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

探究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
探究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

探究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8-05-21T11:01:22.86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作者:鞠学云[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的趋势。

大庆市萨尔图区人民医院 163311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在我院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动态心电图组、平板运动试验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动态心电图组和平板运动试验组患者分别使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进行诊断,联合组使用24h动态心电图联合

平板运动试验进行诊断。与冠脉造影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与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与动态心电图组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24h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冠心病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electrocardiogram treadmill test combined with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180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June in -2017.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group,treadmill exercise test group and combined group,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group and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group were diagnosed by 24h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electrocardiogram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The combined group was diagnosed by 24h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combined with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coronary angiography,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various methods were analyzed. Results:the dynamic ECG group 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compared with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group P>0.05,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mbination group 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diagnostic concordance rate comparison,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group and P<0.05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electrocardiogram treadmill test combined with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rat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b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electrocardiogram treadmill test;24h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coronary angiography;coronary heart disease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冠心病的早期确诊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首要任务。冠状动脉造影虽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是一种高费用的创伤性检测手段,使其应用范围受限。找到一种新的无创、准确的冠心病检测手段成为当务之急[1]。笔者通过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动态心电图用于疑是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5年4月-2017年6月在我院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80例,男102例,女78例,年龄34-68岁,平均(48.76±6.37)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动态心电图组、平板运动试验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患者就诊前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和胸疼。排除有心脏手术史、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肥厚等疾病的患者。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体状态等方面比较,不具有差异性(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在检查前一周停用能影响心电图结果的药物。动态心电图组:患者佩戴美林公司生产的世纪3000型24小时动态心电检测仪,获取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标准:缺血性ST段改变:(1)J点后ST段下斜或水平压低超过0.1mV,且持续时间超过1min;(2)再次发生心肌缺血的时间间隔超过1min;损伤性ST段改变[2]。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组:使用美国GE公司T2100运动心电测试系统,在Bruce方案的指导下,检测患者12导联心电图。阳性标准:(1)有典型的心绞痛发生于运动过程中;(2)ST段下斜或水平压低超多0.1mV,持续时间超过1min;(3)运动中出现损伤性ST段改变或心率失常[3]。联合组:使用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进行诊断,患者具体检测过程参见动态心电图组和平板运动试验组。所有患者经动态心电图和(或)平板运动试验检查1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及其大分支中存在狭窄超过50%即为阳性。

1.3统计学处理所有临床数据经SPSS 17.0软件处理,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动态心电图组、平板运动试验组和联合组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例数分别为36、31、35。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动态心电图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分别为61.11%、50.00%和60.00%;平板运动试验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分别为60.00%、58.62%和58.33%;联合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分别为85.29%、76.92%和 81.67%。动态心电图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与平板运动试验组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一致率与动态心电图组和平板运动试验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T段改变在动态心电图中的表现:发生和消失都比较突然,一般不伴有心率的改变,一过性基线粗大波动常出现于ST段下移初期。ST段改变在平板运动试验中的表现:由运动诱发ST段改变,心率上升明显,疾病程度越重,ST段改变出现越早,压低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3讨论

第2章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第2章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CG exercise test)系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当负荷达到一定量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诱发静息状态下未表现出来的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并通过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出来。是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检测方法,虽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与假阴性,但由于其方法简便实用、无创伤、安全,一直被公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检查手段。 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下降,但在静息状态的心肌耗氧量较少,冠状动脉血流量尚满足心肌对氧的需要,无心肌缺血不发生心绞痛,严重固定狭窄心电图可正常。为揭示已减少的血液量,通过运动,心肌耗氧增加,超过冠状动脉供血能力而诱发心肌缺血表现,辅助临床对心肌缺血作出诊断。运动时心率、血压和呼吸所能达到的运动水平均提供了其心脏功能状态的定量指标。这些指标也与一般状况,如骨骼肌的力量及灵活度等方面有关。运动中可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和血压,观察运动中血液动力学的反应及ST段的变化,发现心率、心律、传导系统等方面的异常。 运动试验除采用心电图监测手段外,其他监测手段,如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肌显象、心血池显象、核磁共振、呼吸气体分析等均可增加运动试验所提供的信息。运动试验已成为应用广泛的无创心功能检查方法之一,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宽。目前临床主要用于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判定及心脏病患者预后判定、内外科心脏病疗效评价、心脏功能、客观安排患者劳动力、确定体育运动处方等。本书主要介绍运动心电图试验的临床应用。 一、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基础知识 生理情况下,运动时为满足肌肉组织需氧量的增加,心率相应加快,心排出量相应增加,而必然伴随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可以不发生心肌缺血,但当运动负荷增加伴随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相应增加,即引起心肌缺氧,心电图上可出现异常改变。心肌耗氧量与心率快慢、心室大小、室壁张力、室内压力增加速度及心室射血时间有关。在临床上,一般以心率或心率与收缩期血压的乘积来反映心肌耗氧量情况。 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判断 1、适应症: 1.1协助不明原因胸痛的诊断 1.2早期检出高危患者中隐性冠心病 1.3检测冠心患者缺血部位和程度,判断病变血管 1.4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的症状(如晕厥、心悸、胸闷等)的病因

实验5-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4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 【目的】能辨认人体体表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及正常范围。初步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测量、分析方法及运动时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原理】人体是一个导体,心脏位于导体之中。心脏兴奋时,其兴奋的产生、传导及恢复可通过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传播到体表。利用表面电极从体表不同部位将心肌的电变化引导并放大到心电图机上所记录到的波形,即为心电图。【对象】人 【器材与药品】 心电图机、导电膏、75%酒精棉球。 【内容】 (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 1、在心电图机妥善接地后接通电源,预热3-5分钟。 2、正确安放电极,连接导联线。受试者静卧于检查床上,摘下眼镜、手表、手机和其它微型电器,全身肌肉放松。在手腕、足踝和胸前放置引导电极。一般手腕应在腕关节上方(屈侧)约3cm处,足踝应在小腿上方约3cm处,常用胸部电极的位置有六个(如图1所示)。在放置引导电极前,应在相应部位皮肤上用酒精棉球反复擦试脱脂,以减少皮肤电阻,或涂上少许导电膏,保证导电良好。接着,连接导联线。一般以5种不同颜色的导联线插头与身体相应部位的电极连接,导线连接方式是:右手—红色、左手—黄色、左足—蓝色、右足—黑色(接地)、胸导联—白色。 3、将心电图机面板上各控制按钮置于适当位置。将运转控制键置于“准备”档,导联选择开关置于“0”位。旋转“调零位”旋纽,使描记笔居中,然后将运转控制键转换到“记录”档,开始走纸,走纸速度通常设定为25mm/s。 4、输入标准电压。通过调节增益来调整心电图机的放大倍数。按下“标准电压”按纽,使1mv电压推动描记笔向上移动10mm。 5、记录心电图检查基线平稳、无肌电等干扰后,即可旋动导联选择开关,依次

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规范化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 一、定义 运动心电图是指在一定运动负荷下的心电图,常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心电图运动试验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当负荷达到一定量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诱发静息状态下未表现出来的缺血性心电图,通过分析和测定心电图相关参数,从而对受试者心脏功能状态和心肌缺血作出判断。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通过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至受试者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二、适应症 1.冠心病辅助诊断,包括隐匿性冠心病的检测。 2.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 3.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4.对心脏负荷能力及心功能的评估。 5.冠心病药物及特殊治疗技术的有效判断。 6.早期发现隐匿性运动心律失常。 7.早期发现隐匿性高血压病。 8.指导相关心脏病患者的康复锻炼。 三、禁忌症 (一)绝对禁忌证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药物治疗未控制的不稳定心绞痛 3.引起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 4.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5.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衰 6.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 (二)相对禁忌证 1.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 2.中度狭窄的心脏瓣膜病 3.电解质异常 4.严重的高血压(SBP>200mmHg或DBP>110mmHg) 5.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6.导致不能充分运动的身心障碍 7.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四、注意事项 1.运动试验检查要宽敞明亮。 2.运动试验仪器处于工作状态。 3.有良好的接地地线。 4.完善的急救设备。 5.除颤器处于工作状态。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一种心功能试验,通过给心脏一定的运动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贮备能力时心肌出现缺血,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按运动量可分为极量运动试验、次级量运动试验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常用运动试验为活动平板试验和蹬车运动试验。 【适应症】 1.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检查。 2.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 3.评价为冠心病患者抗心肌缺血治疗的疗效。 4.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5.客观评定心功能,合理安排劳动和运动量。 6.飞行员体格检查。 7.其他 【禁忌症】 1.不稳定性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进展期或有并发症者。 3.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 4.严重心律失常。 5.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6.严重主动脉瓣疾病。

8.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类型的流出道梗阻。 9.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 10.主动脉夹层。 11.急 性 全 身性疾患和电解。 【方法】 7. 活动 平 板 验受检者在活动平板上做步行运动,活动量可 由改变平板机转速及坡度逐级增加用Bruce 方案,自1.7mph 、 倾斜坡度10%(5METs )始,每级增加2~3METs ,每级3min 。 8.蹬 车验受检者坐于自行车功量计上作蹬车运动,运动量由 功量计改变蹬车阻 力而逐级增加,所做外功由功量计直,功量 kg ·m/min 。 运动方案:男性:300→600→900→1200→1500;女性:200→400→ 600→800。每级3min 。 运: ( 1 )达到目[ 85%预 期最(相当 于 1 9 5 )]; (2)出现中度至 重度; (3)在没有Q 波可供诊断的导联ST 段抬高≥0.1mV(V1或avR 外); (4)S T 段水平或下垂型下降>0.2mV ; (5)下述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早RonT 、短阵室性心 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6)血压不升或下降>10mmHg ;

心电图运动实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ECG exercise test)是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一种检查方法。 【类型】 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的器械运动中引起心肌氧耗量最高方式,并能人为的控制进程与运动耐量。 2.踏车运动试验踏车运动试验达到的心肌氧耗能力比活动平板运动要小,而无充分的“温醒”过程,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小,运动过程中记录的心电图伪差相对较少。 【设备准备】 1.基本设备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仪,踏车运动试验检查仪。 2.心肺复苏设备除颤器、氧气、输液器、抢救车(内置心肺复苏必备药物)、断电电源保护器、血压表、听诊器。 2.运动试验方法 (1)踏车运动试验(bicycle exercise test):让患者在装有功率计的踏车上做踏车运动,以速度和阻力调节负荷大小,负荷量分级依次递增。负荷量以kpm计算,每级运动3min。男性由300kpm开始,每级递增300kpm;女性由200kpm开始,每级递增200kpm。直至心率达到受检者的预期心率(表1)。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多次进行心电图记录,逐次分析作出判断。 (2)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test):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让受检者在活动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心率达到受检者的预期心率,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运动量、临床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4个方面判断结果。目前最常用的运动方案是Bruce 方案(表2)。对于年龄大有心脏病的患者可采用修订的Bruce方案(表3)。 【基本操作流程和要求】 1.运动试验前 (1)复核检查适应证及禁忌证,简单询问病史,必要时体格检查,阅读12导联常规心电图和各种临床检查资料。评估运动平板负荷试验风险度。 (2)检查前ld禁酒,检查当日吃早餐,餐后至少2h进行,检查前不得喝浓茶、咖啡、吸烟及饮酒,不能剧烈运动。 (3)向患者介绍此项检查的检查目的、步骤、意义及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性,以取得患者配合。并让患者阅读知情同意书,同意后本人或其代理人签字。 (4)准备好心肺复苏设备及急救药品,防止检查过程中意外情况发生。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就是一种心功能试验,通过给心脏一定的运动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贮备能力时心肌出现缺血,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按运动量可分为极量运动试验、次级量运动试验与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常用运动试验为活动平板试验与蹬车运动试验。 【适应症】 1.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检查。 2.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 3.评价为冠心病患者抗心肌缺血治疗的疗效。 4.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5.客观评定心功能,合理安排劳动与运动量。 6.飞行员体格检查。 7.其她 【禁忌症】 1.不稳定性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进展期或有并发症者。 3.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 4.严重心律失常。 5.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与(或)舒张压≥110mmHg] 6.严重主动脉瓣疾病。

7.肥厚型心肌病及其她类型的流出道梗阻。 8.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 9.主动脉夹层。 10.急性全身性疾患与电解质紊乱。 【方法】 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受检者在活动平板上做步行运动,活动量可由改变平板机转速及坡度逐级增加。常采用Bruce方案,自1.7mph、倾斜坡度10%(5METs)始,每级增加2~3METs,每级3min。 2.蹬车运动试验受检者坐于自行车功量计上作蹬车运动,运动量由功量计改变蹬车阻力而逐级增加,所做外功由功量计直接显示,功量单位kg·m/min。 运动方案:男性:300→600→900→1200→1500;女性:200→400→600→800。每级3min。 运动终点: (1)达到目标心率[85%预期最大心率(相当于195-年龄)]; (2)出现中度至重度心绞痛; (3)在没有Q波可供诊断的导联ST段抬高≥0.1mV(V1或a vR导联除外); (4)S T段水平或下垂型下降>0、2mV; (5)下述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早RonT、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6)血压不升或下降>10mmHg;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题库4-0-8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题库4-0-8

问题: [单选]患者男性,50岁,发作性胸痛3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长期服用美托洛尔、阿司匹林治疗,未停药即行运动试验检查,结果为阴性,正确的说法是()。 A.该患者可除外冠心病 B.该患者运动试验阴性是由于阿司匹林的影响 C.该患者冠状动脉储备能力强 D.该患者所用药物对运动试验结果没有影响 E.该患者运动试验阴性可能是由于美托洛尔使患者具有较高的运动耐受力 美托洛尔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可使运动试验呈现假阴性。

问题: [单选,A型题]患者女性,46岁,胸闷、胸痛2月余,无明显诱因。相关心血管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运动试验检查过程中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约1~4次/分,未见ST-T异常改变。运动试验结果应判断为()。 A.阴性 B.阳性 C.不能评价 D.可疑阳性 E.假阴性 运动试验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不能作为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但运动试验对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检出部分高危患者仍有重要意义。

问题: [单选]患者男性,56岁。阵发性胸闷1年,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运动中随运动量加大,患者诉心前区闷痛。运动前及运动中心电图见图4-4-1A和图4-4-1B。运动试验结果应为()。 A.阴性 B.阳性 C.可疑阳性 D.不能评价 E.假阳性 运动前心电图(图4-4-1A)显示为正常,运动后出现胸闷痛症状时心电图(图4-4-1B)显示Ⅱ、Ⅲ、aVF、V3~V6导联水平型压低0.15~0.3mV,以V3~V6导联更明显,运动试验结果应为阳性。患者为典型的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劳力型心绞痛。 出处:辽宁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3f5133836.html,;

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规范化

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规 范化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 一、定义 运动心电图是指在一定运动负荷下的心电图,常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心电图运动试验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当负荷达到一定量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诱发静息状态下未表现出来的缺血性心电图,通过分析和测定心电图相关参数,从而对受试者心脏功能状态和心肌缺血作出判断。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通过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至受试者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二、适应症 1.冠心病辅助诊断,包括隐匿性冠心病的检测。 2.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 3.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4.对心脏负荷能力及心功能的评估。 5.冠心病药物及特殊治疗技术的有效判断。 6.早期发现隐匿性运动心律失常。 7.早期发现隐匿性高血压病。

8.指导相关心脏病患者的康复锻炼。 三、禁忌症 (一)绝对禁忌证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药物治疗未控制的不稳定心绞痛 3.引起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 4.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5.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衰 6.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 (二)相对禁忌证 1.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 2.中度狭窄的心脏瓣膜病 3.电解质异常 4.严重的高血压(SBP>200mmHg或DBP>110mmHg)

心电图运动试验、Valsalva动作和动态心电图的临床意义

运动试验、Valsalva动作是非常经典、简单快捷有效的临床检查手段,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提供受检者白天和夜间不同状态下的心电活动信息,可以检测到常规心电图检查不易发现的一过性异常心电图改变。 Valsalva动作 深吸气后紧闭声门,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呼气时对抗紧闭的会厌,通过增加胸内压来影响血液循环和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进而达到诊疗目的的一种临床生理试验[1]。 Valsalva动作时血压与脉搏变化如图1[2]所示。 图1 Valsalva动作时血压与脉搏变化图 1 初始阶段血压轻微上升;2 静脉回流及心输出量减少;3 压力释放主动脉扩张致血压轻微下降;4 心输出量恢复过程。 临床应用 通过提高胸腔压力,降低前负荷,Valsalva动作可以使病人收缩期杂音发生改变,例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杂音增强、二尖瓣脱垂病人杂音延长、主动脉瓣狭窄病人杂音减弱以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杂音减弱等,以此进行鉴别诊断[3]。 通过兴奋迷走神经,Valsalva动作可以终止部分类型的心动过速,并且对窦房结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4]。 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 AEGG)[3] 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由美国学者Norman J. Holter发明,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应用于临床。 要求患者在佩戴过程中做好日志,按时间记录其活动状态和有关症状。 临床应用 AEGG能够对受检者在日常活动情况下,以及在身体和精神状况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进行连续的心电图检测和记录,可提供受检者白天和夜间不同状态下的心电活动信息。可以检测到常规心电图检查不易发现的一过性异常心电图改变。 主要临床应用范围:1. 心悸、气促、头昏、晕厥、胸痛等症状性质的判断;2. 心律失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题库1-1-6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题库1-1-6

问题: [单选]以下为终止运动试验的指征,但不包括()。 A.患者出现体力衰竭 B.收缩压下降10mmHg C.ST段水平型压低0.3mV D.运动至Bruce方案3级时,收缩压升高30mmHg E.剧烈胸痛 运动至Bruce方案3级时,收缩压升高30mmHg是正常反应。

问题: [单选]患者男性,56岁。阵发性胸闷1年,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运动中随运动量加大,患者诉心前区闷痛。运动前及运动中心电图见下图。运动试验结果应为()。 A.阴性 B.阳性 C.可疑阳性 D.不能评价 E.假阳性 运动前心电图(运动前)显示为正常,运动后出现胸闷痛症状时心电图(图运动中)显示Ⅱ、Ⅲ、aVF、V3~V6导联水平型压低0.15~0.3mV,以V3~V6导联更明显,运动试验结果应为阳性。患者为典型的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劳力型心绞痛。

11?5 https://www.360docs.net/doc/3f5133836.html, 问题: [单选]患者男性,5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前壁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出院前行运动试验检查,评估其治疗效果。选择改良的Bruce方案,运动中患者未有明显不适感,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3分钟的心电图见下图A、B、C。运动试验结果应为()。 A.阴性 B.阳性 C.可疑阳性 D.不能评价 E.假阳性 运动前心电图显示,V1~V3导联ST段抬高0.1~0.15mV,V1~V4导联可见坏死型Q波,为前壁心肌梗死,其他导联ST段未见明显偏移。运动中可见Ⅱ、Ⅲ、aVF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1mV,运动后3分钟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仍未完全回复至基线,运动试验结果应为阳性。另外,aVI.及V1~V3导联ST段在原有基础上再抬高0.05~0.1mV,均发生在有病理性Q波的基础上,此ST段抬高多为室壁运动异常所致。

心电图实验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 2013 —2014 学年 第 一 学期 ) 课程名称: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 开课实验室:信自楼111 2012年12月5日 年级、专业、班 生医091 学号 姓名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 心电图实验 指导教师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1. 学会ECG-11B 心电图机的使用. 2. 进一步理解心电导联方式. 3. 进一步熟习心电图机的工作原理. 二. 实验仪器、材料 XDT-1心电图机,医用酒精,导电膏(可用生理盐水代用)。 三. 心电图的典型波形 P 波:;Q 波:;R 波:~;S 波:;T 波:-;P-R 间期:~;QRS 间期;—;S-T 段:~;P -R 段:~。 四. 心电图导联 ● 图二 标准肢导联 五. 实验内容及步骤 内容:从心电导联方式中任选一种导联,用手 动方式操作,绘出心电图,在心电图中标出P 波、R 波、T 波,并读出其幅度,填入实验数据表。 ● 单极肢导联 ● 单极胸导联

步骤:1).本实验中主要采用的是标准肢体导联I、II、III,故按照下表把四个相应的电极接在人体上。 (1)使用交流电源: 插好电源线,机器右侧的电源开关打至“ON” 位置,把面板上供电模式选择开关置"OPR"位置就可以开始实际操作。 (2)使用直流电源(电池) a)电源开关置于“OFF”状态。 b)供电模式选择开关由充电“STBY”或“CHG”拨到工作“OPR” 或“DC”。电池电量可由电池存电量(BATTERY)指示灯指示。一 个灯亮时尽量不用电池供电,电量指示灯闪烁时禁止使用。其 余可按交流电源的操作方法进行心电图记录。

心电图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ECG exercise test)是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一种检查方法。 【适应证】 诊断阻塞性冠心病的适应证 1.I类适应证根据年龄、性别和症状,成年患者(包括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或静息ST段压低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之欧阳家百创编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欧阳家百(2021.03.07)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一种心功能试验,通过给心脏一定的运动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贮备能力时心肌出现缺血,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按运动量可分为极量运动试验、次级量运动试验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常用运动试验为活动平板试验和蹬车运动试验。 【适应症】 1.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检查。 2.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 3.评价为冠心病患者抗心肌缺血治疗的疗效。 4.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5.客观评定心功能,合理安排劳动和运动量。 6.飞行员体格检查。 7.其他 【禁忌症】 1.不稳定性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进展期或有并发症者。 3.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 4.严重心律失常。 5.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 110mmHg]

6.严重主动脉瓣疾病。 7.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类型的流出道梗阻。 8.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 9.主动脉夹层。 10.急性全身性疾患和电解质紊乱。 【方法】 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受检者在活动平板上做步行运动,活动量可由改变平板机转速及坡度逐级增加。常采用Bruce方案,自1.7mph、倾斜坡度10%(5METs)始,每级增加2~3METs,每级3min。 2.蹬车运动试验受检者坐于自行车功量计上作蹬车运动,运动量由功量计改变蹬车阻力而逐级增加,所做外功由功量计直接显示,功量单位kg·m/min。 运动方案:男性:300→600→900→1200→1500;女性:200→400→600→800。每级3min。 运动终点: (1)达到目标心率[85%预期最大心率(相当于195-年龄)]; (2)出现中度至重度心绞痛; (3)在没有Q波可供诊断的导联ST段抬高≥0.1mV (V1或avR导联除外); (4)S T段水平或下垂型下降>0.2 mV; (5)下述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早RonT、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概述: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CG exercise test)是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检侧方法,虽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与假阴性,但由于其方法简便实用、无创伤、安全,一直被公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检查手段。 (一)运动试验的生理和病理基础生理情况下,运动时为满足肌肉组织需氧量的增加,心率相应加快,心排血量相应增加,而必然伴随心肌耗氧盆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病人在静息状态下可以不发生心肌缺血,但当运动负荷增加伴随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相应增加,即引起心肌缺氧,心电图上可出现异常改变。心肌耗氧量与心率快慢、心室大小、室壁张力、室内压力增加速度及心室射血时间有关。在临床上,一般以心率或心率与收缩期血压的乘积来反映心肌耗氧量状况。(二)运动负荷量的确定运动负荷最分为极量与亚极量两档。极量是指心率达到自己的生理极限的负荷量。这种极限运动量一般多采用统计所得的各年龄组的预计最大心率为指标。最大心率粗略计算法为220-年龄数;亚极量是指心率达到85%~90 %最大心率的负荷量,在临床上大多采用亚极量运动试验。例如55岁的受检者最大心率为220-55=165 次/分钟,亚极量运动试验要求其心率应为165 x85 % = 140 次/分钟。 (三)心电图运动试验方法

1、Mastcr 二级梯运动试验30年代由Master 创建。按年龄、性别、体重不同,以适当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次数的二级梯登梯运动。分析运动前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该方法虽简单、易行、经济、安全,但由于负荷量小,敏感性较差,因而假阴性率较高。日前,这一方法已基本淘汰。 2、踏车运动试验(bicycle ergometer test)让病人在装有功率计的踏车上作踏车运动,以速度和阻力调节负荷大小,负荷量分级依次递增,直至病人的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多次进行心电图记录,逐次分析作出判断。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根据受试者个人情况,达到各自的亚极量负荷,符合运动试验的原理和要求,结果比较可靠。 3、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test)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让病人在活动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速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病人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近年的研究表明:无论何种运动方案,达到最大耗氧值的最佳运动时间为8~12分钟,延长运动时间并不能增加诊断准确性,强调运动方案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四)注意事项:(1)运动试验前应描记受检者卧位和立位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血压作为对照。(2)运动中通过监视器对心率、心律及ST-T 改变进行监测,并按预定的方案每3分钟记录心电图和测量血压一次。在达到预期亚极量负荷后,使预期最大心率保持l~2 分钟

运动负荷心电图的管理制度

运动负荷心电图的管理制度 一、设备管理制度 1、医疗物质和设备保管制度 科室对心电负荷检查所用医用物资及设备应指定管理人和使用人,负责检查医疗仪器、材料的日常保管、保养、送修事宜。 2、医疗设备使用制度 负责心电负荷检香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上岗均需接受培训,经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才允许上机操作。在检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向岗位,密切注意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机,将出院情况详细记录在设备日记上;不得擅自拆卸、修理,并及时通知设备保管人和医疗设备部。仪器维修完好后,设备保管人或使用人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测试验收,确认可正常使用后,在医疗设备部出具的“医疗设备维修登记单”上签字,并留底归档。 3、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科室协同医疗设备部对检查仪器建立周密的维护计划,确定维护保养责任人,由设备保管人或使用人担任。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由科室设备保养负责人负责。主要进行设备外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紧固易松部件;进行局部检查和调整,如更换耗材等。仪器周期性维护保养由医疗设备部工作人员和科室维护保养人共同进行,主要检查设备的主要部分或主件。对设备内部进行清洁、润滑、紧固;有目的得更换已磨损件,并针对不同的产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其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对在用的平板运动心

电图设备建立良好的使用环境,按要求严格控制温湿度,设备摆放在通风干燥处,避免日晒和震动,避免进水和异物进入。使用率不高时要定期开机。 4、设备报修制度 平板运动心电图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如实向医疗设备部报修。出现人为损坏时,应向维修人员说明情况。 设备发生故障时应有记录,并配合设备维修工程师的维修工作。 二、与急性胸痛诊疗相关的运动负荷试验管理制度 1、运动心电图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对于低危胸痛患者,开辟绿色检 查通道,尽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2、检查过程中要询问患者有无不是,严密观察患者症状、血压、 心电监护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终止试验,如有必要,启动突发紧急应急预案。 3、检查完毕,及时出具检查报告。 3.1使用前,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通过相关操作考核。 3.2严格按照医疗设备的操作常规及操作手册使用该设备。 3.3在测试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血压、心电图的变化,如出现典 型的心绞痛、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严重末梢循环灌注不足等情况,及时终止测试。 4、应急措施 4.1当设备工作时出现异常声音、火光、烟雾等情况时,应立即切 断电源,使设备停止工作。

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规范化

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规 范化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 一、定义 运动心电图是指在一定运动负荷下的心电图,常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心电图运动试验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当负荷达到一定量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诱发静息状态下未表现出来的缺血性心电图,通过分析和测定心电图相关参数,从而对受试者心脏功能状态和心肌缺血作出判断。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通过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至受试者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二、适应症 1.冠心病辅助诊断,包括隐匿性冠心病的检测。 2.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 3.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4.对心脏负荷能力及心功能的评估。 5.冠心病药物及特殊治疗技术的有效判断。 6.早期发现隐匿性运动心律失常。 7.早期发现隐匿性高血压病。 8.指导相关心脏病患者的康复锻炼。 三、禁忌症 (一)绝对禁忌证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药物治疗未控制的不稳定心绞痛 3.引起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 4.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5.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衰 6.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 (二)相对禁忌证 1.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 2.中度狭窄的心脏瓣膜病 3.电解质异常 4.严重的高血压(SBP>200mmHg或DBP>110mmHg) 5.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6.导致不能充分运动的身心障碍 7.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四、注意事项 1.运动试验检查要宽敞明亮。 2.运动试验仪器处于工作状态。 3.有良好的接地地线。 4.完善的急救设备。 5.除颤器处于工作状态。 6.让患者签约知情同意书。

生理学实验报告1心电图

生理学实验报告1心电图

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一、人体的体表心电图的描记 二、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 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 指导老师: 实验人: 合作人: 年月日

实验内容一、人体的体表心电图的描记【实验目的】 1、了解新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习用生理信号计算机采 集系统记录人体心电图。 2、学习正常心电图中各波的命名与波形,了解其生理 意义。 3、学习利用心电图计量心率,P-R间期、Q-T间期等 各项数值。 【实验原理】 在正常人体,有窦房结发出的兴奋传播到左、右心房,在传播到左、右心室,先后引起心房、心室收缩。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电变化传播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等都有一定的规律。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容积导体),反映到身体表面,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就是临床上记录的心电图(ECG)。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而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心电图常被用于心动异常病例及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的诊断。 【实验器械】 RM6240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处理系统、数据输入连接线、电

极夹、30%酒精、95%酒精、酒精棉球。 【实验对象】 人 【实验步骤】 1、将连接线连好,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选择“心电实验”。确保及其妥善接地。 2、受试者摘下眼镜、手表等金属物品及微型电器,在安放电极夹的部位用95%酒精棉球洗脱去油脂,再用30%酒精擦湿以方便导电。按照标准导联方式(左手接正极,右手接负极,右脚接地,这是标准导联方式之一)接好电极。电极夹安放在肌肉较少的部分,手部在腕关节屈侧上方3-5cm处,足部在小队下端内踝上方约3-5cm 处。 3、调节基线位置、描记速度、信号增益及方向,使心电通道窗口中的波形易于观察。 4、开始观察并记录心电图,截取波形稳定的几个连续周期,保存文件,标明受试者姓名及实验时间。 【实验结果】 1、本人身体放松时的体表心电图描记图如附:图一(1)、图一(3)及其评注所示,周期均匀、基线平稳、峰峰值约为0.4mV。 2、每个心动周期内心电图依次出现心房去极化(P波)、心室去极化(QRS波群)、心室复极化(T波)的三组基本波形。心室去极化的电位变化比心房去极化要剧烈。

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八章心电图运动试验 第一节运动试验的原理 第二节运动试验的方法 第三节运动中心电图的变化 第四节运动试验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第五节运动试验的准备、监护及终止指标 第六节运动试验的评价 第七节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运动试验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的概念最初由Goklhammer等于1932年提出。最早应用于临床的较为规范的运动试验是1940年左右由Master提出的二级梯运动试验,随后历经60余年的改进发展,用增加运动负荷量的方法使得运动成验的敏感性逐步提高。1971年Bruce等进行了极量运动试验的研究,采用逐级增加负荷并以达到个体的目标心率(即极量运动时所达到的心率或其85%~90%的亚极量心率)为负荷运动量的标准,这不仅使运动试验更为科学合理,也大大提高了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广泛开展及大量的冠脉造影结果与运动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使得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更为广泛。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临床验证以后,美国心血管疾病的权威ACC/AHA(Arn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ican Heart Association)于1986年组织了运动试验的专题委员会,制订了运动试验指南(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以规范检查方法及结果

判断标准。近20年来运动试验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ACC/AHA先后于1997年和2002年公布了经过补充修改的运动试验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由此可以说明运动试验是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备受重视的重要检查方法。 新版指南在引言中再次强调了运动试验作为一项无创性临床试验,经济实用,在心血管疾病诊治领域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第一节运动试验的原理 一、心肌供血及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 心脏是人体内活动力最强的器官。心肌的氧耗量约为8~15ml/,占全身粍氧量的12%,而心脏重量仅占全身体重的%,但通过心肌的总血流量却占心排血量的5%左右。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在静息状态下,ー般只有1/4左右的毛细血管开放。换言之,1/4的冠脉循环量即可满足安静时心肌代谢需要。在静息情况下,心肌对于动脉血内的氧摄取率为70%以上,远远大于身体其他脏器(平均为22%),也就是说心肌细胞内氧储备非常小,氧张力很低,一旦心肌耗氧量有所增加,只能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来满足心肌对氧的需求,不能像其他器官可以通过增加对动脉血氧的摄取率来补偿。心肌氧耗量取决于心率、收缩期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室壁厚度和心肌收缩力。心率和收缩期血压的乘积随做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临床上通常以心率和收缩期血压的乘积来代表每分钟心肌耗氧量。对血压正常的个体而言,运动引起血压轻度升高且较稳定,因此可用心率值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多少,达到最大心率时,亦即达到了最大的心肌氧耗。正常人心肌氧耗量与冠状动脉血流呈直接线性相关,而疑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运动试验,增加机体氧耗,从而迫使心脏做功增加,心肌氧耗增加。如果心肌氧耗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出现安静状态下未出现的心肌缺血的

1运动负荷心电图适应症、禁忌症、SOP、诊断标准

运动负荷试验(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的适应症: I类 1.STEMI患者,如未行冠脉介入,且非高危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出 院后早期可行运动试验,以评估有无可诱发的心肌缺血及其程度。 2.如患者心电图基线不稳定影响运动试验结果判断时,应在行标准运动试验时,加做负荷UCG或同位素影像检查。 II类 STEMI患者可在出院前行运动试验,以制定出院后的运动处方,或评估冠脉造影已明确诊断冠脉病变的功能状态。 III类 1.未进行成功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在STEMI的2天内。 2.不稳定的梗死后心绞痛,失代偿CHF,恶性心律失常,非心脏原因运动能力受限,其他运动试验绝对禁忌证的患者。 3.运动试验不应做为拟行心导管术STE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运动平板试验的绝对禁忌症: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高危不稳定心绞痛 3、未控制的伴有临床症状或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心律失常 4、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5、未控制的症状性心力衰竭 6、急性肺栓塞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主动脉夹层 运动平板试验的相对禁忌症: 1、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 2、中度狭窄的瓣膜性心脏病 3、电解质紊乱 4、严重的高血压(收缩压>20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5、快速性心律失常或缓慢性心律失常、 6、肥厚型心肌病或其它流出道梗阻性心脏病 7、精神或体力障碍而不能进行运动试验 8、高度房室阻滞 运动平板诊断标准: 1.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1)运动中出现典型的心绞痛。 (2)运动中心电图出现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lmV,持续时 间>lmino (3)如运动前心电图已有ST段下移,则运动后ST段在原水平上再下移≥O.lmV (4)运动中或运动后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上ST段缺血性弓背向上型上移≥O.lmV

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注意事项

1.诊断目的 (1)帮助诊断不明原因的胸痛; (2)早期检出高危患者中隐性冠心病; (3)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的症状(如晕厥、心悸、胸闷)的原因; (4)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 (5)帮助检出无痛性缺血发作; (6)检出早期不稳定性高血压。 2. 评价目的 (1)了解冠心病的预后,检出高危患者; (2)了解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3)了解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效果; (4)了解冠心病缺血阈值,冠脉储备及心脏功能情况。 3. 研究目的 (1)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 (2)了解各种心血管病变对运动的反应; 4. 康复治疗目的 (1)心肌梗死后运动处方的制定; (2)指导有心肌缺血的患者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3)指导其它心血管患者的康复治疗。 平板运动检查注意事项 1. 检查前可少量进餐,禁饮含咖啡因的饮料,禁吸烟、饮酒; 2. 检查时穿宽松舒适的衣服; 3. 嘱患者在检查中消除紧张心理,听从医生的指导,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4.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有无胸痛等症状; 5. 由于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目的不同,所需准备亦不相同: (1)对未知冠心病患者,为了能够准确的诊断,必须停用抗心绞痛药物及洋地黄类制剂至少3-4个半衰期; (2)对已知冠心病患者,为了评价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不宜停用抗心绞痛药物,停用后会引起患者症状加重。 6. 运动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及血压变化,如发现明显异常,应及时终止运动; 7. 叮嘱患者如出现胸痛、胸闷、头晕及体力不支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终止运动。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心电图负荷试验中最常用的一种,故又称运动负荷试验,它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下降,通常静息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尚可维持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