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诸神崇拜现象~诸神崇拜的产生、特点、价值与影响
论民间文化之民间崇拜现象

论民间行业神崇拜现象行业神崇拜是我国历史上曾经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宗教信仰。
行业神崇拜又称行业祖师崇拜,是民间文化的一个分支。
而行业神则是各行各业的人们供奉的用来保佑自己和本行业吉利、兴旺的神灵。
这些神灵中有许多被认为对某种行业有开创发明之功,所以行业神又可以称作行业祖师或祖师爷。
关于行业神产生的确切时间,目前还没有明确结论。
但根据相关资料,学者李乔认为行业祖师崇拜现象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以至南北朝时期,发展鼎盛于明清。
从“行业神崇拜”一词中,我们不难理解行业神崇拜的产生和出现是以行业分工为前提的。
隋唐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密和行业观念的增强,人们对创始神的崇拜逐渐具有行业性,并成为后来的祖师神崇拜。
究其原因。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行业祖师崇拜是从业者们的精神需求。
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与社会分工日益细密,行业的数量和种类也渐渐丰富。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自然的神秘感、依赖感减少了,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危机感、恐怖感仍然存在。
为求得心理的平衡和满足,从业者以供奉、崇拜行业神的形式为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者同行祈福消灾,祈祷自己从事的行业风调雨顺、兴旺发达。
其次,行业祖师崇拜可以有力地加强行业内部团结,统一同行的思想精神,形成较为统一的行业规范。
在过去,行业神都是些有名望的人,直接或者间接地开创、扶持过本行业。
但是行业中的人都要绝对尊崇祖师,不能稍有不恭,否则便会遭到谴责。
这样一来,零散的同行者也有了无形的联系,行业更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宗法观念深深根植于我国古代人民思想,人们信仰的对象神灵往往会和祖先结合为一体。
行业神崇拜就是崇古、敬祖、重传统等意识在行业内部的表现,因而对祖师的崇拜现象得以产生并延续。
最后,源于感激祖师,追念祖师创造发明本行业之功,崇拜行业祖师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
以前,各行业的从业者们谋生不易,行业技艺被视为谋生之本,这就使他们非常感激保佑了自己生存和赐给了自己生存手段的本行行神。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民间信仰和神祇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地上。
这些信仰和崇拜既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和神秘力量的敬畏,也反映了人们对幸福、健康和吉祥的追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的多样性与特点。
一、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中国民间信仰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系统,包括了宗教信仰、神灵崇拜、巫术、迷信等多种形式。
其中,儒教、道教和佛教是中国三大主要宗教,广泛影响了中国的民间信仰。
此外,还存在着一些与自然和家庭有关的信仰,如山水信仰、土地崇拜和先祖崇拜等。
1. 儒教信仰儒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儒教的核心理念是仁爱和礼节,强调子孙后代对祖先的尊敬与祭祀。
儒教信仰扎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 道教信仰道教信仰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主张“道法自然”。
道教强调修身养性,追求生命的长寿和不朽。
许多中国人信奉道教,尤其在一些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区,如五岳和五台山等。
3. 佛教信仰佛教信仰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
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并与本土文化融合。
许多寺庙和佛塔成为人们朝拜和念经的场所。
4. 山水信仰山水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人们相信山水具有灵魂和神力。
山川河流被视为神祇的居所,人们在自然景观中祭拜、朝拜并祈求福祉。
二、神祇崇拜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祇崇拜是一种对神明的崇敬和信仰,通常表现为朝拜、祭祀和祈求。
这些神祇广泛涵盖了自然界的神灵、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中的英雄等。
1. 自然神灵自然神灵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早的形式之一,人们崇拜太阳、月亮、星辰、天地等天然物体,并相信它们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尤其在农耕社会中,人们对丰收和灾害的信仰尤为重要。
2. 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人们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如孔子、文昌帝君、关羽等。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习俗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习俗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习俗源远流长,深深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中。
这些信仰与习俗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还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习俗的起源、内容、传承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仰的起源民间信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原始信仰。
在原始社会中,古人观察到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相信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这一切。
他们开始崇拜自然界的神灵,对神灵进行供奉,祈求丰收和平安。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原始信仰逐渐演变成为丰富多样的信仰体系,形成了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
二、信仰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包括了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
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可以在阴间继续生活,并保佑着子孙后代。
因此,祖先祭祀成为了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此外,人们还崇拜自然界中的力量,如山神、河神、海神等,并将其视为自己生活的保护神。
此外,佛教、道教等宗教在中国古代也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人信仰佛教或道教,并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相应的祭祀活动。
三、祭祀习俗的特点与传承中国古代的祭祀习俗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内容方面,祭祀活动多与祖先、自然和宗教有关,而且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祭祀对象和方式。
在形式上,祭祀通常包括祭品准备、祭拜神灵、献祭和祭祀仪式等环节。
此外,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纪念日,人们还会举行隆重的庙会等活动来祭祀神灵。
祭祀习俗的传承主要通过口头传统和家族传统的方式进行。
古代人们通常通过神话传说、祖宗遗训等方式将祭祀习俗传承给后代。
同时,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祭祀仪式和传统,这些仪式和传统在家族中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家族信仰习俗。
四、信仰与习俗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习俗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
《2024年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范文

《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篇一一、引言自古以来,月亮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是夜空的明珠,更是古人寄托情感、想象与信仰的载体。
其中,月神崇拜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传统,与中秋节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月神崇拜的起源、发展及其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
二、月神崇拜的起源与发展月神崇拜源于古代人们对月亮的敬畏与崇拜。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亮被视为女性的象征,嫦娥作为月宫中的女神形象更是被广泛传播。
此外,月相变化也被人们视为是神的意志,反映了天地间的规律和宇宙秩序。
在历史长河中,月神崇拜逐渐融合了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元素,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传统。
三、中秋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古代的祭月习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为一个家庭团聚、赏月、吃月饼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赏月、吃月饼、燃放烟花等。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赞美和感恩,也是对家庭和谐、社会秩序的向往与追求。
四、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紧密相连,共同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首先,它们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其次,通过月神崇拜和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人们得以表达对家庭的关爱和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此外,这些活动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中华文化的精髓得以延续。
五、现代社会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月神崇拜与中秋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其次,中秋节作为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此外,通过月神崇拜和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人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六、结论综上所述,月神崇拜与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它们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体现了对家庭和谐、社会秩序的向往与追求。
《2024年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范文

《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文化价值》篇一一、引言月神崇拜作为人类文化中古老而重要的信仰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
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与月神崇拜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本文将探讨月神崇拜的起源、中秋节的历史渊源及其与月神崇拜的关联,并深入分析中秋节的文化价值。
二、月神崇拜的起源与演变月神崇拜是人类对月亮的敬畏和崇拜,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
在古代,人们认为月亮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影响自然和人类的生活。
因此,月神崇拜逐渐成为一种信仰,被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
在中国古代,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紧密相连,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三、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中秋节,又称月圆节、秋夕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据史书记载,中秋节始于古代的祭月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为一个庆祝丰收、团圆和祈求幸福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活动,以表达对月神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月神崇拜与中秋节的关联月神崇拜与中秋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首先,中秋节是源于古代祭月的活动,这一传统体现了人们对月神的敬仰和崇拜。
其次,中秋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一特殊的节日,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赏月和吃月饼。
这些活动都与月神崇拜紧密相连,成为中秋节的重要习俗。
最后,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也与月神崇拜密切相关,它承载着团圆、和谐、祈求幸福等美好的文化价值。
五、中秋节的文化价值1. 团圆文化: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回家与家人团聚。
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亲情和和谐的理念。
2. 丰收感恩:中秋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人们通过祭祀等活动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这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感恩之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美好寓意:中秋节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桂花则寓意着高洁和美好。
这些象征意义使中秋节成为一个充满美好寓意的节日,为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4. 文化传承: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祭祀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祭祀活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国家,拥有丰富而复杂的传统文化。
在这一文化中,民间信仰和祭祀活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信仰与活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信仰与祭祀活动的特点和意义。
一、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千姿百态,如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神明崇拜等。
祖先崇拜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信仰之一,人们对祖先进行崇拜和祭祀,认为祖先的灵魂能保佑后代平安幸福。
自然崇拜则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和尊重,如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崇拜。
此外,中国人还崇拜各种神明,如太阳神、土地神、财神等,以求庇佑和帮助。
二、祭祀活动的形式与意义祭祀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普遍,常见的形式有祭祀祖先、祭祀自然、祭祀神明等。
祭祀活动通常包括祭品的准备和献祭仪式。
祭品包括食物、酒水、花果等,人们相信这些祭品可以传达他们对神灵的敬意和祈祷。
献祭仪式则包括行礼、焚香、诵读经文、祭拜等环节,这些环节都有其特定的规范和程序。
祭祀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祭祀是对神明和祖先的敬仰和纪念,是对他们存在的肯定和感恩。
另一方面,祭祀也是人们表达自身愿望和祈福的方式,例如祭拜财神可以希望招财进宝,祭祀土地神可以保佑农田丰收。
此外,祭祀还有团结人心、传承文化的功能,通过祭祀活动可以加强家族、乡亲、同胞之间的联系,也可以传承和弘扬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三、传统信仰与现代社会尽管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的传统信仰与祭祀活动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的许多家庭中,人们会定期祭拜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而一些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等,也始终保持着丰富的祭祀活动。
此外,一些寺庙和宫观也成为信仰之地,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前来参拜。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城市化进程,传统信仰与祭祀活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家乡风俗的民间信仰与崇拜分析

家乡风俗的民间信仰与崇拜分析家乡的风俗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民间信仰与崇拜。
这些信仰和崇拜代代相传,影响着家乡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反映出特定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家乡风俗中的民间信仰和崇拜现象,并进行深入分析。
家乡是一个独特的地方,拥有丰富多彩的风俗。
这些风俗既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习俗,也涵盖了宗教仪式和传统节日等方面。
在这些风俗中,民间信仰和崇拜占据着重要地位。
人们通过信仰神灵、祖先和自然力量来祈求保佑和指引,在崇拜中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一方面,家乡的民间信仰与崇拜体现了人们对宇宙和生命的探求和理解。
通过信仰神灵,人们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和答案,希望得到神明的庇佑和指引。
在家乡的民间信仰中,神灵往往被赋予超自然的能力和威望,被视为掌控人类命运的存在。
人们通过祭祀、祈祷和祈福等仪式来传递对神灵的敬畏和依赖,将信仰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另一方面,家乡的民间信仰与崇拜也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珍视和传承。
祖先崇拜是家乡风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祭祀祖先来表达对前人的尊敬与怀念。
这种崇拜不仅是对家族血脉的延续,更是对历史传统和文化传承的珍视。
在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仪式中,祖先祭祀常常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凝聚着人们对家乡乡土的深厚感情和归属感。
总的来说,家乡风俗的民间信仰与崇拜既是文化传统的传承,也是心灵寄托的表达。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深化,家乡的风俗和信仰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乡的民间信仰与崇拜始终承载着人们对家乡情感和文化认同的珍贵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意义。
通过对家乡风俗的民间信仰与崇拜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感受到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
这种对家乡风俗的理解和尊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激励我们在当下社会中秉持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走好自己的生活和发展之路。
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与文化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与文化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民间信仰的国家,这些信仰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信仰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经过不断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篇文章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与文化意义。
一、中国民间信仰的起源和演变中国民间信仰其实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中国古代先民最早是采取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形式来表达对神秘力量的信仰。
在商周时期,随着神话传说中的神明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宗教信仰逐渐成为社会精英阶层的特权。
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神与王权的关系逐渐合一,官方主义的宗教信仰开始盛行。
而在宋元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的不稳定与人们对于自由信仰的要求,寺庙、道观、教派、义军等组织纷纷涌现。
在这些组织中,许多民间信仰因流行和聚集度高而在信仰沟通之间极其活跃。
同时由于清朝时期对伊斯兰教、基督教进行的禁令和打压,民间信仰的发展更为迅速。
由此可见,中国民间信仰有着源远流长的演变历史。
二、中国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与存在不仅仅是一种人们对于神明和信仰的表达,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首先,中国民间信仰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民间信仰组织和神话故事都是由志愿者或民间讲解员以口头纪传、演出的方式传承下来,这些长期以来对听众的感官刺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而这种审美不仅仅来自于故事本身,还来自于传承方式、器物特点和组织方式等。
民间信仰的传承正是这样一种长期通过身体记忆,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感官和情感体验。
正是这种方式使得民间信仰在艺术创造和美学领域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
其次,中国民间信仰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蕴含着丰富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是中国人民实践、传承和创造的历程的直观体现。
从古代到现代,不同类型的民间信仰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成为了中国社会、经济、地理等诸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佛教、道教、陨石信仰、宝塔信仰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间诸神崇拜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民间诸神崇拜,原因是什么?
民间诸神崇拜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中国是一个造神大国,在历史演讲过程中随着人类生活经验累积,我们的民间信仰文化发展了一个庞大复杂的神明系统,大致划分为神仙崇拜、佛教崇拜、冥司神灵崇拜、生活神崇拜、行业神崇拜、婚姻生育神崇拜、历史人物崇拜、自然动物崇拜、奇神异鬼崇拜等九大范畴。
这个体系犹如一个庞大的国家官僚结构,有上下层级之分,玉皇大帝为最高统治者,最下层是贴近市民生活的小神仙,如城隍、土地、门神之类。
在世人眼里,神仙神通广大,扶弱济贫,救苦救难。
一、原因
中国民间崇拜的思想主要来自万物有灵的观念,故意将各种自然物乃至社会事物神秘化,但并不深究为何具有这种神秘性。
反观在传统佛、道教的经典中,均详细记述崇信对象的来历和价值。
更重要的是,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包含对趋福避祸、追求美好生活期待的心理,充满了精神功利性,而机会和运气往往又是不可掌控的重要因素,于是神崇拜便流传开来。
对于神崇拜的可信度,他们宁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即使对某个神灵半信半疑,因为万一此神真的存在,得罪了他会带来灾难,到时怕是后悔莫及。
中国民间崇拜一般是自发形成的,没有本身的创始人。
它没有严格的教义和组织,传承与传播不需更多的组织工作,即可在民间广泛流传。
同时亦没有专门的活动场所,许多民间俗神都会供奉在百姓家里。
反之在传统宗教,通常具有本身的创始人,如佛教的释迦牟尼、道教的张道陵等。
而且具有严格的教义和组织、专门的神职人员(如僧人、道士等)及专门的活动场所(如寺观等)。
二、特点
(1)多元化
庞杂的神灵系统是在民间信仰文化极具中国特色的一个特点,神灵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仅行业神就多大百余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祖师神,如马头娘之于养蚕业、孔子之于学塾、杜康真人于酒业、蔡伦于造纸业。
而道教诸神更是中国独有。
(2)带有功利性
中国民间崇拜较强调功利性,为了满足祈福免灾、趋吉避凶的心理需要,人们会创造出任何自己需要的神明。
传统佛、道教则较强调修行与完善自我。
基于构建在农业社会的中国广大民间文化聚集地,也就是乡村,人们崇拜神的目的更多是在于物质生活的改善,而不是去追求神圣的情感体验、道德的高尚和精神的升华,满足精神的慰藉,愉悦。
祖先崇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祈求祖先庇佑子孙后代平安富贵,而对各种神灵的崇拜的用意不外乎求吉避凶,祈福禳灾。
(简)人们一方面学习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一方面希望鬼神能为己服务。
所以表现出来的便是人们向神献上贡品,神为人们排忧解难,神需要人的敬奉与报答,人需要神的保佑与救助,人神之间互依互惠,形成了一种平等的功利性的,相互利用等价交换的关系。
遭遇不幸的时候,我们想到了神;寻求幸福的时候,我们也想到了神,神反映出从古至今中国人对生活的希望和精神寄托。
我们凭什么认为古人感到自己渺小呢?假如五百年后,我们的后人认为我们也是大自然的奴隶,因为我们不能根治艾滋病,不能很好地解决污染问题……这样说,也许谁都不会服气的。
同样地,我们又有什么权力蔑视古人呢?如果仔细揣摩古人的心态,会发现古人并不像我们现代人想象得那么迷信。
或者说,他们的迷信并不是表示自己的不自信,有时,他们甚至把与鬼神的接触、交往看作智力游戏,在游戏中炫耀自己的乐观精神以及对鬼神的蔑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人编造神仙鬼怪出来,只是为了满足对理想生活方式的一种描述,他们未必不清楚这些东西的虚幻。
(3)民族性和区域性
中国民间崇拜具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故常带有不同族群文化、区域文化的特征。
从中西民间崇拜的差异,可反映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化、社会道德、民族心理
诸方面的差异。
- 重视德行
由于支配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学说大力倡导德行,故其学说深深影响中国民间的
宗教意识,使民间崇拜中的神灵也被赋予德行。
其形象大都肃穆庄严、超凡脱俗,
是高高在上的完美偶像
- 等级观念
中国近两千年的大一统的君主统治,所形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
法制度,左右着社会的一切行为。
民间崇拜也受之影响,体现出等级观念,使人
们创造神的同时,也创造出一个庞大的等级森严的众神官僚机构。
加上为了显示
神威,中国诸神不会平易近人,他们道貌岸然,居高临下,超凡脱俗,充满神圣
与威严。
- 功利主义
中国百姓对神灵的膜拜,主要是有求于神,希望祈福禳灾。
此外,中国诸神多而杂,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这反映出中国民间崇拜有极明显的功利倾向,需要什
么神,就创造出一个来,如送子观音就是最好的例证。
- 崇尚勇武
西方自古以来崇尚勇武,诸神在各自的领域往往具有无以伦比的威力。
如现代奥
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希腊众神之王宙斯而举行的体育竞技。
- 较具人情味
西方诸神较具人性特征,富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众神有姻亲关系,俨如一个大家庭,如常人般生活。
这种人神同形、人神同性的特征,可见西方社会对神的态度
显得比较理性和宽松。
- 充满文化与浪漫色彩
西方民间崇拜充满文化与浪漫色彩,如文艺女神就多达九位,专司历史、抒情诗、
喜剧、悲剧、舞蹈、爱情诗、颂歌、史诗、天文等,反映出西方人浪漫的生活情趣。
- 重视女权
西方女神尤其多,这是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妇女权利和地位的历史观念的来源之一,
有助于形成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社会道德。
区域性他们来源于地方性知识和地方社会,地方的历史背景,体现的是地方意识,反映当时民众的愿望与需求。
他们或者出生于本地,或者曾在本地活动,或者由本地虚构。
不论是有奇异经历,还是屡显灵迹,他们都有造福本地的神奇传说。
例如带来美丽风景,重要资源,珍奇特产等,或免除灾害瘟疫,苛捐杂税等,总之是在当地的建设,管理保卫中建立过功勋。
它们根植于本地社会,与本地民众亲密无间,是本地利益的象征。
“地方性神祇的地方性构成了他们影响力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从乡土感情和愿望出发,民众对本地神特别敬重,并引以为荣,为之骄傲和自豪。
”
如山东一带人们崇信泰山娘娘,而中国沿海包括台湾地区的渔民则极为崇信天后(妈祖)。
传统宗教则不受民族和区域的局限,并能传播至世界各地。
三、价值和意义
(1)不同的信仰群体对神灵赋予的不同功能和意义,有助于多维度地理解诸神崇拜所构建的信仰空间及社会的生活基础。
如马市或驴市的弟子们祭祀马神,主要出于一种祈求庇佑和感恩酬报的心理,而骡马车夫则更为直接地出于现实利益利用了马神这一“象征资源”。
(2)加强凝聚力,对于移民或是客居他乡的人而言,以神集众,增强同族或同区域的凝聚力
(3)诸神崇拜是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形态的一个切入点。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的迅速扩张,从物质到观念都在改变着民间社会及其信仰形态,发展去向值得探究。
例如移民社会,伴随着地方社会历史进程的变化,神崇拜构建出的人际网络加以传播扩散,逐渐改变了神灵系统以及神灵的象征意义。
现代化社会中的精神需要是多样的,信仰追求是多元的,所以应该正确对待民间信仰,充分发掘民间信仰中有利于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各种资源,创造美好社会。
参考资料:
中国的行业神崇拜:民间信仰、行业组织与区域社会邓庆平王崇锐
黄晓峰.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