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构成物质的微粒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2年秋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1课时原子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探究点二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情景展示]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问题探究] “原子小、分子大;分子重,原子轻”这样的说法对吗?分子 和原子有何联系呢? [思考交流]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归纳总结] 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特别要注意在没有前提条件下以下几种 说法都是错误的:①分子大,原子小;②分子重,原子轻;③分 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④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而原子不能。当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时,分子保持该物质的化学 性质,此时构成分子的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当物质由 原子直接构成时,原子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是由原子构 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问题探究] 上图所示物质是纯净物吗?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微观角度如何解 释? [思考交流]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归纳总结] 运用分子的观点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从宏观上看,由一种物质 组成的是纯净物,如氧气、水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是混合物,如空气、澄清石灰水等。从微观角度上看,对由分子 直接构成的物质来讲,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 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课堂速记]
2022年秋科粤版九年级 化学上册课件:构成物 质的微粒(Ⅱ)—原子
和离子第1课时原子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 ——原子和离子
第1课时 原子
问题导学
新知学习
互动探究
课堂反馈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问题导学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新知学习
知识点一 原子是什么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参考课件

稀有气 体元素
非金属 元素
金属元 素
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氢(H) 氢(H)
氦(He) 氦(He)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稀有气 体元素
最外层 是否达到相 电子数 对稳定结构
-
-
--
-
-
钠原子
-- - +11 - -
--
氯原子
-
---
-
- +17
-
-
--
-- -
-
-
钠原子
---
-
+11
-
-
--
氯原子
-
-- -
-
+17
-
--
-
-
-
--
--
钠离子
--
-
--
+11
--
-
--
+11 2 8 Na+
氯离子
我
-
-
-
--
--
-
-
+17
, !
谢 谢
也 稳 定
了
-
---
-
-
-
-
+17 2 8 8
(填“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 所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C_l_-__。
Cl
(3)钠原子和氯原子相同的是___③___(填序号)。
①质子数 ②电子数 ③电子层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
达标测试
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 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

相互联系:分子
分裂 原子 构成
注意: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 一切分解反应都可以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 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微粒之间的间隔大小决定物质有三态
例1、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的变化是( A、碘受热变成碘蒸气 B、一定条件下用二氧化碳制干冰 C、块状硫研磨成硫粉 D、加热氧化汞产生氧气
构成原 子的粒 子 质量/kg 相对质 量
电子 质子 9.109×10-31
原子核 中子
1.673×10-27 1.675×10-27
1/1836
1.007
1.008
结论:原子核虽小,但整个原子的质量几乎
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
1、原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原子的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 原子和离子
(第三课时)
原子的质量有多大 离子怎样形成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原子(体育场 ) 原子核(蚂蚁)
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
原子很小,让我们看看一个原子有多重: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即1.993×10-26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 即2.657×10-26千克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288千克 即9.288×10-26千克
)
6、分子、原子、物质之间的关系
原子 构成 分子 构成 物质
直接构成
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 固体非金属。
检查站(课本47页)
空气中的物质 氮气N2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水蒸气H2O 稀有气体He Ne 构成该物质的分 构成该分子的原 子 子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PPT教学课件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构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成
物 质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的
微 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粒
微粒的大小
半径在10-10米数量级, 质量为 1.993n×10-26千克 (n为原子量或分子量 )
分子
原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中种类一定变,数目可 化学变化中种类、数目、质量
4、最接近原子实际的原子结构模型是( D )
A、汤姆森模型
B、卢瑟福模型
C、波尔分层模型 D、电子云模型
5、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B ) 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原子核
6、有的物质是由 分子构成的,如水,O2 , CO2等,有的物质是由 原子 构成的,如铁, Na , Ar 等,有和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 NaCl, KCl , 等。
发现
电子不会掉到 原子核上
提出
分层理论
历史 现代科学家的电子云模型
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我们可以 发现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 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 的本质。
课内练习
1、关于分子的传述正确的是 ( D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能改变
均不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
分子保持
性质由原子保持
用化学式表示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由同种或不同种原子构成
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
可独立存在
分子
多数情况相互结合存在于分子 中
化学反应中破裂 相互结合构成
构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成
物 质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的
微 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粒
微粒的大小
半径在10-10米数量级, 质量为 1.993n×10-26千克 (n为原子量或分子量 )
分子
原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中种类一定变,数目可 化学变化中种类、数目、质量
4、最接近原子实际的原子结构模型是( D )
A、汤姆森模型
B、卢瑟福模型
C、波尔分层模型 D、电子云模型
5、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B ) 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原子核
6、有的物质是由 分子构成的,如水,O2 , CO2等,有的物质是由 原子 构成的,如铁, Na , Ar 等,有和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 NaCl, KCl , 等。
发现
电子不会掉到 原子核上
提出
分层理论
历史 现代科学家的电子云模型
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我们可以 发现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 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 的本质。
课内练习
1、关于分子的传述正确的是 ( D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能改变
均不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
分子保持
性质由原子保持
用化学式表示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由同种或不同种原子构成
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
可独立存在
分子
多数情况相互结合存在于分子 中
化学反应中破裂 相互结合构成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一)分子PPT课件

1.分子的质量小,体积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
12
1+1是否一定等于2呢
设计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小米、大米、黄豆、绿豆、大枣、大豆、
蚕豆、玻璃球、小核桃、大小烧杯、
一次性透明塑料杯
主要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13
1+1一定等于2吗?
将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所得体积 200mL
设计方案: 将水和酒精混合,振荡 操作要点: 先加入一半体积的水,再加入酒
精直至容器装满反复振荡观察。 实验与现象: 振荡后体积变小
酒精 和水
分子具有的特性:
1.分子的质量小,体积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 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
15
科学探究三:气体和液体压缩情况的比较
大庆地区春天易发生沙尘暴大庆地区春天易发生沙尘暴热胀冷缩热胀冷缩热胀冷缩热胀冷缩花香四溢花香四溢花香四溢花香四溢食物腐败食物腐败食物腐败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分子发生变化分子发生变化分子发生变化分子间隔随温度分子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变化而变化分子间隔随温度分子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变化而变化分子不停运动分子不停运动分子不停运动分子不停运动温度升高温度升高湿衣服易湿衣服易温度升高温度升高湿衣服易湿衣服易分子运动分子运动速率变快速率变快分子运动分子运动速率变快速率变快分子是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最小粒子最小粒子
(2)下图表示的是气体分子示意图,其中 “ ” 表示氧分子,“ ” 表示氢分子 ,下列: _______ (甲或乙)图表示纯净物。
甲
乙
.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一课时课件

1.原子的定义。 2.原子的构成。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
练习巩固
1.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所以原子是带电的粒 子 D.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练习巩固
2.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带
电的
和
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由于 所
带电量和
所带电量相等,但
,因
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一般是由 构成
的,质子带
,中子
,原子的质
量主要集中在
上。
板书设计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 1.原子定义: 2.原子的构成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测试卷 2.画1——20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预习离子
无法分割
讲授新课 汤姆森原子模型
-
---
-
汤姆森认为
原子是带正电荷的小球, 电子镶嵌在里面
讲授新课 卢瑟福实验
为什么绝大多数α粒 子能顺利穿过金箔, 而极少数α被反弹回 来?
高速α粒子流
讲授新课 卢瑟福实验
讲授新课 卢瑟Leabharlann 原子模型-- + - 卢瑟福认为
- 原子大部分体积是空的,
电子围绕很小的带正电荷 的原子核运转
粤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第3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那 分子能不能分割呢?对,分子可以分割,可以 分成更小的微粒,这就是原子,下面我们来看一 个实验。
讲授新课
图为氧化汞分解实验照片 将红色粉末氧化汞装在试管 里加强热。 现象:试管内壁上出现银光 闪闪的物质,并能收集到能 支持可燃物燃烧的气体。
练习巩固
1.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所以原子是带电的粒 子 D.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练习巩固
2.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带
电的
和
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由于 所
带电量和
所带电量相等,但
,因
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一般是由 构成
的,质子带
,中子
,原子的质
量主要集中在
上。
板书设计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 1.原子定义: 2.原子的构成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测试卷 2.画1——20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预习离子
无法分割
讲授新课 汤姆森原子模型
-
---
-
汤姆森认为
原子是带正电荷的小球, 电子镶嵌在里面
讲授新课 卢瑟福实验
为什么绝大多数α粒 子能顺利穿过金箔, 而极少数α被反弹回 来?
高速α粒子流
讲授新课 卢瑟福实验
讲授新课 卢瑟Leabharlann 原子模型-- + - 卢瑟福认为
- 原子大部分体积是空的,
电子围绕很小的带正电荷 的原子核运转
粤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第3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那 分子能不能分割呢?对,分子可以分割,可以 分成更小的微粒,这就是原子,下面我们来看一 个实验。
讲授新课
图为氧化汞分解实验照片 将红色粉末氧化汞装在试管 里加强热。 现象:试管内壁上出现银光 闪闪的物质,并能收集到能 支持可燃物燃烧的气体。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
一、原子是什么
(P45页)
分子本身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这就是原子. 硫化汞 ( HgS)
加热
加热 加热
汞 (Hg)
+
硫 (S)
加热 在化学变化中,硫化汞分子分解成为汞原子和硫原子。
+
(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
(P47页)
空气中的物质 氮气(N2)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水蒸气(H2O)
构成该物质的分子
氮气分子
构成该分子的原子
氮原子
氧气分子
氧原子
二氧化碳分子 水分子
碳原子、氧原子 氢原子、氧原子
稀有气体(He,Ne,Ar) 直接由相应的各原子构成
二、原子内部有何奥秘(P48页)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脱离“化学变 化 ”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构成。
科学家研究发现:(P48页)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运动的电子所构成。 2、原子核由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所构成。
3、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同一种原子中,其原子核里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带的电量 相等且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2.原子的种类主要由质子数决定。
B
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
(P49页)
质子 (+) 原子核(+)
原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中子 (0)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1、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 1、6 , 带负电的是 4 ,不带电的是 3 , 不显电性的是 2、5 。
一、原子是什么
(P45页)
分子本身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这就是原子. 硫化汞 ( HgS)
加热
加热 加热
汞 (Hg)
+
硫 (S)
加热 在化学变化中,硫化汞分子分解成为汞原子和硫原子。
+
(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
(P47页)
空气中的物质 氮气(N2)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水蒸气(H2O)
构成该物质的分子
氮气分子
构成该分子的原子
氮原子
氧气分子
氧原子
二氧化碳分子 水分子
碳原子、氧原子 氢原子、氧原子
稀有气体(He,Ne,Ar) 直接由相应的各原子构成
二、原子内部有何奥秘(P48页)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脱离“化学变 化 ”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构成。
科学家研究发现:(P48页)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运动的电子所构成。 2、原子核由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所构成。
3、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同一种原子中,其原子核里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带的电量 相等且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2.原子的种类主要由质子数决定。
B
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
(P49页)
质子 (+) 原子核(+)
原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中子 (0)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1、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 1、6 , 带负电的是 4 ,不带电的是 3 , 不显电性的是 2、5 。
2.3 辨别物质的组成 课件 2024-2025科粤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3.等量关系: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
数;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
感悟新知
考向 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运用
知3-练
题型1 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的信息 例6 [中考·苏州] 北京冬奥会上采用了碲化镉发电玻璃, 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5 所示。下列有关碲的
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2
B. 碲的元素符号为Te
C. 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 g
D. 碲属于金属元素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题秘方:识记元素周期表每一单元格有关元素的四 点基本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和相对原子 质量(单位不是“g”)]是解题关键。
感悟新知
知2-练
题型1 元素符号的书写
例4 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C )
A. 氯cl
B. 氖Na
C. 镁Mg
D. 铜Ca
解题秘方:熟记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并规范书写(按英
语书写的“四线三格”,遵守“一大二小”)是答题关键。
导引:氯的元素符号应为Cl,氖的元素符号为Ne,镁的
元素符号为Mg,铜的元素符号为Cu。
“钾、钙、镁”指的是( C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物质
感悟新知
知1-练
导引:饮料中所含的“钾、钙、镁”是强调存在的元 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特别提醒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生活中的一些物质所含的
硒、铁、碘、氟等都是指元素。
感悟新知
题型3 元素的含量
知1-练
例3 [中考·常州] 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如图2 所示,其中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活动4.【实验2-5】
从这一现象中你可以得出哪 些结论?
1.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2.氨水易挥发,能使酚酞溶 液变红。
烧杯A
烧杯B
现象 溶液逐渐变红。
溶液不变色。
氨水里的氨分子不停运动扩散到A 烧杯 解释 中,使酚酞溶液变红。
猜一猜:
1+1是否一定等于2呢
将5mL酒精和5mL水混合,所得体积 (大于、等于、小于)10mL呢?
生变化没有如何变化的呢?又是如何生成汞 和氧气的呢?
结论:氧化汞分子在加热时,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 原子,(而汞原子和氧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大量 的汞原子构成了的汞,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 分子,大量的氧分子构成了氧气。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分裂成了原子,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 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物 质。
2.3 物质构成的微粒
经过长期的研究证实:构成物质的 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 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
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观察活动 P43 [实验2-2]和[实验2-3]
一 、分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判断: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 X )
练习: 分析此图可得出的信息。(至少五条)
1.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 汞是由大量的汞原子聚集而成。
分子和原 子的本质
区别
4. 氧气是由大量的氧分子聚集而成。
5. 氧化汞是由大量的氧化汞分子聚集而成。
6. 一个氧化汞分子是由一个汞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前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分子。
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
注意
一种物质(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分子, 且是该物质的分子。
练习:
(1)冰和水共存物为什么是纯净物?
因为冰和水是由同种分子(水分子)构成,冰和 水状态不同是由水分子间的间隔不同导致的。
(2)根据下列物质的微观构成图,判断哪 些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
练一练,你 会了吗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 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 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
花香的原因是( B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
试一试, 走进生活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氧化汞加→热 汞 + 氧气 HgO Hg O2
二 、原子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常见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金属和稀有气体 例子:铜、汞、镁、氦气、氖气、氩气
Cu Hg Mg He Ne Ar 铜是由大量的铜原子聚集而成。 氦气是由大量的氦原子聚集而成。
练习: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由分子直接构成, 哪些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能,它们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这 就是原子。
什么是原子呢?
6、分子由原子构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该物质的化学符号 判断其分子的构成。(一个该分子由几种原子构成, 每种原子有几个,共多少个原子)
例: H2O、H2、C2H5OH
(2)分子中只含有原子,绝对没有其他分子。
观察活动
氧 化 汞 分 解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构成该物质的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① 保持 ② 化学性质 ③ 最小
2、常见的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氧气、氮气、氢气、水、二氧化碳、酒精、
O2
N2
H2 H2O CO2
氯化氢气体、氨气、氧化汞等
3、 原子的特性
⑴ 原子在不断运动 ⑵ 原子间有间隔 ⑶ 原子很小
例如: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2.657X10-26 kg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X10-26 kg
4、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析】 氧化汞受热分解
思考
(1) 氧化汞、汞、氧气都是由什么粒子直接 构成的?
(2) 一个氧化汞分子是如何构成的? (3)氧化汞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氧化汞分子本身发
观察活动5:【实验2-6】
学生活动:完成P47“讨论与交流” 阅读P47“知识视窗”
4、分子的特性
⑴ 分在在不断运动。 分子的运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大
⑵ 分在间有间隔。 一般:气体 > 液体 > 固体
⑶ 分子小 质量小 体积小
⑷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C2H5OH
HCl
NH3 HgO
例:氢气是由大量的氢分子聚集而成。
3、用分子的观念解释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
前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大小、种类)没有改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观察活动
观察活动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
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想一想
4.分析:为什么长期堆煤的墙角侧壁上用小 刀刮开,会看到里面有黑色的煤粒。
水蒸发时,只是分子间的间 隔变大,水分子本身不变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
固态
固态 液态 液态
气态
我们知道世界上大多数物质都是由 分子构成的。那么分子本身又是由 什么构成的,分子能不能分割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体积小100ML;。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试一试,经历 这些活动
3、 下瓶装的是空气,上瓶装的是不与空
气发生反应的某红棕色气体。当抽走玻璃片 后,观察现象。
现象
下瓶气体逐渐变成红棕色,最终 两瓶气体颜色一样
解 释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当上下两瓶气体颜色一样时分子 还在运动吗? 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7. 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5、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 的粒子
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移动12个溴原子所 拍的纳米级图像
现象 结论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观察活动2、[实验2-4]往无色的氨水中滴加无色的酚 酞溶液,振荡。
现 象 溶液为红色 结 论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观察活动3、向水中加入 品红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
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快,为什么?
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溶液变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