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贞观《金缕曲》

合集下载

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其二》原文、注释及解析

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其二》原文、注释及解析

顾贞观《金缕曲二首其二》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金缕曲二首其二》清代顾贞观我亦飘零久。

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①,试看杜陵消瘦②,曾不减夜郎僝僽③。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④,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⑤。

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⑥。

归日急繙行戍稿⑦,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⑧。

〔注释〕①本篇选自纳兰性德《饮水词》。

大约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随康熙巡行途中。

②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北。

那畔,犹“那边”。

③千帐,极言军营帐幕之多。

④聒(guo锅),声音喧扰嘈杂。

①宿昔,从前。

阮籍《咏怀》诗:“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衣裳。

”②杜陵,指杜甫。

此处是以杜甫的穷愁潦倒喻作者自身。

③夜郎,指李白。

白曾流放夜郎(今贵州省遵义市一带),此处借以喻汉槎。

僝僽(chan孱zhou咒),烦恼苦闷。

张辑《如梦令》词:“僝僽,僝僽,比着梅花谁瘦。

”以上三句意思说,过去自己与吴汉槎齐名,现在的穷愁潦倒亦复相仿。

④辛未,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

作者生于丁丑,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

⑤蒲柳,蒲和柳都是早凋植物,一般用以比喻衰弱的体质。

《晋书·顾悦之传》:“蒲柳常质,望秋先零。

”⑥河清人寿,古时传说黄河水千年一清,因以河清喻人寿难俟。

《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此处谓希望吴汉槎康强寿考,能平安归来。

⑦繙,翻。

⑧顿首,古代九拜之一。

《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

”后通用作同辈或下对上的敬礼。

常用于书信的起头或末尾。

〔解析〕《金缕曲》第一首主要着眼于好友的身世处境,第二首词则变换角度来切入主题,重点放在联系自身的辛酸经历,抒写两人同命运、共患难的深厚情谊,从而鼓励好友对未来充满信心。

起句“我亦飘零久”,看似平淡无奇,却与上一首词的开端遥相呼应。

金缕曲

金缕曲

三 《金缕曲》(其一)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 雪中作。 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 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 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 周旋久! 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 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 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 君怀袖。 札,君怀袖。
艺术特色
一、情真意切: 情真意切:
上片写对友人的担忧、同情。 上片写对友人的担忧、同情。
对友人平安的担忧 回首往事的不堪。 回首往事的不堪。 无人慰藉的孤弱。 无人慰藉的孤弱。 魃魅博人的愤恨。 魃魅博人的愤恨。 扭转现状的无力。 扭转现状的无力。
下片劝慰好友,并表全力相救的赤诚之心。 下片劝慰好友,并表全力相救的赤诚之心。
交情
二词容若见之,为泣下数行, 二词容若见之,为泣下数行,曰:“河梁生 容若见之 河梁生 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 得此而三。 死友之传, 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此事三 千六百日中,弟当以身任之, 千六百日中,弟当以身任之,不俟兄再嘱 余曰: 人寿几何?请以五载为期。 也。”余曰:“人寿几何?请以五载为期。” 恳之太傅,亦蒙见许, 汉槎果以辛酉入关 恳之太傅,亦蒙见许,而汉槎果以辛酉入关 矣。
吴兆骞
吴兆骞,字汉槎,又称季子。 吴兆骞,字汉槎,又称季子。 顺治十四年( 顺治十四年(1657年) ,遇“南闱科场 年 案” 。 1658年,兆骞赴京接受检查和复试 。交白卷 年 定案是: 审无情弊” 定案是:“审无情弊”。 吴兆骞被责四十板,家产籍没入官, 吴兆骞被责四十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 今黑龙江宁安) 弟妻子并流宁古塔 (今黑龙江宁安)。

金缕曲

金缕曲
金缕曲二首(其一)顾贞观
顾贞观生平简介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词人。
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 汾,江苏无锡人。
清代“词家三绝”
之一(陈维崧、朱彝尊).
与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吴兆骞
吴兆骞,字汉槎,又称季子。
顺治十四年(1657年)
,遇“南闱科场
案” 。 1658年,兆骞赴京接受检查和复试 。交白卷 吴兆骞被责四十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 弟妻子并流宁古塔 。
惊世友情 ,绝塞生还吴季子



顾贞观为好友蒙受不白之冤感到怨痛,立下 “必归季子”的 誓言。 顾贞观接到吴兆骞从戍边寄来之信,得知吴在戍边的苦况, 作《金缕曲》词两首赠之,哀怨情深,被称为“千古绝调”。 顾贞观求援于纳兰性德,性德读《金缕曲》,竟泣下数行, 允诺营救。 经纳兰性德父明珠活动,兆骞又献千余字《长白山赋》为康 熙所赏识。 康熙二十年(1681)经明珠、徐乾学、徐元文等朝廷重臣相 救,纳资赎归,前后历经二十三年。


包胥承一诺:春秋时,伍子胥避害自楚逃吴,对申 包胥说:“我必覆楚”。申包胥答:“我必存之”。 后伍子胥引吴兵陷楚都郢,申包胥入秦求兵,终复 楚国(参看《史记· 伍子胥例传》)。 乌头马角:战国末,燕太子丹为质于秦,求归。秦 王说:“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太子丹仰天 长叹,乌头变白,马亦生角(参看《史记 · 刺客列 传》)。
其一:重在写吴汉槎的苦恨
上片写对友人的担忧、同情。 对友人平安的担忧 回首往事的不堪。 无人慰藉的孤弱。 魃魅博人的愤恨。 扭转现状的无力。

下片劝慰好友,并表全力相救的赤诚之心。 劝慰 骨肉团聚 同病相怜,古今如一。 营救 廿载 信守 以信为念。

【经典诗句】金缕曲季子平安否原文_翻译和赏析_顾贞观

【经典诗句】金缕曲季子平安否原文_翻译和赏析_顾贞观

【经典诗句】金缕曲?季子平安否原文_翻译和赏析_顾贞观金缕曲?季子平安否朝代:清代作者:顾贞观原文: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其一)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①承一诺,盼乌头马角②终相救。

置此札,君怀袖。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注释作者:佚名①包胥:春秋楚人申包胥。

初与伍子胥交好,后伍子胥欲覆楚以报父仇,申包胥发誓必存楚。

及伍子胥引吴兵攻克楚都,申包胥入秦乞救。

哭庭七日,终使秦出兵退吴。

“廿载包胥承一诺”,言顾贞观以申包胥自比,在二十年内牢记援救吴兆蓦的诺言。

②乌头马角:相传战国燕太子丹质于秦,求归,秦王曰:“乌(鸦)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太子丹长叹,而乌鸦变为白头,马亦生角。

见《史记索隐》。

相关内容赏析作者:佚名这是一个被前人再三概叹为“良朋爱友”、“一时佳话”(袁枚《随园诗话》)、“使人增朋友之重、可以兴矣”(谭献《箧中词》)、“昔人交谊之重如此”(梁令娴《艺蘅馆词选》)的动人故事。

清代顺治帝年间,诗人吴兆骞(字汉搓)因在科场案中受人诬陷,被流放至冰雪绝寒之地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时年二十九岁。

十七年后,他的童稚之交、作者顾贞观,入大学士纳兰明珠府中当教师,乘间为之求助于明珠之子、词人纳兰性德。

但性德与吴兆骞并无交情,一时未允。

年(康熙十五年)冬,作者离居北京干佛寺,于冰雪中感念良友的惨苦无告,为之作《金缕曲》二首寄之以代书信。

性德读过这字字血泪的两首曲,泪下数行,道:“河粱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当即担保援救兆骞。

后经纳兰父子的营救,吴兆骞终于在五年之后获赎还乡。

“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性德词)、“金兰镜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顾永诗),从此,作者悉力奔走以救穷途之友的故事,便广为人所咏叹、而作为故事中心的《金缕曲》二首,更成为至今传诵不衰的友谊名篇。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原文及赏析(最新)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原文及赏析(最新)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原文及赏析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朝代:清代作者:纳兰性德原文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注释①葬花天气:指春末落花时节,大致是农历五月,这里既表时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谢。

②夜台:指坟墓。

③钗钿约:钗钿即“金钗”、“钿合”,女子饰物。

暗指爱人间的盟誓。

④“重泉”句:重泉即“黄泉”、“九泉”,指生死两隔;双鱼,书信,典出古乐府。

⑤“忍听”句:湘弦,即湘灵鼓瑟之弦。

传说舜之妃子溺湘水而亡,后为水神,古代诗词中常用琴瑟代指夫妻,这里指纳兰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否则会勾起悼亡的哀思。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悼亡词中的代表作。

性德妻卢氏18岁于归,伉俪情深,惜三载而逝。

“抗情尘表,则视若浮云;抚操闺中,则志存流水。

于其殁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

”(周笃文、冯统《纳兰成德妻卢氏墓志考略》,《词学》第四辑)纳兰性德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

此词尤称绝唱。

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

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而联系这一切的,是痛觉“人间无味”的“知己”夫妇的真挚情怀,它能够穿越死生,跨越时空。

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

严迪昌点评:纳兰性德虚年三十二岁就去世,他赋悼亡之年是二十四岁,作这阕《金缕曲》是三年祭,再过五年他自己也“埋忧地下”。

卢氏卒后,他实际上是“续弦”了的,但“他生知己”之愿,“人间无味”之感,几乎紧攫他最后十年左右的心脉。

顾贞观金缕曲酬容若赠次原韵的主旨

顾贞观金缕曲酬容若赠次原韵的主旨

顾贞观金缕曲酬容若赠次原韵的主旨《顾贞观金缕曲酬容若赠次原韵》是一首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形容了顾贞观对容若的思念之情,并借金缕曲一词进行联想,抒发自己对容若的深情厚意。

本诗既有美好的爱情描绘,又透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首先,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顾贞观对容若的深深思念之情。

他通过细腻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近乎感受到他内心的悸动。

金缕曲是唐代女子常用的手工艺品,象征着珍贵而纯洁的爱情。

诗中的金缕曲被用来比喻顾贞观内心对容若的思恋之情。

这种比喻使得诗歌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经验,让人们感受到爱情的美好。

其次,诗中包含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谢君终不言,琼辇子车来。

”这一句表达了顾贞观对容若关心和厚爱的回报,他回望了容若给予他的珍贵礼物,强调了礼物本身的珍贵和自己收到礼物的开心和感激之情。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受,并在诗中倾诉出来。

这种细腻的观察和思考让读者思考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并对生活充满感激之情。

最后,诗中透露出对爱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中作者用“金缕曲”来描绘爱情的美好和纯洁,表达了对于真挚感情的向往。

通过这样的描绘,顾贞观把爱情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思考自己的爱情观和追求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顾贞观金缕曲酬容若赠次原韵》这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对容若的思恋之情,内含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并表达了对于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指导意义,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思考自己的真实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金缕曲·赠梁汾原文及赏析

金缕曲·赠梁汾原文及赏析

金缕曲·赠梁汾原文及赏析金缕曲·赠梁汾原文及赏析金缕曲·赠梁汾朝代:清代作者:纳兰性德原文: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赏析:清代词坛,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词人,竞用〔金缕曲〕这一词牌填词。

像陈维崧,一生竟写了〔金缕曲〕几百首。

而在清代众多的〔金缕曲〕里,最受人注意的,有纳兰性德赠梁汾一首。

据徐釚在《词苑丛谭》中说,此词一出,“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间,无不知有《侧帽词》者。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初年杰出的词人,梁启超在评价他的词作时,说他“直追李主”。

况周颐也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

”现存纳兰性德的词作,有三百多首。

这些词,有写爱情的苦闷,有写仕宦的烦恼,有写塞外风光与江南景物,也有表现封建社会行将崩坏时地主阶级有识之士的失落感。

许多词,写得凄婉动人,其中又充塞着磊落不平之气,在词史上独具一格。

可惜,纳兰性德只活了三十一岁,作为贵介公子、皇室侍卫,生活面比较狭窄,这不能不对创作也有所影响。

在二十四岁那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词》。

顾贞观后来重刊纳兰的词作,更名《饮水词》。

〔金缕曲〕《赠梁汾》则是纳兰词中熠熠生辉的一首绝唱。

本词作于康熙十五年,亦是性德的成名之作。

其时性德初识顾贞观,作此《金缕曲》为顾贞观题照。

顾贞观有一首和作,题为《金缕曲酬容若见赠次原韵》。

诗云:“且住为佳耳。

任相猜、驰笺紫阁,曳裙朱第。

不是世人皆欲杀,争显怜才真意。

容易得、一人知己。

惭愧王孙图报薄,只千金、当洒平生泪。

曾不直,一杯水。

歌残击筑心愈醉。

忆当年、侯生垂老,始逢无忌。

亲在许身犹未得,侠烈今生矣已。

明清诗文赏析

明清诗文赏析

内容解读
• 小序交代了这首词《金缕曲》的写作目的: 顾贞观思念因无辜受累而被流徙宁古塔的 挚友吴汉槎而作。
• 上片:在那“苦寒难受”的“绝塞”—— 宁古塔,友人现在怎样了,一路上十分平 安呢?一路上,还有谁能与你相濡以沫呢? 也只有那一家老小,在悲苦的时候能相互 慰藉罢了,而对于我和你的那些“从前杯 酒”,谁又忍心去记起?即使回来了,那 “平生万事”也怕去回首啊!我们虽熟知 官场常奸险,但人心始终难猜透,如今谁 还能像我与你那“冰与雪”的友情一样这 样长久、纯洁呢?
• 下片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劝慰,希望友人 不要过于难受,并做了一定会把友人解救 出去的诺言。 • 尽管作者也很难受,但他还是得劝慰友人, 给他希望,并告诉友人自己要把他救出来 的决心。虽然不知道这个愿望能否实现, 但从作者这决心我们可以看出,两人的友 谊真如“冰与雪”般,既纯洁长久,又相 依相知,无不让人为其感动。
顾贞观《金缕曲》 顾贞观《金缕曲》赏析
《金缕曲》 顾贞观 金缕曲》
•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 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 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 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 择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冰与雪,周旋久。
•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 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 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 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解救。 置此札,只怀袖。
• 下片:虽然被谪戍到了边荒之地,但友人 你也别太伤心,至少你还能一家团聚,这 是很难得,不是吗?自古红颜多薄命,如 今也一样,只是多了受边塞之苦罢了。古 有“廿载包胥”之诺,今有我顾贞观之言: 即使前路困难重重,我也必定会把你救出 去的!
赏析
• 上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的思念,以及对友 人不幸遭遇的悲痛之情。作者设想友人在 偏远的宁古塔过着凄苦的生活,想到友人 此时的悲凉心境,自己也如同感同身受一 般,心也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痛万分。 • 词一开始便以三个问句表达作者对友人的 急切的关怀之情。其实作者不问心中也自 知,在那样一个边远的地方,生活能好到 哪里去。一想到友人所受之苦,作者似乎 能感受到友人的心情般,也不禁悲痛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贞观的《金缕曲》是其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千古绝唱”,文档中展示了其一和其二的原文。顾贞观是清代文学家,他的词格调高昂,情绪激越,感情深挚,不事藻饰,清新婉约,直抒胸臆。他学习继承了我国词的传统,但力求突破前人,将词结成三集,取名《弹指》,风靡一时。然而,文档并未直接提供《金缕曲》(其一)的译文,仅呈现了原文供读者欣赏。对于期望获取译文的用户,需要另行查找相关资料。顾贞观的文学成就和词风特色,在文档中得到了详细的介绍,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