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欣赏课风

合集下载

小学阅读活动中儿童诗阅读欣赏的一般方法-最新资料

小学阅读活动中儿童诗阅读欣赏的一般方法-最新资料

小学阅读活动中儿童诗阅读欣赏的一般方法儿童诗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 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及课外阅读的一种常见的文体形式。

作为现代诗歌的一个分支, 儿童诗具有诗歌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因此, 教师在指导阅读和欣赏的过程中, 应结合儿童诗的特点, 采用有别于其他文体以及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让学生在感受其音韵美、意象美、情感美的同时, 真正理解、欣赏和喜爱儿童诗。

一、饱含感情地反复诵读儿童诗是“诗” , 必然具有诗歌和谐流畅的韵律和节奏, 要求押韵, 讲究对仗, 体现音乐性。

诗歌存在的意义首先就在于其声韵, 这也是它与散文最本质的区别。

就如同歌曲需要演唱一样, 诗歌只有在朗诵中才能充分体现其诗韵、诗味。

一个个音节就是流动的音符, 声音的抑扬顿挫就是曲调和节奏,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诗歌的音乐之美作用于听觉, 传达于心灵, 学生由此理解了诗歌存在的意义和魅力, 只有这样, 才能使他们进一步在情感上对诗歌这种文体给予接受与认同。

当然, 在对儿童诗的朗诵上, 单纯由教师读而学生被动地听, 与学生参与其中, 获得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当教师作出阅读示范或播放多媒体朗读课件之后, 让学生放出声音地反复诵读, 这是儿童诗教学和阅读指导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此外,苍白无力地读出声音与饱含激情地朗诵, 其效果也有明显的差异。

读得准确、流畅并非诗歌朗诵的要义所在, 透过声韵、节奏的外在形式表现诗歌的内在情感, 这才是朗诵的精髓, 这就涉及对诗歌情感的把握问题。

二、在朗诵过程中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倾向“诗者, 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仅对儿童诗进行字面的解释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只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去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倾向, 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抒情主体的情感体验, 才能使他们真正实现感情的交融、共鸣,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交流。

请看台湾诗人谢武彰的两首儿童诗。

阳光阳光,在窗上爬着,/ 阳光,在花上笑着,/ 阳光, 在溪上流着,/ 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

儿童诗歌优质教学课件

儿童诗歌优质教学课件
• 3、具体形象,具有稚拙美 • 4、重音乐节奏,具音乐美。 • 5、歌戏互补,具有游戏性。
• 语言浅显,明白易懂 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 你一个,我一个。 弟弟睡着留一个
• 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爬
爬台阶, 往上跑, 往上跑, 回头瞧, 爸爸妈妈没我高
• 具体形象,具有稚拙美。
大西瓜 金近 大西瓜,
• 闹了一点小矛盾, • 就东躲西藏不见面。 • 一个在晚上耍, • 一个在白天玩。 • 太阳,你认个错, • 月亮,你也道个歉。 • 他们听了我的话, • 红着脸儿见了面。 • 不信你请看, • 早晨,晴朗的天边。(戚万凯)
• 太阳哥哥要下山, • 忙叫妹妹来接班。 • 月亮妹妹羞答答, • 躲在帘里巧打扮, • 巧打扮,怕露脸, • 邀来星星作伙伴, • 哥哥见了笑眯眯, • 挑起灯笼就下山, • 太阳哥哥慢点走, • 请到我家吃晚饭。(邹景高)
(徐鲁)
拖地板
• 帮妈妈拖地板,
• 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
• 姐姐洒水,
• 我在洒过水的地板上玩耍,
• 像在沙滩上走来走去,
• 留下很多脚印,
• 像留下很多鱼
• 然后,我很起劲地拖地板
• 从头到尾,像捕鱼一样
• 一网打尽。
(林奂彰)
秋风娃娃
• 秋风娃娃可真够淘气,
• 悄悄钻进树林里。
• 它跟那树叶亲亲嘴,
作家作品
• 圣野 《神奇的窗子》 • 任溶溶 《爸爸的老师》《没头脑和不高兴》 《天才的杂技演员》 • 鲁兵《小猪奴尼》《老虎外婆》《十二生
肖歌》 • 金波 《小鹿》 • 谢武彰 《春》
课后思考题
• 1、儿歌在艺术上有何特点?儿歌的传统艺 术形式有哪些? 2、何谓儿童诗?儿童诗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3、分析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 4、说说如何在小学教育中进行童诗教育?

费志咸童诗《风》的赏析与创作

费志咸童诗《风》的赏析与创作

童诗《风》的赏析与创作兴化市安丰中心小学费志咸教学目标:1.通过读诗、赏诗,感悟儿童诗歌想象力丰富、充满童真童趣的特点。

2.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写风,写一首关于风的小诗。

3.能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诗歌。

教学难点: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写风,写一首关于风的小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谁来读一读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打一自然现象)猜一猜,是什么(风)2.同学们,见过风吗那你是怎么知道身边有风的指名说。

(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二.童诗赏析赏析第一首:叶圣陶的童诗《风》1.有人将刚才你们感受到的,写成了一首诗,出示叶圣陶的《风》,谁来读一读2.你从诗的哪里感受到风来了指名说。

3.原来,把我们说的话连起来,稍作整理,就可以成为一首童诗了。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写诗难吗(不难)4.我们来仿照叶圣陶爷爷的这首诗口头创作一段,好吗学生思考,口头创作。

5.一起再把这首诗读一读,感受一下风虽然看不见,其实却离我们很近。

赏析第二首:谢武彰的童诗《风》1.有一天,这风跑呀跑呀,跑到了我们家的院子里,它会怎么做呢读了诗人谢武彰的《风》,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出示谢武彰的《风》,指名读一读。

2.喜欢“诗人”笔下的“风”吗为什么(诗中的风像一个小孩子,是那么调皮可爱)3.诗中哪些句子让你有这种感觉引导学生赏析交流。

4.风真够调皮捣蛋的,可你觉得作者讨厌它吗(不讨厌,喜欢)5.你能读出风的调皮可爱、作者的喜欢出来吗指名读。

赏析第三首:童诗《风》1.这位诗人的想象就更丰富了,出示第三首描写“风”的诗。

指名读。

2.诗人将风想象成了什么(旅行家)为什么说它是“旅行家”呢你说它还可能去哪儿游玩、参观呢3.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可是他出国,怎么不办护照呢”)4.是的,这一句很有想象力,是这首诗的眼睛,有了它,这首诗顿时灵动起来,充满了童趣。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儿童诗赏写《风》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儿童诗赏写《风》

风——儿童诗赏写课浙江省平湖市实验小学颜国英教学目标:1.在赏析中,通过动和静两方面,感受风的特点,了解风的个性;2.在阅读赏析中,模仿儿童诗《风》的语言形式,学着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自己对风的认知和情感;3.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创作儿童诗的愿望和兴趣。

让学生自己悟出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流程:课前热身:游戏:头脑风暴1. 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头脑风暴的游戏吧。

2. 出示图片:草地上有一棵树,对吧。

现在,我们一起说声“变”,它会变出什么来?我来喊口令哦。

(变出眼睛和嘴巴)啊,你瞧,树有了魔法,和我们人一样了,你觉得树在干什么呀?预设:玩木头人游戏,在摇头,在跳舞,在发呆,在对太阳说早上好。

3.想一想,这幅图中,还有谁像树一样也有了魔法呀,它在干什么?花儿在跳舞,花儿在点头,花儿在微笑。

太阳公公在说:大家该起床了。

太阳公公在微笑,在喷火。

4.小朋友说得真好,这幅图真的有了魔法,这魔法还跑到了我们每个小朋友的眼睛里,世间万物在你眼中都和我们人一样,会说,会唱,会跳,会笑,会玩各种的游戏……真是太有趣了。

今天啊,就让我们带着这双有魔法的眼睛,走进一个奇妙儿童诗的世界。

一、猜风1.孩子们,在第三单元,我们知道了有朋友真好,你瞧,今天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

2.出示谜语:3.它是谁了?一起说:风二、赏风板块一:《北风的玩笑》1.看来,这难不倒你们,下面这个有点难度哦。

竖起小耳朵,听,风来啦!播放西北风的呼呼声。

孩子们,风在干什么?(风在奔跑,风在赶路,风在做游戏……)你有眼睛真的有魔法。

你的风真有趣。

你的魔法是五星级的。

你的眼睛里有诗。

2.台湾作家林武宪先生听到这风,写成了一首儿童诗《北风的玩笑》,出示,自己读读。

(1)指名读,读准,读通,读熟。

(2)读着读着,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有趣)自己再读读,哪个地方比较有趣?(开玩笑笑完了腰笑掉了)儿童诗里,北风、树和我们人一样,会开玩笑,笑得弯了腰,就特别有趣了连叶子都笑掉了,小结:既有了树的特点,又有了人的动作,真是有趣又好玩。

儿童诗歌《月亮》赏析

儿童诗歌《月亮》赏析

儿童诗歌《月亮》赏析作者:卢逸蕾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33期摘; 要:作为培养和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黄金阶段,学前教育对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前阶段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题材形式,因其富有童趣,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被幼儿所接受。

下面,笔者以儿童诗歌《月亮》为例进行赏析。

关键词:儿童诗歌;月亮;赏析;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01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前幼儿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现代教学理念下,对学前阶段幼儿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幼儿能说,还要会说[1]。

学前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使儿童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魅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非常重要。

儿童诗歌是一种适合年龄幼小的儿童念唱、欣赏的诗歌。

古时候又被成为“童谣、孺子歌、小儿语”[2、3]。

诗歌具有音乐的美感,儿童诗歌也不例外,与成人诗相比,儿童诗歌更加讲究押韵与节奏,因为儿童天生对韵律和节奏的亲和[4]。

儿童诗歌中充满童趣,有着丰富的想象。

在成人世界中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却可以在儿童诗歌中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也因此更加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从形式上来看,儿童诗歌具有韵律和谐,语言精练,节奏明快且富有儿童情趣的特点,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从而易于幼儿的朗读与记忆,深受幼儿的喜爱;从内容上来看,儿童诗歌多天真烂漫,充满童趣,这一方面能够启蒙和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对后面其他体裁的学习和作文教学做好铺垫[5];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童诗妙趣多想象乐无穷———《风》教学实录及点评倪

童诗妙趣多想象乐无穷———《风》教学实录及点评倪

———《风》教学实录及点评【教材简介】《风》是台湾诗人谢武彰写的一首儿童诗。

作者充分展开想象,运用拟人手法,把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变成了好动好奇、顽皮淘气的孩子。

诗中描写风的所作所为,透着一种轻松愉悦的游戏精神,读来令人捧腹。

【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类比、联系生活实际、微课等方法认识“试、彼、此、制”等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弟、互”2个字。

2.通过动作模拟、表演朗读等方法,感受风的好奇、淘气。

3.能仿照课文,抓住动词来编一编儿歌,想象风还会干什么。

【教学过程】板块一:读童诗,感童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台湾诗人谢武彰的《风》。

(生齐读课题)师:“风”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只要它一露面,细心的小朋友就能发现它。

这首儿童诗分为两个小节,谁想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他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了吗?(2生分读课文)师:读得很正确,很通顺!我们要注意这两个词语。

(出示词卡:模样当作)师:这个“模”在这里读什么?生:m ú,模样。

师:真棒!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模样”)师:这是个多音字,那什么时候读m ó?生:模型、模范、楷模……师:这个字应该读d àng。

一起读。

生:当作。

师:读完诗歌,你知道诗歌中的风干了什么吗?生:风试穿爸爸的上衣跟裤子,妈妈的衬衫跟裙子,弟弟的制服跟鞋子。

师:是呀,那我们可以把这些都称为———生:衣服。

师:哪位小朋友把风干的事情连起来说说?生:风试穿了衣服、鞋子,扔掉了毛巾、手帕,还滚走了圆帽子。

师:你讲得非常清楚,而且还用上了“还”这个字把三件事连起来了。

生:风先试穿了衣服、鞋子,再扔掉了毛巾、手帕,最后还滚走了圆帽子。

师:你更了不起了,用上了表示先后的词语把诗的内容讲得更清楚了。

师:你觉得风怎么样呢?生:很顽皮,也很可爱!【点评:《风》是一首有趣的儿童诗,内容简单易懂,学生读起来饶有兴趣。

教师就以通读诗歌作为重点教学,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正音。

儿童诗:《风》

儿童诗:《风》

《风》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的掀起我的裙⼦。

然后在旁边⼤叫,
羞!羞!羞!
真是⽓死我了。

假设法
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使⽤"假如"、"果"假设语句抒发⾃⼰的希望和想象。

例如: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作的地⽅。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颗⼀颗吹⼲。

《如果》
如果我是⽼师,
我要常常上体育课,
免得学⽣失望。

如果我是爸爸,
我⼀定要戒酒,
免得妈妈常常伤⼼流泪。

如果我是上帝,
我要使⼈类只会笑不会哭,
因为
每⼀个⼈笑起来都很可笑。

夸张法
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以描写的数量、时间、⾏为、加油添醋、夸⼤描写。

例如:
《交通警察》
世界上⼒⽓的⼈,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功」,
只要单⼿轻轻⼀推,
⼏⼗辆车⼦就⼀动也不动了。

疑问法
引起兴趣,深⼊思考。

例如:
《螃蟹》
螃蟹!螃蟹!
你为什么嘴巴吐⽩沫?
是不是刚刚吃过午餐,
正在刷⽛漱⼝?
是不是在流⼝⽔,
想吃我⼿⾥的⼤苹果?。

《儿童诗欣赏》课件

《儿童诗欣赏》课件

通过表演儿童诗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拓展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
03
推荐学生阅读与儿童诗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拓展他们的阅读视
野和知识储备。
05
儿童诗的拓展与延伸
儿童诗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关系
儿童诗与童话
儿童诗常常以童话为题材,通过 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激发 儿童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02
儿童诗的主题与风格
主题分类
自然主题
以大自然、动植物为题 材,展现儿童对世界的
纯真感受。
童趣主题
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 表现儿童的天真、好奇
和想象力。
亲情主题
以家庭、亲情关系为题 材,传递温暖、关爱和
成长的情感。
友情主题
以友情、伙伴关系为题 材,展现儿童之间的纯
真友谊。
儿童诗的价值与意义
总结词
儿童诗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能够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想象 力和创造力。
详细描述
儿童诗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形象,引导儿童认识世界、理解生活。它不仅能够激发儿 童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够拓展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其创造力 和表达能力。此外,优秀的儿童诗作品还能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情感,帮助儿童
儿童诗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儿童诗起源于西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详细描述
儿童诗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儿童文学,如《伊索寓言》等。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变 革,儿童诗逐渐发展壮大,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儿童诗人和作品。如今,儿童诗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文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文/郭学萍【设计理念】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他们的诗歌灵性来自于春风吹开的花瓣、清风横笛下的月光,以及蝴蝶翅膀扇起的暖风……指导孩子欣赏、创作儿童诗,并不是让孩子都成为诗人,而是让孩子带着一颗“诗心”,将自己融入社会,融入生活,从而学会观察、思考、想象,并学会表达。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希望通过“听风——赏风——寻风——写风——品风”等各种体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了解风,打破那种纯粹为写诗而写诗的形式,开拓了儿童诗教学的新视野。

在“春日的风”、“夏日的风”、“秋日的风”、“冬日的风”等一段段精彩诗作的诵读、赏析、仿写、创编过程中,感受“风”的个性,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儿童诗就像一棵棵蒲公英的种子,当它在童年的天空轻舞飞扬的时候,快乐便不时地涌上心头,像一条久违的河流在无边流淌。

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教学目标】1、调动多种感官,感受风的特点,了解风的个性;2、在阅读赏析中,让学生自己悟出儿童诗的特点;3、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风的认知和情感;4、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创作儿童诗的愿望和兴趣。

【教学流程】一、导入1、多媒体出示:风、花、雪、月四幅图。

师:同学们,自古以来,风、花、雪、月,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

你能吟诵出一句含有这些字的诗句吗?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在这四种景物中,来无影,去无踪的就是——风。

2、板书课题:风二、听风1、多媒体播放:寒风的声音师:听,你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北风呼啸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凛冽的寒风在呼呼地刮着,发出狼嚎般的声音。

师: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风猛烈地吹着,吹弯了小草,吹折了大树,人们像鱼一样逆风而行,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

生:我看见卖火柴的小女孩赤脚走在寒风中,她的手脚红通通的,像透明的胡萝卜,她的嘴唇冻得乌紫。

生:真是太冷了,我缩着脖子,裹紧衣服,风像刀一样割在我的脸上,好疼啊!师:这情景让我想起一首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多媒体播放:萨克斯演奏的《望春风》师:再听,你又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柔和的春风轻轻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生:我听到了明媚的春光里花儿绽放的声音。

师:这段萨克斯演奏的乐曲,名叫《望春风》,在这段优美的旋律中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阳光像流水一样从天边流过。

生:我看到露珠从花瓣上跌落下来。

生:我看到了繁星一样雪白的梨花,在春风中欢笑。

师:把梨花想象成漫天的星星,多么有创意的表达啊!这一树一树的星星,不仅多而美,还散发着甜甜的香味儿呢!你见过带着香味儿的星星吗?它就开放在四月的梨花枝头,它就居住在想象的天空里。

三、赏风1、多媒体出示:桃花图出示诗句:我们应该感谢春风,是它,给我们送来了,一个粉嘟嘟、甜滋滋的春天。

师:读了这首小诗,你想说什么?生:春风原来是有味道的,也有颜色,还有形状。

师:春风有颜色,那是什么颜色?生:粉嘟嘟的,像桃花一样的颜色;嫩黄嫩黄的,像柔柳一样的颜色;暖暖的橘色,像太阳一样……师:春风是有味道的,那是什么味道?生:香香的,桃花的味道;淡淡的,青草的香气息;浓浓的,玉兰花的味道;醉人的,蔷薇的花香……师:春风也有形状,那是什么形状?生:春风像丝绸一样爽滑的形状;春风像妈妈的手,柔柔的、软软的……师:是啊,“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春天的风,那么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又给人怎样的感觉呢?2、多媒体出示:秋、冬、夏图,并配上三段描写不同季节风的诗句图1:夏日的午后,静静的荷塘,没有一丝微风。

荷花才不怕呢,它开出娇丽的花朵,给人们送去一丝丝清凉。

这时候,它仿佛觉得自己就是——夏日无言的风。

图2:秋风,这个装腔作势的理发师,不会剃头,却把树儿的绿头发染得枯黄。

看看实在不像样,又一束束,一束束地,把树儿的头发剃得精光。

图3:呼啸的北风,撕破了天妈妈的大棉袄,掉下大片大片的棉絮。

我要拿一个小布袋,把它们装起来,做成雪花枕头,这样,每个夜晚,我都能梦到白雪公主了。

师:你想欣赏哪个季节的风?就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生:自由选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

师:欣赏了四季的风,你又想说什么呢?生:原来,风不仅有声音,还有有形状、颜色和味道。

生:不同季节的风有不同的个性,北风很有力量,令人望而生畏;春风有温度,会让人有一种懒洋洋的感觉;夏风沉默,秋风顽皮。

生:北风是个调皮的孩子,他不小心撕破的了田天妈妈的大棉袄,掉下大片大片的棉絮,天妈妈一定会生气地打他的屁股。

师:不同季节风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人心中风有着不同的感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循着诗人的思绪,去寻找风吧!四、寻风1、多媒体出示儿童诗:《风》《风》: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抖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叶圣陶)师: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原名叶绍钧。

喜欢他的这首小诗吗?从形式上看,这首小诗有什么特点?生:这首小诗一共有三段,每一段开头的句式都相同。

师:这叫作反复的修辞手法。

反复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这样读起来琅琅上口,别有韵味。

同学们也能学着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风吗?2、多媒体出示诗歌句式“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

”照样子练习说话生: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当落叶在早地上打滚的时候,我知道风在那儿了。

生: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当蒲公英撑着小伞在空中漫步的时候,我知道风正走过了。

生: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当小妹妹的花裙子高高扬起的时候,我知道风来游戏了。

师:如果把同学们说的连起来,就是一首美丽的儿童诗。

看来啊,儿童诗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写,只要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一首诗。

看,金波爷爷也感受到了风!3、多媒体出示:《风从我指间穿过》《风从我指间穿过》:风从我指间穿过。

/我已感觉到了风。

/我握紧了手掌。

//风里有……/风里有……/风里有……//我张开了手掌。

/风是自由的精灵。

/风从我指间穿过。

(金波)师:让我们跟着金波爷爷一起,把手掌打开,再慢慢合上,然后用心感受一下,风里究竟有些什么?生:风里有蝉儿的鸣声。

生:风里有稻花的香味。

生:风里有思念的味道。

生:风里有遥远的祝福……师:把同学们说的连起来,就又是一首美妙的儿童诗。

我们和金波爷爷一样,都感受到了风的真实存在。

有的诗人啊,不仅感受到了风,还看见了风!4、多媒体出示:《我看见了风》《我看见了风》:我看见了风,请你一定相信——我看见风儿从草地上走过,踩出一溜清晰的脚印。

//风是一个胖子,钻进了对面的树林,挤得小树摇摇晃晃,树缝里冒出他气喘的声音……//可是当我下楼去找,却不见了它的踪影。

草地平平,树林静静,不知风在哪里藏身……(高帆)师:你们看见风了吗?告诉大家,你在哪里看见他了?生:我看见风了,他在草地上走过,小草们高兴得摇头晃脑。

生:我看见风了,他在树林里钻来钻去,弄得树叶哗啦啦直响。

生:我看见风了,他到处闲逛,累得气喘吁吁,可是还不肯歇脚。

师:在同学们的眼里,这哪里是秋风,这分明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让我们再欣赏一下王宜振笔下的风,它啊比我们刚刚在树林间看到的风更顽皮。

5、多媒体出示:《秋风娃娃》《秋风娃娃》:秋风在田野里打滚,/ 秋风在小路上奔跑;/ 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 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王宜振)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节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我看到了秋风,它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田野里打滚,在小路上奔跑,还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我听到了秋风轻轻的脚步声。

师:仔细一点,你还能还听到秋风呼哧呼哧的喘气声。

再仔细一点,你还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秋风奔跑时鼻尖上渗出的汗珠。

师:平凡的事物,到了诗人的笔下变得栩栩如生,你认为哪些词语把秋风写活了?生:打滚、奔跑、抓、涂师:这些词语都是人的动作,可现在却用来写秋风,在诗人的眼里,这哪里是秋风,这分明是一个顽皮、可爱的孩子。

想象看,它还会干什么?生:他会把花瓣儿吹下来的。

生:他会把小姑娘头上的帽子摘下来。

生:他会把小朋友鼻梁上的眼镜抢跑了,戴在自己眼睛上。

师:对于风娃娃来说,眼镜太重了。

他还拿不动。

她只拿得动草帽或纱巾。

生:他会把麦田吹得麦浪滚滚。

师:秋天成熟的是稻子,应该说稻浪滚滚。

生:秋天会调皮地掀起小姑娘的花裙子。

……师:多有趣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儿童诗,把秋风娃娃的顽皮、活泼表现出来。

五、写风1、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儿童诗的特点。

师:欣赏了这么多儿童诗,你们发现儿童诗有什么特点?生:儿童诗是儿童自己的诗,很简单,也很有趣。

生:儿童诗中有着无边无际的想象,和无穷无尽的快乐。

生:儿童诗时无拘无束的,像风一样自由、生动、活泼。

生:儿童诗活生生的,充满了勃勃生机。

师:诗是什么,诗就是每个人心底流淌出来的最自由的声音。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看到的风,闻到的风,触摸到的风,以及心中想到的风,自由地写下来。

2、学生自由创作儿童诗。

3、教师巡视,随机点拨。

六、品风1、集体交流评议学生诗作。

李逸文:我心中的风是有形状的。

春天的风是圆形的,蛋清一样在脸上滚动,春水一样清凉;夏天的风是方形的,硬梆梆的,令人窒息;秋天的风是三角形的,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把大树的头发剃光;冬天的风是六边形的,在雪花旋转坠落的时候,你就会知道。

常惠宇:我心中的风是有生命的。

春天的风,是一个顽皮的儿童,他常常拉柳树姑娘的辫子;夏天的风,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小伙子,他走遍各地,他的身后总留下绿色的足迹;秋天的风,是一个思想成熟的中年人,他想当理发师,可是只会剃光头;冬天的风,是一个垂暮的老人,他坐在壁炉旁,哼着一首温暖的老歌。

余乐章:我心中的风是孤独的。

当孩子们玩耍的时候,风却只能在他们的身边偷偷地看;当孩子们读书的时候,风却只能趴在窗口痴痴地看。

风,不甘心孤独,去别的地方,找朋友去了。

俞涵:台风是个醉汉,酒后驾车到处乱撞。

撞倒电线杆,让世界陷入黑暗。

碰翻垃圾桶,让垃圾到处飞扬。

踩塌的堤坝,让洪水四处泛滥。

撞烂了房屋,让许多人无家可归。

警察找到他,给他开了5亿元罚单,他这才如梦初醒。

黄心悦:风是一个录音高手,他随身带着一个录音机。

当他从风铃旁路过,风铃发出“叮呤呤”的声音,于是,风的声音就是“叮呤呤”。

当他从树林间穿过,树木正在“沙沙沙”的交谈,于是,风的声音就是“沙沙沙”。

当他把孩子的帽子摘下,孩子发出“咯咯咯”的笑声,现在,风的声音就是“咯咯咯”。

庆澄:我是一阵风,和花儿是朋友,当我来找它玩的时候,它总是开心地点头;我是一阵风,和杨柳是朋友,当我找它玩的时候,它总是开心地,扭动着纤细的腰肢;我是一阵风,和风筝是朋友,当我来找它玩的时候,它总是开心地,在天空中舞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