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鉴赏练习
山水田园诗鉴赏练习

田园诗鉴赏姓名:一、概念: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主要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二、表达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三、画面的共同特征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2.听觉角度:宁静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四、常见的写景技巧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例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②以动衬静例如:《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视觉角度:①绘形、绘声、绘色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色彩映衬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4.运用炼字技巧:解释字义(贴切)——描绘景象(具体充分)——抒发情感(整体把握)5.运用描写技巧:白描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山水田园诗同步练习答案版

古诗阅读专题练习——山水田园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8分)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CD)A. 诗歌第二句写雨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雨比作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雨的形态。
B. 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却未直接写“忙”,而是通过“才”“又”两字营造出农家繁忙的气氛。
C. 本诗先写乡村四月的景象,进而写村民忙于农事,表现出作者对辛苦劳作的农民的深切同情。
D. 本诗中的“子规”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一样,都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氛围。
E. 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语言质朴、清新。
【解析】分析本诗可知,诗歌前两句着重写景,勾勒出水乡四月特有的景色。
后两句写乡村农民采桑插秧的忙碌情状,并未表露同情之意。
故C项“作者对辛苦劳作的农民的深切同情”表述不正确。
D项中,“子规”指杜鹃鸟,“子规”鸣啼对应农忙时节,再结合本诗内容可知,在此处有“催耕”之意,旨在渲染农忙的氛围。
故D项中“渲染凄清悲凉的氛围”表述不正确。
故选C、D两项。
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绿遍山原白满川”一句中的“遍”和“满”字的表达效果。
(4分) 答:遍,是遍布的意思;满,是充盈的意思。
“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乡村四月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8分)田园杂兴·春日范成大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
饷,通“晌”。
③鞭笋:竹鞭的先端部分,可食用。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CE)A. “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专练(含答案)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山水田园诗专练知识回顾:山水田园诗题材特征①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②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
常见标志①标题中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
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内容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常用手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2)写景的表现手法: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对点综合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
(9分)初夏江村高启①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
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
②纬车:纺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野鸭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包括词性、结构相对,也包括声调、平仄相对。
依此要求看,本诗的对仗极不工稳。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答案1、A解析B项“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错,颈联后一句“林外时闻响纬车”是从听觉角度写所闻。
山水田园诗试题+答案+解析

联系教材 熟悉题材
///////
(2020·天津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6分)
纪村事 韦 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 饷田:到田间送饭。
翻译诗歌: 长得茂盛的碧绿藤蔓,绿影映照门扉;一条小路沿着墙伸向远方,若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 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 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课前准备:《创新设计》《限时综合强化练》 山水田园诗练习页子
课堂流程:
1.8:00——8:50 学习诗歌专题题材八山水田园诗,按时完成课
堂练习,认真笔记。
2.8:50——9:30 完成《限时综合强化练》第五练、第六练。
注意:做题过程中将会点名抽查做题情况,请各位认真对待!
3.9:30——9:50 对答案,红笔修正,保留做题痕迹,上传本节
目录
联系教材 熟悉题材
///////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 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练习:山水田园类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练习:山水田园类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
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一个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看望知己好友,所以不觉得“蜀道难”;再看诗歌的前部分内容,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驱车进入五盘岭,然后写自己看到的景色:江水回旋在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的崖石间,太阳还没有出来,峰峦密集好像攒集在一起;烟霭中的山色一片苍翠,高耸的树木下,阴沉幽暗,在松树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座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滩上长满了密密的鲜花。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觉得富有情趣,所以就不觉得道路艰难了。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对比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对比阅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观田家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①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①劬:劳苦,勤劳。
1.下列对这两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诗首联运用了白描手法描绘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各有分工,紧张忙碌又秩序井然。
B.杨诗颔联把笠比作兜鍪,把蓑比作盔甲,形象鲜明,不仅使诗歌有趣活泼,而且更寓有深意。
C.韦诗中没有描绘“微雨”,而突出“众卉新”,既写出万木欣欣向荣,又表达诗人欣喜之情。
D.两首诗都直接从现实中截取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口语描绘劳作场景,朴实畅达,自然轻快。
2.两首诗歌都写劳作,但是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①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春晚书山家(其一)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注:①浴蚕: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3.下列对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描写鸡鸣反衬春天山村宁静,村路竹溪掩映、小桥流水,有曲径通幽之美。
B.王诗中婆媳互相招呼着去浴蚕选种,既表现了家人情感融洽又表明了春事繁忙。
C.贯诗一二句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山家夕照之景,表现山家的生活美。
D.贯诗中小儿哭着要抓黄莺鸟的描写看似闲笔,实则隐含诗人对山民贫穷的同情。
4.两首诗都写到了花,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二日挑菜节①大雨不能出[北宋]张耒久将菘芥芼②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山水田园诗鉴赏与练习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学目的: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诗人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
诗人以景传情,独抒性灵;我们就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
二、概念: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田园诗意象:景物、人物、农具、植物、动物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3、农具:耒、耜、锸、锄头、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山水诗常见意象山、河、泉、溪、桥、樵夫、渔翁、山客、隐者、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鸟鸣、猿啼等三、表达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试题分类练习(学生使用)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试题题材分类练习(学生版)宁国市津河中学杨祥海 2010-10-19山水田园诗一、(08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山水田园诗)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二、(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 (山水田园诗)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三、(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山水田园诗)…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四、(09年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山水田园诗)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田园诗鉴赏练习
山水田园诗基本知识
一、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二、常见的写景技巧
(一)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②以动衬静2.视觉角度:①绘形、绘声、绘色②色彩映衬
3.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
4.运用炼字技巧:
5.运用描写技巧:①工笔
(二).表现手法:
(1)写景:衬托(动静明暗虚实点面正侧)远近高低绘声绘色白描拟人
(2)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三、语言特点: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四、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五、主要诗人: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
六、鉴赏山水田园诗方法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⑴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⑵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⑶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⑴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
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⑵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
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⑶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1)江村的景物特点是怎样的?
(2)诗中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3)末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
2、(1)幽静。
(2)老妻画纸,稚子敲针表现了诗人长久漂泊,终于安定之后的宁静。
(3)对江村生活的满足;对功利的无求。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3、(1)选择幽静的意象写幽,以动衬幽,以声衬幽。
(2)有恬然自得之乐,又有报国无门、寂寞惆怅之慨。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描写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你认为诗的三、四两句中哪个字最为精练传神?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加以赏析。
4、幽深、宁静的特点。
"闲"字。
栀子花在庭院中开放,"闲"在那里,无人观赏;一个闲字从侧面衬托了妇姑雨中浴蚕的繁忙景象。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杨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杨州。
注:唐开成二年,诗人探弟病寄居杨州禅智寺。
后因歇假逾期而离职
(1)本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简要分析本诗首联和尾联所表现的景象和使用的手法。
5、(1)孤寂凄凉黯然神伤(2)首联通过秋雨后嘶哑凄咽的蝉声和秋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透露出萧瑟秋意,以"蝉噪"反衬寺院的幽静,以秋雨秋风烘托寺院的冷寂。
尾联写竹林西边秋风传来杨州的繁华市井中歌舞喧闹之声,反衬诗人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于写景之中暗含着诗人的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
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
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问题: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6、参考答案
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7、阅读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
答:(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3分)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诗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
2、“城中增暮寒”暗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1、没有。
诗人这样写是写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
2、本诗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但最后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抒写了关心人民疾苦的忧虑。
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越中山色镜中看”极句韵味,请你作简要赏析。
2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兰溪的景色之美,后两句主要写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附参考答案:
9、(1)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10、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111这是个极其新颖别致的比喻,“镜”比喻溪水,既写了月光的皎洁,又暗示了兰溪水面的平静,还表现了溪水的清澈。
同时,她还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山披月色,月照溪水,朦胧而飘渺,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恬静而淡雅的画面。
2三、四句主要表现渔人之乐。
运用的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鱼的来“上滩”衬托兰溪的恬静之美,进而表现渔人由衷的喜悦。