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清虚派绝技太乙玄阴掌

合集下载

太乙八门掌法

太乙八门掌法
掌分八法按八门,八法之种功力深。
摔掌乾金风扫叶,撩掌坎宫水性纯。
艮宫切掌如山倾,撞掌一式同雷震。
巽风托掌从地起,中宫离火孔中穿。
九宫招摇任中央,挫掌坤土陡发放。
兑宫塌掌冷中疾,八法妙意此中藏。
(六)掌发十干(力)诀
掌发十力合天干,甲乙抽撤顺降还。
(五)坤宫挫掌
1、风卷荷叶。设敌双手打来,我双手由上向下斜分敌之双手(注意要含胸收腹),使敌力落空,再用双掌猛扑之 (注意先用立掌制敌使其不能跑掉,再用惊弹劲、挤按劲打击)。
2、背后锁拿。设敌用右拳由正面或侧面向头部打来,其势太猛,我急将头向敌胸前探,贴敌之右腋窝部向外转动,同时,上屈自己的小臂击推敌手,则左脚向敌背后插步,用左手腕由敌后锁住敌喉,用小臂后甩配以螺旋力将敌发出。
武当太乙八门掌法主要以太极阴阳、三才、五行、六和、八卦和九宫以及十天干学说为指导,拳谱上称之为“八宫所属、九宫图、掌发十干诀”等。
摔掌:是用掌背摔击对方面部的鼻和耳;拍掌,是拍击对方的面部、胸部(重点是膻中穴);穿掌,是穿击对方的喉部、眼部和腋窝;劈掌:是劈击对方的肩(肩井穴)、
撩掌:手臂下绕及外旋,同时由下、向前撩打;向前为前撩掌,向后为后撩掌。用于袭击敌裆部。撩掌手型为“爪”形状。
2、云环双撞掌。设敌用右拳由正面向我胸前打来,我双手划半圆,划出敌手,随即用双掌撞出敌人,用虎扑劲。
(四)巽宫托掌
1、托刀赴会。敌用右手进攻,我用右手阳掌,外拨后翻掌变掳手。下面闪步抬腿,用腿靠向敌腿部,另手用托掌向敌肋下托击。
2、夜叉探海。设敌双手向我胸部打来,我双手由胸前贴衣下插撑开敌双手后,急翻掌向敌小腹托去,用弓步托掌。
(三)五行变化诀
门户掌、按五行,内降属火镇中宫。

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

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

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武当太乙乾坤掌是练习身体的柔化、手臂的缠绕、身法和步法的闪展进退,是对武术八法的具体训练内容,因两掌交替上下反正的旋转,符合武当的阴阳变化、消长的理法,交替绕身进退,进攻防护浑然一体,故人们称乾坤掌。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

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1. 定步正旋掌:1]立正站里,两臂自然垂下;2]右手向后划圈,手心翻向上,沿腰际向前、向上升至额前,掌内旋,手心向上,向身后旋转;同时左掌随右掌向后划圈,手心翻向上,沿腰际向前、向上升至额前;3]右掌转至又腰际,左掌转至额前,掌内旋,手心向上,向身后旋转。

4] 两掌交替延身体上下盘旋,下肢和身体随手掌的转动左右上下螺旋运动。

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2. 定步反旋掌:1]立正站里,两臂自然垂下;2]右手手心翻向上,向后划圈,沿腰际向后、向上旋回大臂升至额前,掌内旋,手心向上,向身后旋转;同时左掌随右掌手心翻向上,向后划圈,沿腰际向后、向上旋回大臂升至额前;3]右掌转至又腰际,左掌转至额前,掌内旋,手心向上,向身后旋转。

4] 两掌交替延身体上下盘旋,下肢和身体随手掌的转动左右上下螺旋运动。

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3. 活步正旋掌:手掌的旋转同上1;只是要配合好步法的前后左右的运行。

武当太乙乾坤掌的练习方法4. 活步反旋掌:手掌的旋转同上2;注意配合好步法的运行。

武当太乙乾坤掌的注意事项:两个手心始终向上,不可变动,我们练习时,要求两个手心托着盘子,不得掉下,如果腰的旋转不能配合好手掌的旋转,就会摔碎盘子。

待练习熟后,肢体自然旋转,犹如风摆杨柳,螺钉上下拧转,对身体的协调性和感觉的敏感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两人的接触中给对方一个粘如膘滑如泥的感觉,不知不觉地产生背势。

做到人背我顺。

这里只介绍练习方法。

道教武术-武当太乙雷掌功

道教武术-武当太乙雷掌功

1、 雷掌桩功:雷掌桩又称“大式桩”因其架势阔大而得名。站时身架不可过低,要以双脚能迅速移动为宜,身体重心位于前三后七处。站左式时左脚在前脚尖向前,膝盖有向前挺之意,右脚在后脚尖斜向右前方,两脚中间相距约两脚宽,两膝均稍弯曲,左胯前挺右胯处撑但不可太用力要留有余地。上身中正头要上挺,身体斜向右前方但头要左扭直看左手,把右颈侧大筋拨起下颌微收,左臂向前伸成弓形,左手掌心斜向右前方高与鼻齐,肩要松肘要有坠意,左手五指自然分开,中指与拇指要有双勾之意,掌心要含而欲吐;右手臂弯曲约九十度高与右下颌部相齐,掌心斜向前下方,中指与拇指仍有对勾之意。右式要求相同唯手足互换而已,站时要意念自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俯视大地,前手如拨乌云后手如持霹雳,要有随时都可发出雷掌松击:面对木桩或大树按“雷掌大式桩”站好,与树距离以后掌击出时能发力击中为度。所谓松击就是后手击出时肩、臂、肘、腕都要放松,掌击到目标时切记不要挺掌根而是要以整个手掌松击在桩或树上,要稍挺大掌根部,前手则下压后捋收回。松击时也要配合呼吸,先吸气到胸然后配合呼气击掌,击中目标后又立即放松随呼气回复原桩式。手掌击到木桩或树上要发出“啪、啪”的脆响,但手掌却不感到疼痛则正确。要意念,一出手即发出一个个充满热火的霹雷。开始练习时击打无需太重,只求动作的熟练,要保持松击,一击即收。开始左右各击100掌,逐步加到200掌。
2、 雷掌运劲:雷掌运劲就是一含一吐而已。站桩一段时间后即可进入运劲操作,开始要缓慢进行,先缓缓吸气将小腹内收胸部隆起,吸气时意念将腹中热气提到胸中,两手心也同时微内收,然后缓缓呼气意念将胸中热气运向两手掌心,同时掌心外吐,胸中气团随呼气降下归入小腹。如此重复进行,一吸一呼为一遍,左右互换每式最少要做36遍。呼吸时身体不要随呼吸起伏要始终保持中正自然。熟练后呼吸及掌心吞吐速度可以逐渐加快,但以不会气喘为度。

武当太乙五行拳教学

武当太乙五行拳教学

武当太乙五行拳教学一、手型1、八字掌:五指微曲,拇指外展,其余四指自然靠拢,虎口要圆,形如八字(图1)。

2、劈空掌(扣指掌):拇指曲扣,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图2)。

3、虎爪掌(虎掌):拇指外展弯曲,其余四指并拢,使第二第三节指骨弯曲,但不得曲拢(图3)。

二、手法1、劈掌:自上向下或自下向斜上方侧掌劈击,劲贯掌外沿(图4之①②,图5之①②)。

2、戳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前顶击,劲贯指尖(图6之①②)。

3、按掌:自上向下按,手心朝下,劲贯掌心(图7之①②)。

4、插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下或斜下插,劲贯指尖(图8之①②)。

5、砍掌:仰掌或俯掌,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横击,劲贯掌外沿(图9之①②)。

6、缠手:(一)以腕关节为轴,手掌由里向上向外向下缠绕的同时,前臂外旋,使虎口朝上封闭(图10之①②③④)。

(一)手掌自里向下向外向上缠绕的同时,前臂内旋,使掌心朝下封闭(图11之①②③)。

(三)、擒扑手:以手擒肩扛,自上向前下方扑按摔出(图12之①②)。

(四)、靠肘:臂略曲,内旋上举向后靠压,手心朝外,劲贯肘尖(图13)。

各种手法的变换都要划弧走圆,同时,前臂做相应旋转,腕部要松活,讲究两手(臂)曲如环抱式。

要注意手法与步法身法等动作的协调配合。

三、步型1、虎步裆(马步):两脚左右开立,相距同肩宽,脚尖微向内扣,两足跟与两肘尖(以屈肘贴肋为准)上下相对,屈膝略蹲(图14)。

2、熊步裆(弓步):前脚微内扣,全脚着地,屈膝略蹲,膝部与脚尖垂直;另一腿在后自然挺膝蹬直,脚尖内扣,斜向前方,全脚着地(图15)。

3、狮步裆(仆步):一腿屈膝沉坐,膝与脚尖稍向外展;另一腿挺膝伸直仆出,全脚着地,脚尖内扣(图16)。

4、鸦雀裆(虚步):后脚斜向前,屈膝略蹲,全脚着地;前腿自然挺膝伸直,脚尖内扣,全脚着地(图19)。

5、含鸡裆(丁步):两腿略蹲或半蹲并拢,一脚全脚着地支撑,另一脚以脚尖在支撑脚内侧点地,相距约一拳(图18)。

6、歇步: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脚跟离地,臀部坐于小腿上,接近脚跟(图19)。

武当太乙功三脉修炼术

武当太乙功三脉修炼术

武当太乙功三脉修炼术这里的三脉,是指背部三脉而言。

从尾椎经脊柱到头顶百会为中脉,中脉左边一寸五分为左脉,中脉右边一寸五分为右脉,中脉左脉右脉共称为三脉。

左中右三脉下交会于尾椎,上交会于百会。

姿势: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腹微收,头正,身直。

微收下腭,口微合,上下齿轻轻扣拢,眼微闭。

两手自然下垂。

整个姿势以舒适自然为度。

此为无极桩。

第一步功第一层修炼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左脉上行到百会;呼气时,内气从百会沿左脉下行到尾椎。

如此一吸一呼为一遍,重复炼八遍。

第二层修炼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中脉上行到百会;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百会沿中脉下行到尾椎。

如此一吸一呼为一遍,重复炼八遍。

第三层修炼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右脉上行到百会;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百会沿右脉下行到尾椎。

如此一吸一呼为一遍,重复炼八遍。

以意引气沿三脉运行时,意念不可重,也不可追求气感,应顺其自然。

无论有气无气,按功法炼就可以了。

第二步功第一层修炼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左脉上行到百会;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百会沿中脉下行到尾椎。

再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中脉上行到百会;再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百会沿右脉下行到尾椎。

如此两次呼吸为一遍,重复炼八遍。

第二层修炼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右脉上行到百会;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百会沿中脉下行到尾椎。

再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中脉上行到百会;再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百会沿左脉下行到尾椎。

如此两次呼吸为一遍,重复炼八遍。

第三步功第一层修炼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左脉上行到百会;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百会沿右脉下行到尾椎。

如此一吸一呼为一遍,重复炼八遍。

第二层修炼法:吸气时,意想内气从尾椎沿右脉上行到百会;呼气时,意想内气从百会沿左脉下行到尾椎。

如此一吸一呼为一遍,重复炼八遍。

第四步功吸气时,将内气引入丹田(脐下一横掌入里一寸三分处),并意守丹田数分钟。

三脉修炼术,历来秘传。

此三脉非常之重要,中脉实为督脉,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为阳脉之海。

武当太乙门功法简介

武当太乙门功法简介

武当太乙门功法简介
道门的修炼功夫沿源于太古,在漫长的岁月里分宗立派,开枝散叶,多如繁星。

武当作为道门的一大宗,仅这一宗就有四大门,八十一大派之说。

四大门是:太乙、天罡、龙门和清虚。

八十一大派是:金觉、元符、崩砂、玄阳、都天、武禪、云台、司空、影密、六全、全寂、朱游、密鉴、元乐、大起、竹武、空凝、玄律、印真、大冶、周元、金顶、玉桩、扣鼎、玄真、司天、金霞、云晶、碧云、金定、金元、司明、太乙、真密、显羽、妙化、霄治、双龙、金龙、蟾密、法鉴、游龙、呈祖、风虎、六合等八十一大派系。

这还只是一小部分。

太乙门是四大门之一,发源于太古,太乙门
功法世代相袭,内容众多。

既有道家的金丹大道,又有佛家的四禅八定,如来大定,光解虹化,也有贤侠剑道之密技等等。

稍祥而言之,分为桩功,拳法,肘法,内功掌法,腿法,擒拿法,反擒拿法,元图,分筋错骨法,断骨折腿法,阵法,跌扑术,剑法,点穴法,重手法,轻功,软功,以及秘传功法等。

其中桩功有十三种之多,即大字桩、虎踞、龙盘、山猿守门、抱圆归一、心字桩、掌运太极、黑熊荡背、鹭鹭学步、铁翅神鹰陆地飞腾法、千斤坠、九九回阳、混元一气。

称为“武当太乙十三桩”!
武当太乙门大字桩
掌法有:五丁开山掌,绵砂掌,五雷天音掌,五雷迎风掌,千斤大力掌,虚弥掌,金刚磨煞掌,千秋掌,伽兰掌,双云掌,飞鹰掌,金龙掌,六合掌,金丝荷叶掌,滕蛇掌,天罡掌,降魔掌等!。

武当太乙门玄阴指

武当太乙门玄阴指

武当太乙门玄阴指武当太乙门功由“玄阴指”与“和阳指”功两部分构成,玄阴指属上部修指类硬功,贯劲即可运用;和阳指属下部修指类内功,是前段功力的提升修持方法。

二者之间有自相契补不足之功。

同治年间,垂霞道人周宗源留金针玄阴指于武当山,光绪十三年隐入王屋山后悉将全套阴阳玄指功传给罗诚寅道长,笔者即承此系起蒙。

太乙观金针玄阴指主练手部梢节三阴二阳劲(即主练拇、食、小三指阴劲支撑力和中、环二指阳劲捅插力),旧时多从早春“龙抬头”之日开功,于当年“下元节”验功。

以中环二指能穿插木板为阴中之阳初成标准,再续修和阳指。

余自思一拳一指虽有断石之功,但毕竟为门中末技,谨示同仁当立正觉勿偏勿执,据需而索方益。

太乙观金针玄阴指功谱一柱擎天力挑山(阴阳双峰),双掌旋冰气冲岚(海底寻针)。

松开百节悠然荡(闲鱼搅水),秉气代履冲霄汉(阴定阳升)。

十方琳琅降海宇(十方琳琅),腾龙握定日月丹(蛟龙抢珠)。

铁架羽翎开两仪(铁架金雀),倦裹紫氅瞻月寒(仙人指月)。

太一金气合木性(蝎子卷尾),三昧真火炼金簪(金针落地)。

注:原谱连“操功”部分合为十二句,现缺二句,诀文未敢妄补。

兹摘录门内更上一层功法——天罡子午风雷童子功“论指诀”附后,供识者互为印证参用。

左手阳,右手阴,刚柔反向,柔性疲,刚易折,合和阴阳。

左震东配一阳柔弱是故,右兑西含二阳方得刚强。

大拇指土宫运四季夺定,二食指见春木春季功行,三中指为夏火长于炎练,四无明属秋金秋当冲盈,五小指位冬水短能辅正,东三木西四金干支藏形。

玄阴指外用药(仅供参考,不作推荐)红花半两、桃仁半两,醋地皮二两,碎补一两,续断一两,伸筋草一两,桂枝一两,当归一两,醋元胡半两,木通一两、铁木一斤,生大黄一两。

以上十二位药加花椒两把,合煎三次,去渣,缩为一盆,从开功第三十一日开始使用,每日两次,每剂用约二十天。

每次用前加热至微烫,用后煮沸放阴凉处静置不动,免生霉后不能用。

此药只供操功后浸指洗手,勿入口眼,皮肤过敏及皮肤溃烂破损者毋用。

武当清虚派绝技太乙玄阴掌

武当清虚派绝技太乙玄阴掌

武当清虚派绝技太乙玄阴掌太乙玄阴掌又名玄阴神掌,乃内家青虚派开山祖师,被后世尊为“洞虚真人”的陈道益先师集内外家之长,精心悟创的结晶。

玄阴神掌为本门绝学,历来为掌门弟子所独有,代代单传,外人难得一窥其奥。

此功内外兼修,阴阳并蓄,既有强身健体之效,又有防身技击之用。

修炼此功有成者,双掌极具威力,轻施可发功疗疾,救人于危难之间;重发能开砖断石,伤人于无形之中。

凡被玄阴掌击中者,初时惟觉疼痛,数月后被击部位呈现朱红色掌印。

阴寒之气直透脏腑,寒气所至,周身麻木,形神俱损,非用同等功夫,难以解救。

故修此功者必以德为先,严守戒规,非遇困而不发,否则必贻害于世,有损武林之德。

玄阴掌以内功为基础,以意行气,以气发力,以内壮助外强;反之元气不足,自伤其身,望习功者慎之。

歌诀曰:玄阴夺命掌,祖师道益传。

无极站桩功,神思入帝乡。

导引并吐纳,绵绵合太元。

发动迅且猛,神功天下扬。

一、玄阴神掌(内功)(一)无极式每天卯时(5时—7时)面东自然而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五趾抓地,头虚领顶劲,双目微闭,舌舐上腭,下颏内收,身体正直,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手心向内,五指朝下。

凝神入静,默默调息,渐人虚无空明之无极境界。

此式练10-30分钟。

要点:晨起行功时,宜先作热身运动,活动筋骨,吸清排浊。

然后摒除杂念,放松身心,按法作功。

“放松”与“人静”为此式要点。

站桩时要注意觉察思想中是否有杂念,身体哪个部位未放松,应及时纠正。

初练站桩,常有腰酸背困,呼吸不畅,杂念纷纭的现象,行功日久,心清神静,气血畅通,身体会出现发热发凉、发麻、蚁行等征验,都是功力长进的征兆,不必惊慌。

(二)双龙下海双脚不动,两手下垂于体侧,掌心向下,手指朝前。

吸气时两臂屈肘缓缓上提至与胸同高,掌心向下,五指朝前,自然分开。

意念天地混元之气如云雾一样从全身毛孔中采人丹田,同时小腹内收。

呼气时双掌缓缓下按于体侧,掌心向下,五指朝前,意念丹田之气沿任脉上行至膻中穴,分两股人腋下,沿手臂内侧之手三阴经注入掌心,从劳宫穴奔泻而出,人于地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乙玄阴掌又名玄阴神掌,乃内家青虚派开山祖师,被后世尊为“洞虚真人”的陈道益先师集内外家之长,精心悟创的结晶。

玄阴神掌为本门绝学,历来为掌门弟子所独有,代代单传,外人难得一窥其奥。

此功内外兼修,阴阳并蓄,既有强身健体之效,又有防身技击之用。

修炼此功有成者,双掌极具威力,轻施可发功疗疾,救人于危难之间;重发能开砖断石,伤人于无形之中。

凡被玄阴掌击中者,初时惟觉疼痛,数月后被击部位呈现朱红色掌印。

阴寒之气直透脏腑,寒气所至,周身麻木,形神俱损,非用同等功夫,难以解救。

故修此功者必以德为先,严守戒规,非遇困而不发,否则必贻害于世,有损武林之德。

玄阴掌以内功为基础,以意行气,以气发力,以内壮助外强;反之元气不足,自伤其身,望习功者慎之。

恩师至祥道长,为全真教龙门青虚派掌门宗师,武医俱佳,以擅长太乙玄阴掌而著称。

曾挟技遍游江湖,行医济世,救人无数。

本世纪初,恩师在归隐修道之前,将太乙玄阴掌等武功,以及丹道、医技传授给了笔者。

为弘扬本门绝学,以符恩师宏愿,造福人民,今将师授秘功玄阴掌公诸于世,让有志于武道者勤习之,慎用之。

不足之处,恳清武林同道不吝指正。

歌诀曰:
玄阴夺命掌,祖师道益传。

无极站桩功,神思入帝乡。

导引并吐纳,绵绵合太元。

发动迅且猛,神功天下扬。

一、玄阴神掌(内功)
(一)无极式每天卯时(5时—7时)面东自然而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五趾抓地,头虚领顶劲,双目微闭,舌舐上腭,下颏内收,身体正直,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手心向内,五指朝下。

凝神入静,默默调息,渐人虚无空明之无极境界。

此式练10-30分钟(见图1)。

要点:晨起行功时,宜先作热身运动,活动筋骨,吸清排浊。

然后摒除杂念,放松身心,按法作功。

“放松”与“人静”为此式要点。

站桩时要注意觉察思想中是否有杂念,身体哪个部位未放松,应及时纠正。

初练站桩,常有腰酸背困,呼吸不畅,杂念纷纭的现象,行功日久,心清神静,气血畅通,身体会出现发热发凉、发麻、蚁行等征验,都是功力长进的征兆,不必惊慌。

(二)双龙下海双脚不动,两手下垂于体侧,掌心向下,手指朝前。

吸气时两臂屈肘缓缓上提至与胸同高,掌心向下,五指朝前,自然分开。

意念天地混元之气如云雾一样从全身毛孔中采人丹田,同时小腹内收。

呼气时双掌缓缓下按于体侧,掌心向下,五指朝前,意念丹田之气沿任脉上行至膻中穴,分两股人腋下,沿手臂内侧之手三阴经注入掌心,从劳宫穴奔泻而出,人于地心。

同时提肛,五趾抓地,小腹外凸。

如此反复修炼49次(图2)。

要点:呼吸要深长自然,不要强吐硬憋。

动作须柔中带刚,协调自然。

上提下按,不能耸肩。

(三)金刚推山接上势,腿不变。

上身正直,头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双臂向前平行伸直与肩同高,掌心向前,掌指朝上,二目平视前方。

吸气时,双臂缓缓内收于肩前,肘尖下垂,掌心向前,掌指朝上,意念天地混元之气如云雾般从全身毛孔中采人丹田,小腹内收。

呼气时双掌平行,缓缓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掌指朝上,意念丹田之气沿任脉上行至膻中,分两股人腋下,沿手臂内侧之手三阴经注人掌心,从劳宫穴奔泻而出,同时提肛,五趾抓地,小腹外凸。

如此反复修炼49次(图3)。

要点:动作与呼吸要协调,双掌前推时,要用暗劲徐徐推出,柔中有力,不可僵硬。

(四)天王托塔接上势,腿不变。

上身正直,头虚领顶劲,双臂向上直举,以掌托天,掌心向上,掌指向后。

吸气时,两臂收缩于肩前,肘尖下垂,掌心仍向上,掌指朝后,意念天地混元之气如云雾般从全身毛孔中采人丹田,同时小腹内收。

呼气时,双掌缓缓上托,如托千斤重物。

意念天地混元之气由丹田上行至膻中,分两股人腋下,沿手三阴经注入掌心,从劳宫穴奔泻而出,同时提肛,五趾抓地,小腹外凸。

如此反复修炼49次(图4)。

要点:两臂收缩时,手背不可靠肩,大臂不可贴胁。

(五)二郎担山接上势,腿不变。

头虚领顶劲,身体正直,两臂左右平伸呈字形,掌心向外,掌指向上。

吸气时,两臂收缩,肘尖下垂,掌心向外不变。

意念天地混元之气从全身毛孔中采人丹田,同时收腹。

呼气时,双掌缓缓向外推出,意念丹田之气沿任脉上行至膻中,分两股人腋下,沿手三阴经注入掌心,从劳宫穴奔泻而出。

同时提肛,五趾抓地,小腹外凸。

如此反复修炼49次(图5)。

要点:双手外推时要有惟我独尊,排山倒海之气势。

(六)百川归海接上势,腿不动。

上身正直,双臂自然垂于体侧。

吸气时,双手呈八字掌外旋,从体侧上捧至头顶上方,掌心向下,十指相对,距头顶20公分,意念全身之气聚于百会。

呼气时双掌由百会沿体前下按至小腹,意念百会之气下行至丹田,同时提肛,五趾抓地,小腹外凸。

如此练习三次后,双手重叠,左手在内,右手在外,贴于丹田处,顺时针方向抟揉49圈,意念周身之气如百川归海,注人丹田。

练功完毕,散步片刻,待浑身清凉时即可收功(图6)。

要点:练功完毕,应依法收功。

揉腹力量要适中,意念要守于丹田。

否则气不归元,难以长功。

古人云:练功不收功,收获全白扔。

二、玄阴夺命掌(外功)
将千层纸(沙袋和麻布均可)固定于墙上,与胸同高。

练功者离墙三尺而立,双脚分开略宽于肩,身体正直,两手自然下垂于体侧,二月平视千层纸。

待人静调息三分钟后运掌。

吸气时,双臂屈肘约60度,立于胸前,掌心相对,掌指向上。

蓄气片刻,引丹田气注入右掌心。

喷气发声,口吐“嗨”音,右掌猛然以爆发力向前推击千层纸,掌心向前,掌指朝上。

同时身体下蹲成马步,左掌按于身体左侧,掌心向下,掌指朝前。

左手练法同右手,左右手交替练习亦可。

如此反复练习49次(图7)。

要点:吸气时全身要放松。

发力时要借扭腰送肩之力,一气呵成。

口吐“嗨”音,以音催气,以气催力。

身体下蹲与击掌要协调一致。

击打千层纸时五指要挖开,意念内力由掌心劳宫穴奔泻而出,将墙壁震碎。

此功为本门绝技,练功有素者,双掌有隔物传功之力,极易伤人,故请习者慎用。

注意事项:
1、修炼此功,须择环境幽静,林木茂盛,空气清新之地。

2、每日早晚练功各一次为宜,修炼内功一至三个月方可加练外功,否则内气不足,容易伤身。

3、练功前后要活动筋骨,按摩手臂手指,使气血通畅,由浅人深,循序渐进而练之。

4、过饥过饱皆不宜练功。

刮风、下雨、下雪、打雷、大雾天,或情绪不好时可暂停练功。

5、练功期间应节制房事,蓄精养锐,以利长功。

6、练成此功,掌力奇大。

被击者外现掌印,内透脏腑,形神昏损,极难解救。

故不遇歹人,不可出手,习者谨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