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梅兰芳学艺教案教学设计

梅兰芳学艺教案教学设计

梅兰芳学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学艺经历,感受其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3.通过学习梅兰芳的学艺故事,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追求卓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梅兰芳的学艺经历及艺术成就。

2.梅兰芳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

3.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学艺经历。

2.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梅兰芳,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对梅兰芳的了解。

2.梅兰芳学艺经历(1)教师讲述梅兰芳的学艺经历,让学生了解其成长过程。

(2)学生讨论梅兰芳在学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3.梅兰芳的艺术成就(1)教师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包括京剧表演、绘画、书法等方面。

(2)学生观看梅兰芳的表演视频,感受其艺术魅力。

4.小组讨论第二课时1.深入探讨梅兰芳的艺术成就(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2)学生分享自己对梅兰芳艺术成就的认识。

2.梅兰芳的勤奋刻苦精神(1)教师讲述梅兰芳勤奋刻苦的学习故事,让学生感受其精神品质。

(2)学生分享自己克服困难、勤奋刻苦的经历。

3.课堂小结(2)学生发表自己对梅兰芳学艺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课时1.课后作业分享(1)学生分享课后作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教师点评作业,给予鼓励和指导。

2.课堂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京剧表演,体验梅兰芳的艺术魅力。

3.课堂小结(2)学生发表自己对梅兰芳学艺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述梅兰芳的学艺故事,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了审美素养。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艺术,提高了学习兴趣。

5.课后作业分享和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了反思,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__是四年级上册统编版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__,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该课文所处的第七单元人文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侧重爱国主义情感的渲染。

而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__的主要内容”,该语文要素侧重于策略。

基于本单元组的导向,个人觉得首先要确定__的教学核心,也就是我们的“靶心”。

落实到__,笔者定下的“靶心”是:以感受梅兰芳高贵人格与民族气节为主,在阅读感受中渗透策略教学,并进行适当思维训练。

关注文本和语文要素并行,让学于生,是本设计的着力点,目标指向“生本课堂,快乐学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词语归类、联系上下文、同伴互助等方式,了解“旦角、沦陷、租界、侵略者、深居简出、斩钉截铁”等词语意思。

借助提问的方法,概括梅兰芳拒绝演出的几件事,通过串联的方法,把握__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学以致用,复习第二单元提问策略)聚焦重点段落,运用读悟结合的方法,升华梅兰芳的人格与气节,感受其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教学准备:学生:教材、作业本、书写用品。

2.教师:课件、板贴、教案。

四、教学过程:自我介绍第一次见面,我们先认识一下,我姓蔡,大家可以叫我——,谁来跟我打个招呼吧?蔡老师你好,您好,真有礼貌,很高兴认识你,我也很高兴认识你,在我们学校,大家都喜欢叫我蔡蔡老师,叫叫我。

还有点时间,大家可以读一读课文。

准备好上课。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上课。

第一板块播放视频,揭示课题1.播放视频通过预习,大家知道课文介绍了哪位人物吗?板书——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认识他。

梅兰芳微课介绍。

(太快)现在,你应该对梅兰芳有了一定了解吧?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ppt)——学生读,板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3.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导入】回顾全文,引出新知1.(出示照片)这是谁?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他。

想目睹一下他的舞台形象吗?2.看完后,有什么感受?这就是梅兰芳痴迷一辈子,探索一辈子的舞台,这舞台就是梅兰芳的生命。

然而在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却企图利用他演出的力量来美化他们的丑恶行径,以至来粉饰太平,面对一次次的邀请,梅兰芳是怎么做的?回忆一下,文中一共写了哪几件拒绝日本人演出的事?(指名回答,板书内容) 3.是啊,拒绝一次可以,连续拒绝五次又是何等人能做到的呢?文中的丰子恺先生是怎么赞美他的?(指名读后齐读)4.明知道唱戏就是自己的饭碗,视艺术为生命,没了艺术,不就等于要了他的命吗?那他为什么偏偏要摔自己的饭碗呢?(爱国)这节课我们那就从后三件事中,细细品悟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讲授】自读自悟,学习新知(一)自读自悟“避港拒演”。

1.出示“避港拒演”自学要求: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第三件事,画出能够体现梅兰芳爱国精神的句子,并在句子的旁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体会。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1) 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出-------他对这些不屑一顾。

(2) 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顺势做句式练习,引导学生想象,梅兰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宁愿( ),宁愿( ),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3) 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一等奖(锦集3篇)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一等奖(锦集3篇)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一等奖(锦集3篇)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一等奖1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

2.能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3.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2.通过听读、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2.体会激越的语言,并学习运用,尝试表达。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

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喜欢劲舞学生可能回答:带劲、有节奏、能使生命得到宣泄等等,于是引出,在黄土地上也有这样如火一样热烈的舞蹈和音乐,那就是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问:你看了这些画面,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谈一谈观后感)导入: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教学活动2美读课文,学习新课第一板块:朗读,感知1、读课文。

(1)预读,学习生词瞳(tóng)仁恬(tián)静晦(huì)暗羁绊(jībàn)蓦(mò)然冗(rǒng)杂戛(jiá)然磅礴(pángbó)(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

)(2)指导朗读和学生朗读。

2、明结构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第1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崔峦先生说过:“略读课更需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本课设计力求突出学生自主性阅读,采取“问题导读”式的思路,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入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以此感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整理梅兰芳的相关资料、京剧中角色分类的相关知识、图片及微视频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搜集资料,阅读有关梅兰芳的其他故事或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文释题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京剧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梅兰芳——这位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

(板书:梅兰芳)2.简介梅兰芳,简单了解京剧中的“旦角”。

可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或微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旦角”。

PPT出示1: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PPT出示2: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

“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穿花盆底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第1篇】梅兰芳蓄须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掌握“宁、要”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3.感受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难点感受梅兰芳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

1.字词教学本课的生字都是会认字。

其中“订、宁、妄”都是后鼻音,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发音要到位,不要读成前鼻音。

同时,在教学时,让学生在课文中先读一读词语,然后再试着朗读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后朗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的程度。

2.阅读理解认真研读课文,弄清课文要讲述的四件事情:“避港拒演”“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自伤身体”,其中“自伤身体”这件事写得最详细。

先弄清课文的几个小故事,然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通过找出梅兰芳拒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体会梅兰芳的可贵品质。

3.表达运用想象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时的心情、动作、神态,从中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在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梅兰芳的爱国精神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想对梅兰芳先生说的话,这样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预习提纲(1)搜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理解生字,记忆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出文章的四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京剧视频选段。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播放视频,引入课题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视频。

(播放梅兰芳京剧选段)2.这就是京剧,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音乐鉴赏《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设计.doc

音乐鉴赏《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设计.doc

音乐鉴赏《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设计没有什么比音乐更美好。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音乐鉴赏《京剧大师梅兰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音乐鉴赏《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一教学思考1、如何引导学生从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地学习京剧。

2、如何通过了解京剧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京剧的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对京剧学习的认识。

3、引导学生理解京剧是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的地位,从文化的角度更深地理解京剧。

教材分析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将京剧上升到国宝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暗示。

教材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通过了解、学习、尝试,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术的发展历史。

教材注重京剧学习中的欣赏,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了解京剧的唱腔。

从而更多的学习了解京剧。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对京剧缺乏兴趣,学生感到京剧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

但是学生对梅兰芳还是比较熟悉,这样的课如果教师讲述,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如果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讲解自己了解的艺术家,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

本课教学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将学习的兴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是乐意的。

高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和思考,京剧学习通过了解梅兰芳、了解京剧,从而了解京剧文化。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京剧的相关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了解京剧的行当、伴奏、京剧的四式,通过京剧的实践练习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

教学设计《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学设计《京剧大师梅兰芳》
[播放视频“民族气节”]
师:同学们,是什么折服了上田宏?
师:对,大义凛然的民族的气节,就是这样一种高贵的爱国主义的民族气节,让一个曾经是我们民族敌对的日本的民众都对他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敬意。
生:民族气节。
【讲授】课堂小结
师:是啊,作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他热爱戏曲,传承着民族文化;作为京剧“梅派”创始人,他投身戏曲,创新者民族文化;作为一名爱国者,他德艺双馨,用生命谱写着民族文化。如今,一代名师虽离我们远去已有半个多世纪,但历史不会忘记,作为中华民族传承者的我们更不会忘记,同学们,就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位京剧大师的名字——[学生一起说]梅兰芳!
【讲授】感悟梅兰芳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之美
师:至此,我们感受了梅派细致委婉的唱腔之美,细腻柔和的伴奏之美、典雅流畅的身段之美以及抑扬顿挫的念白之美,这便是梅兰芳浓浓的的艺术之美的魅力所在。但我想,作为一个日本的漫画家上田宏,梅兰芳先生的身上应该还有另外一种魅力在折服着他,使他坚定不移地以他为原型创作漫画吧。那么究竟又是什么呢?
3、能力目标:
学唱京剧片段,感受唱腔之美; 学念京白片段,揣味念白之韵;学练京舞片段,体验身段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感受其艺术表演特点。
【教学难点】感知体验梅派唱腔、念白、身段等特点。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讲授】感受梅派细腻柔和的伴奏之美
①师:那么刚才在我们静心聆听梅派的唱腔之美的同时,不知大家是否注意了伴奏,首先请告诉老师,京剧中伴奏乐器通常是什么啊?
师:那京胡的音色是怎样的呢?
[播放京胡音色]
②师:那么现在请听,你觉得京胡这种高亢嘹亮的音色在这里明显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梅兰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品味文章精彩词句,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梅兰芳几个小故事。

难点:指导学生了解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圣人”孔子,也了解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还领略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的风采。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国粹戏曲大师,他是谁呢?——梅兰芳
现在让我们走近进梅兰芳,来看看梅兰芳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
2.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分段
(一)第1~2段:上海沦陷,拒绝为日本电台播音
(二)第3~4段:拒绝为日本侵略者登台唱戏
(三)第5~6段:避居香港,再次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
(四)第7~12段:香港沦陷,蓄须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五)第13~14段:回到上海,留须自伤并多次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3.初读感知: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句子?你可以从中读到什么?
三、细读课文
1、朗读课文第一、二部分,想想,这是写的哪些事?你感受到梅兰芳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读出来?(从了解人物的三个角度分析)
2、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想想这部分写的是哪件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3、默读课文第四部分,这又是写的哪件事?勾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4、读课文第五部分,想想:梅兰芳还做了哪些事情令你感动?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他态度坚决的词语。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并想想你能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四、总结全文
1、课文介绍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
2、你从梅兰芳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3、从本文中我学到了哪些写法?
五、作业
六、板书
梅兰芳
(1-2):上海沦陷,拒绝播音;
(3-4):拒绝登台演戏;强烈的爱国情怀
(5-6):避居香港,再拒绝登台演戏;崇高的民族气节
(7-12):香港沦陷,蓄须拒绝演出;
(13-14):回到上海,留须自伤拒绝演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