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河南为例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河南为例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河南为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015576625.html,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河南为例

作者:金诗颜张宁段金婵郭正光

来源:《时代金融》2020年第04期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ocx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目录 中英文摘要————————————————————2关键词——————————————————————2 一、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的意义———————————2 1 消费问题——————————————————2 2 消费与经济增长———————————————3 二、全国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3 1 、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3 2 、消费模型—————————————————4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8 1 、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8 2 、贡献率分析————————————————10 四、中国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10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12 六、结束语————————————————————13参考文献—————————————————————13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消费内 需不足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消费特征作出分析,通过年度统计数据以及消费模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并针对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The past two years,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slowing down,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domestic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consumption cause for concern.Stimulating consumer spending drove economic growth to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of .This paper on China's current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nalysis,through the annual statistical data and consumer model to study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consumer demand shortage of factors,and aimed at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o furth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恩格尔系数

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抓项目保增长 ——惠东县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可促进资本的形成,可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形成有效需求和有效拉动。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县各级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有明显效果,五年迈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按照“构建三大经济中心区、打造五大产业县”的发展战略,坚持“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的思路,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因素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融资方式,积极激活社会投资,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生产性项目建设,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 2008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增幅在全市排第一位,其中,“双十”项目等重点项目共投资16.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8%。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7.1亿元,同比增长95.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7亿元,增长5.7%,房地产完成投资9.4亿元,增长14.6%。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35亿元,增长151.6%,第二产业投资21.61亿元,增长76.6%,第三产业投资31.91亿元,增长14.9%。 1、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一定时期投资量的多少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93.3亿元,年均递增16.6%,GDP年均递增9.7%;而“十一五”前三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24.3亿元,年均递增26.6%,GDP年均递增14%。两个时期数据对比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越快,经济发展越快,投资拉动作用越明显。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为41.8%,是“三驾马车”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动力。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大批项目的建成投产,一方面增强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2、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投资结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近年来,我县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先进制造业、第三产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都大幅增长,高耗能工业投资大幅下降。2008年,农业投资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第三产业投资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7年的30.4%上升到31.6%。 3、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07年以来,我县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来谋划,坚持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后劲力来推动,坚持把生产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的推动力来落实,有力地促使一大批城市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生产性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或投产,发挥了大项目的带动作用。2007-2008年,引进了平海电厂、巽寮旅游,中航城、怡景湾、佳兆业、锦胜集团、股溢、富升房地产等一批大项目,其中平海电厂总投资108亿元,巽寮旅游总投资126亿元;启动了“双十”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县城文化广场、西枝江水利枢纽工程、飞鹅岭森林公园、县城路网改造工程、万隆新城、国际新城、丽景华庭、怡景湾等一大批市政设施和房地产项目,大力推进莞惠高速、惠深沿海高速、环城南路、环城北路、农村硬底化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巽寮旅游、平海温泉、国惠酒店、平海电厂、康

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号43215120 钱琦镠周一晚上课)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在生产的始终。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不同的消费模式往往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 接下来我将分析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原理,以此来进一步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剖析。 消费作为需求力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其本身的直接拉动,也有通过消费变量而诱导出来的其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原理来实现的。 一是通过消费对生产的直接施力,消费自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消费低迷情况下,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产量远远少于潜在的产量,生产能力就不会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当然如果消费过热,超出了资源和生产能力的约束,就会“欲速而不达”,形成表现为通货膨胀的经济实质负增长。 二是消费作为初始变量“借物打物”,通过其他变量拉动经济增长。如引致投资就主要是由消费的增长等经济行为诱导出来的投资,被消费诱导起来的投资被拉动起来以后,它就和消费一样促进经济增长。又如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在之后我将对当前我国经济中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 1、收入分配大拖后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相对于经济的日行千里,居民的收入增长却总慢三拍,消费水平没有得到经济增长的全部合理转化成果。在经济增长中,有相当的份额是城乡居民牺牲的消费。高投资政策,必然是低收入分配政策,也必然带来低消费,造成需求不足。 2 、价格机制改革“欲速而不达”。改革开放以来,价格往往被许多改革措施“祭刀”,在与国际市场接轨问题上,盲目追逐价格平行而忽视了产品品种、质量等非价格因素,也忽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商品价格基本接近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然而,我国居民的购买力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且工薪阶层占绝大多数,从而形成低收入与高价格这一突出矛盾,居民的消费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消费处于抑制状态,消费市场低迷,有效需求不足。 3、居民预期收入下降导致惜币心理。在经济体制变革中,改革措施一方面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心态,对经济预期的不明确,对收入预期的下降,居民不得不少支出、多储蓄,以备未来不时之需。精打细算,以积极节流被动开源方式来抵御收入预期的下降。经济周期性波动,预期收入下降从而导致需求不足。 4、消费模式未与时代同步。国人穷怕了,节俭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消费模式表现为传统社会中的低收入低消费,量入为出的特征。在改革开放中,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未得到较快增长,储蓄却大幅上涨,随着经济总量扩大,高储蓄明显影响消费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前几年,虽然央行连续七次大幅度减息,但居民储蓄有增无减,生活的简朴往往成为低收入低消费的合理借口。生产上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也使居民消费水平难以提高。 5、非理性投资不利消费增加。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低水平低效益项目十分严重,投资结构不合理和建设项目效益差,造成企业普遍严重亏损,职工下岗人数增加,收入增长缓慢。 6 、商品、服务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国内市场上,中、低档商品占主体,高档较少,与

拉动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 期末考试论文 论文名称拉动居民消费将对中 国经济有怎样的转变 年级 2 0 0 9 级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学号 03095306 姓名施东洋 任课教师薛东琦 完成时间 2011.11.2 成绩

增加居民消费是转变发展方式核心要素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197期日前召开。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许善达发表题为“提高居民消费率与转变增长方式”的主题演讲。许善达在演讲中表示,当前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具有不可持续性,要想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核心在于增加居民消费,而只有实现居民收入总量增长以及缩小收入差距,居民消费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消费,经济,国内,国际,市场 正文部分: 一、以投资、出口拉动增长不可持续 许善达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样的提法在很多年以前就提出了,在“十二五”规划中被再次提出。他认为,与以往“十五”、“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的转型程度要更为深刻,这主要体现在消费问题的提出和居民收入增长指标的变化上。 许善达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依靠投资和出口,也就是对外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不管每年或者每五年的政策如何调整,都离不开这样一个核心方针。而在“十二”规划中,消费开始被置于比投资和出口更为重要的位置,提出了要增加居民收入,让居民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表现在相应指标上便是,将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从“十五”、“十一五”规划中的4%提高到了不小于7%,即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不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让消费来作为拉动经济的动力,是由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所决定的。”许善达进一步分析指出,“十二五”规划之所以如此重视消费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目录 中英文摘要————————————————————2 关键词——————————————————————2 一、研究居民消费问题的意义———————————2 1消费问题——————————————————2 2消费与经济增长———————————————3 二、全国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3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3 2 、消费模型—————————————————4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8 1、消费贡献率与投资贡献率———————————8 2、贡献率分析————————————————10 四、中国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10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12 六、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3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消费内需不足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本文对我国目前的消费特征作出分析,通过年度统计数据以及消费模型,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中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并针对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Abstract:The past two years, a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ate slowing down, the problem of inadequate domestic consumption cause for concern.Stimulating consumer spending drove economic growth to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of. This paper on China's current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nalysis, through the annual statistical data and consumer model to study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consumer demand shortage of factors, and aimed at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o further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恩格尔系数消费模型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需求和欲望。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以上描述摘自百度百科)在我看来,消费需求即为供求关系中的“求” 那么,“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呢? 一方面,因为人们有需求,有欲望,希望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因此人们为了满足需求,欲望而努力工作,创造更多的财富,这一点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企业将向市场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产品,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发展,消费领域不断扩展,消费内容日益丰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的趋势。简单说来就是经济增长也反作用于消费需求,人们的钱多了,就会购买更多的东西,选择更高质量的生活。在种良性循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众所周知,经济增长是一国、一个地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再生产、增强国力的源泉,也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然而经济增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来自于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在我国,投资和净出口这两架马车都接近于饱和了,因此我们想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就必须紧紧抓住最后一架马车——消费。

世界强国的发展史说明国力的强大,既离不开生产也离不开消费。具备生产能力,而缺乏消费能力。国力就显得缺失,生产为消费服务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消费又反作用于社会生产,真正的强国不仅在于能够为人力创造大量的财富也有强大的个人消费实力,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强国之所以强大的表现在对全球经济的贡献。而动力主要来于国民消费,没有国民的强大的消费实力,就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最近,我国的存款贷款利率都下降了,在我看来这也是国家为了促进消费采取的措施。存款利率下降,人们不再那么愿意把钱放在银行,而是选择投资或者消费。然而投资并不是那么简单,所以大部分人选择消费,为市场注入了资金。贷款利率下降,也让人们愿意向银行贷款,用以买房或者购买高档耐用品,也间接的刺激了消费。 个人来说,我们的消费需求也能从某种意义上刺激我们个人的经济增长,正因为我们有需求,我们才会为此拼搏追求,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也让自己的经济水平,消费能力增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盲目消费就可以使我们的经济增长,我们消费应当理性否则将事与愿违。

2018-2019-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优秀word范文 (4页)

2018-2019-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摘要: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制约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消费动力不足,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保持稳健发展的长期战略。通过分析消费对辽宁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发现消费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处于偏低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探 索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因素,并就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需求;收入分配;经济增长;辽宁省 投资和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两个关键因素,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 十分明显,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拉动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增加投资是 各国政府常用的刺激经济回升的重要手段。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长期看, 市场需求规模是决定着生产规模和投资规模的主要因素。投资需求的增加对经 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经济增长进入正常运行后必须有消费需求相应 的增长加以配合。因此,我们应该在增加投资的同时,相应地重视消费需求对 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多方面启动国内市场,这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无疑具有十 分重要的引领意义。 一、消费、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步入了出口导向与投资驱动快速发展的发 展模式,但是投资和贸易顺差增长过快、内需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消费、投资、出口难以共同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出现了内部失衡,表现为投资 与消费严重失衡,即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例)偏高,而消费率 (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则相对偏低。 基于1991―201X年间数据,采用国民核算支出法来测算辽宁省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201X年以前,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与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波 动幅度较大(见下页图1),1991年和1992年两因素的贡献率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最终消费贡献率为62%左右。在1993年,资本贡献率一度超过消费贡献率,上升幅度与下降幅度都较大。1993―1995年,消费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在1995年,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达到历史最大值80%,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出现 了负值-14.1。1996年消费贡献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下降到15.4%。 1996―201X年,消费贡献率波动幅度较小,保持在50%~70%之间。1994―201X 年,消费贡献率一直大于资本贡献率,也就是说,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份 额的最大需求。1996年以后资本贡献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而最终消费支出贡 献率在201X年后出现下滑,201X年以后资本贡献率超过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 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 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 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 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 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 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 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升,原来的低收入 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 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 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 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 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 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 存有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 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 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 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 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升。见表2-1。 表2-1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抓项目保增长 ——惠东县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可促进资本的形成,可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形成有效需求和有效拉动。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县各级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有明显效果,五年迈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按照“构建三大经济中心区、打造五大产业县”的发展战略,坚持“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的思路,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因素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融资方式,积极激活社会投资,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生产性项目建设,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 2008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比上年

增长35.4%,增幅在全市排第一位,其中,“双十”项目等重点项目共投资16.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8%。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7.1亿元,同比增长95.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7亿元,增长5.7%,房地产完成投资9.4亿元,增长14.6%。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35亿元,增长151.6%,第二产业投资21.61亿元,增长76.6%,第三产业投资31.91亿元,增长14.9%。 1、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一定时期投资量的多少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93.3亿元,年均递增16.6%,GDP年均递增9.7%;而“十一五”前三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24.3亿元,年均递增26.6%,GDP年均递增14%。两个时期数据对比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越快,经济发展越快,投资拉动作用越明显。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为41.8%,是“三驾马车”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动力。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大批项目的建成投产,一方面增强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投资、消费和出口通常被认为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而国内消费的贡献则很小。当前,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出口萎缩,经济增长放缓,如何将居民潜在的消费能力释放出来,以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投资出口 我国经济增长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规模大幅提升。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我国GDP总量仅为3624亿元人民币,1986年上升到1万亿元的水平(当年价格),1991年又上升到2万亿元的水平(当年价格)。随后,每年平均增加1万多亿元,到2007年,我国GDP总量已达到24.9万亿元(当年价格)。扣除价格因素,按不变价格,2007年GDP总量为54331亿元,比1978 年增长14倍,在29年中,年均增长9.8%。 随着经济总量规模的大幅提升,我国人均GDP也逐步提高。1980年,我国人均GDP仅460元,到1987年,突破1000元,1992年突破2000元,1996年突破5000元,2004年突破万元大关,2007年达到18934元,是1980年的40多倍。 经济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指标之一。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除1981、1989、1990年等个别年份起伏较大之外,一直保持高位平稳态势,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我国1978-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统计数据(见表1)。 我国居民消费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我国居民消费与其他国家居民消费相比,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03)年》的资料,我国居民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比全世界平均数61%低13个百分点。我国居民消费率在1981年曾达到67.5%,1991年则下降到48.5%,十年间降低了19个百分点。此后一路下降,

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实证研究

摘要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经济国家的经济体系所不同的是,我国的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并非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推动其经济高速增长余年的主要力量,是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没有发挥其本来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四川省作为一个人口和经济大省,在经济发展中顺应国家政策,一直立足于扩大内需,制定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居民增加消费。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四川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字:居民消费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Abstract: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the difference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economic system, the consumption of our country especially the consumer is not always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main force to promote its rapid economic growth years, especially consumer consumption is th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and did no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t should play. Sichuan province is a large province of economy and population, conform to the national polic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based on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policy measures to encourage and guide the residents to increase consumption. The main problem of this study is Sichu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on economic growth.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re used to analyze it Key words: consumer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analysis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作者:唐未兵彭涛《光明日报》(2015年06月03日 15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把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同经济新阶段新特征相结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确立了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优化、经济福祉共享。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是深化改革、谋划发展的大逻辑。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仍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扩大有效投资,需要树立投资新理念,正确处理好6种关系,既发挥对稳增长、强基础的支撑作用,又发挥对调结构、惠民生的带动作用。 处理好总量、质量和均量的关系 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持续,仍然是我们最大的国情,不唯GDP不等于不要GDP,而是需要内涵增长、集约高效的GDP。因此,在不断扩大投资总量、更好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的同时,更需要关注投资的质量和均量。所谓质量,就是需要高效的投资,切实提高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率。所谓均量,就是投资要与经济体量、人口规模相适应,用更优质、更均衡的投资,带动更有质量的增长。 处理好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关系 投资、消费、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需要协同发展,发挥互相促进的作用。“十二五”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了5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力量。当前,不管是国家正加快推进的中西部铁路、重大粮食水利工程建设,还是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发展,都需要通过投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但同时要看到,投资兼具供给和需求双重属性。现实中,我们往往更多关注投资的需求属性,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种需求决定供给的模式,容易导致反应滞后造成产品短缺。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下行长期原因主要是经济供给结构老化,以及各种各样的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创新投资,就要更多关注投资的供给属性,更加重视通过投资来带动消费,衍生需求、创造出口。平板电脑、4G网络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这类产品出现前,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个需求,但是新的产品创造出来,迅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消费和出口。因此,加强对潜在消费需求、出口需求的研究,通过消费、出口来倒推投资,能有效把握先机,抢占市场,创造新的增长热点。 处理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关系 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需要更进一步优化投资的产业结构。 一是改善现代农业物质技术条件。整合各项支农投入,创新农业投资机制,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集体、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中低产田改造,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实施新增百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努力构筑强大的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一、前言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

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高,原来的低收入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存在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高。见表2-1。 表2-1 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年份总消费占GDP比重% 居民消费比重% 政府消费比重% 1978 16.68 85.1 15.71 94.0 0.97 5.8 1979 17.46 85.6 16.65 93.9 1.09 0.6

论消费对经济过程的影响

论消费对经济过程的影响 摘要:消费作用于经济过程的方式有三种:消费对生产直接施力,消费自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作为初始变量通过拉动其他变量对经济产生影响,如投资,劳动力等因素。消费本身与其他独立变量共同影响经济过程,如居民收入,消费者偏好等变量。 关键词:消费;经济;生产;投资 首先看消费的定义,消费(consumption)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类的消费行为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三种类型。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中,正是由于人类对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愿望和追求,才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一定发展阶段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又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人们只能消费自己能够生产出来的产品。正如马克思在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所指出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消费对于生产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也就是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在生产的始终。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在人们的认知中,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代表的是不同的消费模式。当消费是合理适当的,它对经济具有拉动促进的作用,可以扩大内需,同时起到提升个人消费对国家经济运行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是奢侈型的消费,对经济则是有很强的阻碍作用的,它会影响改变个人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宏观上还会浪费国家资源。 接下来我将分析消费作用于经济过程的机制原理,以此来进一步对消费对经济过程的影响进行剖析。 消费作为需求力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其本身的直接拉动,也有通过消费变量而诱导出来的其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消费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原理来实现的。 一是通过消费对生产的直接施力,消费自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消费低迷情况下,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产量远远少于潜在的产量,生产能力就不会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当然如果消费过热,超出了资源和生产能力的约束,就会“欲速而不达”,形成表 现为通货膨胀的经济实质负增长。比如中国国内市场有时候会出现商品、服务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现象。国内市场上,中、低档商品占主体,高档较少,与国际市场相比,质量存在明显差距。商品价高质差,假冒伪劣现象猖獗,欺诈消费者现象屡屡发生,严重的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抑制了购买力的顺利实现。这就属于消费过热,而优质的产品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的情况。

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严重 问题,高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一系列不和谐的经济现象。如今,居民有效消费需 求不足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刺激居民有效 消费的必要性,并提出可以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恰当的政府转移支付政 策刺激居民消费,从而保证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合理增长,最终实现促进经济稳 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居民消费;收入分配制度;转移支付政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已有长足发展,并且创造了一个经济起飞的神话――连续28年经济增长率超过9%,这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但是,在这样的高增长率背后,却有着严重的 问题。这些问题无疑影响了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导致一些不和 谐社会现象的产生。 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中,中国经济发展所依赖的“三驾马车”――出口、 投资和消费的内部隐患成为当今最令人担忧的问题。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主要 是由出口和政府投资为推动力,而这两者都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永久持续动力,二者的内部都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隐患。在1999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了美国第一大顺差贸易国,并且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也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 国为了赢得良好的周边环境一直以贸易逆差为代价积极地推进10+3联盟。由此可见,中国一直以对欧美的贸易顺差来弥补对东南亚以及日韩等国的贸易逆差。但是,历史经验提示我们:对欧美贸易顺差的持续增长可能使中国和欧美的贸 易战一触即发。如美国和欧盟利用各种反倾销法和绿色技术壁垒来抵制中国轻 工业产品和钢材的出口。所以,出口仅仅可以作为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而不 可过分依赖,否则,一旦外部经济封锁或人民币升值过高,经济挫折和崩溃就 在所难免。而通过利用政府投资来拉动内需也有其不足之处。政府降低利率, 发放大量贷款,甚至直接投资,这些都是以加剧将来的商品过剩为代价来拉动 现在的国内消费需求,这种人为将危机推后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旦这种 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爆发,后果将更为严重。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只有居民对直接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即居民的有 效消费才是持续推动GDP增长,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内在因素。如何刺激 居民消费呢?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恰当的政府转移支付政策可以有效地做到。 收入分配制度是影响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相对消费理论中 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和持续收入消费理论,两者都体现了收入分配对消费的影响。哈罗德-多马模型指出:经济增长率=储蓄率/资本产出率,而储蓄率又是由收入决定的,可见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除此之外,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 剑桥学派的模型中也指出由收入决定的劳动边际生产率和收入分配方式的改变 可以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新剑桥学派基于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低于 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而低收入者却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这两者之间的矛 盾提出可以通过改变收入分配制度和穷人与富人手中所拥有的财富比例可以达 到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由以上理论可以看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是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基本条件。收入分配制度对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 都起着直接的制约作用,而居民的消费需求又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增长,所以,

投资是如何拉动经济增长的

投资是如何拉动经济增长的? 标签:学习积累 2007-10-06 21:18阅读(102)评论(2)一是投资在未形成以前是消费。投资可以带动很多产业发展,比如工业项目投资,首先要盖厂房、购机器设备等,盖厂房需消费水泥、钢材、石料、砖头等,生产水泥、钢材的企业因上工业项目而使自己的产品有了销路,企业总产值提高、利润提高、工人工资有了保障,工人工资有保障后又促进了消费,如此进入良性循环,促进国家财富增长。 二是投资形成后则成为产出。工业项目完成后,就能生产新产品,新产品能满足社会成员需求,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家财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同样也能极大促进经济增长。比如高速公路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水泥、钢材、工程机械、石油动力、劳动力资源等,拉动这些领域强劲增长。高速公路建设后,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运输速度,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同理,港口建设、铁路建设、机场建设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可低估。 第三产业的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比如金融、物流、教育、文化、卫生等产业的投资,能够为生产提供高效服务,就说金融业吧,投资成立一家银行可以将社会闲散资金归集,为需要资金的人提供金融服务,银行可以通过存贷利差赚取利润,并上交国家税收,解决国民就业。投资教育产业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国家财富增长做贡献。

中国社会保障薄弱,国内储蓄过高,导致消费下降,也严重影响扩大内需消费为主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增长,虽然迅速而成效显著,但却未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相应配套地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应与经济改革和增长同步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严重滞后,而且在农村和贫困人口中甚至欠缺。由此而造成人们普遍感到经济上无保障和社会安全网的缺失,因而不得不压缩开支、节制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这导致中国家庭储蓄率高达30%,而且总体消费水平20年来一直在下降 个国家如果能建立可靠的、综合性的、长期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那么就必然能降低预防性储蓄水平,并能保障较强消费需求,推动内需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