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

2014.08.5

》课程标准《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 1 课程定位.1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

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的模型为主线,讲述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通信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使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基本的分.

析、设计方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系统讲述通信领域的“通信系统传输与交换原理”、“通信介质”、“光通信系统”、“通信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等各类专业知识,以及“通信接入网”的专业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新;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对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一般模型

能描述模拟信源数字化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关键技术)(2掌握PCM3)信号的再生中继传输,了解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掌握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知道四相调相系统和其他调制方式(4)了解同步及数字复接原理 5)()、技能目标2 (1)能熟练使用通信原理实验箱; 2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并用相关软件仿真的能力;)(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3))、素质目标3 (1)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

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3()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3、课程内容

表1 “通信技术基础”项目简表

4、考核评价

《》理实一体课程从注重知识性考试转变为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进通信技术基础行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是以各个学习项目为载体作为考核评价单元,以每个项目中的各个人物的完成情况为依据,从职业素养养成、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三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程评价突出“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企业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由单项项目考核和综合任务考核组成,单项项目考核成绩占的70%,综合任务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附表2 单项项目考核评价表(占70%)

班级姓名

综合任务考核包括:

职业素质考核:考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对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实操时的规范操作等情况进行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

理论考核:针对每个学习项目中各个任务涵盖的基本知识,以“应知应会”为标准进行考核,通过作业、口试、笔试等方式进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善于总结的习惯,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控制。

实践考核:针对每个学习项目中各个任务要求的实践技能,以“熟练规范操作”为标准进行考核,通过实际操作、过程考核等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通过职业技能。综合任务考核见表3。

表3 综合任务考核评价表(占30%)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实训》课程标准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实训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开设学期:第2学年第2学期 学时:32 学分:2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的后续综合性单列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学习认知通信交换网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力求科学地反映通信交换网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培养学生通信交换网组建与维护相关工作技能,突出强化实践操作技能,促进处理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课程的前驱课程为《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后继课程为《通信工程勘测与制图》、《通信线路工程与施工》。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按照通信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运用通信交换网相关仪器、设备完成通信工程中的通信交换网设计、施工、管理与运维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取得中级机务员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必须)、助理交换工程师行业企业职业资格认证(鼓励)。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实训内容,构建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型的实践技能训练体系,以工作项目为导向创设情境,融入中级机务员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助理交换工程师行业企业职业资格认证考评内容,促进学生职业化知识、技能综合水平素质的提高。 本课程标准以通信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对通信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中级机务员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助理交换工程师行业企业职业资格认证相关考评的要求,以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的工作过程为中心,充分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改革思路,整合实训项目为“C&C08程控交换机体系结构认知”(建议7学时)、“C&C08程控交换机硬件数据配置”(建议7学时)、“C&C08程控交换机基本用户数据配置”(建议7学时)、“C&C08程控交换机Centrex与小交连选数据配置”(建议7学时)、“C&C08程控交换机PSTN新业务”

全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2012年全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教育叙事报告、教学设计、教育主题网站、数字故事和VCT参评作品信息表 我(们)在此申明所报送作品是我(们)原创构思并制作,不涉及他人的着 作权。 作者签名:1、荣芳 2、 3、 论文题目:浅谈如何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效率

姓名:荣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6年10月 学历:大专 专业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崇左市江州区江南第一小学(532200)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r 浅谈如何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数学教学效率荣芳崇左市江州区江南第一小学邮编:532200 【摘要】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常感枯燥乏味,有时无论教师怎样讲都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即使能强迫他们去死记硬背,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适量地运用电教手段,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实际,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教媒体点拨演示引导 一、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 对于小学生,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动画式的演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能把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转换过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使之很快以良好、愉悦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教学“比多少”时,我创设情境,讲《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故事,我运用课件演示:画面出现小兔们搬砖扛木棒的情境,及流水“哗哗”的声音,镜头依次出现未盖好的房子及石桌、石桌上的水果等。大家听说这个消息,都来帮忙,小猪们干得最卖力,瞧!他们一个个累得哼哧哼哧的,脸上的汗不住地往下流,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一直帮小兔们把房子盖好,真是好样的!小朋友,仔细观

现代通信新技术小论文

学号《现代通信新技术》课程论文题目: 下一代网络技术(NGN) 作者班级 院别专业 完成时间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电信管制的开放,IP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新业务的需求的增加,都给电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构建以及发展现状及趋势做出了研究,同时对下一代网络中所用技术一一做出解释,并由此得出下一代网络实现所需技术。 关键词:NGN概况;NGN构件;支撑技术;发展趋势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opening of the controlled telecommunication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P network and people’s increasing demand for new business , new challenges are supposed to be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This paper does a research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 th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and makes explanationins for all the technologies involed in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in detail ,which concludes the technologies needed for the realization of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Keywords:NGN profile NGN components suppor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t

中小学信息课程标准(完整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针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将创客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做中学”,“快乐学习”,“协作学习”来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创客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研究 创客,英译为“Maker”或“Hacker”,主要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能将新奇有趣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两者都包含“创新、实践”。创客教育是指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创客教育根本的理念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开发,使学生从知识的消费变成知识的创造者。 1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常见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是注重实际操作的一门学科,但是目前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普遍采用讲授演示法、讲练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单纯的讲授演示与讲练结合更适合基础知识、简单技能掌握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却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造空间,很难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信息化社会,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也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创客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意义 将创客教育理念融合到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去,就是让教学回归到关注实践操作和创新的本位上。通过实践反馈理论教学,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通过将创新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借助于创客教育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创意变成最终的成果,这样的创新教育能够有效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创造者”。 3创客教育理念下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研究 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会让学生在一个“真空”的环境中,使所掌握的知识和问题脱离。为改造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融合创客教育理念,构建出更加完善的适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PowerPoint课件制作为例,设计了创客教育理念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实施流程。PowerPoint课件制作实践性很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去用,在反复的探索过程中,本人发现把创客理念融入教学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1情境创设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来引导学生一步步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出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活动开始,为了使学生对PowerPoint课件的结构、内容、制作思路有个总体认识,为后面的扩展任务做铺垫。本人首先给学生呈现两份课件,一份是未经过加工修饰的,一份是已加工修饰的,通过提问:这两份PowerPoint课件比较,(可以从观赏性、结构性、实用性等方面考虑)有什么不同?学生积极比较和分析作品结构、内容、制作思路,课堂上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高涨,对新知识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3.2要点讲解

通信技术与现代生活论文

课程论文

摘要: 20世纪是全球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纪元,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的通信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切切实实发生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新中国建立几十年以来,人民的生活从饥饿到温饱,过上温饱生活之后,人民开始追求更加高品质的生活,也希望生活能更加便利;同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渐渐进入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于是中国也加入了世界信息改革时代。 古代“烽火”传递战况信息的时代、“快马加鞭”递送重要信件、以至于后来的“飞鸽传书”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书中悠久古老的一页,从时间上计算,中华5000年的信息技术发展也不及最近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上海滩”风靡一时的“大哥大”,在物价水平非常低的时代,一部大哥大售价高达几万;渐渐传呼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拥有一部传呼机也是一件乐事,当所有人都以为传呼机时代会持续时,没过两年,传呼机飞速般的消失了;随着而来的是彩色电视、传真机、电话座机、手机、电脑等,这时这些新型通信工具刚刚出现在人们意识中,可是当时这些通信工具并不普遍,技术尚待改进,供给较少,价格昂贵,只有家境富裕或者公司才有资金使用这些高科技产品,普通民众也不曾“奢望”拥有这些高科技产品。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不过就是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手机、电话、彩电、电脑、Internet走进全球绝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中,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一部手机,或者不仅仅一部手机;电脑也遍及于家家户户,手机、电脑、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现代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也随之发展着巨大的变化。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同万里之外的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思想认识、交流经济信息、商讨学术见解;利用网络选购各种物品,接受优良教育;利用网络还可以欣赏到想要看的全世界的优秀文化艺术节目全球将形成一种崭新的信息与通信网络系统,它能以更快的速度传送和处理数量日益增加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将严重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竞争对抗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以下是现代教育技术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现代教育体系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2、浅论现代化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3、现代化教育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初探 4、浅谈现代化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 6、浅谈现代舞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7、现代化教育技术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8、从现代化教育到合作安全教育 9、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的主体性原则及其现代走向 10、学校管理困境及现代化教育管理制度构建思考 11、幼儿园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与研究 12、语文教学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弊端略说 13、简论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14、论如何更好地将现代化教育融入藏区幼儿园教学 15、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16、浅谈运用现代化教育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7、现代化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相结合的应用研究 18、现代化教学措施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区域内开展网络教研的研究与实践 20、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21、新课程算法教学给我的启迪 22、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23、用网络学习评价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4、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实践研究 25、网络化多媒体教室的预约管理模式 26、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应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 27、浅谈信息技术教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28、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之我见 29、感悟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现代通信新技术论文

现代通信新技术 报告 班级:电子(2)班 姓名:陈波 学号: 1005074026 指导教师:张倩 成绩: 合肥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下一代网络技术 摘要: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电信管制的开放,IP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新业务的需求的增加,都给电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构建以及发展现状及趋势做出了研究,同时对下一代网络中所用技术一一做出解释,并由此得出下一代网络实现所需技术。 关键词: NGN概况 NGN构件支撑技术发展趋势 1引言 NGN(下一代网络)是目前通信业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人们希望通过NGN来解决目前各类网络中的许多问题,如网络安全问题、QoS问题、网络融合等。研究组对此进行了不少标准化工作推进,明确了一些问题,取得不少进展,因特网与电话网相比,简单性与安全性是一个弱点。于是,集合了ip网络的长处的下一代网络NGN出现了。它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它允许用户对不同业务提供商网络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动性,实现用户对业务使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它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的基于分组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NGN是基于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是可以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全开放的宽频网络平台体系,至少可实现千兆光纤到户。NGN能在目前的网络基础上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服务,还能把现在用于长途电话的低资费IP 电话引入本地市话,有望大大降低本地通话费的成本和价格。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 NGN概况 2.1 NGN的基本概念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又称为次世代网络。一般认为下一代网络基于IP,支持多种业务,能够实现业务与传送分离,控制功能独立,接口开放,具有服务质量保证和支持通用移动性的分组网。NGN的主要思想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以统一管理的方式提供多媒体业务,整合现有的市内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基础上(统称FMC),增加多媒体数据服务及其他增值型服务。其中话音的交换将采用软交换技术,而平台的主要实现方式为IP技术,逐步实现统一通信其中voip将是下一代网络中的一个重点。 NGN是一个分组网络,它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多种业务,能够利用多种带宽和具有QoS 能力的传送技术,实现业务功能与底层传送技术的分离;它允许用户对不同业务提供商网络的自由接入,并支持通用移动性,实现用户对业务使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它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 1.概述 1.1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作为信息类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 通信的知识及应用。 总时间:课内64学时。学分:4 1.2课程作用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原理等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原理,尤其是TCP/IP协议簇和IEEE 802系列,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本专业服务,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材。 1.3课程设计 1.3.1课程设计理念: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重要过程,是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两部分。通过实验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是为了巩固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教学所学知识、检验教学效果、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熟悉局域网中搭建小型局域网基本方法,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并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现代通信关键技术(5000字论文)

现代通信关键技术 摘要:信息智能处理技术是信号与信息技术领域一个前沿的富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它以人工智能理论为基础,侧重于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包括计算机智能化(文字、图像、语音等信息智能处理)、通信智能化以及控制信息智能化。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就是将多种数据信息处理的智能化,逐渐符合用户要求的信息的过程。数据融合技术,例如,信息特征识别和数据融合,物理信号处理和识别等。除了需要人工智能理论的支持以外还需要进行智能信号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本文将围绕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索进行展开。 关键词:智能技术、3G技术、光纤、蓝牙 1、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电子式互感器和智能断路器逐渐取代常规互感器和常规断路器。例如,高速嵌入以太网的出现,取代了大量的二次电缆布线,使得间隔层和进程通信之间的信息传输、间隔层内部的信息传输也实现了网络化,随着变电站内一个新的网络——进程通信网络就此出现,二次系统的通信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由于旧产品的兼容、新方案的融合,全数字化的变电站不可能一蹴而就,实际的应用总是要滞于其后的,因此可以将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三种接线方式:点对点方式、进程通信网络方式、进程通信网络和站控层网络合并方式。 2、融合信息智能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科技日新月异,随着信息融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由原来的军事领域逐步扩展到民用领域,并且越来越深入与广泛的应用在其他各个领域。在我国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索,特别是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中的探索前景上仍然不太明确。因此,结合目前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来进行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中的探索:1)合变电管理,研究人工智能在信息融合中的应用,利用实验对信息融合系统的数据类别的管理方法进行考察,建立信息融合系统性能评估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变电管理数字化,进过收集方法、组织方法的总结得出最合理的应用方式[1]。2)通过实验研究可计算的、复杂度低的有效算法和模型建立计算对数据融合进行功能分析,并结合变电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研究。3)通过建立和研究知识和数据的获取开发通用软件包,开发出具有推理和知识更新的的新的处理技术,以适应市场积极的需要,开发出各种平台的公用库和通用软件包。 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中的发展,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通过信息智能化技术,使各种智能化装置LED具备了数字化、低功耗的特点。同时已经逐步实现了模式发展。但是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的应用仍然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3、借助3G实现多媒体新闻网络直播 随着通信技术、广电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三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节目制作形式、节目播出形式都将产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伴随着3G技术的推广应用,传统的互联网发布方式正在经历着严峻的挑战。互联网的生命在于即时,在于多媒体形式的展示,这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网络媒体不仅需要对现场新闻的多媒体即时采集、即时编辑,也需要借助新技术实现即时发布。为了顺应网络媒体发展需要,沈阳网以应用3G技术为契机,在实现三网融合业务应用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和创新,大胆尝试应用3G技术进行网络新闻的多媒体直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利用3G技术实现网络上传发布,比使用卫星上传发布成本低、操作简便,特别适合即时的网络新闻视频直播。但是,简单应用3G技术上传存在有时带宽不足、运行不够稳定等问题。沈阳网针对3G直播系统试运行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与有关技术研发单位一起大胆嫁接新技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比如,用硬盘延时取代延时硬件。将编码后的

接入网技术课程标准

《接入网技术》课程标准 英文名称:Access Network technology 课程时数:50学时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必修学分数: 2.5学分 教学对象:通信工程建设与管理专业(本科)考试类别:考试 授课教研室: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接入网技术》是本科教育通信工程建设与管理专业学员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是学员学习接入技术、了解光纤接入工程设计规范、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岗位任职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2.经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应用、分析讨论等过程,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促进接入网技术知识的理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3.以基本知识为基础,注重知识应用研究,强调多学科交叉应用意识,把握光纤接入、无线接入、视频接入、ADSL接入的应用方法,提高岗位任职能力。 4.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鼓励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手段进行探讨和发现。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结构。依据教学对象的生源特点和认知规律,为提高学员任职能力,本课程内容分为接入网技术概述、铜线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网接口技术、接入网网管技术等部分,各部分以技术的提出与发展历史、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系

统应用为主线,揭示接入网技术本质,以宽带光纤接入网工程为实例,阐述接入网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规范。紧贴通信岗位实际,满足通信人才培养的需要。 2.教学实施。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讲授、巩固练习、总结提高、课外作业、考核评价等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和学员岗位任职的特点,以接入网技术为基础,以研究问题的方法为重点,从生活中的各种通信实现技术入手,提出问题,剖析问题,得出结论,指导应用。通过课堂讲授使学员重点理解接入网技术的基本概念、须解决的问题和关键技术;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互动;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手段。选择启发式、讨论式、自学辅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4.课程评价。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调节,坚持教学过程的全程评价,采用平时作业与课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真实、公正地反映学员的学习情况。通过每期课程结束时的评价工作,促进教员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活动的改进等。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阐述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ADSL接入技术、VDSL接入技术、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技术、以太网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等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解释接入网接口和网管技术的基本概念,能够举例说明这些技术的应用,知道宽带光纤接入工程设计规范,能够利用已学知识技术分析解决相应实际问题,为今后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分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接入网的基本概念,举例说明接入网提供的综合接入业务。 (2)说出铜线接入技术的含义,简述其工作过程,举例说明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简述Cable Modem的系统结构,举例说明Cable Modem的应用。 (4)简述以太网技术在宽带接入领域的应用,举例说明以太网构建方法。 (5)描述APON、EPON和GPON等光纤接入系统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举例说明APON

最新无线通信技术基础知识(1)

无线通信技术 1.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连接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之间提供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是信息传输的实际载体。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都是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电磁波频谱的使用从根本上决定了通信过程的信息传输能力。 传输介质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有线通信,②无线通信,③光纤通信。 对于不同的传输介质,适宜使用不同的频率。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不同传输媒介可提供不同的通信的带宽。带宽即是可供使用的频谱宽度,高带宽传输介质可以承载较高的比特率。 2无线信道简介 信道又指“通路”,两点之间用于收发的单向或双向通路。可分为有线、无线两大类。

无线信道相对于有线信道通信质量差很多。有限信道典型的信噪比约为46dB,(信号电平比噪声电平高4万倍)。无限信道信噪比波动通常不超过2dB,同时有多重因素会导致信号衰落(骤然降低)。引起衰落的因素有环境有关。 2.1无线信道的传播机制 无线信道基本传播机制如下: ①直射:即无线信号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 ②反射: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反射一般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墙壁表面发生; ③绕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锐的物体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 ④散射:当无线路径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这种障碍物体的数量较多的时候发生散射。散射发生在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上,一般树叶、灯柱等会引起散射。 2.2无线信道的指标 (1)传播损耗:包括以下三类。 ①路径损耗:电波弥散特性造成,反映在公里量级空间距离内,接收信号电平的衰减(也称为大尺度衰落); ②阴影衰落:即慢衰落,是接收信号的场强在长时间内的缓慢变化,一般由于电波在传播路径上遇到由于障碍物的电磁场阴影区所引起的; ③多径衰落:即快衰落,是接收信号场强在整个波长内迅速的随机变化,一般主要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 (2)传播时延:包括传播时延的平均值、传播时延的最大值和传播时延的统计特性等; (3)时延扩展: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沿不同的方向到达接收端会引起时延扩展,时延扩展是对信道色散效应的描述; (4)多普勒扩展:是一种由于多普勒频移现象引起的衰落过程的频率扩散,又称时间选择性衰落,是对信道时变效应的描述; (5)干扰:包括干扰的性质以及干扰的强度。 2.3无线信道模型 无线信道模型一般可分为室内传播模型和室外传播模型,后者又可以分为宏蜂窝模型和微蜂窝模型。 (1)室内传播模型:室内传播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覆盖范围小、环境变动较大、不受气候影响,但受建筑材料影响大。典型模型包括: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Ericsson多重断点模型等; (2)室外宏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架设较高、覆盖范围较大时所使用的一类模型。实际使用中一般是几种宏蜂窝模型结合使用来完成网络规划; (3)室外微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的架设高度在3~6m时,多使用室外微蜂窝模型;其描述的损耗可分为视距损耗与非视距损耗。

现代通信技术论文

华南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技术选讲 论文题目先进制造与现代通信技术 学生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4班 学生姓名(学号)魏鑫钰 0423 完成时间2016年11月30日 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通信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科学技术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了,有人曾经认为传统制造业已经是“夕阳工业”了,但很明显的就是到现在为止,这些工业都还没有正是走向衰落。走进当今的制造业工厂,企业,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了到它之所以还存在的原因,那就是现代各种技术的应用使得制造业又重新恢复了他当年的地位,即使不能占领产业的一大份额,但起码不至于衰落。所以,传统的机械制造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制造需求了。所以先进制造技术的出现便可以弥补这一项空白,使生产达到空前的繁荣。 因此,国家也认识到了制造业的 潜力和当前的瓶颈压力,决心鼓 励和支持制造业以实现制造业的 蓬勃发展,使中国制造升级为中 国智造。如果中国的制造能在这 个阶段与电子信息技术有机的结 合起来,中国的制造就会取得以期的成就。

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与特点一般认为:先进制造技术是指制造业(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工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现代通信技术)、 自动化控制理论技术(自动化技术生产设备)、材料科学、能源技术、生命科学及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中产品设计、制造、管理(检测)、销售、使用、服务(售后服务)以及对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这样一个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竞争能力,取得(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理想经济技术综合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而电子技术中的现代通信技术又是极其重要的,没有了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现代制造中的很多关键环节就会瘫痪,因此我就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在过去10年中,香港制造业中大约有80%~90%的厂家把劳动密集型及附加值较低的工序转移到珠江三角洲,独资或与内地合资开办了4万多个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00万人。香港利用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从来料加工装配中每年获取数百至一千亿港元的利润;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而言,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繁荣,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是随着国际和大陆经济环境的变化,必须重新认识香港和内地的这种低层次的合作和优势互补。例如,如何利用国内的智力资源、专业人才及企业大量剩余的生产能力?如何发挥香港对市场需求反应迅速和制造企业规模较小这两大特点?如何减

通信电工课程标准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 (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课程) 课程名称:通信电工 适用专业:移动通行技术 课程代码: 学时:64 学分:4 编制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编制人:李新 审核人: 编制时间:2012年7月1日 1 通信电工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通信电工》是高职高专院校移动通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后续的高频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是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最基本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本课程强调基础知识,突出能力培养,注重实用原则,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 表1 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移动通信专业专业必修 本课程在移动通信专业教学中为以后专业课的基础课程课程功能 X 前导课程X 平行课程高频电子技术后续课程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电工基础技术等移动通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 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题目选题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题目选题 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以下是现代教育技术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现代教育体系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2、浅论现代化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3、现代化教育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初探 4、浅谈现代化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 6、浅谈现代舞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7、现代化教育技术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8、从现代化教育到合作安全教育 9、邓小平现代教育思想的主体性原则及其现代走向 10、学校管理困境及现代化教育管理制度构建思考 11、幼儿园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与研究

12、语文教学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弊端略说 13、简论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14、论如何更好地将现代化教育融入藏区幼儿园教学 15、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16、浅谈运用现代化教育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7、现代化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相结合的应用研究 18、现代化教学措施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区域内开展网络教研的研究与实践 20、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21、新课程算法教学给我的启迪 22、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23、用网络学习评价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4、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的实践研究 25、网络化多媒体教室的预约管理模式 26、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应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 27、浅谈信息技术教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28、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之我见 29、感悟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30、高中新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究 31、如何在新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3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WORD小报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3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点评

现代通信技术论文

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光纤通信的时代,光纤宽带也就应运而生了。光纤通信的诞生与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光纤通信传输具有频带宽、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电信管理体制的改革,光纤通信将呈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本文介绍了光纤宽带的原理,从它的利与弊入手,分析了现在光纤宽带的普及情况,最后展望了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光纤宽带;利;弊;发展趋势

1.课题背景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通信向大容量、长距离的发展已经是必然趋势。由于光波具有极高的频率(大约3亿兆赫兹),也就是说具有很高的带宽,可以容纳巨大的通信信息,所以用光波作为载体进行通信也随着发展起来。 为了适应网络发展和传输流量提高的需求,传输系统供应商都在技术开发上不懈努力。富士通公司在150km、1.3μm零色散光纤上进行了55x20Gbit/s传输的研究,实现了1.1Tbit/s的传输。NEC公司进行了132x20Gbit/s、120km传输的研究,实现了2.64Thit/s的传输。NTT公司实现了3Thit/s的传输。目前,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光纤传输方面实现了10.96Thit/s(274xGbit/s)的实验系统,对超长距离的传输已达到4000km无电中继的技术水平。在光网络方面,光网技术合作计划(ONTC)、多波长光网络(MONET)、泛欧光子传送重叠网(PHOTON)、泛欧光网络(OPEN)、光通信网管理(MOON)、光城域通信网(MTON)、波长捷变光传送和接入网(WOTAN)等一系列研究项目的相继启动、实施与完成,为下一代宽带信息网络,尤其为承载未来IP业务的下一代光通信网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什么是光纤宽带 什么是宽带?宽带有很多各种各样不同的定义,普遍大家能够接受的认识,就是宽带是指能够同时传送大量交互式数字媒体信息、高速互联网,并具备永远在线功能的一种手段。宽带首先意味着高速。光纤宽带就是把要传送的数据由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行通讯。在光纤的两端分别都装有“光猫”进行信号转换。光纤是宽带网络中多种传输媒介中最理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传输容量大,传输质量好,损耗小,中继距离长等。光纤传输使用的是波分复用,即是把小区里的多个用户的数据分别调制成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一根光纤里传输。 光纤接入是直接入网中传输媒介为光纤的接入网。光纤接入网从技术上可分为两大类:有源光网络(AON,Active Optical Network)和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有源光网络又可分为基于SDH的AON和基于PDH的AON;无源光网络可分为窄带PON和宽带PON。 由于光纤接入网使用的传输媒介是光纤,因此根据光纤深入用户群的程度,可将光纤接入网分为FTTC(光纤到路边)、FTTZ(光纤到小区)、FTTB(光纤到大楼)、FTTO (光纤到办公室)和FTTH(光纤到户),它们统称为FTTx。FTTx不是具体的接入技术,

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通信技术基础》课程标准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 2014.08.5

》课程标准《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 1 课程定位.1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通信技术专业、 通信网络与设备、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掌握较广泛的现代通信理论和基本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以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以通信系统的模型为主线,讲述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通信系统性能的分析方法,使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特别是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基本的分. 析、设计方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系统讲述通信领域的“通信系统传输与交换原理”、“通信介质”、“光通信系统”、“通信交换系统”、“移动通信”等各类专业知识,以及“通信接入网”的专业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新;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通信技术与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对通信网络的初步分析与系统建设能力。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一般模型 能描述模拟信源数字化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关键技术)(2掌握PCM3)信号的再生中继传输,了解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掌握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知道四相调相系统和其他调制方式(4)了解同步及数字复接原理 5)()、技能目标2 (1)能熟练使用通信原理实验箱; 2具备对简单通信系统进行建立模型、定性分析、并用相关软件仿真的能力;)(能对给定的通信电路进行调试;(3))、素质目标3 (1)学会一定的沟通、交际、组织、

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3()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3、课程内容 表1 “通信技术基础”项目简表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中) 通信技术基础知识(中) 什么是移动电话网? 移动电话网就是可以使移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的网络。我国自1987年开始开通移动电话业务以来,移动电话迅猛发展,用户增长迅速,到现在我国已经出现了五种移动电话网共存的局面,这五种网各有不同的通话范围和不同的业务功能。用户选择配备移动电话手机时,需要对现有的五种网有所了解。 我国的五种移动电话网又被称为A、B、C、D、G网,其中A网和B网是模拟网,C、D、G网是数字网。 1)A网和B网:模拟移动电话网 模拟网是我国早期建设的移动电话网。由于各地分别建设、时间先后不同,又有爱立信和摩托罗拉两大移动电话系统等原因,模拟移动电话网形成了A网和B网系统,A网地区使用A网的手机,B网地区使用B网的手机。A网的地区是北京、天津、上海以及除河北、山东以外的全国各地。可见在大部分地区是共存的,但原来是不能互通的。B网的地区主要是在北京、天津、上海、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四川、黑龙江、山东等地。1996年1月起,我国各省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实现了联网,模拟移动电话已有可能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实现自动漫游。但是,如果要从A网区到B网区,需要用户在自己的手机上进行操作,将手机转换为B网,否则不能使用;如果从B网区回到A网区,也必须先在手机上操作,将手机变回才能使用。变换的方法可见说明书。 2)C网:CDMA制式移动电话网 C网是指CDMA(码分多址)制式的移动电话网,CDMA制式是接通率高、噪声小、发射功率小的新型数字网,能实现移动电话的各种智能业务。我国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等市建设了C 网,沿海的10省也在建设,已经建成的城市间已联网,使用CDMA手机可以在上述地区漫游。 3)G网:全球通(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建设“全球通”(GSM)数字移动电话网,这就是G网。数字网具有许多新的业务功能,特别是具有漫游范围最为广泛的特点,因而被称为“全球通”。G网工作于900兆赫频段,频带比较窄,随着近年来移动电话用户迅猛增长,许多地区的G网已出现因容量不足而达到饱和的状态。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近来又建设了“D”网。 4)D网:工作在DCS1800系统的移动电话网 它的基本体制和现有的GSM900系统完全一致,但工作于1800兆赫频段,需要用全球通1800的手机。如果使用双频手机,那么在G网中也能漫游、自动切换。现在有许多城市是DCS1800系统和GSM900系统同时覆盖一个地区,就称为全球通双频系统,使全球通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成倍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