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中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中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中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中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

摘要

随着信息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艺术与技术相互融合为核心的数字化产业迅速形成规模,同时数字技术促进文字主流媒体的内容向图像、影像以及互动的方向发展和转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人类社会的数字信息媒体的主要变现方式不再是传统的模式,转变为跨媒体的囊括各类艺术表现形式和语境想象空间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所取代,而且这种艺术设计还在不断地加深对不同区域艺术文化精神的传承、表达以及呈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文化界限日趋模糊,艺术设计同质化、类型化现象逐渐明显。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社会环境下,中国元素在各类数字媒体之中的渗透,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如何与现代化的数字媒体技术巧妙结合,并且以莫高窟的唐代藻井图案元素与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的实例来分析传统元素与现代数字艺术结合的创新之举。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中国元素;应用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digital industry, which is the core of the integration of art and technology, has formed the scale. At the same time, digital technolog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er of the content of the mainstream media to the image, video and interactive. The main ways of human social digital information media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re gradually becoming the cross media and replaced by the unique art form and the digital media art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cultural boundari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blurred, and the phenomenon of homogenization of art design is gradually obviou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China elements in the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 of digital media art, from the digital media art and moder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point of view,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case of the Mogao Grottoes frescoes of the Tang Dynasty caisson pattern elements,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elements of digital media era.

Key words: digital media art; Chinese elements; Application Research

1.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背景

全球化时代到来,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数字信息化以及知识大爆炸时代。数字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发展速度更加一日千里,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以现今的事实来看,时下社会上的信息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以指数速度发展的状态,数字媒体技术主要依托于数字技术,而且快速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中间出现一种现象,数字媒体结合数字艺术,从而出现了非常庞大的一个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产业化的体系,而且随着数字技术与艺术创意市场的个性化发展越来越明显,数字媒体行业发展呈现高速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依托于数字技术,以文字作为中心的媒体内容开始向图像、影像以及互动的方向转移,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现今社会,独具表现意义和功能的跨媒体数字媒体已经成为主流,也是全球化时代的数字信息新的表现形式。

2.多元化思维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在任何的技术以及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都会伴随着希望以及担忧,科技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为人来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无论是物质层面的还是精神层面的,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作为艺术文化信息承载工具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师,他们所承载的是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主流文化的精神所在,这些精髓一直被其他民族与国家效仿,这实际上会造成一种本土化的文化精髓的缺失。这种文化现象被国外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预言称作“电子媒介以其势不可挡的符号暴力摧毁了一切传统的便捷,文化开始不断地趋向于同质化以及类型化。”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是具有多元化的本质特征的,这种特质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整个发展过程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体现多元艺术文化精神,不但可以彰显各民族艺术文化精神的魅力,而且可以在市场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形成民族身份定位和民族荣誉竟争策略。对中国本土的数字媒体技术与中国元素的高度结合和使用,加强对传统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更好地展现民族文化在数字媒体技术之中的体现。

3.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结合

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普及,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生活场景之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多,传统的元素在人们的事业之中不断地消退。正如尼古

拉·尼葛洛庞帝在其《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写到,我们正从原子时代进人比特时代。过去使用的物品外形正在慢慢消减,所有的设计趋向于数字的结合,非物质的文化现象开始出现,这就加强了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结合。在非物质社会中,技术不仅给艺术创作提供很好的支撑,而且还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二者紧密结合,能创造出传统表现方式无法达到的全新表现形式。

当前阶段,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艺术文化相结合,不过这种创作思路和手法还不是非常成熟,因为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不仅仅只需要美学文化修养的内涵,更加需要在快速更新的时代之中,快速掌握相应的数字媒体艺术,也就是说数字媒体技术和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才能将艺术创作发挥到极致。

4.中国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媒介工具开始发生变化,现代的人们对各类视听审美感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位未来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从古至今,由图书插画到走马灯再到西洋景以至发展到今天的电影、电视及网络互动,无不证明人们一直在追求动态视听感受。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形式动态化的进步与发展扩大了现代人的信息接纳范围,媒体的传达方式也从传统平面的静止形态发展到数字化动态设计艺术的表现,出现了第四媒体(互联网)和第五媒体(移动网络无线增值服务),甚至第六媒体(全息媒体)和第七媒体(生物媒体)。在数字媒体设计之中,所谓的视觉设计不局限与平面中的静态设计,更多的是从平面之中展现出来的动态信息。曾经深受我国历史文化影响的韩国、日本都在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与艺术体现自己的民族特色。反观中国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行业普遍忽略了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元素融进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盲目模仿西方设计元素的表现形式,从而失去了应有的民族特色。加强对现代媒体技术与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元素的融合也是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数字技术的成熟提供了全息立体再现历史的可能.比传统意义的在线手段更具先进性,可以更感性、直观地传达历史的辉煌,这种数字化艺术表现丰富了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渠道,并成为寻找当代中国有特色造型艺术的多元化符号的可能。现代中国图形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归纳总结,并进行适合当下的再创造,逐渐推动现代中国风格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终极目的就是利用数字艺术的现代化表现、传播、弘扬中国造型气质。

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过程需要加强对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渗透,这样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精华的萃取,对中国元素的使用可以使得设计师给人们一个具备文化内涵的影响;不仅如此,这种结合使得静态的平面之中可以展现更多的文化信息和要表达的信息,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

5.中国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的实例分析-莫高窟唐代壁画藻井图案元素为例

以往有很多视觉空间为中国元素的应用开拓了领域,但今天的数字技术及媒介提供了数字动态化艺术的视觉语言空间。在这个无限的数字动态空间中,着手通过新兴媒体重新审视历史,使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在数字化动态空间中再次鲜活起来,全媒体以及读图时代的到来让当今希望学习历史,构通了解各民族文化的人们,对于解读历史、体验文化、探寻文明的未来有了更多样的选择方式。也使人们以另一种视角来了解、欣赏历史。只有很好的认识过去,才能更好的创造未来。研究、消化历史,并将历史以一种可视化的动态造型语言表达出来,在不断、借鉴、消化、吸纳的过程中寻求民族精神的放大,这也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传达信息价值的意义所在。中国元素除了在数字交互设计中的应用,还在许多数字动态传达设计中有所应用。数字虚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某种轻松阅读历史、欣赏本民族昨天辉煌的条件,使曾经的历史呈现在现代人的眼前成为可能。

5.1数字媒体艺术中藻井图案元素的提炼

5.1.1造型构成元素

在敦煌石窟的顶部有一块中央装饰,主要是敦煌的藻井图案,外形是方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井心、井外边装饰以及垂曼。事实上,敦煌藻井图案在最初的时候主要得元素是几何或者动物作为主要形象依托的,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以植物造型为主,其他形象辅助的形式。因此,我们发现唐代的敦煌藻井图案主要是植物花纹加动物花纹纹样的。在植物纹样之中选用的植物主要有:莲花、团花、宝相花、石榴、葡萄、藤蔓、牡丹、茶花、自由卷草纹等。植物纹样之中大多为莲花纹,主要因为在我国的佛教文化之中,莲花象征着洁净和“出淤泥而不染”,因此莲花成为佛教艺术文化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动物纹样之中,主要是灵鸟,这是一种“迎陵频伽”人面鸟、狮子、龙纹、鹦鹉、等。每一个藻井图案之中都

会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往往是藻井图案的主题,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敦煌的标志性意义--飞天。除了中心主题,还有一些边饰纹样,种类非常丰富,主要有方壁纹、联珠纹、波浪纹、团花与半团花边饰纹、波浪自由卷草边饰纹、波浪忍冬纹、鱼鳞纹、彩铃毓苏纹、花瓣纹、方胜纹、鱼鳞纹、垂角纹、龟背纹、回纹、杂花边饰纹、茶花边饰纹、蓓蕾纹、花朵珠串纹等。壁画装饰图案的高峰实际上是唐代,这一时期这种技术达到了成熟时期,已经有了传移模写”“妙悟自然”的意匠结果。对这些前人纹样造型的临摹,可以深入体会这些文化遗产之中的民族气质,逐渐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灵感之中,从在创作之中不断找到突破口,从使得自身的创作达到无限升华。将敦煌的藻井造型与现代数字媒体技术有效结合,所有的传统风格都会对现代的数字媒体技术有非常深刻的影响。不断地临摹优秀的元素,从而形成独特的自我特色,在创造造形之时成为可用的元素(如图1)。然后基于平面造型构成的排列、打散、重组,以形成新的图案造型成为设计作品的一部分。

图1 藻井图案元素雏形

5.1.2色彩元素

唐代是中国历史中重要王朝,属于兴盛时期,因此壁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华丽,表现出自由、奔放、亲和,十分浓艳,渗透着非常多的金银白色,可以说唐代的主要色彩特征是艳丽辉煌。而敦煌石窟藻井,是唐代壁画之中最完整的色彩装饰和搭配代表,所用到的色彩主要有深红、朱红、排红、紫、灰石绿、

土黄、灰青、褐,少量黑、白和金色。事实上,在唐朝以前的图案色彩主要采用的是将图案画在一些储存颜色的底子之上,底子的用色主要是以青、绿、黑、白、储冷色为主,到了唐代,用色的特点发生了变化,逐渐将储色使用在青绿的纹样之间,也就是说使用较为显眼的储色对暗色进行描绘和补充,再加上金色与黑色交相辉映,辅助白色线条勾勒,达到一种光泽闪烁、色调艳丽的效果,从而体现盛唐的繁盛华丽金碧辉煌。这种对比较为明显的特征主要使用补色的方式达到的效果,一般有色相对比、冷暖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等手法,而正是基于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才形成了人们看到唐代藻井图案色彩的鲜明度及华丽感。在颜色的体会中,所接触到的敦煌藻井图案,并不是当时所呈现的华丽鲜艳色彩,而是经过岁月的变迁形成的不同的另外一种色调,则是创作中色彩的调配,这其实非常的不好把握,因为不能想象出当时那种华丽的矿颜料在昏暗的洞窟中散发出绚烂的光辉,需要实地考察中,也亲自去观察那些经历岁月而变化的色彩,虽然早己不再鲜亮,但仍能从局部或浮雕牛骨胶上的镀金看出当时的华丽与辉煌。

5.1.3藻井构图

唐代的藻井图案主要是因为洞窟大小的限制,形状多为四方形。但是并非单调的四方形,这些四方形搭配的巧妙,使得其形成一种不会让人视觉疲劳的视觉效果。此时,临摹的开始就应该以中心作为基点,向四周散发式的临摹,这样也不会杂乱无章,有一定的构图规律,比如“米”字形(如图2),主要是从井心向外发散出去的状态,主要中心的基本图形或基本点定位准确,那么就是横向、纵向、斜向交叉,从而组建出基本框架,并对图案进行规划。除此之外,“回”字形(如图3)也比较普遍,这种构架主要出现在盛唐时期,较为适合井心比较小的藻井之中。

图2 藻井图案“米”字型

图3 藻井图案“回”字型

5.2藻井图案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具体应用

5.2.1静态设计中的运用

唐代莫高窟中的藻井图案中有部分元素可以很好地利用,对静态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有非常重要意义,可以加以重组,形成全新的作品。主要可以摘取敦煌藻井图案之中可以表现中国风格的元素,对其元素的气质以及隐形的设计进行刻画,从而实现对唐代艺术风格的传承和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利用现代电脑数字技术展现数字化时代有中国文化特征的GUI (Graphical Usex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图4)。主要需要通过电脑数字图形设计工具对其进行分析,以敦煌莫高窟藻井图案的元素造型作为基本组成部分,进行不断分拆、重组,最后形成全

新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数字化定义和设计,将唐代的藻井图案元素融

入到设计的图标之中,这就是混合式的设计(图5)。接着进入草图修改阶段,这个阶段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反复调整修改、微调,从而将GUI中的图标,不断地调整为渗透了中国敦煌藻井风格的图标,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让其具有可识别性质,从而实现GUI图形用户界面的开发和设计。在不断地开发设计修改尝试的过程之中,细细体会数字媒体艺术的表达方式,会发现在静态设计之中,其实就是以数字媒体工具作为依托,对传统元素的再创造,不断地调整和分析,对风格的统一和思路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4 敦煌风格的图标设计

图5 敦煌风格图标设计的雏形草图

5.2.2动态设计中的运用

通常所说的动态设计,主要指的是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所使用到的电脑动画艺术呈现效果,最直接的比如屏保动画。在这种设计之中前期需要对各类图形元素进行拆解分析,然后临摹传统的元素,借助原有的优秀元素在加工,形成独特的固定造型构架,例如:将唐代藻井图案中常用的莲花瓣和茶花瓣,不断地设计加工,改变其颜色,重组排列造型结构,产生出各种既具规律性又具偶然性的设计方案(如图6)。这种对藻井图案元素不断重组排列,最终可以形成独具现代特色的风格,呈现出一种具有中国神秘宗教色彩的图形效果。从而将其使用到动态的屏保动画之中,也就是从二维静态空间扩展到具备时间和空间感觉的四维设计中,将静止单调的图形进行动态构成的重组设计,以每个图形为一个单位元素,在空间中排列大小、前后、虚实,在时间中安排具体的构成画面,打破原有静态构成设计的单一,更加丰富了视觉及人类的感知功能,也能达到更加丰富的视觉设计效果。

图6 敦煌风格动态图形元素设计

5.2.3交互设计中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之中又一普遍的主要运用形式属于交互设计,这是基于前期的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的新高度的设计形式。这种设计形式主要是用于商业行为或者生活之中,设计的主旨是应用的便捷以及实现人机、人物交互的功能。前期需要对各类元素进行细致分析,后期使用电脑技术进行反复处理修改。修改调整并不是结束,修改调整之后,还需要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这才是最终将数

字媒体艺术与传统元素相结合的关键和重点所在。交互设计前期主要是对静态交互界面的设计为主,后期不断优化。如:平时使用较多的搜狗输入法,其皮肤的设计。在初期的设计先要对静态界面进行需求框架和主要功能结构界面的搭建,提取一些敦煌唐代艺术风格之中的经典元素,进行初期的设计和调整(如图7),然后不断地调整修改,最后借助数字化的软件进行程序编辑和开发,最终实现动态效果,并且安装到电脑之上,出现如下的效果展示。

图7 敦煌风格的初稿设计样图

结论

在科技快速发达的今天,新世纪人类社会对艺术的追求将会不断地提高,如何将传统的艺术和文化搭载在现今的科技技术之上,显得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敦煌澡巾图案容纳了许多本土的民族特色,可以很好地反应出古代的东方艺术的辉煌,将其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融合表达民族艺术文化精神,既可以传承中华文化,又可以丰富数字文化。

参考文献

[1]王绯.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中国元素的应用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

[2]贺楠. 图形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3]孙畅. 数字媒体艺术中用户界面的动画设计与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

[4]李艳. 传统水墨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5]王绯,黄向东. 让历史动起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中国元素[J]. 当代艺术,2012,01:56-58.

[6]王德群. 数字媒体艺术中“国画元素”运用初探[D].北京印刷学院,2009.

[7]张超. 新媒体条件下现代壁画设计的可行性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8]杨森. 数字媒体与泛动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9]石净波. 剪纸动画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10]马骅龙. 新媒体艺术的本土化探索[D].大连工业大学,2010.

[11]孟翔. 数字媒体时代下中国电视动画发展之路研究[D].江南大学,2013.

[12]牛晓川. 数字媒体界面中导航的创意设计与实现[D].北京印刷学院,2013.

[13]黄媛. 图案数字化交互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

[14]范晓. 数字时代中国连环画的创新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15]李旭. 基于动漫产业的汉唐文化元素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

[16]李昔. 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水墨新境[D].长春工业大学,2013.

[17]孙婧. 水墨艺术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3.

[18]王静. 数字媒体艺术在电视文艺节目中的影像审美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

[19]王新峰. 新媒体设计中的很中国[D].大连工业大学,2013.

[20]袁超. 中国数字媒体中的广告艺术研究[D].江南大学,2008.

论中国元素在世博会中国馆中的运用

论中国元素在世博会中国馆中的运用 摘要:有着近150年历史的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世博会中国馆一直是近代观众关注的重点,中国元素的运用则成了重中之重。如何将中国原素与世界性相融合,如何能简洁的体现中国原素,中国元素如何与世博主题相契合,都成为中国馆设计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世博会中国元素中国馆 中国出现于世博会的历史 1873年,中国清朝政府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组织并派代表出席了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当年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由英国人赫德担任,他于当年委派广州海关副税务司包腊代表中国参加维也纳世博会。到了1876年,中国第一次派出了中国人代表参展美国费城世博会。此后,中国陆续参加了多届世博会。通过世博会展现自我,走向世界,发现世界。在这次博览会上,中国馆占地仅“八千正方尺”,以浓郁的中国特色吸引了大批观众,“中国馆主体为一木质牌楼向北而建,上书“大清国”三字,对联一幅,曰“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顿。”横批为“物宝天华”。中国参展的商品共计有720箱,6801种,价值约白银20万两。中国的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景泰蓝等在各国展品中推为第一。”中国参展代表李圭写下的环游地球新录里对当时的情况有颇为详细的描述:“中国赴会之物,计七百二十箱,值银约二十万两。陈物之地小於日本,颇不敷用,此非会内与地不均,盖我国原定仅八千正方尺,初不意来物若是之多也。”时隔二十八年以后,在1904年的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人正式参加的世博会。当时清政府相当的重视参展,花巨资修建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中国村和中国展馆,并派出了由溥伦和黄开甲分任正副团长的政府正式代表团出席开幕典礼。中国政府参加本次世博会共花费170万龙元。在此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多次参加,并且,中国馆的设计也逐步的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但是,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有一个永远无法改变的存在,就是中国元素。 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 提起中国元素,会有人直接将其与传统文化画上等号,其实则不然,所谓中国元素,就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等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乃至现在建筑中都有运用,例如天人合一思想讲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室内则表现为室外环境室内化,大量绿色陈设布置在厅堂。这些绿色陈设经巧妙摆设,起到了调节气候、柔化空间、美化环境和创造已经的功效,具有朴素的生态意识。 当然,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沉淀千年的文化精髓,它在中国元素中占据的位置,是无论任何现代文明都无法取代的。而在现如今,世界所看到的中国元素已经远不止传统文化那么简单,“中国元素”应分为三部分,第一是中国固有元素:比如中国的领土(包括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中国的人种,中国的气候等等;第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第三是中国的现代文化元素:比如北京的奥运精神,中国的航天精神,中国的电影文化,中国著名企业的文化等等。 中国元素所能表达的不是单纯的一幅国画,又或者是一帧笔酣墨饱的书法,而是一种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而在世博会这样展示各个国家风采的舞台上,最能够用中国元素展现民族精神的,就是中国馆的设计。当观众们踏进世博会的大门时,中国馆能够马上刺激他们的眼球,告诉他们,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试卷A 打印3份

贺州学院课程考核试卷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开课单位:文化与传媒学院 试卷序号:A 卷 任课教师:周合强 考核年级、专业:2016数字媒体艺术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核方式: 开卷□√ 闭卷□ 实验操作□ 评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直接填入下列表格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对矢量图和像素图描述正确的是: (A) 矢量图(Vector Image )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像素 (B) 像素图(Raster Image )的基本组成单元是锚点(Anchor Point)和路径(Path ) (C) Adobe Illustrator CS 图形软件能够生成矢量图(Vector Image ) (D) Adobe photoshop CS 是专门处理矢量图(Vector Image )的软件 2.在数码影像中,图像分辨率的单位是: (A) dpi (B) ppi (C) lpi (D) pixel 3.在数码影像中,色彩深度是指在一个图像中什么的数量: (A) 颜色 (B) 饱和度 (C) 亮度 (D) 灰度 4.在数码影像中,图像必须是何种模式,才可以转换为位图模式: (A) RGB (B) 灰度 (C) 多通道 (D) 索引颜色 5.在数码影像中,位图图像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 .像素 B .色块 C .线条 D .像点 6.在数码影像中,当使用 JPEG 作为优化图像的格式时 A .JPEG 虽然不能支持动画,但比其它的优化文件格式(GIF 和 PNG )所产生的文 件一定小 B .当图像颜色数量限制在 256 色以下时,JPEG 文件总比 GIF 的大一些 C .图像质量百分比值越高,文件尺寸越大 D .图像质量百分比值越高,文件尺寸越小 7.在数码影像中,下面哪种色彩模式的色彩范围广? A .灰度模式 B .RGB 模式 C .CMYK 模式 D .Lab 模式 8.基于传统视频的模拟信号的特点是 (A) 幅度离散 (B) 离散信号 (C) 幅度连续 (D) 抗干扰能力强 9.关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是任何数字信号都是从模拟信号中转换而来的。 (B) 数字信号是数字形式的信号,是一种离散的信号。 (C) 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叫做 D /A 转换。 (D) 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叫做 A /D 转换。 10.在数码视频影像中,AVI 格式的特点是: (A) 由硬件视频回放 (B) 读取数据的效率低 (C) 文件不能再编辑 (D) 同步控制和实时播放 11.下列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所必须具备的特征是: (A)集成性 (B)实时性 (C)交互性 (D)网络化 12.下列有关虚拟现实的说法错误的是: (A)虚拟现实系统由虚拟世界、虚拟现实软件、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组成。 (B)虚拟现实系统按其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简易型、沉浸型、共享型。 (C)虚拟现实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浸入性、交互性、构想性。 (D)虚拟现实的增强技术是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叠加。 13.目前我国采用的电视制式为 (A) PAL 制,25 帧/秒 (B) NTSC 制,25 帧/秒 (C) PAL 制,20 帧/秒 (D) PAL 制,35 帧/秒 14.下列不属于视频数据的冗余类型的有: (A) 空间冗余 (B) 心理冗余 (C) 时间冗余 (D) 统计冗余 15. 十九世纪法国科学家达盖尔发明的“银板法”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其日期为: (A) 1886 年 (B) 1839 年 (C) 1826 年 (D) 1840 年 16. 计算机与艺术联姻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 学院: 年级: 专业: 班别: 学号: 姓名: 座位号: ------------------------------------线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综述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包括三个大的部分: ①毕业论文(打印稿,并装订成册)及英文翻译(正式文本2本:导师1本,档案1本,); ②作品(电子文档,并发布成互动多媒体光盘) ③作品展示版面(80×120cm KT板装裱喷绘效果版面) 其设计方向分为以下几类: 1.短片类(①动画作品;②录影作品;③视频广告作品) 2.互动媒体类(①多媒体作品;②互动游戏作品;③虚拟/仿真作品) 3.静帧产品类(①视觉传达作品;②图形界面作品) 二、毕业设计内容说明 (一)毕业论文要求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1)封面 2)扉页 3)毕业论文任务书 4)论文摘要,中文(400-800字) 5)论文摘要,英文 6)目录 7)图目录 8)表目录 9)正文 10)参考文献(≥20篇,必须有一篇以 上外文参考资料) 11)附录 12)毕业设计翻译 其中正文部分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方法 第二节. 论文内容介绍 第二章设计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设计背景分析 第二节. 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作品方案设计过程 第一节. 设计概念阐述 第二节. 设计过程阐述 第四章作品制作过程 第一节. 制作过程阐述 第二节. 产品测试(互动媒体类必须 有此节内容) 第五章结论 论文格式及打印要求:详见《毕业设计.论文样本》翻译格式及打印要求:详见《毕业设计.翻译样本》 (二)作品要求 无论哪一类,所有作品都必须制作成互动多媒体光盘。光盘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①最终作品展示 ②创作及制作过程展示 ③论文 (三)最终作品展示内容 1.动画 1)故事梗概 2)角色设定(所有正式出场角色的彩 色静帧效果图)≥1页 3)场景设定(所有场景的彩色静帧效 果图)≥3页 4)道具设定(所有重要道具的彩色静 帧效果图)≥1页 5)动画(视频文件)播放2.录影 1)内容概述 2)短片(视频文件)播放 3.视频广告 1)广告目的简述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期末范围整理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期末范围整理 第一章 1、媒体的定义 媒体又称媒介,指的是具备承载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或实体,是集文字、图形、静像、动像、声音、语言等多种形态媒介的综合体。 2、国际电信联盟定义的五种媒体

4、媒介发展的6个阶段 ①以口头语言为代表的声音传递阶段 ②以书面文字为代表的图文表达阶段 ③以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代表的图文记载阶段 ④以电报、电话、照相、传真、录音、广播等为代表的图文声分载阶段 ⑤以电视、摄像、录像、电脑为代表的声像多媒体共载阶段 ⑥以因特网、宽带、、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信息分享与共享阶段 5、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 数字媒体艺术属于广义的媒体艺术的一个分支,是基于计算机语言和数字媒介的一门新型艺术形式,是科学、艺术和媒体相互交叉领域和实践型应用学科。 6、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法的分类和比较 ①数字会话和插图系统 ②动画设计软件系统 ③数字视频处理软件系统 ④虚拟环境和交互界面设计系统

⑤网页和多媒体交互创作系统& iPhone和iPad的出现改变了人的哪些艺术行为对未来的艺术教育有哪些影响 以苹果iPhone和iPad为代表的新一代触控智能平板电脑和手机的出现,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娱乐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上,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书籍,欣赏艺术作品;生活上,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娱乐上,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这种娱乐活动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对未来教育的影响: 1、使视觉信息更加丰富。艺术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不是单靠理论知识的学习,运 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拓展学习者的思维空间,化枯燥的理论为生动的图文以及动态的影像,让学习者在愉悦的观察中感受艺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艺术设计创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各种应用软件,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手段,它缩短了设计制作 的时间,可以使设计者拥有更多的时间对其艺术作品进行权衡、修改。 3、使教育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图片、文字、动画、视频、音频等素材,极大满足了学 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创造了一种可参与的教学环境,加强了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提高了教学的针 对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略论动画造型中中国元素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略论动画造型中中国元素的运用 学生姓名夏晓悦 院系名称影视与传媒学院 专业名称动画专业 班级2011 级 2 班 学号2011320143 指导教师宁婷 完成时间年月日

略论动画造型中中国元素 动画专业 学生姓名夏晓悦指导教师宁婷 内容摘要:在这个视觉文化不断发展的时代,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 文化,它有门类众多,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部成功的动画也预示着其重要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从我国1926年第一部中国动画《大闹画室》的诞生,动画和中国民族文化已经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中国动画从发展的初期就是以“探民族风格之路”为宗旨,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而现今由于国外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美国文化和国外思想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中国新一代人的成长,因此将中国元素不断的融入到动画造型中是极其重要。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动画产业的问题,更是一种本土文化抵制外国文化思想侵略的保护。 本文结合多种动画角色造型中的中国元素,来研究中国元素在动画造型中的中和角色设计的核心内容。通过几个案例的研究,来解释如何将中国元素融入到动画造型中。 关键词:中国元素动画造型视觉元素 On Chinese elements in animation modeling Abstract: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visual culture era, animation as a unique form of art and culture, it has many categories, rich and varied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successful animation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important cultural and commercial value. From the birth of China in 1926, the first Chinese cartoon "row studio", the animation and 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has been closely combined together. Chinese anim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development is to "explore the road of national style" for the purpose,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own unique art system. And now because of the impact of foreign culture, more and more American culture and foreign ideas penetrated into people's lives,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a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people, so Chinese elements into the animatio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It has been more than just a problem in the animation industry, it is a

数字媒体艺术研究论文

浅析数字媒体艺术未来发展形式 摘要:数字媒体作为一个新生媒体艺术形式在近些年迅猛发展,其触手伸向众多领域,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媒介形式,以其交互性多方融合性以及开放的表现形式不断改变着我们的娱乐生活,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段与艺术形式的创新与革命,发展势头如此强烈的数字媒体艺术今后的道路将通往何方,本文将基于数字媒体的以上三种特征形式来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主要发展形式。 关键词:交互虚拟现实体感游戏媒体融合 数字新媒体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萌芽到今天,在不断有新的艺术形式产生的同事,其国际化竞争的趋势越来越激烈。各国政府都在不断的向数字媒体与动画领域投入资金、成立工作室与专项组,要使本国的技术人员受到高品质的教育和培养,更具有国际竞争力。而各国民间的学术组织机构也积极参与数字媒体新形式的研发与创新,而数字媒体领域的发展趋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会保持这样的强劲的势头。 与此同时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直接带动了游戏产业的壮大,在针对受众新的体感需要的前提下,产生了包括对新游戏的技术、创新的互动游戏体验、大量的便携式游戏创作以及对海量新内容的需求。而反过来,游戏产业的扩大也给数字媒体注入了活力。游戏产业将数字媒体新的形式与受众的新需求结合起来,从而也改变了受众与媒体的关系,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发展到了主动控制,然后又发展到了主动参与。过去媒体是单向的传播,受众处于被动关系;如今受众和媒体的关系已经从被动的接受,到消费者想控制媒体,到消费者主动卷入媒体。另外,互联网的发展也为数字艺术开辟一条更为广阔的媒体形式。 综上所述,交互性媒介融合就是当下数字媒体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创作者越来越重视各种媒介之间的综合运用以及与数字艺术的结合,进而产生完善了“数字媒体”这一新生事物。而基于体验与体感的互动性研究和丰富则是数字媒体发展形式的一个总体方向。

最新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二次作业答案

1、为什么说“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艺术和科学是硬币的两面,艺术是“感性思维”的主体;科学是“理性思维”的主体;两者相辅相成,所以说是“艺术和科学是硬币的两面”! 2、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电影艺术及电视艺术带来了哪些新思维? 其一:它“新鲜”,即新生事物,充满朝气和活力,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充满困难和挑战,为数字艺术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 其二: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是总结与创新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给传统以思想观念的改革,理论的创新,给传统艺术和电视艺术注入新的血液。 其三:创作手法上的创新,不仅仅依靠以前的工具来创作,而是多种多样。 3、以包豪斯学院为代表的工业设计历史开创了“技术和艺术”思想的先河,试说明工业设计思想和观念对数字媒体艺术和设计的启示有哪些? 1.设计的目地是人不是产品 2.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 4、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思维主要受哪些方面的影响? 即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包豪斯的工业设计思想、杜尚的达达主义艺术和反理性艺术、20世纪50~60 年代动力艺术和光效应艺术、20世纪70年代的录像装置艺术。 5、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征有哪些? (1)主要以计算机为主要创作工具或展示手段; (2)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和结果不确定性; (3)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 (4)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广泛的表现题材 6、计算机和艺术联姻的历程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阶段: (1)1956-1986年,数字媒体艺术的启蒙和探索时期; (2)1986-1996年,数字媒体艺术的普及和兴旺时期; (3)1996年-现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多媒体和深入发展时期。 7、根据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手段,可以归类为哪些基本设计方法? (1)算法式数字媒体艺术。(2)交互式数字媒体艺术。(3)人工智能的数字媒体艺术。8、电子出版物有哪些表现形式?有哪些特点? 电子出版物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电、光、磁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的出版物。具体形态有较磁盘(FD)、只读光盘(CD-ROM)、交互式光盘(CD-I)、照片光盘(photo-CD)、高密度只读光盘(DVD-ROM)、集成电路卡(IC)等。电子出版物有以下特点:(1)更新容易,它无需制版、印刷、装订、加工、出版周期短、速度快。(2)存储信息量大。(3)检索便捷,可提高阅读功效。(4)具备多媒体的表现方式,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期末范围整理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期末范围整理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期末范围整理 第一章 1、媒体的定义 媒体又称媒介,指的是具备承载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或实体,是集文字、图形、静像、动像、声音、语言等多种形态媒介的综合体。 2、国际电信联盟定义的五种媒体 媒体 类型 媒体示例媒体描述媒体特征 感觉媒体声音、语言、文 字、音乐、图像、 视频、动画、文 字 直接作用于人 的感官的媒体 信息的接受 对象 表示媒体JPEG、GB2312、 MOV、MPEG 计算机的媒体 信息编码 信息的编码 和表示 显示媒体音箱、显示器、 打印机 计算机信息的 输出显示 信息的输出 和呈现 存储媒体磁带、硬盘、移 动硬盘、U盘 存储信息的载 体信息的存储 和传输 传输媒体电缆、光缆、微 波、数据线 传送数据信息 的物理介质

3、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分类(五类传媒) 媒体类型媒体示例媒体特征 媒体 分类 第一传媒报纸、杂志、图 书、宣传单、海 报、手册 纸质媒体:依赖纸张、 油墨的媒介 传统 媒体 第二传媒广播、收音机、 电台、留声机 模拟音频信号,收音机 终端 第三传媒电视、高清电视 (HDTV) 基于模拟图像信号的 媒体,电视终端 第四传媒数字电视、DAB、 数字电影、数字 动画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延 伸、媒介生产流程的数 字化,依靠传统媒介终 端 新媒 体因特网、电子书、 电子杂志、光盘、 IPTV、网络视频、 宽带、网站、博 客 依赖电脑为终端、 基于数字化网络的 媒体、以交互性为 主要特征 交 互 媒 体 第五传媒手机、PAD、3G、 MP3、电子书阅读 器、iPad、iPhone 移动、便携式媒体, 基于无线宽带的数 字化网络的媒体

论迪斯尼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论迪斯尼动画中的中国元素 摘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各国荧屏上频繁出现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子。近年 来,动漫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而随着中国动漫元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走红,作为美国动漫产业巨头的迪斯尼,也把目光投到了中国。从几年选用中国民间盛传的花木兰的故事成功的制作了一部浓郁中国元素的动画《花木兰》到去年红遍中国,热达全球的《功夫熊猫》,迪斯尼的几次以中国文化被背景的动漫尝试,几乎都获得了成功。 关键词:迪斯尼,动画,中国元素 中国题材,中国故事被外国引用其实并不是迪斯尼的专利,如红极日本一时的《铁臂阿童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迪斯尼绝不会忽略历史永久,颇具深度的中国文化。于是几年前,他们第一次涉足了中国题材的动画片,把盛传于中国民间的木兰辞改编成一部兼具中西韵味的动画片《花木兰》,获得了全球3亿美元的票房佳绩。而迪士尼的《长发公主》则被称为一个外国童话中国元素多多的动画。去年,迪斯尼巧妙构思出一部由几个典型中国动物形象演绎的动漫《功夫熊猫》,更是一举夺下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动画提名。可以说,中国元素的成功运用,是这几部迪斯尼动画的点睛之笔。 1.从《花木兰》看中国元素 迪斯尼动画中最具中国风的影片之一便是《花木兰》,但完全由现代美国式精神理念构成影片核心,讲述主人公花木兰勇于突破传统意识框架束缚,追求个性释放,努力挑战自身,抗击社会及外来压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该片巧妙的将现实的内在立意,与富于神秘色彩的东方经典传说相结合,获得不同文化、不同年龄观众群体的普遍接受,在全球范围获得巨大成功。 1.1 整体风格 与迪斯尼常见动画风格不同,该片整体风格借鉴了中国画的一些技法,虚实结合,工笔水墨结合,意境悠远,颇富东方韵味。片中同时还将这种虚实画法与镜头散焦原理结合,从而避开了水墨动画不易和三维写实动画相融的矛盾,达到了写意与写实的协调平衡。 1.2剧情结构 依照悉德‐菲尔德的剧情结构法,从开始到木兰离家为第一幕建置部分,该部分包括:介绍主要人物:以木兰见媒婆体现角色性格和状态。提出戏剧性前提:征兵。戏剧性情景:社会对女人的要求与木兰自我观念的冲突。 1.3角色设计 按美式动画惯例为主角配备了多话、滑稽、多动的配角——龙,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代表元素。 片中正面角色的马,借鉴了中国汉唐时期的马匹艺术造型风格,写意神骏,是该片一亮点。 1.4总结 单眼皮、瓜子脸的一个女孩儿坐在溪边,看着自己的水中倒影。这是个处在青春期

数字媒体艺术论文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现代的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班级08级数字媒体艺术 学号017608200043 姓名艾余超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唐克石讲师 所属助学单位继续教育学院教学一部 2012年 2月9日

目录 摘要 1绪论 1.1 本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1.2 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题的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3 本题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2 数字媒体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发展方向 2.1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史 2.2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 2.3. 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发展方向 3 数字媒体的影响 3.1新媒体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 3.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 3.3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 4 数字媒体的发展性 4.1数字媒体的前景 4.2专业方向专业方向 4.3数字媒体艺术的就业方向 5结论

摘要 科学的发明和发现被大量运用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便捷与刺激。如今,一种跨媒体的,具有独特艺术形式和语言的新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在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下深深地影响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数字媒体艺术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同时也在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而人类艺术发展史就是一部媒体与科技的演变史。数字媒体艺术归根结底属于艺术,具有艺术价值,不同于完全功利性的商品。“观照数字技术的人本内核,数字媒体艺术的成熟首先有赖于人机共生,换句话就是人脑和电脑的生命性整合。”而且对于从事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的人,也有一定具体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化修养。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素养和扎实的编程能力,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以及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研发。“数字媒体艺术”那当然就是艺术类专业,与我们一般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所不同的,只是这个专业的定位在学科领域有一定的交叉和细化,是关于媒体领域的,表现方式为数字化的,也就是“换笔”了的艺术类专业。在国家2011年的学科目录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属于艺术学的“1305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这的确是一个新专业,她充分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化、融合和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事实上,当我们从工业社会迈进信息社会门槛的时候,艺术家与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猛然发现,艺术与科学竟然同处一个载体中,以至于达到密不可分的程度。这种密不可分的现象,几乎遍及艺术与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舞蹈、音乐、绘画、戏剧、影视……一切都离不开新技术,有了新技术,传统的艺术形式才更加绚丽多彩。艺术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来塑造形象,创造更新、更奇、更异的艺术效果;科学也同样需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证明和推销自己的新技术,依赖艺术无边的想象来创新。信息社会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艺术与科学也在这个广阔的新天地里,上演着更加引人入胜的一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运而生,她理所当然地走在了艺术与科学携手的最前沿。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任务 书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综述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包括三个大的部分: ①毕业论文(打印稿,并装订成册)及英文翻译(正式文本2本:导师 1本,档案1本,); ②作品(电子文档,并发布成互动多媒体光盘) ③作品展示版面(80×120cm KT板装裱喷绘效果版面) 其设计方向分为以下几类: 1.短片类(①动画作品;②录影作品;③视频广告作品) 2.互动媒体类(①多媒体作品;②互动游戏作品;③虚拟/仿真作品) 3.静帧产品类(①视觉传达作品;②图形界面作品) 二、毕业设计内容说明 (一)毕业论文要求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1)封面 2)扉页 3)毕业论文任务书 4)论文摘要,中文(400- 800字) 5)论文摘要,英文 6)目录 7)图目录8)表目录 9)正文 10)参考文献(≥20篇,必 须有一篇以上外文参考 资料) 11)附录 12)毕业设计翻译

其中正文部分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方法 第二节. 论文内容介绍 第二章设计背景及必 要性分析 第一节. 设计背景分析 第二节. 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作品方案设计 过程 第一节. 设计概念阐述 第二节. 设计过程阐述 第四章作品制作过程 第一节. 制作过程阐述 第二节. 产品测试(互动 媒体类必须有此节内 容) 第五章结论 论文格式及打印要求:详见《毕业设计.论文样本》 翻译格式及打印要求:详见《毕业设计.翻译样本》 (二)作品要求 无论哪一类,所有作品都必须制作成互动多媒体光盘。光盘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①最终作品展示 ②创作及制作过程展示 ③论文 (三)最终作品展示内容 1.动画 1)故事梗概2)角色设定(所有正式出 场角色的彩色静帧效果

(广告传媒)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数字媒体艺术内涵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成为时代的显著标志,引领人类进人“数字化”的新时代。由比特组成的数字技术,比以往任何一种媒体材料及相关语言更为自由,‘臼超越了农业时代的信鸽和骤站的传递方式,也超越了工业时代的电话和电报等通信信息的传播方式,甚至有学者提出“数字化生存”的口号。数字媒体的诞生波及并推动了艺术发展,使人类的审美活动,于艺术创作接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数字媒体形成了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所谓数字媒体艺术,艺术家不再以笔墨纸砚等传统材料为主要媒介,而是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处理设备,通过构建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的创作平台,对自己的创作意念进行描述与实现,最终完成基于数字技术的艺术作品,并通过各类与数字技术相关的传播媒介(以互联网和无线通信为主)将作品向欣赏者群体发布,供欣赏者以开放的方式进行欣赏。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态,不但成为当代前卫艺术的新宠,也是未来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按形态数字媒体可分为四大类,一是传统艺术作品的数字化产品,这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初级阶段;二是借助数字技术创作的艺术品,如数字图像等;三是网络多媒体艺术作品,如网络动画等;四是宽带交互式多媒体艺术作品,如网络视频游戏等。作为人类创意与科技相结合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 数字媒体艺术价值链 所谓数字媒体艺术价值链,从链接的方式看,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理解:第一是指围绕某一技术(如摄影摄像编辑技术)的最终需求所涉及的一系列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集合;第二是指围绕某一产品(如数字动画产品)从研究、设计、生产(制作)、供应(播出)、销售以及衍生代写论文产品的开发;第三是指围绕产业发展从技术、投资、生产、销售等所涉及到环境资源和服务的集合。总之,数字媒体艺术价值链是一系列对数字媒体产业和企业发展起“增值”作用的链接和活动的有机整合,各个环节进行的活动既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价值链理论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启示有以下三点:第一,数字媒体艺术要想形成完整的价值链系统,至少应包括创造价值链、供应价值链、流通传播价值链和接受与再创造价值链,这个价值系统是一个相关资源的组合。与传统价值链相比,数字媒体艺术的接受价值链不是单一的接受模式,而是在数字化背景下,观众也成为艺术的参与者,这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价值链更为多元。第二,数字媒体艺术各个链接点构成的链条结构是个统一体,是彼此互相联系的整体,而不是孤立的个体。各个链接点的组合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组合。第三,数字媒体艺术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组合不是无序的,而是围绕核心价值组成一个价值系统,它的核心是获得共赢,以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化”和集中专业化来获利,从而优化和提升自身的价值,并获得竞争优势。 中国数字媒体艺术价值链建构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3.认真思索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价值取向与产业价值的冲突 “价值链”理论川是迈克尔·波特针对传统产品的经济活动提出,以获得利润为目标。而数字媒体艺术归根结底属于艺术,具有艺术价值,不同于完全功利性的商品。“数字技术的核心就是人的本性:我们的梦想—人的价值。”“观照数字技术的人本内核,数字媒体艺术的成熟首先有赖于人机共生—人脑和电脑的生命性整合。”当前政府提出的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化”与其艺术价值是相互冲突的。对于尚未成型的数字媒体艺术而言,如果一刀切地将之纳人产业领域,它不仅背离了数字技术的精神内核,而且可能只是作为其他艺术进人产业领域的工具,而难以获得独立的精神品格和审美意义。那么,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到底要不要产业化?面对国外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巨大市场效应,尤其是被北美、日韩立足数字技术抢占文化版图的形势所迫,中国数字媒体艺术必须要迅速崛起。所以,中国现阶段还是要以产业化的方式来促进数字媒体艺术的大规模发展。但产业化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决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使中国的数字媒体艺术沦为“金钱的奴蟀”、“文化的沙漠”;不能忘记其艺术价值,让数字媒体艺术不仅为了利益的竞争而劳作,还要为了精神的自由表现而创造。现阶段提倡的“产业价值链”不仅包括产品的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因为数字媒体艺术本质上是“追求人性自由”的艺术产品。 浅谈数字媒体对动漫设计的影响 数字化时代促进了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数字媒体承续了行为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音乐以及电影艺术的特点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质。其本身的形态构成完全拓展与颠覆了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己经超越了传统艺术而发生了质变。在一定意义上,信息化社会里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媒体艺术,对当今动漫设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数字媒体概述 数字媒体是以数字方式存在和以数字方式传播的媒体。数字媒体当前的表现形式包括:数字报刊、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运用数字技术,以屏幕为表现载体的媒体。较之传统的大众媒体,数字媒体传播具有数字化和双向传播的特征。数字媒体不仅成为当下媒体的主流模式,而且为艺术的现代性做出了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多种图式混杂的艺术存在态势。 数字媒体可以分为五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也可以按照数字媒体的传播形式,将其分为网络型数字媒体和封装型数字媒体,网络型数字媒体一般是指Internet 互联网,封装型数字媒体包括软磁盘和光盘:CD 系列和DVD 系列。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综合考试题

艺术设计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xx级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综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可在附加纸上回答 1.新媒体 2.交互媒体 3.HTML 4.米歇尔?麦克卢汉 5.数字阅读 【单项或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5分共计50分) 1.下列那种格式可以产生透明背景的数码图像: (A) PNG (B) GIF (C) TGA (D) JPEG 2.下列哪种格式存储可以包含动画的图像: (A) TGA (B) GIF (C) JPEG (D) Photoshop ( PSD) 3.数码影像或数字图像是指任何使用二进制数字来记录、存储、应用的影像文件,其中: (A) 矢量和点阵图像都属于数码影像 (C) 摄影图像属于数码影像 (B) 矢量图形属于数码影像,而点阵图像不是 (D) 数码相机采集的摄影照片属于数码影像 4.目前网页设计的分类和特征包括: (A)以功能性为主要特征,基于技术编程的网页 (B)以页面视觉传达为主要特征,偏重艺术性的网页 (C)介于二者之间的图文并茂的商业网站 (D)所有的网页都是由表格(Table)组成的, 5.在数字媒体中,下面哪种色彩模式的色彩范围最广? (A)灰度模式(B)RGB模式(C)CMYK 模式(D)Lab 模式 6.“媒, 谋也。謀合二姓。从女某聲”。(《说文解字》),以下关于媒体的正确说法是: (A) 介绍或导致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B) 承载信息之载体,即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 (C)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媒体就是充当介绍人的角色 (D) 媒体又称新闻媒体或传媒,指现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机构或大众媒介 7.下面对矢量图和像素图描述正确的是:

论,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与运用

论,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与运用 现代设计,现代主义设计,通常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为“技术美”,或“机器艺术”。中国元素,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 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 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而对于已经步入现代化的中国社会而言,在 现代设计之中融入中国元素方能凸显中国特色,有特色的东西才能在国际市场 上站住脚。 “中国元素”应分为三部分,第一是中国固有元素:比如中国的领土,中国的人种,中国的气候等等;第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第三是中国的现代文化。包括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即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如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民俗事象、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建筑、 艺术、科技、法律、伦理等,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宋元明清,大到故宫长城, 小至窗棂门钉。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中国元素,但中国元素不全等于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中国现代文化。如图: 以及文字、篆刻和民族服饰等。

中国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是中国走向国际的必要手段,正如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将汉字字形引入的“中国印”,它将中国书法、印章、舞蹈、绘画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观念成功融合后,她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2008盖下了一个深深的中国印记。可见当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中国元素时,中国便离世界就更近了! 同样的道理,外国产品想要打入中国市场,将中国元素融入他们的设计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当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在银幕上飞檐走壁时,这让全世界的孩子乃至大人都为之着迷。《功夫熊猫》的导演也曾表示,该片是“献给中国的情书”。该片巧妙的将中国特有的国宝动物熊猫,与引得世界人瞩目的中国功夫相结合,可见昔日美国强大软实力标志之一的好莱坞,也不可避免地爱上了中国元素。 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是强调创新设计,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提倡艺术与工艺技术,即与机器生产相结合;融汇各门类艺术于基础训练之中;加强实践性,推崇既有理论素养,又具备动手能力;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相联系。于是好的现代主义设计即使不仅仅有外在的美观,更主要的是要内涵。 会所是近年来新兴的公共空间,但是它的审美趣味是面向大众的,通常是比较高档的,精致的,由于中式风格本身就是具有雍容华贵的气质,所以在很多的会所中都可以见到这种风格的建筑,装饰,摆设等。上海的新天地是最显见的地方,在这里就到处可见中国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新天地的口号是昨天,明天,相会于今天,真实的情况也的确如此。走进新天地,最常见的景象是;石窟门的弄堂,依旧是青砖步行道,红青相间的清水砖墙,厚重的乌漆大门,雕着巴洛克风格卷涡状的山花门楣,仿佛时光倒流,重回当年。但一步跨进石窟门里面,却是又一番天地,原先的一户户隔墙被全部打通,呈现宽敞的空间,现代化的中央空调,欧式壁炉,沙发与中国传统的八仙桌,太师椅相邻而处,酒吧,咖啡馆与茶座、中餐厅和谐搭配,墙上的现代油画和立体式老唱

数字媒体艺术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注:这一部分比较灵活,从内容而言主要是以上的2点就可以了,我给出的只是格式参考,内容层次不作为参考) 一本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1.1.1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本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 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 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 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素养和扎实的编 程能力,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以及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研发。 1.1.2数字媒体艺术的实际意义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 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算法,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素养和扎实的编程能力,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以及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研发。“数字媒体艺术”那当然就是艺术类专业,与我们一般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所不同的,只是这个专业的定位在学科领域有一定的交叉和细化,是关于媒体领域的,表现方式为数字化的,也就是 “换笔”了的艺术类专业。在国家2011年的学科目录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属于艺术学的“1305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这的确是一个新专业,她充分体现了社会分工的细化、融合和时 代的进步与发展。事实上,当我们从工业社会迈进信息社会门槛的时候,艺术家与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猛然发现,艺术与科学竟然同处一个载体中,以至于达到密不可分的程度。这种密不可分的现象,几乎遍及艺术与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舞蹈、音乐、绘画、戏剧、影视……一切都离不开新技术,有了新技术,传统的艺术形式才更加绚丽多彩。艺术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来塑造形象,创造更新、 更奇、更异的艺术效果;科学也同样需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证明和推销自己的新技术,依赖艺术无边的想象来创新。信息社会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艺术与科学也在这个广阔的新天地里,上演着更加引人入胜的一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运而生,她理所当然地走在了艺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重点

第1章 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和基本构成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 它的应用表现形式包括借助数字技术或数字媒体来创作的其他视觉艺术或设计作品,例如:数字视频和数字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建筑环境设计等,其表现手法外延涉及面更为广阔,包括互动装置,多媒体,电子游戏,卡通动漫,数字摄影,网络游戏等。数字媒体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它的表现形式或者创作过程必须部分或全部使用数字科技手段。 CG艺术:计算机生成的艺术或计算机图形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征:1主要以计算机作为创作工具或展示手段 2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和结果不确定性 3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 4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具有更广泛的表现题材 @ 数字媒体艺术与计算机:新视觉艺术 数字影视艺术:更自由、更丰富的视觉表现 数字合成艺术:移花接木的后现代美学 网络为媒,共同创作:数字媒体作品的“未完成状态” 第2章 照片合成与拼贴艺术:数字艺术的美学溯源

相通之外1二者都是需要借助机械设备或电子设备来创作艺术作品,即二者都先天带有“技术的美学”的特点,离开了照相机和影响的洗印过程(无论是传统的化学过程或者是数字照片的物理成像过程),就谈不上摄影艺术 2“机械时代复制时代的艺术”的典型特征:他们均可以被复制、修改、扭曲、变形,也都可以存储、删除和重现(重新洗印或数据恢复) 3属于大众文化并具有更普遍的娱乐文化的特征 ; 摄影术的诞生于照片“集锦”艺术的出现 1839年法国科学家L.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称“达盖尔法” 1871年发明了“明胶干板”感光材料 1851年发明“光棉胶湿板”后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1889年明胶胶卷问世 达达派摄影和超现实主义摄影艺术 “达达派”1916年创建于瑞士,是第一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想。 主旨:以批判的眼光重现研究传统、前提、准则、逻辑基础,甚至秩序、一致性和审美的概念。 达达主义在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艺术家杜尚 … 达达派摄影的主要特点是:用一些县城的物品,如报纸、入场券、照片等零碎的东西,直接贴在帆布上,组成一定的图形,作为作品展出。 它反对古典艺术,提倡形象抽象化。 它主张“废弃绘画和所有审美要求”,崇尚虚无,使创作近乎戏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