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诱导荧光毛细管电泳法优化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分离检测谷胱甘肽及其构成氨基酸

毛 细 管 电泳 。 激 光 诱 导 荧 光 检 测 法分 离检 测 谷 胱 甘 肽 及 其 构 成 氨 基 酸
王 宇飞 , 蔡元丽 , 林 夏 , 晏 瑾 , 李 晖 。
(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0 0 6 5 )
摘要 : 以4 - 氯- 7 一 硝基苯并_ 2 - 氧杂. 1 , 3 - 二唑 ( N B D ・ C 1 ) 为柱前衍 生试剂 , 建立 了一种毛细 管 电泳. 激光 诱导荧光 直接检测氧化型 和还 原型谷胱 甘肽及其构 成氨基酸 ( 谷 氨酸 、 半胱 氨酸和甘 氨酸 ) 的新方 法。经过 实验条件 的优化 , 采用 2 5 m mo l / L硼砂- 2 0 m m o l / L聚氧 乙烯 月桂醚 ( B 川- 3 5 ) - 5 %乙腈 ( p H 9 . 5 ) 的缓 冲体系 , 在柱温 为 2 5。 c 、 分 离 电压为 2 0 k V的条件下 , 压力进样 3 4 4 7 . 5 P a ( 0 . 5 p s i ) ×3 S , 五种 物质在 1 1 m i n内实 现高效基线分 离 。在该方法下 , 还原型谷胱甘肽 、 氧化 型谷 胱甘肽 、 谷氨 酸、 半胱 氨 酸和甘 氨酸 的线 性范 围分 别 为 : 1—5 O
o f o x i d a t i o n a n d r e d u c e d g l u t a t h i o n e, g l u t a mi c a c i d, c y s t e i n e nd a g l y c i n e a f t e r d e r i v a t i z a t i o n wi t h 4 - c h l o e- r 7 - n i t eb r e n z o f u r a z a n
毛细管电泳法

在毛细管中施加电场,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迁移,由于迁移速度与粒 子所带电荷、半径、质量等因素有关,因此不同粒子在电场中产生不同的迁移 速度,从而实现分离。
发展历程
01
02
03
1980年代初期
毛细管电泳法由 Jorgenson和Lukacs首次 提出并实验验证。
1980年代中期
该技术逐渐成熟,被广泛 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 等领域。
饮用水安全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检测饮用水中 的消毒副产物、有机污染物等, 保障饮用水安全。
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分离和检测食品中 的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等,有助 于食品安全监管。
营养成分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快速分析食品中的 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等,有 助于食品质量控制和营养评价。
核酸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分离和检测核酸片段,用于基 因诊断、基因表达研究和法医学鉴定。
3
临床检验
毛细管电泳法可用于检测体液中的小分子代谢物, 如氨基酸、糖类等,辅助临床诊断。
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污染物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分离和检测水 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 属、农药残留等,有助于环境监 测和污染治理。
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
有机物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分离和检测有机化合物,如药物、染料等 ,在药物研发、化工生产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金属离子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能够高灵敏度地检测金属离子,如铅、汞、镉 等,可用于地质、冶金和环境等领域的研究。
谢谢
THANKS
加样
将处理好的样品加入毛 细管中,注意控制加样
量。
施加电压
启动电源,施加适当的 电压,使带电粒子在电
毛细管电泳仪的优势介绍

毛细管电泳仪的优势介绍毛细管电泳仪是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之一。
毛细管电泳仪的原理是将带电的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毛细管中的电泳缓冲液分离。
毛细管电泳仪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分辨率毛细管电泳仪具有高分辨率的优势。
由于毛细管内径只有数十微米,分子在得到相同电荷后在这么小的空间内分离,因此能够实现对分子的高分辨率分离。
这种高分辨率不仅能够分离不同大小的分子,还能够分离同分子不同异构体和不同修饰状态的分子,比如糖基化和磷酸化等。
快速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具有快速高效的优势。
由于毛细管内径小,缓冲液量少,所需的电场强度低,因此分析时间较短,通常只需要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
同时,由于分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速度较快,分子的分离效率较高,对于一些具有快速分离、高通量分析需求的实验,毛细管电泳仪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操作简便毛细管电泳仪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
毛细管电泳仪的使用无需费时费力地制备大量试剂和设备,操作简便、样品准备简单,省去了复杂的前处理步骤,即可获得高灵敏度的分离结果,是一种快捷高效的实验方法。
灵敏度高毛细管电泳仪具有灵敏度高的优势。
由于毛细管内径小,对于小分子、低浓度样品的分析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常用于微量生物分子的分离和检测。
此外,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一些高灵敏度检测技术如荧光检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等结合了毛细管电泳技术,使其灵敏度更加提高。
成本低毛细管电泳仪具有成本低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大型仪器,毛细管电泳仪體積小,占用空间少,使用维护成本低。
同时,毛细管电泳仪适用于多样品分析,不同基因跑不同的配置文件,不需要额外的分析时间和费用。
综上,毛细管电泳仪以其高分辨率、快速高效、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和成本低等优势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应用广泛的分离和分析技术之一。
面对分子生物学中越来越多的实验需求,毛细管电泳仪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多肽类物质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多肽类物质的分析测定是非常重要和活跃的研究领域,从中可以发现和利用其重要的生物活性组分,是目前新药物研发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新仪器和检测技术的开发,国内外在研究多肽的分析检测方法上取得了较大进展。
就目前国内外多肽类物质分析测定的最新方法和进展情况加以概述。
关键词多肽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质谱中图分类号TQ 464.7第一作者简介:杜晓宁女1955年生教授级高工从事同位素化学与仪器分析多肽是一种由56个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聚合物,当氨基酸残基在20个以下时称为寡肽,超过20个氨基酸残基则称为多肽,当聚合的氨基酸多于50个时,常称为蛋白质。
通常在不严格区分的情况下,寡肽和多肽都称为多肽。
多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对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有关多肽的研究进展也日新月异。
多肽已在免疫功能、信息传导、细胞分泌、前体信号、疾病发生及治疗等方面显示出了神奇的研究应用价值。
在对多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多肽的测定。
目前,多肽的测定主要包括结构的测定(即测定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含量)及多肽测序(即组成多肽的氨基酸的连接次序)。
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多肽类物质分析测定的最新方法和进展情况加以概述。
1多肽测定的传统方法传统的多肽结构测定方法是采用柱前或柱后衍生的氨基酸分析方法测定多肽水解后得到的各种氨基酸及其含量,以确定其组成;同时,还可根据氨基酸的数目计算多肽含量。
经典的多肽测序方法有N-末端序列测定的化学方法(Edman 降解法)和C-末端酶解方法两种[1],分别是利用不同的物质与多肽的N-端氨基或C-端羧基反应生成相应的氨基酸。
并将这一反应重复循环,测定多肽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2多肽测定方法的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各种新的测试技术和检测仪器不断涌现,对于多肽,无论是在其结构测定还是测序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HPLC )、毛细管电泳(CE )、质谱(MS )及其联用技术已成为多肽测定的主要手段,并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毛细管电泳法的特点和CE-MS的构造

自动化与智能化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CE-MS的 远程控制和实时监测,提高分析效率。
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样品处理
优化样品处理方法,减少基质干扰,提高分析准确度。
交叉污染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交叉污染,如定期清洗、更换分离介质等,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HANKS
03 CE-MS的构造
CHAPTER
毛细管电泳仪
高效分离
毛细管电泳仪利用电场对 带电粒子的作用力,实现 高效分离不同成分的物质。
微量进样
毛细管电泳仪采用微米级 的进样体积,可减少样品 消耗,降低实验成本。
高灵敏度
毛细管电泳技术结合激光 诱导荧光检测等高灵敏度 检测方法,可实现对痕量 物质的检测。
质谱仪
分子结构分析
质谱仪通过测量分子在电场和磁 场中的行为,确定分子的质量和
结构信息。
高选择性
质谱技术可对复杂混合物中的目标 分子进行高选择性检测,排除干扰 物质。
定量分析
质谱技术可实现目标分子的定量分 析,提供准确的物质浓度信息。
接口设计
高效传输
接口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毛细管电 泳分离后的样品溶液高效传输至质谱 仪。
原理
在毛细管中施加电场,带电粒子在电 场作用下产生迁移,根据其在电场中 的迁移速度差异实现分离。
发展历程
1980年代初期
毛细管电泳技术开始发展,研究者发 现使用毛细管可以产生电渗流,为电 泳提供驱动力。
1980年代中期
成功分离氨基酸和多肽,奠定了毛细 管电泳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应用基础。
1990年代
毛细管电泳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涉及 蛋白质、DNA、糖类等多种生物分 子的分离分析。
毛细管电泳法

此外,还有一类基于芯片的二维分离系统主要应用于蛋白质酶解物的分离分析。
除上述分离模式外,芯片自由流电泳也是芯片电泳分离蛋白质的重要方法。芯片自由流电泳是指在芯片中通 过外加电场使样品随缓冲液连续流动的同时沿电场方向进行电迁移,从而按照电泳淌度不同实现分离的电泳分离 模式。Raymond等采用芯片自由流电泳模式分离了人血清蛋白、缓激肽和核糖核酸酶A,其分离长度为3.1 cm,流 出时间为62 S。Kobayashi等采用自由流电泳的分离模式在一个体积为56.5 mm×35 mm×30 mm的微分离室 (60uL)中实现了持续的蛋白质分离,并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涂覆来抑制蛋白质吸附,在25 min内有效分离了细胞 色素C和肌红蛋白。最近,Kohl.heyer等H 3。制作了一种自由流等电聚焦分离蛋白质的玻璃芯片,成功地将人 血清白蛋白(pI=4.4)与等电聚焦标记物(pH 3和9)分离。
仪器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毛细管电泳仪。正文中凡采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的品种,其所规定的测定参数,除分析模式、 检测方法(如紫外光吸收或荧光检测器的波长、电化学检测器的外加电位等)应按照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外,其他参 数如毛细管内径、长度、缓冲液的pH值、浓度、改性剂添加量、运行电压或电流的大小、运行的时间长短、毛细 管的温度等,均可参考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数据,根据所用仪器的条件和预试验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检测方法
毛细管电泳通常用到的检测方法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热镜,拉曼光谱,质谱和电化学方法。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介绍

02
在荧光产生的过程中,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决定了荧光
光谱的特征和强度。
通过控制激光的波长、功率密度和照射时间等参数,可以实现
03
对荧光光谱的调控。
03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应用
生物医学研究
生物标记物检测
药物筛选
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检测生物体内 的标记物,如蛋白质、核酸等,有助 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
物质吸收特定波长的激光 能量后,电子从基态跃迁 至激发态。
电子跃迁回到基态
激发态的电子通过释放能 量回到基态,以荧光的形 式释放能量。
荧光光谱分析
通过对荧光光谱进行分析, 可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组 成。
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01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物质吸收激光能量后会产生热能、光 化学反应或电离等效应。
使用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照射样品,激发荧 光。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收集到的荧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 相关信息。
数据处理与分析
01
数据预处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滤波等处理, 以消除噪声和异常值。
定量分析
根据荧光光谱数据,对样品中的目 标物进行定量分析。
03
02
荧光光谱分析
对荧光光谱进行分析,提取特征峰 和相关信息。
土壤污染监测
通过测量土壤中特定成分的荧光光谱,可以监测 土壤污染状况,为土壤修复和治理提供依据。
化学分析应用实例
有机化合物分析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可以对有机化合物进行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 分析,有助于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无机离子分析
通过测量无机离子与荧光探针结合后的荧光光谱,可以实现无机 离子的高灵敏度分析。
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药物进行筛 选,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药物的疗 效和安全性。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第一讲毛细管电泳简介

座 毛细管电泳的原理及应用*
第一讲
毛细管电泳简介
王义明
1- 1- m l 0 1 0 1 o, 3 5 激光诱导荧光 检测器则达 1-9 0 1~
罗 国安
1 概述 毛细管电泳(ai r e c ohrs , E 又 cply t poei C ) l a l r e s
叫高 效 毛细管 电泳 ( P E , 近年 来 发展最 快 的 HC 是
1 0倍。现在有的采用液体冷却方式的毛细管电泳 仪可使用离子强度高达 05 o/ . ml L的缓冲液进行分 离, 或使用 2 m直径的毛细管进行微量制备, 0 仍
能达 到 良好的分离效果和重 现性 。
3 E的分离模式 C
C E现 有六种分离模式 , 分述如下 :
() 1 毛细管 区带 电泳 (ai r zn e c cply e - l a o l e t poei C E , r hrs , Z 又称毛细管自由电泳, C o s 是 E中
也只需几毫升, P C所需样品为 L级, 而H L 流动相
则需几百毫 升乃至更多 ; C 但 E仅 能实现 微量制备 ,
而H L P C可作常量制备。 E和普通电泳相比, C 由于
其采用高 电场 , 因此分 离速度要快得 多 ; 检测器则 除 了未能和原 子吸收 及红 外光谱连 接 以外 , 它类 型 其 检测器均 已和 C E实现 了连接 检测 ; 般 电泳定量 一 精度差 , C 而 E和 H L P C相 近 ;E操作 自动 化程度 C 比普通 电泳要高得多 。总之 ,E的优点可概括为三 C
文献 [ C E需要优化 的操 作参数为 电压和缓冲液 ] Z
二代D A序列测定仪, N 将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起
重要作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 I :10.3724/S P.J .1096.2010.00622激光诱导荧光毛细管电泳法优化随机寡核苷酸文库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的条件季颖 王清清 付洁 高新 宋海峰*(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摘 要 寡核苷酸文库的聚合酶链反应(PCR )扩增是指数富集系统配基进化技术(SELEX )筛选适配子技术中的重要步骤。
本研究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结合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CE-L IF ),通过对双链产物、PCR 副产物以及剩余引物的考察,研究了寡核苷酸文库PCR 扩增时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随机寡核苷酸文库的扩增与传统均一模板的扩增显著不同,其在扩增十几个循环时产物就达到最大值;此外,初始模板数、退火温度、DNA 聚合酶浓度等条件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SELEX 筛选之前必须对文库PCR 条件进行详细优化。
本研究中N39文库优化后的PCR 扩增条件为:初始模板的量为105个分子,DNA 聚合酶浓度0.05U / L,退火温度70 ,18个循环。
本研究为利用SELEX 技术有效筛选适配子,降低筛选的假阳性及提高特异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指数富集系统配基进化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寡核苷酸文库;适配子 2009-08-21收稿;2009-12-08接受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 o .30801375)资助项目*E-m ai:l bapk lab @yah oo .co m1 引 言核酸适配子(Apta m ers)是从大量的组合化学库中筛选出的短链寡核苷酸,它具有靶分子范围广、稳定性好、亲和力高等特点,从亲和分析到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为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进展[1,2]。
目前用于治疗老年性黄斑退行性病变第一个适配子药物M acugen 已于2004年获得了美国FDA 批准[3]。
筛选适配子的经典方法是指数富集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yste m atic evo l u ti o 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 a l enrichm en,t SELEX),主要有3个关键步骤:随机寡核苷酸文库的设计合成、结合适配子与未结合适配子的分离和结合适配子的PCR 扩增。
文库PCR 过程中非特异性产物的出现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聚合酶链式反应(Po l y m erase cha i n reaction ,PCR )扩增条件的特异性决定了SELEX 技术筛选与靶蛋白特异性结合的适配子假阳性的高低,因此结合适配子的PCR 扩增是SELEX 技术筛选的关键。
目前,分析PC R 扩增产物的主要方法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4]和琼脂糖凝胶电泳[5],通过电泳条带的数目和深浅判断PCR 条件的优劣,对扩增片段大小的判断并不十分准确。
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定性和定量分析核酸类物质是近几年的分析工作者研究热点,毛细管电泳(C apillary e lectropho resis ,CE )分析具有准确、精确、灵敏和重现性好的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PCR 产物的定量分析[6~9]。
本研究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优化随机寡核苷酸文库PCR 条件,如PCR 循环次数、初始模板分子数、DNA 聚合酶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并将其与均一模板的扩增条件的异同进行比较。
实验发现,寡核苷酸文库与均一模板的PCR 扩增方式明显不同。
在考察初始模板分子数对文库PCR 扩增的影响时发现,初始模板分子数对文库的PCR 扩增影响显著,提示文库的随机性不同扩增条件也有所差别,所以在进行SELEX 筛选之前一定要对文库的PCR 扩增进行优化。
2 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P /ACE MDQ 毛细管电泳仪(美国B eckm an 公司),配有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LI F);Beck m an MDQ 第38卷2010年5月 分析化学(FENX I HUAXUE ) 研究报告Ch i nese Journal o fA na l y tica lChe m istry 第5期622~626毛细管电泳仪,配488n m 氩离子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发射波长为488/520nm;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50c m (有效分离长度)/60.2c m (总长度) 75 m 内径,河北永年光纤厂);M J Opticon -chro m o 4荧光定量PCR 仪(美国B i o Rad 公司)。
TaqDNA 聚合酶、PCR 缓冲液、dNTP(Ta Ka Ra 公司)。
DNA 随机寡核苷酸文库及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纯化。
所有缓冲液均使用去离子水配制,并用0.22 m 滤膜过滤。
2.2 实验方法2.2.1 PCR 扩增设计合成随机DNA 文库[10] 5 -CTTCTGCCCGCCTCCTTCC -(N39)-GGAGACGAGATAGGCGGACACT-3 ,80nt 的均一模板:5 -CTTCTGCCCGCCTCCTTCC GGGAGGACGATGCGGATCAGCCAT GTTTACGTCACTCCTGGAGACGAGATAGGCGGAC ACT -3 PCR 。
5 端引物:5 -FAM-CTTCTGCCCGCC TCC TCC -3 ,其中荧光素标记以便毛细管电泳检测;3 端引物:5 -AGTGTCCGCC TATCTC GTCTCC -3 。
PCR 混合液(1.25mm o l/L M g C l 2,10mm o l/L T ris -H C,l 50nm o l/L KC,l 250 m o l/L dNTP ,5U / L Taq DNA 聚合酶,一定浓度的模板和引物)。
PCR 最终条件模板的量为6 105个分子,引物的量为6pm o,l DNA 聚合酶的浓度为0.05U / L 。
PCR 扩增条件:94 预变性5m in ;94 变性10s ;70 退火10s ;72 延伸10s ;最终72 延伸5m i n ;18个循环。
PCR 反应后,PCR 混合物用于CE 分离检测。
2.2.2 毛细管电泳条件 分离温度:25 ;进样方式:压力进样(2.07kPa);进样时间:5s 。
25mmo l/L 硼酸钠电泳缓冲液(p H 9.4)。
新毛细管活化条件:1m ol/L Na OH 活化30m i n 。
每天实验之前,毛细管冲洗条件:1mo l/L HC ,l H 2O,1m ol/L N a OH,H 2O 依次冲洗3m i n 。
分离前,毛细管淋洗条件:0.5m o l/L N a OH 、H 2O 、电泳缓冲液顺序淋洗3m i n 。
3 结果与讨论3.1 PCR 扩增产物出峰位置的确定本实验采用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是自由区带电泳(Cap 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CZE ),其分离的机理是基于被分离物质的净电荷与其质量比间的差异;而CZE 与琼脂糖凝胶电泳的不同之处在于CZE 不仅和被分离物质长度有关还与其所带电荷有关。
切胶回收后的CE分离有助于快速确定了双链产物 图1 PCR 扩增产物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图(A )和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图(B)F i g .1 R epresentati v e chro m atogra m s of PCR produc ts by cap ill ary e l ec trophoresis and 1%agarose ge l electrophoresi s A,B,C 分别为,图1B 切胶回收产物的分离图、PCR 产物、引物;峰1,2,3分别为引物、产物d s D NA 、副产物(A,B,C w as c h ro m atogra m of agarose gel recovered p roducts ,PCR product s and p ri m er res p ectivel y .Peak 1,2,3was identified as p ri m er ,d s DNA p roducts and by -produ cts ,res pecti vel y)。
的出峰位置(图1中峰2)。
非特异性扩增是PCR 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均一模板而言,随着初始模板浓度的下降,达到产物最大量时非特异扩增增加显著[11]。
本研究中PCR 扩增总长为80nt 的随机寡核苷酸文库,5 -FA M 引物利于对扩增产物进行CE -LI F 检测。
在毛细管分离扩增产物时观察到一个展宽较严重的峰(图1中峰3),但随机文库模板数的降低(109~103),此峰的丰度变化并不显著。
M usheev 等[10]发现对于随机的寡核苷酸文库进行PCR 扩增时,当引物的量还远远大于产物时,产物的形成便开始停止;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产物开始向另一产物转化,M ichael 称其为副产物。
本研究将这个类似于文献中扩增情况的PCR 产物称为 副产物 。
3.2 随机寡核苷酸文库PCR 扩增特点对常规PCR 扩增而言,产物量一般随扩增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加,但本研究却发现随机寡核苷酸文库扩增的dsDNA 产量并不是逐渐增加的,而是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PCR 扩增到达18个循环时(图2B),dsDNA 产量接近最高,同时有少量副产物的出现;继续增加PCR 循环次数,产物的量不增加而副产物的量明显增加。
623第5期季颖等:激光诱导荧光毛细管电泳法优化随机寡核苷酸文库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的条件同样PCR 扩增条件下与文库长短相同的80n t ss DNA 均一模板的扩增情况完全不同(图2A )。
随着扩增循环次数增加dsDNA 的量也逐步增加的,在实验考察的循环次数范围内,30多个循环时产量最高,而此时未见副产物出现。
图2 80nt ss DNA PCR 扩增产物(A )和随机寡核苷酸文库PCR 扩增产物(B )的毛细管电泳分离图F ig .2 CE chro m atog ra m s of PCR products f o r the ho m og eneous 80nt ss DNA (A )and for the ssDNA li bra ry (B)RSD <20%(n =3)。
起始模板分子数为105,DNA 聚合酶浓度为0.05u i n ts / L ,退火温度为70 。
毛细管电泳条件如2.2.2所述(The initi al numb er of te m p l ate mo l ecules w as 105,t h e concentrati on of T aq DNA pol y m eras e w as 0.05un its perm i croliters ,t h e anneali ng te m perat u re w as 70 ,and cond itions ofCE w ere descri b ed i n Secti on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