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含答案
从学校返回家的过程中,原来的上下坡刚好颠倒过来,即上坡2km,下坡1km
故上坡时间 =10(min),下坡时间 =2(min)
∴总用时为:10+2=12(min)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题关键是将函数图像中的数据与生活实际一一对应
11.如图,矩形 的周长是 ,且 比 长 .若点 从点 出发,以 的速度沿 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 从点 出发,以 的速度沿 方向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点 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若设运动时间为 , 的面积为 ,则 与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12.一辆慢车从甲地匀速行驶至乙地,一辆快车同时从乙地出发匀速行驶至甲地,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相距1200千米
B.快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
C.慢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
D.快车到达甲地时,慢车距离乙地100千米
【答案】C
【解析】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对每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图象得正误.
【详解】
解:A、从图象上看小亮的路程走平路不变是不正确的,故不是.
B、从图象上看小亮走的路程随时间有一段更少了,不正确,故不是.
C、小亮走的路程应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两次平路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此图象符合,故正确.
故选C
【点睛】
考点:函数的定义
15.均匀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OABC为折线),这个容器的形状可以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最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含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含答案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得到点P运动的快,点Q运动的慢,可以算出动点P和Q相遇时用的时间和点Q到达终点时的时间,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设点Q的运动时间是t(单位:s)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单位:cm),
6=2t+t,解得:t=2,即t=2时,P、Q相遇,即S=0,.
P到达B点的时间为:6÷2=3s,此时,点Q距离B点为:3,即S=3
【详解】
解:由图像可知,当点P到达点A时,OB=OA=a,S△AOB= ,
过点A作AD⊥OB交OB于点D,
则∠AOD=90°,
∴在Rt△AOD中,sin∠AOD= ,
∵∠AOB=60°,
∴sin60°= ,
∴AD= ,
∵S△AOB= ,
∴ ,
∴a=4(舍负),
∴弧AB的长为: ,
∴ .
故选:B.
【点睛】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动点的运动过程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
, ,
当 时,
此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当 时,
此时函数图象是过一、三象限的一次函数;
当 时,

此时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所以符号题意的图象大致为 .
故选: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动点运动过程表示出函数解析式.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如图,过点C作CD⊥AB于点D.
∵在△ABC中,AC=BC,∴AD=BD.
①点P在边AC上时,s随t的增大而减小.故A、B错误;

高一上期中数学考试函数经典难题汇编(含解析)必修一(培优)

高一上期中数学考试函数经典难题汇编(含解析)必修一(培优)

必修一函数经典难题汇编一、选择题:1.(5分)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x)满足:对任意的x1,x2∈(﹣∞,0)(x1≠x2),都有<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f(0.32)<f(20.3)<f(log25) B.f(log25)<f(20.3)<f(0.32)C.f(log25)<f(0.32)<f(20.3) D.f(0.32)<f(log25)<f(20.3)2.(5分)函数f(x)=2sin(2x+),g(x)=mcos(2x﹣)﹣2m+3(m>0),若对任意x1∈[0,],存在x2∈[0,],使得g(x1)=f(x2)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B.C.D.3.(5分)已知函数f(x)=e x﹣e﹣x+4sin3x+1,x∈(﹣1,1),若f(1﹣a)+f(1﹣a2)>2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2,1)B.(0,1) C.D.(﹣∞,﹣2)∪(1,+∞)4.(5分)已知函数f(x)=x2+e x﹣(x<0)与g(x)=x2+ln(x+a)图象上存在关于y轴对称的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B.(﹣,)C.(﹣∞,)D.(﹣∞,)5.(5分)若x1满足2x+2x=5,x2满足2x+2log2(x﹣1)=5,x1+x2=()A.B.3 C.D.46.(5分)设函数f(x),g(x)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和奇函数,且f(x)﹣g(x)=x2﹣x+1,则f(1)=()A.1 B.2 C.3 D.47.(5分)已知函数f(x)=|log2x|,若0<b<a,且f(a)=f(b),则图象必定经过点(a,2b)的函数为()A.y=B.y=2x C.y=2x D.y=x28.(4分)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x+T)=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周期函数,已知函数y=f(x)(x∈R)满足f(x+2)=f(x),且x∈[﹣1,1]时,f(x)=x2,则y=f(x)与y=log5x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为()A.3 B.4 C.5 D.69.(5分)设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f(x)=f(4﹣x),且对任意x1,x2∈(0,+∞),都有(x1﹣x2)[f(x1+2)﹣f(x2+2)]>0,则满足f(2﹣x)=f()的所有x的和为()A.﹣3 B.﹣5 C.﹣8 D.810.(5分)设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f(x)=f(4﹣x),且对任意x1,x2∈(0,+∞),都有(x1﹣x2)[f(x1+2)﹣f(x2+2)]>0,则满足f(2﹣x)=f()的所有x的和为()A.﹣3 B.﹣5 C.﹣8 D.811.(5分)若函数f(x)=且满足对任意的实数x1≠x2都有>0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1,+∞)B.(1,8) C.(4,8) D.[4,8)12.(5分)已知在(﹣∞,+∞)上满足,则b的取值范围是()A.(﹣∞,0)B.[1,+∞)C.(﹣1,1)D.[0,1)13.(5分)设集合A={x|2x≤8},B={x|x≤m2+m+1},若A∪B=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A.[﹣2,1)B.[﹣2,1]C.[﹣2,﹣1)D.[﹣1,1)14.(5分)定义函数序列:,f2(x)=f(f1(x)),f3(x)=f (f2(x)),…,f n(x)=f(f n﹣1(x)),则函数y=f2017(x)的图象与曲线的交点坐标为()A.B.C.D.15.(3分)关于x的方程(a>0,且a≠1)解的个数是()A.2 B.1 C.0 D.不确定的16.(5分)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当x≥0时,f(x)=|x﹣1|,若方程f(x)=有4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1)B.(,1)C.(,1)D.(﹣1,)17.(5分)已知f(x)=ln(1﹣)+1,则f(﹣7)+f(﹣5 )+f(﹣3)+f(﹣1)+f(3 )+f(5)+f(7 )+f(9)=()A.0 B.4 C.8 D.1618.(5分)定义域是一切实数的函数y=f(x),其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存在常数λ(λ∈R)使得f(x+λ)+λf(x)=0对任意实数x都成立,则称f(x)实数一个“λ一半随函数”,有下列关于“λ一半随函数”的结论:①若f(x)为“1一半随函数”,则f(0)=f(2);②存在a∈(1,+∞)使得f(x)=a x为一个“λ一半随函数;③“一半随函数”至少有一个零点;④f(x)=x2是一个“λ一班随函数”;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19.(5分)如图,定义在[﹣2,2]的偶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方程f(f(x))=0的实根个数为()A.3 B.4 C.5 D.720.(5分)已知函数f(x)=e x+2(x<0)与g(x)=ln(x+a)+2的图象上存在关于y轴对称的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e)B.(0,e) C.(e,+∞)D.(﹣∞,1)21.(5分)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①f(x)+f(2﹣x)=0;②f(x ﹣2)=f(﹣x),③在[﹣1,1]上表达式为f(x)=,则函数f(x)与函数g(x)=的图象在区间[﹣3,3]上的交点个数为()A.5 B.6 C.7 D.822.(5分)已知函数y=f(x)是定义域为R的偶函数.当x≥0时,f(x)=若关于x的方程[f(x)]2+af(x)+b=0,a,b∈R有且仅有6个不同实数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B.C.D.23.(5分)函数f(x)=ln,则f(x)是()A.奇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B.奇函数,且在(0,+∞)上单凋递增C.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D.偶函数,且在(0,+∞)上单凋递增二、填空题:1.(5分)某投资公司准备在2016年年底将1000万元投资到某“低碳”项目上,据市场调研,该项目的年投资回报率为20%.该投资公司计划长期投资(每一年的利润和本金继续用作投资),若市场预期不变,大约在年的年底总资产(利润+本金)可以翻一番.(参考数据:lg2=0.3010,lg3=0.4771)2.(5分)在函数①y=2x;②y=2﹣2x;③f(x)=x+x﹣1;④f(x)=x﹣x﹣3中,存在零点且为奇函数的序号是.3.(5分)已知函数f(x)=,若存在实数k使得函数f(x)的值域为[0,2],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4.(4分)已知函数f(x)=|ax﹣1|﹣(a﹣1)x(1)当a=时,满足不等式f(x)>1的x的取值范围为;(2)若函数f(x)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5.(4分)已知函数若存在x1,x2∈R,x1≠x2,使f (x1)=f(x2)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6.(5分)下列命题中①若log a3>log b3,则a>b;②函数f(x)=x2﹣2x+3,x∈[0,+∞)的值域为[2,+∞);③设g(x)是定义在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若g(a)=g(b)>0,则函数g(x)无零点;④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其中正确的命题有.7.(5分)已知函数,若方程f(x)﹣a=0有三个不同的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为.8.(5分)方程=ax+a由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9.(5分)已知函数,若函数g(x)=f(x)﹣m有3个零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10.(5分)定义在R上的单调函数f(x)满足:f(x+y)=f(x)+f(y),若F(x)=f(asinx)+f(sinx+cos2x﹣3)在(0,π)上有零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三、简答题:1.(12分)已知函数f(x)=lg(a>0)为奇函数,函数g(x)=+b(b ∈R).(Ⅰ)求a;(Ⅱ)若b>1,讨论方徎g(x)=ln|x|实数根的个数;(Ⅲ)当x∈[,]时,关于x的不等式f(1﹣x)≤lgg(x)有解,求b的取值范围.2.(12分)已知函数f(x)=ax2+bx+c(a,b,c∈R).(1)若a<0,b>0,c=0,且f(x)在[0,2]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2,试求a,b的值;(2)若c=1,0<a<1,且||≤2对任意x∈[1,2]恒成立,求b的取值范围.(用a来表示)3.(12分)已知a∈R,函数f(x)=log2(+a).(1)若f(1)<2,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设函数g(x)=f(x)﹣log2[(a﹣4)x+2a﹣5],讨论函数g(x)的零点个数.4.(12分)已知函数f(x)=.(1)求f(f());(2)若x0满足f(f(x0))=x0,且f(x0)≠x0,则称x0为f(x)的二阶不动点,求函数f(x)的二阶不动点的个数.5.(12分)已知函数f(x)=ax2+4x﹣1.(1)当a=1时,对任意x1,x2∈R,且x1≠x2,试比较f()与的大小;(2)对于给定的正实数a,有一个最小的负数g(a),使得x∈[g(a),0]时,﹣3≤f(x)≤3都成立,则当a为何值时,g(a)最小,并求出g(a)的最小值.6.(12分)已知函数f(x)=x+﹣1(x≠0),k∈R.(1)当k=3时,试判断f(x)在(﹣∞,0)上的单调性,并用定义证明;(2)若对任意x∈R,不等式f(2x)>0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3)当k∈R时,试讨论f(x)的零点个数.7.(12分)已知函数f(x)=x2+ax(a>0)在[﹣1,2]上的最大值为8,函数g (x)是h(x)=e x的反函数.(1)求函数g(f(x))的单调区间;(2)求证:函数y=f(x)h(x)﹣(x>0)恰有一个零点x0,且g(x0)<x02h (x0)﹣1(参考数据:e=2.71828…,ln2≈0.693).8.(10分)已知函数f(x)=3x,g(x)=|x+a|﹣3,其中a∈R.(Ⅰ)若函数h(x)=f[g(x)]的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求a的值;(Ⅱ)给出函数y=g[f(x)]的零点个数,并说明理由.9.(10分)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如果存在函数g(x),使得f(x)≥g (x)对于一切实数x都成立,那么称g(x)为函数f(x)的一个承托函数.已知函数f(x)=ax2+bx+c的图象经过点(﹣1,0).(1)若a=1,b=2.写出函数f(x)的一个承托函数(结论不要求证明);(2)判断是否存在常数a,b,c,使得y=x为函数f(x)的一个承托函数,且f (x)为函数的一个承托函数?若存在,求出a,b,c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0.(10分)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若存在常数T≠0,使得f(x)=Tf (x+T)对任意的x∈R成立,则称函数f(x)是Ω函数.(Ⅰ)判断函数f(x)=x,g(x)=sinπx是否是Ω函数;(只需写出结论)(Ⅱ)说明:请在(i)、(ii)问中选择一问解答即可,两问都作答的按选择(i)计分(i)求证:若函数f(x)是Ω函数,且f(x)是偶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ii)求证:若函数f(x)是Ω函数,且f(x)是奇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Ⅲ)求证:当a>1时,函数f(x)=a x一定是Ω函数.11.(10分)已知函数f(x),定义(Ⅰ)写出函数F(2x﹣1)的解析式;(Ⅱ)若F(|x﹣a|)+F(2x﹣1)=0,求实数a的值;(Ⅲ)当时,求h(x)=cosx•F(x+sinx)的零点个数和值域.12.(12分)已知函数f(x)=x2+2bx+c,且f(1)=f(3)=﹣1.设a>0,将函数f(x)的图象先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a2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g(x)的图象.(Ⅰ)若函数g(x)有两个零点x1,x2,且x1<4<x2,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Ⅱ)设连续函数在区间[m,n]上的值域为[λ,μ],若有,则称该函数为“陡峭函数”.若函数g(x)在区间[a,2a]上为“陡峭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3.(12分)已知函数是奇函数,f(x)=lg(10x+1)+bx是偶函数.(1)求a+b的值.(2)若对任意的t∈[0,+∞),不等式g(t2﹣2t)+g(2t2﹣k)>0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3)设,若存在x∈(﹣∞,1],使不等式g(x)>h[lg(10a+9)]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4.(12分)已知指数函数y=g(x)满足g(3)=8,又定义域为实数集R的函数f(x)=是奇函数.(1)讨论函数y=f(x)的单调性;(2)若对任意的t∈R,不等式f(2t﹣3t2)+f(t2﹣k)>0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15.(12分)已知f(x)=3x+m•3﹣x为奇函数.(1)求函数g(x)=f(x)﹣的零点;(2)若对任意t∈R的都有f(t2+a2﹣a)+f(1+2at)≥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6.(8分)阅读下面材料,尝试类比探究函数y=x2﹣的图象,写出图象特征,并根据你得到的结论,尝试猜测作出函数对应的图象.阅读材料: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常用函数的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性质,也常用函数的解析式来琢磨函数的图象的特征.我们来看一个应用函数的特征研究对应图象形状的例子.对于函数y=,我们可以通过表达式来研究它的图象和性质,如:(1)在函数y=中,由x≠0,可以推测出,对应的图象不经过y轴,即图象与y轴不相交;由y≠0,可以推测出,对应的图象不经过x轴,即图象与x轴不相交.(2)在函数y=中,当x>0时y>0;当x<0时y<0,可以推测出,对应的图象只能在第一、三象限;(3)在函数y=中,若x∈(0,+∞)则y>0,且当x逐渐增大时y逐渐减小,可以推测出,对应的图象越向右越靠近x轴;若x∈(﹣∞,0),则y<0,且当x逐渐减小时y逐渐增大,可以推测出,对应的图象越向左越靠近x轴;(4)由函数y=可知f(﹣x)=﹣f(x),即y=是奇函数,可以推测出,对应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结合以上性质,逐步才想出函数y=对应的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样的研究中,我们既用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由用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既进行了静态(特殊点)的研究,又进行了动态(趋势性)的思考.让我们享受数学研究的过程,传播研究数学的成果.17.(10分)函数f(x)=log a(a x+1)+mx是偶函数.(1)求m;(2)当a>1时,若函数f(x)的图象与直线l:y=﹣mx+n无公共点,求n的取值范围.18.(12分)已知函数g(x)=ax2﹣2ax+1+b(a≠0,b<1),在区间[2,3]上有最大值4,最小值1,设f(x)=.(1)求a,b的值;(2)不等式f(2x)﹣k•2x≥0在x∈[﹣1,1]上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3)方程f(|2x﹣1|)+k(﹣3)有三个不同的实数解,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19.(12分)已知函数f(x)=.(1)判断f(x)的奇偶性;(2)判断f(x)在R上的单调性,并用定义证明;(3)是否存在实数t,使不等式f(x﹣t)+f(x2﹣t2)≥0对一切x∈[1,2]恒成立?若存在,求出t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12分)已知函数.任取t∈R,若函数f(x)在区间[t,t+1]上的最大值为M(t),最小值为m(t),记g(t)=M(t)﹣m(t).(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及对称轴方程;(2)当t∈[﹣2,0]时,求函数g(t)的解析式;(3)设函数h(x)=2|x﹣k|,H(x)=x|x﹣k|+2k﹣8,其中实数k为参数,且满足关于t的不等式有解,若对任意x1∈[4,+∞),存在x2∈(﹣∞,4],使得h(x2)=H(x1)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5分)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x)满足:对任意的x1,x2∈(﹣∞,0)(x1≠x2),都有<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f(0.32)<f(20.3)<f(log25) B.f(log25)<f(20.3)<f(0.32)C.f(log25)<f(0.32)<f(20.3) D.f(0.32)<f(log25)<f(20.3)【解答】解:∵对任意x1,x2∈(﹣∞,0),且x1≠x2,都有<0,∴f(x)在(﹣∞,0)上是减函数,又∵f(x)是R上的偶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0.32<20.3<log25∴f(0.32)<f(20.3)<f(log25).故选:A.2.(5分)函数f(x)=2sin(2x+),g(x)=mcos(2x﹣)﹣2m+3(m>0),若对任意x1∈[0,],存在x2∈[0,],使得g(x1)=f(x2)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B.C.D.【解答】解:当x∈[0,]时,2x+∈[,],sin(2x+)∈[,1],f(x)=2sin(2x+)∈[1,2],同理可得2x﹣∈[﹣,],cos(2x﹣)∈[,1],g(x)=mcos(2x﹣)﹣2m+3∈[﹣+3,﹣m+3],对任意x1∈[0,],存在x2∈[0,],使得g(x1)=f(x2)成立,∴,求得1≤m≤,故选:D.3.(5分)已知函数f(x)=e x﹣e﹣x+4sin3x+1,x∈(﹣1,1),若f(1﹣a)+f(1﹣a2)>2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2,1)B.(0,1) C.D.(﹣∞,﹣2)∪(1,+∞)【解答】解:令g(x)=f(x)﹣1=e x﹣e﹣x+4sin3x,则g(﹣x)=﹣g(x),即g(x)为奇函数,若f(1﹣a)+f(1﹣a2)>2成立,即g(1﹣a)+g(1﹣a2)>0成立,即g(1﹣a)>﹣g(1﹣a2)=g(a2﹣1),∵g′(x)=e x+e﹣x+12sin2xcosx≥0在x∈(﹣1,1)时恒成立,故g(x)在(﹣1,1)上为增函数,故﹣1<a2﹣1<1﹣a<1,解得:a∈(0,1),故选:B.4.(5分)已知函数f(x)=x2+e x﹣(x<0)与g(x)=x2+ln(x+a)图象上存在关于y轴对称的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B.(﹣,)C.(﹣∞,)D.(﹣∞,)【解答】解:由题意,存在x<0,使f(x)﹣g(﹣x)=0,即e x﹣﹣ln(﹣x+a)=0在(﹣∞,0)上有解,令m(x)=e x﹣﹣ln(﹣x+a),则m(x)=e x﹣﹣ln(﹣x+a)在其定义域上是增函数,且x→﹣∞时,m(x)<0,若a≤0时,x→a时,m(x)>0,故e x﹣﹣ln(﹣x+a)=0在(﹣∞,0)上有解,若a>0时,则e x﹣﹣ln(﹣x+a)=0在(﹣∞,0)上有解可化为e0﹣﹣ln(a)>0,即lna<,故0<a<.综上所述,a∈(﹣∞,).故选:C5.(5分)若x1满足2x+2x=5,x2满足2x+2log2(x﹣1)=5,x1+x2=()A.B.3 C.D.4【解答】解:由题意①2x2+2log2(x2﹣1)=5 ②所以,x1=log2(5﹣2x1)即2x1=2log2(5﹣2x1)令2x1=7﹣2t,代入上式得7﹣2t=2log2(2t﹣2)=2+2log2(t﹣1)∴5﹣2t=2log2(t﹣1)与②式比较得t=x2于是2x1=7﹣2x2即x1+x2=故选C6.(5分)设函数f(x),g(x)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和奇函数,且f(x)﹣g(x)=x2﹣x+1,则f(1)=()A.1 B.2 C.3 D.4【解答】解:根据条件,f(﹣x)=f(x),g(﹣x)=﹣g(x);∴由f(x)﹣g(x)=x2﹣x+1①得,f(﹣x)﹣g(﹣x)=x2+x+1=f(x)+g(x);即f(x)+g(x)=x2+x+1②;①+②得,2f(x)=2(x2+1);∴f(x)=x2+1;∴f(1)=2.7.(5分)已知函数f(x)=|log2x|,若0<b<a,且f(a)=f(b),则图象必定经过点(a,2b)的函数为()A.y=B.y=2x C.y=2x D.y=x2【解答】解:函数f(x)=|log2x|的图象如下图所示:若0<b<a,且f(a)=f(b),则b<1<a,且log2b=﹣log2a,即ab=1,故图象必定经过点(a,2b)的函数为y=,故选:A.8.(4分)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x+T)=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周期函数,已知函数y=f(x)(x∈R)满足f(x+2)=f(x),且x∈[﹣1,1]时,f(x)=x2,则y=f(x)与y=log5x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为()A.3 B.4 C.5 D.6【解答】解:∵函数y=f(x)(x∈R)满足f(x+2)=f(x),∴f(x)是周期为2的周期性函数,又x∈[﹣1,1]时,f(x)=x2.根据函数的周期性画出图形,如图,由图可得y=f(x)与y=log5x的图象有4个交点9.(5分)设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f(x)=f(4﹣x),且对任意x1,x2∈(0,+∞),都有(x1﹣x2)[f(x1+2)﹣f(x2+2)]>0,则满足f(2﹣x)=f()的所有x的和为()A.﹣3 B.﹣5 C.﹣8 D.8【解答】解:∵对任意x1,x2∈(0,+∞),都有(x1﹣x2)[f(x1+2)﹣f(x2+2)]>0,∴f(x)在(2,+∞)上递增,又∵f(x)=f(4﹣x),∴f(2﹣x)=f(2+x),即函数关于x=2对称,∵f(2﹣x)=f(),∴2﹣x=,或2﹣x+=4,∴x2+5x+3=0或x2+3x﹣3=0,∴满足f(2﹣x)=f()的所有x的和为﹣8,故选C.10.(5分)设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f(x)=f(4﹣x),且对任意x1,x2∈(0,+∞),都有(x1﹣x2)[f(x1+2)﹣f(x2+2)]>0,则满足f(2﹣x)=f()的所有x的和为()A.﹣3 B.﹣5 C.﹣8 D.8【解答】解:∵对任意x1,x2∈(0,+∞),都有(x1﹣x2)[f(x1+2)﹣f(x2+2)]>0,∴f(x)在(2,+∞)上递增,又∵f(x)=f(4﹣x),∴f(2﹣x)=f(2+x),即函数关于x=2对称,∵f(2﹣x)=f(),∴2﹣x=,或2﹣x+=4,∴x2+5x+3=0或x2+3x﹣3=0,∴满足f(2﹣x)=f()的所有x的和为﹣8,故选C.11.(5分)若函数f(x)=且满足对任意的实数x1≠x2都有>0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1,+∞)B.(1,8) C.(4,8) D.[4,8)【解答】解:∵对任意的实数x1≠x2都有>0成立,∴函数f(x)=在R上单调递增,∴,解得:a∈[4,8),故选:D12.(5分)已知在(﹣∞,+∞)上满足,则b的取值范围是()A.(﹣∞,0)B.[1,+∞)C.(﹣1,1)D.[0,1)【解答】解:由题意,在(﹣∞,+∞)上单调递增,∴,∴2≤a<3,0≤b<1,故选D.13.(5分)设集合A={x|2x≤8},B={x|x≤m2+m+1},若A∪B=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A.[﹣2,1)B.[﹣2,1]C.[﹣2,﹣1)D.[﹣1,1)【解答】解:集合A={x|2x≤8}={x|x≤3},因为A∪B=A,所以B⊆A,所以m2+m+1≤3,解得﹣2≤m≤1,即m∈[﹣2,1].故选:B.14.(5分)定义函数序列:,f2(x)=f(f1(x)),f3(x)=f (f2(x)),…,f n(x)=f(f n﹣1(x)),则函数y=f2017(x)的图象与曲线的交点坐标为()A.B.C.D.【解答】解:由题意f1(x)=f(x)=.f2(x)=f(f1(x))==,f3(x)=f(f2(x))==,…f n(x)=f(f n﹣1(x))=,∴f2017(x)=,由得:,或,由中x≠1得:函数y=f2017(x)的图象与曲线的交点坐标为,故选:A15.(3分)关于x的方程(a>0,且a≠1)解的个数是()A.2 B.1 C.0 D.不确定的【解答】解:由题意a x=﹣x2+2x+a,﹣x2+2x+a>0.令f(x)=a x,g(x)=﹣x2+2x+a,(1)当a>1时,f(x)=a x在(﹣∞,+∞)上单调递增,且f(0)=1,f(1)=a,g(x)=﹣x2+2x+a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且g(0)=a,g(1)=1+a,在[0,1]上,f(x)<g(x),∵g(x)在x<0及x>1时分别有一个零点,而f(x)恒大于零,∴f(x)与g(x)的图象在x<0及x>1时分别有一个交点,∴方程有两个解;(2)当a<1时,f(x)=a x在(﹣∞,+∞)上单调递减,且f(0)=1,f(1)=a,g(x)=﹣x2+2x+a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且g(0)=a,g(1)=1+a,f(0)>g(0),f(1)<g(1),∴在(0,1)上f(x)与g(x)有一个交点,又g(x)在x>1时有一个零点,而f(x)恒大于零,∴f(x)与g(x)的图象在x>1时还有一个交点,∴方程有两个解.综上所述,方程有两个解.故选:A.16.(5分)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当x≥0时,f(x)=|x﹣1|,若方程f(x)=有4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1)B.(,1)C.(,1)D.(﹣1,)【解答】解:设x<0,则﹣x>0,∵当x≥0时,f(x)=|x﹣1|,∴f(﹣x)=|﹣x﹣1|=|x+1|,∵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x)=f(﹣x)=|x+1|,则f(x)=,即,由f(x)=得,f2(x)=x+a,画出函数y=x+a与y=f2(x)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知,当直线y=x+a过点A时有三个交点,且A(1,1),此时a=1,当直线y=x+a相切与点P时有三个交点,由图知,y=f2(x)=(x+1)2=x2+2x+1,则y′=2x+2,令y′=2x+2=1得x=,则y=,此时切点P(,),代入y=x+a得a=,∵方程f(x)=有4个不相等的实根,∴函数y=x+a与y=f2(x)的图象有四个不同的交点,由图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故选B.17.(5分)已知f(x)=ln(1﹣)+1,则f(﹣7)+f(﹣5 )+f(﹣3)+f(﹣1)+f(3 )+f(5)+f(7 )+f(9)=()A.0 B.4 C.8 D.16【解答】解:∵f(x)=ln(1﹣)+1,则f(﹣7)=ln9﹣ln7+1,f(﹣5 )=ln7﹣ln5+1,f(﹣3)=ln5﹣ln3+1,f(﹣1)=ln3+1,f(3 )=﹣ln3+1,f(5)=ln3﹣ln5+1,f(7 )=ln5﹣ln7+1,f(9)=ln7﹣ln9+1,则f(﹣7)+f(﹣5 )+f(﹣3)+f(﹣1)+f(3 )+f(5)+f(7 )+f(9)=8,故选:C.18.(5分)定义域是一切实数的函数y=f(x),其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存在常数λ(λ∈R)使得f(x+λ)+λf(x)=0对任意实数x都成立,则称f(x)实数一个“λ一半随函数”,有下列关于“λ一半随函数”的结论:①若f(x)为“1一半随函数”,则f(0)=f(2);②存在a∈(1,+∞)使得f(x)=a x为一个“λ一半随函数;③“一半随函数”至少有一个零点;④f(x)=x2是一个“λ一班随函数”;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解答】解:①、若f(x)为“1一半随函数”,则f(x+1)+f(x)=0,可得f(x+1)=﹣f(x),可得f(x+2)=﹣f(x+1)=f(x),因此x=0,可得f(0)=f(2);故①正确;②、假设f(x)=a x是一个“λ一半随函数”,则a x+λ+λa x=0对任意实数x成立,则有aλ+λ=0,而此式有解,所以f(x)=a x是“λ一半随函数”,故②正确.③、令x=0,得f()+f(0)=0.所以f()=﹣f(0),若f(0)=0,显然f(x)=0有实数根;若f(0)≠0,f()•f(0)=﹣(f (0))2<0,又因为f(x)的函数图象是连续不断,所以f(x)在(0,)上必有实数根,因此任意的“﹣一半随函数”必有根,即任意“﹣一半随函数”至少有一个零点.故③正确.④、假设f(x)=x2是一个“λ一半随函数”,则(x+λ)2+λx2=0,即(1+λ)x2+2λx+λ2=0对任意实数x成立,所以λ+1=2λ=λ2=0,而此式无解,所以f(x)=x2不是一个“λ﹣同伴函数”.故④错误正确判断:①②③.故选:C.19.(5分)如图,定义在[﹣2,2]的偶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方程f(f(x))=0的实根个数为()A.3 B.4 C.5 D.7【解答】解:定义在[﹣2,2]的偶函数f(x)的图象如图:函数是偶函数,函数的值域为:f(x)∈[﹣2,1],函数的零点为:x1,0,x2,x1∈(﹣2,﹣1),x2∈(1,2),令t=f(x),则f(f(x))=0,即f(t)=0可得,t=x1,0,x2,f(x)=x1∈(﹣2,﹣1)时,存在f[f(x1)]=0,此时方程的根有2个.x2∈(1,2)时,不存在f[f(x2)]=0,方根程没有根.f[f(0)]=f(0)=f(x1)=f(x2)=0,有3个.所以方程f(f(x))=0的实根个数为:5个.故选:C.20.(5分)已知函数f(x)=e x+2(x<0)与g(x)=ln(x+a)+2的图象上存在关于y轴对称的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e)B.(0,e) C.(e,+∞)D.(﹣∞,1)【解答】解:由题意知,方程f(﹣x)﹣g(x)=0在(0,+∞)上有解,即e﹣x﹣ln(x+a)=0在(0,+∞)上有解,即函数y=e﹣x与y=ln(x+a)在(0,+∞)上有交点,则lna<1,即0<a<e,则a的取值范围是:(0,e).故选:B.21.(5分)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①f(x)+f(2﹣x)=0;②f(x ﹣2)=f(﹣x),③在[﹣1,1]上表达式为f(x)=,则函数f(x)与函数g(x)=的图象在区间[﹣3,3]上的交点个数为()A.5 B.6 C.7 D.8【解答】解:由f(x)+f(2﹣x)=0,可得函数f(x)的图象关于点M(1,0)对称.由f(x﹣2)=f(﹣x),可得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又在[﹣1,1]上表达式为f(x)=,可得图象:进而得到在区间[﹣3,3]上的图象.画出函数g(x)=在区间[﹣3,3]上的图象,其交点个数为6个.故选:B.22.(5分)已知函数y=f(x)是定义域为R的偶函数.当x≥0时,f(x)=若关于x的方程[f(x)]2+af(x)+b=0,a,b∈R有且仅有6个不同实数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 B.C.D.【解答】解:依题意f(x)在(﹣∞,﹣2)和(0,2)上递增,在(﹣2,0)和(2,+∞)上递减,当x=±2时,函数取得极大值;当x=0时,取得极小值0.要使关于x的方程[f(x)]2+af(x)+b=0,a,b∈R 有且只有6个不同实数根,设t=f(x),则则有两种情况符合题意:(1),且,此时﹣a=t1+t2,则;(2)t1∈(0,1],,此时同理可得,综上可得a的范围是.故选答案C.23.(5分)函数f(x)=ln,则f(x)是()A.奇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B.奇函数,且在(0,+∞)上单凋递增C.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D.偶函数,且在(0,+∞)上单凋递增【解答】解:由x(e x﹣e﹣x)>0,得f(x)的定义域是(﹣∞,0)∪(0,+∞),而f(﹣x)=ln=ln=f(x),∴f(x)是偶函数,x>0时,y=x(e x﹣e﹣x)递增,故f(x)在(0,+∞)递增,故选:D.二、填空题:1.(5分)某投资公司准备在2016年年底将1000万元投资到某“低碳”项目上,据市场调研,该项目的年投资回报率为20%.该投资公司计划长期投资(每一年的利润和本金继续用作投资),若市场预期不变,大约在2020年的年底总资产(利润+本金)可以翻一番.(参考数据:lg2=0.3010,lg3=0.4771)【解答】解:假设n年后总资产可以翻一番,依题意得:a×(1+20%)n=2a,即1.2n=2,两边同时取对数得,n=≈3.8所以大约经过4年,即在2020年底总资产可以翻一番.2.(5分)在函数①y=2x;②y=2﹣2x;③f(x)=x+x﹣1;④f(x)=x﹣x﹣3中,存在零点且为奇函数的序号是④.【解答】解:函数①y=2x不存在零点且为非奇非偶函数,故不满足条件;函数②y=2﹣2x存在零点1,但为非奇非偶函数,故不满足条件;函数③f(x)=x+x﹣1不存在零点,为奇函数,故不满足条件;函数④f(x)=x﹣x﹣3存在零点1且为奇函数,故满足条件;故答案为:④.3.(5分)已知函数f(x)=,若存在实数k使得函数f(x)的值域为[0,2],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2] .【解答】解:当﹣1≤x≤k时,函数f(x)=log2(1﹣x)+1为减函数,且在区间左端点处有f(﹣1)=2,令f(x)=0,解得x=,令f(x)=x|x﹣1|=2,解得x=2,∵f(x)的值域为[0,2],∴k≤,当k≤x≤a时,f(x)=x|x﹣1|=,∴f(x)在[k,],[1,a]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从而当x=1时,函数有最小值,即为f(1)=0函数在右端点的函数值为f(2)=2,∵f(x)的值域为[0,2],∴1≤a≤2故答案为:[1,2]4.(4分)已知函数f(x)=|ax﹣1|﹣(a﹣1)x(1)当a=时,满足不等式f(x)>1的x的取值范围为(2,+∞);(2)若函数f(x)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1).【解答】解:(1)a=时,f(x)=|x﹣1|+x=,∵f(x)>1,∴,解得x>2,故x的取值范围为(2,+∞),(2)函数f(x)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①当a≥1时,f(x)=|ax﹣1|与g(x)=(a﹣1)x的图象:两函数的图象恒有交点,②当0<a<1时,f(x)=|ax﹣1|与g(x)=(a﹣1)x的图象:要使两个图象无交点,斜率满足:a﹣1≥﹣a,∴a≥,故≤≤a<1③当a≤0时,f(x)=|ax﹣1|与g(x)=(a﹣1)x的图象:两函数的图象恒有交点,综上①②③知:≤a<1故答案为:(2,+∞),[,1)5.(4分)已知函数若存在x1,x2∈R,x1≠x2,使f (x1)=f(x2)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解答】解:当x≥0时,2x﹣1≥0,当x<0时,若a=0,则f(x)=2恒成立,满足条件;若a>0,则f(x)<2﹣3a,若存在x1,x2∈R,x1≠x2,使f(x1)=f(x2)成立,则2﹣3a>0,即a∈(0,);若a>0,则f(x)<2﹣3a,若存在x1,x2∈R,x1≠x2,使f(x1)=f(x2)成立,则2﹣3a>0,即a∈(0,);若a<0,则f(x)>2﹣3a,满足条件,综上可得:a∈(﹣∞,);故答案为:(﹣∞,)6.(5分)下列命题中①若log a3>log b3,则a>b;②函数f(x)=x2﹣2x+3,x∈[0,+∞)的值域为[2,+∞);③设g(x)是定义在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若g(a)=g(b)>0,则函数g(x)无零点;④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其中正确的命题有②④.【解答】解:若log a3>log b3>0,则a<b,故①错误;函数f(x)=x2﹣2x+3的图象开口朝上,且以直线x=1为对称轴,当x=1时,函数取最小值2,无最大值,故函数f(x)=x2﹣2x+3,x∈[0,+∞)的值域为[2,+∞);故②正确;g(x)是定义在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若g(a)=g(b)>0,则函数g(x)可能存在零点;故③错误;数满足h(﹣x)=﹣h(x),故h(x)为奇函数,又由=﹣e x<0恒成立,故h(x)为减函数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②④.7.(5分)已知函数,若方程f(x)﹣a=0有三个不同的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为0<a<1.【解答】解:∵函数,∴作出函数f(x)的图象如右图所示,∵方程f(x)﹣a=0有三个不同的实数根,则函数y=f(x)的图象与y=a的图象有三个不同的交点,根据图象可知,a的取值范围为0<a<1.故答案为:0<a<1.8.(5分)方程=ax+a由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0,).【解答】解:设f(x)=,如图所示,表示以(2,0)为圆心,1为半径的半圆,由圆心(2,0)到y=ax+a的距离=1,可得a=,∵方程=ax+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0,).故答案为[0,).9.(5分)已知函数,若函数g(x)=f(x)﹣m有3个零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0,1).【解答】解:令g(x)=f(x)﹣m=0,得m=f(x)作出y=f(x)与y=m的图象,要使函数g(x)=f(x)﹣m有3个零点,则y=f(x)与y=m的图象有3个不同的交点,所以0<m<1,故答案为:(0,1).10.(5分)定义在R上的单调函数f(x)满足:f(x+y)=f(x)+f(y),若F(x)=f(asinx)+f(sinx+cos2x﹣3)在(0,π)上有零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2,+∞).【解答】解:①令x=y=0,则f(0)=2f(0),则f(0)=0;再令y=﹣x,则f(x﹣x)=f(x)+f(﹣x)=0,且f(x)定义域为R,关于原点对称.∴f(x)是奇函数.②F(x)=f(asinx)+f(sinx+cos2x﹣3)在(0,π)上有零点.∴f(asinx)+f(sinx+cos2x﹣3)=0在(0,π)上有解;∴f(asinx)=﹣f(sinx+cos2x﹣3)=f(﹣sinx﹣cos2x+3)在(0,π)上有解;又∵函数f(x)是R上的单调函数,∴asinx=﹣sinx﹣cos2x+3在(0,π)上有解.∵x∈(0,π),∴sinx≠0;∴a==sinx+﹣1;令t=sinx,t∈(0,1];则a=t+﹣1;∵y=t+,<0,因此函数y在(0,1]上单调递减,∴a≥2.故答案为:[2,+∞).三、简答题:1.(12分)已知函数f(x)=lg(a>0)为奇函数,函数g(x)=+b(b ∈R).(Ⅰ)求a;(Ⅱ)若b>1,讨论方徎g(x)=ln|x|实数根的个数;(Ⅲ)当x∈[,]时,关于x的不等式f(1﹣x)≤lgg(x)有解,求b的取值范围.【解答】解:(Ⅰ)由为奇函数得:f(﹣x)+f(x)=0,即,(2分)所以,解得a=1,(4分)(Ⅱ)当b>1时,设,则h(x)是偶函数且在(0,+∞)上递减又所以h(x)在(0,+∞)上有惟一的零点,方徎g(x)=ln|x|有2个实数根.…(8分)(Ⅲ)不等式f(1﹣x)≤lgg(x)等价于,即在有解,故只需,(10分)因为,所以,函数,所以,所以b≥﹣13,所以b的取值范围是[﹣13,+∞).(12分)2.(12分)已知函数f(x)=ax2+bx+c(a,b,c∈R).(1)若a<0,b>0,c=0,且f(x)在[0,2]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2,试求a,b的值;(2)若c=1,0<a<1,且||≤2对任意x∈[1,2]恒成立,求b的取值范围.(用a来表示)【解答】(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①当时,即b>﹣4a时,当时,,f(x)min=f(2)=4a+2b+c=﹣2,∴,∴a=﹣2,b=3.②当时,即b≥﹣4a时,f(x)在[0,2]上为增函数,f(x)min=f(0)=0与f(x)min=﹣2矛盾,无解,综合得:a=﹣2,b=3.(2)对任意x∈[1,2]恒成立,即对任意x∈[1,2]恒成立,即对任意x∈[1,2]恒成立,令,则,∵0<a<1,∴,(ⅰ)若,即时,g(x)在[1,2]单调递减,此时,即,得,此时,∴∴.(ⅱ)若,即时,g(x)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此时,,只要,当时,,当时,,.综上得:①时,;②时,;③时,.3.(12分)已知a∈R,函数f(x)=log2(+a).(1)若f(1)<2,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设函数g(x)=f(x)﹣log2[(a﹣4)x+2a﹣5],讨论函数g(x)的零点个数.【解答】解:(1)若f(1)<2,则log2(1+a)<2,即0<1+a<4,解得:a∈(﹣1,3);(2)令函数g(x)=f(x)﹣log2[(a﹣4)x+2a﹣5]=0,则f(x)=log2[(a﹣4)x+2a﹣5],即+a=(a﹣4)x+2a﹣5,即(a﹣4)x2+(a﹣5)x﹣1=0,①当a=4时,方程可化为:﹣x﹣1=0,解得:x=﹣1,此时+a=(a﹣4)x+2a﹣5=3,满足条件,即a=4时函数g(x)有一个零点;②当(a﹣5)2+4(a﹣4)=0时,a=3,方程可化为:﹣x2﹣2x﹣1=0,解得:x=﹣1,此时+a=(a﹣4)x+2a﹣5=2,满足条件,即a=3时函数g(x)有一个零点;③当(a﹣5)2+4(a﹣4)>0时,a≠3,方程有两个根,x=﹣1,或x=,当x=﹣1时,+a=(a﹣4)x+2a﹣5=a﹣1,当a>1时,满足条件,当x=时,+a=(a﹣4)x+2a﹣5=2a﹣4,当a>2时,满足条件,综上可得:1<a≤2时,函数g(x)有一个零点;a>2且a≠3且a≠4时函数g(x)有两个零点;4.(12分)已知函数f(x)=.(1)求f(f());(2)若x0满足f(f(x0))=x0,且f(x0)≠x0,则称x0为f(x)的二阶不动点,求函数f(x)的二阶不动点的个数.【解答】解:(1)∵f(x)=.∴f())=ln=,∴f(f())=f()=2﹣2×=1;(2)函数f(x)=.x∈[0,),f(x)=2﹣2x∈(1,2],x∈[,1),f(x)=2﹣2x∈(0,1],x∈[1,e],f(x)=lnx∈(0,1),∴f(f(x))=,若x0满足f(f(x0))=x0,且f(x0)≠x0,则称x0为f(x)的二阶不动点,所以:x0∈[0,),ln(2﹣2x0)=x0,由y=ln(2﹣x0),y=x0,图象可知:存在满足题意的不动点.x0∈[,1),﹣2+4x0=x0,解得x0=,满足f()=.不是f(x)的二阶不动点.x0∈[1,e],2﹣2lnx0=x0,即2﹣x0=2lnx0,由y=2﹣x0,y=2lnx0,图象可知:存在满足题意的不动点.函数f(x)的二阶不动点的个数为:2个.5.(12分)已知函数f(x)=ax2+4x﹣1.(1)当a=1时,对任意x1,x2∈R,且x1≠x2,试比较f()与的大小;(2)对于给定的正实数a,有一个最小的负数g(a),使得x∈[g(a),0]时,﹣3≤f(x)≤3都成立,则当a为何值时,g(a)最小,并求出g(a)的最小值.【解答】解:(1)a=1时,f(x)=x2+4x﹣1,f()=+2(x1+x2)﹣1=++x1x2+2(x1+x2)﹣1,==++2(x1+x2)﹣1;故f()﹣=﹣﹣+x1x2=﹣≤0;(2)∵f(x)=ax2+4x﹣1=a(x+)2﹣1﹣,显然f(0)=﹣1,对称轴x=﹣<0.①当﹣1﹣<﹣3,即0<a<2时,g(a)∈(﹣,0),且f[g(a)]=﹣3.令ax2+4x﹣1=﹣3,解得x=,此时g(a)取较大的根,即g(a)==,∵0<a<2,∴g(a)>﹣1.②当﹣1﹣≥﹣3,即a≥2时,g(a)<﹣,且f[g(a)]=3.令ax2+4x﹣1=3,解得x=,此时g(a)取较小的根,即g(a)==,∵a≥2,∴g(a)=≥﹣3.当且仅当a=2时,取等号.∵﹣3<﹣1∴当a=2时,g(a)取得最小值﹣3.6.(12分)已知函数f(x)=x+﹣1(x≠0),k∈R.(1)当k=3时,试判断f(x)在(﹣∞,0)上的单调性,并用定义证明;(2)若对任意x∈R,不等式f(2x)>0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3)当k∈R时,试讨论f(x)的零点个数.【解答】解:(1)当k=3,x∈(﹣∞,0)时,f(x)=x﹣,>0,∴f(x)在(﹣∞,0)上单调递增.证明:在(﹣∞,0)上任取x1,x2,令x1<x2,f(x1)﹣f(x2)=()﹣()=(x1﹣x2)(1+),∵x1,x2∈(﹣∞,0),x1<x2,∴,∴f(x1)﹣f(x2)<0,∴f(x)在(﹣∞,0)上单调递增.(2)设2x=t,则t>0,f(t)=t+,①当k>0时,f′(t)=1﹣,t=时,f′(t)=0,且f(t)取最小值,f()==2﹣1,当k时,f()=2﹣1>0,当0<k≤时,f()=2﹣1≤0,∴k>时,f(2x)>0成立;0<k≤时,f(2x)>0不成立.②当k=0时,f(t)=t﹣1,∵t∈(0,+∞),不满足f(t)恒大于0,∴舍去.③当k<0时,f恒大于0,∵,且f(x)在(0,+∞)内连续,∴不满足f(t)>0恒成立.综上,k的取值范围是(,+∞).(3)由f(x)=x+﹣1=0,(x≠0),k∈R.得x+﹣1=0,∴k=|x|•(1﹣x),x≠0,当x>0时,k=x(1﹣x),当x<0时,k=﹣x(1﹣x),∴结合图象得:当k>或k≤0时,f(x)有1个零点;当k=时,f(x)有2个零点;当0<k<时,f(x)有3个零点.7.(12分)已知函数f(x)=x2+ax(a>0)在[﹣1,2]上的最大值为8,函数g (x)是h(x)=e x的反函数.(1)求函数g(f(x))的单调区间;(2)求证:函数y=f(x)h(x)﹣(x>0)恰有一个零点x0,且g(x0)<x02h (x0)﹣1(参考数据:e=2.71828…,ln2≈0.693).【解答】解:(1)函数g(x)是h(x)=e x的反函数,可得g(x)=lnx;函数f(x)=x2+ax(a>0)在[﹣1,2]上的最大值为8,只能是f(﹣1)=8或f(2)=8,即有1﹣a=8或4+2a=8,解得a=2(﹣7舍去),函数g(f(x))=ln(x2+2x),由x2+2x>0,可得x>0或x<﹣2.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得函数g(f(x))的单调增区间为(0,+∞);单调减区间为(﹣∞,﹣2);(2)证明:由(1)得:f(x)=x2+2x,即φ(x)=f(x)h(x)﹣,(x>0),设0<x1<x2,则x1﹣x2<0,x1x2>0,∴<0,∵f(x)在(0,+∞)递增且f(x)>0,∴f(x2)>f(x1)>0,∵>>0,∴f(x1)<f(x2),∴φ(x1)﹣φ(x2)=f(x1)﹣f(x2)+<0,即φ(x1)<φ(x2),∴φ(x)在(0,+∞)递增;∵φ()=﹣2>﹣2=0,φ()=﹣e<﹣e<0,即φ()φ()<0,∴函数y=f(x)h(x)﹣(x>0)恰有1个零点x0,且x0∈(,),∴(+2x0)﹣=0,即=,∴h(x0)﹣g(x0)=﹣lnx0=﹣lnx0,∵y=﹣lnx在(0,)上是减函数,∴﹣lnx0>﹣ln=+ln2>+0.6=1,即g(x0)<h(x0)﹣1,综上,函数y=f(x)h(x)﹣(x>0)恰有一个零点x0,且g(x0)<x02h(x0)﹣1.8.(10分)已知函数f(x)=3x,g(x)=|x+a|﹣3,其中a∈R.(Ⅰ)若函数h(x)=f[g(x)]的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求a的值;(Ⅱ)给出函数y=g[f(x)]的零点个数,并说明理由.【解答】解:(Ⅰ)函数h(x)=f[g(x)]=3|x+a|﹣3的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则h(4﹣x)=h(x)⇒|x+a|=|4﹣x+a|恒成立⇒a=﹣2;(Ⅱ)函数y=g[f(x)]=|3x+a|﹣3的零点个数,就是函数G(x)=|3x+a|与y=3的交点,①当0≤a<3时,G(x)=|3x+a|=3x+a与y=3的交点只有一个,即函数y=g[f(x)]的零点个数为1个(如图1);②当a≥3时,G(x)=|3x+a|=3x+a与y=3没有交点,即函数y=g[f(x)]的零点个数为0个(如图1);③﹣3≤a<0时,G(x)=|3x+a|与y=3的交点只有1个(如图2);④当a<﹣3时,G(x)=|3x+a|与y=3的交点有2个(如图2);9.(10分)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如果存在函数g(x),使得f(x)≥g (x)对于一切实数x都成立,那么称g(x)为函数f(x)的一个承托函数.已知函数f(x)=ax2+bx+c的图象经过点(﹣1,0).(1)若a=1,b=2.写出函数f(x)的一个承托函数(结论不要求证明);(2)判断是否存在常数a,b,c,使得y=x为函数f(x)的一个承托函数,且f (x)为函数的一个承托函数?若存在,求出a,b,c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解:(1)函数f(x)=ax2+bx+c的图象经过点(﹣1,0),可得a﹣b+c=0,又a=1,b=2,则f(x)=x2+2x+1,由新定义可得g(x)=x为函数f(x)的一个承托函数;(2)假设存在常数a,b,c,使得y=x为函数f(x)的一个承托函数,且f(x)为函数的一个承托函数.即有x≤ax2+bx+c≤x2+恒成立,令x=1可得1≤a+b+c≤1,即为a+b+c=1,即1﹣b=a+c,又ax2+(b﹣1)x+c≥0恒成立,可得a>0,且(b﹣1)2﹣4ac≤0,即为(a+c)2﹣4ac≤0,即有a=c;又(a﹣)x2+bx+c﹣≤0恒成立,可得a<,且b2﹣4(a﹣)(c﹣)≤0,即有(1﹣2a)2﹣4(a﹣)2≤0恒成立.故存在常数a,b,c,且0<a=c<,b=1﹣2a,可取a=c=,b=.满足题意.10.(10分)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若存在常数T≠0,使得f(x)=Tf (x+T)对任意的x∈R成立,则称函数f(x)是Ω函数.(Ⅰ)判断函数f(x)=x,g(x)=sinπx是否是Ω函数;(只需写出结论)(Ⅱ)说明:请在(i)、(ii)问中选择一问解答即可,两问都作答的按选择(i)计分(i)求证:若函数f(x)是Ω函数,且f(x)是偶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ii)求证:若函数f(x)是Ω函数,且f(x)是奇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Ⅲ)求证:当a>1时,函数f(x)=a x一定是Ω函数.【解答】解:(I)①对于函数f(x)=x是Ω函数,假设存在非零常数T,Tf(x+T)=f(x),则T(x+T)=x,取x=0时,则T=0,与T≠0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即函数f(x)=x不是Ω函数.②对于g(x)=sinπx是Ω函数,令T=﹣1,则sin(πx﹣π)=﹣sin(π﹣πx)=﹣sinπx.即﹣sin(π(x﹣1))=sinπx.∴Tsin(πx+πT)=sinπx成立,即函数f(x)=sinπx对任意x∈R,有Tf(x+T)=f(x)成立.(II)(i)证明:∵函数f(x)是Ω函数,∴存在非零常数T,Tf(x+T)=f(x),Tf(﹣x+T)=f(﹣x).又f(x)是偶函数,∴f(﹣x)=f(x),∴Tf(﹣x+T)=Tf(x+T),T≠0,化为:f(x+T)=f(﹣x+T),令x﹣T=t,则x=T+t,∴f(2T+t)=f(﹣t)=f(t),可得:f(2T+t)=f(t),因此函数f(x)是周期为2T的周期函数.(ii)证明:∵函数f(x)是Ω函数,∴存在非零常数T,Tf(x+T)=f(x),Tf (﹣x+T)=f(﹣x).又f(x)是奇函数,∴f(﹣x)=﹣f(x),∴﹣Tf(x+T)=Tf(﹣x+T),T≠0,化为:﹣f(x+T)=f(﹣x+T),令x﹣T=t,则x=T+t,∴﹣f(2T+t)=f(﹣t)=﹣f(t),可得:f(2T+t)=f(t),因此函数f(x)是周期为2T的周期函数.(III)证明:当a>1时,假设函数f(x)=a x是Ω函数,则存在非零常数T,Tf (x+T)=f(x),∴Ta x+T=a x,化为:Ta T a x=a x,∵a x>0,∴Ta T=1,即a T=,此方程有非0 的实数根,因此T≠0且存在,∴当a>1时,函数f(x)=a x一定是Ω函数.11.(10分)已知函数f(x),定义(Ⅰ)写出函数F(2x﹣1)的解析式;(Ⅱ)若F(|x﹣a|)+F(2x﹣1)=0,求实数a的值;(Ⅲ)当时,求h(x)=cosx•F(x+sinx)的零点个数和值域.【解答】解:(Ⅰ)定义,当2x﹣1>x,可得x>1,则F(2x﹣1)=1;当2x﹣1=x,可得x=1,则F(2x﹣1)=0;。

二次函数难题汇编

二次函数难题汇编

二次函数难题汇编一、选择题1.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经过点M (﹣1,2)和点N (1,﹣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 +c =0B .无论a 取何值,此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必有两个交点,且函数图象截x 轴所得的线段长度必大于2C .当函数在x <11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D .当﹣1<m <n <0时,m +n <2a【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各项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函数经过点M (﹣1,2)和点N (1,﹣2), ∴a ﹣b +c =2,a +b +c =﹣2, ∴a +c =0,b =﹣2, ∴A 正确; ∵c =﹣a ,b =﹣2, ∴y =ax 2﹣2x ﹣a , ∴△=4+4a 2>0,∴无论a 为何值,函数图象与x 轴必有两个交点, ∵x 1+x 2=2a,x 1x 2=﹣1,∴|x 1﹣x 2|=>2, ∴B 正确;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对称轴x =﹣2b a =1a, 当a >0时,不能判定x <11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C 错误;∵﹣1<m <n <0,a >0, ∴m +n <0,2a>0, ∴m +n <2a;∴D 正确,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问题,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ax 2+bx 与y=bx+a 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A 、对于直线y=bx+a 来说,由图象可以判断,a >0,b >0;而对于抛物线y=ax 2+bx 来说,对称轴x=﹣2ba<0,应在y 轴的左侧,故不合题意,图形错误. B 、对于直线y=bx+a 来说,由图象可以判断,a <0,b <0;而对于抛物线y=ax 2+bx 来说,图象应开口向下,故不合题意,图形错误.C 、对于直线y=bx+a 来说,由图象可以判断,a <0,b >0;而对于抛物线y=ax 2+bx 来说,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x=﹣2ba位于y 轴的右侧,故符合题意, D 、对于直线y=bx+a 来说,由图象可以判断,a >0,b >0;而对于抛物线y=ax 2+bx 来说,图象开口向下,a <0,故不合题意,图形错误. 故选C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3.如图,二次函数()200y ax bx c a =++=≠的图象与x 轴正半轴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对称轴为直线2x =,且OA OC =,则下列结论:①0abc >;②930a b c ++<;③1c >-;④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有一个根为1a-,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 【解析】 【分析】由二次图像开口方向、对称轴与y 轴的交点可判断出a 、b 、c 的符号,从而可判断①;由图像可知当x =3时,y <0,可判断②;由OA =OC ,且OA <1,可判断③;把﹣1a代入方程整理得ac 2-bc +c =0,结合③可判断④;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由图像开口向下,可知a <0,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下方,可知c <0,又对称轴方程为x =2,∴﹣2ba>0,∴b >0,∴abc >0,故①正确;由图像可知当x =3时,y >0,∴9a +3b +c >0,故②错误;由图像可知OA <1,∵OA =OC ,∴OC <1,即﹣c <1,故③正确;假设方程的一个根为x =﹣1a ,把﹣1a代入方程,整理得ac 2-bc +c =0, 即方程有一个根为x =﹣c ,由②知﹣c =OA ,而当x =OA 是方程的根,∴x =﹣c 是方程的根,即假设成立,故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中的x 与y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 ﹣3 ﹣2 ﹣1 0 1 2 3 4 … y…125﹣3﹣4﹣35…给出以下结论:(1)二次函数y =ax 2+bx +c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3;(2)当﹣12<x <2时,y <0;(3)已知点A (x 1,y 1)、B (x 2,y 2)在函数的图象上,则当﹣1<x 1<0,3<x 2<4时,y 1>y 2.上述结论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 ) A .0 B .1C .2D .3【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表格的数据,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详解】解:(1)函数的对称轴为:x =1,最小值为﹣4,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2)从表格可以看出,当﹣12<x <2时,y <0,符合题意; (3)﹣1<x 1<0,3<x 2<4时,x 2离对称轴远,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仔细分析表格数据,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抛物线y=–x 2+bx+c 上部分点的横坐标x 、纵坐标y 的对应值如下表所示:从上表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2,0)B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6)C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0D .抛物线在对称轴左侧部分是上升的【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解:当x=-2时,y=0, ∴抛物线过(-2,0),∴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2,0),故A 正确; 当x=0时,y=6,∴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6),故B 正确; 当x=0和x=1时,y=6, ∴对称轴为x=12,故C 错误; 当x <12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抛物线在对称轴左侧部分是上升的,故D 正确; 故选C .6.如图,抛物线2119y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D 是以点()0,4C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连接,OE BD ,则线段OE 的最小值是( )A .2B .322C .52D .3【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抛物线解析式即可得出A 点与B 点坐标,结合题意进一步可以得出BC 长为5,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可知OE=12BD ,而BD 最小值即为BC 长减去圆的半径,据此进一步求解即可. 【详解】 ∵2119y x =-, ∴当0y =时,21019x =-, 解得:=3x ±,∴A 点与B 点坐标分别为:(3-,0),(3,0), 即:AO=BO=3, ∴O 点为AB 的中点, 又∵圆心C 坐标为(0,4), ∴OC=4,∴BC 长度2205OB C +=, ∵O 点为AB 的中点,E 点为AD 的中点, ∴OE 为△ABD 的中位线, 即:OE=12BD , ∵D 点是圆上的动点,由图可知,BD 最小值即为BC 长减去圆的半径, ∴BD 的最小值为4, ∴OE=12BD=2,即OE 的最小值为2,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性质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7.如图是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其对称轴为1x =.下列结论:①0abc >;②20a b +=;③930a b c ++<;④若12310,,,23y y ⎛⎫⎛⎫-- ⎪ ⎪⎝⎭⎝⎭是抛物线上两点,则12y y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 【解析】 【分析】由抛物线开口方向得到a <0,根据对称轴得到b=-2a >0,由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位置得到c >0,则可对①进行判断;由b=-2a 可对②进行判断;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可得到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3,0),则可判断当x=3时,y=0,于是可对③进行判断;通过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可对④进行判断. 【详解】解:∵抛物线开口向下, ∴a <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2bx a=-= ,∴b=-2a >0,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c >0,∴abc <0,所以①错误; ∵b=-2a ,∴2a+b=0,所以②正确;∵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1,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3,0), ∴当x=3时,y=0,∴930a b c ++=,所以③错误;∵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且抛物线开口向下, ∴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103132-<-< 点13,2y ⎛⎫- ⎪⎝⎭到对称轴的距离比点210,3y ⎛⎫- ⎪⎝⎭对称轴的距离近, ∴y 1>y 2,所以④正确.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二次函数y=ax 2+bx+c (a≠0),二次项系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a >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 <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一次项系数b 和二次项系数a 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 与b 同号时(即ab >0),对称轴在y 轴左; 当a 与b 异号时(即ab <0),对称轴在y 轴右;常数项c 决定抛物线与y 轴交点:抛物线与y 轴交于(0,c );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个数由△决定:△=b 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有2个交点;△=b 2-4ac=0时,抛物线与x 轴有1个交点;△=b 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没有交点.8.如图,已知点A (4,0),O 为坐标原点,P 是线段OA 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O ,A ),过P 、O 两点的二次函数y 1和过P 、A 两点的二次函数y 2的图象开口均向下,它们的顶点分别为B 、C ,射线OB 与AC 相交于点D .当OD=AD=3时,这两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之和等于()A 5B 453C .3D .4【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过B 作BF ⊥OA 于F ,过D 作DE ⊥OA 于E ,过C 作CM ⊥OA 于M ,∵BF ⊥OA ,DE ⊥OA ,CM ⊥OA , ∴BF ∥DE ∥CM . ∵OD=AD=3,DE ⊥OA , ∴OE=EA=12OA=2. 由勾股定理得:DE=5.设P (2x ,0),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得出OF=PF=x , ∵BF ∥DE ∥CM ,∴△OBF ∽△ODE ,△ACM ∽△ADE . ∴BF OF CM AMDE OE DE AE ==,,即x 2x 2255-==,,解得:()52x 5BF ?x CM 2-==,. ∴BF+CM=5. 故选A .9.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P 从A 出发,沿A B C A →→→作匀速运动,则线段AP 的长度y 与运动时间x 之间的函数关系大致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点P从点A运动到点B时以及从点C运动到点A时是一条线段,故可排除选项C与D;点P从点B运动到点C时,y是x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不合题意.【详解】根据题意得,点P从点A运动到点B时以及从点C运动到点A时是一条线段,故选项C 与选项D不合题意;点P从点B运动到点C时,y是x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通过分类讨论,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y与x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解决问题.10.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于x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x1,0),(x2,0),且x1<x2,图象上有一点M(x0,y0)在x轴下方,对于以下说法:①b2﹣4ac>0②x=x0是方程ax2+bx+c=y0的解③x1<x0<x2④a(x0﹣x1)(x0﹣x2)<0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答案】B【解析】【分析】①根据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结合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b2-4ac>0,①正确;②由点M(x0,y0)在二次函数图象上,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得出x=x0是方程ax2+bx+c=y0的解,②正确;③分a>0和a<0考虑,当a>0时得出x1<x0<x2;当a<0时得出x0<x1或x0>x2,③错误;④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由一般式转化为交点式,再由点M(x0,y0)在x轴下方即可得出y0=a(x0-x1)(x0-x2)<0,④正确.【详解】①∵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于x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x1,0),(x2,0),且x1<x2,∴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2-4ac>0,①正确;②∵图象上有一点M(x0,y0),∴a+bx0+c=y0,∴x=x0是方程ax2+bx+c=y0的解,②正确;③当a>0时,∵M(x0,y0)在x轴下方,∴x1<x0<x2;当a<0时,∵M(x0,y0)在x轴下方,∴x0<x1或x0>x2,③错误;④∵二次函数y=ax 2+bx+c (a≠0)的图象于x 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x 1,0),(x 2,0), ∴y=ax 2+bx+c=a (x-x 1)(x-x 2), ∵图象上有一点M (x 0,y 0)在x 轴下方, ∴y 0=a (x 0-x 1)(x 0-x 2)<0,④正确;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根据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逐一分析四条结论的正误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过点(-1,0)和点(3,0),有下列说法:①bc <0;②a +b +c >0;③2a +b =0;④4ac >b 2.其中错误的是( )A .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抛物线开口方向得到0a >,利用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得到0b <,利用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得到0c <,则可对A 进行判断;利用当1x =时,0y <可对B 进行判断;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到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2bx a=-=,则可对C 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个数对D 进行判断. 【详解】解:Q 抛物线开口向上,0a ∴>,Q 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a ∴和b 异号,0b ∴<,Q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0c ∴<,0bc ∴>,所以①错误;Q 当1x =时,0y <,0a b c ∴++<,所以②错误; Q 抛物线经过点(1,0)-和点(3,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x =,即12b a-=, 20a b ∴+=,所以③正确;Q 抛物线与x 轴有2个交点,∴△240b ac =->,即24ac b <,所以④错误.综上所述:③正确;①②④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二次项系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一次项系数b 和二次项系数a 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左同右异).常数项c 决定抛物线与y 轴交点(0,)c .抛物线与x 轴交点个数由△决定.12.如图,抛物线y=ax 2+bx+c (a≠0)过点(1,0)和点(0,﹣2),且顶点在第三象限,设P=a ﹣b+c ,则P 的取值范围是( )A .﹣4<P <0B .﹣4<P <﹣2C .﹣2<P <0D .﹣1<P <0【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 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a >0.∵对称轴在y 轴的左边,∴b 2a-<0.∴b >0. ∵图象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0,﹣2),过(1,0)点,代入得:a+b ﹣2=0.∴a=2﹣b ,b=2﹣a .∴y=ax 2+(2﹣a )x ﹣2.把x=﹣1代入得:y=a ﹣(2﹣a )﹣2=2a ﹣4,∵b >0,∴b=2﹣a >0.∴a <2.∵a >0,∴0<a <2.∴0<2a <4.∴﹣4<2a ﹣4<0,即﹣4<P <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3.如图,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 ax c =+和反比例函数b y x=在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得出a ,b ,c 的值取值范围,进而利用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开口向下,∴a <0,∵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经过原点,∴c=0,∵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对称轴在y 轴左侧,∴a ,b 同号,∴b <0,∴一次函数y=ax+c ,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y=b x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14.如图是抛物线y =ax 2+bx +c (a ≠0)的部分图象,其顶点坐标为(1,n ),且与x 轴的一个交点在点(3,0)和(4,0)之间,则下列结论:①4a ﹣2b +c >0;②3a +b >0;③b 2=4a (c ﹣n );④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n ﹣1有两个互异实根.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开口向下,可得a<0,对称轴x=1,利用顶点坐标,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对照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详解】①∵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在点(3,0)和(4,0)之间,而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1,∴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在点(﹣2,0)和(﹣1,0)之间,∴当x =﹣2时,y <0,即4a ﹣2b +c <0,所以①不符合题意;②∵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2b a=1,即b =﹣2a , ∴3a +b =3a ﹣2a =a <0,所以②不符合题意;③∵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n ), ∴244ac b a=n , ∴b 2=4ac ﹣4an =4a (c ﹣n ),所以③符合题意;④∵抛物线与直线y =n 有一个公共点,∴抛物线与直线y =n ﹣1有2个公共点,∴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n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④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应用,二次函数开口方向,对称轴,交点位置,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结合判定方程根的个数,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是抛物线y=ax 2+bx+c (a≠0)的部分图象,其顶点是(1,n ),且与x 的一个交点在点(3,0)和(4,0)之间,则下列结论:①a -b+c >0;②3a+b=0;③b 2=4a (c-n );④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n-1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分析】 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到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在点(-2,0)和(-1,0)之间,则当x=-1时,y>0,于是可对①进行判断;利用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b a=1,即b=-2a ,则可对②进行判断;利用抛物线的顶点的纵坐标为n 得到244ac b a-=n ,则可对③进行判断;由于抛物线与直线y=n 有一个公共点,则抛物线与直线y=n-1有2个公共点,于是可对④进行判断.【详解】∵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在点(3,0)和(4,0)之间,而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在点(-2,0)和(-1,0)之间.∴当x=-1时,y >0,即a-b+c >0,所以①正确;∵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b a=1,即b=-2a , ∴3a+b=3a-2a=a ,所以②错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n ), ∴244ac b a-=n , ∴b 2=4ac-4an=4a (c-n ),所以③正确;∵抛物线与直线y=n 有一个公共点,∴抛物线与直线y=n-1有2个公共点,∴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n-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的关系,熟练掌握二次函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已知抛物线y=x2+2x上三点A(﹣5,y1),B(2.5,y2),C(12,y3),则y1,y2,y3满足的关系式为()A.y1<y2<y3 B.y3<y2<y1 C.y2<y1<y3 D.y3<y1<y2【答案】C【解析】【分析】首先求出抛物线y=x2+2x的对称轴,对称轴为直线x=-1;然后根据A、B、C的横坐标与对称轴的位置,接着利用抛物线的增减性质即可求解;由B离对称轴最近,A次之,C最远,则对应y的值大小可确定.【详解】∵抛物线y=x2+2x,∴x=-1,而A(-5,y1),B(2.5,y2),C(12,y3),∴B离对称轴最近,A次之,C最远,∴y2<y1<y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知识点,能熟记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17.如图1,△ABC中,∠A=30°,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折线A→C→B运动,点Q从点A出发以vcm/s的速度沿AB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某一点运动到点B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s),△APQ的面积为y(cm2),y关于x的函数图象由C1,C2两段组成,如图2所示,有下列结论:①v=1;②sin B=13;③图象C2段的函数表达式为y=﹣13x2+103x;④△APQ面积的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有()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①根据题意列出y=12AP•AQ•sin A,即可解答②根据图像可知PQ 同时到达B ,则AB =5,AC +CB =10,再代入即可③把sin B =13,代入解析式即可 ④根据题意可知当x =﹣522b a =时,y 最大=2512【详解】 ①当点P 在AC 上运动时,y =12 AP •AQ •sin A =12×2x •vx =vx 2, 当x =1,y =12时,得v =1, 故此选项正确; ②由图象可知,PQ 同时到达B ,则AB =5,AC +CB =10,当P 在BC 上时y =12•x •(10﹣2x )•sin B , 当x =4,y =43 时,代入解得sin B =13, 故此选项正确;③∵sin B =13, ∴当P 在BC 上时y =12•x (10﹣2x )×13=﹣13x 2+53 x , ∴图象C 2段的函数表达式为y =﹣13x 2+53x , 故此选项不正确;④∵y =﹣13x 2+53x , ∴当x =﹣522b a =时,y 最大=2512, 故此选项不正确;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运用,解题关键在于看图理解18.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3y x a =+与2+3y ax x =的图象可能是( )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及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逐一进行判断.【详解】解:A.由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因此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上,但对称轴32a-<应在y轴左侧,故此选项错误;B. 由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而由二次函数图像开口方向可知a>0,故此选项错误;C. 由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因此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下,且对称轴32a->在y轴右侧,故此选项正确;D. 由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而由二次函数图像开口方向可知a<0,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图像,本题属于中等题型.19.已知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如图所示,直线y=ax+hk的图象经第几象限()A.一、二、三B.一、二、四C.一、三、四D.二、三、四【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得a<0,h<0,k>0,以此判断一次函数的图象所经过的象限即可.【详解】解:由函数图象可知,y=a(x﹣h)2+k中的a<0,h<0,k>0,∴直线y=ax+hk中的a<0,hk<0,∴直线y=ax+hk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的问题,掌握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平移抛物线y=﹣(x﹣1)(x+3),下列哪种平移方法不能使平移后的抛物线经过原点()A.向左平移1个单位B.向上平移3个单位C.向右平移3个单位D.向下平移3个单位【答案】B【解析】【分析】先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然后根据顶点坐标的平移规律即可解答.【详解】解:y=﹣(x﹣1)(x+3)=-(x+1)2+4A、向左平移1个单位后的解析式为:y=-(x+2)2+4,当x=0时,y=0,即该抛物线经过原点,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的解析式为:y=-(x+1)2+7,当x=0时,y=3,即该抛物线不经过原点,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的解析式为:y=-(x-2)2+4,当x=0时,y=0,即该抛物线经过原点,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的解析式为:y=-(x+1)2+1,当x=0时,y=0,即该抛物线经过原点,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函数图像平移规律:上移加,下移减,左移加,右移减.。

二次函数重难点题型汇编(解析版)-初中数学

二次函数重难点题型汇编(解析版)-初中数学

二次函数重难点题型汇编【题型01:二次函数的概念】【题型02:二次函数的条件】【题型03:列处二次函数关系式】【题型04: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题型05:与特殊二次函数有关的几何知识】【题型06: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题型07:二次函数y=ax2+bx+c的最值与求参数范围问题】【题型08:根据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判断有关的信息】【题型09:二次函数的平移变换】【题型10:二次函数的交点个数问题】【题型01:二次函数的概念】1下列函数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的是()A.y=x2+1x2B.y=x1-xC.y=x+12-x2 D.y=ax2+bx+c【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定义,根据形如y=ax2+bx+c(a,b,c为常数,a≠0)的函数是二次函数,判断即可,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A、y=x2+1x2的分母含有自变量,不是y关于x的二次函数,故A不符合题意;B、y=x1-x=-x2+x,是y关于x的二次函数,故B符合题意;C、y=x+12-x2=2x+1,不是y关于x的二次函数,故C不符合题意;D、y=ax2+bx+c,当a=0时不是二次函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下列各式中,是二次函数的是()A.y=2x+1B.y=-2x+1C.y=x2+2D.y=2x2-1x【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详解】解:A、y=2x+1,是一次函数,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y=-2x+1,是一次函数,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y=x2+2,是二次函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y=2x2-1x,右边中-1x不是整式,不是二次函数,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3下列函数解析式中,y是x的二次函数的是()A.y=ax2+bx+cB.y=-5x+1C.y=-23x2+x-34D.y=2x2-1x【答案】C【分析】根据:形如y=ax2+bx+c a≠0,这样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当a=0时,y=ax2+bx+c不是二次函数,不符合题意;B、y=-5x+1,是一次函数,不是二次函数,不符合题意;C、y=-23x2+x-34,是二次函数,符合题意;D、y=2x2-1x,不是二次函数,不符合题意;故选C.4如图,分别在正方形ABCD边AB、AD上取E、F点,并以AE、AF的长分别作正方形.已知DF= 3,BE=5.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x,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则y与x满足的函数关系是()A.一次函数关系B.二次函数关系C.正比例函数关系D.反比例函数关系【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函数关系的识别,完全平方公式,列函数关系式,根据题意表示出AE、AF的长度,再结合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以AE、AF的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差可得y=4x-16,理解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详解】解:由题意可得:AE=AB-BE=x-5,AF=AD-DF=x-3,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x-32-x-52=x2-6x+9-x2+10x-25=4x-16,即:y=4x-16,为一次函数,故选:A.【题型02:二次函数的条件】5抛物线y=ax2+a-2x-a-1经过原点,那么a的值等于()A.0B.1C.-1D.35【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点的关系,熟练掌握把(0,0)代入函数解析式,求解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抛物线y=ax2+a-2x-a-1经过原点,∴a≠0-a-1=0,解得:a=-1,故选C.6已知y=m-1x m2+1-2x+5是二次函数,则m的值为()A.1或-1B.1C.-1D.0【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定义,根据二次函数y=ax2+bx+c的定义条件是:a、b、c为常数,a≠0,自变量最高次数为2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m2+1=2,且m-1≠0,解得:m=1或m=-1,又∵m≠1,∴m=-1,故选:C.7已知二次函数y=m-2x m2-2+3x+1,则m=.【答案】-2【分析】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定义,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 a≠0,这样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得到m-2≠0,m2-2=2,进行求解即可.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详解】解:∵函数y=m-2x m2-2+3x+1是二次函数,∴m-2≠0,m2-2=2,∴m=-2.故答案为:-2.【题型03:列处二次函数关系式】8某厂今年一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为9万元,以后每月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与上月相比增长率都是x,则该厂今年一季度新产品的研发资金y(元)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A.y=91+x2 B.y=9+9x+x2C.y=9+91+x+91+x2 D.y=91+x2【答案】C【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二次函数解析式.根据题意得到二月的研发资金为:91+x,三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为:91+x2,再求和即可,正确表示出三月份的研发资金.【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二月的研发资金为:91+x,三月份新产品的研发资金为:91+x2,今年一季度新产品的研发资金y=9+91+x+91+x2,故选:C.9已知一正方体的棱长是3cm,设棱长增加xcm时,正方体的表面积增加ycm2,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A.y=6x2-36xB.y=-6x2+36xC.y=x2+36xD.y=6x2+36x【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根据题意直接列式即可作答.【详解】根据题意有:y=6x+32-6×32=6x2+36x,故选:D.10某商店购进某种商品的价格是7.5元/件,在一段时间里,单价是13.5元,销售量是500件,而单价每降低1元就可多售出200件,当销售价为x元/件(7.5<x<13.5)时,获取利润y元,则y与x的函数关系为()A.y=x-7.5500+xB.y=13.5-x500+200xC.y=x-7.5500+200xD.以上答案都不对【答案】D【分析】当销售价为x元/件时,每件利润为(x-7.5)元,销售量为[500+200×(13.5-x)],根据利润=每件利润×销售量列出函数关系式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w=(x-7.5)×[500+200×(13.5-x)],故选:D.【点睛】题考查了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关系式,用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每件利润及销售量是解题的关键.11正方形边长3,若边长增加x,增加后正方形的面积为y,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答案】y=x+32/y=3+x2【分析】本题考查了列二次函数关系式,根据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即可求解.【详解】解:依题意,y=x+32,故答案为:y=x+32.【题型04: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2已知函数y=-(x-2)2的图象上有A-32,y1,B3,y2,C4,y3三点,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A.y 1<y 2<y 3B.y 2<y 1<y 3C.y 1<y 3<y 2D.y 2<y 3<y 1【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当开口向上时,距离对称轴越近,函数值越小;当开口向下时,距离对称轴越近,函数值越大,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先找到对称轴和开口方向,根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即可.【详解】解:∵函数y =-(x -2)2,∴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 =2,∴图象上的点距离对称轴越近,函数值越大,2--32=72,3-2 =1,4-2 =2,∵1<2<72,∴y 1<y 3<y 2,故选:C .13对于二次函数y =2x -1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口方向向下B.顶点坐标(1,-3)C.对称轴是y 轴D.当x =1时,y 有最小值【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根据抛物线的性质,由a =2得到图象开口向上,根据顶点式得到顶点坐标为(1,3),对称轴为直线x =1,当x =1时,y 有最小值3,再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二次函数y =2(x -1)2+3的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1,3),对称轴为直线x =1,当x =1时,y 有最小值3.故选项D 正确,故选:D14下列抛物线中,对称轴为直线x =12的是()A.y =x -122B.y =12x 2C.y =x 2+12D.y =x +122-3【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抛物线求对称轴方程的公式:x =-b2a.利用抛物线对称轴的公式即可确定每一个函数的对称轴,然后即可确定选项.【详解】解:A 、y =x -122的对称轴为直线x =12,故选项符合题意.B 、y =12x 2的对称轴为直线x =0,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 、y =x 2+12的对称轴为直线x =0,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y=x+122-3的对称轴为直线x=-12,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5在二次函数y=-x-12+3的图象中,若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B.x<-1C.x>1D.x<1【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由题可知,函数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1,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左侧,y随x 的增大而增大,据此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得,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1,当x>1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故选:C .16抛物线y=-2x+12+2的顶点的坐标是.【答案】(-1,2)【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根据顶点式y=a(x-h)2+k的顶点坐标为h,k,即可求解.【详解】解:抛物线y=-2x+12+2的顶点坐标是(-1,2),故答案为:(-1,2).17点A-3,y1,B2,y2均在二次函数y=-x2+2的图象上,则y1y2.(填“>”或“<”)【答案】<【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根据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离对称轴越远函数值越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2+2,∴二次函数开口向下,对称轴为y轴,∴离对称轴越远函数值越小,∵0--3=3>2-0=2,∴y1<y2,故答案为:<.【题型05:与特殊二次函数有关的几何知识】18如图,⊙O的半径为2,C1是函数y=12x2的图象,C2是函数y=-12x2的图象,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4πB.2πC.πD.无法确定【答案】B【分析】据函数y =12x 2与函数y =-12x 2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得出阴影部分面积即是半圆面积求出即可.【详解】解:∵C 1是函数y =-12x 2的图象,C 2是函数y =-12x 2的图象,且当x 相等时,两个函数的函数值互为相反数,∴函数y =12x 2的图象与函数y =-12x 2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阴影部分面积即是半圆面积,∴面积为:12π×22=2π.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根据已知得出阴影部分面积即是半圆面积是解题关键.19如图,已知点A 1,A 2,...,A 2024在函数y =2x 2位于第二象限的图像上,点B 1,B 2,...,B 2024在函数y =2x 2位于第一象限的图像上,点C 1,C 2,...,C 2024在y 轴的正半轴上,若四边形O 1A 1C 1B 1,C 1A 2C 2B 2,...,C 2023A 2024C 2024B 2024都是正方形,则正方形C 2023A 2024C 2024B 2024的边长为()A.1012B.10122C.20232D.202322【答案】B【分析】根据正方形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可得OB 1与y 轴的夹角为45°,然后表示出OB 1的解析式,再与抛物线解析式联立求出点B 1的坐标,然后求出OB 1的长,再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OC 1,表示出C 1B 2的解析式,与抛物线联立求出B 2的坐标,然后求出C 1B 2的长,再求出C 1C 2的长,然后表示出C 2B 3的解析式,与抛物线联立求出B 3的坐标,然后求出C 2B 3的长,从而根据边长的变化规律解答即可.【详解】解:∵OA 1C 1B 1是正方形,∴OB 1与y 轴的夹角为45°,∴OB 1的解析式为y =x ,联立方程组得:y =xy =2x 2 ,解得x 1=0y 1=0 ,x 2=12y 2=12.∴B 点的坐标是:12,12,∴OB 1=122+122=22=1×22;同理可得:正方形C 1A 2C 2B 2的边长C 1B 2=2×22;⋯依此类推,正方形C 2023A 2024C 2024B 2024的边长是为2024×22=1012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对称性,正方形的性质,表示出正方形的边长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与抛物线解析式联立求出正方形的顶点的坐标,从而求出边长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正方形OABC 有三个顶点在抛物线y =14x 2上,点O 是原点,顶点B 在y 轴上则顶点A 的坐标是()A.2,2B.2,2C.4,4D.22,22【答案】C【分析】连接AC 交y 轴于点D ,设点B 坐标为0,m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OD =12m ,AD =12m ,从而得到A 12m ,12m,再代入y =14x 2,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连接AC 交y 轴于点D ,设点B 坐标为0,m ,∵四边形OABC 是正方形,∴OD =12OB ,CD =AD ,AC ⊥y 轴,∴OD =12m ,AD =12m ,∴A 12m ,12m,∵A 在抛物线y =14x 2上,∴12m =14×12m 2,解得m =0(舍去)或8,∴点A 的坐标为4,4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1,1 、1,4 、4,4 .若抛物线y =ax 2的图象与正方形ABCD 有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答案】116≤α≤4【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等知识,求出抛物线经过两个特殊点时的a 的值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1,1 、1,4 、4,4 .∴D 4,1 ,当抛物线经过点B 1,4 时,则a =4,当抛物线经过D4,1时,a=1 16,观察图象可知,抛物线y=ax2的图象与正方形ABCD有公共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116≤α≤4,故答案为:116≤α≤4.【题型06: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将抛物线y=x2-4x+3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180°,则旋转后的函数表达式为()A.y=x2+4x-3B.y=-x2+4x+3C.y=-x2-4x-3D.y=-x2+4x-3【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旋转变换,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设P x,y为旋转之后所得抛物线上的一点,P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180°点P -x,-y,则P 是在旋转后的抛物线上,然后代入化简即可解答.【详解】解:设P x,y为旋转之后所得抛物线上的一点,P绕原点O顺时针旋转180°点P -x,-y,由题意可知:P -x,-y是在抛物线y=x2-4x+3上,即:-y=x2+4x+3,化简得:y=-x2-4x-3.故选C.23直线y=ax+b与抛物线y=ax2+bx+b在同一坐标系里的大致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题意和各个选项中的函数图象,可以得到一次函数中a和b的正负情况和二次函数图象中a、b的正负情况,然后即可判断哪个选项中的图象符合题意,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详解】解:A、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可知a>0,b>0,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图象a>0,b<0,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可知a>0,b>0,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图象a>0,b<0,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可知a>0,b>0,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图象a>0,b>0,ab>0,而抛物线对称轴位于y轴右侧,则ab<0,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一次函数的图象可知a>0,b>0,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图象a>0,b>0,对称轴位于y轴左侧,则ab>0,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4已知一个二次函数y=ax2+bx+c的自变量x与函数y的几组对应值如下表,x⋯-4-2035⋯y ⋯-24-80-3-15⋯则下列关于这个二次函数的结论正确的是()A.图象的开口向上B.当x >0时,y 的值随x 的值增大而增大C.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D.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 =1【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二次函数解析式,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逐一判断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4a -2b +c =-8c =09a +3b +c =-3 ,解得a =-1c =0b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2+2x =-x -1 2+1,∵a =-1<0,∴图象的开口向下,故选项A 不符合题意;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 =1,故选项D 符合题意;当0<x <1时,y 的值随x 的值增大而增大,当x >1时,y 的值随x 的值增大而减小,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顶点坐标为1,1 且经过原点,图象的开口向下,∴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条抛物线,它们的顶点P ,Q 都在x 轴上,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两条抛物线相交于A ,B ,C ,D 四点,若AB =10,BC =5,CD =6,则PQ 的长度为()A.7B.8C.9D.10【答案】B【分析】分别作出两条抛物线的对称轴PM ,QN ,交AD 于点M ,N ,得四边形PMNQ 是矩形,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计算即可.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抛物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详解】分别作出两条抛物线的对称轴PM ,QN ,交AD 于点M ,N ,∴四边形PMNQ 是矩形,∴MN =PQ ,∵AB=10,BC=5,CD=6,∴MA=MC=12AC=12AB+BC=152,BN=ND=12BD=12CD+BC=112,∴MN=AD-AM-ND=AB+BC+CD-AM-ND,=21-112-152=8,∴PQ=8,故选B.26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bx+a=0的根的情况是()A.只有一个实数根B.没有实数根C.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首先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得到a<0,b>0,然后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求解即可.【详解】∵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大于零,∴a<0,-b2a>0∴b>0∴方程x2-bx+a=0的判别式Δ=b2-4ac=-b2-4×1×a=b2-4a>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bx+a=0的根的情况是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选:C.27抛物线y=x2+14x+54的顶点坐标是()A.7,5B.7,-5C.-7,5D.-7,-5【答案】C【分析】依据题意,由抛物线为y=x2+14x+54=(x+7)2+5,从而可以判断得解.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解题时要熟练掌握并能利用顶点式进行判断是关键.【详解】解:由题意,∵抛物线为y=x2+14x+54=(x+7)2+5,∴顶点为-7,5.故选:C.28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y=-x2-2x-3化为y=a x-h2+k的形式为()A.y=-x-12-2 D.y=x-12+22-4 C.y=-x+12+3 B.y=x+1【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正确运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运用配方法即可将其化为顶点式.【详解】解:y=-x2-2x-3=-x2+2x+1-2=-x+12-2故选:C.29如图,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为x=1,点P、点Q是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若点P的坐标为-1,0,则点Q的坐标为()A.0,-1D.3,0C.4,0B.2,0【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题意可得点P、点Q关于对称轴对称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点P、点Q关于对称轴对称,∴点Q的坐标为3,0,故选:D.【题型07:二次函数y=ax2+bx+c的最值与求参数范围问题】30已知抛物线y=-x2+2x+1在自变量x的值满足t≤x≤t+2时,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的最小值为-7,求此时t的值为()A.1或-2B.2或-2C.3或-1D.-1或-2【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分2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即可.【详解】解:∵y=-x2+2x+1=-x-12+2,∴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1,∴抛物线的上的点离对称轴越远,函数值越小,∵t≤x≤t+2时,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的最小值为-7,分两种情况:①当t-1≤t+2-1时,即:t≥0时,当x=t+2时,y=-t+22+2t+2+1=-7,解得:t=-4(舍去)或t=2;②当t-1>t+2-1时,即:t<0时,当x=t时,y=-t2+2t+1=-7,解得:t=4(舍去)或t=-2;综上:t的值为2或-2;故选B.31已知二次函数y=x2-2x-1≤x≤t-1,当x=-1时,函数取得最大值;当x=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则t的取值范围是()A.0<t≤2B.0<t≤4C.2≤t≤4D.t≥2【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等知识.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由y=x2-2x=x-12-1,可知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1,顶点坐标为1,-1,当x=-1时,y =3,即-1,3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坐标为3,3,由当x=-1时,函数取得最大值;当x=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可得1≤t-1≤3,计算求解,然后作答即可.【详解】解:∵y=x2-2x=x-12-1,∴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1,顶点坐标为1,-1,当x=-1时,y=3,∴-1,3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坐标为3,3,∵当x=-1时,函数取得最大值;当x=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1≤t-1≤3,解得,2≤t≤4,故选:C.32已知抛物线y=x2+(2a-1)x-3,当-1≤x≤3时,函数最大值为1,则a值为()A.-12B.-13C.-12或-13D.-1或-13【答案】D【分析】根据顶点的位置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详解】解:∵y=x2+(2a-1)x-3,∴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2a-12,∵-1≤x≤3,∴当-2a-12≤1时,即a≥-12,x=3时有最大值1,∴9+(2a-1)×3-3=1,∴a=-13,当-2a-12≥1时,即a≤-12,x=-1时有最大值1,∴1+(2a-1)×(-1)-3=1,∴a=-1,∴a=-1或-1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最值,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33已知二次函数y=x-m2-1(m为常数),当自变量x的值满足2≤x≤5时,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 的最小值为3,则m的值为()A.0或3B.0或7C.3或4D.4或7【答案】B【分析】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分三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解:∵y=x-m2-1,∴当x=m时,y的最小值为-1.当m<2时,在2≤x≤5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2-m2-1=3,解得:m1=0,m2=4(舍去);当2≤m≤5时,y的最小值为-1,舍去;当m>5时,在2≤x≤5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5-m2-1=3,解得:m1=3(舍去),m2=7.∴m的值为0或7.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三种情况求解是解题的关键.34已知二次函数y=mx2-2mx+2(m≠0)在-2≤x≤2时有最小值-2,则m=()A.-4或-12B.4或-12C.-4或12D.4或12【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根据解析式可得对称轴为直线x=1,进而分m>0和m<0两种情况讨论,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mx2-2mx+2(m≠0),∴二次函数对称轴为直线x=-2m-2m=1,当m>0时,∵在-2≤x≤2时有最小值-2,∴当x=1时,y=m-2m+2=-2,∴m=4;当m<0时,∵在-2≤x≤2时有最小值-2,∴当x=-2时,y=4m+4m+2=-2,∴m=-12;综上所述,m=4或m=-1 2,故选:B.35已知二次函数y=-x2-2x+2,当m≤x≤m+2时,函数y的最大值是3,则m的取值范围是()A.m≥-1B.m≤2C.-3≤m≤-1D.0≤m≤2【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依据题意,由y=-x2-2x+2=-x+12+3,可得当x=-1时,y取最大值是3,又当m≤x≤m+2时,函数y的最大值是3,故m≤-1≤m+2,进而计算可以得解.【详解】解:由题意,∵y=-x2-2x+2=-x+12+3,∴当x=-1时,y取最大值是3.又当m≤x≤m+2时,函数y的最大值是3,∴m≤-1≤m+2.∴-3≤m≤-1.故选:C.【题型08:根据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判断有关的信息】36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为x=32,且经过点-1,0,下列结论:①ab<0;②8b-3c=0;③若y≤c,则0≤x≤3.其中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及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知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由对称轴为x =32即可判断①,由抛物线经过点-1,0 ,得出a -b +c =0,对称轴x =-b 2a =32,得出a =-13b ,代入即可判断②;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抛物线的对称性即可判断③.【详解】解:∵对称轴x =-b 2a =32,∴b =-3a ,∴ab =-3a 2<0,①正确;∵经过点-1,0 ,∴a -b +c =0,∵对称轴x =-b 2a =32,∴a =-13b ,∴-13b -b +c =0,∴3c =4b ,∴4b -3c =0,故②错误;∵对称轴x =32,∴点0,c 的对称点为3,c ,∵开口向上,∴y ≤c 时,0≤x ≤3.故③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2个.故选:C .37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y有最小值B.当-1<x<2时,y<0C.a+b+c>0D.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图像及其性质,根据性质,结合图像判断解答即可.【详解】解:A、由图像可知函数有最小值,故正确;B、由抛物线可知当-1<x<2时,y<0,故正确;C、当x=1时,y<0,即a+b+c<0,故错误;D、由图像可知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正确.故选:C.38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与x轴左侧交点为-1,0,对称轴是直线x=1.下列结论:①abc>0;②3a+c>0;③a+c2-b2<0;④a+b≤m am+b(m为实数).其中结论正确的为()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根据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位置,以及与y轴交点位置,可判断①结论;由抛物线对称轴得到b=-2a,再结合当x=-1时,y= 0,可判断②结论;根据平方差公式展开,可判断③结论;根据抛物线的最小值,可判断④结论.【详解】解:由图象可知,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在y轴右侧,与y轴交点在负半轴,∴a>0,a、b异号,c<0,∴b<0,∴abc>0,①结论正确;∵抛物线对称轴是直线x=1,=1,∴-b2a∴b=-2a,由图象可知,当x=-1时,y=0,∴a-b+c=a--2a+c=3a+c=0,②结论错误;由图象可知,当x=1时,y<0,∴a+b+c<0,又∵a-b+c=0,∴a+ca+c-b=0,③结论错误;2-b2=a+c+b∵当x=1时,y=a+b+c为最小值,∴a+b+c≤am2+bm+c,∴a+b≤m am+b,④结论正确,故选:A.39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c>0B.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是x1=-2,x2=3C.a+b=c-bD.a+4b=3c【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先判定a,b,c的符号,再结合对称轴求解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再进一步逐一分析即可.【详解】解:由函数图像可知开口向下,与y轴交于正半轴,∴a<0,c>0,∵对称轴为x=-b=1,2a∴b>0,∴abc <0,故A 不符合题意;∵抛物线与x 轴交于3,0 ,对称轴为直线x =1,∴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1,0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根是x 1=-1,x 2=3;故B 不符合题意;∵抛物线与x 轴交于3,0 ,-1,0 ,对称轴为直线x =1,∴b =-2aa -b +c =09a +3b +c =0,解得:b =-2ac =-3a ,∴∵a +b =a -2a =-a ,c -b =-3a --2a =-a ∴a +b =c -b ,故C 符合题意;∴a +4b =a +-8a =-7a ≠-9a ;∴a +4b =3c 错误,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40如图,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3,0 ,与y 轴交于点B ,对称轴为直线x =1,下列四个结论:①bc <0;②3a +2c <0;③ax 2+bx ≥a +b ;④若-2<c <-1,则-83<a +b +c <-43,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利用开口方向和对称轴的位置即可判断①,利用对称轴和特殊点的函数值即可判断②,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判断③,求出c =-3a ,进一步得到13<a <23,又根据b =-2a 得到a +b +c =a -2a -3a =-4a ,即可判断④.【详解】解:①∵函数图象开口方向向上,∴a >0;∵对称轴在y 轴右侧,∴a 、b 异号,∴b <0,∵抛物线与y轴交点在y轴负半轴,∴c<0,∴bc>0,故①错误;②∵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3,0,与y轴交于点B,对称轴为直线x=1,∴-b2a=1,∵b=-2a,∴x=-1时,y=0,∴a-b+c=0,∴3a+c=0,∴3a+2c<0,故②正确;③∵对称轴为直线x=1,a>0,∴y=a+b+c最小值,ax2+bx+c≥a+b+c,∴ax2+bx≥a+b,故③正确;④∵-2<c<-1,∴根据抛物线与相应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x1x2=-1×3=-3=c a,∴c=-3a,∴-2<-3a<-1,∴1 3<a<23,∵b=-2a,∴a+b+c=a-2a-3a=-4a,∴-83<a+b+c<-43,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②③④,故选:C【题型09:二次函数的平移变换】41将抛物线y=2(x+1)2-3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A.y=2(x+3)2-4B.y=2(x+3)2-2C.y=2(x-1)2-2D.y=2x-1【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知函数图象平移的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将抛物线y=2(x+1)2-3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是:y=2 (x+1-2)2-3+1,即y=2(x-1)2-2.故选:C.42将抛物线y=-3x2+2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到的抛物线为()A.y=-3(x-1)2-3B.y=-3(x-1)2-1C.y=-3(x+1)2-3D.y=-3(x+1)2-1【答案】D【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根据“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将抛物线y=-3x2+2向左平移1个单位所得直线解析式为:y=-3(x+1)2+2;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为:y=-3(x+1)2+2-3,即y=-3(x+1)2-1.故选:D.【题型10:二次函数交点的个数问题】43如图所示,已知函数y1=x2x≤28xx>2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A.-14≤b≤2 B.b>-14C.-14≤b<2 D.-14<b<2【答案】D【分析】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图象交点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象,然后求出A2,4,代入y2=x+b求出b=2;然后得到当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与y=x2相切时,得到x2-x-b=0的Δ=b2-4ac=0,进而求出b=-14,然后根据图象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当x=2时,函数y=x2=22=4,∴A2,4,当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经过点A时,∴4=2+b,解得b=2;当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与y=x2相切时,∴x2=x+b,即x2-x-b=0,∴Δ=b2-4ac=0,∴-12-4×1×-b=0,解得b=-1 4,∴由图象可得,当-14<b<2时,函数y1=x2x≤28xx>2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x+b的图象有三个交点.故选:D.44如图,二次函数y=-x2+x+2及一次函数y=x+m,将该二次函数在x轴上方的图象沿x轴翻折到x轴下方,图象的其余部分不变,得到一个新函数,当直线y=x+m与新图象有4个交点时,m的取值范围是()A.14<m<-3 B.254<m≤1 C.-2<m<1 D.-3<m<-2【答案】D【分析】如图所示,过点B作直线y=x+m,将直线向下平移到恰在点C处相切,则一次函数y=x+m在两条直线之间时,两个图象有4个交点,即可求解【详解】解:在y=-x2+x+2中,当y=0,0=-x2+x+2,解得x1=-1,x2=2,A-1,0,B2,0,当x=0时,y=2,∴原抛物线与y轴交点坐标为0,2,∴翻折后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2,如图,当直线y=x+m经过点B时,直线y=x+m与新图有3个交点,把B2,0代入y=x+m中,得m=-2,∵抛物线y=-x2+x+2翻折到x轴下方的部分的解析式为:-y=-x2+x+2,∴翻折后的部分解析式为:y=x2-x-2-1<x<2,当直线y=x+m与抛物线y=x2-x-2-1<x<2只有一个交点C时,直线y=x+m与图象有3个交点,把y=x+m代入y=x2-x-2-1<x<2中,得到方程x+m=x2-x-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整理得x2-2x-2-m=0,∴Δ=-22-4×1×-2-m=0,解得m=-3,∴当直线y=x+m与新图象有4个交点时,m的取值范围是-3<m<-2.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综合应用,理解题意,找准临界点是解题关键.45抛物线y=-x2+kx+k-54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m,0),若-2≤m≤1,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A.-214≤k≤1 B.k≤-214或k≥1 C.-5≤k≤98D.k≤-5或k≥98【答案】B【分析】根据抛物线有交点,则-x2+kx+k-54=0有实数根,得出k≤-5或k≥1,分类讨论,分别求得当x=-2和x=1时k的范围,即可求解.。

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各自都以自己的速度匀速向B地行驶,甲车先到B地,停车1小时后按原速匀速返回,直到两车相遇.已知,乙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如图是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乙车行驶的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50千米B.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6.6小时C.甲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D.点M的坐标是(6,90)【答案】C【解析】【分析】A.仔细观察图象可知:两车行驶5小时后,两车相距150千米,据此可得两车的速度差,进而得出甲车的速度,从而得出A、B两地之间的距离;B.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答即可;C.由A的解答过程可得结论;D.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得出点M的纵坐标..【详解】∵根据题意,观察图象可知5小时后两车相距150千米,故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走30千米,∴甲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90×5=450千米.故选项A不合题意;设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x小时,根据题意得:60x+90(x﹣6)=450,解得x=6.6,∴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6.6小时.故选项B不合题意;∵甲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故选项C符合题意;点M的纵坐标为:90×5﹣60×6=90,故选项D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函数图象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理解x,y的实际意义,根据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求出甲,乙车的速度和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2.函数2x 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2B .x≥2C .x≤2D .x >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意义,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根据分式的意义得2-x≠0,解得x≠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几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型的打车方式受到大众欢迎.打车总费用y(单位:元)与行驶里程x(单位:千米)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小明某次打车行驶里程为22千米,则他的打车费用为( )A .33元B .36元C .40元D .42元【答案】C【解析】 分析:待定系数法求出当x≥12时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再求出x=22时y 的值即可. 详解:当行驶里程x ⩾12时,设y=kx+b ,将(8,12)、(11,18)代入,得:8121118k b k b +=⎧⎨+=⎩,解得:24k b =⎧⎨=-⎩, ∴y=2x −4,当x=22时,y=2×22−4=40,∴当小明某次打车行驶里程为22千米,则他的打车费用为40元.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和实际应用. 认真分析图象,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4.已知:在ABC ∆中, 10,BC BC =边上的高5h =,点E 在边AB 上,过点E 作//EF BC 交AC 边于点F .点D 为BC 上一点,连接DE DF 、.设点E 到BC 的距离为x ,则DEF ∆的面积S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判断出△AEF 和△ABC 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EF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表示出S 与x 的关系式,然后得到大致图象选择即可.【详解】解:∵EF ∥BC ,∴△AEF ∽△ABC ,∴55EF x BC-=,∴EF=55x-•10=10-2x,∴S=12(10-2x)•x=-x2+5x=-(x-52)2+254,∴S与x的关系式为S=-(x-52)2+254(0<x<5),纵观各选项,只有D选项图象符合.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动点问题函数图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5.某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因自行车发生故障,修车耽误一段时间后继续骑行,按时赶到了学校.如图描述了他上学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了5分钟来修车B.自行车发生故障时离家距离为1000米C.学校离家的距离为2000米D.到达学校时骑行时间为20分钟【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图象,明确每一段小明行驶的路程,时间,作出判断即可.【详解】由图可知,修车时间为15-10=5分钟,可知A正确;自行车发生故障时离家距离为1000米,可知B正确;学校离家的距离为2000米,可知C正确;到达学校时骑行时间为20-5=15分钟,可知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读懂图象,能从图象中读取有用信息的数形、分析其中的“关键点”、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是解题的关键.6.小亮同学骑车上学,路上要经过平路、下坡、上坡和平路(如图),若小亮上坡、平路、下坡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v 1<v 2<v 3,则小亮同学骑车上学时,离家的路程s 与所用时间t 的函数关系图象可能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对每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图象得正误.【详解】解:A 、从图象上看小亮的路程走平路不变是不正确的,故不是.B 、从图象上看小亮走的路程随时间有一段更少了,不正确,故不是.C 、小亮走的路程应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两次平路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此图象符合,故正确.D 、因为平路和上坡路及下坡路的速度不一样,所以不应是一条直线,不正确,故不是. 故选C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个点的坐标:()()0,2,2,01(),3A B C ---,,从、、A B C 三个点中依次取两个点,求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概率是( )A .13B .16C .12D .23【答案】A【解析】【分析】先画树状图展示所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详解】解:在()()0,2,2,01(),3A B C ---,三点中,其中AB 两点在2y x x 2=--上, 根据题意画图如下:共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结果数为2, 所以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概率是2163=;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和函数图像上点的特征.通过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求出n ,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 或B 的结果数目m ,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出事件A 或B 的概率.也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8.一个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的4分钟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分钟内既进水又出水,接着关闭进水管直到容器内的水放完.假设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y (单位:升)与时间x (单位:分钟)之间的部分关系如图象所示,从开始进水到把水放完需要多少分钟.( )A .20B .24C .18D .16【答案】A【解析】【分析】 先根据函数图象求出进水管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管每分钟的出水量,然后再求出关闭进水管后出水管放完水的时间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由函数图象得:进水管每分钟的进水量为:20÷4=5升,设出水管每分钟的出水量为a 升,由函数图象,得:302058a --=,解得:a=154,∴关闭进水管后出水管放完水的时间为:30÷154=8分钟,∴从开始进水到把水放完需要12+8=20分钟,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从函数的图象获取信息和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列出算式和方程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方向运动到点A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AB的面积为y,如果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A.24 B.40 C.56 D.60【答案】A【解析】【分析】由点P的运动路径可得△PAB面积的变化,根据图2得出AB、BC的长,进而求出矩形ABCD的面积即可得答案.【详解】∵点P在AB边运动时,△PAB的面积为0,在BC边运动时,△PAB的面积逐渐增大,∴由图2可知:AB=4,BC=10-4=6,∴矩形ABCD的面积为AB·BC=2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图象,根据△PAB面积的变化,正确从图象中得出所需信息是解题关键.10.木杆AB斜靠在墙壁上,当木杆的上端A沿墙壁NO竖直下滑时,木杆的底端B也随之沿着射线OM方向滑动.下列图中用虚线画出木杆中点P随之下落的路线,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解:如右图,连接OP ,由于OP 是Rt △AOB 斜边上的中线,所以OP=12AB ,不管木杆如何滑动,它的长度不变,也就是OP 是一个定值,点P 就在以O 为圆心的圆弧上,那么中点P 下落的路线是一段弧线.故选D .11.如图,矩形ABCD 的周长是28cm ,且AB 比BC 长2cm .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1/cm s 的速度沿A D C →→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A B C →→方向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点C 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若设运动时间为()t s ,APQ V 的面积为()2cm S ,则()2cm S 与()t s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条件求出AB 、AD 的长,当0≤t≤4时,Q 在边AB 上,P 在边AD 上,如图1,计算S 与t 的关系式,分析图像可排除选项B 、C ;当4<t≤6时,Q 在边BC 上,P 在边AD 上,如图2,计算S 与t 的关系式,分析图像即可排除选项D ,从而得结论.【详解】解:由题意得2228AB BC +=,2AB BC =+,可解得8AB =,6BC =,即6AD =,①当0≤t≤4时,Q 在边AB 上,P 在边AD 上,如图1,S △APQ =211222AP AQ t t t ==g g , 图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故选项B 、C 不正确;②当4<t≤6时,Q 在边BC 上,P 在边AD 上,如图2,S △APQ =118422AP AB t t =⨯=g , 图像是一条线段,故选项D 不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根据动点P 和Q 的位置的不同确定三角形面积的不同,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12.下列各曲线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A.B.C.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函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根据函数的意义可知:对于自变量x的任何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所以B 正确.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函数图象的概念.解题关键在于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函数的意义反映在图象上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做垂直x轴的直线在左右平移的过程中与函数图象只会有一个交点.13.圆周长公式C=2πR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π、R是变量,2为常量B.C、R为变量,2、π为常量C.R为变量,2、π、C为常量D.C为变量,2、π、R为常量【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变量是指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量,常量是指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不发生变化的量,可得答案.【详解】解:在圆周长公式C=2πR中,2、π是常量,C,R是变量.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常量与变量,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变量是指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随时可以发生变化的量,常量是指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不发生变化的量,注意π是常量.14.如图1所示,A,B两地相距60km,甲、乙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图2中的1l,2l分别表示甲、乙离B地的距离y(km)与甲出发后所用的时间x(h)的函数关系.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甲的速度为20km/hB .甲和乙同时出发C .甲出发1.4h 时与乙相遇D .乙出发3.5h 时到达A 地【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象即可得出甲的速度;根据图象即可得出甲比乙早出发0.5小时;根据两条线段的交点即可得出相遇的时间;根据图形即可得出乙出发3h 时到达A 地.【详解】解:A .甲的速度为:60÷2=30,故A 错误;B .根据图象即可得出甲比乙早出发0.5小时,故B 错误;C .设1l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111y k x b =+,所以:1116020b k b =⎧⎨+=⎩, 解得113060k b =-⎧⎨=⎩ 即1l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13060y x =-+;设2l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222y k x b =+,所以:22220.503.560k b k b +=⎧⎨+=⎩, 解得 222010k b =⎧⎨=-⎩ 即2l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22010y x =-,所以:30602010y x y x =-+⎧⎨=-⎩, 解得 1.418x y =⎧⎨=⎩ ∴点A 的实际意义是在甲出发1.4小时时,甲乙两车相遇,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 .根据图形即可得出乙出发3h 时到达A 地,故D 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5.“同辞家门赴车站,别时叮咛语千万,学子满载信心去,老父怀抱希望还.”如果用纵轴y表示父亲和学子在行进中离家的距离,横t表示离家的时间,下面与上述诗意大致相吻合的图象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正确理解小诗的含义,然后再根据时间与离家的距离关系找出函数图象.【详解】解:同辞家门赴车站,父亲和孩子的函数图象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一样,别时叮咛语千万,时间在加长,路程不变,学子满载信心去,学子离家越来越远,老父怀抱希望还,父亲回家离家越来越近,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首先应理解函数图象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函数图象.16.解放军某部接到上级命令,乘车前往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前进一段路程后,由于道路受阻,汽车无法通行,部队通过短暂休整后决定步行前往.若部队离开驻地的时间为t(小时),离开驻地的距离为s(千米),则能反映s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分为3个阶段:1、前进一段路程后,位移增大;2、部队通过短暂休整,位移不变;3、部队步行前进,位移增大,但变慢;故选A.17.在全民健身环城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千米)随时间(时)变化的图象(全程)如图所示.有下列说法:①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②第1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③甲比乙先到达终点;④两人都跑了20千米.其中正确的说法有()A.1 个B.2 个C.3 个D.4个【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解:①由纵坐标看出,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故①正确;②由横纵坐标看出,第一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故②正确;③由横纵坐标看出,乙比甲先到达终点,故③错误;④由纵坐标看出,甲乙二人都跑了20千米,故④正确;故选C.18.2019年,中国少年岑小林在第六届上海国际交互绳大赛上,破“30秒内单脚单摇轮换跳次数最多”吉尼斯世界纪录!实践证明1分钟跳绳的最佳状态是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则跳绳频率(次/秒)与时间(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哪幅图来近似地刻画()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判断图象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中间2050:秒频率保持不变,排除选项A和D,再根据最后10秒冲刺,频率是增加的,排除选项B,因此,选项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理解题意是解此题的关键.19.按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能使输出k的值为1的是()A.x=1,y=2 B.x=2,y=1 C.x=2,y=0 D.x=1,y=3【答案】B【解析】【分析】把各项中x与y的值代入运算程序中计算即可.【详解】解:A、把x=1,y=2代入y=kx,得:k=2,不符合题意;B、把x=2,y=1代入y=kx-1,得:1=2k﹣1,即k=1,符合题意;C、把x=2,y=0代入y=kx-1,得:0=2k﹣1,即k=12,不符合题意;D、把x=1,y=3代入y=kx,得:k=3,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程序图的计算,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本题的关键.20.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特快车从乙地驶往甲地,快车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特快车的速度为150千米/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000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则图中折线大致表示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快车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是A.B.C.D.【答案】C【解析】分三段讨论:①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减小;②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至特快到达甲地,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增加;③特快到达甲地至快车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距缓慢增大;结合图象可得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及答案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及答案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个点的坐标:()()0,2,2,01(),3A B C ---,,从、、A B C 三个点中依次取两个点,求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概率是( )A .13B .16C .12D .23【答案】A【解析】【分析】先画树状图展示所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详解】解:在()()0,2,2,01(),3A B C ---,三点中,其中AB 两点在2y x x 2=--上, 根据题意画图如下:共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结果数为2, 所以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概率是2163=;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和函数图像上点的特征.通过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求出n ,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 或B 的结果数目m ,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出事件A 或B 的概率.也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2.如图,在ABC ∆中,90C =o ∠,30B ∠=o ,10AB cm =,P Q 、两点同时从点A 分别出发,点P 以2/cm s 的速度,沿A B C →→运动,点Q 以1/cm s 的速度,沿A C B →→运动,相遇后停止,这一过程中,若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PQ y =,则y 与时间t 的关系大致图像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当05t ≤≤、5t >时两种情况,分别表示出PQ 的长y 与t 的关系式,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在ABC ∆中,90C =o ∠,30B ∠=o ,AB=10,∴AC=5, 12AC AB =, I. 当05t ≤≤时,P 在AB 上,Q 在AC 上,由题意可得:2AP t =,AQ t =, 依题意得:12AQ AP =, 又∵A A ∠=∠∴APQ ABC V :V , ∴90AQP C ∠=∠=︒ 则3PQ t =,II.当5t >,P 、Q 在BC 上,由题意可得:P 走过的路程是2t ,Q 走过的路程是t , ∴1533PQ t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正确理解PQ 长与时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并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关键.3.如图,线段AB 6cm =,动点P 以2cm /s 的速度从A B A --在线段AB 上运动,到达点A 后,停止运动;动点Q 以1cm/s 的速度从B A -在线段AB 上运动,到达点A 后,停止运动.若动点P,Q 同时出发,设点Q 的运动时间是t (单位:s )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单位:cm ),则能表示s 与t 的函数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点P 运动的快,点Q 运动的慢,可以算出动点P 和Q 相遇时用的时间和点Q 到达终点时的时间,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设点Q 的运动时间是t (单位:s )时,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为s (单位:cm ), 6=2t+t ,解得:t=2,即t=2时,P 、Q 相遇,即S=0,.P 到达B 点的时间为:6÷2=3s ,此时,点Q 距离B 点为:3,即S=3P 点全程用时为12÷2=6s ,Q 点全程用时为6÷1=6s ,即P 、Q 同时到达A 点由上可得,刚开始P 和Q 两点间的距离在越来越小直到相遇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0,此时用的时间为2s ;相遇后,在第3s 时点P 到达B 点,从相遇到点P 到达B 点它们的距离在变大,1s 后P 点从B 点返回,点P 继续运动,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同时达到A 点.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个时间段内它们对应的函数图象.4.如图所示,菱形ABCD 中,直线l ⊥边AB ,并从点A 出发向右平移,设直线l 在菱形ABCD 内部截得的线段EF 的长为y ,平移距离x =AF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 )A .3B 3C .3D .3【答案】C【解析】【分析】 将图1和图2结合起来分析,分别得出直线l 过点D ,B 和C 时对应的x 值和y 值,从而得出菱形的边长和高,从而得其面积.【详解】解:由图2可知,当直线l 过点D 时,x =AF =a ,菱形ABCD 的高等于线段EF 的长,此时y =EF 3;直线l 向右平移直到点F 过点B 时,y 3;当直线l 过点C 时,x =a +2,y =0∴菱形的边长为a +2﹣a =2∴当点E 与点D 重合时,由勾股定理得a 2+23)=4∴a =1 3∴菱形的面积为3故选:C .【点睛】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将图形的运动与函数图象结合起来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5.如图,在Rt ABC ∆中,点D 为AC 边中点,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着D A B →→的路径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B 点,在此过程中线段CP 的长度y 随着运动时间x 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则BC 的长为( )A .1323B .43C .45511D .145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即可求出CD 的长,从而求出AD 和AC ,然后根据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和垂线段最短即可求出CP ⊥AB 时AP 的长,然后证出△APC ∽△ACB ,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AB ,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 .【详解】解:∵动点P 从点D 出发,线段CP 的长度为y ,运动时间为x 的,根据图象可知,当x =0时,y=2∴CD=2 ∵点D 为AC 边中点, ∴AD=CD=2,CA=2CD=4由图象可知,当运动时间x=()211s +时,y 最小,即CP 最小根据垂线段最短∴此时CP ⊥AB ,如下图所示,此时点P 运动的路程DA +AP=()()1211211⨯+=+所以此时AP=(21111AD -=∵∠A=∠A ,∠APC=∠ACB=90°∴△APC ∽△ACB∴AP AC AC AB = 114AB= 解得:AB=1111在Rt △ABC 中,22455AB A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函数图象解决问题,掌握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6.函数2x 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2B .x≥2C .x≤2D .x >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意义,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根据分式的意义得2-x≠0,解得x≠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几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7.小明和小华是同班同学,也是邻居,某日早晨,小明7:40先出发去学校,走了一段后,在途中停下吃了早餐,后来发现上学时间快到了,就跑步到学校;小华离家后直接乘公共汽车到了学校.如图是他们从家到学校已走的路程s (米)和所用时间t (分钟)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小明家和学校距离1200米;②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的速度是240米/分;③小华乘坐公共汽车后7:50与小明相遇;④小华的出发时间不变,当小华由乘公共汽车变为跑步,且跑步的速度是100米/分时,他们可以同时到达学校.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正确,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由图象可得,小明家和学校距离为1200米,故①正确,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的速度是1200÷(13﹣8)=240米/分,故②正确,480÷240=2(分),8+2=10(分),则小华乘坐公共汽车后7:50与小明相遇,故③正确,小华的出发时间不变,当小华由乘公共汽车变为跑步,且跑步的速度是100米/分时,小华从家到学校的所用时间为:1200÷100=12(分),则小华到校时间为8:00,小明到校时间为8:00,故④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8.如图,在Rt△PMN中,∠P=90°,PM=PN,MN=6cm,矩形ABCD中AB=2cm,BC=10cm,点C和点M重合,点B、C(M)、N在同一直线上,令Rt△PMN不动,矩形ABCD沿MN所在直线以每秒1cm的速度向右移动,至点C与点N重合为止,设移动x秒后,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则y与x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在Rt△PMN中解题,要充分运用好垂直关系和45度角,因为此题也是点的移动问题,可知矩形ABCD以每秒1cm的速度由开始向右移动到停止,和Rt△PMN重叠部分的形状可分为下列三种情况,(1)0≤x≤2;(2)2<x≤4;(3)4<x≤6;根据重叠图形确定面积的求法,作出判断即可.详解:∵∠P=90°,PM=PN,∴∠PMN=∠PNM=45°,由题意得:CM=x,分三种情况:①当0≤x≤2时,如图1,边CD与PM交于点E,∵∠PMN=45°,∴△M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是△EMC,∴y=S△EMC=12CM•CE=212x;故选项B和D不正确;②如图2,当D在边PN上时,过P作PF⊥MN于F,交AD于G,∵∠N=45°,CD=2,∴CN=CD=2,∴CM=6﹣2=4,即此时x=4,当2<x≤4时,如图3,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是四边形EMCD,过E作EF⊥MN于F,∴EF=MF=2,∴ED=CF=x﹣2,∴y=S梯形EMCD=12CD•(DE+CM)=12(2)2x x⨯⨯-+=2x﹣2;③当4<x≤6时,如图4,矩形ABCD与△PMN重叠部分是五边形EMCGF,过E作EH⊥MN于H,∴EH=MH=2,DE=CH=x ﹣2,∵MN=6,CM=x ,∴CG=CN=6﹣x ,∴DF=DG=2﹣(6﹣x )=x ﹣4,∴y=S 梯形EMCD ﹣S △FDG =1()2CD DE CM +﹣212DG =12×2×(x ﹣2+x )﹣21(4)2x -=﹣212x +10x ﹣18, 故选项A 正确;故选:A .点睛:此题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有难度,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的应用、动点运动问题的路程表示,注意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BC 6=,当直角三角板MPN 的直角顶点P 在BC 边上移动时,直角边MP 始终经过点A ,设直角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PN 与CD 相交于点Q.BP x =,CQ 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设BP =x ,CQ =y ,则AP 2=42+x 2,PQ 2=(6-x )2+y 2,AQ 2=(4-y )2+62; ∵△APQ 为直角三角形,∴AP 2+PQ 2=AQ 2,即42+x 2+(6-x )2+y 2=(4-y )2+62,化简得:y =−14x 2+32x 整理得:y=−14(x −3)2+94根据函数关系式可看出D中的函数图象与之对应.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动点变化时,两线段对应的变化关系,重点是找出等量关系,即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10.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现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厘米)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千克)之间有如下关系:物体质量x/千克0 1 2 3 4 5 …弹簧长度y/厘米10 10.5 11 11.5 12 1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与y都是变量,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厘米C.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3.5厘米D.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表数据可得,弹簧的长度随所挂重物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的长度增加0.5cm,然后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解: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正确,不符合题意;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10cm,错误,符合题意;C、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0+0.5×7=13.5,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的确认,常量与变量的确定,读懂图表数据,并从表格数据得出正确结论是解题的关键,是基础题,难度不大.11.如图,在△ABC中,AC=BC,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B→A匀速运动.则CP的长度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描述大致是()A.B.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过点C 作CD ⊥AB 于点D .∵在△ABC 中,AC=BC ,∴AD=BD .①点P 在边AC 上时,s 随t 的增大而减小.故A 、B 错误;②当点P 在边BC 上时,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③当点P 在线段BD 上时,s 随t 的增大而减小,点P 与点D 重合时,s 最小,但是不等于零.故C 错误;④当点P 在线段AD 上时,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故D 正确.故答案选D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12.如图,在矩形ABCD 中,2AB =,3BC =,动点P 沿折线BCD 从点B 开始运动到点D .设运动的路程为x ,ADP ∆的面积为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当03x ≤≤时,3y =,当35x <<时,()131535222y x x =⨯⨯-=-+,由此即可判断.【详解】由题意当03x ≤≤时,3y =,当35x <<时,()131535222y x x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是扇形思考问题.13.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出发,各自都以自己的速度匀速向B 地行驶,甲车先到B 地,停车1小时后按原速匀速返回,直到两车相遇.已知,乙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如图是两车之间的距离y (千米)与乙车行驶的时间x (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50千米B .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6.6小时C .甲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D .点M 的坐标是(6,90)【答案】C【解析】【分析】A.仔细观察图象可知:两车行驶5小时后,两车相距150千米,据此可得两车的速度差,进而得出甲车的速度,从而得出A、B两地之间的距离;B.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答即可;C.由A的解答过程可得结论;D.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得出点M的纵坐标..【详解】∵根据题意,观察图象可知5小时后两车相距150千米,故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走30千米,∴甲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90×5=450千米.故选项A不合题意;设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x小时,根据题意得:60x+90(x﹣6)=450,解得x=6.6,∴乙车从出发到与甲车返回时相遇所用的时间是6.6小时.故选项B不合题意;∵甲车的速度为90千米/时.故选项C符合题意;点M的纵坐标为:90×5﹣60×6=90,故选项D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函数图象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理解x,y的实际意义,根据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求出甲,乙车的速度和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两块完全重合的正方形纸片,如果上面的一块绕正方形的中心O逆时针0°~90°的旋转,那么旋转时露出的△ABC的面积(S)随着旋转角度(n)的变化而变化,下面表示S与n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注意分析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而不一定要通过求解析式来解决.【详解】旋转时露出的△ABC的面积(S)随着旋转角度(n)的变化由小到大再变小.故选B.【点睛】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问题,关键要仔细观察.15.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靠在一起,其中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大正方形保持不动,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去掉小正方形重叠部分后的面积为s,那么s与t的大致图象应为( )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的速度为v,分三个阶段;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全穿入大正方形,S=2×2-vt×1=4-vt,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S=2×2-1×1=3,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S=Vt×1,分析选项可得,D符合,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此类问题,注意将过程分成几个阶段,依次分析各个阶段得变化情况,进而综合可得整体得变化情况.16.一辆货车早晨7∶00出发,从甲地驶往乙地送货.如图是货车行驶路程y(km)与行驶时间x(h)的完整的函数图像(其中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研究图像得到了以下结论:①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100km;②前半个小时,货车的平均速度是40km/h;③8∶00时,货车已行驶的路程是60km;④最后40 km货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100km/h;⑤货车到达乙地的时间是8∶24,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⑤C .①③④D .①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折线图,把货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分为三段,再根据图象的时间和路程进行计算判断.【详解】①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100 km ,①正确;②前半个小时,货车的平均速度是:400.580?km/h ÷=,②错误;③8∶00时,货车已行驶了一个小时,路程是60 km ,③正确;④最后40 km 货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就是求BC 段的速度,时间为1.3-1=0.3小时,路程为90-60=30km ,平均速度是300.3100?km /h ÷=,④正确;⑤货车走完BD 段所用时间为:401000.4÷=小时,即0.46024⨯=分钟∴货车走完全程所花时间为:1小时24分钟,∴货车到达乙地的时间是8∶24,⑤正确;综上:①③④⑤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能够正确理解函数图象的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并能通过图象得到自变量和函数值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1,点F 从菱形ABCD 的项点A 出发,沿A -D -B 以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 .图2是点F 运动时,△FBC 的面积y (m 2)随时间x (s)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 的值为( )A .5B .2C .52D .25【答案】C【解析】【分析】 过点D 作DE BC ⊥于点E 由图象可知,点F 由点A 到点D 用时为as ,FBC ∆的面积为2acm .求出DE=2,再由图像得5BD =,进而求出BE=1,再在DEC Rt △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过点D 作DE BC ⊥于点E由图象可知,点F 由点A 到点D 用时为as ,FBC ∆的面积为2acm .AD BC a ∴==∴12DE AD a =g 2DE ∴=由图像得,当点F 从D 到B 时,用5s5BD ∴=Rt DBE V 中,2222(5)21BE BD DE =-=-=∵四边形ABCD 是菱形,1EC a ∴=-,DC a =DEC Rt △中,2222(1)a a =+-解得52a =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菱形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要注意函数图象变化与动点位置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关键根据图像关键点确定菱形的相关数据.18.下列图象中,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函数就是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当给x 一个值时,y 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就说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注意“y 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对图象的影响.【详解】解: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每给定自变量x 一个值都有唯一的函数值y 相对应, 所以A. B. D 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概念,牢牢掌握函数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如图,数轴上表示的是某个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则这个函数解析式为( )A .y=x+2B .y=x 2+2C .2x +D .y=12x +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2y x =+,x 为任意实数,故错误;B .22y x =+,x 为任意实数,故错误;C .2y x =+20x +≥,即2x ≥-,故正确;D .12y x =+,20x +≠,即2x ≠-,故错误; 故选C . 考点:1.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20.已知:在ABC ∆中, 10,BC BC =边上的高5h =,点E 在边AB 上,过点E 作//EF BC交AC边于点F.点D为BC上一点,连接DE DF、.设点E到BC的距离为x,则DEF∆的面积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答案】D【解析】【分析】判断出△AEF和△ABC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EF,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表示出S与x的关系式,然后得到大致图象选择即可.【详解】解:∵EF∥BC,∴△AEF∽△ABC,∴55EF x BC-=,∴EF=55x-•10=10-2x,∴S=12(10-2x)•x=-x2+5x=-(x-52)2+254,∴S与x的关系式为S=-(x-52)2+254(0<x<5),纵观各选项,只有D选项图象符合.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动点问题函数图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附答案

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附答案
3.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和v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则m与v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 )
m
1
2
3
4
v
0.01
2.9
8.03
15.1
A.v=2m﹣2B.v=m ﹣1C.v=3m﹣3D.v=m+1
【答案】B
【解析】
一般情况下是把最大的一对数据代入函数关系式后通过比较得出最接近的关系式.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动点的运动过程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可知:
, ,
当 时,
此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当 时,
此时函数图象是过一、三象限的一次函数;
当 时,

此时函数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所以符号题意的图象大致为 .
故选: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动点运动过程表示出函数解析式.
【答案】C
【解析】
分三段讨论:
①两车从开始到相遇,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减小;
②相遇后向相反方向行驶至特快到达甲地,这段时间两车距迅速增加;
③特快到达甲地至快车到达乙地,这段时间两车距缓慢增大;
结合图象可得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2.如图,在边长为3的菱形ABCD中,点P从A点出发,沿A→B→C→D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点Q同时从A点出发,沿A→D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则 的面积S关于时间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详解】
根据图形得,从家到学校:上坡距离为1km,用时5min,下坡距离为2km,用时为4min
故上坡速度 (km/min),下坡速度 (km/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基础知识难题汇编一、选择题1.如图,AB为半圆的直径,点P为AB上一动点.动点P从点A 出发,沿AB匀速运动到点B,运动时间为t.分别以AP与PB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解:设P点运动速度为v(常量),AB=a(常量),则AP=vt,PB=a-vt;则阴影面积22222 111S)()()22222244a vt a vt v avt tπππππ-=--=+(由函数关系式可以看出,D的函数图象符合题意.故选D.2.如图,一只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A1⇒A2⇒A3⇒A4⇒A5爬行,那么蚂蚁爬行的高度h 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从A:到A2蚂蚁是匀速前进,随着时间的增多,爬行的高度也将由0匀速上升,从A2到A:随着时间的增多,高度将不再变化,由此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因为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A1→A2→A3→A4→A5爬行,从A1→A2的过程中,高度随时间匀速上升,从A2→A3的过程,高度不变,从A3一A4的过程,高度随时间匀速上升,从A4.→A5的过程中,高度不变,所以蚂蚁爬行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B.故选:B.【点睛】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的读图能力.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排除法求解.3.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和v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则m与v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A.v=2m﹣2 B.v=m2﹣1 C.v=3m﹣3 D.v=m+1【答案】B【解析】一般情况下是把最大的一对数据代入函数关系式后通过比较得出最接近的关系式.解:当m=4时,A、v=2m﹣2=6;B、v=m2﹣1=15;C、v=3m﹣3=9;D、v=m+1=5.故选B.4.小明和小华是同班同学,也是邻居,某日早晨,小明7:40先出发去学校,走了一段后,在途中停下吃了早餐,后来发现上学时间快到了,就跑步到学校;小华离家后直接乘公共汽车到了学校.如图是他们从家到学校已走的路程s(米)和所用时间t(分钟)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小明家和学校距离1200米;②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的速度是240米/分;③小华乘坐公共汽车后7:50与小明相遇;④小华的出发时间不变,当小华由乘公共汽车变为跑步,且跑步的速度是100米/分时,他们可以同时到达学校.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正确,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由图象可得,小明家和学校距离为1200米,故①正确,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的速度是1200÷(13﹣8)=240米/分,故②正确,480÷240=2(分),8+2=10(分),则小华乘坐公共汽车后7:50与小明相遇,故③正确,小华的出发时间不变,当小华由乘公共汽车变为跑步,且跑步的速度是100米/分时,小华从家到学校的所用时间为:1200÷100=12(分),则小华到校时间为8:00,小明到校时间为8:00,故④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5.如图,已知矩形OABC,A(4,0),C(0,4),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C﹣O 的路线匀速运动,设动点P的运动路程为t,△OAP的面积为S,则下列能大致反映S与t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A.B.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三段求解:①当P 在AB 上运动时;②当P 在BC 上时;③当P 在CO 上时;分别求出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即可选出答案. 【详解】解:∵A (4,0)、C (0,4), ∴OA =AB =BC =OC =4,①当P 由点A 向点B 运动,即04t ≤≤,114222S OA AP t t ==创=g ; ②当P 由点A 向点B 运动,即48t <≤,1144822S OA AB ==创=g ; ③当P 由点A 向点B 运动,即812t <≤,()1141222422S OA CP t t ==创-=-+g ; 结合图象可知,符合题意的是A . 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求出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6.函数1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1 B .x >0C .x≥1D .x >1【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意得,x-1≥0且x-1≠0, 解得x >1.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7.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现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厘米)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千克)之间有如下关系:物体质量x/千克0 1 2 3 4 5 …弹簧长度y/厘米10 10.5 11 11.5 12 1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与y都是变量,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厘米C.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3.5厘米D.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表数据可得,弹簧的长度随所挂重物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的长度增加0.5cm,然后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解:A、x与y都是变量,且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正确,不符合题意;B、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10cm,错误,符合题意;C、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为7千克时,弹簧长度为10+0.5×7=13.5,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弹性范围内,所挂物体质量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增加0.5厘米,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的确认,常量与变量的确定,读懂图表数据,并从表格数据得出正确结论是解题的关键,是基础题,难度不大.8.小亮同学骑车上学,路上要经过平路、下坡、上坡和平路(如图),若小亮上坡、平路、下坡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1<v2<v3,则小亮同学骑车上学时,离家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图象可能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对每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图象得正误. 【详解】解:A 、从图象上看小亮的路程走平路不变是不正确的,故不是. B 、从图象上看小亮走的路程随时间有一段更少了,不正确,故不是.C 、小亮走的路程应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两次平路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此图象符合,故正确.D 、因为平路和上坡路及下坡路的速度不一样,所以不应是一条直线,不正确,故不是. 故选C .9.在同一条道路上,甲车从A 地到B 地,乙车从B 地到A 地,乙先出发,图中的折线段表示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y (千米)与行驶时间x (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B .甲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C .甲出发0.5小时后两车相遇D .甲到B 地比乙到A 地早112小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 .由图象横坐标可得,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正确,不合题意; B .∵乙先出发,0.5小时,两车相距(100﹣70)km ,∴乙车的速度为:60km/h ,故乙行驶全程所用时间为:=(小时),由最后时间为1.75小时,可得乙先到到达A地,故甲车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为:1.75﹣0.5=1.25(小时),故甲车的速度为:100÷1.25 =80(km/h ),故B 选项正确,不合题意;C .由以上所求可得,甲出发0.5小时后行驶距离为:40km ,乙车行驶的距离为:60km ,40+60=100,故两车相遇,故C 选项正确,不合题意;D .由以上所求可得,乙到A 地比甲到B 地早:1.75﹣=(小时),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函数的图象.10.如图,在矩形ABCD 中,2AB =,3BC =,动点P 沿折线BCD 从点B 开始运动到点D .设运动的路程为x ,ADP ∆的面积为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当03x ≤≤时,3y =,当35x <<时,()131535222y x x =⨯⨯-=-+,由此即可判断. 【详解】由题意当03x ≤≤时,3y =, 当35x <<时,()131535222y x x =⨯⨯-=-+,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是扇形思考问题.11.某种签字笔的单价为2元,购买这种签字笔x 支的总价为y 元,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A .y =-12x B .y =12x C .y =-2x D .y =2x【答案】D【解析】依题意有:y=2x,故选D.12.如图:图中的两条射线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①射线A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③甲让乙先跑了12米;④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和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详解】根据函数图象的意义,①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故射线O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错误;②甲的速度为:64÷8=8米/秒,乙的速度为:52÷8=6.5米/秒,故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正确;③甲让乙先跑了12米,正确;④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正确;故选B.【点睛】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随着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或减小的快慢.13.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除去小正方形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那么S与t的大致图象应为()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速度为v,由于v分为三个阶段,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成穿入大正方形,=⨯-⨯=-≤.2214(1)S vt vt vt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S=⨯-⨯=,22113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S vt vt vt22(11)3(1)∴符合变化趋势的是A和C,但C中面积减小太多不符合实际情况,∴只有A中的符合实际情况.故选A.m s,14.甲乙两同学同时从400m环形跑道上的同一点出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为6/ m s,设经过xs后,跑道上两人的距离(较短部分)为ym,则y与乙的速度为4/x0300≤≤之间的关系可用图像表示为()xA.B.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同向而行,二人的速度差为642/m s -=,二人间的最长距离为200,最短距离为0,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二人速度差为642/m s -=, 100秒时,二人相距2×100=200米,200秒时,二人相距2×200=400米,较短部分的长度为0, 300秒时,二人相距2×300=600米,即甲超过乙600-400=200米.∴()201004002(100200)2400(200300)x x y x x x x ⎧≤≤⎪=-<≤⎨⎪-<≤⎩,函数图象均为线段,只有C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函数的图象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正确理解函数图象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就能够通过图象得到函数问题的相应解决.15.2019年,中国少年岑小林在第六届上海国际交互绳大赛上,破“30秒内单脚单摇轮换跳次数最多”吉尼斯世界纪录!实践证明1分钟跳绳的最佳状态是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则跳绳频率(次/秒)与时间(秒)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哪幅图来近似地刻画( )A .B .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前20秒频率匀速增加,最后10秒冲刺,中间频率保持不变判断图象即可.【详解】:秒频率保持不变,排除选项A和D,再根据最后10秒冲解:根据题意可知,中间2050刺,频率是增加的,排除选项B,因此,选项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理解题意是解此题的关键.16.某班同学在研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实验记录得到相应的数据如下表:砝码的质量x/g050100150200250300400500指针位置y/cm2345677.57.57.5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B.C.D.【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0,2)和(100,4)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对比图象中的折点即可选出答案.【详解】解:由题干内容可得,一次函数过点(0,2)和(100,4).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 x+b,代入点(0,2)和点(100,4)可解得,k=0.02,b=2.则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0.02x+2.显然当y=7.5时,x=275,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17.下列图象中不是表示函数图象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据此即可确定函数的个数.【详解】解:A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A是函数;B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B是函数;C选项:不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C不是函数;D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D是函数,故选:C.【点睛】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18.如图,点P是等边△ABC的边上的一个做匀速运动的动点,其由点A开始沿AB边运动到B再沿BC边运动到C为止,设运动时间为t,△ACP的面积为S,则S与t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设等边三角形的高为h,点P的运动速度为v,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点P在AB上运动时△ACP的面积为S,也可得出点P在BC上运动时的表达式,继而结合选项可得出答案.【详解】设等边三角形的高为h,点P的运动速度为v,①点P在AB上运动时,△ACP的面积为S=12hvt,是关于t的一次函数关系式;②当点P在BC上运动时,△ACP的面积为S=12h(AB+BC-vt)=-12hvt+12h(AB+BC),是关于t的一次函数关系式;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根据题意求出两个阶段S与t的关系式,难度一般.19.如图是某蓄水池的横断面示意图,分为深水池和浅水池,如果向这个蓄水池以固定的流量注水,下面能大致表示水的最大深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首先看图可知,蓄水池的下部分比上部分的体积小,故h与t的关系变为先快后慢.【详解】根据题意和图形的形状,可知水的最大深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分为两段,先快后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