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课《台湾风情画》

合集下载

台湾风情画音乐教案

台湾风情画音乐教案

台湾风情画音乐教案
教案标题:台湾风情画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台湾的音乐文化和风情画
2. 培养学生对台湾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台湾音乐的历史和特点
2. 台湾风情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主题
3. 台湾音乐与风情画的关联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播放台湾传统音乐和展示台湾风情画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台湾
音乐和风情画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2. 学习:介绍台湾音乐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台湾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同时,介绍台湾风情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主题,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风情画的
意境和内涵。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台湾音乐的欣赏和学习,让他们感受台湾音乐的魅力,
并通过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对台湾音乐和风情画的理解和情感。

4. 总结:带领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体会,总结台湾音乐和风情画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对台湾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估:
1. 学生对台湾音乐和风情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通过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对台湾音乐和风情画的情感和理解
3. 学生对台湾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加台湾音乐和风情画的比赛或展览
2.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台湾音乐和风情画,拓展台湾文化的视野和影响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台湾音乐和风情画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对台湾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欣赏:台湾风情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欣赏:台湾风情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欣赏:台湾风情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能够体会所学作品的爱国爱家乡情感,并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在音乐上采用了奇数拍与变化拍的形式进行艺术化创作。

旋律多采用台湾童谣与民歌的主题音调进行创作。

2学情分析本年级的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有所认识,但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才能调动他们脑海里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并与音乐之外其他学科知识有所联系。

3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作品的音乐风格与体裁难点:对比听两部音乐作品,掌握出现的民歌、童谣并进行听辨。

4教学过程新设计师生问好,上行音阶起立,节奏问候语,下行音阶坐下节奏声部练习o xx x xx o xx o x (注意声部间的配合与协调)(导入)伟大的作品往往孕育着一个不平凡的民族。

今天我们来欣赏两首作品感受一下它们的魅力。

1、介绍作者与作品: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应香港特区之约,由作曲家郭景文于他作。

于1997年香港回归首席演。

作品大气,采用了主调与复调音乐相交融创作手法写成。

我们即将听是整个作品b段。

它们是由多首我国不同民族民歌穿插在一起。

(提问精讲启发)2、先来听其中前一首歌曲旋律,熟悉吗?它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旋律节奏如何?《黄河船夫曲》是首汉族的陕北民歌,由双簧管吹奏。

是船工摆渡时唱节奏不强。

旋律舒展。

并且在作品中始终以它为主线融合其它少数民族的曲调。

(情境感染讲述示范) 3、(思考题):请记住刚才的主题,往下听到最后,你又听到歌曲后面还依次出现哪些民族的曲调,知道它们吗?。

初中音乐《台湾风情画》教案

初中音乐《台湾风情画》教案

《台湾风情画》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聆听《台湾风情画》,感受浓郁的台湾风情,体会乐曲中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聆听、模唱、探究过程中体会管弦乐的表现力,感受乐曲的台湾风情。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听辨并演唱乐曲中的主题旋律,并对乐曲进行创编。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听辨并演唱乐曲中的主题旋律,感受乐曲浓郁的台湾风情。

教学难点:分析音乐的表情术语所带来的情绪变化,并对乐曲进行编创活动。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带领学生去台湾旅游观光。

学生能够感受台湾的美丽风光,同时通过视频详细介绍与本节课相关的四首台湾童谣和民歌《大胖呆》、《丢丢铜仔》、《天黑黑》、《杵歌》为接下来的乐曲欣赏做铺垫,导出新课——《台湾风情画》。

(二)教授新课1.初步感知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提问学生:能否听出乐曲中有熟悉的旋律呢?(与上课之前了解的四首台湾童谣相似)。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趣味连线题,乐曲中的四个主题音乐与四首台湾童谣一一对应。

2.深入了解(1)老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带领学生了解乐曲创作背景以及台湾作家潘皇龙。

(他用四首台湾歌曲作为主题旋律创作了管弦乐曲《台湾风情画》)(2)老师单独播放主题一《大胖呆》,引导学生听辨乐曲中的主要使用乐器。

(大管、英国管、低音号、双簧管、小号)。

老师弹琴,带领学生模唱旋律,提问:主题一《大胖呆》该用怎么样的情绪演唱呢?(欢快地)(3)老师播放主题二《丢丢铜仔》,请学生听辨主要使用乐器。

(长笛、双簧管、单簧管)。

老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奥尔夫声势动作表现节奏,感受乐曲节奏变化。

学生再模唱旋律,感受乐曲情绪。

(活泼地)(4)老师播放主题三《天黑黑》,引导学生听辨主要乐器(长笛、小号)。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主题三的旋律,进行简单的舞蹈律动,感受情绪特点。

(悠扬、激动地)(5)主题四《杵歌》,引导学生听辨乐器。

(低音大管)老师播放视频带领学生了解台湾高山族的“杵舞”的由来。

台湾风情画教案

台湾风情画教案

台湾风情画教案教案名称:台湾风情画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了解台湾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3.学习绘画技巧,创作一幅具有台湾特色的风情画。

教学内容:1.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介绍台湾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3.学习绘画技巧,创作一幅具有台湾特色的风情画。

教学步骤:Step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台湾的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台湾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台湾的了解程度。

Step2: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通过地图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让学生了解台湾的自然环境。

Step3:介绍台湾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台湾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学生了解台湾的人文特色。

Step4:学习绘画技巧向学生介绍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Step5:创作一幅具有台湾特色的风情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台湾的了解和绘画技巧,创作一幅具有台湾特色的风情画。

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台湾景点、文化元素或民俗风情进行创作。

Step6: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分享。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览或评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Step7:总结和评价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进行评价。

可以提问学生对台湾的了解程度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对绘画技巧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台湾风景图片和视频2.台湾地图3.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颜料、画笔、画纸等)评估方式:1.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分享2.学生对台湾的了解程度和绘画技巧的掌握情况的评价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台湾的特色景点和文化遗址。

2.邀请台湾艺术家或文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台湾的文化和艺术。

音乐欣赏台湾风情画

音乐欣赏台湾风情画

《御风万里》
• • • • • 从音乐中你听到了几个民族的民歌? 1、汉族陕北民歌 2、蒙古族民歌 3、藏族民歌 4、哈萨克族民歌
两首乐曲都使用了哪些乐器
• 西洋管弦乐队:弦乐器组 • 木管乐器组 • 铜管乐器组 • 打击乐器组
音乐欣赏
台湾风情画 御风万里
音乐分析
• • • • 1、你从音乐中听到了几段风格不同的音乐? 四段风格不同的音乐 2、每段主题音乐,让你联想到什么画面? 童年的多彩世界,台湾神秘而又新奇的独 特风景。
《台湾风情画》作品背景
• 管弦乐曲《台湾风情画》充满浓郁的台湾 传统风情。其中,第二乐章的旋律采用台 湾童谣和民歌《大胖呆》、《丢丢铜仔》、 《天黑黑》、《杵歌》中的主体音调进行 人留下无 限的想象空间。

人音版八上第一单元节第3课时《御风万里》《台湾风情画》(教案)教案

人音版八上第一单元节第3课时《御风万里》《台湾风情画》(教案)教案

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节
《御风万里》《台湾风情画》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课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通过欣赏《台湾风情画》(片段)、《御风万里》(片段)两部作品,呼喊出中华儿女一个共同的心声——每个炎黄子孙都有一颗中国心;表达出中华儿女一个共同的愿望——各族儿女企盼祖国统一、繁荣富强。

教材分析:《御风万里》及《台湾风情画》两首作品,作曲家巧妙地使用了中国民歌 :《黄河船夫曲》、《嘎达梅林》及《大胖呆》、《丢丢铜仔》、《天黑黑》、《杵歌》等,其寓意深刻。

借助民族音乐符号向人们传达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一家亲的信念。

此单元的学习不是政治、地理、文学课,而是以音乐作品为依托的课程。

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分析音乐表现要素,学习音乐表情术语,体验感受作品的内涵。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知识经验、心理品质等方面还不够成熟,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的阶段,在演唱中对于声音的把控较弱,对民族音乐风格特点的把握有些困难,在听辨乐器音色上尤其是短笛的音色接触较少;对交响乐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在接受程度中教师必须做好引导,层层递进。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
学生用具:课本
这首乐曲中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对的欢庆之情,《御风万里》中民歌的运用使得这部交响作品极具中国特色;我们还欣赏了《台湾风情画》,我们感受乐曲中浓郁的台湾传统风情,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能够做到好好学习,肩负起祖国统一,台湾回归的历史使命。

了什么吧!结的同时对学生进
行情感教育。

板书。

第三课时 御风万里》教案

师:《黄河船夫曲》是首汉族的陕北民歌,是船工摆渡时唱,节奏不强,旋律舒展,在整首乐曲中多次出现。
3、复听,播放《御风万里》B段音频,这四首主题曲分别由那些乐器演奏?
4、再听,这四首歌曲中,那首歌曲的旋律始终贯穿全曲,它的旋律分别由那三种乐器依次演奏?
5、这段旋律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表现了祖国大团结的局面)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组织教学
(2)
二、
预习
(10)
三、教授新课
(16)
四、
拓展教学
(10)
五、小结
(2)
师生问好
(导入)伟大的作品往往孕育着一个不平凡的民族。今天我们来欣赏两首作品感受一下它们的魅力。请同学们快速完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1、《台湾风情画》的音乐题材是(),《御风万里》的音乐题材是()
⑤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乐一定是由管弦乐对演奏的。()
2、这两首作品是采用外来乐器和外来音乐形式以及借鉴西洋音乐创作经验创作的民族器乐曲。在发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吸取了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的精华。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文艺方针。让我们初步了解新中国的器乐创作。
思考:
(1)《御风万里》是哪个国家的音乐作品?
2.作者简介:郭文景,作曲家,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3、《御风万里》是一首交响序曲(片段)。在音乐上采用了奇数拍与变节拍的形式进行艺术化创作,结构为引子+a+b+a1+尾声
4、管弦乐《台湾风情画》具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旋律多采用台湾童谣与民歌的主题音调进行创作。
学情分析
聆听《御风万里》,在聆听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参与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唱会歌曲以加深对歌曲主题思想的认识。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东方之珠》《台湾风情画》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了解澳门香港台湾的历史与今天、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企盼完整统一的赤子情感。

2、能力目标:体会“七子”的内涵,能够用充满渴望、深情的感情去听《七子之歌》《东方之珠》《台湾风情画》3、知识目标:了解歌曲《七子之歌》《东方之珠》《台湾风情画》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七子之歌——澳门》的演唱形式2、三首歌曲歌曲曲式结构3、旋律的走向致使歌曲情绪的多层变化。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教学:1有《大海啊,故乡》所表达的爱国思乡之情导入。

2学生了解澳门的相关地理历史知识。

(音乐与相关学科的紧密联系)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合唱(导语:从刚才的诗句中我们体会到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是澳门同胞共同企盼的心愿。

现在我们一起来聆听澳门人民是用怎样的歌声表达对祖国无限思念之情的。

)1、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让学生充分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提问该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合唱2、教师简介歌曲和曲作者。

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

(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提示学生思考:歌曲应该分几个乐段?每个乐段它的“旋律”、“情绪”是如何表现的?学生欣赏并讨论歌曲结构3全班跟老师唱一遍歌曲(三)《东方之珠》:临近澳门的是哪里呢?香港1、欣赏歌曲《东方之珠》并提问: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和意境?歌曲以含蓄而富干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聆听歌曲后讲述自己的感受。

)2、播放罗大佑的《东方之珠》演唱视频,作作者罗大佑的相关介绍说说他们眼中的罗大佑,说出他们熟悉的歌曲,如《童年》、《明天会更好》等。

3,欣赏歌曲:提问:歌曲分为几段(四)《台湾风情画》1由侵略历史导入台湾2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放映台湾图片3学唱唱旋律主题一主题二主题三和主题四4听歌曲提问每个主题在歌曲中出现的次数5介绍表情术语的概念,让学生用表情术语形容每个主题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所欣赏的是三首首意味深长,感人至深的歌曲,这首歌曲它所要表达的是孩子对母亲的思念、呼唤,代表着祖国是不可分割的。

音乐教案_《台湾风情画》教学设计

音乐教案_《台湾风情画》教学设计教案:《台湾风情画》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并学习台湾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2. 学习演奏《台湾风情画》这首曲子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台湾风情画》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

2. 乐器:钢琴、小提琴、笛子等。

3. 乐谱:《台湾风情画》的乐谱。

4. 音乐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台湾风情画》这首曲子的背景和特点,简要介绍台湾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风格特点。

2. 播放《台湾风情画》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先感受一下整首曲子的音乐氛围和情感表达。

分析:1. 分析《台湾风情画》的乐曲结构和主题,让学生了解曲子的整体框架和音乐形式。

2. 分析曲子中的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要素,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和分析。

演奏:1. 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乐器技能,选择适合的乐器进行演奏。

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每个组负责演奏不同的乐器。

2. 根据乐谱,逐段教学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

可以先教授主旋律部分,再逐渐添加和声和伴奏。

3. 强调演奏时的表情和情感表达,让学生能够准确地传达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合奏:1. 组织学生进行合奏,让他们在指导下一起演奏《台湾风情画》。

2. 着重指导学生如何协调合奏,注意节奏和和声的统一。

表演:1.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让他们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

2.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可以在《台湾风情画》的基础上加入一些个人的创意和变化。

总结:1. 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总结他们在学习《台湾风情画》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台湾传统音乐的特点和意义,鼓励他们对音乐的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拓展:1. 继续学习和演奏其他台湾传统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体验。

2.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交流活动,与其他学校或社区的学生一起分享和交流音乐经验和成果。

《台湾风情画》教学设计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教学实施与延伸
课堂教学实施
知识导入
画作欣赏
首先向学生简要介绍台湾的地理、历史、 文化背景,为后续的风情画学习打下基础 。
展示多幅具有代表性的台湾风情画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并体会其中的艺术特色和文 化内涵。
技法讲解
实战演练
详细讲解风情画的绘画技法,包括线条运 用、色彩搭配、构图技巧等,让学生掌握 基本的绘画技能。
《台湾风情画》教学设计
2023-11-19
目 录
• 课程介绍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资源与应用 • 教学实施与延伸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历史背景
台湾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岛屿,拥 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自古以 来,台湾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其历史与中国大陆紧密相
连。
文化背景
台湾的文化底蕴深厚,融合了中 原文化、福建文化、原住民文化 及荷兰、日本等外来文化,形成
教学策略与方法
讲解
教师对台湾风情画的历史背景 、文化内涵、艺术特点等方面 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基本
认知。
示范
教师亲自进行绘画示范,展示 台湾风情画的绘画技巧和表现 手法,供学生学习和模仿。
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台湾风情画 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和感受作品的艺术魅 力。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台湾 风情画的创作思路和方法,提
多媒体教学资源
图片资源
收集台湾各地的风景、人物、民俗等方面的图片,通过展示这些 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台湾的风情。
音频资源
播放台湾的传统音乐、民谣等,让学生感受台湾的音乐文化。
视频资源
播放介绍台湾风情、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纪录片或短片,让学生通过 视听结合的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台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皇龙,生于台湾省,先后毕 业于台湾师范大学音乐学系与 瑞士苏黎世音乐学院作曲研究 所。其作品采用不同的音响材 料,通过多种现代手法借以传 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具有与 时代、与国际湘融合的创作风 格。主要代表作有《五行生克 八重奏》、《台湾风情画》等
御风万里
从音乐中你听到了几个民族的民歌?
主 题
的影响赋予他大多数的作品一种阴郁和神秘的特
性。
No Image
1、《台湾风情画》的音调是以什 么音乐 素材创作的?
《御风万里》的B段音乐中包括哪些民歌 音调?
2、两首乐曲都使用了哪些乐器?
弦乐器组
西洋管弦乐队——
木管乐器组 铜管乐器组 打击乐器组
欣赏课《台湾 风情画》
《台湾风情画》
音乐分析
1、你从音乐中听到了几段风格不同 的音乐?
四段风格不同的音乐
2、每段主题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 么画面?
童年的多彩世界,台湾神秘而又新奇 的独特风景
欣 赏
欣 《台湾风情画》作品背景 赏
管弦乐曲《台湾风情画》充满浓郁的 台湾传统风情。其中,第二乐章的旋律采 用台湾童谣和民歌《大胖呆》、《丢丢铜 仔》、《天黑黑》、《杵歌》中的主题音 调进行创作,音乐童趣鲜明、诙谐幽默, 充分发挥了管弦乐的丰富表现力,给人留 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乐作品铜奖。
作品的B段将汉、蒙、藏、哈萨克民 歌融入高亢有力的民歌《黄河船夫曲》的 旋律中,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 勇气和毅力。

郭文景,1956年出生在四川省。中国电影作曲家。 12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70年至1977年在重庆

市歌舞团工作,他在那里学到了大量四川民间音 乐。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3年毕

业 郭文景

。现在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央音乐学院作 曲系副主任和教授。郭文景大量的创作包括一部
室内歌剧《狂人日记》、一部合唱交响乐、三首
协奏曲、两部交响诗和几部室内乐作品。 曾任重
庆市歌舞团小提琴演奏员,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 乐学院作曲系,现任该团创作员。郭文景还为20 部电影和25部电视片创作了音乐。四川民间音乐
1、汉 族 陕 北 民 歌 2、蒙 古 族 民 歌

3、藏 族 民 歌

4、哈 萨 克 族 民 歌
《黄河船夫曲》
《嘎达梅林》
作 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御风万里》是我国当代作曲家郭文景 为在香港回归前夕,应香港特区“庆委会” 之约,专为弦乐队和军乐队写作的一首序
简 曲。首演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夜”
介 的庆典上;2001年获首届“金钟奖”交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