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
高中语文《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

“世截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泰戈尔精辟的诗句写出了爱人与爱人间的距离。
⑥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
从赫拉克勒斯角度分析:赫拉克勒斯之所以获胜是因为了解对方的弱点。可以提炼出论点:
⑦知彼,百战不殆;⑧出奇才能制胜;⑨要讲究方法。
六、课后作业
材料一:卖马人牵着一匹千里马到集上出售,连续三天无人问津,于是向伯乐求助。伯乐围着马转了几圈,一言未发,离开时又数次回头看这匹马。马随即被人买走,价格是原来的十倍。
有了爱,亲情、爱情、友情,才能焕发出流光异彩的容光,才能会聚成奔涌的大河,冲破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是最远的,但可以是最近的。我希望看到所有人的脸上都挂着因获得爱而流露的幸福的微笑!
板书设计
教后记:
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需要理解来冰释。难怪人们一直要高呼:“理解万岁!〞父母理解到孩子的贪玩儿不过是一时的难以把控,孩子理解到父母的一些剧烈言辞不过是一时的心急,那麽我们将享受亲情的温馨无限,感受家挺生活的其乐融融。
爱人与爱人的距离,需要坦诚来消融。未必要有梁祝双双化蝶的惊天动地,也未必要有兰芝与仲卿“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的悲怆感人。只要彼此坦诚,“错过〞、“误会〞的字眼才不会在爱人与爱人之间寄生,才会“有情人终成眷属〞,才会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朋友与朋友之间的距离,需要真诚来缩短。真诚地为朋友取得的成就而感到快乐,真诚地帮助处在困境中的朋友,真诚地给朋友提意见。我想这世上将会又多出几队伯牙与子期。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选取立论角度的基本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立论方法,分析问题,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如何选择有价值的立论角度。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选取立论角度的基本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立论方法,分析问题,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2.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把握问题的核心,选择有价值的立论角度。
学生如何在小组讨论中,保持独立思考,提出独到见解。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立论角度。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选取立论角度的思考。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立论角度。
3. 方法讲解:讲解选取立论角度的基本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的立论方法,分析问题,提出观点。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选取立论角度的技巧,强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五、作业设计1. 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立论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2.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观点的独到性、分析的深度等。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技巧、独立思考能力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了选取立论角度的方法,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兴趣,以及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湖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湖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选取立论角度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独立选取合适的立论角度进行分析。
2. 难点: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 课件:相关教学PPT。
3. 案例材料:选取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或文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或案例,引发学生对选取立论角度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讲解选取立论角度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尝试从不同的立论角度进行分析。
4. 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总结选取立论角度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问,检查学生对选取立论角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作业批改:通过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选取立论角度的运用情况。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选取立论角度方面的进步。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八、教学拓展1.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写作比赛等,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2. 推荐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批判性思维和立论角度的书籍,拓展知识面。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第一章:立论与思考1.1 理解立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立论是表达自己观点和立场的过程,是论证的基础。
1.2 培养思考习惯: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1.3 学习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比较、分析、综合等思考方法,提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章:选取立论的角度2.1 理解角度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角度是立论的切入点,是表达观点的视角。
2.2 学习选取角度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学会比较、分类、概括等方法。
2.3 培养选取角度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锻炼学生选取合适角度进行立论的能力。
第三章:论证与逻辑3.1 理解论证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论证是通过事实、理由等手段,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3.2 学习逻辑规则:引导学生学习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则,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
3.3 培养论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逻辑进行论证的能力。
第四章:多角度思考与创新4.1 理解多角度思考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多角度思考有助于拓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4.2 学习多角度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方法,提高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4.3 培养创新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出发,提出创新观点的能力。
第五章:综合训练与评价5.1 组织综合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综合训练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5.2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立论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互相评价,提高评价能力。
5.3 教师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立论、论证和多角度思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
第六章:案例分析与借鉴6.1 理解案例分析的作用:让学生明白通过分析案例可以学习他人的立论技巧,提高自己的立论能力。
6.2 学习选取案例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书籍、文章、网络等渠道选取合适的案例进行学习。
6.3 培养借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借鉴他人优点,为自己的立论增色的能力。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广西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选取立论角度的基本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自信品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选取立论角度的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个案例,如“动物园喂食大象事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立论角度,形成共识,准备汇报。
4. 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点和立论角度,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质疑。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选取立论角度的方法,强调多角度思考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一个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不少于三个立论角度。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多角度思考和表达能力方面的进步。
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关注对方在选取立论角度和团队协作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思等方面,给予综合评价。
七、教学拓展:1. 开展“观点辩论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多角度思考和选取立论角度的能力。
2. 组织“思维导图创作活动”,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八、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各类新闻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等,作为教学案例。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思善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让学生学会选取合适的立论角度,提高学生的论辩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多思善想的思维习惯。
2.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教授学生如何选取合适的立论角度。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让学生愿意多思善想。
2. 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避免思维的局限性。
3.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选取立论角度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和讨论话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准备相关理论资料,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选取立论角度的方法。
3. 准备课堂讨论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多思善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多思善想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多思善想。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4. 方法教授:教授学生如何选取合适的立论角度,让学生掌握选取立论角度的方法。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话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并选取合适的立论角度进行讨论。
6. 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多思善想和选取立论角度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延伸2.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学术研究、工作实践中的多思善想经验,拓宽学生的视野。
3. 组织学生参加辩论赛、思维导图制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他们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中的思考角度、论点阐述和逻辑性。
3. 个人成长记录:鼓励学生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感悟和收获,定期进行交流分享。
新人教版必修三《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3篇

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写作中多角度分析的能力,教会学生选取立论最佳角度的方法;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多思善想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教会学生选取立论最佳角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一幅图,导入。
出示课件,提问: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图画?(这幅图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花瓶或者是两个人的脸。
)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尔说:“即使同一个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
出示课件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二、教学主体内容: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1、教学铺垫:什么事立论?出示课件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表明自己的态度。
立论是议论重心,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都必须立论。
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2、教学板块一:自由地说,展开思维的翅膀重在研讨立论角度的多向性。
阅读语言《鲁人徙越》,想一想,能从几个角度立论?出示课件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
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困窘的。
”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解释道:“鞋子是供人穿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
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
却想要不处于困境,能够办得到吗?”出示课件正面:凡事应先做调查研究,不打无准备之仗,才能成功。
反面:正因为那里不戴帽不穿鞋,才可以开拓新的广阔市场领域,可以大有作为。
侧面(1)每个人总是要有自己的一套本领。
(2)做什么事都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百胜。
全面:决定事情不能盲目行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小结:立论有多向性,要善于从不同的方面来立论。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设计(湖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选取立论角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会分析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思辨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思考问题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提高沟通技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选取立论角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分析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2.2 教学难点: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思辨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选取立论角度的思考。
引导学生意识到选取立论角度的重要性。
讲解选取立论角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举例说明如何分析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3.3 教学活动2: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思辨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学生课堂参与度、观点独到性、思考深度。
学生分组讨论的表现,沟通能力、合作能力。
4.2 评价标准:观点明确,有深度,逻辑清晰。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个topic,从不同角度出发,写一篇立论文章。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比赛,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深入学习选取立论角度的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学资源:教学PPT、案例材料、相关书籍。
网络资源,如辩论视频、相关文章等。
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
笔记本电脑、投影仪遥控器、教学PPT传输设备。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学生纪律:确保课堂秩序良好,学生能够专注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遵守课堂规则,如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讨论等。
7.2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导学案导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对材料的揣摩,了解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通过对文中有关延伸性思考题的研讨,初步掌握方法的运用;通过课堂迁移训练和课外作业形成和巩固这些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重点与难点:1、从多个角度中选取最佳角度和围绕题目作多角度分析思考。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一幅图,导入。
出示课件,提问: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图画?(这幅图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花瓶或者是两个人的脸。
)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尔说:“即使同一个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
出示课件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作文,以立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
句则为其裨将,字则为其兵卒,材料则为其器械,当使兵随将转。
”二、立论的定义:提问: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立论?请同学回答。
明确: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阐明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三、材料探讨材料: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生写了104部科幻小说。
当初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回。
他当时既痛苦又气愤,打算将稿子付之一炬。
他妻子夺过书稿,给他以鼓励。
于是他尝试着走进第16家出版社。
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还与儒勒•凡尔纳签订了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材料探索:想一想,这个故事能从哪些角度切入立论?•角度立论•凡尔纳1、成功在于不懈努力与坚持妻子2、鼓励给人信心促人成功•赫哲尔3、从事一项事业需要胆识凡尔纳与赫哲尔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凡尔纳与赫哲尔5、伟人背后总有无名英雄•四、课堂训练云南省20XX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材料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材料探索:想一想,这个材料能从哪些角度切入立论?小李:创新:(锐意创新),成功需要创新。
老王:务实,(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成功需要踏实肯干。
小刘:奉献,为了梦想努力并把美丽都带给别人。
真正的成功离不开奉献。
五、小结:对一个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六、教师总结并引申发散思维在写作中的应用:1、从哪个角度?⑴多向思维。
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
多向思维又有主体发散、客体发散之分:a、主体发散:就作者本身而言,作者的能力、素养、修养、经历不同,认识的角度方法也各不相同,面对同一种题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会有所不同,如对于春天,有人说:“满园春色关不住,”也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
b、客体思维:我们对客体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由浅入深、由表面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如对客体的象征意义、蕴含的哲理的思维方式就是客体思维。
⑵侧向思维。
要求把自己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的问题的思维方式。
如鲁班上山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
由此他细心观察,从叶子两边长着许多非常锋利小细齿,想到锯,发明了锯,这就是一种侧向思维。
⑶反向思维。
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如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反问磁能不能产生电,最终在1821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2、还要学会选取最佳角度(1)、切口要小——便于准确把握题目,展开议论;(2)、思想要新——所发议论不同凡响,给人以新的启示;(3)、针对性要强——容易说得中肯,有说服力,增强现实意义。
总结:总之,我们思考问题,一定要多方面进联想想象,突破思维定式,多角度多思善想,横向纵向对比分析,进而选取最佳角度,取得好观点,不是吗?所以我们一定要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多看才能找到更多的、更好的思路。
七、巩固训练:材料、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攻坚者又莫胜于“水”。
“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韵味。
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思考角度:1、从坚持的角度,论点可提炼为:水滴石穿,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从舟行水上的角度,论点可以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
3、从时间如流水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有志者应惜时如金。
4、从流动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5、从浇灌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滋润了绿叶,滋润了生命,也造就了自己。
6、从水只向前流的角度,论点可以是:水遇到阻碍,不但不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大的气势。
7、从水的作用引申角度: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八、操练起来: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20XX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2)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
审题提示:组合型思辨型材料。
表面上看两材料是相反的关系,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两者看待问题角度是不同的:前者强调是在有了较好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创作时不能重复自己或别人,要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艺术生命也就会终结,这种重复是可耻的抄袭。
而后者强调的是必须夯实基础,要勤学苦练基本功。
所以两者不矛盾。
因此从立意上看,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如何看待和处理好“重复(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打好基础”与“求异创新”,“积累”与“创新”的关系等。
《创新与模仿》、《“重复”是创新的前提》《可耻的重复》《创新是生存的唯一途径》《鸿雁是怎么飞上蓝天的》《厚积而薄发》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只蚂蚁想往玻璃墙上爬,可一次次都失败掉了下来,可它依然执著地往上爬。
一个人看到后,感慨地说:“多伟大的蚂蚁,失败了毫不妥协,继续向目标前进。
”另一个人看到后也感叹地说:“多么可怜的蚂蚁,太盲目了,假如它改变一下方式也许很快就到达目的地。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这样的难题,是执着追求,还是果断放弃?请以“执着追求和果断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不多于1000字。
立意指导:人生总是在追求中生存,我们总是感叹那些有毅力的人,面对困境艰苦卓绝,不断进取的精神,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小的,有时放弃何尝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比如壁虎在遇到危险时,放弃小的尾巴,为自己赢得生命。
人生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可以从执着追求的角度如笔,歌颂这种精神,同时也要顾及到果断放弃的智慧。
也可逆向思维,从“放弃”的美好切入,写放弃的伟大,其实,放弃更是一种进取,更是一种执着,是退一步的追求。
九、附范文及评点水说上善若水。
水之润万物而不求报,济天下而不计其得失,故谓之善也。
然气若无制,倾泻而下,倏尔可没人兽木石屋舍者,反为恶也。
盖万物皆有度,越度而行之,必欲南辕而北辙也。
水亦刚矣。
岂不闻滴水可穿石耶?此谓之刚也。
石者,至刚之物也,以石击他物,他物碎而石无损焉。
而今滴水可穿之,故曰水之刚竟胜于石也。
水亦柔矣。
触之轻柔若无物,抚之温润如绸帛。
古人常以水喻美人之肌肤,今乃以美人之肌肤喻水,未尝不可也。
水之至柔者,以覆纸而无损,人兽之躯饮之而无恙,可知其柔也。
既然,竟不知其刚与柔乎?非也。
水者本柔也,然其穿石者,势使之然也。
穿石之水,必于高处坠而击石,且一击尚不足,必频击之,方可穿也。
盖水滴而石穿者,匪独水之工也。
若以磐石置于静水之中,虽年久而石终无损也。
由此观之,为人者亦须知借势造势之理也。
盖水借势尚能穿石,若人能借势,何事不成耶?古人云:水无常形,见窄则收;水无常形,见阔则展;水无常形,见石则分;水无常形,见山则转;水无常形,见高则下。
故虽途有万阻,而水独径流不止也。
或曰:“以此道移之为人之理,可乎?”曰:“然也。
”为人者遇险阻于事业,可灵动机变以御之:为奸佞妒而受诬,可暂收他心而自保。
得众之拥护之时,然后可复张其志焉。
途遇固碍不可遂破者,可环避之。
既越此险而复归如前,则险如泰山亦不能当也。
能行动若此而终不移其本志者,万事可成矣!水说世间万物,各有其形,或高峻挺拔,巍然屹立,在一成不变与瞬息万变中诠释永恒;或翩然起舞,日行千里,以及之千回百转耻笑万物之僵行拙步,如风。
而集坚毅与温柔,力量与祥和于一身者,惟水而已。
初识水,在烟台。
一片碧蓝,望之无边,不似天空遥不可及,不似险峰高不可攀。
她只是悠闲的坐卧在那里,温和地看着一些渺小的生灵在她身边快乐地嬉戏。
踏在灾害的边缘,一边是无边金黄,一边是无尽湛蓝,不能不暗叹自己的微不足道。
面对着这种博大与从容,还能有什么言语呢?唯敬畏而已。
大海以一个强者而不强弱的姿态告诉我:真正的胜利者,不是站在前台指指点点的人,不是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人,而是面对世间的纷繁,从容地微笑着的人。
再见水,在九寨。
五颜六色,千变万化。
印象尤深者,当数落日朗瀑布,百米外即闻水声如雷。
近览,即见水滴千万奔腾而下,激起银浪无数。
一阵风过,身边便如细雨纷飞,使人不免生疑:莫非落日朗来自天边?一路所见,尽是奇观异彩,唯她,洁白晶莹,不染纤尘,一改先前所见柔媚之美。
与彩霞生发出借来高山深涧,只为一展水之力量,水之玄妙。
落日朗以一个骄傲者的姿态告诉我:只要有心,柔弱亦可化为刚强;只要有志,平凡亦可画为奇迹。
终识水,在黄龙。
满目皆水。
在山顶,在石缝间,到处都是水流的脚印。
细细的、柔柔的印痕,细细的、柔柔的脚步。
可就是这些看似细小的脚步,踏开了岩石,踏出了溪流,踏出一片桃源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