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水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水 知识要点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水知识
要点复习
本文档旨在复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第二单元内容,涉及水
的知识要点。
以下是复的内容及要点:
1. 水的来源和用途
- 水的主要来源:雨水、河水、湖水、海水等。
- 水的主要用途:饮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生态环境等。
2. 水的形态和性质
- 水的三种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可溶解许多物质。
3. 水的变化和循环
- 水的变化:水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冰)、气态(水蒸气),也可以由固态或气态变为液态(融化、凝结)。
- 水的循环:水通过蒸发、降水、地下渗透和河流循环等环节,形成水循环的闭合循环过程。
4. 水的保护与利用
- 水的保护意义: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保护
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 水的合理利用:合理使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持水质清洁等。
以上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第二单元水的知识要点复。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参考资料:
- 中小学教科版科学教材
- 相关科学教育资源。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水》知识点

《水》单元知识点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4.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
6.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9.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0.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1. 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12.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人们用加湿器加快水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14.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水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是气体。
15.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二、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 ,这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 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7.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9.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10.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前、沸腾时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知识点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 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 水属于液体,水蒸气属于气体, 冰属于固体3. 蒸发的定义: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4. 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5.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6. 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水 水蒸气液体 看得见 无色 气态无味 看不见 摸得着 透明 摸不着有固定体积 会流动 没有固定体积7. 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雾”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珠。
8.我们怎么能让水蒸发得更快?答: 提高液体温度(加热)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增大液体表面积第二课:《水沸腾了》1.用什么测量水温?答:温度计 (温度计容易破裂,使用时注意安全 )2.测量水温的方法: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④在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3.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一般呈现淡蓝色。
4.给水杯里的水加热所用到的实验器材:(1)酒精灯(加热) (2)三脚架(支撑)较重 无固定形状 较轻(3)石棉网(均匀受热)(4)烧杯(装水)(5)温度计(测量温度)5.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那些变化:答;水底:产生小气泡水中:变成大气泡水面:气泡破裂6.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7.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状态都是由液体变成气体,都需要吸热不同点:(1)蒸发和沸腾这两种现象所发生的地点不同(2)两种现象所需要的温度条件不同8.酒精灯各部分名称9.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实验结束时要用灯帽盖灭点燃的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10.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第三课:《水结冰了》1.水结冰以后体积变大。
2.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水循环的过程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水循环的过程
1. 概述
本单元主要讲解了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
循环利用的过程,包括蒸发、云的形成、降水、地面流动和地下渗
透等过程。
2. 水的蒸发和云的形成
水循环的第一步是水的蒸发。
当太阳照射到水面上,水会变成
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云。
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时,遇冷变成小水滴,就形成云。
3. 降水和地面流动
当云中的水滴凝结得足够大时,就会坠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例如雨、雪、雾等。
降水后,一部分水滴流到地面上,形成河流、
湖泊等水域,另一部分水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4. 地下水和地下渗透
地下水是指流入地下的雨水或融雪水。
当地下水到达地下层的
岩石的间隙或裂缝时,会停滞在那里,形成含水层。
当地下水在地
下岩石层面内流动时,会通过渗透进入植物的根系以及地下的水源。
5. 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能够将水资源合理利用,并保持水的不断循环,
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维持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不仅如此,水循
环还能影响着气候和地质变化。
6. 总结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过程,包括蒸发、云的形成、降水、地面流动和地下渗透等环节。
它不仅为植物提供养分,维持
生态平衡,还对气候和地质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以上是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关于水循环的过程的
知识点概述。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1《水》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1《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溶解性、透明度、流动性等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水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水并不陌生,生活中处处都有水的存在。
但他们对水的性质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对水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溶解性、透明度、流动性等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溶解性、透明度、流动性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水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玻璃杯、水、盐、糖、透明塑料袋等。
2.课件:水的性质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的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对水的认识。
然后提问:“水有哪些性质呢?”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特点。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水的溶解性、透明度、流动性等性质。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的性质。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溶解性、透明度、流动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水有哪些性质?”引导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水性质的理解。
拓展(5分钟)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水的性质的应用,如洗涤、灌溉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小结(5分钟)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三年级科学水单元知识要点

三年级科学水单元的知识要点包括以下几点:
1.水的三种状态: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状态。
液态水是平
静流动的,气态水是看不见的水蒸气,而固态水则是结冰的状态。
2.水的循环:水从海洋蒸发后,形成云,然后通过降雨、降雪等
方式回到地面,形成河流、湖泊等水体,这个过程叫做水的循环。
3.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液态
的水在冷冻后可以变成固态的冰,而固态的冰在加热后可以变成液态的水。
4.水的浮力:水对物体有向上的浮力,这个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体积和质量有关。
例如,一个物体如果比水轻,就会浮在水面上。
5.水的压力:水的压力与深度有关,深度越深,压力越大。
这个
压力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水底下的物体承受的压力比水面上的物体承受的压力更大。
6.水的溶解: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例如糖、盐等。
这些物
质在水中溶解后,可以形成溶液。
7.水的净化:通过过滤、沉淀等方法,可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
害物质,使水变得更加纯净。
以上是三年级科学水单元的知识要点,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性质和作用,以及与水相关的自然现象和人工现象。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必背知识整理

(1)物理变化∶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2)生活中大部分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水在沸腾中,发生蒸发,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3)水沸腾时,水中有气泡从下往上升,气泡由小变大,最后在水面破裂。
(4)酒精灯火焰自外而内可以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
第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结冰了》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第5课《谁能溶解多少物质》
(1)像糖、盐这样的可以均匀分散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而沙子、食用油则不能溶解在水中。
(2)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3)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第6课《加快溶解》
(1)可以用搅拌、加热和捣碎的方法,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水》必背知识整理
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肉眼不可见。
(3)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会流动,无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4)水有三态:液态、固态、气态。
第2课《水沸腾了》
(1)水沸腾时,水的温度接近100℃。
(2)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不变。
第7课《混合与分离》
(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通过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水和不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过滤实验我们需要用到∶烧杯、玻璃棒、漏斗、过滤纸、铁架台等实验材料。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三年级科学(人教版)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总结。
一、水的基本性质。
1. 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
- 水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态存在,它本身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没有味道。
-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根据容器的形状而改变自身形状。
例如,把水倒入圆柱形的杯子里,水就呈现圆柱形;倒入方形的盒子里,水就呈现方形。
2. 能溶解许多物质。
-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如盐、糖等。
- 当把盐放入水中并搅拌时,盐粒会逐渐消失,形成均匀的盐水溶液,这就是溶解现象。
3. 有一定的体积。
- 虽然水没有固定形状,但它有一定的体积。
例如,一个500毫升的瓶子装满水后,水的体积就是500毫升,不会因为瓶子的形状改变而改变水的体积大小。
二、水的三种状态。
1. 固态(冰)- 当水的温度降低到0℃及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
- 冰是固态的水,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冰会浮在水面上。
- 在寒冷的冬天,湖面上结冰就是水变成冰的现象。
2. 液态(水)-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的状态。
- 液态水可以流动,是许多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例如,河流、湖泊中的水都是液态水。
3. 气态(水蒸气)- 当水受热时会变成水蒸气。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变成水蒸气,不过温度越高,蒸发速度越快。
- 烧水时,看到壶嘴冒出的“白气”其实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真正的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的气体。
三、水的测量。
1. 体积测量。
- 使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水的体积。
- 量筒和量杯都有刻度,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例如,如果凹液面最低处在刻度50毫升处,那么水的体积就是50毫升。
2. 质量测量。
- 可以使用天平来测量水的质量。
- 由于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根据体积可以计算出质量。
例如,50立方厘米的水的质量就是50克。
四、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 蒸发。
- 水在江河湖海、土壤、植物等表面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奔腾黄河
壮丽瀑布
清澈小溪
污染河流
纯净的水
为什么后面一棵树枯了?为什么干菜变轻了? Nhomakorabea无色
冰
海水
存在
淡水
大树
植物离 不开水
无味
透明
水是什么样的
洗衣
水
用途
做饭
和生物的关系
浇花
动物离 不开水
人也离 不开水
水在哪个袋中?
1、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 辨别出来?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 2、如果还有没有被辨别出来的物质,我们又可以用什么 方法把它们辨别出来?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你知道这个球体是什么吗? 地球! 呈现在眼前的大部分颜色是什么色? 蓝色代表着什么?
蓝色I
水是什么样子的
颜色、味道、是否透明?
水的存在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水的存在?
水的用途
人们把水都用来做些什么呢?
水和生物的关系
生物的生活、生长能离开水吗?
绿水 清山
蓝色大海
《水》的作业设计
• 一、填空。 • 1、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 )的液体。 • 2、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 )、( )、( )、
( )中。(灵活题型) • 3、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 冰 )、液态的(水 )、气态的
( 水蒸气)。 • 4、物体可以分为(固体 )、( 液体 )、( 气体 )三类,他们
(√ )
• 2、水是白色的液体。
(×)
• 3、水是一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 √ )
• 4、煤油和水都是液体。
(√ )
• 5、固体都是硬的。
(× )
• 6、只有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才需要水。 ( ×)
• 7、水只存在于江、河及海洋中。 ( × )
• 8、我们用的水很便宜或者不花钱,所以可以随便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 形状 ),液体和气体没有固 定的( 形状)。 • 5、像水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 液体 )。 • 6、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 )、(动物)和( 人 )都离不 开水。
• 二、选择。 • 1.下面是液体的物质是( B )。 • A.石头 B.牛奶 C.筷子 D.沙子 • 2.因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
用。
( ×)
给物体分类
• 胡椒粉 树叶 食用油 奶粉 氢气 自来水 牛奶 • 矿泉水 可乐 盐 醋 豆浆 氧气 水蒸气 空气 石头 • 木块
液体
固体 胡椒粉 树叶 奶粉 盐 石头
木块
食用油 自来水
牛奶 矿泉水 可乐 醋 豆浆
气体
氢气
氧气
水蒸气 空气
水覆盖,所以可以说地球其实是个( B )。
• A.气球 B.水球 C.石球 D.火球 • 3.下列是固体的是(C ),是气体的是(B )。 • A.醋 B.二氧化碳 C.木头 D.油 • 4.液态的水到( A )时就开始凝固成冰。 • A.0℃ B.-1℃ C.100℃
• 三、判断。
• 1、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固体:像石头、木头、树叶……有固 定形状的固体。
气体:像空气……同样没有固定形状 的叫气体。
水污染 因为
小河变臭了
水污染 因为
河流变脏了
水污染 因为
大量动物灭绝
因
缺为 饥水
渴他 难们 忍
缺水 因为
他们翻山越岭
缺水 因为
,农田颗粒无收
缺水 因为
这里成了沙漠
因
缺为 水
小河不再流淌
世界缺水,中国更缺水!
友情提示: 1、学会合作,学会倾听,活动有秩序,声音小,速度快,动作轻。 2、学会使用实验用品,不要让实验用品污染环境。 3、养成卫生好习惯。
请用多种感观判断
水究竟在哪个袋中?
摸
看
尝
闻
听
水可能在哪个袋中?
编号
1
2
可能是
水吗?
(可能
√
是的打
“√”)
3
4
√
5
6
7
√
物质分为三类
液体:像水、醋、牛奶……没有固定 形状的叫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