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三绝顾贞观与吴兆骞之间的故事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暑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暑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殷.红/胭.脂缱绻./蜷.伏蹊.跷/蹊.径B.脸颊./狡黠.莞.尔/鲩.鱼迤.逦/逶迤.C.萌.芽/蒙.昧酒靥./梦魇.颤.抖/颤.栗D.翩跹./悭.吝嬗.变/擅.长稽.首/稽.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分别读作 yān,quǎn/quán,qī/xī;B 项分别读作jiá/xiá,wǎn/huàn,y ǐ/yí;C项分别读作ménɡ,yè/yǎn,chàn/zhàn;D项分别读作xiān/qiān,shàn,qǐ/jī。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晋人书札和小品文中隽句天成,________.陶渊明的诗句和文句的________,也是这“世说新语时代”的产物。
陶渊明散文化的诗句又________地影响着宋代散文化的诗派。
苏、黄、米、蔡等人们的书法也力追晋人萧散的风致。
但总嫌做作夸张,没有晋人的________。
A.俯拾即是巧妙深深自在B.俯拾即是隽妙遥遥自然C.比比皆是隽妙遥遥自在D.比比皆是巧妙深深自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巧妙”指精巧美妙;灵巧高妙。
“隽妙"隽永美妙。
“陶渊明散文化的诗句”对“宋代散文化的诗派”的影响强调时间跨度,因此用“遥遥"合适。
形容书法风格,用“自然”。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作为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黄山,草木葱茏,怪石嶙峋,古迹多多,是人们游览观赏的好去处。
吴兆骞

吴兆骞:绝塞生还吴季子清朝顺治十四年发生了一次株连甚广的科举案,时被称为"江左三凤凰"之一的吴兆骞因仇人诬陷也卷入其中。
吴梅村为此写下一段感人心魄的诗句:"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
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吴兆骞生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字汉槎,苏州松陵人。
其七世祖即孝子吴璋,叔祖吴易。
吴兆骞9岁作《胆赋》,10岁写《京都赋》,少年时即声震文坛。
少年的吴兆骞性情狂放。
据清人笔记记载。
小时候在私塾读书,见同学取下帽子,他常拿来小便。
同学告诉先生,面对先生的责问他竟然回答:“与其放在俗人头上,还不如拿来盛小便”。
先生叹息:“此子必以名大惹祸。
”他曾对他好友汪钝说:“江东无我,卿当独秀”。
从此看出小年时候的吴兆骞便是一个愤世嫉俗的怪人,史料也说他:“为人简傲自负,不拘理法,不谐与俗故乡里忌之者众”。
后随父宦游楚地4年,因张献忠起义,奉母归里。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后,吴兆骞归隐乡里,与江南士大夫互唱,少年的吴兆骞为吴伟业赏识,并随之游。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吴郡成立“慎交”“同声“二社。
此二社都与松江的“几社”一脉相传。
松江陈子龙殉难以后,“几社”群龙无首社事逐渐削弱,其势力也转移到苏州,由于各立门户的缘故“慎交”“同声”二社势同水火。
吴兆骞,尤侗,计东,顾贞观都是“慎交社”的重要人物。
顺治十年(1653)在钱歉益的授意下,吴梅村出面为“二社”士子讲和,合九郡之人才齐聚虎丘广场,从而组织了盛况空前的结社活动。
在虎丘大会上吴兆骞与诗人吴梅村即席唱和:“吴梅村嗟叹,以为弗及”。
一时吴下英俊,都以结识吴兆骞为荣。
吴梅村更与宾客言:“江左三凤凰,阳羡有陈生,云间有彭郎,松林吴兆骞,才若云锦翔”。
从而奠定了吴兆骞在江南士林中的地位。
(阳羡的陈生就是陈贞慧的公子,后来清朝词坛第一人的陈维松,彭郎当时云间词派重要词人彭宾的儿子彭师度。
【古代互相帮助友谊的故事】古代互相帮助友谊的故事

【古代互相帮助友谊的故事】古代互相帮助友谊的故事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
古代互相帮助友谊的故事,我们来看看。
古代互相帮助友谊的故事1:友谊地久天长文/***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江南乡试发生舞弊大案。
开榜之后,愤怒的落第士子纷纷痛骂,作诗讽刺,并向主考官的官船投掷石块。
事情越闹越大,消息传到北京,顺治皇帝震怒,责令严办。
查明真相后,受贿的主考官被抄家问斩,行贿者全部流放。
朝廷严惩腐败,大快人心,但是矫枉过正,此案也牵连了不少无辜者,其中就有江南名士吴兆骞。
吴兆骞是江苏吴江人,少年时便已蜚声文坛,才华横溢。
袁枚曾在《随园诗话》中提到他的《秋茄集》,对他赞不绝口。
但是他恃才傲物,常常愤世嫉俗,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在这一年,吴兆骞参加了江南乡试,顺利考中举人,天大的喜事,却不料祸从天降。
由于受到科场案牵连,第二年,该科录取的举人全部被召到北京复试。
当时正是隆冬季节,天寒地冻,所有考生被押到露天考场,要求限时答卷。
每名考生的身后分别站着两名士兵,手持钢刀,严密监视。
考场气氛肃杀,更像是上刑场,那些文弱书生平常哪见过这种场面,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吴兆骞并未参与科场舞弊,但由于又冻又怕,战栗中未能按时答完卷,不幸遭到冤判。
吴兆骞的家产被抄没,全家流放宁古塔,即现在的黑龙江宁安县。
临行之前,好友顾贞观赶来送行,并劝他耐心等候,将来必定设法营救。
患难时刻方见真情,吴兆骞不由得感动落泪,昔日好友大多唯恐避之不及,顾贞观却毫不避讳。
在冰天雪地的东北边塞,吴兆骞度日如年,日夜巴望着好友搭救。
二十年过去了,吴兆骞依旧在宁古塔望穿秋水,顾贞观那边却杳无音信。
绝望之中,他忽然醒悟:自己落难之时,顾贞观能来相送已经很够味了,也许人家当初只是随意说了一句安慰的话,时隔这么多年,早就该忘了,自己太天真了,竟然信以为真。
想到这里,他终于彻底死心。
吴兆骞哪里知道,顾贞观一刻没有忘记对朋友的承诺。
顾贞观《金缕曲》卫东解说稿

顾贞观《金缕曲》
朋友们,晚上好,我是卫东。
今天是我们的最后一期节目了,在过去的一年中,每周三和周日的晚上,和大家一起读一首古诗词,实在是非常美好的回忆。
看到很多朋友都说希望能继续一起读诗,我非常感动。
团队正在为大家准备新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不久就会跟大家见面;我们已经读过的这一百首诗词的相关图书,也会在未来推出,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
读古诗的时候,常常觉得,诗人就像友人,诗词就是桥梁,跨越几百几千年的时光,连接他们的心和我们的心。
所以今天,想要读两首与知己有关的作品,愿朋友们都能找到心灵之友,在难过痛苦时,都有人与你心心相印。
寄吴汉槎(chá)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其一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
2021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第1章 专题1 第1节 真题真练

第一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散文阅读命题材料选材范围题干与分值考察角度2021 ?比邻而居? (王安忆) 写人记事类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
(4分)概括内容要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4分)理解文中词语含义14.文章的表达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分析文章构造思路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6分)探究语句意蕴2021?何容何许人也? (老舍) 写人记事类1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
〞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分)分析文章构造思路1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4分),概括内容要点1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欣赏作品的1.选材特点(1)选材范围方面: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
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
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表达了现代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2.命题规律(1)命题样式:试题保持在4题,以主观题形式考察。
(2)命题规律:①稳中有变。
“稳〞是指阅读题的考察内容、根本套路、设题模式根本稳定,“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
纵观这些年的高考,对散文文本的考察的能力点以理解词句含义、概括文意、分析文章构造思路、鉴赏技巧和探究意蕴为重中之重。
这些考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②坚持“主题辐射〞原那么。
所谓主题辐射原那么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管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构造,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一节真题真练一、(2021 ·江苏卷,改造)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公毋渡河-毋渡河-名人故事

公毋渡河,毋渡河同永厚先生相识,是在30多年前。
他从合肥来到北京,客居于紫竹桥附近的中国画院,一位朋友约我一道去拜访他。
未见之时,只能凭对他兄长永玉先生的印象想象,不料一见之下,大為意外。
若论模样,兄弟二人颇为相像,一旦交谈又似迥然有异。
永玉先生稳健深沉,虽然健谈,但对初次相识的人,总保有一份矜持,令人敬重之余也有几分敬畏。
永厚不同,他热情洋溢,毫无遮拦。
我们去时,他正在作画,迎我们进去,便道:“等一下,我画完这几笔。
”桌上铺着纸,已经画了大半,尚看不清总体模样。
这时,他对着镜子张嘴龇牙,做威猛状。
端详片刻,回到桌前,勾勒几笔,正是鼻口须胡部分。
抛下笔,又忙着倒水。
待到坐定,才说,这画的是李逵。
先前画过,被朋友要去,这才又画一张。
待到我隔几日再去,那张李逵已经画好,贴在墙上:足蹬芒鞋,挺胸凸肚,一臂抚胸,一臂提斧,下垂无力,脚下是一只跌碎的酒碗,当是被宋江下毒后愤怒、痛苦的情状。
上方题道:“世上几多开山戏,每到收场总伤怀。
”这幅画最初作于“文革”中。
永厚当过兵,对老帅们深怀敬意。
偷偷作画,也是为了“抒愤懑”,只能供朋友们偷偷观赏,终被一位朋友攫去。
这幅画被他一位也是姓陈的朋友(若没有记差,是叫陈梦麟)看到后,填词一阕,调寄“念奴娇”。
词曰:“杀星下凡、旋风起,难分须黄鬓绿。
刚肠一条斧一对,真正中华民族。
不顾身躯,不求功绩,赤膊迎飞镞。
太平时节,竟遭楚州鸩毒。
人赞将军,生平曾杀虫捉鬼,地天难服。
我更重之,山寨上、怒砍杏黄大纛。
宋氏大哥,赵家皇帝,任谁弄鬼蜮。
铁牛在此,咬牙磨斧深谷。
”永厚用画笔将这情感记了下来,引起了读画人心头的共鸣。
他这一类的作品还有很多。
另一幅《大王过长安》,画的是一只卧虎,匍匐于地,然雄风犹在。
跋语注明是丁巳清明旧作,正是为祭奠周总理、呼唤邓小平复出而作的。
图之所喻,不言自明。
图上题诗:“大王过长安,经年雷不散。
似闻吼声远,恶云惊复见。
忆昔菜花繁,碧血荐白幡。
天公应抖擞,不许隐南山。
“流放宁古塔,永不得入关”宁古塔的可怕

“流放宁古塔,永不得入关”宁古塔的可怕说道宁古塔,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是清宫剧里皇上大发雷霆判处罪人说谁的“流放宁古塔,永不得入关”,那么清朝所说的宁古塔是哪里?为什么朝廷的大案以它作为判决?《研堂见闻杂录》一书记载宁古塔可谓地狱,流放者很多在去往宁古塔的路上死去,甚至饿昏了的人会被其他人分而食之,能活着到地方的人不多。
宁古塔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塔,其实宁古塔是满语“六个”的意思,当地可能根本就没有塔,而这个名字也给人一种这地方至少有建筑的感觉,其实是很早的时候有六个兄弟在这里住过,而这六个兄弟可能是清室的远亲,因此得名,它现今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境内,在古代也就是关外苦寒之地。
对于清朝的统治者来说刑法是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相较于各式各样的刑法来说,流放宁古塔于砍头凌迟一比,会轻一些,但其实不然,只是一种长时间的折磨,一点点折磨着人们的心灵。
流放到宁古塔最可怕的不是单一的人,是株连九族,所有远近的亲戚包括邻居,全成了流放者,往往队伍百余人,浩浩荡荡。
人多有照应,这是不存在的,毕竟流放还要查抄全部财产,并且“流放宁古塔,永不得入关”之后往往还要接上一句“给披甲人为奴”这样就算活着到了地方也是一辈子的奴隶。
到了流放地美貌的女性可能就被主人糟蹋,男性要么去做苦力,要么去换马,据后世考证,单单清朝流放到宁古塔的人总数可能在一百五十万人以上,在清朝统治者看来这样的流放是很好的刑法,可以将不听话的人连带家族全部除去,已决后患。
既然永不得入关,那么有没有活着回来的例子?还真有!康熙年间有一个叫顾贞观的人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让自己好友吴兆骞从宁古塔回到中原,他是怎么做到的?吴兆骞被流放已经很多年了,顾贞观想让吴兆骞回来安享晚年,因此他开始叩拜朱门而集资,但是光有钱也没用,必须要大人物点头才可以啊,所以他找到了当时当朝太傅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就是我们小时候背的那首“山一程,雪一程,聒碎乡心梦不成的”古诗词的作者纳兰性德,纳兰容若是一个人品文品都不错的人,但顾贞观提出的要求事关重大,难以答应,顾贞观就拿出为吴兆骞所写的《金缕曲》两首给他看就是我们熟悉的“盼乌头马角终相救”,以及“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就是出自这两首词。
高中语文大题精做10谈中国诗(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new)

精做10 谈中国诗【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人【1】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
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
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
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
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
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
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
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
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
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华三绝顾贞观与吴兆骞之间的故事
顾贞观吴兆骞顾贞观是清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文学家,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的伟大词文,而且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除此之外顾贞观也交到了一些感情好兴趣相投的好朋友,而他们之间的友情也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在这些人之中顾贞观吴兆骞之间的友情被众人所熟知,而他们之间的事情也十分让人感动,那么顾贞观吴兆骞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顾贞观和吴兆骞在很久以前就是非常好的朋友,在1658年的时候吴兆骞本来已经中了举人,就在他以为自己可以进入仕途的时候,一件科场舞弊案发生了,而吴兆骞也因为仇人的陷害而蒙冤受到了牵连,尽管很多人都看出他是被冤枉的,可是最终他依旧被判处流放到了宁古塔。
顾贞观看到昔日的好友受到了冤屈,一直想要将他营救出来,可是对于这件事皇帝却并没有平反的意思,顾贞观看到吴兆骞写来的信中悲苦的生活,不禁十分的心痛和焦急。
为了营救出吴兆骞顾贞观一直费心奔走着,他知道自己的好友已经不能再受这种苦楚了,于是向纳兰性德等人求助,希望这些人可以看在之前的情分上将他救出来,可是却一时间无法做出任何的事情,顾贞观甚至还为他写下了《金缕曲》。
直到1681年的时候顾贞观还在不断的为了这件事努力,而纳兰性德等人也竭尽全力的进行周旋,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心力,终于将吴兆骞营救出来,而顾贞观和吴兆骞之间的感情也让人们十分的感动。
顾贞观是什么人在1637年的时候顾贞观在无锡地区降生,而他的母亲本来也是诗书之家的孩子,从小顾贞观就开始学习各种书籍和历史,尤其喜欢诗词方面的知识和创作,他一直表
现的十分聪慧,在少年的时候就曾经参加过一些诗社,以至于最后终于扬名天下,成为一代难得的人才。
那么顾贞观是什么人呢?关于顾贞观是什么人这个问题历史上也有所记载,顾贞观在1664年的时候成为中书舍人,两年之后又成功的成为举人,一直到1676年的时候又成为内阁大学士,并且和纳兰性德成为好朋友。
从1681年之后他回到老家丁忧,之后又经历了好友去世的打击,于是一心隐居起来,日夜只顾着读书。
纵观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文,很多都受到了人们的敬仰。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等。
因为诗词尤为出众,所以被人们称为是词家三绝之一,同时又因为性情高洁才高八斗而和纳兰性德等人共称为京华三绝。
另外想要知道顾贞观是什么人,从他的诗词中也能看出一些品格,他的词一直都是舒写心灵的,而且非常至情至性、淳朴自然,但是也能从中看出一些新的变通,曾经就有人说过当朝所有的词作品中,以弹指为最高最好,而这个弹指指的就是顾贞观的作品了。
他的其他作品也都表现的十分幽艳圆朗,主要还是以情韵制胜。
所以说顾贞观在清朝时期是一位十分有名的人,他也是当时最为著名和伟大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