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古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23.古诗词三首(二)

23.古诗词三首(二)
总结升华、体会情感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理解“不须归”
2.指导学生理解不归哪儿,体会作者不回家,弃官隐居,一去不返的原因。指导学生结合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来理解。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作业
作业巩固
1.完成作业本。
2.背诵古诗词。
附: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桃花流水热爱大自然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学习任务分解
对应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的导学要点
快乐学习单设计
自学《渔歌子》
自学《渔歌子》,了解词的内
2.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我会学
1.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2.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这一幅春的画面吗?结合插图说一说。
丰士小学教学任务单
年级四(3)学科语文设计者顾新峰
课题
23.古诗词三首(二)
学情分析
1.学习材料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本课学习《渔歌子》,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理解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3.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4.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_四时田园杂兴_渔歌子

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_四时田园杂兴_渔歌子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 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 活情趣。
景物:
白鹭、桃花、流水
鳜鱼、斜风、细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 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注释】
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鳜鱼:俗称“花鱼”“桂 鱼”。 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词。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布置作业】
1.背诵《渔歌子》。 2.同学们动手给这首词配上一幅彩 色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 又 才了蚕桑又插田。
意思是: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 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 的事又要插秧了。 作者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 赞美。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江南农 村初夏 美景
绿遍山原白满川 ,
子规声里雨如烟。
紧张繁 忙的劳 动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乡 村 四 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巩固练习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 句诗写了——、——、——、——四种景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从“——”“——”这两个字看出农民的劳动的繁 忙紧张。这句诗的意思是:————————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 ———————————————————— —。 我喜欢《乡村四月》中“——————”一 句,因为——————————————— 。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古诗词三首》【公开课PPT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古诗词三首》【公开课PPT精品课件】

“渔歌子”为词牌名。字面意思为古人打渔时 喜欢咏的歌词。词牌本身与词的内容无关,只是 填词用的曲调名称。
精读感悟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 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箬笠: 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不须: 不想。 归: 回去,回家。
明诗意
精读感悟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事……
精读感悟
后两句的诗句描述 了孩子们在干什么?
模仿大人样子, 学着种瓜。
从一个“学”字,我们体会到了 孩子们的天真、勤劳、可爱。
精读感悟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诗歌中描写的农家夏忙时热烈的 劳动场面,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 里。
初读感知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精读感悟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完本课,让我们了解了 江南初夏的旖旎风光,也让 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乡村生 活的热爱。
精读感悟
回忆学习古诗 词方法:
读诗句--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初读感知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业布置
1.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乡村四月》和 《四时田园杂兴》。
2.积累其它描写乡村的古 诗词。
板书设计
23.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山原、川、子规、雨 四时田园杂兴:昼耕田、夜绩麻、学种瓜 渔歌子: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孩童们虽然不懂得耕田、织麻 ,却同样在靠近桑树旁的田里忙 着学种瓜呢!
明诗意
精读感悟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前两句, 这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渔歌子》。

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不,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

④了:结束。

四时田园杂兴①[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④供⑤耕织,也傍⑥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杂兴:各种兴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

⑥傍:靠近。

渔歌子[唐] 张志和西塞山①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②肥。

青箬笠③,绿蓑衣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同步练习题一、我能把字写好。

蚕桑昼耘塞鹭绩笠二、照样子,做一做吧!例:sàisāisè塞车(sāi) 边塞(sài) 茅塞顿开(sè) lù lǜ绿化( ) 碧绿( ) 绿林( ) 鸭绿江( )le liǎo好了( ) 行了( ) 对了( ) 了不起( )jiě xiè未解( ) 浑身解数( ) 解释( ) 解甲归田( )ɡònɡ ɡōnɡ供给( ) 供耕织( ) 提供( ) 供词( )三、比一比,再组词,烟()闭( ) 耕( ) 膀( ) 衷( ) 观( )咽( ) 闲( ) 耘( ) 傍( ) 蓑( ) 规( )塞( ) 须( ) 若( )赛( ) 烦( ) 箬( )四、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上课课件-四年级(下)-23课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

上课课件-四年级(下)-23课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

表现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 情之心与赞美之情。
板 书 上一句
乡 村 四 月
江南农 村初夏 美景 绿遍山原 白满川 , 子规 声里雨如烟。
③ ① ②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 蚕桑又插田。
返回 解释1 解释2

乡 村 四 月
江南农 村初夏 美景 紧张繁 忙的劳 动景象 绿遍山原 白满川 , 子规 声里雨如烟。
解释


绿遍山原 白满川 , ③ 子规 声里雨如烟。


意思是:山陵和原野一片绿色,稻 田里的水色迎着天空的光辉。只听 见杜鹃鸟不停地在蒙蒙细雨中叫着。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板 书
返回
下一句
乡村四月闲人少, ④ 才了 蚕桑又插田。
意思是: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 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 的事又要插秧了。
返回
翁 卷 [ju什么?
写景的时间和地点
2.说说诗题的意思。
写乡村四月的景色和人们的忙碌景象。
返回
三部曲:明诗意
乡 村 四 月
[ 宋] 翁 卷
① ②
写 景 写 人
绿遍山原 白满川 ,
子规 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 蚕桑又插田。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并背 诵 这首诗歌。

谢!
四年级 语文(下)
第23课 古诗词三首
乡 村 四 月
[宋] 翁 卷
绿遍 / /山原 / / 白/满川, 子规/ /声里/ /雨如烟。 乡村 / /四月 / / 闲人少, 才了/ /蚕桑 / /又/插田。
学习古诗四部曲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 悟诗情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四年级下册 第六组 23 古诗词三首 《 四时田园杂兴》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四年级下册 第六组  23 古诗词三首 《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展开想象写一写
读了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诗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田 园生活的_________之情和 对劳动人民的_______之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23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ysg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学习步骤:
1.解读诗题,知作者。
2.结合注释,明诗意。 3.诵读想象,悟诗情。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 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 (今江苏苏州)人。他是一个关 心国事、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忧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 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文学小常识
作者简介
张志和
(约730——约810 ) 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 龟龄,今浙江金华人。 博 学多才,歌、词、诗、画 中国第一个田园诗人是东晋 俱佳。 曾在朝廷做过官, 的陶渊明。他的代表作有 后隐居。他的作品大多描 《饮酒》、《归园田居》。 写自己的闲居生活。
山水田园诗派
在盛唐时代形成了 一个以王维和孟浩然为 代表的影响很大的山水 田园诗派。他们的诗歌 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 光,风格清新自然,意 境悠远闲适,是唐诗艺 苑中的一枝奇葩。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生 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晚年作 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 田园诗的代表作品。《四时田园 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 春”“夏日”“秋日”“冬日” 五组。

古诗词

古诗词

23 古诗词三首
23 古诗词三首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 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 金华)人,自号“烟波钓 徒”,又号“玄真子”。唐 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 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 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 唐肃宗赐名为“志和”。
23 古诗词三首
诗的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 些什么活?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23 古诗词三首
翁卷,宋代人,字续古, 一字灵舒。生卒年不详。南 宋诗人。永嘉(今为浙江省温 州乐清市淡溪镇埭头村人); 一身没有做过官,与赵师秀. 徐照.等被称为"永嘉四灵", 其中翁卷的年纪最大。 由于 一生未参加科举考试,所以 他只是以布衣终身。
23 古诗词三首
23 古诗词三首
范成大(1126-1193),字 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 吴郡(郡治在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诗人。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 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 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 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 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 诗人”。
23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昼和夜分别指什么?
童孙未解供 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未解:不懂。
供:从事。
傍:靠近。
读诗的三、四句,想孩子在干什么?为什么种瓜?心情是怎样的?
23 古诗词三首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
23
古 诗 词 三 首
渔 歌 子 四 时 田 园 杂 兴 乡 村 四 月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
解诗题 知作者
翁卷
南宋诗人,一生没 有做官。能诗,与徐玑 (jī)、徐照、赵师秀并 称“永嘉(jiā)四灵”。 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 诗风清苦。
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 ,
【 唐 】 张 志 和
渔 歌 子
渔歌子
【唐】张志和Βιβλιοθήκη 西塞山前白鹭飞,● ● ●
桃花流水鳜鱼肥。
● ●
青箬笠,绿蓑衣,
● ● ● ●
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两句的意思是:西塞山 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 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抓字眼 明诗意
多诵读 悟诗情
古诗小擂台
填:
在空白处填一种动物名称:
①月黑( 雁 )飞高,单于夜遁逃。
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鸟 )。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蜻蜓 ) 立上头。 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 ) 上青天。
联:
说出诗的上句或下句
①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②(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 似剪刀。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 汗青 )。 ④(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 天际流。
我当小诗人: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 又 。
范成大
四 时 田 园 杂 兴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绍兴二 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58岁病 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范成大是 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 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 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 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 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年级集体备课电子教案模板
班级:
时间:
教学内容 2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
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时间分配
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词蕴含的意境。 2 课时


备课
个性调整与反思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 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诗 人笔下的乡村又是怎样的?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 南的乡村四月。(板书)齐读课题。 1、四月是什么季节?那,你心中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 那是“小桥流水人家”,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读课题! 二、 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出示全诗)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 2、请自由读古诗,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明白 吗? .3、检查生字“蚕”“桑”,相机纠正。
指导“蚕”的书写;(蚕,天虫也。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4、(配乐)读出诗的节奏。(方法:多诵读)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说出诗意思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 说。 2、汇报:(点拨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 3、这诗意明白了吗?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 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 (一)品味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一、二句) 1、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板书:绿原、白川、子规、 烟雨) 2、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如果请你给这首诗的 1、2 句配上 一幅画,你准备用上那些色彩画?并说说你的理由。
雨图。 (二)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过渡:这乡村四月真是绝美的山水画。从翁卷的诗中,你除了看 到山水风光,还能看到什么?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 1、诗人们,请选用一样或几样法宝,品其中的诗与画。先小组内 切磋切磋。 2、汇报。 3、小结:农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勤劳。才了。。。。。又。。。。。 (板书:人勤) 4、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 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 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气、蝴蝶 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 赞美 景 人) 师:来到村后的桑树园,你会看到采桑的人们……;村子前面是 一望无际的水田,你看,农民伯伯在田间是多么忙碌……。 想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人们怎会不开心?你读; 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怎会不高兴?你读; 想到那将是沉甸甸的收获,人们怎会不兴奋?齐读。 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走进 这四月的乡村,就如同走进了一幅连续不断的画卷。读全诗。 五、理解诗人,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 1、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在 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诗人这样写,他此时的心 情会这样吗?他主要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可见,诗人翁卷是 一个怎样的人? 2、(配乐)那能把诗印在心间吗? 3、还能把诗留在笔尖吗?请默写。 六、拓展延伸,诗心画意满心间。 (一)古今对照 1、请拿出练习纸。(播放课件音乐)此时,你走在乡间小路上, 这如画的四月,你会听到了……想到了……请把你感受到的,用 现代文写下来。
如:我准备用( )画,因为 3 指导品读:遍、满(方法:抓诗眼)
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嫩绿的、深绿的、淡绿的……) 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边想像边读诗。(方法:想画面) 教师引导:村庄的周围,满是树……;村子前面,是一口池塘, 那池水……水上有一群白鹅……;池塘旁边,有一大片草地……; 极目远望,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山…… 师: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 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这美的画面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 4.除了满世界的绿,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 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淡雅的田园诗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前面我们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同学们, 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 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 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 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 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 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 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 5、这画面让我想起哪些诗句?(联系有关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这是绝妙山水画!我们以读代品吧! 7、乡村四月,还是童话的故乡,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交响 曲,镜头再转换,你能听到那些声音? “子规”是怎样啼叫的? (古诗介入) 如:我仿佛听到的声音是: 8、这“雨如烟”什么感觉?看图片 1)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 2)这雨让你又想起了哪些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吹面不寒杨柳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读出动静的美感 10、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都笼罩在无边的烟雨之中。 闭上眼,你能感受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 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布谷鸟那熟悉的歌声……,歌声是 那样清脆响亮,是那样悦耳动听,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 此时此景,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两句诗吧。 11、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凭着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调动 视觉、听觉,联系诗句)想画面的法宝就走进青山绿水、杜鹃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