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学前教育及其发展PPT

1.欧文★ 2.福禄贝尔★ 3.日托中心★ 4.麦克米伦姐妹★
背景: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创立于清末新政 时期 1920年→壬寅学制→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1904年→癸卯学制→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我国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
人物:湖北巡抚 端方(实际操作创办)、
张之洞(领导人、指挥)
(一)早期的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国外)
(二)福利性: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解放劳动力,解放妇女。 (三)保教并重:《规程》指出保育和教育。
补充:学前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1)基础性
与义务性比义务性指必须参加 非义务性可以选择读和不读
(2)非义务性 与 公益性 (3)福利性
为大家提供服务 办幼儿园不能以赚钱为目的,有国家补助
(4)保教结合性
对于幼儿第一次教育形式是先导、 导入的形式
●改革开放
3.幼儿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腾飞
(1)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多形式,多渠道发展 (2)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改革开放 法规
《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管理条例》
时间
1996年6月施行 2016年3月1日施行
1989年8月颁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7月颁布
》
2002年9月颁布
(5)先导性 启蒙性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交给他需要的东西 交给幼儿最初、入门的东西,比如渴了会喝水,遵守规则
(6)直接经验性
幼儿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感官去感受,实际操作
三、学前教育的作用-(简答)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发展价值(+解释) 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和学前教育对于人的
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价值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ppt课件

作为一位新旧交替时期的历史人物,夸美纽斯仍有其局限性。他的学前教育思想 乃至整个教育思想,仍受宗教观的束缚。但以其贡献而论,总的来说,有人将他称 作“在教育史上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不算过分溢美之词,夸美纽斯在学前教育 史上的地位亦是如此。
返回章目录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初创 (二)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
返回章目录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初创
评价—— 夸美纽斯写出了教育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和与之配套的历史上
第一本看图识字课本《世界图解》。不仅在他之前,甚至在他之后的近200年中, 我们尚未见到一个人对学前教育作过当时条件下允许的系统研究,更没有人写过全 面论述学前教育的专门著作。近代的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蒙台梭利在创立自己的 理论的时候都明显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学前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教育”——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以儿童为本位”——卢梭认为“儿童不仅是人,而且是儿童”。
评价—— 卢梭的教育思想中包含了崭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他认为,儿童并不是 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而是有固有规律的“自然物”因此,他主张教 育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
评价—— 19世纪末,在美国形成了福禄贝尔主义,影响遍及世界各国。福禄贝尔对幼儿教育的推广和强 调,今日已为世界上大多数人所接受。他的教育思想,如重视游戏和儿童自主活动、重视手工作业 和园艺等,迄今仍支配着学前教育理论。他所设计的系列玩具恩物仍在韩国、日本等国流行。
返回章目录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返回章目录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初创 (二)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
返回章目录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初创
评价—— 夸美纽斯写出了教育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和与之配套的历史上
第一本看图识字课本《世界图解》。不仅在他之前,甚至在他之后的近200年中, 我们尚未见到一个人对学前教育作过当时条件下允许的系统研究,更没有人写过全 面论述学前教育的专门著作。近代的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蒙台梭利在创立自己的 理论的时候都明显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学前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教育”——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以儿童为本位”——卢梭认为“儿童不仅是人,而且是儿童”。
评价—— 卢梭的教育思想中包含了崭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他认为,儿童并不是 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而是有固有规律的“自然物”因此,他主张教 育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
评价—— 19世纪末,在美国形成了福禄贝尔主义,影响遍及世界各国。福禄贝尔对幼儿教育的推广和强 调,今日已为世界上大多数人所接受。他的教育思想,如重视游戏和儿童自主活动、重视手工作业 和园艺等,迄今仍支配着学前教育理论。他所设计的系列玩具恩物仍在韩国、日本等国流行。
返回章目录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第三章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资料来源
学前教育史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历史文献、档案材料、教育家著作、教育期刊等。 这些资料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证据,支持他们对学前教育史进行深入的 研究和分析。
02
古代学前教育
古代学前教育的起源与特点
起源
古代学前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儿 童公育,随着家庭及私有制的产生, 逐渐演变为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形式。
特点
以家庭教育为主体,强调对儿童进 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及初步的文 化知识教育。
古代学前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形式
家庭教育是古代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 母亲是主要的教育者,此外,还有宫 廷教育、蒙养院等教育形式。
内容
主要包括生活技能教育,如穿衣、吃饭、 如厕等;道德规范教育,如尊老爱幼、 诚实守信等;以及初步的文化知识教育, 如识字、算术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杜威
美国教育家,提出“儿童 中心主义”,强调儿童在 活动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
现代学前教育的实践与影响
实践
各国纷纷建立学前教育制度,推广幼儿园 和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实施多样化的 教育方法和手段。
VS
影响
提高儿童入学准备水平,促进儿童身心全 面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的 发展;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随着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未来的学前教育将更加注重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和维护,关注 儿童的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强调科技与教育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学前教育将更加注重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 果和质量,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推动教育公平与普及
学前教育史提醒我们关注教育公平与普及问题。未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 进,将更加注重推动学前教育的公平与普及,让更多儿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史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历史文献、档案材料、教育家著作、教育期刊等。 这些资料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证据,支持他们对学前教育史进行深入的 研究和分析。
02
古代学前教育
古代学前教育的起源与特点
起源
古代学前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儿 童公育,随着家庭及私有制的产生, 逐渐演变为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形式。
特点
以家庭教育为主体,强调对儿童进 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及初步的文 化知识教育。
古代学前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形式
家庭教育是古代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 母亲是主要的教育者,此外,还有宫 廷教育、蒙养院等教育形式。
内容
主要包括生活技能教育,如穿衣、吃饭、 如厕等;道德规范教育,如尊老爱幼、 诚实守信等;以及初步的文化知识教育, 如识字、算术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杜威
美国教育家,提出“儿童 中心主义”,强调儿童在 活动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
现代学前教育的实践与影响
实践
各国纷纷建立学前教育制度,推广幼儿园 和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实施多样化的 教育方法和手段。
VS
影响
提高儿童入学准备水平,促进儿童身心全 面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的 发展;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随着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未来的学前教育将更加注重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和维护,关注 儿童的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强调科技与教育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学前教育将更加注重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 果和质量,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推动教育公平与普及
学前教育史提醒我们关注教育公平与普及问题。未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 进,将更加注重推动学前教育的公平与普及,让更多儿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课件]第一章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PPT
![[课件]第一章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083868cf84b9d528ea7a31.png)
育方式,因此可以试着将传统文化知识设计成游戏, 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同时,传统 文化中有许多富于教育意义的故事,教师可以联系 生活实际,或将其编其儿歌,或通过改造,使其更 加生动、有趣,便于孩子理解,做到深入浅出。有 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举办一定的活动,创造一定的 真实情境来加强孩子对传统文化知识和精神的理解 与领悟。
教之以善(行为规范的教育) 知其嗜欲(衣食及其生活所需 安其居处(居室的安置料理)
、 古 代 胎 教 的 实 施
• 太任自妊娠后,“目不视恶色,耳不听 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西周文王之母善以 胎教。中国最早实 施胎教的记载。
3
•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 差,笑而不諠,独处不倨,虽怒不骂。
• 国家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应该 包括国学经典、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三个部 分。
• 1、国学教育不是万能良药,应以塑造性灵 为主。说到底,国学教育只是一种独特的 教育方式,而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仅靠 国学的熏陶是不够的,必须注重方式方法 的多样化,全面促进孩子的发展。
• 2、国学教育的方式应该形象生动,灵活变 化、不拘一格。孩子天性爱玩,游戏是最好的教
庠——《三礼义宗》中说:“虞舜 之学名庠”
4、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教育性质)
2、原始群落的老人担任教育工作(师资)
3、内容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教育内容)
4、教育方法口耳相传,实践中教育(教育手 段)
第二节、中国奴隶社会的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
我国教育史 上最早关于 学前教育的 记录
曾参杀猪的故事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 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 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 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 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 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 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 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
学前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学前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 学前教育学概述 •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 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 •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 •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01
学前教育学概述
学前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6岁幼儿教育 和相应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 的科学。
特点
社会领域
设计人际交往、社会认知、情 感培养等活动,帮助儿童建立 良好的社会关系。
艺术领域
设计音乐欣赏、美术创作、舞 蹈表演等活动,激发儿童的创 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05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与策略
安全性原则
确保环境安全,消除安 全隐患,保障幼儿身心
健康。
教育性原则
环境创设应与教育目标 相一致,有利于幼儿全
伤和感染。
学前儿童生理发展需求
02
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前儿童生理发展教育策略
03
提供均衡的饮食,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鼓励儿童参加户外活
动,加强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迅速发展,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情绪情感丰富多变,自 我意识开始萌芽。
语言领域
包括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要求幼儿能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 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 能力,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社会领域
包括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要求幼儿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 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 有初步的归属感。
目录
• 学前教育学概述 •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 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 •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 •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 •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01
学前教育学概述
学前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6岁幼儿教育 和相应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 的科学。
特点
社会领域
设计人际交往、社会认知、情 感培养等活动,帮助儿童建立 良好的社会关系。
艺术领域
设计音乐欣赏、美术创作、舞 蹈表演等活动,激发儿童的创 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05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与策略
安全性原则
确保环境安全,消除安 全隐患,保障幼儿身心
健康。
教育性原则
环境创设应与教育目标 相一致,有利于幼儿全
伤和感染。
学前儿童生理发展需求
02
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前儿童生理发展教育策略
03
提供均衡的饮食,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鼓励儿童参加户外活
动,加强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迅速发展,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情绪情感丰富多变,自 我意识开始萌芽。
语言领域
包括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要求幼儿能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愿意 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 能力,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社会领域
包括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要求幼儿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 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 有初步的归属感。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课件

• 孕育阶段的特征:
• 1. 丰富性——哲学家、政治家、 教育家
• 2. 实践性——直接来源于教学 实践
• 3. 零散性——学前教育学思想 散见于各种著作中
•萌芽阶段(16世纪-18世纪初期)
1632年——夸美纽斯——《母育学校》 1861年——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学》 (标志着学前教育学的产生) 1909年——蒙台梭利——《运用于儿童之家 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又名《蒙台梭 利方法》) (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各国和国际学前教育组织的建立 (学前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1712年-1778年)
4、裴斯泰洛奇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体现 在《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 教育她的子女》、《母亲读物》等教育 著作中,在他看来,教育应重视儿童本 质的和谐发展,应依照儿童心理发展的 顺序使儿童获得适当的发展机会。
(1746-士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教育改革 家。早年受法国启蒙思想特别是卢梭思想的影响, 又得益于学院一些进步教授的教诲。决心放弃神 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 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 力。
(1902年—1994年)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 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 ⑶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 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 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 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 ⑺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 ⑻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萌芽阶段学前教育思想散见于各种教育学 著作中
《学前教育学》PPT-学前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02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学前教育的起源
原始社会时期
在原始社会,儿童与成人一起参与各 种生产活动和仪式,这种共同生活为 儿童提供了初步的学习和成长经验。
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文明中,出现了专门负责儿童 教育的机构和人员,如古希腊的儿童 学校和家庭教师,他们开始关注儿童 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维果斯基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
总结词
维果斯基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认为儿 童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和发展的。
详细描述
维果斯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在与他人的交 往中学习和模仿,通过语言和符号来表达思想和理解世界。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 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个性化指导,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科学的学前教育理 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学前教育的未来展望
更加注重全面发展
信息化与智能化融合
未来的学前教育将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 展,强调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学前教育将更加 注重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教 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 及其产生与发展
目 录
• 学前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 •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 • 学前教育的实践与应用 • 学前教育的挑战与展望
01
学前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
学前教育的定义
01
学前教育是指对0-6岁儿童进行的 早期教育,旨在促进儿童的身心 发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 高认知和社交能力。
学习方式。
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完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
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的变化发展通用课件

以能力为导向
强调评价的核心是儿童的 实际能力,而非单一的知 识掌握。
PART 06
学前教育普及与质量提升
REPORTING
学前教育普及率的提高
普及率显著提升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 入增加,学前教育普及率得到了 显著提升,更多的适龄儿童得以
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普及率的提高
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普及率也 有所提高,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
定期评估与反馈
定期对幼儿园进行评估,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幼儿园 和家长,帮助幼儿园改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引入第三方评估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幼儿园进行评估,保证评估的客观 性和公正性,促进幼儿园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共同进步。
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与配置
加大投入力度
国家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 度,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改善幼
随着家庭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需求日益增长,促使学前教育 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国民素质提升以及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研究意义
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的发 展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学
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通过梳理学前教育政策、教育模 式、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变革,可 以为当前学前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职前培训
为了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 我国加强了职前培训,要求教师 在入职前必须接受一定学时的专 业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在职培训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 教学水平,我国开展了多种形式 的在职培训,包括短期培训、专 题研讨、学术交流等。
教师待遇与社会地位的提高
教师工资待遇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体制走向——公办加强期 (2010年至2020年)
7
学前教育民办体制的快速增长,虽然为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要提 供了强大的资源供给,但仍然满足不了人们对“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 几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入园难”“入 园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比例不当,政府学前教育投 入比例过低。为了解决这一新的问题,必须调整“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 范”“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的学前教育体制走向。2010年7月,我国 21世纪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出台;同年十一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若 干意见》下发。这两个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从不同的视角阐明了当前到 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体制建设调整的目标和方向:政府主导、成本分担、 以县为主。其实质是加强学前教育公办体制建设,“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具体可陈述为:在办园体制上,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 办园体制;在投入体制上,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 的投入体制;在管理体制上,明确各级政府责任,以县为主,规范学校办学 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 教育管理体制。
(四)民办主体期(2003年至2010年)
6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 再一次明确我国今后五年(2003年至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 标: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 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以此为标志,我 国学前教育体制经过十八年的改革与发展,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已经 发展成为在整个学前教育体制中举足轻重的,占主体地位的一种体制 形式。至此,我国学前教育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民 办体制在力量上逐渐占据着优势,在质量上也逐渐规定着整个学前教 育水平的高低。同时,公办体制进一步萎缩,政府办园责任逐渐缩水。 学前教育体制进入了以民办体制为主体的时期,即民办主体期。这一 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民办园数量占到全国幼儿园总数的一半以上, 而且逐年增长。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显示,2004年民办园达到 6.22万所,占到全国幼儿园总数的52.8%,到2010年,民办幼儿园 达到10.23万所,占到了全国幼儿园总数的68%。
(一)公办一统期(1949年至1985年)
3
自新中国成立至1985年,这段时期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基本上由政 府承办,其主要作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福利存在。主办者通常是企 事业单位的工会或妇联等。这一历史时期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是政府 全面负责,只存在公办性质幼儿园,也就是说,只存在国家教育权, 只有公办体制。比如,1983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 育的几点意见》,提出要“分期分批地办好公社(乡)中心幼儿园,使 之成为农村幼儿园的基地,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它强调统一、集 中、公办。这种高度集权,由国家包办学前教育的体制直到1985年 中央出台《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止才有了一定的松动。此时期 的学前教育也称之为学前教育公办期。
(三)民办发展期(1993年至2003年)
5
1993年起至2003年十年间,国家持续地为学前教育提供了走向社会的宏观 政策环境,全面推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1995年国家教委、国家计委、民 政部、建设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出《关于企业办幼儿园的若干意见》,首次提 出学前教育要“社会化“,鼓励企业办的幼儿园剥离企业或向社会开放; 1997年国家教委颁发《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 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办好教育部门举办的幼儿园,逐步推进幼儿教育社会 化;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 “积极发展以社区为依托的、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幼儿教育。要因地制宜地 制定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办学。”;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 办幼儿园。国家一系列促进学前教育社会化政策的出台,使学前教育的办学 主体进一步多样化,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的积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地提高。 多样化主体的存在使各办学主体间的竞争逾演逾烈,进一步促进了学前教育 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据教育部《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称,2003年我国共有幼儿园11.64万所,其中民办园5.55万所,占到了全国 幼儿园总量的 47.7%。
(二)民办产生期(1985年至1993年)
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体制改革也开始启动,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鼓励和指导 国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这开始了学前教育回归社会的旅程。 在随后几年的国营企事业单位改制中,尤其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 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为减轻负担,大量的国营企事业 单位将原本包办的学前教育推向市场,推向了社会。1993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确定了我国“建立 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标示着新的体制形 式在国家层面上的清晰确认。这个时期,学前教育除了公办体制形式 外,产生了新的体制形式——民办体制。从此,学前教育的办学主 体从单一性发展为多样性,办学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
1
学前教育育是指出生到六、七岁儿童的教育,包括学前社会 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从出生到6岁 的儿童的教育也就是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
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 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 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 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 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 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