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n cnm ee t f o c . h Lw o n i n e t m at s s n” nC iah s e s h nstf t y a deoo yb nfso ret T e”a nE v om na I pc A ss e t i hn a enls ta as c r i p j s r l em b e ia o i terl fsb c,ojc, ag n oe frp bi prc a o.B r wn d a f m Wetr onr sad n h ue o uj t bet rn ea d m d o ul at i tn or ig ies r s n cute s e c ip i o o e i n
1日起施 行 可 以说 . 法 的颁 布和施 行是 我 国环境 该 影 响评价 制度 发展 历史 上 的一 个新 的单 程碑
12 公众 参 与在 环 境影 响评 价 中的作 用 . 公众 参与 在环 境影 响 评价 中主要有 两个 方 面 的 作用 。 首先保 证 决策 的 民主与科 学 环境 为公众 所共 同享 有 . 境 的存在 和 提高 普 惠众 人 . 环 环境 的恶 化也
A s at E v omet m atA ssm n (I )Ss m i a m ot tev omet ea ss m,ad p b c b t c :・ ni n n lI p c ses et EA yt s n i pr n ni n na l l yt r r a e a r l g e n u l i
环 境 影 响评 价 , 指 在环 境 的开 发 、 用之 前 , 是 利
对该 开发 或建 设项 目的选址 、 设计 、 工 和建成 后 将 施 对周 围环 境 可能产 生 的影 响 、拟 采取 的防范措 施 和 最终 不可 避免 的影 响所 进行 的调查 、 预测 和评 价 , 并 制 定防止 和减 少环 境损 害 的最佳方 案 环境 影 响评 价 制度 则 是有 关 环 境 影 响评 价 的 范 围 、 内容 、 程序 、 法 律后果 等事 项 的法律 规则 系统… 环境 影 响评价 .最 早是 由美 国 的柯德 威尔 教 授 提 出 的圜 9 9年 , 国的《 。16 美 国家环 境政 策法 》 在世 界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与

6 信息公开
6.1 信息公开次数、时间和形式 信息公开次数、时间和形式的具体要求见表 2。
表 2 信息公开的次数、时间和形式
HJ□□-20□□
目次
前 言 ............................................................................................................................................. I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总则.............................................................................................................................................1 4 公众的范围.................................................................................................................................3 5 公众参与计划.............................................................................................................................4 6 信息公开.....................................................................................................................................5 7 公众意见调查的内容.................................................................................................................6 8 公众意见调查方法.....................................................................................................................6 9 公众意见的汇总分析和信息反馈.............................................................................................9 10 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篇章的编制要求.........................................................................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公众参与调查问卷 ..................................................................................14
浅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制度

1 中国环 境影 响评价 制度公 众参 与 的三个
阶段
1 1 萌芽 阶段 .
17 年《 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明确规定 : 中 “
华人 民共 和国的一切权 力 属 于人 民 ” “ , 国家保 护环
境 和 自然 资源 , 防治 污染 和其 他 公 害 ” 确认 环境 保 , 利影响的后果 , 从而符合广大公众 的切身利益。环 护是 国家 职 能 之一 。 “ 民依 照法 律 规定 , 过 各 人 通 评 制度中公众参 与 的思 想形 成 于 2 0世 纪 7 0年代 。 种途 径和 形 式 , 管理 国 家事 务 , 理 经 济 和 文化 事 管 17 9 8年联合 国环境 规 划 署 在 环境 影 响 评价 基 本 程 业 , 理社 会 事 务 ” 管 。这 是 中 国公 众 参 与 的宪 法 依 序 中明确 提出 了公众参 与这个概 念 。中国环境 影响 据 。
第3 6卷第 3期
2 1 年 3月 01
ENⅧ t oNⅧ
环境 科 学 与 管理
NTAL SC压 NCE AND ^ M NAGEMENT
Vo. 6 3 1 3 N
M a 2 1 L 0 1
文章编 号 :6 4- 1 9 2 1 )3— 0 8- 3 17 6 3 (0 1 O 0 1 0
a dd v lp n fte p b c p riiain sse i e e vrn na mp c se s n a e s mmaie re sa e . n eeo me to u E at p t y tm n t n i me tli a tassme tc n b u h c o h o r d t e tg s z h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是指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遵循一定的程序.参与与其环境权益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使制定规划或者审批建设项目的决策活动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
①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最早出现于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
该法提出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听取受影响者的意见。
9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推行公众参与.最早先是在世行和亚行贷款项目中实施。
1993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供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对公众参与提出明确要求:。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书)应设专门章节予以表述.使可髓受影响的公众或社会团体的利益得到考虑和补偿。
《通知)中提出的。
公众参与。
包括听取项目所在地(区、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圃体、学术团体或居委会、村委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瑗日所在地(区.县)人大、政协或群众团体,应征询受影响地区公众的意见。
公众参与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一项基本规定。
1996年,在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第13条中,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随后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也有了相同规定。
1螂年国务院通过的健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也规定了建设项目应当听取所在她的单位和居民意见。
在环评法出台之前,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广瑟性和深度还处于较低水平。
建设项目建设前一般不向大众公布.也无听证会形式。
报告书不公开,只在环评过程中通过发放问卷、个别走访收集公众意见,并且将专家意见、地方意见也视为公众意见。
因此,公众参与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2∞3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则顺应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了公众参与制度。
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和时机作了相应的规定。
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制度近年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不断完善,为促进公众与管理部门、环评机构之间的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在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关完善措施。
文章对于更好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标签: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现状;问题1 前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是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各类环境影响,并征求公众认可和理解的一项调查性工作。
随着居民环境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环节。
1989年,我国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环评法》指出:“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2006年,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规范了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2012 年8 月15 日,环保部发布公告,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政务信息公开力度”。
相关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模式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已经建立,为更好地规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主观意识等限制,实际中公众参与制度发挥的作用仍然比较有限,并存在下述问题:2.1 公众参与调查内容不够全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污染物排放分析等内容是环境影响分析的重要依据,然而有些部门在公众参与调查时,对拟建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未能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公开,在项目对环境的危害、污染情况及潜在的影响等方面避重就轻,未就项目潜在的环境风险向公众进行如实的介绍。
使得公众参与调查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公众参与意见得不到重视实际中,公众参与的介入时间往往在环评报告编制的后期,一些有效的意见没有真正的纳入报告当中。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不断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逐渐成为各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种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环境影响评价在规范各行业发展、降低负面影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参与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论述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规定和要求。
1. 评价前的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开始之前,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此时,各行业主体应当主动向公众公告相关信息并提供充分的解释,确保公众了解评价的目的、范围以及可能的影响。
此外,还应当通过举办座谈会、召开听证会等形式,为公众提供参与渠道,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确保公众意见得到认真对待和充分采纳。
2. 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在评价的过程中,公众应当享有合理的参与权利。
各行业主体应当为公众提供能够理解和参与评价过程的必要信息,并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透明。
公众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向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参与到评价的编制和论证中。
此外,各行业主体还应当根据情况为公众提供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3. 评价后的公众参与评价报告完成后,各行业主体应当向公众公示相关报告,并提供充分的解释和说明。
公众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权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和提出异议。
各行业主体应当认真对待公众的异议意见,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在评价报告最终的决策阶段,各行业主体还应当进一步公示评价报告的结果,并提供对公众关切问题的回应,确保决策结果的透明和公正。
4. 公众参与的机制建设为了促进公众参与的有效实施,各行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
这包括成立公众参与委员会,在评价全过程中担任督促、监督和协调的作用;建立公众参与文件管理制度,确保公众参与的文件有序、规范地存档和管理;建立公众参与的培训与指导机制,提供专业、系统的培训,提高公众参与的质量和效果。
总的来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规定的目的是为了让公众参与到环境评价的全过程中,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梳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梳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梳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建设项目、政策、规划等在实施前进行的一种预测和评估,以确定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后,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环保管理工具之一。
二、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原则:通过预测和评估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前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不良环境影响。
2. 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公众参与决策过程,接受公众监督,并提供信息公开途径。
3. 综合协调原则:将环境因素纳入决策过程中,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达到平衡。
4. 责任追究原则:明确各方责任,并对违反规定者进行法律追究。
三、法律法规支持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程序和要求,明确了相关责任和处罚措施。
2. 《环境保护法》:强调了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支持和监督。
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详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四、制度框架1.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a. 确定项目类型:按照国家规定,将项目划分为不同类别,并确定适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指南。
b. 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开展现场调查、数据收集和预测分析,编写详尽的报告书,包括项目概况、环境基线状况、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等内容。
c. 公众参与:组织公众听证会,接受公众意见并进行记录。
2.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a. 提交审批材料:申请人将编制好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给相关部门,并缴纳相应费用。
b. 评估审查: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评估其科学性和合规性。
c. 公示和听证:将审批结果公示,并组织听证会,接受公众意见并进行记录。
d. 审批决策:根据评估结果和公众意见,相关部门作出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决策。
3. 环境管理与监督a. 监测与监察: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对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监察,确保项目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要求。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过程中,公众可以参与和影响相关事务的决策过程。
公众参与的目的是加强环境信息公开、保护公众利益、促进民主参与、提高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公众参与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环境信息公开: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要求相关环境信息应向公众公开,公众有权知情、参与和监督环境决策和管理过程。
2.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要求在环境敏感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公众公开评价报告,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
3. 环境保护专家的聘任和参与: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专家的聘任条件和参与程序,要求在环境决策和环境争议解决中征求环境保护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4. 环境公益诉讼: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的适用条件和程序,允许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或者公民代表公众利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维护环境权益。
5. 公众参与的土地征收和环境保护: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征地补偿和征地手续中应当听取公众意见的要求,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用于保护受影响公众的权益。
以上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一些公众参与机制和内容,通过公众的参与,可以促进环境决策的公正性、科学性和透明度,保护公众权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于保护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减少了环境问题,被认为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政策。
而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众参与作为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手段渗透到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之中,更加有力地促进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世界各国和地区都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极大地发挥了公众在保护环境过程中的作用。
我国虽然对公众参与的规定较之此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建设方面尚存在着立法及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诸多缺陷。
这些将大大弱化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效,也制约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
本文通过对环评中公众参与制度进行分析,对我国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总结我国现在存在的缺陷,在进一步对世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环评中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经验,然后提出完善我们国家环评公众参与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权公众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6;D621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引言10-11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概述11-201.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基本内涵11-141.1.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概念11-121.1.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内容12-141.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14-171.2.1民主政治原理14-151.2.2作为基本人权的环境权15-17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17-201.3.1公众参与有助于确保环评的民主性17-181.3.2公众参与保环评有助于促进我国行政法民主化的发展181.3.3公众参与还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18-191.3.4公众参与环评机制还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19-20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所存在的问题20-282.1我国环评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实证法分析20-222.2我国环评法的公众参与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22-282.2.1公众参与环评的范围不够广泛22-232.2.2公众介入环评的时机较晚23-242.2.3环评中的信息公开制度不够健全242.2.4环评中公众参与主体不够广泛24-252.2.5对公众意见的反馈机制不健全252.2.6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缺乏可供选择方案的比较25-262.2.7处罚力度弱26-272.2.8公众参与环评的保障机制不完善27-28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比较28-373.1世界各国及地区环评中公众参与制度比较28-343.1.1美国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制度28-313.1.2日本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制度31-323.1.3港台地区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制度32-343.2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比较分析及启示34-373.2.1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比较分析34-353.2.2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给与
我们的启示35-374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37-554.1完善环评中的信息公开制度37-424.1.1信息公开制度概述37-384.1.2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健全38-424.2完善环评中的听证制度42-454.2.1听证制度概述424.2.2完善环评中的听证制度途径42-454.3通过立法明确赋予公众环境权45-474.3.1确立实体意义上的环境权是公众参与的基础45-464.3.2确立程序意义上的环境权是公众参与的关键46-474.4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之公众参与机制的保障47-504.4.1公众参与的法定程序之保障47-494.4.2公众参与的司法保障机制49-504.5建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司法审查程序50-554.5.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司法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0-524.5.2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入司法审查52-55结论55-57参考文献57-59致谢59-60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60-61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