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资料
溶栓技术手册

溶栓技术手册1. 简介溶栓技术是一种以药物溶解形成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脑梗塞等。
本手册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关于溶栓技术的详细信息,包括适应症、禁忌症、药物选择、给药方式、监测指标及并发症处理等。
2. 适应症溶栓技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脑梗塞- 急性肺栓塞- 急性动脉栓塞3. 禁忌症溶栓技术的禁忌症主要包括:- 活动性出血- 近期(<3周)大面积出血史-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抗凝治疗中- 严重过敏体质4. 药物选择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治疗。
- 链激酶(SK):适用于急性肺栓塞和急性动脉栓塞的治疗。
- 尿激酶(UK):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治疗。
5. 给药方式溶栓药物的给药方式主要包括:- 静脉给药:适用于大多数溶栓治疗。
- 动脉给药:适用于急性动脉栓塞的治疗。
- 介入放射学给药:通过导管直接将药物注入血栓部位。
6. 监测指标溶栓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以下指标:- 出血风险:包括皮肤、黏膜、内脏出血等。
- 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 实验室指标:APTT、PT、INR、Fg等。
7. 并发症处理溶栓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 出血:轻症出血可对症处理,严重出血需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 过敏反应:轻症过敏反应可对症处理,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并采取紧急救治。
- 脑出血:脑出血是溶栓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需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8. 结论溶栓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合理选择药物和给药方式,密切监测患者状况,及时处理并发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请注意,本手册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医嘱,遵循临床实践指南。
静脉溶栓之适应症、禁忌症(2)

- 详细剂量探索分析:0.65 mg 可能优于 0.9 mg。(未发表)
静脉溶栓的监护
1、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卒中单元进行监护。 2、定期进行血压和神经功能检查,静脉溶栓治疗中及结束后2 h内,每 15 min 进行1次血压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估;然后每30 min 1次,持续 6 h;以后每小时 1次直至治疗后24 h。 3、如出现严重头痛、高血压、恶心或呕吐,或神经症状体征恶化,应立即停用 溶栓药物并行脑CT检查。 4、如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应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并给予抗 高血压药物。 5、鼻饲管、导尿管及动脉内测压管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延迟安置。 6、溶栓24 h后,给予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复查颅脑CT/MRI。
合并颅内异常
静脉溶栓禁忌证
06. 如果溶栓前或溶栓过程中已知化验结果:
①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 100 × 109/L 或其他 情况; ② 口服抗凝剂且 INR > 1.7 或 PT > 15。 (注:不能为了等化验结果而延误溶栓)
血小板、凝血障碍
抗栓药物
静脉溶栓禁忌证
07. 另外,需要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排除以下几点:
① 活动性内脏出血(比如血压低、血常规提示贫血、内脏缺血 等症状); ② 主动脉弓夹层(比如背痛,四肢血压压差增大)。
注意:相对禁忌证需谨慎考虑和权衡溶栓的风险与获益但并非绝对不量用法:0.9 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 min 内静脉推注,其余90%药物持续静脉滴注 1 h。 低剂量用法:rt-PA 0.6 mg/kg(最大剂量为60mg),其中总量的15%在最初1 min内静脉推注,剩余的85%以输液泵入,持续滴注1 h。
血栓性静脉炎溶栓适应症、禁忌症筛查表

血栓性静脉炎溶栓适应症、禁忌症筛查表
溶栓治疗是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一种常见方法。
然而,并非所
有的患者都适宜接受溶栓治疗。
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我
们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应症和禁忌症的筛查。
以下是血栓性静脉炎溶
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筛查表:
血栓性静脉炎溶栓治疗适应症筛查表
适应症:
1. 血栓形成区域明确可见;
2. 症状严重,如血栓性静脉炎导致的深部静脉栓塞、肺栓塞等;
3. 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
4. 治疗开始后24小时内。
禁忌症:
1. 出血风险增加的情况,如外伤、手术后等;
2. 近期出血或手术,包括内脏或脑出血、颅脑外伤等;
3. 血小板计数低于100,000/mm³;
4. 严重高血压;
5. 治疗开始后24小时内。
请注意,以上为常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具体的筛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在进行血栓性静脉炎溶栓治疗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详细咨询和评估。
> 注:以上为简要介绍,具体内容应以医生的意见和相关指南为准。
请勿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溶栓操作概述

溶栓操作概述1. 定义溶栓操作是一种通过药物溶解形成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阻塞。
该操作能够快速恢复血流,减少组织损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 适应症溶栓操作适用于以下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生后6小时内,通过溶栓治疗可迅速恢复血流,减少心肌损伤,降低死亡率。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发生后3-4.5小时内,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恢复脑血流,减轻神经功能障碍。
- 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溶栓治疗,可以溶解血栓,减轻疼痛,预防肺栓塞。
3. 禁忌症溶栓操作存在一定的禁忌症,包括:- 活动性出血:如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 近期手术史:如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等。
-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 抗凝治疗:如正在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4. 操作流程溶栓操作的一般流程如下:1. 评估适应症和禁忌症,确定治疗方案。
2.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3. 准备溶栓药物: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UK)等。
4. 建立静脉通路: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确保输液通畅。
5. 缓慢静脉滴注溶栓药物:根据患者体重、病情和药物浓度计算给药剂量,一般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滴注。
6. 监测病情: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血情况以及症状缓解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
7. 出院指导:溶栓治疗后,患者需要遵循医嘱,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
5. 注意事项在进行溶栓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 溶栓药物可能导致出血风险,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 溶栓治疗后,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以防止血栓再形成。
- 患者在溶栓治疗期间,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6. 结论溶栓操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能够迅速恢复血流,减轻组织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然而,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案例分析、适应症、禁忌症、循环护理及留置胃管探讨

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案例分析、适应症、禁忌症、循环护理及留置胃管探讨临床实事导入患者杜某某,女64岁,主诉:“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利2小时”入院。
入院后在急诊行静脉溶栓治疗,并急诊行脑动脉造影术,以“脑梗死”入住我科,入院后需要指导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可病人实际情况是吞咽功能障碍、饮水呛咳无法配合此项工作,立即告知主管医生,遵医嘱给予留置胃管,遵嘱执行。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规定:溶栓后24小时避免留置胃管通过与主管医生沟通,报告护士长,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询问有无不适。
当家属跑到护士站反映患者咽喉部不适时,因为留置胃管时,对咽喉部产生的刺激,使患者感觉到不适感。
之后,每班严格交接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情况。
脑梗死、溶栓治疗概述脑梗死指的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三碍导致缺血、缺氧而引发的的局限性脑曼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溶栓治疗就是使用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以使血管再通,使受阻的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氧供应。
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一)适应症:1.年龄不超过75岁;2.发病6小时之内;3.血压低于180/110mmHg;4.无意识障碍,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的预后较差,故出现意识障碍时可以考虑;5.瘫痪肢体肌力在nj级以下,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6.头部CT排除脑出血;7.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8.正常凝血状态。
(二)禁忌症:1.活动性出血;2.出血性疾病;3.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4.凝血功能异常。
循证护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大多不能正常经口进食,留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是重要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在溶栓治疗24h内应避免留置胃管,但是延迟胃管留置会对患者的康复及病情转归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脑梗死溶栓患者如何安全留置胃管并尽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阿替普酶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最有效药物之一,它可以使血栓溶解以使血管再通,使受阻的脑组织恢复血流灌注,重新获得血氧供应,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

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1、急性脑梗死;2、发病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3、年龄18-80岁;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
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
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
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1、年龄>80岁;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3、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4、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5、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6、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头部CT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以内以内6h以内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动脉介入溶栓流程术前处理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NS250ml+胞二磷胆碱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NS20ml+地塞米松5mg碘试、左下肢留置如rtPA则需取药)针、静脉推注泵)立即通知介入室、尽快送介入室术后处理术后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压控制在160/90mmHg或患者发病前水平为宜24小时内绝对卧床24h,24h后复查CT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测颅规、NIHSS评分q1hX624小时后观察足背动脉q1hX6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观察穿刺口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后改为维持量50~150mg/d。
TPA溶栓治疗制度

TPA溶栓治疗制度1. 前言TPA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方法,可以有效恢复患者脑功能和减轻残疾程度。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本医院特订立本制度,以规范TPA溶栓治疗的操作流程和管理要求。
2. 适应症与禁忌症2.1 适应症以下情况下,可考虑进行TPA溶栓治疗:•符合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诊断标准•中风发病时间在4.5小时内•无明显出血倾向•估计溶栓治疗能够获益大于风险2.2 禁忌症以下情况下,患者不适合进行TPA溶栓治疗:•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无法区分或辨别困难•发病时长超出4.5小时•患者有严重的活动性出血或内脏出血•目前使用抗凝剂(如普通肝素)紊乱的患者•高血压,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严重肝功能障碍或高凝状态•具备已知的TPA溶栓治疗禁忌症,如颅内器质性病变、脑肿瘤、颅内出血等3. TPA溶栓治疗操作流程3.1 评估与确认1.急诊医生接诊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依照急性中风治疗指南进行初步评估,并尽早进行脑影像学检查。
2.在符合TPA溶栓治疗适应症的患者中,专科医生进行认真评估、确认患者的资格,并获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的知情同意书。
3.2 治疗准备1.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需监测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包含血压、心率、体温等。
2.准备所需药物和仪器,包含TPA溶栓剂、注射器、输液泵、静脉置管器械等。
3.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3.3 治疗过程1.依据患者体重,计算出TPA的剂量,并将TPA溶栓剂置于幕地黄溶液中。
2.患者需在监护室内紧密监测,医护人员需定期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动。
3.TPA溶栓剂由专科医生依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静脉推注,推注时间为60分钟。
4.在药物推注过程中,医护人员需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情况,并随时注意患者出血情况。
3.4 治疗后1.TPA溶栓治疗后的患者需紧密监测察看,至少察看24小时。
2.医护人员需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评估结果和出血情况,并及时报告主治医生。
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适应证及禁忌证

6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
一、适应证: • ①有急性脑梗死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②症状出现<6小时; • ③年龄18~80岁; • ④意识清楚或嗜睡; • ⑤脑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 • ⑥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禁忌证同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
第二节
动脉取栓
动脉取栓
一、适应症: 1. 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大动脉闭塞。 2. CT排除颅内出血。 3. 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6h以内;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为6~24 h,经过严格
3 h 内 r t- PA 静 脉 溶 栓
三、相对禁忌证: • ①轻型卒中或症状快速改善的卒中; • ②妊娠; • ③痫性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 ④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或严重外伤; • ⑤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 ⑥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
3 ~ 4 . 5 h 内 r t- 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 7.血糖<2. 7mmol 或>22. 2mmol/L。 • 8.药物无法控制的严重高血压。 • 9. 预期生存期<90天。 • 10.妊娠
THANKS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一、适应证: • ①有急性脑梗死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②症状持续时间在发病3~4.5小时; • ③年龄18~80岁; • ④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禁忌证同3小时内 rtPA 静脉溶栓。
3 ~ 4 . 5 h 内 r t- PA 静 脉 溶 栓
三、相对禁忌证: ①年龄>80岁; ②严重卒中(NIHSS>25); ③口服抗凝药(不考虑INR水平); ④有糖尿病和缺血性卒中病史。
的影像学筛选后可推荐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时间在24 h以内, 血管内治疗是可行的。 4. 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栓的适应症、禁忌
症
溶栓的适应症、禁忌症
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
1、急性脑梗死;
2、发病4.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
3、年龄18-80岁;
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
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
也可采用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
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
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
1、年龄>80岁;
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3、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4、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
5、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6、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
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头部CT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4.5h以内
4.5h以内6h以内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
动脉介入溶栓流程
术前处理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NS250ml+胞二磷胆碱0.5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
NS20ml+地塞米松5mg碘试、左下肢留置如rtPA则需取药)针、静脉推注泵)立即通知介入室、尽快送介入室
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压控制在160/90mmHg或患者发病前水平为宜24小时内绝对卧床
24h,24h后复查CT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测颅规、NIHSS评分q1hX624小时后观察足背动脉q1hX6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观察穿刺口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后改为维持量50~150mg/d。
右下肢制动6h常规用药穿刺部位沙袋压迫
四、动脉介入溶栓注意事项
1.对经过严格选择的发病3h内的脑梗死者应积极采用静脉溶栓治疗首选rtPA(≤0.85mg/kg),无条件采用rtPA时,可用尿激酶(50-80万U)替代。
2.出现严重的头痛、急性血压增高、恶心或呕吐,紧急进行头颅CT检查。
3.血压的监测:如果收缩压≥185mmHg或者舒张压≥105mmHg,可酌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拉贝洛尔、亚宁定等。
若收缩压>230mmHg或舒张压>140mmHg,可微泵推注尼莫通。
五、动脉介入溶栓
适应症1.年龄18~80岁2.发病在6h以内3.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
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 7~22分)4.脑CT已排除颅脑内出血,无早期梗死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明显早期脑梗死改变。
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6.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
六、动脉介入溶栓
禁忌症1.既往史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SAH;近3个月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陈旧小腔隙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者除外;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近1周内有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2.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者3.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4.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血糖<2.7mmol/L(50mg)6.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
压>100mmHg7.妊娠8.不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