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方程——解方程
简易方程

简易方程一、解简易方程1、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成为方程。
2、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方程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中还有未知数才是方程。
3、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例1、如果x+4=9,那么x+4-4=9-()。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例2、如果3x=99,那么3x÷3=99○()4、解方程的依据: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
(1)我们可以运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来求形如x+a=b 或x-a=b的方程的解。
解方程时要注意不能运用连等式,在用递等式时,含有未知数x的式子总是放在等式的左边。
例3、天平的左边有两个砝码,一个x克、一个10克,右边也有两个砝码,一个10克、一个40克。
当天平平衡时,x是多少?解:x+10=10+40x+10-10=50-10x=40仿练:解下列方程。
(1)x+2.4=5.6 (2)x-30=60方法1:运用“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的性质可以解形如ax=b的方程的解。
例4、解方程:12x=36解:12x÷12=36÷12x=3仿练:解下列方程。
(1)2.5x=8 (2)3x=54方法2:运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的性质可以解形如x÷a=b的方程的解。
例5、解方程:x÷4=12解:x÷4×4=12×4x=48仿练:解方程。
(1)x÷6=2.64 (2)0.7x=0.49 (3)x÷0.3=4.3方法3:要看求出来的方程的解对不对,可以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算一算等号的左边的值是否等于等号右边的值。
例6、解方程:17+x=20并检验。
解:17+x-17=20-17 验算:方程的左边=17+xx=3 =17+3=20=方程的右边所以,x=3是方程17+x=20的解。
人教版同步教参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解简易方程(寇向伟)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第 2 节 解简易方程【知识梳理】1.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注意:(1)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方程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① 必须是等式;②必须含有未知数。
2.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注意: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等式两边同时除以的数不能为0。
3.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重点提示:“方程的解”中的“解”是名词,指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解方程”中的“解”是动词,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4.解形如b a =±x ,b ax =,c b =±ax 和()c b =±x a 的方程。
注意:①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
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在解方程之前必须先写“解”字,等号上、下要对齐。
5.检验。
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边的值是否等于方程右边的值,如果相等, 所求的未知数的值就是原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
依据方程的解的含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诊断自测】一、判断:(1)5x+3是方程。
()(2)方程是等式,等式是方程。
()。
(3)方程的解就是解方程。
()(4)x=0.5是方程4x=2的解。
()二、下列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填序号)①6.5+3=9.5 ②0x+5 ③2x-50=2 ④4+2x=10⑤7-x>5 ⑥5+12x=65 ⑦9x=0 ⑧x÷12=6⑨9y等式:方程:三、选择。
(1)等式两边除以()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A.不为0B. 相同C.同一个不为0(2)x=1.5是方程()的解。
A.18÷x=5.4+6.6B. (1.5+x)×4=7.5C.x+10.8+2.7=16四、解方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简易方程—解方程(1)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简易方程—解方程(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及解方程的意义。
2. 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3. 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概念、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2. 教学难点:解方程的运算顺序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方程的概念、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解方程的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方程的概念方程是一个等式,其中包含一个或多个未知数。
方程的两边通过等号连接,表示它们相等。
3. 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步骤(1)去分母:将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方程两边不含分母。
(2)去括号:将方程两边展开,去掉括号。
(3)移项:将未知数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将方程两边的同类项合并。
(5)系数化为1: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得到方程的解。
4. 演示解方程的过程通过实例演示解方程的步骤,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5.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简易方程解法归类

人教版五年级简易方程解法归类
- 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 举例:100+x=250,3x=2,x+5=18,x+y+z=35。
- 注意:35+65=100,y-14>72,y+24<28+14,6(y+2)>42,这些都不是方程。
- 等式的性质
- 性质一: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 性质二: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 解方程
-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 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
经常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 方程的检验:将所求出方程的解代入方程,验证是否使等式成立。
简易方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解方程》教学PPT课件(3篇)

1.观察这个方程,可以先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 2.说说你在解方程时分为几大步?依据什么?要达到什么
目的?
探究新知
(三)反思检验
3x+4=40
方程左边=3x+4
=3×12+4 =36+4 =40 =方程右边
所以,x =12是方程的解。 x=12是不是方程3x+4=40的解?请你检验一下。
基础练习
3x=258 3x÷3=258÷3
x=86
小结:在解两步、三步方程时,你有什么感悟?和大家分享 一下。
基础练习
2. 看图列方程并求解。
2x+30×2=158
方程左边=2x+30×2
解: 2x+60=158
=2×49+30×2
2x+60-60=158-60
=98+60
2x=98
=158
2x÷2=98÷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复习导入
探究新知
基础练习
拓展练习
复习导入
解方程。
x+3.2=4.6 解:x+3.2-3.2=4.6-3.2
x=1.4 x-1.8=4
解:x-1.8+1.8=4+1.8 x=5.8
1.6x=6.4 解:1.6x÷1.6=6.4÷1.6
x=4 x÷4=1.6
解:x÷4×4=1.6×4 x=6.4
(一)理解图意,列出方程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①3x+4=40
②40-3x=4
③3x=40-4
1. 你能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吗?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吗? 2. 观察这些方程是几步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3. 你会解第1、2个方程吗?想一想,写在纸上。
探究新知
(二)解决问题,分享方法
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 教案和反思

解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
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能够应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黑板、彩色粉笔;
•学生:纸和笔。
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教师将黑板上的方程2x + 3 = 9写出来,提问学生:在这
个等式中,未知数x代表什么?方程的意义是什么?
2.讲解(10分钟)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方程中的未知数x代表一个数,而
方程的意义是等式两边的值相等。
接着,教师解释简单方程的概念,并给出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3.示范(15分钟)教师解释并演示如何用逆运算法解2x + 3 = 9这个方程,详细介绍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然后,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在纸上操作,跟随教师的步骤解一道简单的方程练习题。
4.练习(20分钟)独立或分组完成练习题,教师巡查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更复杂的方程题目,鼓励学生思考并解答。
此环
节可以通过小组或全班合作的形式进行。
6.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的重
要性。
鼓励学生通过多练习来巩固解方程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解简易方程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并应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但在拓展环节,可以再设置一些复杂一点的问题,以挑战学生的解题能力。
此外,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解方程的概念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简易方程知识要点

简易方程知识要点信息窗一:三个知识点:1,等式的含义——用等号(=)来表示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3+6=9 2,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x+3=93,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是方程就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也就是说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
信息窗二:四个知识点:1,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对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例如:x=3是15-x=12的解。
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4,检验方程——把算出来的方程解代入原方程(等号左边),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式子成立,说明是原方程的解,是正确的,如果不成立,那么就应该再算算,可能是计算方面出现错误。
信息窗三:三个知识点:1,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1,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2,解方程: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所有未知数的值。
3,用方程解答应用题:(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例如: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可以表示成“苹果树的棵树×3—15=梨树的棵数”.也可以表示成“梨树的棵数十15=苹果树的棵数×3”。
(3)解方程。
(4)检验方程,写出答案。
信息窗四:两个知识点:1,和倍应用题:题中告诉我们两个数的和以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让我们求这两个数个是多少。
这种题称和倍问题。
和÷(倍数+1)=一倍数(即较小数)较小数×倍数=较大数例如:两人共有32本书,哥哥的书是妹妹的三倍,两人各有多少本书?解:设妹妹有x本,哥哥有3x本。
3x+x=322,差倍应用题解:题中告诉我们两个数的差与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问题称为差倍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解方程例》

1.6x=6.4
解: 1.6x÷1.6 = 6.4÷1.6
说说你的想法?
x=4
例3 解方程 20-x=9
问题:1. 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这个方程。 2.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和同学讨论一下。
例3 解方程 20-x=9 解:20-x-20=9-20 x=9-20 ?
9-20不够减。
问题:1. 观察解方程的每一步,找找问题的原因。
[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 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 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 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 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串点成面·握全局]
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 进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 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 了物质条件。
x=4.2
问题:请你根据数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并解答。
◇ 2、根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减数 = 被减数 - 差
解方程 20-x=9
解:
x=20-9 x=11
“做一做”P68(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这个方程吗?)
解方程:15-x = 2
◇ 1、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 2、根据加、减、乘、除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洪华
单元或章节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授课班级
502班
课题
解方程第/共( 1 )课时
教学
内容
教材P67~68例2、例3及练习十五第2、7题。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形如ax=b,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让学生尝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方程左边=3x
=3*6
=18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4.出示教材第68页例3,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由于此题是“a-x ”类型,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不知道怎么做。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 ”,但x 在等号的右边,不会继续做了。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自主计算解答,并集体订正答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作业:
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2、7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2)
等式的性质
方程的解解方程
例2:3x =18方程左边=3x
3x÷3=18÷3=3*6
x=6=18
=方程右边
引导学生:用等式的性质2尝试解决这个题。
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解题过程: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解得x =6。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x 来自183x÷3=18÷3
x=6
质疑:你是根据什么来解答的?
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0-x=9 请学生自主尝试检验:方程左边=20-x
20-x+x=9+x =20-11
20=9+x =9
9+x =20 =方程右边
9+x-9=20-9
x =ll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5.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
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教学
重点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教学
难点
理解形如ax=b,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后反馈
1、复习导入
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列一个方程。
问:在解方程过程中你运用了什么知识?请具体说一说。
设计意图:复习解形如a±x =b的方程,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例3:20-x=9检验:方程左边=20-x
20-x+x=9+x=20-11
20=9+x=9
9+x =20=方程右边
9+x-9=20-9
x =ll
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等式的性质,只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或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加上“x ”。
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只剩下“20”,而右边是“9+x ”。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20和9+x 相等,可以把它们的位置交换,继续解题。学生继续完成答题,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2、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8页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再让学生根据图列一个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3x =18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
2、让学生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
学生可能会疑惑:我们学习了解形如a+x =b的方程,形如ax=b没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