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合集下载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归园田居》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翻译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注释①南山:指庐山。

②稀:稀少。

③兴: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⑤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⑥狭:狭窄。

⑦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⑧夕露:傍晚的露水。

⑨沾:(露水)打湿。

⑩足:值得。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违:违背。

鉴赏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荒,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虽说比做官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

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

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砺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

归园田居古诗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古诗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古诗翻译及赏析其篇一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里人,披衣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志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这一首,写作者归田后的闲适自得生活和对于庄稼的浓厚情感。

全诗可分为三层意思:开端四句是写田园生活的静谧;中间四句是写生活在田园与田夫野老相得的志趣;末四句是写作者对农作物的关注和与之共命运的情感。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中的野外、穷巷,是与繁华闹市、官场争斗相对立的。

轮,车轮。

鞅,驾车时马颈上套用的皮带。

轮鞅,指车马。

这两句写农村荒野僻静,少有应酬交往。

农村虽处“野外”,只有“穷巷”,但却没有“人事”的烦恼和“轮鞅”的喧哗,作者暗中流露出欣喜快慰之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荆扉”是柴门。

这两句写作者归隐后生活简陋愉快,思想单一纯真。

他安贫乐道,以守志为荣,以幽居为乐,“以善自名”。

“绝尘想”三字,看出他摒弃了个人利欲杂念,与当权者作了最后决裂。

这是由于“立善”的信念支持着他,使他保持了名节。

从这两句诗我们看到作者初归田园,颇有几分闲适。

他一边劳动,一边读书赋诗,饮酒弹琴,过着悠游自得的生活。

他开初的劳动不象后来那样艰苦,生活也不象后来那样贫穷。

这是因为他刚辞彭泽县令,还略有余资,犹有储存。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有奴子。

汉晋时候的奴子,是不但侍候主人,并且给主人种地、营商的,正是生财器具。

所以虽是渊明先生,也还略略有些生财之道在”。

故在衣食温饱之余,得以逍遥自乐,这正是初归田园时的生活写照。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曲中”一作“里人”。

似以“里人”为是。

作者在耕作之余与农民随意交往,亲密无间。

他没有封建士大夫的架子,是那样平易近人;而农民也把他当作知己,热诚相待,这比起在官场“束带见督邮”的拘谨来,是多么自在!“时复”二句,生动地写出诗人劳动之余与农民随意攀谈交往的情状。

他们攀谈些什么呢?“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归园田居原文

归园田居原文

归园田居原文归园田居是北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学杰作。

下面是《归园田居》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石泉滋芋艿,农事艺新年。

村居韵事细,佛寺夜钟残。

行客未可知,儿女云何盼。

山长水复落,盈虚百年间。

春日宴桃李,泥融飞禽犬。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还?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黄鹂绕枝唱,春柳摇荡时。

城中桃李艳,春日酒旗暖。

译文:少年时期没有适应世俗的韵味,天性本喜欢山间田园。

不慎落入尘埃纷扰之中,转眼已离家三十年。

离家的鸟儿怀念曾经的林木,池中的鱼儿思念过去的渊深。

开辟南方野地,谨守朴素的家园田地。

方圆十余亩的田地上,有八九间草木搭建的房屋。

榆树和柳树为房檐提供阴凉,桃树和李树簇拥在堂前。

村庄远远地朦胧,墟市中的烟雾静静升起。

深巷里听到狗的叫声,桑树上鸡儿啼鸣。

庭院没有尘土的碎屑,空室中有余闲。

长期被困樊笼之中,终于得以重返自然的怀抱。

石泉滋养芋艿,农活技艺悉心培育新的一年。

村庄的生活琐事细致入微,佛寺的夜钟残留在耳边。

外出的客人的归期未知,自己的儿女何时才能盼到了。

山脉依旧高耸,水流依旧奔泻,百年过去有满有虚。

春天的时候,举办宴会品尝桃李的美味,泥土融化了空中飞翔的禽鸟和撒欢的狗。

百川都东流入海,何时能够再次向西流动?年轻时不努力,老来白白悲伤。

黄莺绕枝高唱,春柳摇摆起舞。

城中的桃花樱李美艳,春日的酒旗温暖。

以上是《归园田居》的原文及翻译。

小学课文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

小学课文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

小学课文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小学课文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归园田居是陶渊明一篇经典的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自己对乡村纯真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小学课文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归园田居(其一)[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归园田居:此诗共五首,自成一组。

本首为其一。

适俗韵:合适于世俗的性情。

韵,性情、情调、风度。

尘网:尘世的网罗,这里指仕途。

意思是说仕途像网罗一样束缚人。

三十年:有人说当作“十三年”,因为陶渊明由出任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县令归田,前后正好是十三个年头。

在这里的“三十”不是确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束缚于笼子中的鸟儿总是依恋过去的树林,养在池子中的鱼儿总是想着原来生长的潭水。

羁鸟,束缚于笼子中的鸟。

池鱼,被人养在池子中的鱼。

渊,潭。

本句以“羁鸟”、“池鱼”比喻不自一由的仕途生活,以“旧林”、“故渊”比喻渴望的田园。

南野:一作“南亩”。

际:间。

守拙:安于没有能力做官。

拙,指不善于做官,也就是不善于逢迎取巧之意。

荫:荫蔽。

罗:罗列。

暧暧:昏昧的样子,指隐约不清。

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烟:村落里的炊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庭之内没有尘俗杂事,虚空安静的居室显得很闲暇。

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虚空的屋子。

余闲,闲暇。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比喻仕途。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一由。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译文我这个人天生就缺少迎一合世俗的本性,自幼就钟情于悠闲自在的山川田园生活。

然而却不慎陷落了仕途的网罗中,这一去就是很多年。

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儿总是依恋曾经生长的山林,养在池子中的鱼儿永远都思念生活过的深潭一样,我毅然退出官一场,固守愚拙,回到家乡开荒种地,享受渴望已久的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原文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原文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晋·陶渊明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作者背景】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注词释义】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尘网:这里指仕途、官场。

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守拙:守正不阿。

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荫:荫蔽。

罗:罗列。

暧暧ài:暗淡的样子。

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樊:栅栏。

樊笼:这里比喻仕途、官场。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古诗今译】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名句赏析】——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深感自己周身的社会是充满着物欲与名利之争的,而他怀揣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选择归隐山林,《桃花源记》和本文章都流露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皈依田园,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全部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全部

《归园田居》是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共五首,通过描绘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自由和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世俗的厌倦。

下面是《归园田居》五首的原文及简要翻译:《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少年时代就没有随世俗的气韵,本性热爱自然。

不小心落入尘世的罗网,一去就是三十年。

像羁绊的鸟儿怀念旧日的山林,池中的鱼儿思念曾经的生活。

在南野际开荒,保持拙朴的本性回归田园。

宅院有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桃李花开在堂前。

远处的村落朦胧可见,炊烟袅袅升起。

深巷中传来狗吠,桑树上雄鸡啼鸣。

庭院内洁净无尘,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尘世的束缚,如今重获自由回归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原文:野外罕人事,穷巷窄陋居。

白日掩荆扉,对案嚼蜡无。

鸡犬相闻望,黍稷随时序。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寒风。

翻译:野外少有世俗的纷扰,贫巷中狭窄简陋的住所。

白天关着荆木门,面对案板嚼蜡般的生活。

鸡犬之声彼此相闻,黍稷随季节生长。

破旧的房屋何必追求宽敞,只要能遮挡寒风就好。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种桑长江边,春来多雨好。

深耕种禾黍,常恐失时节。

雨好养蚕子,茧薄丝更长。

得天宽恕已,赋税皆输将。

翻译:在长江边种桑,春天多雨利于生长。

深耕种植禾黍,时常担心错过时节。

雨量充沛利于养蚕,茧子薄丝更长。

得到天时地利,赋税皆能如期缴纳。

《归园田居·其四》原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逍遥于红尘之外,的追求。

农夫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我行四方,以求草木之滋。

翻译:日出时劳作,日落后休息。

在红尘之外,逍遥自在。

农夫告诉我春天已来临,将要去西畴耕作。

小学课文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

小学课文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

⼩学课⽂归园⽥居原⽂及翻译⼩学课⽂归园⽥居原⽂及翻译 归园⽥居是陶渊明⼀篇经典的古诗,通过对⽥园⽣活的描绘,表达⾃⼰对乡村纯真美好⽣活的向往,下⾯是⼩学课⽂归园⽥居原⽂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学课⽂归园⽥居原⽂及翻译 【原作】 归园⽥居(其⼀)——[晋]陶渊明 少⽆适俗韵,性*本爱丘⼭。

误落尘⽹中,⼀去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宅⼗余亩,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村,依依墟⾥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复得返⾃然。

【注释】 归园⽥居:此诗共五⾸,⾃成⼀组。

本⾸为其⼀。

适俗韵:合适于世俗的性*情。

韵,性*情、情调、风度。

尘⽹:尘世的⽹罗,这⾥指仕途。

意思是说仕途像⽹罗⼀样束缚⼈。

三⼗年:有⼈说当作“⼗三年”,因为陶渊明由出任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县令归⽥,前后正好是⼗三个年头。

在这⾥的“三⼗”不是确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束缚于笼⼦中的鸟⼉总是依恋过去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总是想着原来⽣长的潭⽔。

羁鸟,束缚于笼⼦中的鸟。

池鱼,被⼈养在池⼦中的鱼。

渊,潭。

本句以“羁鸟”、“池鱼”⽐喻不⾃⼀由的仕途⽣活,以“旧林”、“故渊”⽐喻渴望的⽥园。

南野:⼀作“南亩”。

际:间。

守拙:安于没有能⼒做官。

拙,指不善于做官,也就是不善于逢迎取巧之意。

荫:荫蔽。

罗:罗列。

暧暧:昏昧的样⼦,指隐约不清。

依依:轻柔的样⼦。

墟⾥烟:村落⾥的炊烟。

户庭⽆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庭之内没有尘俗杂事,虚空安静的居室显得很闲暇。

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虚空的屋⼦。

余闲,闲暇。

樊笼:关鸟兽的笼⼦,这⾥⽐喻仕途。

久在樊笼⾥,复得返⾃然:这两句是说⾃⼰象笼中的鸟⼀样,重返⼤⾃然,获得⾃⼀由。

返⾃然,指归耕园⽥。

【古诗今译】 我这个⼈天⽣就缺少迎⼀合世俗的本性*,⾃幼就钟情于悠闲⾃在的⼭川⽥园⽣活。

然⽽却不慎陷落了仕途的⽹罗中,这⼀去就是很多年。

《归园田居》译文

《归园田居》译文

《归园田居》译文《归园田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组著名诗作,共有五首。

这组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景与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以下是对这组诗的译文。

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年少时就不适应世俗的规矩,天性原本喜爱山川田园。

错误地落入世俗的罗网,一去就是三十年。

被束缚的鸟儿眷恋过去的树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的深潭。

在南边的田野开垦荒地,秉持着愚拙的心回归田园。

住宅周围有十多亩地,还有八九间茅草屋。

榆树柳树遮蔽着屋后的屋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屋之前。

远远的村落依稀可见,袅袅的炊烟轻柔飘散。

深巷中传来狗叫声,桑树顶有公鸡啼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的纷扰,空荡的房间有很多闲暇时光。

长久被困在樊笼之中,如今终于能返回自然。

这首诗开篇就表明了诗人对世俗的不适应和对田园的热爱,回顾了自己误入官场的经历,然后详细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景象,包括房屋、树木、村落、动物等,展现出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画面。

最后感慨自己摆脱官场束缚,重新回归自然的喜悦。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住在郊野很少与人往来,偏僻的小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关上门,在空荡的屋子里断绝尘世的念想。

有时在村落里走走,拨开草丛互相往来。

见面没有闲杂的话语,只谈论桑麻的生长。

桑麻一天天地长高,我的田地一天天地变宽广。

常常担心霜雪降临,桑麻像野草一样凋零。

这首诗进一步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单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简单而真挚,只关心农事。

同时也表达了对农事的担忧,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认真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锄归”一句,展现了一幅美丽月的下归耕

图”。优美的月色描写表现出作
者 不以为苦 ,
反而 享受这劳作的乐趣 。
第二层:以抒为主(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带着以下问题朗读:
问:第五句中的“道”是指什么?为什么开 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
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 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穿行草木,致使衣为露所湿。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 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 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 可分为三类:1、饮酒诗2、咏 怀诗3、田园诗.其中田园诗 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山水田园诗 派发展脉络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 宋 谢灵运
唐 王、孟
山水诗派
山水田园 诗派
回顾生平
始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 日自解归。后仕职于桓玄、刘裕、 刘敬宣的幕下,最后任职彭泽令 八十余日,因不肯为五斗米向乡 里小人折腰,毅然辞职归耕田园。 后有人劝他再度出仕为刘宋王朝 服务,他宁愿贫病交加,穷困潦 倒也不愿再涉官场。
品: 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 体指的是什么?
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品:
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第一层:写劳动情况
带着以下问题朗读:
问: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况?
(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 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问: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干了多长时间?
品:
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 闲适的心情。
论:
诗人辞官归隐,请你谈谈他 的思想是否消极避世?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 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 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 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 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 寒的代价。
(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 干了一整天。)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思考:“草盛豆苗稀”一句表明了什么?
这是本诗的第一层,交代了劳动的

以及地点
劳动的。收获
名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晨兴:早上起来。 荒秽:丛生的杂草。
带月: 顶着月亮。 荷锄:扛着锄头。
前1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 ,“带月荷
写作背景
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 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 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 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 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 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 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 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读:
解:
• 兴:起来。 • 荷:扛着。 • 狭:狭窄。 • 长:丛生。 • 但:只。 • 愿:意愿。
——叶嘉莹
问:为什么要着重写夕露沾衣?
借夕露沾衣作衬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品: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 体指的是什么?
___末__句点明主旨。
“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陶渊明有怎 样的愿望?
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 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 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 折腰强。不愿与世俗官场同流合污, 为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 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