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地

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一、什么是高海拔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
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
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从实际情况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
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2700米以后。
快速(如乘飞机)到达3000米以上时,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
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我曾见过比较敏感的人在1700米就出现轻度高原反应,也接触过攀登6000米级别的雪山却高山反应很弱的人,很是感慨人与人之间差别怎会那么大。
三、哪些因素影响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影响高原反应的轻重程度、发病率的因素主要有:(一)海拔高度进入的海拔越高,高原反应越强烈,患各种高山病的概率也越大。
去青海旅游要注意些什么呢

去青海旅游要注意些什么呢青海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内陆省份,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如果您计划去青海旅游,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 了解当地天气情况:青海气候干燥,夏季温度适宜,但昼夜温差大;冬季严寒,气温可能达到零下30摄氏度。
在计划行程时,务必了解气候情况,以便准备适当的衣物和装备。
2. 海拔高度和氧气供应:青海地处高原地区,所以海拔较高。
例如,青海湖海拔超过3000米。
在到达高海拔地区之前,最好逐渐适应高原环境,以避免因缺氧而引发高山病。
同时,确保有充足的饮用水和避免过度运动,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和能量。
3. 尊重当地文化和宗教: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藏族和回族是主要的民族群体。
在游览寺庙、清真寺或其他宗教场所时,应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遵循当地的礼仪和规定。
在拍照时应注意避免侵犯他人隐私和尊严。
4. 购买旅游保险:在旅行之前,购买一份适当的旅游保险是非常重要的。
旅游保险可帮助您应对突发事件,如疾病、受伤或丢失物品,以确保您的旅行更加安心和顺利。
5. 注意环境保护:青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作为游客,我们应该遵守当地的环境法规,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尊重自然和野生动物,不破坏植被和采集野花等。
6. 观光事项:青海有许多著名景点,如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等。
在游览时,遵守规定的游览线路和时间,不随意闯入禁区。
注意文物保护,不损坏古迹和藏传佛教寺庙的文化遗产。
7. 行车安全:如果您选择自驾车旅行,在行车前要检查车辆的状况,确定油、水、电池等是否正常。
在行车过程中要遵守交通规则,尤其是在青藏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要注意安全驾驶、避免疲劳驾驶。
8. 食品安全:在青海旅游期间,选择正规的餐厅和食品摊位进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和生水。
同时,遵循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携带消毒液等。
9. 保存重要物品:在旅行期间,保管好重要物品,如护照、id、钱包等,最好备份或拍照保存重要文件和联系方式,以防止遗失。
去青海旅游注意事项

去青海旅游注意事项青海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是一个风景如画的旅游目的地。
如果你计划去青海旅游,以下是一些要注意的事项:1. 气候条件:青海位于高原地区,气候较为寒冷干燥。
夏天白天气温较高,但早晚会变得凉爽。
冬天非常寒冷,夜间气温可能降至零下,所以务必携带保暖衣物。
2. 高原反应:青海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海拔较高。
一些游客可能会经历高原反应,如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
要注意适应高原环境,避免剧烈活动,并在刚到达时多休息、多喝水。
3. 旅游路线:青海地域广阔,景点众多,所以最好提前规划好你的旅游路线。
可以参考一些旅游指南或咨询当地旅行社,以确保游览时间和安排合理。
4. 火车票预订:如果你打算搭乘火车前往青海,最好提前预订火车票。
由于青海是一个热门旅游目的地,车票可能很紧张,特别是在旅游旺季。
5. 随身物品:在旅行过程中,随身物品的选择也很重要。
最好携带防晒霜、太阳帽、墨镜等防晒用品,以及一些常用药品。
此外,带上一些干粮和水瓶,在旅途中保持水分和能量补充。
6. 尊重当地文化: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包括藏族、回族等。
在与当地居民交流时,要尊重他们的习俗和文化,尽量避免言语和行为上的冒犯。
7. 环保意识:青海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作为游客,要保持环保意识,不乱丢垃圾,不损坏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8. 安全意识:在旅行过程中,注重个人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注意保管好贵重物品,不要随意给陌生人提供个人信息。
如果在旅行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及时与当地警察或旅游部门联系。
总之,青海是一个独特而美丽的旅游目的地,游客在旅行过程中要尊重当地文化,注重个人安全,并保持环保意识。
在充分准备和周密安排下,你一定能够在青海度过愉快的旅程。
青海湖自驾游注意事项

青海湖自驾游注意事项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一个非常适合自驾游的地方。
但是在青海湖自驾游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行程的顺利进行。
首先,青海湖位于高原地带,海拔较高,气候较为寒冷。
在出发前,应选择适宜的季节进行自驾游,避免恶劣的天气条件。
同时,应准备好足够的衣物,包括羽绒服、冲锋衣、手套等,以应对可能的寒冷天气。
其次,青海湖周边道路条件良好,但地势较为复杂。
在自驾游过程中,应注意驾驶安全。
要时刻注意道路标识和信号标志,遵守交通规则。
在山区道路上行驶时,要注意守住自己的车道,并保持适当的速度,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此外,青海湖地处高原,氧气含量较低。
在自驾游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的情况。
为了避免高原反应影响旅程,建议在上高原前,提前服用高原药物。
另外,行车途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行程,避免过度疲劳。
在青海湖自驾游中,还应注意环境保护。
青海湖属于自然保护区,游客不仅要欣赏美景,还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要遵守当地的旅游规定,不随意扔垃圾,不破坏植被和动物栖息地。
保持清洁的湖面和湖岸,使青海湖保持原始的美丽风貌。
最后,青海湖自驾游还需要注意车辆保养及救援措施。
自驾出行前要检查车辆的机油、刹车、轮胎等方面,确保车辆在旅途中的正常运行。
同时,在青海湖地区,信号覆盖可能不是很好,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最好在出发前购买保险和办理救援服务。
在遇到突发事故时,要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寻求帮助。
总之,青海湖是一个绝佳的自驾游目的地,但在自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良好的环境意识,注意高原反应和车辆保养,才能让自驾游更加安全和愉快。
希望大家能够享受到美丽的青海湖风景,留下美好的回忆。
甘青旅游注意事项

甘青旅游注意事项甘青是指中国的甘肃省和青海省,这两个省份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如果你计划去甘青旅游,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天气:甘青地区具有typ亚式大陆季风气候,温差较大,尤其是青海省的高原地区,白天温暖,晚上寒冷。
因此,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衣物非常重要。
2. 高原反应:青海省的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3000米,甚至有一些地方超过5000米。
如果你从低地到达高原地区,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在抵达时,逐渐适应高海拔环境,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帮助缓解高原反应。
3. 路况:甘青地区的交通状况较为复杂,公路质量不一,特别是青海省的大部分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在行程规划中预留充足的时间是必要的,以应对突发情况。
此外,尽量选择包车或租车的方式,以便更好地控制行程。
4. 服装:由于甘青地区气温变化较大,建议随身携带一些薄外套和保暖衣物。
此外,如果你计划前往青海湖等高海拔地区,建议携带一顶帽子、防晒霜和墨镜,以防止日晒。
5. 食物和饮水:甘青地区的饮食偏重于牛羊肉和面食,如果你不适应这种风味,可以选择在当地寻找其他餐饮选择。
同时,出于卫生和健康考虑,建议不要喝生水,最好选择瓶装水或煮沸后的水。
6. 文化尊重:甘青地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如藏族、回族等。
在与当地居民交流时,要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习俗,不要干扰他们的生活。
此外,在进入宗教场所时,要恪守规定,尊重宗教信仰。
7. 资费和购物:在甘青地区旅游时需要注意价格和购物。
一些旅游景点和商家可能存在宰客行为,游客应该提高警惕。
在购物时,了解当地商品的市场行情,并注意保留好购物凭证,避免发生纠纷。
8. 健康安全:甘青地区有一些户外活动项目,如徒步旅行、登山等。
在进行这些活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体力和技术等方面。
同时,要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如有需要可以咨询医生的建议。
总之,甘青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旅游时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注意一些安全和文化方面的问题。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地

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一、什么是高海拔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
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
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从实际情况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
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2700米以后。
快速(如乘飞机)到达3000米以上时,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
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我曾见过比较敏感的人在1700米就出现轻度高原反应,也接触过攀登6000米级别的雪山却高山反应很弱的人,很是感慨人与人之间差别怎会那么大。
三、哪些因素影响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影响高原反应的轻重程度、发病率的因素主要有:(一)海拔高度进入的海拔越高,高原反应越强烈,患各种高山病的概率也越大。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一、什么是高海拔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
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
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从实际情况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
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2700米以后。
快速(如乘飞机)到达3000米以上时,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
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我曾见过比较敏感的人在1700米就出现轻度高原反应,也接触过攀登6000米级别的雪山却高山反应很弱的人,很是感慨人与人之间差别怎会那么大。
三、哪些因素影响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影响高原反应的轻重程度、发病率的因素主要有:(一)海拔高度进入的海拔越高,高原反应越强烈,患各种高山病的概率也越大。
正常人能承受的海拔

正常人能承受的海拔
正常人能承受的海拔:2500-3000米。
一般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在2500-3000米左右不会有特别的反应,但在3000米时会感到运动时比平原稍吃力一些,但不会有高原反应。
个别体质差的人可能在3000米就会有高原反应了。
到了3000米以上,随着海拔增高,高原反应会逐渐加重。
到了4000米以上,如果没有特别的供氧措施,多数人会有高原反应了。
如果是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如藏族人,还有尼泊尔的阿尔夏人,他们就适应在海拔3000-5000米的地方,一般正常人在3000-40000米不会有很严重的高原反应,有的个体甚至到了5000米以上也不会还行走自如,没有差别。
所以,凡登山队要上珠穆朗玛峰,都要请他们当向导或在前面开路做准备。
如果让他们突然生活在低海拔地区还会不适应,会出现“平原反应”。
【海拔】
地理学意义上的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或者地理事物
高出或者低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海拔高度的简称。
它与相对高度相对,计算海拔的参考基点是确认一个共同认可的海平面进行测算。
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
因此,海拔高度又称之为绝对高度或者绝对高程。
而相对高度是两点之间相比较产生的海拔高度之差。
但海面潮起潮落,大浪
小浪不停,可以说没有一刻风平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湖海拔高度3100-3300之间,放心一般内地人过来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一、什么是高海拔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
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
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从实际情况看,生活在低海拔的人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下感觉基本正常,没有明显反应;超过2400米,如果有合理的海拔阶梯和足够的时间,还是能够逐步适应;超过5500米后,无论花多少时间都无法完全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
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2700米以后。
快速(如乘飞机)到达3000米以上时,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
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我曾见过比较敏感的人在1700米就出现轻度高原反应,也接触过攀登6000米级别的雪山却高山反应很弱的人,很是感慨人与人之间差别怎会那么大。
三、哪些因素影响高原反应一般来说,影响高原反应的轻重程度、发病率的因素主要有:(一)海拔高度进入的海拔越高,高原反应越强烈,患各种高山病的概率也越大。
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
(二)进入方式进入高海拔的上升速度和幅度,直接影响到高原反应的强弱。
海拔急速升高,比循序渐进的“阶梯升高”反应要强,高山病患病率高。
有报道说,3日内从平原抵海拔4200米处,急性高山病发病率为83.5%;而由2261米经阶梯适应在7-15天内抵4200米处时,发病率仅为52.7%。
(三)区域和季节不同的地区,即使同样甚至更高的海拔高度,植被茂密的地区就比植被稀少的地区反应轻些;同样,在同一区域,空气交换好的地方就比流通慢的地方(如山谷)强,白天比晚上好些。
从季节来说,冬季进入高海拔地区比其他季节患病率高。
这是因为严冬时气温降低,大气压随之降低,含氧量进一步减少;而且寒冷会刺激新陈代谢,增加人体耗氧量,并且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
(四)个体素质人对缺氧的适应性,多半依靠一种个体先天素质。
涉及个体素质的因素较多,包括种族、居住地、健康状况、性别、年龄、体态、精神状态等。
在个体素质方面,除了种族、居住地差异,高原反应有“欺男不欺女、欺胖不欺瘦、欺高不欺矮、欺动不欺静”之说,尽管不是绝对,从实际情况看有一定根据。
究其原因,应该同个体之间红细胞比容、需氧量和耗氧量的差异有关。
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很重要。
乐观者往往反应较轻。
有的人对高原环境不了解,又听了一些不恰当的宣传,心理压力过大,稍有不适,就紧张甚至恐惧,结果反应加重。
另外,有过高海拔经历,尤其相隔时间较近的人,高原反应一般轻些。
四、哪些人不适宜上高海拔在打算上高海拔之前,一定要对自身状况有全面、准确的认识了解,不要盲目自信。
尤其是第一次上高原者,最好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体检,根据检查结果和医生建议决定自己是否成行。
一般来说,凡有明显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
正患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烧,体温在38度以上,或者虽在38度以下,但呼吸道及全身症状明显者,应暂缓进入高原。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综合抵抗能力较差,对高原低氧环境十分敏感,缺氧后比成人更容易引发高原病,而且后果较为严重、持久。
根据有关研究和经验,建议尽量别带10岁以下孩子去高海拔。
比较安全的年龄是在十几岁以上,本人一般按照14岁左右的标准掌握。
年龄过大且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也同样不适合到高海拔。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全面退化,免疫力和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患上肠胃病,更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
五、上高海拔前的准备上高海拔之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心理准备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服和战胜高原反应的重要法宝。
对于高原反应,要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不要一说去高海拔,就背上思想包袱,好像要上战场一样悲壮、沉重。
首先应当知道,高原反应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一般人通过调整都能够适应高海拔,克服高原反应。
每年去高海拔的人多了,男女老幼,不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回来了。
其次,不要把高原反应的痛苦过分夸大。
前面所说高原反应的症状,并不是一个人出现那么多症状,每个人的感觉和程度都有区别,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明显高反。
如果线路、海拔阶梯设计好,个体适应能力强,可以很小,甚至没有。
即使有一些反应,也在一般人可忍受范围,采取有效措施就会适应、缓解或消失。
(二)生理准备在去高海拔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调整到较佳状态。
体检非常必要,在前面已经说了。
如果有不适宜上高原的疾病,一定不要勉强,不要盲目自信。
毕竟,比起其他,健康和生命还是第一位的。
如果有些小的疾病,尽量在启程之前抓紧治疗。
如果去高原是进行登山、穿越等大强度运动,提前、系统的训练必不可少。
要保证你的体能满足运动需要并有足够的盈余。
很多人在去高原之前提前服用肌苷、红景天、西洋参等一些抗缺氧、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保健药物,还是有一定辅助效果的。
但此类药物不建议多种同时服用。
就个人实践和感觉,“肌苷口服液”对于抗高原反应效果更快、更直接,价格更合适,一般可在启程前2-3天服用,并可在高海拔一直服用。
尤其高原反应较重时,配以心脑舒口服液、葡萄糖口服液,缓解效果较好,也是藏区医院对待高反常开的药方之一;红景天(在药房常称为“诺迪康胶囊”)从生物和医学实验、应用上证明对抗疲劳、缓解高反肯定有益,但效果潜在缓慢、价格不菲。
如果使用红景天,一般建议在上高原之前提前7天以上服用,并可持续服用。
(三)知识准备提前了解掌握高海拔生活、运动、医疗、气候、习俗等相关知识,对于一个旅行者,尤其是领队非常重要。
这些不用多说了吧。
需要强调的是,上高海拔前,充分了解掌握高原适应、高山病等相关方面的知识,无论对于团队还是每个旅行者都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必需的。
(四)物资准备高海拔运动,可根据徒步、骑车、自驾等方式的不同做好相应而充分的物资准备。
不管你是驾车还是徒步,不管是团队还是个人,建议涉及到基本生存、救急的物资尽可能多带些,用于小资、FB的东西,以及可带可不带的物资还是丢在家里吧。
作为个人,重点应准备好自己的证件资金、基本生活用品、防护用品、基本药品等,这里亦不再详述。
团队活动,如果新人较多,建议带上氧气或氧立得备用,如果到达的海拔较高、人烟稀少,必要时还要带几支“地塞米松”——前提是你知道什么时候、怎么用。
六、高海拔活动注意事项(一)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坚强的自信心,对于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心不适十分重要。
要有一副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过于兴奋。
如果过于紧张,无谓地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慌乱起来,给自己负面心理暗示,反而会使身体不适加剧,延长缓解时间。
其实,许多高原反应症状都跟心理作用有关。
也不要过于兴奋、冲动。
初上高原的朋友,尤其是乘飞机快速到达者,切忌看到高原、雪山,就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大喊大叫、奔跑跳跃。
这只会导致内分泌失衡、增加心肺负担,加重高原反应。
(二)足量饮水之所以把“饮水”提在这个位置,目的是要大家认识到在它高原适应中的重要性。
不少朋友在高原对饮水并不太在意,特别是有的女士,因怕旅途麻烦努力控制饮水。
这对保持健康、克服高反是十分有害的。
说一说为什么在高海拔要足量饮水的原因吧:人到达高海拔后,脊髓会很快产生大量新红血球,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这些新红血球使血液变得粘稠;同时,由于空气干燥稀薄,呼吸加速,使体内水分丧失比平原快,这种脱水更加剧了血液粘稠。
另外,在缺氧状态下,人体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大,引起二氧化碳超量排出,造成身体体液环境偏碱性,出现“碱中毒”现象。
碱中毒会引起机体离子平衡紊乱,身体组织细胞开始聚集体液,造成身体浮肿,甚至出现水肿现象,同时也更促使血液趋向粘稠。
血液过于粘稠,会导致血液循环缓慢,氧气输送效率低下,全身各个器官都会因缺氧而出现各种反应,如脑部缺氧导致头痛、头昏、嗜睡,消化系统缺氧会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肌肉缺氧使活动缓慢、乏力,肢端(脚趾、手指、耳朵等)组织器官微循环缓慢容易出现冻伤,心、肺负担严重加剧,等等。
这些会大大降低身体机能,加重高原反应,并且使恢复更加困难。
另外,由于水份摄入量减少和水肿,肠无法获得足够的水稀释废物,还会造成排泄困难,甚至导致严重便秘。
清楚了吗?在高海拔活动中,足够的饮水能让你维持机体平衡,血液循环通畅,供氧能力增强,心肺负担减轻,快速排出毒素,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高海拔环境,摆脱高原反应痛苦,恢复良好的状况和体能。
毫不夸张地说,水是抗击高反最好的灵丹妙药。
那么,喝多少水、怎样喝才算足量、适宜?一般来说,在高海拔每天至少应当喝4-5升水,并注意电解质平衡。
水分补充合理与否,可以尿量是否充分、尿液是否清澈、至少浅黄为判断标准。
在高原喝下4-5升水其实不是负担。
这些水足够让你喝出很多花样:除了白开水,还可以在水中加糖(葡萄糖、果糖、蔗糖、蜂蜜等),能够较快地补充能量,增加口感;加入一定的Na、K、Ca、Mg离子,有助于改善体液离子平衡;加入维生素泡腾片,能够补充维生素,并减轻“碱中毒”现象;加入西洋参切片,能提高免疫力,缓解疲劳;加入板蓝根冲剂,能够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个人推荐:果珍,感觉综合效果最好;红糖,物美价廉有效。
其他可根据个人爱好、口味适当准备,如Vc泡腾片、西洋参切片、红景天、板蓝根等,可以不断调剂。
水壶应随身携带(睡觉时可放在手边),随时补满。
饮水要多次、每次少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为了不影响睡眠,可以从睡觉前2个小时开始,逐步减少饮水量,免得不停起夜引起感冒。
当你记住这一点并在高海拔开怀畅饮时,你会惊奇地发现,高原反应逃得很快、很远。
(三)注意防寒保暖高原天气特点是:气温低,一般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5-6℃;早晚、昼夜温差大,有些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天气变化快,刚刚还艳阳高照,很快就可能狂风大作,雷雨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