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生物教师技能大赛

2012年高中生物教师技能大赛
2012年高中生物教师技能大赛

12年高中生物教师技能大赛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分为必修和选修,其模块和学分正确的是()

A 三大模块,共为6学分

B 六大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C 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12学分

D 六大模块,共为6学分

2、目前我省统一要求的高中生物选修内容是

A 现代生科技专题 C 生物技术实践

B 生物科学与社会 D 生物技术实践和现代生科技专题

3.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6.下列实验操作能到预期结果的是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技术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快的速率。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7.设置不同CO

2

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见右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d

3浓度相比,d

1

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

B.与d

2浓度相比,d

3

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来

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014260260.html,]

C.若d

1、d

2

、d

3

浓度下蓝藻种群的K值分别为K

1

、K

2

、K

3

,则K

1

>K

2

>K

3

D.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

8.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9.蛙的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在细胞内不能发生的是

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式B.DNA的半保留复制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姐妹染色体的分开

10.分析下表,可推测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二、非选择题:(每空一分,共10分)

1、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新的高中生物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分)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要求的探究活动有哪些?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4、(分)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说明《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

分泌蛋白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初步合成,在内质网内加工,并通过内质网形成的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做进一步加工,再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的供给来自线粒体。

II.(14分)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 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1)○1根据题意: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则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应为aaX B X B。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 b Y 或AaX b Y 或aaX b Y,其中只有AA X b Y 才合题意,作出遗传图解如下:

P aaX B X B × AA X b Y

F1AaX B X b AaX B Y

红眼雌红眼雄

故F1代雌果蝇能产生 4 种基因型的配子。

○2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2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 2 :1 ,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5/6 。遗传图解如下:

F1AaX B X b×AaX B Y

F2粉红眼果蝇中:雌2/16(1/16aaX B X B+1/16aaX B X b):雄1/16aaX B Y=2:1,在F2代红眼雌果蝇(6/16A X B X—)中杂合子(1-1/16AAX B X B)=5/16的比例:5/16 :6/16=5/6。

(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 :5,无粉红眼出现。

○1T、t位于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2F2代雄果蝇中共有种基因型,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

○3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异序列作探针,与F2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确定细胞中B、b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

(2)根据题意:因F1随机交配,F2中无粉红色出现,所以亲代白眼雄果蝇不能含a基因,基因型应为AA X b Y。又因F2代雌雄比例为3 :5,说明F2中有tt的雌果蝇出现(即性反转雄性不育),若T、t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后代雌雄的性别比例只能出现1:1或1:3((X T X T或X T X t)×(X T Y 或 X t Y)),不符合题意,故T、t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才会使后代雌雄比例为3 :5。遗传图解如下:

P TTAAX B X B× ttAAX b Y

B b B

F2

○1T、t位于常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ttAAX b Y。

○2从表中可得出:雄果蝇有8 种基因型,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10=1/5

○3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可育的雄性细胞后期中有2条X染色体,不育的雄性细胞后期中有4条X染色体,因此,观察到 2 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 4 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

中学生物实验技能大赛比赛方案

生物实验技能大赛活动方案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科学,因此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和操作初中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实验项目,为了提高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也为了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素养的提升,教务处决定组织开展七、八年级生物教师实验技能大赛。 一、活动主办:教务处 二、活动人员: 1、评委:吴建元、杨发全、张永财、马金林、麻永梅、周德青 2、参赛:郭建世、王芬庆、汪小钢、程孝萍、李振荣、韩伟、闫国军 3、组织:郭建世、程孝萍、闫国军 4、器材组:王芬庆、汪小钢、韩伟、李振荣 5、抽签、分发评价量表、实验报告、统分:周德青 三、比赛时间:2018年4月29日下午14点40(本轮第八天下午) 四、比赛地点:三楼生物实验室 五、比赛事项: 1、试题范围:2013年人教版全册。 2、选题规则:参赛人员提前20分钟到达赛场抽取比赛序号,器材组检查实验器材,评委组赛前10分钟到达赛场,周德青负责分发评委组评价量表和实验者实验报告,并负责赛前5分钟随机抽取试题编号,14点40分实验开始,实验结束后,评委给出实作总分,周德青

给出实验报告总分,评委组实作均分(去掉最高、最低)+实验报告总分=参赛人员最终得分(周德青负责计算),麻永梅,马金林负责复查记录最终实验成绩并排次。 3、实验时间:20分钟。(周德青负责计时)(超时总分只有实际的80%) 4、实验分制:满分10分;实作7.5分,实验报告2.5分; 六、奖项设置: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 七、比赛内容: 1、试题一:显微镜的使用及观察人血涂片 2、试题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3、试题三、观察鸡卵的结构 4、试题四、精子与卵细胞的随机结合 5、试题五、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高中生物竞赛知识点

高中生物竞赛知识点 放线菌 1.结构——单细胞的原核生物 菌丝, 2.繁殖,用孢子进行无性生殖,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不遵循遗传的三大定律。 3.代谢类型,基内菌丝说明异养,气生菌丝说是需氧。 病毒 1.病毒的结构 核酸,DNA或RNA,控制着病毒的一切性状,最终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衣壳,由衣壳粒组成,蛋白质成分,直接决定抗原特异性。 囊膜,蛋白质、多糖和脂类构成,生有刺突。 2.病毒的增殖 吸附 注入,注入核酸,衣壳则保留在宿主细胞的外面。证明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而保留在细胞外侧的衣壳,也成为效应T识别。 合成,合成病毒的DNA和蛋白质,所需条件有模板、原料、酶和ATP。其中的模板源自于病毒的核酸,其余均来自于宿主细胞,所以,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新陈代谢,完成增殖。同位素标记病毒,应先标记宿主细胞后,才能标记病毒。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相对表面积影响物质运输的能力;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 2.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理解此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结果分析等。 3.细胞增殖的意义、方式。 4.细胞周期。①概念②理解分裂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及主要变化③细胞周期的判断 5.有丝分裂:

①间期的主要变化及意义完成染色体的复制,结果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而是形成染 色单体 ②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主要变化略。 ③染色体的主要变化:间期复制形成单体,前期染色体出现,中期排赤道板,后期着 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 ④染色体的特点:染色体上没有单体时,染色体:DNA:单体=1:1:0;染色体上有单 体时,染色体:DNA:单体=1:2:2 ⑤染色单体的变化:形成于间期复制,出现于前期,消失于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期和 末期没有染色单体。 ⑥DNA的变化:间期复制含量加倍,末期随细胞分裂而减半。 ⑦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曲线:要会分析变化原因及区别染色体加倍于后期着丝点分裂、DNA加倍于间期DNA复制;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只有后期数目是加倍的,其余各期都与体细胞数相同;DNA在前期、中期、后期的含量都为体细胞的2倍 ⑧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纺缍体形成方式不同;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与其结构的区 别有关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 ⑨识图。判断动物细胞可依据中心体或细胞质分裂方式;判断所处时期;数色体、DNA 及染色单体的数目。 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①学生要理解实验的原理及设计思路,知道在探究实验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控制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设 置对照组重复实验。②理解酶可以使一些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 2.酶的作用。降低活化能,使细胞代谢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地进行。 3.酶的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4.酶的概念。活细胞产生。。。 5.酶的专一性。本知识点可用多种的例子考查;另外学生要会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 6.酶的作用条件。①学生会设计实验②要会分析温度和PH值变化曲线③胃蛋白酶的 最适PH值2④酶的永久失活 7.ATP的结构简式。写法;高能磷酸键的特点及个数;磷酸基团的个数 8.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式写法;能量的来源及去向;意义。

2016下-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生物面试真题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方式》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方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 由本节教材开头提供的“问题探讨”中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作为情境引入,结合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的双螺旋结构特点,设置问题: (1)DNA有几条链组成? (2)DNA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物体?

(3)DNA组成单位是什么? (4)想像一下,DNA的复制,怎样使一个DNA变为两个,而且它的遗传物质不改变,那么遵循什么原理?要复制变为两个,DNA的链打开吗?需要加入新的碱基吗? (5)如果我们把原来DNA两条链作为母链,用15N标记,那么新链还是15N吗? 借此引入新课,接下来学习实验。 (二)师生合作,讲授新课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学生自主阅读实验,了解探索DNA复制复制方式的实验。 结合课本图示,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实验共分几步? (2)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用15N进行标记? (3)实验中的半保留复制如何体现?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注意巡视答疑。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讲解流程并回答问题,教师予以总结。 (三)图文结合,巩固提升 由学生合作,绘制“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实验的流程图。 习题练习。 (四)作业拓展 由学生进行总结,谈一谈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之后布置作业,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一个实验,题材材料任选,下节课交流谈论。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DNA分子复制需要哪些条件?【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DNA分子复制需要四个基本条件: 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A、T、C、G) 模版:DNA的两条母链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能量:ATP 2.针对本节课,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根据我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入阶段从学生熟知DNA分子结构入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合作交流,完成对DNA复制的过程的理解,绘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模型图,有助于对复杂抽象的复制过程的理解。初中生物《细菌》 一、考题回顾

高中物理、化学、生物教师实验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高中物理、化学、生物教师实验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Plan of experiment skill competition for physics, chemistry and biology teachers in Senior High School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高中物理、化学、生物教师实验技能大赛活动方案 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为提高高中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xx市教育技术中心、xx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将于9月初(具体时间另定),在xx中学联合举办高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教师(实验教师)实验技能大赛。 本次大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各县(市、区)选拔赛(20xx年5月-8月),第二阶段为全市复赛(20xx 年9月)。 选拔赛由各县(市、区)教育技术中心、教育局教研室联合策划组织开展。参与选拔赛的学校数不低于当地学校总数的.70%。通过选拔,xx、xx各推荐6名选手(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各2名),其它县(市、区及)开发区各推荐3名选手(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各1名)参加市复赛。各县(市、

区)教育技术中心于20xx年8月31日前将本地选手名单上报市教育技术中心。 复赛设实验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实验操作、创新实验三项内容,其中实验教学基础知识考察选手对教材中实验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考察选手对教材实验的熟练程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效果;创新实验考察选手的创新意识、实验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本次大赛设个人一等奖9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若干名,一等奖获得者推荐参加全省比赛。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2012年高中生物教师技能大赛

12年高中生物教师技能大赛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分为必修和选修,其模块和学分正确的是() A 三大模块,共为6学分 B 六大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C 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12学分 D 六大模块,共为6学分 2、目前我省统一要求的高中生物选修内容是 A 现代生科技专题 C 生物技术实践 B 生物科学与社会 D 生物技术实践和现代生科技专题 3.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5.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 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6.下列实验操作能到预期结果的是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技术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应NaOH进入琼脂快的速率。

高中生物教师竞赛作品《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设计方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教师竞赛作品《细胞的能量“通 货”—ATP 》设计方案新人教版必修1 1、了解ATP的作用:直接供能物质。 2、理解ATP的结构简式和分解供能过程。 3、理解生物体内ATP的含量和形成途径。 4、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能力目标: 1、观察萤火虫发光现象、对照实验探究和讨论发光器发光的能量物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践能力。 2、通过本节课安排的5个讨论,培养小组内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材、资料分析、动画列表和3次课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列表分析ATP与ADP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生态观,即总能源来自于光能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高一学生与初中阶段相比,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尤其是思维形式逐渐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转变,也就是理解能力与初中阶段相比提高了,学生学习心理的稳定性成熟了许多,学习的目的性明确,学习态度较稳定,因此学习行为与自觉性等习惯加强了许多,就本节课而言,之前学生学习了能

量物质糖类和核酸的组成和功能,在初中又接触到生物能量活动的知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简单过程,这些特点与知识基础都为本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任务提供保障,可以布置学生结合教学案预习,完成教学案中基础性习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节课中安排的萤火虫发光现象和对照实验探究、讨论发光器发光的能量物质,既激发学生的童趣,同时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由现象深入思考其本质规律:ATP的作用和结构以及供能的原因ATP的分解。针对高中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安排了5个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发表其观点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变化,安排了2个资料分析和教材分析和多个动画列表,再结合具体的图片来学习ATP 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3个课练,通过边讲解边练习的教学设计,来达到巩固与检测反馈的作用,以便随时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即时的调整课堂教学过程。最后通过学案中练一练与过关检测来反馈本节课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ATP是直接供能的能量物质吗? 1、生命活动中能量消耗的现象⑴观察萤火虫既发光现象⑵观察与体会人体运动现象具体资源:萤火虫图片、萤火虫视频、人体运动图片环境:多媒体课件

2019年上半年《高中生物》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

2019年上半年《高中生物》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汇总 一、考题回顾 高中生物《分离定律》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之前学习过对分离现象是怎样解释的?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性因子用D表示,隐性因子用d表示;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解释是假说,但是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设疑:怎样才能验证假说是正确的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测交实验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孟德尔怎样对假说内容进行验证的?(孟德尔用杂交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进行测交实验,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这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1:1,验证了假说是正确的。) 追问:你能根据之前的学习,利用图解来分析测交实验么?(高茎豌豆(Dd)产生配子分别是D和d,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只产生配子d。测交后,产生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的比例为1:1。) 2.假说-演绎法 思考:什么是假说-演绎法,结合孟德尔的研究历程,说一说分为哪几个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 3.得出结论 请同学讨论总结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

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教师提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指( )?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B.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1。 C.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三)巩固提高 如果想知道一个生物是否为纯种,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自交、测交。植物可以自交,动物无法自交就用测交。测交可以用来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同学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作业:设计实验程序“怎样才能获得开紫花的纯种呢?”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本节课中孟德尔是怎么进行测交实验的? 【参考答案】 孟德尔用杂交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杂交,在得到的64株后代中,30株是高茎,34株是矮茎,这两种性状的分离比接近1:1。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2.本节课的难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突破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难点是:分离定律的推导过程。在这个部分采用图解式教学,通过一步步讲解和引导让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形象的看到豌豆的性状变化更直观看到分离中基因型的分离过程。最后巩固阶段通过具体习题更加加深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学习和理解。 一、考题回顾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生物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高中生物《细胞中的糖类》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4日生物山西省太原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细胞中的糖类 2.内容: 如同任何机器的运转都需要外界提供能量一样,细胞的生命活动也需要能量来维持。很多种物质都可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细胞中的糖类 说到糖,我们并不陌生,可以说出一串糖的名字:绵白糖、砂糖、冰糖、葡萄糖等。其实,除了这些我们熟知的糖类以外,淀粉、纤维素等也属于糖类。这些糖类的分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淀粉、纤维素并不甜,为什么也属于糖类呢? 糖类(carbohydrate)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因为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是2:1,类似水分子,因而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 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 单糖人在患急性肠炎时,往往采取静脉输液治疗,输液的成分中就含有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葡萄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像这样不能水解的糖类就是单糖。常见的单糖还有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二糖二糖(C12H22O11)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生活中最常见的二糖是蔗糖,红糖、白糖、冰糖等都是由蔗糖加工制成的。蔗糖在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里含量丰富,大多数水果和蔬菜也含有蔗糖。常见的二糖还有在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含量丰富的麦芽糖,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的乳糖。 多糖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C6H10O5)n)的形式存在。淀粉是最常见的多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作为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的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还大量存在于马铃薯、山药、甘薯等植物变态的茎或根以及一些植物的果实中。淀粉不易溶于水,人们食用的淀粉,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 食物中的淀粉水解后变成葡萄糖,这些葡萄糖成为人和动物体合成动物多糖——糖原的原料。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当细胞生命活动消耗了能量,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低于正常含量时,糖原便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你注意过棉、棕榈和麻类植物吗?它们都有长长的纤维细丝,还有那些分布在其他植物茎秆和枝叶中的纤维,以及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构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纤维素也是多糖,不溶于水,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即使草食类动物有发达的消化器官,也需借助某些微生物的帮忙才能分解这类多糖。与淀粉和糖原一样,纤

高中教师技能大赛生物理论试题20分

高中教师实验技能大赛生物理论试题(20分) 1.配制本尼迪特试剂所需要的主要药品有 、 和无水碳酸钠。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在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时 (填“能”或“不能”)将载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后放在实验桌上操作,原因是 。 3.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小时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右表。则:四组蔗糖溶液中,浓度最低的是 组;与马铃薯条细胞液浓度最接近的是 组。 4.在“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将新鲜菠菜叶放在40~500C 的烘箱中烘干的作用是 ;选用单层尼龙布的漏斗过滤,而不能用滤纸过滤的原因是 。 5.王老师为确保学生实验正常进行,在“制作并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教学前,自己做了预实验,结果染色很久也不能使洋葱根尖细胞染色。请你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有 或 。 6.在“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每小组需要准备大信封4个,标有 “黄Y ”、“ 绿y ”、“ 圆R ”、“ 皱r ”的卡片各20张。其中4个大信封上得分别写上 。 7.“探究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中,因变量是 ,观察指标是 。 8.果胶酶水解果胶的最终产物是: ;要使果汁澄清,应该使用的酶是: 。 9.“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MS 发芽培养基与MS 生根培养基的成分相比,前者特有的是 溶液;配制过程中,三角瓶加上封口膜后,需进行 处理。 10.水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必需物质,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到 人类生命。因此,许多中学都开展以淡水水质调查为主题的系列环保活动。请你确定一个水质调查的课题,并写出成果形式。 课题名称: 。 成果形式: 。 姓 名 编 号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

高中生物《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多张人物图像,找出其中的一对父子。 提问:1.你是依据什么找出的这对父子?(外貌。)2.在亲子之间遗传信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 提问:同学们根据以前只是的学习,能否将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提示学生:主要分哪两个步骤?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 展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3.讲解中心法则的提出,并简单介绍克里克。 1957年,科学家克里克首先预见了我们现在总结的这样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这一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 与学生一起共同体验克里克对中心法则的研究和总结,让学生理解到科学家对科学的追求精神。 4.分析资料,对传统中心法则进行补充。 资料一:RNA病毒里含有RNA复制酶,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 资料二: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里发现了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分析得出: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三)巩固提高 科学家将含人的α-抗胰蛋白酶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发育的羊能分泌含α-抗胰蛋白酶的奶。这一过程不涉及( )。 A.DNA以其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B.DN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自我复制 C.RNA以自身为模板自我复制 D.按照RNA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合成蛋白质。 (四)小结作业 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心法则包含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路线。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探究中心法则:蛋白质能否进行自我复制? 【板书设计】

高中生物教师竞赛作品《动物的行为1》设计方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教师竞赛作品《动物的行为1》设计 方案新人教版必修1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能力目标: 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 1、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只有人类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地球表现出盎然生机。 2、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训练,已经有了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而且

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合作意识相对七年级都有所提高。本节课着眼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强调对知识的运用,强调探究学习,较好的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探究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自主学习初识动物的行为多媒体呈现预习要求指导学生安静预习时间(3分钟)预习反馈,倾听各组同学对预习题 1、2的解答,适当补充介绍动物的行为和类型 二、合作学习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多媒体展示蚂蚁生活习性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蚂蚁的贮食)出示合作要求和合作技巧(思考组对共享)具体方法:第一步,每个学生都思考教师的问题,第二步,学生组成两人小组讨论他们的想法。第三步,四人小组共同交流,得出最佳的结果。 三、交流展示蚂蚁的觅食行为教师指导学生展示本组的合作成果,出示展示要求: (一)汇报 组汇报 员注意发言大声,清楚表达,以“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组作出的假设是……,我们组制定的实验计划是……”这样的句式进行汇报 。

生物教学大赛一等奖

生物教学大赛教学设计 课题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型新授课 授课年级高二年级教学设计工作 单位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DNA是遗传物质的分析及实验验证; (2)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演绎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再现科学史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发现过程的艰辛和漫长。 (2)科学成果的取得不仅要有科学的思维,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善于利用前人的成果和与他人合作的品质. (3)实验验证DNA和RNA是遗传物质,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遵循新课标基础性原则,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增加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激发旺盛的求知欲。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 2.探究科学家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遵循新课标选择性原则,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教材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在第3章占有重要位置,学生只有真正理解这部分内容,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从根本上懂得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则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这两个经典实验,因此两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探究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是本节的难点,这也正是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的东西。教材按照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进行思考,让学生理解这两实验的最关键的设计就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实验过程的探究与科学方法的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主要多媒体课件,噬菌体的结构模型

高中生物学竞赛预赛试题及其答案

高中生物学竞赛预赛试题 注意事项:1.用2B铅笔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2.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2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 1.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是 A.池塘中的一条鲤鱼 B.鲤鱼的肌肉 C.肌肉细胞里的核酸 D.湖中的所有生物 2.下列4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3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区别 A.酵母菌...B.乳酸菌...C.青霉菌...D.蘑菇 3. 某科研单位提供两瓶提取物,这两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都只含有蛋白质和核酸。那么,你认为,这两瓶提取物最可能是下哪组物质 A.细菌和病毒 B.细菌和细胞核 C.染色体和病毒 D.病毒和细胞核 4. 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A.细胞膜和叶绿体 B.核糖体和线粒体 C.中心体和内质网 D.细胞膜和核糖体5.病毒可能含有 A. 仅DNA B. 仅RNA C. DNA和 RNA D. DNA或RNA 6.右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I为大圆,II和III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I脱氧核糖核酸、II核糖核酸、III核酸 B.I染色体、II DNA、III基因 C.I固醇、II胆固醇、III维生素D D.I蛋白质、II酶、III激素 7.若 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1个环状多肽,其分子量为A.12800 B.11018 C.11000 D.11036 8.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A. 8 B. 7 C. 5 D. 4 9.下列细胞器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均可产生水的是①核糖体②叶绿体③中心体④线粒体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10.下列细胞器中,哪一种没有膜包被着 A.线粒体 B.质体 C.高尔基体 D.核仁

晋江市高中生物教师命题比赛试题

2013年晋江市高中生物教师命题比赛 晋江市侨声中学黄爱清 (一)论述题(30分,第一题15分,第二题15分) 1、新课程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规定了哪些能力要求?请谈谈新课程高考命题如何体现能力立意? 答:一、新课程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 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纵观这几年新课程高考命题,本人觉得应该要这样进行能力立意命题: 在理综考试中,生物总分(80分)、题数等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对于5道

生物技能大赛题目含答案

第五届温州大学生物学科实验技能大赛答案 1.药品配置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请给出应用固体氯化钠粉末配置1L用于细胞生物学实验的生理盐水的方法(包括仪器、药品称量等各个环节)(10分) 注意事项:药品本身的性质(吸水性、氧化性、毒性、酸碱性、挥发性等)对应的取样工具、保护措施;药品选用的纯度级别;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各种器具不可混用、取出的药品不能放回、药瓶盖的放置等防止污染的方法;配制后存放的方法及标签(4分) 细胞生物学实验用生理盐水配制:0.9%氯化钠、去离子水(超纯水);(2分) 在天平上放一张称量纸,去皮,用药勺取NaCl固体,称取9.0 g;在烧杯中用少量去离子水溶解,冷却至室温后,用玻璃棒引流,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少量2-3次冲洗烧杯,并将液体倒入容量瓶,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 cm左右,用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盖上瓶塞,轻轻倒转容量瓶数次,将溶液混合均匀。(用1000 ml量筒量取1 L去离子水,放入烧杯中,将称好的NaCl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将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盖子,写好标签配用。(4分) 2.离心机可分为哪几类?各类离心机有哪些应用?使用离心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0分) 分类及应用(6分):a、制备型(分离生物大分子、细胞器和病毒等)、分析型(测试样品沉降系数、分子量、构象、纯度等)、分析制备型; b、低速离心机(分离大颗粒与溶液、血浆与血清等)、高速(DNA、RNA、各种细胞、无机物溶液、悬浮液及胶体溶液等分离浓缩和提纯)、超速(亚细胞器、病毒、核酸、蛋白质和多糖等); c、台式、多管微量式、细胞涂片式、高速冷冻式,大容量低速冷冻式;台式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a、b、c任一种都对) 注意事项(4分) 1 离心机要放在平坦和结实的地面或实验台上,不允许倾斜; 2 通常离心机都会有登记表,请在使用前确实登记使用者、转头、转速、时间; 3 离心管一定要用天平平衡重量(重量平衡),盖上离心管盖子并旋紧; 4 把平衡好的离心管对称地放入离心陀中(位置平衡),盖上离心陀的盖子,注意有无旋紧; 5 完成离心时,要等待离心机自动停止,不允许用手或其他物件迫使离心机停转,待转头完全静止后,才能打开舱门,请尽快取出离心管,先观察离心管是否完全,以及沉淀的位置,尽速把上清倒出,小心不要把沉淀弄混浊。 3.请问哪些生物实验需要进行高压灭菌(列举三个以上)?常用的高压灭菌条件是什么?如何进行高压灭菌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0分) 在微生物实验中,培养微生物所用的器具及培养基、培养液需要预先灭菌,以除去杂菌;被微生物等生物材料污染的玻璃器皿应立即高压灭菌,然后清洗;一些不要的菌种等,一定要消毒和高压灭菌处理后方可弃掉。开展病原微生物类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在分类处置前,必须先自行高压蒸汽灭菌;发酵实验结束后活菌体必需加热杀死后就能排放; 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所用的器具及培养基、培养液需要预先灭菌,以除去杂菌;基因工程操作所用的一切塑料器具(eppendorf管、tip等),在使用前都应装入盒子和瓶子中灭菌,且装盒或装瓶过程中都应采用镊子或戴上一次性手套进行操作,不能直接用手去拿,严防手上杂酶污染。(任何三个都对,3分) 对于一般的试剂、溶液或玻璃器皿等,一般是用121℃高温灭菌20分钟,装液量多的或者含玉米浆的则需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而对于葡萄糖、乳糖等则需115℃高温灭菌20-30分钟。温度太高容易变色。(主要是121℃)(2分)首先,检查锅内蒸馏水量是否充足,第二,检查个个阀门及开关是否工作正常。第三,将待灭菌的物品用一层牛皮纸或两层报纸包好,一定要包完整!放入锅内,物与物之间一定要有空隙。第四,盖好锅盖,螺母对称拧紧,打开放气阀,关闭安全阀。第五,打开电源观察放气阀是否有蒸汽流出,确定后关闭放气阀,待压力表到达0.1-0.15kpa(温度121℃左右)时计时,15-30分钟,关闭开关。第六,待压力表指针归零后,打开放气阀,按对称方式打开锅盖,取出物品。(2分) 注意事项:1.锅内水必须用蒸馏水或纯化水。2.锅盖螺母必须对称拧紧。3.一定要在放气阀出大量蒸汽在关闭。4.当灭 菌时间结束时,必须等到压力表归零在打开。5.灭菌锅超过最大耐受压力后,放气阀会自动弹开,此时锅内物品不能保证灭菌完全,需从新灭菌。高压灭菌液体终止时,不能快速排气使压力迅速降低;高压灭菌锅灭菌时,待灭菌的物品不能与含有腐蚀性抑制剂或化学试剂的物质放在一起灭菌;(3分) 4.动物解剖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0分) 实验预习:熟悉动物器官血管位置,了解待观察部位。 实验动物检疫、安抚:防止疾病感染及动物咬伤抓伤 实验器具的使用:防止玻璃器皿、注射器、手术刀的创伤; 实验操作:防止破坏关键部位、实验记录 废弃物:实验动物所产生的粪便、尿液、毛发、皮屑、尸体;实验动物房的污水和污物等,统一回收,做无害处理。 5.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问题有哪些?(10分) 人员安全:实验服,平底覆盖脚面的鞋,必要时需手套、护目镜和口罩,保持实验室通风,禁止在实验室内吃喝、喧闹 药品安全:按药品性质分类存放,防变质,防污染,有毒、有害、易燃和易爆物质严格管理,禁止药品外带、食用等 仪器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如离心机配平、灭菌锅和水浴锅放干烧等 水、电、煤气安全:用时开启,用完关闭,注意防火,离开实验室前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