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与检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Food Analysis)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2课程代码: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仪器分析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是根据食品的特点,利用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对食品的品质和卫生进行分析检验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

食品分析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和食品安全的一门科学,任务是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按照制订的技术标准,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物料(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副产品等)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和有关工艺参数及污染与残留物及掺假等指标进行检测。

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考察、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以及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以食品中一般成分分析为主,兼顾食品添加剂和有害物质分析。

本课程教学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食品分析检验的历史与发展方向。

2.理解食品分析检验在食品工业与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3.掌握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

4.熟练掌握怎样选择一种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

主要内容:第一节食品分析检验的性质、性质第二节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第三节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及其发展方向第二章食品分析检验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食品分析检验的国内外标准与法规及其发展。

2.理解食品分析检验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3.掌握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方法,会处理实验数据。

4.熟练掌握样品的概念,样品预处理的原理。

主要内容:1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2 分析方法的选择3 国内外食品分析标准简介4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第三章水分的测定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水分测定的新方法及其发展。

2.理解食品中水分测定的重要性。

3.掌握重量法的原理及操作。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食品分析学分与学时: 3学分,60学时(理论课54学时、机动1周4课时、复习考试1周2课时))课程性质:选修课授课对象:生物工程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食品分析是食品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基本营养成份、食品添加剂、食品中有害物质等理化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并了解几类食品的卫生检验,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分析操作,并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其科学研究的才能。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教学目的:介绍食品分析的定义、发展历史及发展方向。

基本要求:掌握食品分析的定义,领会食品分析的作用和内容,了解食品分析的发展趋势。

重点与难点:食品分析的定义,食品分析的内容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小组讨论主要内容:食品分析的定义和作用、食品分析的内容和方法、食品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教学目的:介绍食品分析样品采集与处理的一般知识。

基本要求:了解采样的种类和数量要求,掌握食品分析中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明确本章的基本概念。

重点与难点: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主要内容: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样品预处理,分析方法的评价,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二章比重法、折光法及旋光法教学目的:介绍比重法、折光法及旋光法的概念、原理及测定方法。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比重法、折光法和旋光法的测定原理、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够检验食品搀假情况及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情况。

重点与难点:比重法、折光法和旋光法的测定原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主要内容:比重法、折光法和旋光法的测定原理、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第三章水分的测定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各种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食品中水分含量;掌握食品中水分存在的形式以及常见的几种水分测方法;熟练掌握重量法测定水分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食品分析与检测》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与检测》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059学时:68 学分:4适用对象:食品类专业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考核要求:理论考核和实验技能考核。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康臻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张意静主编——《食品分析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黄晓钰等主编——《食品化学综合实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周光理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汪浩明主编——《食品检验技术(感官评价部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是食品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知道食品一般成分的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测定,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以及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测定。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一门技术,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使学生能够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食品分析的基本方法、样品的制备方法及数据结果的处理;2.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相关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技术。

3.掌握食品一般成分如水分、酸度、脂肪、蛋白质、还原糖及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

4.了解食品添加剂及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原理。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基本内容第一节食品分析的目的和任务第二节食品分析的内容和范围第三节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第四节国内外食品分析检验技术发展动态与进展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食品分析的发展概况及食品分析在食品工业、技术监督中的重要性,明确食品分析的意义,食品分析的内容,掌握食品分析的任务。

3.教学重点难点: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4.教学建议: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实验设备的投入。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件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件

介绍食品营养的标准及其评估方法,包括计算法和实验法。
3
食品营养标签的添加与检测
介绍食品营养标签的添加和检测方法,以及其在市场上的重要性。
食品分析与检测的历史
介绍食品分析与检测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历程,解释当今以及未来食品分析 与检测领域的未来趋势。
食品检测的目的
讲解为什么需要对食品进行检测以及其作用和意义,同时探讨高质量的食品 检测对于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性。
《食品分析与检测》PPT 课件
介绍食品分析与检测的定义、历史以及目的,以及本课程主要的学习内容。 欢迎大家收听。
食品的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
碳水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介绍不同类型的碳水化合物及其分析方法,包括光 度计法和异构体分析法。
脂肪的分析方法
介绍脂肪的组成及其分析方法,包括提取法和氧化 法等。
蛋白质的分析方法
食品分析的定义
食品分析的含义
解释食品分析的概念以及其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 作用和意义,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食品分析概念的 重要性。
什么是食品测试
通过茶花马拉松等案例,解释食品测试的含义及其 常用的方法,并要求学生能够对食品进行系统的测 试。
食品分析与检测对于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 性
介绍食品分析与检测的重要性及其对于人民健康所带来的现实影响,同时强调保障食品安全的紧迫性,激励大 家积极关注并参与到这一事业中。
兽药残留物的检测方法
介绍兽药的种类、残留物的危害以及检测方法, 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细菌及真菌污染的检测方法
介绍细菌及真菌的种类、污染物的危害以及检测 方法,包括基因检测技术等。
食品中的营养价值评估与检测方法
1
营养成分的评价指标
介绍评价营养成分的指标,包括热量、脂肪酸、钠、膳食纤维等。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分析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食品分析是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中各成分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这包括食品各种营养成分的分析、各污染成分的分析、食品辅助材料的分析及食品的感官鉴定。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以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为基础,内容有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分析;各污染成分的分析;食品辅助材料的分析及食品的感官鉴定。

三、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营养学等课。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食品中各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为重点内容。

难点在于对食品分析方法中各关键环节的掌握。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讨论、实践与多媒体相结合。

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理和专题讨论,加深对分析测定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通过学习,掌握食品分析基本理论及操作要点,学会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食品分析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2.重、难点提示重点是食品分析的内容;难点是食品分析的内容。

第一章样品的采取、制备、处理与保存(4学时)1.教学内容(1) 样品的采取;(2) 样品的制备与保存;(3)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2.重、难点提示重点是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难点是样品的预处理。

第二章水分的测定(4学时)1.教学内容(1) 食品的水分含量及水分的存在形式;(2) 常见的水分测定方法。

2.重、难点提示(1) 重点是重量法。

(2) 难点是重量法。

第三章灰分的测定(4学时)1.教学内容(1) 灰分的概念;(2) 总灰分的测定;(3) 水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2.重、难点提示(1) 重点是总灰分的测定;(2) 难点是灰化的过程。

第四章酸度的测定(2学时)1.教学内容(1) 总酸度的测定;(2) 挥发酸的测定及pH值的测定。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前 言《食品分析》 是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相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学科。

是食品工程专业、化学检验学生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及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食品营养成分、污染物质及辅助材料添加剂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熟悉食品分析的发展方向;了解掌握食品的感官鉴定的方法。

本课程是食品工程专业与化学检验的必修课。

总学时为64,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32学时。

理论课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并适当运用多媒体等方法进行。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 第1章【目的要求】1、掌握食品分析的内容。

2、熟悉仪器分析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3、了解食品分析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食品分析的性质和任务。

2、食品分析的研究内容以及该课程在食品科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3、常用食品分析方法。

4、食品分析的现状及食品分析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制备、处理与保存【目的要求】1、掌握了解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明确本章的基本概念。

2、熟悉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3、了解如何对食品分析方法进行评价。

【教学内容】1、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2、样品预处理。

3、分析方法的评价。

4、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三章 比重法(食品的液态比重的测定) 【目的要求】1、掌握牛奶比重及糖液比重的测定原理、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熟悉食品中其它液体比重测定。

3、了解食品搀假情况及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情况。

【教学内容】1、介绍液态食品物理量比重的测定,介绍测牛奶的比重、测糖液的比重和食品中其它液体比重测定。

2、检验食品搀假情况及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情况【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第四章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目的要求】1、掌握掌握水分测定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各种测定方法的注意事项。

2、了解测定水分时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内容】1、 水分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食品分析二、课程代码:FA1001三、学时:32学时(2学时/周,16周)四、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五、先修课程:无六、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1.《食品分析与检验》,马伟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2.《食品检验学》,梁晓辉等,科学出版社,2024年。

参考书目:1.《食品质量分析导论》,宋鹏华等,科学出版社,2024年。

2.《食品化学与分析》,丁现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3.《食品科学与技术概论》,胡泽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4年。

七、课程目标: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食品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并提供给学生食品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监测方面的重要方法和技术。

八、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周:食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学时)-食品分析的定义和分类-食品分析的作用和意义第二周:食品样品的采集和处理(2学时)-食品样品采集的原则和方法-食品样品处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三周:食品成分分析(2学时)-食品中水分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食品中糖分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食品中脂肪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食品中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和仪器第四周:食品污染物分析(2学时)-食品中重金属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和仪器-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和仪器第五周:食品微生物检验(2学时)-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和仪器第六周:食品质量控制(2学时)-食品质量控制的目标和原则-食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第七周:食品安全监测(2学时)-食品安全监测的概念和目标-食品安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第八周:食品添加剂分析(2学时)-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作用-食品添加剂的分析方法和仪器第十周:食品味觉分析(2学时)-食品味觉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食品味觉分析的方法和仪器第十一周:食品色泽分析(2学时)-食品色泽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食品色泽分析的方法和仪器第十二周:食品香气分析(2学时)-食品香气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食品香气分析的方法和仪器第十三周:食品口感分析(2学时)-食品口感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食品口感分析的方法和仪器第十四周:课程总结与复习(2学时)九、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2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报告(30%):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3.期末考试(50%):结合书面和实际题型,全面考察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能力。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doc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doc

《食品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食品分析英文名称:Food Analysis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总学时:48总学分:3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二、本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能够掌握食品分析检验的基础理论、仪器分析的原理。

能够结合相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根据食品分析的特殊性,正确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根据实际需要会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通过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环节由课堂讲授和讨论为主。

课堂讲授内容由教师讲授和部分学生讲授组成。

第一次上课时,教师要给学生说明本课程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授课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学生根据兴趣查找资料,自由选择主讲内容,教师根据学生讲解情况进行点评、补充并总结。

学生没有选择的内容由教师讲授。

在课堂讲授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影像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讨论教学时间可灵活掌握。

教师提前布置讨论内容,学生结合各种测定方法的特点、性质进行准备,实习期间在企业化验室的学生可以结合实习情况进行讨论,也可根据课堂教学情况临时拟定讨论题目。

根据教学要求和内容布置课下作业,作业包括后面课堂内容需要准备的作业和课后作业。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食品分析基本知识(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并正确应用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

2、教学要求: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生了解食品检验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常用的技术规范术语;了解试剂的种类及使用;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保存及使用;了解食品检验记录单、报告单的内容,填写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059
学时:68 学分:4
适用对象:食品类专业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考核要求:理论考核和实验技能考核。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康臻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张意静主编——《食品分析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黄晓钰等主编——《食品化学综合实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周光理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汪浩明主编——《食品检验技术(感官评价部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是食品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知道食品一般成分的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测定,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以及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测定。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一门技术,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使学生能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食品分析的基本方法、样品的制备方法及数据结果的处理;
2.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相关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技术。

3.掌握食品一般成分如水分、酸度、脂肪、蛋白质、还原糖及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

4.了解食品添加剂及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原理。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基本内容
第一节食品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节食品分析的内容和范围
第三节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
第四节国内外食品分析检验技术发展动态与进展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食品分析的发展概况及食品分析在食品工业、技术监督中的重要性,明确食品分析的意义,食品分析的内容,掌握食品分析的任务。

3.教学重点难点:
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
4.教学建议:
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实验设备的投入。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基本内容:
第一节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第二节样品的预处理
第三节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2.教学基本要求:
认识食品样品采集的重要性;了解食品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掌握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有机物破坏法、溶剂提取法及蒸馏法等各种食品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4.教学建议:
结合实践讲述
第三章食品质量的感官检验
1.基本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食品感官检验的种类
第三节食品感官检验常用的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
认识感官检验的重要性;了解食品感官的评价方法;掌握感官检验的方法、基本原理。

3.教学重点难点:
感官检验的基本方法。

4.教学建议:
加强实验设备的投入。

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验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密度检验法
第二节折光率检验法
第三节旋光度检验法
第四节黏度检验法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食品物理检测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3. 教学重点难点:
各种物理检验法的原理及测定方法。

4.教学建议:
结合实践讲述
第五章食品一般成分的测定
1.基本内容:
第一节水分的测定
第二节灰分的测定
第三节酸度的测定
第四节脂类的测定
第五节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第六节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第七节维生素的测定
2.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电热干燥箱、干燥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高温炉、坩埚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天平称量操作、样品灼烧、灰化、恒量的操作技能。

(3)掌握常压干燥法测定水分的操作技能。

(4)掌握乙醚、石油醚、乙醇等有机溶剂的安全使用方法,有机溶剂提取、萃取、回流、回收及分离技术。

(5)掌握总灰分测定的操作技能。

(6)掌握总酸度测定、pH计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技能。

(7)了解各类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掌握索氏抽提法的检测技能。

(8)了解各类碳水化合物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技能,能正确地配制和标定标准葡萄糖液、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掌握对样品水解的操作技能。

(9)了解蛋白质测定的原理、方法,掌握常量凯氏定氮法、以及对样品消化、蒸馏、吸收的操作技能,掌握氨基酸态氮的测定方法和操作技能。

(10)了解各类维生素的检测方法,掌握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速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技能。

3.教学重点难点:
水分、粗脂肪、酸度、蛋白质、糖类(还原糖)、矿物质、维生素等的测定方法。

4.教学建议:
加强实验设备的投入建设及实验环境的改善。

执笔人:张开屏
审核人:
分管教学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