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病房颤的卒中预防

合集下载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病房颤抗凝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病房颤抗凝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病房颤抗凝治疗中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CHADS2评分≥1分的140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达比加群酯治疗)和对照组64例(华法林治疗),观察1年中脑栓塞、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他部位动脉栓塞及各种出血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发生缺血性卒中1例,对照组发生缺血性卒中和TIA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比3.13%,P=0.46);观察组各种出血的发生率低于较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1.32%比 6.25%,P=0.12)。

结论达比加群酯预防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不劣于华法林。

标签:达比加群酯;非瓣膜病房颤;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 AF)指经临床及超声证实没有风湿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或瓣膜修补的患者发生的房颤,占房颤的绝大部分。

缺血性卒中是房颤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与无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升高约5倍,且房颤相关卒中致残和致死率更高[1-2]。

预防卒中是房颤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

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基石。

华法林是临床证据最充分、使用最普遍的口服抗凝药物,但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受很多药物、食物影响,需频繁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加上医生对华法林所致出血的过度担心,影响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3]。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口服后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达比加群,达比加群不仅与游离型IIa因子结合,还可以与血栓结合型IIa因子结合,阻断了凝血瀑布的最后步骤,达到抗凝治疗的目的,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本研究通过对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在非瓣膜病房颤治疗中的对比,观察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以“非瓣膜病房颤”为诊断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4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中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5±3.22)岁;对照组64例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64±3.51)岁。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建议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建议

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临床应用建议200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心房颤动(房颤)患病率约为0.77%。

按人口推算,我国30岁以上房颤患者数为420万。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的患病率将持续增长。

缺血性脑卒中(卒中)是房颤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与无房颤患者相比,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升高约5倍,且房颤相关卒中致残和致死率更高。

因此,预防卒中是房颤综合管理的重要策略。

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基石。

华法林是循证证据最充分、使用最普遍的口服抗凝药物,但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药物-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常见,需频繁监测,加上医生对华法林所致出血的过度担心,影响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临床上亟需疗效可靠、安全性更优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2010-2011年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在欧美、2013年在我国获得批准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

本建议针对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将目前的国内外临床应用经验进行总结,澄清一些临床使用误区,为临床医生提供详实、准确、实用的达比加群酯临床指导方案。

一、达比加群酯的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达比加群酯为前体药物,口服后经肝脏被酯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达比加群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以浓度依赖方式特异性阻断凝血酶(IIa因子)活性,其不仅可与游离型IIa因子结合,还可与血栓结合型IIa因子结合。

阻断IIa因子阻断了凝血瀑布网络的最后步骤。

达比加群的亲水性极性分子结构使其难以通过肠道被吸收,在其分子结构上添加一个亲脂性侧后成为达比加群酯,使胃肠道吸收率升高1倍。

达比加群酯口服后,迅速在胃和小肠吸收,并通过酯酶催化水解作用变成活性产物——达比加群。

这种蛋白水解过程不受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或其他氧化还原酶影响。

另外,体外研究发现,达比加群也不抑制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活性。

因此,达比加群酯与其他药物很少出现相互作用。

口服给药后,达比加群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7%。

临床医疗教学资料之五十五: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临床应用建议

临床医疗教学资料之五十五: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临床应用建议
达比加群酯用于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 临床应用建议
内容
达比加群酯在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常见问题的处理
2
中国现况复杂,临床抗凝需关注更多
老年和肾功能
1
不全的患者
2
低体重患者
围手术期、复律和 射频消融的患者
3
稳定性CAD和急性 冠心病患者
4
3
老年房颤患者需面临高卒中和高出血风险
8
内容
达比加群酯在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常见问题的处理
9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抗凝药物之间的转换
VKAs
达比加群
达比加群 肠外抗凝
达比加群 VKAs
✓ 停用华法林,待INR≤2.0,立即起始达比加群
✓ CrCl≥50 ml/min时,达比加群停药前3天开始给予华法林 ✓ 30ml/min≤CrCl<50 ml/min时,达比加群停药2天前给
泰毕全® 150 mg 适用于大部分需要抗凝的NVAF患者;110 mg 适用于 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如75岁以上,肌酐清除率30~50ml/min等
15
预防措施
药物以整杯水服下;与食物同时服用;治疗基础消化道疾病等
临床可对症处理
例如用质子泵或H2受体拮抗剂治疗
14
总结
小结
泰毕全® 150mg是目前唯一较控制良好的华法林进一步显著降低缺血性 卒中风险的新型口服抗凝药
亚洲人群中,泰毕全® 疗效更优,显著降低卒中和全身性栓塞风险55%, 且不增加心梗风险;安全性更佳,显著降低颅内出血风险60%和大出血 风险43%,且不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
4
老年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建议
高龄是房颤患者出血的高危因素;肾功能不全导致药物清除缓慢,引发 出血风险。因此老年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抗凝治疗均应谨慎。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建议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建议

*谷浓度:在临近服用下次药物前测定的浓度
INR不适合于监测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活性
达比加群酯与其他抗凝药物之间的转换
VKAs
达比加群
达比加群 肠外抗凝
达比加群 停用华法林,待INR≤2.0,立即起始达比加群
VKAs
CrCl≥50 ml/min时,达比加群停药前3天开始给予华法林 30ml/min≤CrCl<50 ml/min时,达比加群停药2天前给予 华法林 二者合用时,INR > 2时,停用达比加群 转换后的最初一个月,严密监测INR
定期复查血红蛋白、肝功能和肾功能
达比加群酯概述 RE-LY研究 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在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常见问题的处理
老年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建议
高龄是房颤患者出血的高危因素;肾功能不全导致药物清除缓慢,引 发出血风险。因此老年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抗凝治疗均应谨慎。
药物间 相互作用少
血浆药物浓度和抗 凝效果密切相关
PD = 药效学; PK = 药代动力学; VTE =静脉药血栓物栓血塞 浆半衰期 12~14小时
达比加群酯概述 RE-LY研究 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在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常见问题的处理
达比加群酯概述 RE-LY研究 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在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常见问题的处理 小结
肾功能 (CrCl,ml/min)
≥80 > 50 ~ < 80 > 30 ~ ≤ 50
择期手术前停用达比加群酯
出血风险高或大手术
一般出血风险
2天前
24小时前
2-3天前
1-2天前
4天前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陈啸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ꎬ福建泉州㊀362000)[摘要]㊀目的㊀评价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ꎮ㊀方法㊀选择2019年6~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71例ꎬ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ꎮ实验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ꎬ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ꎬ比较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㊁TIA㊁体循环栓塞事件及严重出血㊁轻微出血(包括皮肤瘀斑㊁鼻出血㊁牙龈出血㊁眼底出血㊁血尿㊁痰中带血)相关事件发生情况ꎮ㊀结果㊀经治疗3个月后ꎬ两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比较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ꎻ实验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㊀结论㊀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预防动脉栓塞事件的疗效不劣于华法林ꎬ且能降低出血发生率ꎬ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ꎮ[关键词]㊀非瓣膜性心房颤动ꎻ抗凝治疗ꎻ达比加群ꎻ华法林[中图分类号]㊀R541.7+5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文章编号]㊀1001-5639(2020)03-0308-02doi:10.3969/j.issn.1001-5639.2020.03.012EfficacyandsafetyofDabigatrainanticoagulationtherapyforpatientswith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CHENXiao ̄feng㊀(DepartmentofCardiologyꎬ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FujianMedicalUniversityꎬQuanzhouCityꎬFujianProv ̄inceꎬ362000ꎬChina)[Abstract]㊀Objective㊀ToevaluatetheefficacyandsafetyofDabigatrolinanticoagulationtherapyof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NVAF).㊀Methods㊀71patientsofNVAFfromJune2019toDecember2019in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FujianMedicalU ̄niversitywererandomlydiv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n=36cases)andcontrolgroup(n=35cases)ꎬtheexperimentalgroupwastreatedwithDabigatrolꎬwhile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warfarintreatmentꎬandtheincidenceofischemicstrokeꎬTIAꎬsystemiccirculationembolismeventsꎬseverebleedingandmildbleeding(includingskinecchymosisꎬnosebleedꎬgingivalbleedingꎬfundusbleed ̄ingꎬhematuriaꎬandbloodinsputum)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㊀Results㊀After3monthsoftreatmentꎬtherewasnosta ̄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romboticeventsbetween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P>0.05)ꎬbuttheincidenceofhemorrhagiceventintheexperimentalgroupwas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ꎬ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㊀Conclusion㊀TheefficacyofDabigatrolgroupinthepreventionofarterialembolisminpatientswithNVAFisnotworsethanthatofwarfarinꎬbutitcansignificantlyreducetheincidenceofbleedingduringtreatment.Soithasahighclinicalvalue. [Keywords]㊀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ꎻAnticoagulanttherapyꎻDabigatrolꎻWarfarin㊀㊀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ꎬNVAF)可增加缺血性卒中和体循环动脉栓塞的风险ꎬ其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是非心房颤动患者的5倍ꎬ导致高致死率㊁致残率和严重的社会负担[1]ꎮ因此ꎬ抗凝治疗预防房颤导致的血栓栓塞事件是房颤治疗策略中的重要环节ꎬ但抗凝治疗往往引起皮肤黏膜等出血风险ꎬ甚至引起脑出血等致死性出血[2]ꎮ华法林是传统的抗凝药物ꎬ需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 ̄nationalnormalizedratioꎬINR)和相对较高的出血风险ꎬ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ꎮ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不需要频繁监测凝血指标ꎬ且患者依从性高ꎬ但目前在我国用于非瓣膜性房颤的临床研究较少ꎮ本研究旨在探讨达比加群酯用于NVAF患者抗凝治疗效果及安全性ꎬ现报告如下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选择2019年6~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71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ꎬ均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ꎮ(1)纳入标准:①NVAF患者ꎬ男性CHA2DS2 ̄VASC评分ȡ2分ꎬ女性CHA2DS2 ̄VASC评分ȡ3分ꎻ②凝血功能正常ꎬ在6个月内无出血性疾病ꎮ(2)排除标准:①瓣膜性房颤(VAF):包括风湿性二尖瓣狭窄㊁机械瓣或生物瓣膜置换术后㊁或二尖瓣修复合并房颤ꎻ②已知对华法林或达比加群酯过敏者ꎻ③肾功能不全ꎬ肌酐清除率<30ml/minꎻ④具有抗凝药物使用禁忌证或HAS ̄BLED出血评分>5分ꎮ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ꎬ且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ꎮ将71例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36例ꎬ对照组35例ꎮ实验组男20例ꎬ女16例ꎻ年龄平均(63.21ʃ10.54)岁ꎻ体重指数(24.55ʃ2.36)kg/m2ꎮ对照组男19例ꎬ女17例ꎻ年龄平均(64.43ʃ10.85)岁ꎻ体重指数(24.34ʃ2.45)kg/m2ꎮ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1.2㊀方法㊀实验组给予口服达比加群酯(上海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ꎬ国药准字J20171035ꎬ产品批号:901411ꎬ规格110mg/片)治疗ꎬ每次给药110mgꎬ每日2次ꎮ对照组给予口服华法林(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ꎬ国药准字H37021314ꎬ产品批号:OB0351DC8ꎬ规格2.5mg/片)治疗ꎬ初始给药剂量每日2.5mgꎬ开始治疗时每周监测INR1~2次ꎬ并根据INR调整剂量ꎬ尽快使INR稳定在2.0~3.0为目标ꎬ稳定后每月至少监测1次INRꎬ如有异常及时处理ꎮ两组患者均治疗3803个月后观察疗效ꎮ1.3㊀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的血栓栓塞事件㊁出血相关事件发生情况ꎮ血栓栓塞事件包括MRI或CT证实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㊁体循环栓塞ꎬ栓塞率为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病例数除以总病例数ꎮ出血相关事件包括轻微出血(如牙龈出血㊁血尿㊁皮下瘀点瘀斑㊁鼻出血)和严重出血(包括胃溃疡出血㊁颅内出血或其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的出血)ꎬ出血发生率为出血相关事件的病例数除以总病例数[3]ꎮ1.4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ꎬ计量资料以 xʃs表示ꎬ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ꎬ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ꎬ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2㊀结果2.1㊀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比较㊀两组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ꎮ见表1ꎮ2.2㊀两组患者出血发生情况比较㊀实验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ꎬ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ꎮ见表2ꎮ表1㊀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ꎬ%)组别例数缺血性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栓塞率(%)实验组3612111.11对照组3513011.42χ20.002P0.996表2㊀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nꎬ%)组别例数严重出血轻微出血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血尿痰中带血㊀总发生率(%)实验组3601㊀㊀0㊀㊀1㊀㊀0㊀㊀0㊀㊀05.56对照组3512㊀㊀1㊀㊀4㊀㊀0㊀㊀1㊀㊀025.71χ25.508P0.0193㊀讨论㊀㊀在血栓栓塞风险中ꎬ高危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策略的中心环节ꎮ华法林能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ꎬ是一种传统的抗凝药物ꎬ可使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及全因死亡率降低[4]ꎬ抗凝效果确切ꎮ但华法林的治疗窗较窄ꎬ受食物和药物影响大ꎬ且使用期间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和INR[5]ꎮ由于华法林的局限性及其基因多态性[6]ꎬ在国内患者中使用华法林时INR在治疗目标内的时间百分比(TimewithintherapeuticrangeꎬTTR)往往较低ꎬ一定程度上影响华法林的疗效ꎮ在亚洲患者中使用华法林具有较高的出血率ꎬ且常发生于INR目标范围内ꎬ因此迫切需要其他抗凝药物替代华法林ꎮ新型的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能直接抑制凝血酶ꎬ阻滞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ꎬ可预防血栓形成ꎬ目前批准使用的有低剂量(110mg)和高剂量(150mg)两种规格ꎮ在RE ̄LY大规模研究中ꎬ低剂量的达比加群预防血栓的有效性与华法林类似ꎬ但可降低出血特别是致命性出血的发生率[7]ꎮ但因亚洲患者的特殊性ꎬ达比加群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ꎮ国内学者张朝放[8]研究发现ꎬ达比加群酯治疗不仅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和全身性栓塞发生ꎬ且大出血发生率亦明显减少ꎮ本研究结果显示ꎬ采用低剂量的达比加群与华法林比较ꎬ其效果不劣于华法林ꎬ且出血风险明显降低ꎬ这与既往研究结论基本一致[9-11]ꎮ㊀㊀综上所述ꎬ在临床治疗中ꎬ达比加群酯无需监测INRꎬ患者依从性明显优于华法林ꎬ疗效肯定ꎬ出血发生率低ꎬ对无明显禁忌证的NVAF患者可首选达比加群抗凝治疗ꎮ由于本研究入选患者例数偏少ꎬ随访时间短ꎬ需今后增加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评估达比加群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ꎮ[参考文献][1]㊀DmLꎬTjWꎬEpLꎬetal.LifetimeRiskforDevelopmentofAtrialFi ̄brillation:theFraminghamHeartStudy[J].Circulationꎬ2004ꎬ110(9):1042 ̄1046.[2]㊀黄从新ꎬ张澍ꎬ黄德嘉ꎬ等.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 ̄2018[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ꎬ2018ꎬ32(4):315 ̄378.[3]㊀刘一炫ꎬ赵雅红ꎬ谢富兰ꎬ等.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ꎬ2019ꎬ30(2):236 ̄238.[4]㊀HartRGꎬPearceLAꎬAguilarMIꎬetal.Meta ̄analysis:Antithrom ̄boticTherapytoPreventStrokeinPatientsWhoHave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J].AnnalsofInternalMedicineꎬ2007ꎬ146(12):857 ̄867.[5]㊀LeonPꎬJoergenJꎬSaiedI.DabigatranVersusWarfarininPatientswithAtrialFibrillation[J].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ꎬ2009ꎬ361(27):2673 ̄2674.[6]㊀任怡荣ꎬ刘岳ꎬ杨晨光ꎬ等.药物基因组学引导下华法林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ꎬ2020ꎬ48(5):528 ̄531. [7]㊀EzekowitzMDꎬNagarakantiRꎬNoackHꎬetal.ComparisonofDabigatranandWarfarininPatientswithAtrialFibrillationandValvularHeartDisease:theRe ̄lyTrial(randomizedEvaluationofLong ̄termAnticoagulantTherapy)[J].Circulationꎬ2016ꎬ134(8):589 ̄598.[8]㊀张朝放.达比加群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吉林医学ꎬ2020ꎬ41(4):855 ̄856. [9]㊀肖帆ꎬ刘远声.评价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用于持续心房纤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J].海峡药学ꎬ2019ꎬ31(5):143 ̄145.[10]㊀王微ꎬ杨帆ꎬ田志鹏ꎬ等.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用于持续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ꎬ2018ꎬ10(11):1385 ̄1388ꎬ1392.[11]㊀李霞.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ꎬ2019ꎬ6(55):160.903。

研究证实泰毕全(达比加群酯)可为难治性房颤患者提供获益

研究证实泰毕全(达比加群酯)可为难治性房颤患者提供获益

研究证实泰毕全(达比加群酯)可为难治性房颤患者提供获益2013年《欧洲心力衰竭杂志》上发表了RE-LY 研究数据的最新亚组的分析结果,显示泰毕全(达比加群酯)相较于华法林对之前曾经发生症状性心力衰竭(HF)的非瓣膜性房颤(AF)患者这一难治性人群提供重要获益。

RE-LY研究伴有症状性心力衰竭病史亚组显示泰毕全一致性的受益和更好的安全性房颤和心力衰竭经常合并存在,而且已被确定会使患者的预后出现恶化。

心力衰竭是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特定风险因素,这些患者尤其需要接受抗凝治疗,但是,这些患者采用维生素K拮抗剂的抗凝治疗经常会出现INR控制较差,从而导致了更具挑战性的疾病管理问题,而且影响到了华法林治疗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RE-LY研究共纳入18,113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有 4,904名患者 (27%) 伴有症状性心力衰竭病史。

此项亚组分析比较了伴有症状性心力衰竭病史和不伴有症状性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以及大出血的主要结果, RE-LY研究在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中的结果与RE-LY研究的总体结果保持一致:泰毕全(达比加群酯)150mg每日给药两次可降低包括缺血性卒中在内的卒中发生风险,而且大出血发生率与华法林治疗相似,泰毕全(达比加群酯)110mg每日给药两次的卒中发生率与华法林治疗相似,但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治疗。

值得重视的是,两种剂量方案的达比加群酯均可显著降低颅内出血和总体出血的发生率。

这些结果显示,对于合并房颤和心力衰竭的患者而言,泰毕全(达比加群酯)是有价值的治疗选择。

泰毕全(达比加群酯)为伴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卒中预防所提供的特定受益与泰毕全为所有患者所提供的受益保持一致最新分析结果支持泰毕全可为伴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提供受益的结论,并再一次证实了泰毕全(达比加群酯)在RE-LY主体研究以及之前针对其他患者亚组人群(包括伴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所开展的多项RE-LY亚组分析中所显示的具有一致性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征,4-8也凸显了泰毕全应用于既往被认为较为难治的患者和伴有多种合并症的房颤患者的价值。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达比加群酯之间的区别及用药交代(超全总结)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达比加群酯之间的区别及用药交代(超全总结)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达比加群酯之间的区别及用药交代(超全总结)作者:师春焕,抗凝专业临床药师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来源:药评中心半个多世纪以来华法林是唯一的口服抗凝药物,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出现,破除了无法摆脱华法林的“魔咒”。

称其为“新型”,是相对于“传统”抗凝药华法林而言。

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共有4种批准上市的NOACs,包括Xa 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和直接凝血酶IIa因子抑制剂(达比加群酯)。

现在就来全面了解一下四种药物之间的区别。

1.作用机制华法林是多靶点作用的抗凝药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II、VII、IX、X的肝脏合成发挥抗凝作用。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是单靶点作用的抗凝药,因此抗凝效果更为可控。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通过抑制凝血因子Xa,发挥抗凝作用。

达比加群酯在体内转化为达比加群,通过抑制凝血因子IIa(凝血酶)活性中心发挥抗凝作用。

2.出血风险与华法林相比:1)NOACs皆减少颅内出血的风险,且不增加致命性出血风险。

2)阿哌沙班和艾多沙班与华法林相比,不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

3)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相比,均有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3.适应症[1]1)与华法林的区别房颤(心房颤动)可分为瓣膜性房颤(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机械瓣换瓣术后)和非瓣膜性房颤,其中非瓣膜性房颤占房颤患者的绝大多数。

瓣膜性房颤推荐选用:华法林钠。

——NOACs也曾在机械瓣及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患者中进行过研究[2],但结果均不理想。

非瓣膜性房颤推荐选用:NOACs。

——NOACs的疗效不劣于华法林钠,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

2)NOACs之间的区别阿哌沙班在我国仅批准用于髋膝关节术后抗凝。

艾多沙班、达比加群酯被批准用于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预防和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利伐沙班是拥有最多适应症的NOACs,被批准用于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预防、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治疗与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在美国和欧盟还获批用于冠状动脉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预防。

泰毕全

泰毕全

泰毕全(Pradaxa) ®泰毕全(Pradaxa)®,是最前沿的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

泰毕全(Pradaxa)®可提供有效的、可预测的、稳定的抗凝效果,同时较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无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无需常规进行凝血功能监测或剂量调整。

1药品信息基本信息【中文商品名】泰毕全®【英文商品名称】Pradaxa®【通用名】达比加群酯胶囊【汉语拼音】Dabijiaqunzhi Jiaonang【英文通用名称】Dabigatran Etexilate Capsules【主要成分】达比加群酯【规格】(1)110 mg (以达比加群酯计)和(2)150 mg(以达比加群酯计)【剂型】胶囊剂【单位】盒【包装】双铝泡罩包装:每盒10粒(1×10粒/板),每盒30粒(3×10粒/板)或每盒60粒(6×10粒/板)胶囊【贮藏】密封,在25ºC以下干燥保存。

【有效期】36 个月【生产企业】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主要成分】达比加群酯化学名称:β-丙氨酸, N-[[2-[[[4-[[[(己氧基)羰基]氨基]亚氨基甲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N-2-嘧啶-,乙酯,甲磺酸盐化学分子式:C34H41N7O5·CH4O3S化学结构式:1nn/products/prescription_medicines/fczz.html【分子量】723.86 (甲磺酸盐)627.75 (游离物)【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色颗粒。

药品包装外观图适应症预防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SEE):∙先前曾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左心室射血分数<40 %∙伴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 2级∙年龄≥ 75岁∙年龄≥ 65岁,且伴有以下任一疾病: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用法用量用水送服,餐时或餐后服用均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显著的活动性出血或合并明显大出血风险的疾病;联合 使用环孢菌素、全身性酮康唑、伊曲康唑、他克莫司和决 奈达隆;联合应用任何其他抗凝药物,除非在相互转换过 程中,或应用维持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通畅的必要剂量普 通肝素。
三、临床应用方法
3.剂量:150mg、2次/d较华法林更减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大出血风险
目前尚缺乏凝血酶抑制剂治疗继续缺血性卒中的有效证据,所 以在卒中急性期不主张使用抗凝药。急性期后何时恢复达比加 群酯取决于梗死面积以及形成新栓塞的风险,应根据患者具体 情况个体化治疗。
在服用其他抗凝药期间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可考虑换 用达比加群酯150mg、2次/d。
四、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三、临床应用方法
4.抗凝活性监测:不需常规监测抗凝活性。在某些情况
下,如重要器官的严重出血、怀疑服药过量、需急诊手术或操 作等可检测凝血指标。较可靠的指标是校准稀释凝血酶时间 (dTT)、蝰蛇毒凝血时间(EC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检测对判断抗凝过度也有帮助。dTT>200ng/ml,或ECT检测高 于正常上限3倍,或APTT检测高于正常上限2倍时,提示出血风 险增高。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不适用于检测达比加群酯抗凝活性。
注:如需紧急操作,应暂停达比加群酯。在可能的情况下延迟手术或操作 至末次给药后至少12h。
四、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3.房颤复律治疗中的使用:作为华法林的替代药物在
复律前至少3周和之后4周使用。可基于患者的获益/出血风险 比,选择达比加群酯150或110mg。
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处理:当房颤患者发生急性
亚洲人群中,达比加群酯组比华法林组的大出血发生率降低更显 著,150和110mg剂量组均比华法林组显著降低43%的大出血风险。
三、临床应用方法
1.适应证:达比加群酯可用于CHADS2评分≥1分的非瓣
膜病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预防。
2.禁忌证:重度肾功能不全(CrCl<30ml/min );临床
6.房颤射频消融围手术期的使用:达比加群酯用
于消融后的栓塞和出血风险与华法林相当,对于需射 频消融手术的患者,可于术前12~24h停用达比加群酯, 术中根据激活凝血时间值予肝素化,术后可于次日早 晨恢复使用达比加群酯,部分栓塞高危患者可在拔除 鞘管后当晚恢复。
五、临床常见问题的处理
1.遗漏服药:
三、临床应用方法
6.随访:
➢用药依从性; ➢密切观察和注意提示全身性、脑部或肺部 栓塞的任何征象; ➢任何不良事件尤其是出血事件; ➢合并用药情况; ➢定期复查血红蛋白、肝功能和肾功能。
四、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1.老年与肾功能不全患者:
四、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2.外科围手术期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手术大小及出血风险暂时停用达比加群酯:
距下次用药时间大于6h,仍能服用达比加群酯漏服 的剂量。如果距下次用药不足6h,直接服用下一次 剂量。
五、临床常见问题的处理
2.过量及出血:
(1)暂停或延后给予达比加群酯,由于半衰期短,停药后抗凝血 作用很快消失;(2)由于达比加群主要通过肾脏途径排出,必须 维持适度利尿;(3)对症治疗,如局部压迫、补充体液(包括血 液和新鲜冰冻血浆)和血管活性药物、手术止血;(4)在服用药 物后2h内,可考虑口服活性炭;(5)如发生威胁生命的出血,可 考虑使用活化的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或重组活化Ⅶa因子 (rFⅦa);(6)达比加群的蛋白结合率较低,透析可作为治疗 选择;(7)维生素K不能逆转达比加群酯导致的出血。
与华法林无明显差别,临床净获益显著优于华法林,适用于大部分房颤患 者。 110mg、2次/d的疗效不劣于华法林,而大出血和致命性出血的发生率更低, 更适用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如: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中度肾功能 不全(CrCl 30~50ml/min);合并使用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其他可能增 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非甾体消炎药、选择性5-羟 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建议采用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评分≥3分提示高出血风险,推荐 使用达比加群酯110mg、2次/d。
三、临床应用方法
5.达比加群酯与其他抗凝药物之间的替换:
从华法林转换为达比加群酯治疗时,首先应停用华法林,待INR <2.0时,可立即给予达比加群酯。从达比加群酯转换为华法林 治疗时,二者需要合用一段时间,监测INR达到目标范围 (2.0~3.0)后停用达比加群酯。 从达比加群酯转换为肠道外抗凝治疗(如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应在达比加群酯末次给药12h后。从肠道外抗凝治疗转换为达比 加群酯治疗,应在下一次治疗时间前2h内服用达比加群酯;正 在接受静脉维持治疗时,应在停药时服用达比加群酯。
五、临床常见问题的处理
3.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处理:可采用下列方法以减少消化
道症状,如以整杯水服下、与食物同时源自用等。一旦发生消化道 症状,可依据临床常规对症处理,例如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 拮抗剂治疗。
4.药物相互作用:达比加群是外流转运体P-gp的底物,联合
应用P-gp抑制剂、诱导剂或其他影响P-gp的药物时会出现药代动 力学相互作用:(1)强效P-gp抑制剂酮康唑和决奈达隆禁联用; (2)P-gp抑制剂胺碘酮、奎尼丁、维拉帕米和克拉霉素,密切观 察;(3)P-gp诱导物利福平、卡马西平、苯妥英降低达比加群浓 度,避免联合使用。
二、临床研究
达比加群酯150mg组卒中和(或)全身性栓塞的年发生率较华法林 组显著降低,大出血风险相当;而达比加群酯110mg组的卒中和 (或)全身性栓塞的年发生率与华法林相当,大出血风险显著低 于华法林。且与华法林比较,达比加群酯两个剂量组的出血性卒 中、颅内出血、威胁生命的出血和总体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达比加群酯150mg还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和血管性死亡风险。
冠状动脉综合征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常需三联抗 栓治疗,需三联抗栓治疗时,不适合应用华法林时,可考虑达比 加群酯。三联抗栓治疗时,达比加群酯剂量应为110mg。
四、特殊人群的临床应用
5.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处理:口服抗凝药物与溶栓药物联
合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通常不推荐对这些患者使用溶栓治 疗;若应用,应在获益/风险比综合评估后,严密检测下谨慎 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