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
紫杉醇

抗癌药物——紫杉醇一、前沿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M.C. Wani)和沃尔(Monre E. Wall)首次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称谓太平洋杉(Pacific Yew)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
在筛选实验中,Wani和 Wall发现紫杉醇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活性,并开始分离这种活性成份。
由于该活性成份在植物中含量极低,直到1971年,他们才同杜克(Duke)大学的化学教授姆克法尔(Andre T. McPhail)合作,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份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taxol)。
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和独特的作用机理,现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癌症。
紫杉醇分子结构复杂,具有特殊的三环[6+8+6]碳架和桥头双键以及众多的含氧取代基。
其全合成引起国内外许多有机化学家的兴趣。
先后共有30多个研究组参与研究,实属罕见。
经20多年的努力,于1994年才由美国的R.A.Holton与K.C.Nicolaou两个研究组同时完成紫杉醇的全合成。
随后,S.T.Danishefsky(1996年)、P.A.Wender(1997年)、T.Mukaiyama(1998年)和I.Kuwajima(1998年)4个研究组也完成这一工作。
6条合成路线虽然各异,但都具有优异的合成战略,把天然有机合成化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紫杉醇是目前已发现的最优秀的天然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部分头颈癌和肺癌的治疗.紫杉醇作为一个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其新颖复杂的化学结构、广泛而显著的生物活性、全新独特的作用机制、奇缺的自然资源使其受到了植物学家、化学家、药理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的极大青睐,使其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举世瞩目的抗癌明星和研究重点,包括寻找新的生物资源、化学全合成、半合成、衍生物制备、生物转化、生物合成、生物工程、构-效关系研究、作用机制研究、药理学和药效学等研究.2011年是发现紫杉醇结构40周年,对紫杉醇发现的曲折历史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以纪念这一伟大发现并纪念为紫杉醇的研究与第二代紫杉醇的开发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紫杉醇 (Taxotere)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

紫杉醇 (Taxotere)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紫杉醇(Taxotere)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紫杉醇(Taxotere)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抗癌药物。
它属于細胞色素P450酶(CYP)代謝酶抑制劑和服用葡萄柚汁或者其他柚子属植物的果汁可能会导致紫杉醇酵素破坏或者是流失,尤其是茄科植物(柿、番茄等)的果汁,有可能会对这个酵素发挥破坏么的食物配方,清淡饭面即可。
紫杉醇(Taxotere)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
紫杉醇通过阻断肿瘤细胞分裂,从而对癌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然而,作为一种强效抗癌药物,紫杉醇也会带来一些不可忽视的副作用。
首先,对于患者而言,紫杉醇治疗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不适反应。
这些不适反应主要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脱发、疼痛以及手足综合征等。
其中,乏力是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导致身体虚弱、无力、精神不振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此外,紫杉醇治疗还可能引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贫血等血液系统副作用,进而增加感染、出血以及疲劳等风险。
其次,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对于对紫杉醇过敏的患者,即便是极低剂量的给药也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率变化等。
因此,在紫杉醇治疗之前,医生必须确认患者是否对该药物存在过敏反应,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此外,使用紫杉醇治疗的患者还需要关注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长期应用紫杉醇可能导致心脏功能衰竭,特别是对于心脏疾病患者而言,需特别慎重使用。
医生会通过心脏相关的检查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以确保紫杉醇治疗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脏问题。
最后,紫杉醇治疗还可能对生育能力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紫杉醇可引起卵巢功能停滞,从而导致不孕不育。
因此,在紫杉醇治疗期间,女性患者需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以防止意外妊娠和避免可能对胎儿和母亲造成的风险。
总结而言,紫杉醇是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抗癌药紫杉醇

天然药物史话——紫杉醇【摘要】紫杉醇是从红豆杉的树皮,树根及其枝叶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于1992年底被FDA批准作为抗晚期癌症新药上市。
美国肿瘤研究所认为紫杉醇是人类未来20年间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
紫杉醇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与其独特的抗肿瘤机理,研究表明紫杉醇可能通过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和机制共同参与细胞凋亡。
尽管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临床治疗上均有突出的贡献,但是依然存在诸多临床缺陷,例如水溶性差,耐药性以及毒性反应。
其中毒性反应包括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肌肉关节疼痛,心脏毒性等。
近年以来对紫杉醇类药物进行水溶性的改善有很多报导。
一方面,通过前药策略对其结构进行化学修饰。
引入极性较大的基团用以提高化合物的水溶性。
包括引入氨基酸类,糖类,有机酸类水溶性片段以及成盐等,然而大多数却停步于临床药物阶段。
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剂型进行研究也是改善其水溶性的另一种手段与策略,包括乳剂,脂质体,聚合物胶束和纳米粒等。
不过按其推荐给药方案计算费用约为进口普通紫杉醇的两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因此对紫杉醇类药物改善依旧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以期待更加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药物。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紫杉醇作用机制、紫杉醇水溶性、紫杉醇类药物毒副作用、前药设计一.紫杉醇与癌症根据卫生部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212. 7万人,其中每年有106万左右的恶性肿瘤新生患者;全国约有268. 5万左右的肿瘤现有患者,其中,恶性肿瘤现有患者约148. 5万左右;肿瘤死亡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兼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高发谱并存的特点。
1从全球情况来看,肿瘤发生率预计在2000 - 2020年间将上升。
2随着科学,医疗诊断技术的进步,癌症已经人类致死的第一大死因,但是医学的进步和新药的研究上市,给人类战胜癌症带来了曙光。
同时,正因为全球癌症发病率的持续上升,抗肿瘤药物的市场的不断扩大,也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重使用。 4.7 水肿:是患者应用紫杉醇后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反
应,多见于给药后的 1 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外周水 肿、胸水、腹水,患者多数没有生命危险,给予对症处理后,症 状消失。 根据资料研究表明,联合应用皮质类固醇有利于降 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发生水肿的原因机制,目 前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紫杉醇;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 97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 —6567 (2013 )08 —0273 —02
紫杉醇是从太平洋红豆杉中 分 离、 提 纯 的 天 然 产 物, 属广谱、高效、作用机制独特的天然抗癌药物。 其化学结 构是紫杉烷类中一种四环二萜类化合物,在体外实验中 对多种肿瘤有疗效,与已上市的其他化学合成抗肿瘤剂 或植物抗癌药物比较,抗癌机理有所不同。 对卵巢癌、食 管癌、头颈部 癌、 乳 腺 癌、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等 有 一 定 效 果, 但在临床应用时更多趋向于联合给药,不仅有利于抗肿 瘤药物治疗 效 果 的 提 高, 同 时, 能 显 著 降 低 药 物 不 良 反 应,减少患者痛苦。 伴随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不断高 发,紫杉醇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 也日渐增多[1] ,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保证紫杉 醇抗肿瘤化疗药物继续使用的关键。 目前,临床应用紫 杉醇的不良反应主 要 包 括: 骨 髓 抑 制、 过 敏 反 应、 神 经 毒 性、消化道反应、肌肉或关节疼痛反应以及心脏毒性反应 等。 经研究结果表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大小,与给药 剂量、方式、个 体 差 异 均 有 直 接 关 系, 医 生 在 使 用 时, 应 详细询问患者的基本资料,全面了解紫杉醇的药理学作 用和毒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严格掌握适应征和药物浓度, 将药物毒性反应降至最低。 现将我院自 2012 年 1 月 ~ 2012 年 12 月收治的应用紫杉醇发生不良反应的 100 例 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对于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的探究

对于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的探究一、紫杉醇的研究历史紫杉醇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树皮、针叶中分离出的一种四环二硝酸胺类化合物,它能有效地治疗晚期卵巢癌,乳腺癌和其它癌症,被称为是过去几十年中发现的最好的抗癌药物。
1992年12月29日,美国FDA正式批准紫杉醇作为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新抗癌药物(商品名为Pach-taxel)。
由于紫杉醇在植物体中的含量相当低,大约从3~6棵60~100年生大树的树皮中才能提取到1g紫杉醇,可治疗一个癌症患者。
目前全球每年200kg紫杉自的消耗量意味着要砍伐100万棵红豆杉大树,随着紫杉醇应用范围的扩大,其需求量必然会逐年增加,而红豆杉树生长速度相当慢,直径20厘米的树需生长100年。
因此,伐树生产紫杉醇的方法不仅会严重破坏该树的长期生存和分布,也根本无法满足人们对紫杉醇的需求。
就目前研究结果表明:紫杉醇的主要来源仍是紫杉树皮,这种常绿乔木生长十分缓慢,大规模的砍伐必然严重破坏植物资源.二、紫杉醇的药理紫杉醇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能诱导与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微管装配与微管稳定,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
药理实验证明,紫杉醇具有广谱抗癌作用,其抗癌性源于它作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体的微管蛋白。
与常用的其它纺锤体毒物如阻止微管聚集的长春花碱、长春花新碱、秋水仙碱、鬼臼毒素等作用相反,紫杉醇在低浓度下(0.25μm)就催化激管蛋白的迅速合成微管并结合到微管上起稳定和防止微管解聚作用。
正常微管在4 ℃低温或Ca2+存在下便可解聚,而紫杉醇作用后的微管则不发生解聚。
这样紫杉醇的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迅速分裂的肿瘤细胞,紫杉醇冻结有丝分裂纺锤体,从而使肿瘤细胞停在G2期和M期,直至死亡。
2、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
三、紫杉醇的毒副作用紫杉醇为作用机制新颖的抗肿瘤药物对卵巢届、乳腺癌、食道涵、头颈部群状细胞癌等多种肿在有效,因此为广谱抗肿瘤药。
但紫杉醇临床应用的某些方面有待继续研究,包括与其它抗肿在药物的联合用药、虽佳治疗方案、田注时间、耐受性等。
紫杉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天然抗癌药物

紫杉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天然抗癌药物刘先芳;梁敬钰;孙建博【摘要】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的微量单体成分,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植物抗癌药,紫杉醇及其衍生物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癌药.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紫杉醇后,科学家对此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结构修饰、药理药效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开发出泰素、多西他赛、卡巴他赛、拉洛他赛、信立他赛、康莫他赛等抗癌药.直到40年后的今天,科学家对紫杉醇的研究依然活跃,对其生物合成、真菌培养、新剂型开发等方面也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作为源于天然的单体成分开发成新药的成功典范,紫杉醇类化合物的研发历程对当前开发天然新药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对紫杉醇的研发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回顾其开发历程及相关研究,以期为天然药物的开发带来新的思考.%As a most effective monomer composition from bark of Pacific Yew,paclitaxel and its derivatives ar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as broad spectrum anticancer drugs.Since its discovery in the 1970 s,many researches had been carried out,mainly focusing on themodification,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The great successes pressed ahead the development of a series of taxol-like drugs,includingtaxol,docetaxel,cabazitaxel,larotaxel.Nowadays,studies of taxol are still the hotpots,which concentrated on the new source such as cultivation of tissue,fungus culture and new dosage forms.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drugs research from natural source,taxol is worth to be summarized of its history and ongoing development for looking forward to bring new innovation mentality in new drugs.【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7(019)006【总页数】9页(P941-949)【关键词】紫杉醇;天然活性成分;广谱抗癌药;研发历程;研究进展【作者】刘先芳;梁敬钰;孙建博【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癌症的实况报道,癌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2012年约有1400万新发癌症病例[1],2015年导致880万人死亡,预计今后20年新发病例数将增加70%***。
紫杉醇详细资料大全

紫杉醇详细资料大全紫杉醇别名红豆杉醇,泰素,紫素,特素,是目前已发现的最优秀的天然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部分头颈癌和肺癌的治疗。
紫杉醇作为一个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其新颖复杂的化学结构、广泛而显著的生物活性、全新独特的作用机制、奇缺的自然资源使其受到了植物学家、化学家、药理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的极大青睐,使其成为20 世纪下半叶举世瞩目的抗癌明星和研究重点。
基本介绍•中文名:紫杉醇•外文名:taxol•别名:泰素、紫素、特素•类别:处方药•主要适用症:卵巢癌、乳腺癌•生理功能:抗癌概述,理化性质,鉴别,合成 ... ,概述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M.C. Wani)和沃尔(Monre E. Wall)首次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称谓太平洋杉(Pacific Yew)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
在筛选实验中,Wani和Wall 发现紫杉醇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活性,并开始分离这种活性成份。
由于该活性成份在植物中含量极低,直到1971年,他们才同杜克(Duke)大学的化学教授姆克法尔(Andre T. McPhail)合作,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份的化学结构,一种三环二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taxol)。
紫杉醇是一种从裸子植物红豆杉的树皮分离提纯的天然次生代谢产物,经临床验证,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特别是对癌症发病率较高的卵巢癌、 ... 癌和乳腺癌等有特效。
紫杉醇是近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门的抗癌药物,被认为是人类未来20年间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
近年来地球人口和癌发率呈爆发性增长,对紫杉醇的需求量亦明显增大。
目前临床和科研所需的紫杉醇主要是从红豆杉中直接提取,由于紫杉醇在植物体中的含量相当低(目前公认含量最高的短叶红豆杉树皮中也仅有0.069%),大约13.6kg的树皮才能提出1g的紫杉醇,治疗一个卵巢癌患者需要3-12棵百年以上的红豆杉树,也因此造成了对红豆杉的大量砍伐,致使这种珍贵树种已濒临灭绝。
紫杉醇用途

紫杉醇用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紫杉醇,又称紫杉素,是一种从紫杉树中提取出来的化学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癌等药理作用。
自上世纪60年代发现以来,紫杉醇一直被广泛用于医学领域,是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重要药物之一。
紫杉醇是一种细胞毒性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的聚合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紫杉醇主要用途包括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肿瘤。
在乳腺癌治疗中,紫杉醇常与顺乌司他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紫杉醇也被用于治疗其他恶性肿瘤,如胃癌、结直肠癌、淋巴瘤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除了治疗恶性肿瘤外,紫杉醇还被用于治疗一些良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紫杉醇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减少炎症反应,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紫杉醇的用途还不仅限于医学领域,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紫杉醇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等作用。
紫杉醇可以抑制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对一些耐药菌和耐药病毒也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紫杉醇在药品和抗生素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紫杉醇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重要药物,不仅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具有抗炎、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紫杉醇的更多用途会被不断开发和应用,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福祉。
第二篇示例:紫杉醇,又称紫杉素或紫杉碱,是一种从紫杉树提取得到的天然植物生物碱。
紫杉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抗癌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肺癌、淋巴瘤等。
紫杉醇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促使肿瘤细胞停留在有丝分裂的中期,从而导致细胞凋亡或无法继续分裂,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
紫杉醇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一线药物之一,通过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
作者:张修前
来源:《中学生物学》2009年第09期
摘要紫杉醇是存在于红豆杉树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其独特的抗癌疗效日益被人们重视,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的抗癌药三大成就之一。
介绍了紫杉醇的抗癌机理及获取紫杉醇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紫杉醇抗癌机理红豆杉
中图分类号Q-49
文献标识码E
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和沃尔首次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的太平洋杉的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
在筛选实验中,瓦尼和沃尔发现紫杉醇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的抑制活性,并开始分离这种活性成份。
由于该活性成份在植物中含量极低,直到1971年,他们才同杜克大学的化学教授姆克法尔合作,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份的化学结构。
1人类对紫杉醇抗癌作用的认识
紫杉醇主要是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呈白色粉末状,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1979年,爱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苏珊郝蔚芝报道了紫杉醇独特的活性作用机理,这使它进入成为一类新的肿瘤化疗药的雏形阶段。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报道了紫杉醇对晚期卵巢癌的惊人疗效,并被1989年的国内医药学年鉴收录。
也在1979年,施贵宝公司被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指定为合作伙伴,共同对紫杉醇进行开发,目的是使其能进行产业化生产。
1991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主任Broder博士断言在未来15年,紫杉醇将成为国际最主要的抗癌药物。
1992年12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正式批准紫杉醇作为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新抗癌药物。
紫杉醇作为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活性强、作用机制独特的抗癌天然药物,尤其是对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疗效,也可用于治疗肺癌、食管癌、生殖组织肿瘤、子宫内膜癌、淋巴瘤、膀胱癌等。
它的问世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的抗癌药三大成就之一。
2紫杉醇的抗癌机理
微管是真核细胞的一种组成成分,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密切相关。
微管主要成分是微管蛋白,分为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两种。
β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彼此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故常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是构成微管的亚单位。
在适宜的条件下,只要二聚体达到一定的浓度,就可以自我组装成微管。
细胞中的微管装配所需要的微管蛋白来自细胞质中的微管蛋白库,而原有的微管解聚又是细胞质微管蛋白库中的微管蛋白二聚体的重要来源,可随时被用来装配纺锤体等微管。
紫杉醇是一种高效细胞毒素,与已上市的其他化学合成抗肿瘤剂或植物抗癌药相比,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
紫杉醇能结合到肿瘤细胞的微管的特定部位上,防止细胞中原有的微管解聚,使微管稳定,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
这样,肿瘤细胞微管蛋白库中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含量达不到一定浓度,肿瘤细胞在有丝分裂时就不能由微管蛋白迅速重新装配形成纺锤体微管,抑制了细胞分裂和增殖,使癌细胞停止在G2和M期,直到死亡,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进而起到抗癌的作用。
3获取紫杉醇的方法
3.1从天然红豆杉植物中提取
红豆杉属植物共11种,在亚洲,中国、缅甸、印尼等国拥有的野生红豆杉较多。
我国有4种及1种变种,它们分别是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又名喜马拉雅红豆杉)、中国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又名美丽红豆杉)。
自然界中的紫杉醇主要存在于红豆杉树的全身,而树皮的含量最高,达万分之一左右。
并不是所有品种的红豆杉均含有紫杉醇,而且不同种类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多少的差别非常明显。
经权威部门鉴定和相关报道,中国境内的红豆杉都具有一定含量的紫杉醇,其中东北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紫杉醇的含量较高,尤其是生长环境特殊的东北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最高可达万分之三。
紫杉醇在不同植物来源以及植物体的不同部位的含量与提取分离有着直接关系。
有人对东北红豆杉幼苗以及成树的不同部位中的紫杉醇含量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成树紫杉醇的含量高低依次为:树皮>树叶>树根>树干>种子。
红豆杉植物样品经过预处理,再用有机溶剂提取,然后用液一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CO2超临界液体萃取法等方法进行萃取,再经过柱层析法、薄层色谱法、沉淀法、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膜分离法、树脂吸附分离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化学反应法、药理作用靶点法等进行分离纯化。
3.2化学合成
紫杉醇的化学合成又分为全合成和半合成。
毫顿及其同事成功地构建了紫杉醇骨架,首次合成天然紫杉烷类化合物Taxusin,以BaccatinⅢ衍生物为原料半合成紫杉醇,该法已被BMS 公司用于工业化生产紫杉醇。
R.A.Holton所采用的紫杉醇全合成路线以细致为特色,其特点是步骤少,收率高,以价廉易得的樟脑为起始原料进行了线性合成,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经历约10年时间对紫杉醇分子构象与反应性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多种化学合成方法的改进和发展。
半合成法指的是经过某些化学反应将红豆杉属植物中所含的紫杉醇类似物转化为紫杉醇。
这些前体包括10-脱酰基巴卡丁Ⅲ、巴卡丁Ⅲ(10-DAB)、10-脱酰基紫杉醇、10-脱酰基三尖杉宁碱、7-戊醛基-10-脱酰基紫杉醇等。
20世纪90年代研发的以巴卡丁Ⅲ(简称10-DAB)制造紫杉醇的主要成分C47H51NOl4的半合成法就是比较成熟的一种方法。
10-DAB取自欧洲大陆常见的欧洲紫杉的叶子及小树枝,其含量可达0.1%,其分离过程并不会对树林造成重大伤害。
由于针叶再生很容易,紫杉醇半合成可有较丰富的原料。
但是,半合成法的制造过程非常复杂,需要11道化学转换、7道分离步骤、使用13种溶剂、13种有机试剂及其他物质才能完成。
而且这种方法仍然要采用天然植物的叶子和树枝,多少会对植物产生一定的破坏。
3.3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
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大学的化学家安杰拉·霍夫曼和她的同事最早发现生长在榛树上的真菌也可合成紫杉醇。
1991年,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植物病理学家Gary Strobel和化学家安德里亚·斯带尔勒检验了从20多个样点的25棵大树上分离出的200多个微生物,结果有一种真菌具有合成紫杉醇的能力,把该菌放在合成培养基中培养,发现该菌合成紫杉醇能力十分稳定,经鉴定是一个新物种,他们把该菌命名为安德列亚菌。
目前该菌合成紫杉醇的能力只有24~50ng/L,科学家正努力优化其发酵条件,并通过诱变和基因工程技术全面提高其紫杉醇生产能力。
尽管其产率很
低,但由于真菌的基因操作比植物容易得多,因而有可能通过传统的方法和基因工程的方法来增加紫杉醇在真菌中的产量。
另据报道,我国西安一枝刘制药公司的研究人员从中国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一种真菌,对其重组诱变,通过菌种优化培养,紫杉醇和BaccatinⅢ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均达到2×10-3g/L,有望实现产业化。
3.4植物细胞工程培养法
近年来美国百时美一施贵宝公司进一步研发出利用最新植物细胞工程培养生产紫杉醇技术:培养特定的紫杉细胞愈伤组织,直接萃取其中的紫杉醇,经纯化与结晶分离而成。
它的优点是植物细胞可以大量培养。
在工厂里用大的培养罐培养红豆杉树细胞,工业化规模生产紫杉醇,这种生产方式不受气候、温度、地理条件的限制,解决了药物来源问题。
据估计,在我国红豆杉仅有100万株左右,而如果用直接提取紫杉醇的方法,治疗一个病人需要6棵百年树龄的红豆杉。
由于全世界的红豆杉资源非常有限,植物细胞工程培养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解决了紫杉醇来源问题,而且能大大降低紫杉醇的生产成本,泽惠广大低收入癌症患者。
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红豆杉培养细胞中紫杉醇产量通常都不高,即使是偶尔报道获得较高的产量也都存在产量不稳定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紫杉醇生物合成的部位、途径及其调控机制还不甚清楚,特别是对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步骤及其调控机制了解不多所致。
此外,利用基因工程提高细胞中紫杉醇含量也是一条诱人的途径,但是同样是由于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具体途径不甚清楚,加之紫杉醇的合成可能需要多个基因(或一组基因)参与,所以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210-214,339—340。
[2]包怡红,王军,紫杉醇抗癌机理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04,(1):62—64。
[3]王正平,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J],应用科技,2004,31(1):56—58。
[4]赵凯,周东坡,抗癌药物紫杉醇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技术[J],生物技术通讯,2004,
15(3):309—312。
[5]陈巧鸿,王锋鹏,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全合成——Holton合成紫杉醇路线的剖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13(3):88—95。
[6]刘本叶,叶和春等,抗癌新药紫杉醇的研究概况[J],植物学通报,1995,12(3):8-14。
[7]贡长生,张克立,绿色化学化工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