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1花了二天时间一字一句地看这本沉甸甸的书。
一边翻阅一边思考,还不忘对比着。
思绪又回到了课堂,那些难忘时刻像快照一样在我脑海中一一跳动。
看到感动之处嘴角不自觉地往上翘,一个人偷偷乐着。
“心平气和”就是一种心态,一种方式。
对学生,对家长,对同事。
音乐使人愉悦,音乐让人安静,音乐是休息和调剂的好方式。
再次看到这里,我就有更深的体会了。
对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写是次要的,首要的是纪律,平时上课一会儿点这个小朋友做好,一会喊那个小朋友认真听地次数已经很多了,所以在午自习这样人文性的课堂内我要学以致用,让音乐驻孩子们的心间。
一些好听的儿歌就让孩子们自觉得闭上了小嘴,安静地听着,闭上眼睛,摇头晃脑,沉醉在这音乐之中,陶醉在这片色彩斑斓的天地之中。
看云老师从8月30日一年级新生久学开始到第一学期结束的工作日记,让我深深地体会动“心平气和”已经是工作的最高境界了。
每一天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每一件事都要妥善处理,这是一种何等伟大的境界呀。
喜怒哀乐人间有之,为了一个无心的动作,看云老师想到了对孩子的影响,都要自责许久,回家之后还得做检讨,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形成的。
让家长了解孩子,肯定孩子。
《请跟我来》的一封封用心良苦的家信就拉近了孩子和家长和老师的距离。
多么让人爱戴的老师啊!孩子们能有这样的老师是多么幸福的事啊!那么激动,那么入神的看完了《心和气和的一年级》这本给我人生教学启发的书。
一位好老师,一本好书,一次精神旅行!《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2读完薛老师《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却久久不能平静了。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是一本非常打动人心的读物,它讲述了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女孩小乔在班级里面的成长故事。
通过小乔的经历,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心平气和的重要性。
故事一开始,小乔刚刚成为一年级的学生,她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心。
然而,她很快就遇到了一些困难,她的同学们常常欺负她,有时候甚至说一些伤害她的话。
小乔感到很沮丧,她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些困难。
幸运的是,她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平气和。
她开始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自己的烦恼,而且让情绪失控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通过小乔的经历,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心平气和的价值。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我们会激动和愤怒,希望通过发火来解决问题。
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困难。
只有通过保持冷静和理智,我们才能够明智地应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还教会了我们关于友谊的重要性。
小乔遇到困难的时候,她的朋友们总是愿意帮助她。
通过合作和互助,小乔最终战胜了困难,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这告诉我们,与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将会给予我们力量和支持。
通过阅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意识到了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不足之处。
有时候我会冲动和愤怒,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我也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寻求帮助。
同时,我也明白了友谊的重要性,并渴望与我的朋友们保持良好的关系。
总而言之,《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是一本富有教育意义的读物。
通过小乔的故事,我们学到了保持冷静和理智的重要性,学会寻求帮助和与他人合作,以及保持友谊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些教训将会对我以后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会努力去实践这些教训,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通用5篇)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通用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1今年刚送走一个五年级,重新接了个一年级。
感觉真是不习惯,且不说那些小不点们在课堂上一会动儿一会动儿的,也不说学生有什么事情都要来报告老师,诸如“我想上厕所”“某某拿我的东西”之类。
但凡学校有什么活动,往往要老师亲力亲为。
诸如此类的也花费低年级老师很多时间、精力和口舌。
原来的学生彼此熟悉,很多时候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学生已心领神会。
班级的日常工作也有小干部管理,老师大多时候只管教学即可。
现在,面对这些小不点儿,有一句话没讲到,他们就不知该怎样做,我不免有手忙脚乱之感。
就在我颇感困惑时,一位朋友向我推荐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读完之后,感触很多,启发也很多。
这本书和以往所看的教育书籍不同,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1、教学要慢慢磨,要给学生慢慢悟的时间。
孩子千般种,个性千般样。
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都要向我们要求的那样,这也是不现实的。
读过看云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感悟到教学,尤其一年级的教学要慢慢磨,要给学生慢慢悟的时间。
孩子思维的大门需要慢慢打开的。
更何况他们的学前教育是有很大差异的。
一年级孩子第一道难关就是学习拼音,枯燥的拼读常让一些孩子望而怯步。
在课堂上,就需要教师运用语言的魅力来使得孩子们对拼音动情。
“清晰简练、生动鲜明的语言会使学生对你的每节课心存期待……无论教学辅导手段多么发达,语言永远是教师联络情感,传授知识的最重要的方式”简单的真理,却是需要深厚的积累。
心平气和的读书心得

心平气和的读书心得第一篇:心平气和的读书心得心平气和,我们能做到更多——《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书心得暑假结束,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我内心有些忐忑不定,接下来就要认识一批新的孩子,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六年。
在那短暂而漫长的六年,我能教他们什么,又能影响他们什么呢?是好是坏?是促进是阻碍?是肯定还是疏忽?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有些惶恐,就怕自己无意间抹掉孩子最宝贵的东西。
所以第一眼在书架上看到这本书——《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第一感觉不错可以看看其他老师是怎么做的,对我也是一个借鉴。
回家打算先看看,谁知一看就欲罢不能,一口气将书看完,觉得茅塞顿开,原来是这样啊。
直到此时,我才深深感到,心平气和,那是一种怎样的可贵。
以至学期开始,每次上完一节课,回到办公室总会将书抽出来细细品读,心中的燥气就会烟消云散,觉得自己碰到那些都是鸡毛蒜皮,心平气和,慢慢来,自己会更好,孩子们也会更好。
就这样,在工作中,在反复品读中,在孩子们的相处中,发现自己所获颇多。
一、心态定成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抱着一颗学好向上的心来学校的,只是各人的能力、悟性、基础、家庭环境所给滋养不同。
承认了这些差异,那么我们就能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心平气和地面对每一个孩子,给每一个孩子的爱也会变得无等差。
薛老师在书上也反复地强调:爱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要性急,不要只盯着分数,而是要看从“零”起步“长出”了多少,要知道态度永远比分数更重要。
即使对那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我们也应该也百倍的耐心等待这些孩子的思维苏醒。
诺丁斯说得好:“你只有相信他是好的,才能期待他更好。
”薛瑞萍这样告诫自己:“要微笑,要温和。
训斥的次数多了,就没有效果了。
教学和班级管理就会陷入弹药补给的狼狈状态,最后是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焦头烂额又不得善果的——必定是这个愚蠢的老师。
”但问耕耘,不问收获——人生命定了是有欠缺的,谁能保证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所以,只管尽心去做,能收获多少就笑纳多少。
好书分享《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奠定一生学习阅读的基 础,一生与书结缘,将多么诗意美好!
摘录赏析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秩序 形成的时机却是一旦错过,补救艰难——闹的荒 草一旦生根,必定乱蓬蓬拥塞了孩子的心灵,其 中难以开出思静的花朵。而没有静听和沉思为前 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 效折腾而已。
读书感悟一:
心平气和 循序渐进
3. 对考试分数做到“心平”。
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的一切,在小学阶段我们要 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那才是 支撑学生未来十几年甚至一生的核心素养。
4. 对学困生做到“气和”。
一味地补缺补差,可能会导致学困生丧失学习 的信心,倒不如对他们“气和”一点,多给鼓励和 自由,各随其能,各随其性,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 喜。
摘录赏析
关于母语教学,我所努力的目标是在每个孩子那 里种下一株树,待其根深蒂固,待其获得旺盛而深厚 的主动生命力,任谁教他们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了,现 在,仍需教师全力以赴的是着力于根部的培植和滋养, 是锲而不舍的增长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兴趣, 至于分数,只是一时的花朵和果实,不能不要,但绝 不能成为基础阶段营求的目标。
读书感悟二: 家校联手 相互配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 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 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
读书感悟三: 广泛阅读 爱上看书
“教师的根应当扎在两处沃野:一是在学生,一是 在书籍。” “对于我而言,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 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薛萍瑞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精选13篇)

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精选13篇)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精选13篇)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篇1我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书名上“心平气和”这个词。
我想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一年级是忙乱的、嘈杂的、紧张的,它很难和“心平气和”这四个字划上等号。
可作者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于是怀着一分好奇,带着一分疑惑,走近了薛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感受着属于一年级的“心平气和”。
书中薛老师用原生态的教育随笔,叙述了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的教学点滴,真实地再现我们一年级教师面对的相似的日子。
从初入学的闹到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不害怕学习,进而到热爱学习。
她领着孩子们听经典音乐,让孩子们阅读各类书籍,她号召家长营造学习型家庭。
薛老师用朴素的言语传递着她的教育理念,平凡的事件中展示她的胸怀。
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让我感觉到有一个知己在与我敞开心扉的交流每天带一年级的心得。
在这本书中,总能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的影子、家长的影子,却也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与薛老师的巨大差距。
不到一个星期就读完了这本书,而自己却无法做到心平气和,觉得自己许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但许多不该做的事情却一直没有停,于是每天还是细细地读,书中的很多细节留给我的是感动和思考。
一、佩服薛老师那极具个性的思想。
薛老师说:“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
让我们慢慢来吧。
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
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薛老师的一年级语文教学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中从容而行的。
在语文教学中,她坚信课外阅读的滋养,坚信“混混”法,允许暂时的落后,允许落后学生的永远存在,因为每个人的发展是不可能步调一致的。
“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
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二篇)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和小蜗牛一起成长开学初,当我听说我要包班的时候,心里一阵恐慌。
是的,真的是“恐慌”,没有其他任何词语能淋漓尽致地形容我当时的心情了。
我心里恐慌不是因为我不相信自己,只是怕自己没有经验,萌杀了含苞欲放的花朵。
除了恐慌之外,其实更多的是让自己理智,调整心态,迎接花朵的到来。
当张校长把《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赠送给每一位一年级班主任的时候,我的眼前好像有了明灯的指引,豁然开朗。
回到家里,我一头扎进这本书,迫切希望这本书尽快传授给我经验,能给我带来管理班级的方法。
等我快速浏览了几页以后,我更加发现自己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多么的邪恶!心平气和,脚踏实地才是关键。
在这本书里,其实薛老师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而是在她的一篇篇日记中告诉我,尽量让自己心平气和,达到一个和谐的境界,这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与家长的和谐,学生与学生的和谐,教书与育人的和谐。
当然,在这些和谐里,我最先要做到的是前两个和谐。
薛老师在做这些和谐的时候,可是做了大量的后续工作。
从她的天天手记中,不难看出薛老师喜爱读书,她在不间断地读书,以至于哪天没读书就觉得缺少了什么。
记得薛老师有写到:有一天她在读《生活体验与教育研究---人文科学视野里的教育学》,这本书十分难懂,好不容易找到一段清浅诗意的文字了,便兴高采烈地念给同事听,没想到同事嫌其难,建议薛老师把这么难的书放一放,薛老师竟然说:“要这样才有成就感,《读者》一天看十本我也没有成就感。
”当我看到这句话时,一阵诧异。
一天读十本《读者》还没有成就感,我连一个星期读一本都没达到,实属惭愧,幸好薛老师没有在我眼前出现,要不然还真想找个地缝钻下去!更有甚者,薛老师在课堂上急躁了些,声音不由自主地大了起来,发现自己呵斥的次数多了,说是因为偷懒,没有读《道德经》的缘故。
当薛老师读到“夫兵者,不详之器。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这句话时,能发散思维,道出了精辟之语:教师的不详之器是什么--怒!看过这本书以后,我也经常在管理班级的时候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让自己愤怒,愤怒起来不仅自毁形象,更加伤害了学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是一本关于儿童成长和教育的书籍,它通过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成长环境。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讲述各种关于一年级学生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这些故事让我明白了,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我们还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此外,这本书还教会了我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引导。
作者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如“倾听”、“表达”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适用于解决家庭中的问题,也适用于处理学校中的困难。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帮助孩子实现健康成长。
总之,《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还教会了我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读物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心得体会
所读书目:《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教师姓名:余晓时间:2016.2假期中,终于心平气和地再次阅读了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
一年级》,颇受启发。
这本书的作者薛瑞萍(网名:看云),她是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
2004年9月在教育在线”网上贴出的,以她第三次带一年级的每日经历为主题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贴子,掀起了低年级教师和家长的追看热潮。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该是怎样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
今年暑
假中我被一个书名深深的吸引了。
一年级,怎样心平气和?整天听着唧唧喳喳的吵嚷,反反复复说着那些大同小异的规矩,解决着鸡毛蒜皮的麻烦,怎会心平气和啊?怀着好奇,带着疑惑,我虔诚又急切地阅读了这本书。
薛瑞萍的这本书以每日记载的随笔方式向我们历数了她在第三次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或滔滔不绝的长篇感悟,或随心而发的三言两语。
全书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一部分一一走向平和。
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九月,飘风不终朝;十月,每天给自己献一朵花;十一月,一切都在摸索、变动、进步中;十二月,世界上美最珍贵的东西;一月,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一篇篇日记,不间断地阅读,看云和她引领的一年级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规范,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按时作业等等我们认为好的学
习习惯都给养成了。
但薛老师不是这样。
开学初,她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
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一条。
等这一条入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提其他的。
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
”多么平实的语句啊,却把教育的有序性讲得明明白白。
一年级的常规教育,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
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达到了,表扬,再抓第二个重点。
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的生活。
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这是毛主席的作战理论,用到我们的常规训练中,何尝不是如此?
一年级的好处是看见孩子一天跟一天不一样,真有成就感。
”
想得多好啊!刚入小学的孩子特别爱叽叽喳喳,静不下心来,薛老师去卩以掩饰不住的教育激情、乐观的态度来看待他们。
是呀,只有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我们的心才会平和下来,我们的声音也才会动听起来。
孩子们眼中的老师,才会是温柔的。
让我们心平气和地陪伴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让我们心平气和地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在云淡风轻中感受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