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断桩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钻孔灌注桩断桩处理的方法及防治措施

摘要:钻孔灌注桩基础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隐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的主观因素及施工各种因素的影响,常造成钻孔灌注桩的质量事故——断桩。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形成断桩原因、发生断桩后处理方法及如何预防断桩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断桩处理防治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2)09(b)-0055-02

钻孔灌注桩由于其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稳定、成本适中、受气候环境影响小、适应性强等特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公路桥梁基础中。但其成桩工艺复杂,施工工序较多。须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完成钻孔、清孔、下钢筋笼、水下灌注混凝土等一系列作业,因此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成桩质量与施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操作失误,不良地质等原因。如地质因素、钻孔工艺、护壁、钢筋笼的上浮、混凝土的配制、灌注等。若稍有不慎或措施不严,就会产生钻孔灌注桩的质量事故,小到塌孔松散、缩颈,大到断桩。其中,断桩在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中发生概率较高。这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工期并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应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避免发生断桩。在断桩出现后,应尽可能设法补救,不可轻易废弃,以免造成过多的损失。下面结合施工经验,对钻孔灌注桩断桩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断桩处理方法和有效预防

措施。

1 形成断桩的原因

断桩是指钻孔灌注桩,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泥浆或砂砾进入水下混凝土,把灌注的混凝土隔开,使混凝土变质或截面受损,从而使桩不能满足受力要求。断桩属于严重的质量事故。对于诱发断桩的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就彻底清除其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若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断桩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测量错误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测定已灌注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导管现象,形成夹层断桩。特别是在钻孔桩灌注后期,超压力过大或探测仪器不精确时,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认为混凝土表面。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身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

1.2 导管埋深

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导管的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注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了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的是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会使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

1.3 卡管

卡管现象也是诱发断桩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在采用机械配料时不及时校核,随意性大,责任心差,造成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较大,致使坍落度波动大,拌出的混合料时稀时干。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集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时,会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这些都会导致卡管事故,从而造成断桩。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缩短灌注时间,是减少和避免此类断桩的重要措施。

1.4 坍塌

坍塌,因工程地质情况较差,现场情况和图纸不符,而施工单位组织施工时重视又不够,有的在分包或转包中,施工者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在灌注过程中,井壁坍塌严重或出现流沙、软塑状质等造成断桩。这类现象在工程施工中的断桩中占有比例相当大,较为严重。而且在遇到位置深时,难处理,是导致工期无限期延期和经济上大量浪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1.5 其他原因

另外,导管漏水、机械故障和停电造成不能连续施工,井中水位突然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断桩。因此应认真对待灌注前的准备工作,这对桩基的质量很重要。

2 断桩处理的方法

2.1 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发生断桩的处理措施

在施工中,经常出现由于灌注首批灌混凝土时操作不当。如导管

提升太快、导致导管口距孔底间隙过大,使混凝土大部分甚至全部流出导管,使灌注首批混凝土与后灌注混凝土中夹有泥浆层。如没有吸泥设备,无法及时地将已灌注的混凝土拌和物吸出,继续灌注混凝土而形成断桩。

发生这种情况时,应停止灌注混凝土,及时拆除导管,吊出钢筋笼,清孔后重新灌注混凝土。既保证了桩的质量,又降低了经济损失。

2.2 灌注接近桩顶时发生断桩的处理措施

在混凝土顶面离桩孔水面以下5~10m之内的情况下发生断桩时,一般采用底塞隔水的方法,并外加一定压力重新插入导管,进行接桩。

(1)做好已浇混凝土高程量测记录,拔除导管,仔细观测护筒内水位变化,以判断导管内混凝土是否落入孔中,井清除导管内剩余混凝土。

(2)重新安装导管,在导管口用1cm厚、直径比导管直径大1cm 的钢板点焊,封住导管口,检查导管口与钢板交接处是否有缝隙,烘干导管与钢板交接处,并用玻璃胶密封钢板与导管口交接处的缝隙,确保导管不漏水。

(3)用钻机冲锤把封闭好的导管打入已灌注好的混凝土面以下1m后,用钢筋伸入导管,把点焊在导管口的隔水钢板捅开,使其与导管分离,重新浇灌混凝土。

2.3 接桩

接桩法是断桩处理中采用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当成桩后桩顶标高不足时也大多采用此方法。

(1)制作钢护简(长度比地面距持力层距离长1m左右),直径为比桩径大200mm,壁厚5mm。

(2)用全站仪测量定出桩的中心位置,利用钻机冲锤均匀打人护筒,直到护筒嵌入持力层。

(3)人工挖孔,挖除孔内淤泥至混凝土面。在挖孔过程中注意孔内渗水的处理,因钢护筒已嵌入持力层,因此孔壁周围渗水量极小,待水积储到一定高度时再用潜水泵进行抽水。利用风镐破除孔内混凝土,保证混凝土面层新鲜。

(4)沿着混凝土面周围打锚杆,增设锚固钢筋,加强新旧混凝土交接面的抗折能力。

(5)接桩前准备,用钢刷刷洗粘在钢筋笼上的泥土,清洗桩头,使桩头干净无浮渣。保证新旧混凝土接触面不存在淤泥夹层。(6)下导管,先用潜水泵抽干孔中积水后,立即利用导管灌注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原有灌注桩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控制在13~15cm,并辅以人工用振动棒振捣密实。此时不考虑预留桩头,混凝土高度浇至桩顶设计高程即可。

2.4 原位补桩

对在施工后经超声波检测并钻芯取样判定的断桩,应进行补桩处理。原桩位报废,一般要新补对称两根桩,如无桩位,也可采用原桩位上补一根,旁边再浇一根的方法,并增大桩基承台尺寸,使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