目管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设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降低管理风险。

7.前景展望小型灌区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XXXX电灌站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电灌站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电灌站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电灌站是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农田灌溉的核心设施之一、XXXX地区是一个农业发达地区,农田面积广大,而且在一年中有一段时间缺水,因此建设电灌站可以解决农田缺水的问题,并提高灌溉效率。

本次研究旨在评估XXXX地区建设电灌站的可行性。

二、项目可行性:1.市场分析:XXXX地区农田灌溉市场潜力巨大,拥有大量的耕地和农民。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人工灌溉的不足,农田全面灌溉困难,为建设电灌站提供了市场需求和机会。

2.技术可行性:电灌站的建设需要使用先进的电气设备和技术,但XXXX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电力供应已经完善,具备建设电灌站所需的电力支持。

3.经济可行性:电灌站的建设和运行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考虑到投资回报率。

根据初步估算,XXXX地区电灌站建设投资回报期不超过5年,预计可以实现经济效益。

4.社会环境可行性:电灌站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减少土地的闲置和荒芜。

这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具有积极作用。

三、项目实施方案:1.选址与设计:根据当地水利部门的规划和市政规划,选择合适的场址建设电灌站,并进行详细设计。

设计应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并考虑到电力供应和用水量等因素。

2.建设与设备采购:根据设计要求,组织施工队伍进行电灌站的建设和设备的采购,包括变电站、水泵、管道等。

3.开展试运营:建设完成后,进行试运营,测试灌溉效果和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发现and 解决问题。

4.正式运营与维护:完成试运营后,正式投入运营,并建立完善的运维体系,定期对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

四、风险分析与对策:2.市场风险:市场需求不稳定、竞争激烈等因素可能对项目造成风险。

为规避风险,可以与当地农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客户供给。

3.设备故障风险:设备故障可能导致运行中断和维护成本增加。

为降低风险,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并备有备用设备,以应对突发事件。

(2023)低压蒸汽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2023)低压蒸汽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2023)低压蒸汽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2023)低压蒸汽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一、项目背景和目标低压蒸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能源供应。

然而,目前存在许多蒸汽管网的安全隐患和能源浪费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们计划在2023年启动低压蒸汽管网建设项目。

本项目的目标是构建一套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低压蒸汽供应网络,以满足工业用户的蒸汽需求,减少蒸汽能源的浪费,降低工业生产成本,促进工业绿色发展。

二、项目内容和重点工作1. 管网规划建设:项目将通过调研和分析,制定低压蒸汽管网的规划方案,确定管道走向和站点布局,确保蒸汽能够高效、稳定地供应给用户。

重点考虑用户需求和生产布局,确保管网覆盖率和供应可靠性。

2. 技术改造升级:对现有的管网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提高蒸汽输送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采用先进的低压蒸汽传输技术和节能设备,降低系统能耗,减少能源浪费。

3. 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体系,包括监测设备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管网问题,确保低压蒸汽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4. 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将采取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

例如,采用回收利用技术处理尾气和废水,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目前,工业用户对低压蒸汽的需求量大,但供应不足。

该项目能够满足用户对低压蒸汽的需求,具有市场前景。

2. 经济效益: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低,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能够降低工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3. 社会效益:该项目将减少蒸汽能源的浪费,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将为就业提供更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四、项目实施方案和推进策略1. 组织架构:成立项目组,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2. 技术支持:与专业技术团队合作,研发和运用先进的蒸汽输送技术和节能设备。

低压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低压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低压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低压改造是指对建筑内电气设备进行改造,以降低电压等级,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能耗。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也日益迅猛,电气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建筑内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低压改造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选择。

然而,低压改造需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结构,原有设备的情况,以及后续的使用情况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进行可行性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对低压改造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等,以确定低压改造是否值得进行,并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低压改造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实地调研选择若干建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其原有电气设备的情况,建筑结构的特点,以及低压改造的可行性。

3. 数据分析对实地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建筑的电气负荷情况、设备使用情况、潜在的改造难点等。

4. 经济分析对低压改造所需的投资、预期收益等进行经济分析,以确定低压改造的经济可行性。

四、研究内容1. 建筑现状分析对选定的建筑进行现状分析,包括建筑结构、原有电气设备的情况等。

2. 低压改造技术方案根据建筑现状分析的结果,提出低压改造的技术方案,包括设备更换、线路改造、控制系统更新等。

3. 项目投资分析对低压改造项目所需的投资进行分析,包括设备采购、施工费用、工程总价等。

4. 预期效益分析对低压改造后的电气设备运行效率、能源消耗等进行分析,评估低压改造的预期效益。

5. 风险评估对低压改造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等。

六、研究结果分析经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低压改造对于部分建筑是值得进行的,可以降低能耗,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

2. 对于一些老旧建筑,低压改造项目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谨慎推进。

3. 经济分析显示,低压改造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需要在整体建筑运营效益中进行权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县杨****乡杨****村低压管灌工程项目。

2、项目地点杨****乡位于****县中部蹦河流域,距****县城所在地65公里,南与张家营子镇相邻,北与老镇接壤,东与青松岭乡交界。

建三线公路贯穿南北,交通比较便利。

地理坐标为东经119º45′36″,北纬41º51′7″。

3、项目承担单位****县杨****乡水利站与杨****村合作完成4、项目规模杨****乡杨****村马铃薯种植基地配水工程项目,座落在杨****乡杨****村。

项目工程总投资55万元。

争取上级以工代赈资金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万元。

发展管灌面积为1000亩。

受益人口700人。

该村土地平整,灌溉工程范围内地面平坦,有灌溉条件。

项目建设规模:新打机电井三眼,安装低压管道节水灌溉配水工程,管路由东向西倾斜,地面坡度大约1/400—1/600左右。

二、自然状况1、气候状况杨****乡项目区位置处于中纬度,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以北风为主,气候干燥、气温较低、天气寒冷,降雨量特别集中。

杨****乡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过渡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00毫米左右,年内降水变化较大且分配极度不均,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50—22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50—81mm。

年内气温变化比较大,历年最高气温为30.7℃,历年最低气温-35℃,无霜期120—130天,初霜期为9月下旬,终霜期为来年的5月下旬。

作物生育期日照时数为1302.7小时,光照充足,全年日照率达65—70%,最大冻土深1.8米,冬春两季少雨,多刮北风,最大风速30m/s,平均风速3m/s。

平均海拔810米,具有低温凉爽的小区气候,是马铃薯种子最好的繁育基地。

根据****县气象局气象站资料统计,项目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1.2℃,一月份最冷,最低为-24.4℃,最高月平均为27.7℃,最高为38.1℃。

2、水文气象该灌溉区为V3水文分区,具有半干旱半湿润特征,多年平均降雨量仅为430毫米,且年内降雨变化较大,分配极度不均,降雨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左右。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51.9毫米,径流深70毫米,多年平均气温在27℃--28℃,历年来最高气温为34℃,最低气温-32℃,无霜期130天,初霜期在九月中旬,终霜期在五月上旬,最大冻土深1.7米,冬季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20—25/秒,平均风速为3—5/秒。

3、水文地质经勘查本次管灌设计区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统Q4覆盖,地下水类型为冲洪积孔隙潜水,含水层为砂砾石,地下水埋深30—70米,杨****乡杨****村工程项目区水资源相对贫乏地区,农业灌溉基本上是开采地下水,基本上无地上明水(水库、塘坝、河流等)。

单井可供水量为80—100m3/h,下部为砂砾岩,属含水稳定的冲洪积孔隙潜水区,地下水质符合农业灌溉标准。

4、土壤状况灌区的耕作层土壤质地为壤土和沙壤土,田间最大持水量为28%,渗入速度为1.344m/d,土壤肥沃,适宜大面积开发小麦。

杨****乡杨****村工程项目区地形为西南偏高,东北偏低,地面海拔高程在730米左右,在蹦河沿岸的一级阶地内,土壤以砂壤土为主。

5、自然灾害情况杨****乡自然灾害频繁,历年旱灾较为严重,大约有50%的年份发生春旱,30%的年分发生夏旱,大约十年左右出现一次特大旱灾,据对1931年至1981年的资料统计,大约有90%的年份发生不同程度的旱灾,春旱发生的概率为90.1%,而10月到第二年3月底降水≤40mm,发生春旱的概率为50%,4—5月降水≤60mm,发生春旱的概率为19%,杨****乡旱灾的特点是年旱少,季旱多,春旱频繁(多连年出现,间隔周期短),秋吊间隔较长,因此,干旱问题一直是困扰和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6、水资源现状该项目区附近,有2003年打井队打的井,当时对该区进行了物探,数字表明井深在50—60米之间,单井出水量为50—80m3/h。

这是水资源井设计的依据。

三、社会经济状况杨****村三家组现有户数270户,现有人口700人,劳动力300人。

因耕地为旱地,土地利用率较低,农业生产水平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不稳,收入偏低,年人均收入多在900—1100元左右。

社会经济情况调查表第二章项目背景一、项目设计的依据1.辽宁省水利厅辽水计字(1995)第126号文颁发的《辽宁省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2. 辽宁省水利厅辽水计字(1995)097号文颁发的《辽宁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3.安装工程按1992年水建(1993)63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中小型)》。

投资估算指标按预算定额乘以1.13的估算系数。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杨****乡在经济上以农业经济为主,十年九旱的自然气候造成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

近几年来乡党委、乡政府不断调整农业生产内部结构,把最适应本乡种植马铃薯产业做强做大,现在马铃薯种植已成为我乡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但是由于连年种植,马铃薯种子退化严重,种子品种杂而乱,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因此乡党委、政府根据本乡繁育种薯的有利气候条件,决定把本乡建成种薯繁育基地。

今年首先在杨****村划定1000亩气候条件最好、土质较好、水源有保障的地块作为示范基地。

以后逐年在全乡推广。

由于缺水,基地抗灾能力不强,综合生产水平不能适应基地发展的需要,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零,基本靠天收,所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扩大灌溉面积,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需要,也是实现基地可持续发展,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环节。

项目设计灌区内,有面积为1000亩比较平坦肥沃耕地,很适宜发展小麦生产,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几年来,十年九旱,造成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想大面积发展麦田,但无水源工程,该灌区为二级阶地,地下水源相当丰富,单井出水量在80--100 m3/h,而且土壤肥沃,很适宜发展低压管灌工程,通过管灌节水,在工程内打3眼机井,这样1000亩耕地全部能及时得到灌溉,可见修建该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区低压管灌系统工程的兴建,为灌区内辐射面积的灌溉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该项目对农业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将成为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振兴该地区经济的重要骨干工程。

该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工程水源可靠,且项目区严重缺水,干群盼水迫切。

因此,该项目工程应及早决策,纳入计划,尽快实施,以加速发展工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章项目设计一、项目内容项目内容包括新打机电井3眼,深度40—70米,单井出水量均达到50m3/h,配套潜水电泵3台,新建井房3座,面积45平方米/3座,发展管灌面积1000亩,埋设低压管路6000米,动用土方8000立方米。

二、水源井设计和施工1、水源井的设计该项目区地下水埋深30—45米,含水层厚度15—30米,降深6—10米,水量较丰富,单井出水量为50--80 m3/h。

设计井深55米,井径400毫米,井壁管采用d内=400毫米,L=3米,两端带铁接口的钢筋砼管,滤水管采用****县打井队制作的d外=470毫米,d内=400毫米,L=3米的钢筋骨架缠丝管,配套水泵全部采用的沈阳潜水泵厂生产的潜水泵。

2、水源井的施工项目设计区内共设计3眼机电井,全部是新打井,需架设高压线路300米,低压线路400米,新增30KVA变压器3台。

****县打井队做为水源井的施工单位。

3、水质分析基地水资源状况相对较好,地下水埋深为30—70米,水位埋层相对较浅,为地下潜水,水量丰富,水质可以满足农业灌溉要求。

第四章项目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一、灌溉定额设计根据我****县五间房旱灌试验站试验资料分析马铃薯生育期平均耗水量为275m3/亩,即412毫米,各生育阶段平均需水模数等见附表。

马铃薯生育期需水量统计表二、设计保证率的确定项目区内全部种植马铃薯属旱田作物灌区,根据有关规范规定、取设计保证率为P=75%。

三、灌水模数推求马铃薯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减去天然有效降雨量即为该生育阶段的净灌水量。

计算灌水模数的公式:q=0.1853×H/Tt式中:q—灌水模数 (公升/秒/亩);H—不同生育阶段需水量(毫米);T—轮灌周期 (7天);T—日灌时数 (16小时);计算得最大灌水模数q=0.107 l/s/亩四、设计流量计算该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000亩,按地形、组界等条件划分各井设计灌溉面积,见各井设计灌溉流量计算表,由此计算各井设计流量。

公式: Q=3.6F q/ηQ—单井设计灌溉流量 (m3/h)F—设计灌溉面积 (亩)q—灌水模数 (l/S/亩) η—灌区有效利用系数PVC、PE管结合地面毛渠η=0.88。

机电井设计流量统计表计算结果表明:1#、2#、3#设计出水量为88m3/h,本工程新打井按额定流量80m3/h定购水泵,由于地形和地界因素限制单井控制面积较大,设计流量超过80m3/h可以在运行中适当延长灌水周期和日灌时数,以保证农作生长的正常需水要求。

五、单井轮灌制度的确定根据各井出水量的不同,经分析确定,每个轮灌组开四个出水口,同时一组轮灌组的出水口至少分布在两条支管上,不允许一条支管单独运行。

单口设计出水量为20m3/h。

六、灌畦规格的确定初步拟定畦田宽度为2—3米;单宽流量为Q=2.8升/秒。

根据上述有关数据分析计算,考虑到便于机耕作业等其他因素确定灌畦长度(即出水口间距)为60米。

第五章管路布置及管材选择一、基本原则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即要经济合理,又便于运用和管理。

1、采用单井运行方式,以组为界,就近集中的原则划分单井控制面积。

2、以林带、道路、组界布置管路,便于施工和管理。

3、以田间耕作和种植方向、干管垂直于垄向,支管平行于垄向,地面毛渠垂直于垄向。

二、管道布置形式本次设计均采用半固定式管路布置形式,根据地形采用树枝状管道布置。

三、管材选用地埋固定管采用大兴塑料管厂生产的低压薄壁PVC和PE 管。

第六章管道尺寸确定与水头损失计算一、管道尺寸的确定1、经济流速该工程选用PVC和PE管,参照有关资料介绍其经济流速为1.0—1.5m/s。

2、管径确定计算公式:D=18.81×(Q/V)1/2式中:D—管道内径 (mm)Q—管道设计流量 (m3/h)V—管道适宜流速 (m/s)用上述公式计算各段管径并参照厂家产品规格尺寸确定各管段的管径。

二、水头损失计算H f=94800×(Q1.77/D4.77)L式中:H f--沿程水头损失 (m)L—管道长度 (m)Q—管道流量 (m3/h)D—管道内径 (mm)在管网布置图上找出各井的水利最不利点管线逐段计算,各段的沿程水头损失,累加即为总沿程水头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