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理论 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分类、技法理论及美术鉴赏常考知识点分析(上)

高中美术分类、技法理论及美术鉴赏常考知识点分析(上)

高中美术分类、技法理论及美术鉴赏常考知识点分析(上)美术基础知识是美术生在学习美术之初,就该掌握的,但很多美术生在学习美术之初都为了应试教育,一味地去掌握技法,而忽略了美术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所以本章节旨在让考生了解美术的基本分类,知道美术相关技法理论,如色彩、解剖、透视等理论知识。

首先,了解美术基本分类。

从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及工具媒介的划分,美术划分为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绘画艺术在考试中出题的概率较大,尤其以中国画为主。

中国画从题材上可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类,从表现手法上可以分为工笔、写意两大类。

雕塑是立体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从表现形式上主要分为圆雕、浮雕两类。

建筑艺术被人们称为“石头的史诗”,基本原则是实用、坚固、美观。

摄影艺术又被称为四条边艺术、瞬间艺术。

从美术作品的视觉形式及认知归类来划分,又可以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其次,掌握美术的一些基本技法理论。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以线条或明暗色面来描绘物象的单色画。

从目的和功能上说,一般分为创作素描和习作素描。

基本因素包括结构、形体、比例、明暗。

速写,是一种快速写生的绘画方法,按绘制时间长短分为时间较短的快写(一般15分钟)和时间较长的慢写(一般 30分钟)。

色彩现象,色彩写生时会产生色彩现象,包括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透视,客观物象与人眼的远近距离和空间方位的不同,会在视觉上产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或近长远短、近实远虚的透视现象。

这些都是常考概念,需理解后记忆。

第三,掌握人体结构和解剖学基础。

人体高度比例:站七——坐五——盘三半。

头部比例“三庭五眼”。

人体共有206块骨骼,人体全身的肌肉共约639块,需了解肌肉与骨骼所在的大概位置,这在考试中经常考到。

第四,掌握三大构成的相关知识点,尤其是色彩构成。

色彩三要素、色彩三原色备考时需分清楚:色彩三原色指的是红、黄、蓝,三要素指的是色相、明度、纯度。

武术复习试题及答案[1]

武术复习试题及答案[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 分共20分)(注意:各类题型引导语、小题得分和共得分,必须注明清楚。

本注意事项和上面方框及三角形可删除)1、武术:2、长拳:3、功法运动:4、“十二型”:5、武术基本功:二、填空(每空0.5分共25分)1、明清是武术的时期,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不同风格的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中,收入了 6篇, 38篇。

3、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

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4、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并于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武术锦标赛,以后每年举办一次。

5、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6、功法运动按其形式与内容可分为、、、 4种。

7、“武德”一词最早见于。

传统武德主要表现为“、、、、”等方面。

8、“长拳”一词最早记载于明朝戚继光的中。

9、长拳的姿势要求是、、、、。

10、传统武术技法理论一般将人体分为三节,梢节,为中节,为根节。

11、长拳中的“*****”指的是、、、、部位的协调配合。

12、长拳的传统技法有、、之说。

13、在器械中,刀术在演练中有之说;剑有之美喻;棍有的功效。

14、目前,太极拳的架式主要有、、、、等式。

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1、所谓“天人合一”,即指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

()2、后撩腿在腿法中是直摆性腿法。

()3、节奏是指演练武术套路时,套路动作的速度、力量等呈现出的特有的规律性变化。

()4、集体项目的场地为16m,宽为14 m,四周应标明5cm的边线,其周围至少有2m宽的安全区。

()5、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演练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及要求?2、中学武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3、简述冲拳的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五、问答(共27分)1、试述武术套路的教学步骤(12分)?2、试述在武术教学中,讲解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15分)?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1、武术: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理论考试复习题体育

理论考试复习题体育

术比赛和表演。
阴阳学说的拳术。
、中医学 、美学 、兵学的传统文化思想。
9 个拳种。
索悬着,从而 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
表演,观 众反映强烈,引起了世界瞩目。
活动之中
表 20 周年万人太极拳表演。
活动之中 。
素质的发展水平。
准和项目之一。
体发展需要。
有序、拳理清晰、术专著。
题干 中国武术发展于我国远古祖先的军事战争 。 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技击。 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汉代称武艺。 武术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清初武术。 武术 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称谓,民国时期称国术。 集体项目通常要求6人以上的徒手或手持器械的集体演练。 弓步约为本人脚长的4-5倍。 虚步后脚外展约为45度 。 冲拳要求力达拳面。 弹腿要求力达脚尖。 武术抱拳礼行礼时,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 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动作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我们称之为对练。 一般冲拳击掌的发力顺序是腰-肩-肘-手 。 弹腿、蹬腿的发力顺序是 胯-膝-脚。 1957年第一次把武术列为国家体育竞赛项目,以后开始举行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和表演。 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于1991年在北京举行。 1994年国际武术联合会被世界单项体育联合会接纳入会。 简化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编制的。 太极拳是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 、运用了古代的中医学说、运用了阴阳学说的拳术。 武术的所谓内是指心、神、意。 武术的所谓外是指手、眼、身、步。 武术的特点主要有攻防技击性、 锻炼方法的独特性、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自然融汇了哲学 、中医学 、美学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有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 、协调完整 。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创始人名为陈王庭。 依据渊源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等原则确定全国共有 129 个拳种。 武术是一项体育运动,又是一项民族传统文化。 所谓武术运动中的基本技法,是指带有一般规律的技巧和方法。 武术的“内三合”一般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太极拳要求“虚灵顶劲”,是指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 感觉 武术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同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生是同步的。 武术已成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 1936 年第 11 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由 11 人组成的中国武术队前往表演,观 众反映强 从广义上讲,武术不光是体育所能涵盖的,武术属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 武德应该始终贯穿于习武者整个的练武、授武、比武等一系列武术社会活动之中

中式烹调师初、中、高级培训大纲

中式烹调师初、中、高级培训大纲

中式烹调师初级培训大纲中式烹调基础理论知识一、培训要求:通过初级中式烹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学生应了解常用烹调原料的营养常识和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掌握菜肴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懂得如何指导徒工工作。

二、培训内容:第一章饮食营养与卫生1、几类烹饪原料的营养卫生⑴谷类的营养卫生⑵豆类的营养卫生⑶畜肉类的营养卫生⑷禽肉和蛋类的营养卫生⑸鱼及其水产品的营养卫生⑹食用油脂的营养卫生⑺蔬菜的营养卫生2、几类烹饪原料的主要卫生问题⑴几类烹饪原料的主要卫生问题⑵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和处理3、饮食卫生⑴食具卫生⑵环境与设施的卫生⑶个人卫生⑷关于食品卫生法第二章饮食业成本核算1.饮食业成本核算的意义和作用(1)成本核算的概念(2)饮食业的成本核算⑶饮食业成本核算的意义(4)学习和搞好成本核算工作2.饮食产品成本核算(1)饮食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特点⑵主食、点心的成本核算⑶菜肴制品的成本核算(4)宴席的成本核算第三章指导徒工工作的意义和方法1.指导徒工工作的意义3.指导徒工工作的方法常用烹调原料知识一、培训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员应掌握常用烹调原料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烹饪原料的分类,品质鉴定和保管方法。

二、培训内容:第一章概论1.烹饪原料的分类及品质鉴定2.烹饪原料的保管第二章初级烹饪原料知识1.粮食2.肉品类3.蔬菜4,水产品及其制品5.干货制品6.调味品初级烹饪原料加工技术一、培训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了解刀工的--般知识,掌握基本刀法的适用范围和一般技术操作知识,懂得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熟悉常用烹调原料的出骨、分档取料和干料涨发的做法。

二、培训内容:第一章刀工刀法1.刀工2.刀和菜墩的使用和保养3.刀法4.原料形状及其刀法5,肉类(禽类)、鱼肉类、豆制品、常用蔬菜及其它原料形状的标准。

第二章鲜活原料的初步加工1.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5.水产品的初步加工6.家禽、家畜的初步加工7.常见野味的初步加工第三章出肉和取料1.出肉加工2.分档取料第四章干制原料涨发1.干料涨发的意义3.干料涨发的主要方法第五章配菜1.配菜的重要性2,配菜的基本要求3.配菜的原则和方法初级烹调技术一、培训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了解中式烹调的基础知识,掌握火候、调味和原料的初步熟处理的基本知识,懂得汤对烹调菜肴的作用,熟悉挂糊、上浆、勾荚的方法并能掌握几种常用烹调方法的操作要领。

关于美术透视技法理论教学的思考

关于美术透视技法理论教学的思考

关于美术透视技法理论教学的思考作者:张磊来源:《中国美术》2015年第03期一、从一张画开始说起这张黑白版画,出自18世纪英国的威廉·贺加斯之手。

笔触细腻、风格写实,画中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还有建筑和风景。

但在细细审视后,会发现看似和谐融洽的表象下,隐含着许多反透视现象。

画家运用了二维平面的表达局限性与还原三维真实的多样性,创作了这幅充满矛盾而又统一的作品。

观众在不断的凝视及反观中,不得不佩服画家对透视技法的娴熟运用和别具匠心的创意。

而威廉-贺加斯恰恰是以具有讽刺意味的独特创作风格著称。

在某节名为《技法理论》的美术基础理论课上,这幅画作为一项课堂练习印发到了美术专业的学生手中,要求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纠错”的游戏竞赛,把画面中不合透视规律的地方找出来并加以修正。

经过短短的40分钟,50多个学生自由组合成10个小组,在激烈的讨论后,找到了多处修正点,大大超出预期的范围和效果。

这在以往的美术理论课上是少见的热闹场面,虽然现在的教学目标常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字眼,但有时即使设计出了详细的问答及互动形式,也总会有冷场和尴尬的局面发生。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经历过有“标准答案”的考试筛选,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总束缚在“希望能符合要求”的规范里——害怕犯错、惧怕冲突,不习惯或不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是师生交流失败的主要原因。

二、关于《技法理论》这门课不知现在还有多少学校还在继续开设这门课,同名的教材,现在连我这个任课老师都不知放到哪里去了,厚厚的一本分为两部分,上半本讲透视,下半本讲解剖,都是美术专业学生必学的基础内容。

翻开书,满满的是严肃的尺规作图,又或者类似医学院的人体结构分析,文字内容严肃而逻辑清晰,令人肃然起敬,但也望而却步。

即使是对这些内容感兴趣的人,想要通读整本,也要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前提下用心坚持数月,若要做到熟练掌握,更要投入若干倍的精力和时间。

虽然其教学目的,是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有关写实绘画的科学理论,融入到实际的绘画实践中,同时让学生多一个理性的视角来准确表达眼见之实,但要真正落实其实并不简单,原因有以下几点:1.内容相对繁复和枯燥。

油画理论与技法(完整版)

油画理论与技法(完整版)

油画理论与技法第一章古典主义油画1、提香【色彩、技巧】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贡献在于对色彩的运用和对绘画技巧的发展。

提香是以富于魅力的色彩,卓绝的技巧和完美的艺术表现而名垂青史的。

他对色彩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的作品色彩和明暗关系是塑造形体的基本要素,线条则处于次要的位置。

色彩冷暖变化的微妙,在他的笔下被运用得惟妙惟肖,这是体香技巧的主要特征。

他和乔尔乔纳创造的“色彩交响曲”成为近代绘画的法则——画面像一首交响乐,色彩相互和谐,相互烘托而又相互作用。

形成有节律的有机整体。

他画肖像和人体常用的一种橙黄色,至今仍被称为“提香色”。

他运用色彩的技巧,对后来欧洲的一些著名画家如鲁本斯、凡·代克、委拉斯贵支、伦勃朗、德拉克罗瓦以及苏里科夫等人都有过很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具有柔和的哀婉动人的情绪和静穆的诗意。

《蓄胡子的男人》是一副构图比较单纯的肖像画,在画面处理上基本是传统古典肖像画经典模式:暗背景衬托人脸与衣服等亮部,人物暗部融入背景,以造成空间的深度。

人物脸部罩染出精确的素描关系和色彩关系,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上衣锦缎质感的处理,都令人叹服。

一抹白色的衣领在画面上很气作用,令画面更加精神。

人物动态以半身正侧面置于画面中央,头部回转四分之三,这样的处理时比较罕见的。

2、米开朗基罗【健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一生经历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从兴盛走向衰落。

以其作品的力量和气势闻名于世。

他笔下的人物充满了无限的力量和张力,扭动的腰肌,丰硕的肌腱,都充分显示了他用人体来表达人类生命力的人类感情力量方面的非凡能力。

他对人体的机构有着深入的理解,表达自如。

在他的作品中。

大量的人体通常是通过默写和记忆区完成的,而并非对模特描绘。

民族的苦难和个人的不幸,葛他的艺术打下了悲壮的英雄主义烙印,他的壁画《创世纪》《末日的审判》以及雕塑《大卫》《摩西》《垂死的奴隶》等,就是表现了痛苦和不幸以及不屈的气概。

雕塑成就突出。

素描基础理论及技法

素描基础理论及技法

素描基础理论及技法李云峰一、素描常识1、素描是造型艺术的一种。

广义为单色的画,狭义上理解为铅笔画。

2、素描造型能力是在平面的物质上表现和刻画出平面或立体形象的能力。

任何绘画形式都体现这一能力,所以素描造型能力是绘画艺术的基础。

3、素描水平的发展阶段:(1)幼稚阶段:缺乏理性的认识,凭直觉印象作画。

其认识和表现方法处于自觉和朦胧状态。

(2)研究阶段:是以画形为主的阶段,随着画者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正规训练的开始,要求准确表现形体的的状态。

(3)成熟阶段:自觉主动刻画形象的的阶段。

对形体有较深刻的理解和画准确的把握。

(4)意向阶段:画者对形象的美感产生飞跃,充满了表达自己主观独特愿望和激情。

四阶段是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的过程。

二、素描的表现语言1、线条和色调:线条和色调是素描的两个基本表现语言。

线条是首要因素;色调是有线条排列组合而来的。

所以提高线条的运用技巧和表现力是提高素描的关键。

2、线条:客观上任何物体都是严密的整体,不存在线条的现象,由于透视的原因,在视觉上形成了缩减形成了线(边缘线或轮廓线)以及结构线是素描中线条语言的客观依据。

3、色调:形体在一定的光线照耀下,固有色的深浅、明暗变化、质感、空间色等组成丰富的层次。

这是素描色调语言的客观因素依据。

素描可以用线条或色调单独表现,也可以两者相结合。

初学者,要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透视关系。

在观察理解形体结构的基础上再表现色调。

三、素描能力高低的三要素1、感觉能力:是对可视形象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及审美能力等的总称,首先要提高感觉能力,其次才是提高技巧。

2、知识:一方面是直接与绘画有关的知识,另一方面是间接的知识。

如:立体几何、物理结构知识和美学知识等3、技巧:素描的画法和技巧。

四、素描的基本画法1、曲线直画法:任何物体或方或圆,在表现它们的时候,为了迅速而准确的表现形体及其结构,可以用直线去概括,使形体和结构的感觉加强。

设计表现技法复习题(理论)

设计表现技法复习题(理论)

华南理工大学自考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考试2010级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表现技法》理论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是至今为止全世界公认的一种美的比例。

A、1:1B、1:2.618C、1:3.618D、1:1.6182、三大面是指()。

A.长、宽、深 B.前、后、侧 C.黑、白、灰 D.横、竖、立3、红、黄色的补色(或对比色)是()色A.蓝、紫 B.橙、紫 C.绿、紫 D.青紫4、由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色彩叫()A.间色 B.合成色 C.复色 D.原色5、画面平行线消失在无穷远处视平线上的图是()A.立面图 B.轴侧图 C.透视图 D.平面图6、造型设计的四大要素()A.点、线、面、体 B.实用要素、审美要素、材料要素、技术要素C.长、宽、高、边 D.工具、材料、做工、设备7、素描的基本表现方法是()A.先局部后整体 B.整理-整体-再整体 C.整体-局部-整体 D.局部-局部-整体8、色彩的鲜浊程度为()。

A.色相 B.色调 C.纯度 D.明度9、线在几何学上的定义是()移动的轨迹。

A.点 B.线 C.形 D.体10、红、黄色的补色(或对比色)是()色A.蓝、紫 B.橙、紫 C.绿、紫 D.青紫11、视觉元素不包括()A.点 B.线 C.面 D.体12、立体构成是()的一种体验A、矛盾空间B、一度空间C、二度空间D、三度空间13、三大面是指()。

A.长、宽、深 B.前、后、侧 C.黑、白、灰 D.横、竖、立14、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性质,这些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要素A.亮度 B.纯度 C.色相 D.明度15、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大体可分为()。

A.对比调和类似调和B.互补调和类似调和C.对比调和互补调和D.冷暖调和互补调和16、画面平行线消失在无穷远处视平线上的图是()A.立面图 B.轴侧图 C.透视图 D.平面图17、一个鲜艳的红色和一个含灰的红色并置在一起,这种对比称为()A.色相对比 B.冷暖对比 C.明度对比 D.纯度对比18、人对色彩感觉的形成,首先要有()A.色 B.形 C.体 D.光19、明暗交界线是对象明暗的分界线,它的位置应该是()A.暗面 B.灰面 C.正面 D.面与面交接处20、素描最主要的工具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知识要点
一、基本知识点
1、古埃及艺术家在人物造型上不是结构解剖式的,而是强调绝对的对称与平衡。

2、把透视分为线透视、空气透视、隐没透视的画家是达·芬奇。

3、人体骨骼具有不同形态,基本可以分为4种类型。

4、反透视是最直接与传统透视相对立的透视方法。

5、人的头骨可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者的分界线是眉弓线。

6、按照肌肉的功能划分,头部肌肉可分为2类。

7、透视研究中,物体的线段主要有两种特征,它们是原线与变线。

8、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骨骼是股骨。

9、达·芬奇作品《最后的晚餐》把画面的视觉中心放在耶稣的位置,主要采用了平行透视方法。

10、人体作为大自然最完美的造物,集中体现了自然界最微妙、最生动、最均衡、
最和谐的美。

11、我国人体平均身高约为 7.5个头长,人体高度的二分之一处是耻骨联合。

12、人体脊柱是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与尾骨组成。

13、肘关节作为主要结构点来说,显露于外表的有肱骨的内外髁和尺骨鹰嘴。

14、公元5世纪时,我国南朝宋山水画家宗炳的论述的透视理论与后来西方透视的研究方法很相似。

我国北宋时期画家郭熙提出高远、平远、深远的透视理论。

15、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学与解剖学成为当时的两大绘画理论支柱。

16、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所以平行透视又成为一点透视。

17、不在视平线上的消失点是天点和地点。

18、光滑的物体表面都能反映其他物体的形象而得到其物体的反像,这种反像称为
反影。

19、1至7对肋骨直接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

20、人体脊柱是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与尾骨组成。

21、第7颈椎是颈部与背部的分界线。

22、著名建筑师阿尔伯蒂在《绘画论》中专门论述了透视学。

23、研究焦点透视的最基本观察方法是单眼的, 绝对静止的观察方法。

从而形成一个视点,一个视域、视平线的性质。

24、与画面基面成近高远低关系的变线消失到地点。

25、上臂的肌肉主要有前边的肱二头肌、后边的肱三头肌。

二、名词解释
1、骨点:在结构上直接显于皮下的骨骼组织。

2、距点:在视平线上把视距标在心点左右两侧所得到的两点。

3、关节:能活动的骨连接。

4、地点:凡是位于视平线下方的消失点都可以称为地点。

5、原线:与画面平行,不会产生消失变化的线。

6、60°视域圈:以视中线为轴心的60°视角所构成的视圈,是透视图的正常观察范围。

7、基线:画面与基面相交的线。

第二部分作图与填图
1、自己确定条件,应用正立方体顶面或底面的对角线消失到左右距点的原理,作一幅正立方体的平行透视图。

评分标准:1、关系正确 2、标示正确 3、作图精准
2、自己确定条件,应用测点作图法,作一幅正立方体的成角透视图。

评分标准:1、关系正确 2、标示正确 3、作图精准
3、写出躯干正面凹凸点名称。

1、锁骨窝 6、肋弓
2、锁骨 7、腹中沟
3、胸骨 8、横腹沟
4、胸窝 9、侧腹沟
5、侧胸沟10、髂前上棘
4、标出骨盆的骨骼、骨点名称。

答案:1、骶骨 2、尾骨 3、耻骨联合
4、髂后上棘
5、髂前上棘
6、髂脊线
7、髂骨 8、髂前下棘 9、耻骨 10、坐骨5、自己确定条件,用起点作图法作出桌子的透视图。

第三部分分析题
1、从透视学角度出发,对以下作品中的透视应用及构图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弗里—贝基尔酒吧间》法国爱德华·马奈
答案要点:
1、运用平行透视、反影透视。

2、画家巧妙通过反影透视使主题突出,画面丰富,画外与画里得到呼应。

2、从解剖学角度出发,对下列幅作品中的解剖知识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评分标准:1、观点正确 2、表述得当 3、分析展开3、从透视学角度出发,对以下作品中的透视应用及构图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战争之厅》法国阿尔杜恩·芒萨尔
评分标准: 1、观点正确 2、表述得当 3、分析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